整式的加减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说课稿

林甸二中

朱文静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整式的加减(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这节课是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应用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今后学习整式加减、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说道: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2)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2、过程与方法:小组互助、合作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

3、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整式加减的基础是准确合并同类项。

重点: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难点: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突破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式学习模式 ,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教材的处理:

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实践能力,以及高效课堂的要求,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做了以下的创新处理:

1、增加了让学生课前预习,通过学生完成预习检测部分,带着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到课堂中解决。

2、增加了两道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的拓展题,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认知的特点来看,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能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欲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我在教学中选择互助式学习模式,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努力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演示、观察、练习等活动中运用电子白板来提高教学效率,验证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的过程,老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在学习上,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类比、活动、猜想、验证、归纳,共同探讨,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和实物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和发散思维。

三、课前准备

学案;多媒体课件;卡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3分钟)

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自主预习,完成预习检测,使学生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学习,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为教师精讲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4分钟)

通过学生自主概括水果问题和这三组组单项式的特征。教师倾听学生交流,在学生概括出上述几组单项式的特征之后,提出同类项的概念,再由学生概括出同类项的定义。由教师补充: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这样,学生直接参与到同类项概念产生的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理解同类项的含义,同时培养和

提高学生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8分钟)

为巩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学生参与活动,关注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为后面合并同类项打好基础。另外还设计两道延伸性题目,组内交流写出的项是否符合要求,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参与指导,帮助加深理解同类项的含义,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教师精讲(10分钟)

这个重要环节是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我由实际问题引入,引例中的两个等式,通过学生观察,容易得出结论,左边两项系数之和等于右边的系数,明确同类项相加成为一项的方法,使学生对合并同类项有个初步认识。然后给出一个例3,教师精讲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本环节应重点关注①学生对同类项的概念是否混淆不清,能否正确辨别问题。②是否在正确辨别后只重视系数而忽略了字母和字母的指数。通过这道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同类项的含义和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应用做好铺垫。

这部分又设置了一个活动环节小竞赛,把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进行比赛,进一步加深对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五)当堂检测(9分钟)

这个环节是检查学生对于这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后,了解学生的监测情况,发现那部分有问题,利用下午自习堂时间关注做错的学生。

(六)归纳总结(5分钟)

学生自己小结,发挥主体地位,培养他们总结归纳能力,使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作业(1分钟)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必做题是巩固本节知识,而选做题是让学生预习,为下节课作铺垫而设计的,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八)板书

§3.4.1 整式的加减(1)

一、同类项:三、应用

1、定义例3

2、注意:

二、合并同类项:

法则:四、小结

五、教学评价

整个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这一认识规律,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协调者、服务者,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获得技巧,使他们在主动探索发现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