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理批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詹姆斯:意识流与文学
W· 詹姆斯:美国的心理学之父、机能主 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主要贡献:批判了以往心理学中静止的 “元素构成”理论,而把人的意识看作 一个整体的、活动的过程,提出了所谓 “意识流”的主张。
他将意识看作一条思维与情绪相混融、 意志与欲望相糅合、时而清澈明净、时 而含糊浑浊的河流,个体性、连续性、 流动性、指向性、选择性是其主要特征
冰山理论与潜意识
1895,《歇斯底里研究》 19世纪西方主流思潮为实证论,相 信人可取得关于自身及其所处环境 之真实认知,并能用理性予以掌握。 弗氏则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 只如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 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潜意识)是冰 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 是看不见的,不是意识,而是潜意 识,深层地决定着人类的行为。
第一节 心理批评概述
一、心理批评的对象及视阈 二、心理批评的滥斛 三、现代心理批评浪潮的兴起与发展
一、心理批评的对象及视阈
心理批评选取的立足点是“人”:作为创作主 体的“作家”,作为文学接受主体的“读者”。 出发点:作家、读者的心理结构,文学创作的 心理活动和文学鉴赏的心理活动。 研究对象:“作家的个性、风格”,“创作的
梦的语法与文学创作
显意/隐意 凝缩(condensation) 移臵(displacement) 视觉意象(visual images) 再度修饰(secondary elaboration)
梦的解析
1.梦的本质——梦是人的无意识得以表现和 发泄的一种方式。梦是欲望的满足。 2.梦的运作过程所使用的改装手法: ①浓缩——即将丰富的梦的思想简约为某种 显在的梦的内容或形象,也就是将数种潜在的含 义集中显示为一个意象。 ②臵换——通过隐喻、暗示等方式,将比较 疏远和无甚关系的事物代替梦的无意识的中心内 容;或者将梦的潜在的思想重点或中心转移开去, 以至难以从梦的外显内容观察梦的内隐思想。梦 的臵换作用实际上是以改装的面貌来复现无意识 的欲望。
体验说
代表人物:贺拉斯
想象说
文学艺术是“用心来创造形象”,想象是 “比模仿更为巧妙的一位艺术家”。 “模仿只能造出它已经见过的东西,想象 却能造出他所没见过的东西„„模仿有惊 慌失措的时候,想象却不会如此,它会泰 然升到自己理想的高度。” 代表:(古罗马)菲罗斯屈拉特(170-245)
中国古代的心理批评
心理过程”、“作品的心理分析”“文学的精
神价值”“文学阅读的社会心理效应” 等。
二、心理批评的滥斛
西方古代的心理批评
中国古代的心理批评
西方古代的心理批评
模仿说
迷狂说 净化说 体验说 想象说 话语构成说
二、心理批评的滥觞
(一)西方古代的心理批评 西方古代的文艺心理思想,集中表现在古代希腊 与古代罗马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中,其中最为突 出的有: 迷狂说:柏拉图提出的关于文艺创作论的学说。 他认为心灵的迷狂状态对文学艺术创作来说,是一种 最好的状态,若是没有这种诗神的迷狂,无论谁去敲 诗歌的门,他和他的作品都永远站在诗歌的门外。 净化说:集中体现了亚里士多德对于文学艺术价 值论的归纳,他认为“悲剧”可以借助语言、音乐、 动作等手段,使人们的感情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 得到某种宣泄、淘洗、净化、平衡,有效地清除掉心 灵在日常生活中淤积的那些有害的东西,从而实现身 心的健康与社会的安定。
二、心理批评的滥觞
(一)西方古代的心理批评
体验说:是贺拉斯对文学创作论做出的贡献。 他认定作家在创作时只有仿佛身临其境、清晰地 “看到”他所要描绘的对象时,才能够写出令人 信服的文句来,确是文学创作的至理名言。 想象说:古代罗马思想家菲罗斯屈拉特在继 承亚里士多德的创造性模仿说的同时,进一步强 调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他认为文学 艺术是“用心来创造形象”,想象是“比模仿更 为巧妙的一位艺术家”。
性而成为一个“绵延的无限”,后被运用到创作过程中。
“无”可以“生化万物”,“寂”则可以“周行而不 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东坡语)艺 术的境界、审美的天地由于其“虚静”的属性而成为一 个“绵延的无限”。
言意说
“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 物之精也”(庄子) 。“意象”较之“语
J· 拉康:结构精神分析与文学
R· 阿恩海姆:格式塔与文学
W· 冯特:内部经验与文学
(德)W·冯特:现代心理学创始人
首要的功绩:明确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即“经验 着的人的经验”,“实验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研 究的是人的主观的经验、内部经验,这也是文学创 作的出发点,文学作品的想象和虚构首先是主体心 理感悟的结果
S·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文学
S.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派的创始人 主要理论贡献: 冰山理论与潜意识 本能压抑与欲望升华 早期经验与人格生成 梦的工作与文学创作
美国学者霍尔论弗洛伊德学说的意义:
试图正视一个复杂的人;这个人有血有肉,既生存于现实世界,
却又出没于虚无飘渺的幻想境界;一方面遭受各种社会冲突和自
第五章
心理批评
心理批评
心理批评是一种汲取心 理科学的研究成果,立足于 文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 对作者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现 象,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和 包含的心理现象以及读者的 欣赏心理进行分析的方法。
本章导航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心理批评概述 心理批评的理论资源 心理批评的途径、方法与形态 心理批评的前景
实施“教化”的心理基础是“情感”,重视文 学艺术社会功能,实质上是一种“服务论”, 为历代的统治阶级所倡导。
中国文艺心理思想发展的高潮
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心雕龙》(刘勰)
南宋、明清时期:
严羽的“妙悟说” 李贽的“童心说” 袁宏道的“性灵说” 王士祯的“神韵说”
翁方纲的“肌理说”
人格结构
超我
自我
伦理化的自我,具有理想化特征
代表理智,遵循现实原则
本我
原始的自我,遵循快乐原则
本能压抑与欲望升华
动力心理学:原欲能量爱本能与死亡驱力死本能。 所谓的爱本能,包含所有创造性、及产生生命的 驱力。死本能(Death Drive)代表一切有生之 物内在的冲动,归宿,甚至最终回到不再存在。 自我为解决超我与本我之间产生的冲突,会使用 心理防卫机制。 “升华”是将冲动导引至社会认同的行为上。如 以黑暗阴沉之诗描写人生的女诗人爱蜜莉· 狄金森, 其创作活动本身即为一例。
言”,更能把握精妙的事物,文学通过把
通用的日常语言变成个性化的心灵意象来
实现对世事人生的把握。
审美意象是人的精神领域中 一种更精致、更复杂微妙的 东西,是人们把握“道的运 行”和“心的节律”相互感 应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宗 白华)
教化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孔子) “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 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风易俗”。 (《毛诗序》)
3,现代心理学的蓬勃发展促使文学的心理批评迅速走 向成熟。
中国的文学心理批评
王国维:《心理学概论》(海甫定著)的翻译
鲁迅、丰子恺:《苦闷的象征》的翻译
张竞生:灵活运用弗洛伊的心理学说,提倡对国人进行 “美的性教育”,鼓吹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精神。灵活 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先后发表了《精神分析学纲 要》、《伟大恶怪的艺术》、《浪漫派概论》等著述, 产生了轰动效应。
创作实践:“新感觉派”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金开诚:《文艺心理学论稿》
中国的文学心理批评家
丰 子 恺
施蛰存 穆时英作品
刘呐鸥作品
第二节 心理批评的理论资源
W· 冯特:Biblioteka Baidu部经验与文学 W· 詹姆斯:意识流与文学 S·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文学
G· 荣格:原始意象与文学
意识结构
意识 精神结构 前意识
表层部分
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
潜意识
深层(原始)部分
本我、自我与超我
在其晚年作品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 本我、自我与超我(id, ego, and superego)。 潜意识的本我代表心理的原始程序—本能欲望; 同属潜意识的超我(德文字为“Über-Ich”)代表 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 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Ich)则存于原始需求 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为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适 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 世界互动。 “本我”“超我”“自我”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构成 了一个人个性的各个方面。
三、现代心理批评浪潮的兴起与发展
1,“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文学艺术发生了 “内向”的“转移”,文学家在向人的心灵深处、向 人的内宇宙的探索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2,美学家试图从心理学的渠道对审美现象做出解释, 先后推出了“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内模仿” 说。这些学说的出现,为文学艺术的心理批评提供了 美学的理论资源。
物理学的世界是既不温也不冷,既不暗 也不亮,既不雅静也不喧闹。只有当这 些经验被看作是从属于一定的人时,我 们才会有温和冷,黑和白,彩色和无色, 乐音的嘶嘶声以及砰砰声。
他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直接 经验的,和一切以间接经验为 研究对象的科学不同,必须找 出一种能够测定直接经验的特 殊实验方法:内省实验法 冯特自称他的心理学为内容心 理学,他的某些观点由铁钦纳 继承,发展成为构造心理学。 他的主要贡献是使心理学转变 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 学科。
己内心世界的矛盾困扰,另一方面又具有理性思维和理智行为的 能力;在他本人无所知的某些力量和他高不可达的某些欲望的驱 使之下,这个人时而陷于大脑的混乱之中,时而又神志特别清醒, 时而心灰意冷,时而又对一切感到满足,时而充满希望,时而又 悲观绝望,时而私心膨胀,时而又慷慨助人;对许多人来说,这 幅画像应当是逼真的。
迷狂说
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 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 狂,就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 话。 ——柏拉图
净化说
“ 悲剧”的功用在于借助语言、音乐、动作 等手段,使人们的感情在欣赏过程中自然而 然地得到某种宣泄、淘洗、净化、平衡,有 效地清除掉心灵在日常生活中淤积的那些有 害的东西,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与社会安定。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虚静说
言意说
教化说
中国文艺心理思想发展的高潮
虚静说
“虚静”:老子在《道德经》提出,用来解释文学艺术
的本体属性。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形为 “虚”,希声为“静”,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其最高的
审美属性是 “声(言)之外”的东西,是“无”和
“寂”,艺术的境界、审美的天地由于其“虚静”的属
早期经验与人格生成
弗洛伊德相信个体原欲的发展,如升华(sublimation)概 念所示,为不断转换客体。人生来即属“多相变态”
(polymorphously perverse),任何客体都可能成为快感 之源。随不同发展阶段,人会固着于特定欲望客体——初为 口欲期(oral stage)(如婴儿因哺乳产生的快感),继之 以肛欲期(anal stage)(如小儿控制肠道产生之快感), 随之为阳具期(phallic stage)。孩童接着经历固着性欲 于母亲之时期,即所谓恋母情结,但因此欲望的禁忌本质, 必须予以压抑——较不为人知的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则是性欲固着于父亲。
梦的解析 ③视觉意象——将梦的隐藏的含义表现为 视觉形象。 ④二度加工——初醒时将梦中的杂乱情形 组构成较为连贯的情节,填充它的空白,消除 它的矛盾,用相对连续和可理解的叙述形式把 梦表现出来。 3.梦的解释——就是要把梦的重重的伪装 揭开,由显梦寻求隐义。
作家与白日梦
1.儿童的游戏和成人的幻想 :创造幻想的世界。 2.幻想的特征 ①幸福的人不会幻想; ②幻想的动力来自未得到满足的愿望; ③幻想徘徊于三种时间之间。 3.艺术创作与幻想的一致性 ①作家的无意识领域充满了受到压抑的欲望。 ②这些欲望构成了强烈的冲动,借助于艺术创 作来来获得替代性满足。 ③艺术创作与时间有密切关系。 4.文学艺术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和升华,艺术 即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