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

北宋前期

•晏欧对五代词的因革

•范张等对词境的开拓

•柳永词的新变

•第一批词人群,以柳永(987?—1053?)范仲淹(989—1052)、张先(990-1078)、晏殊(991—1055)、欧阳修(1007—1072)等为代表。另有宋祁(998—1061)、杜安世等人。他们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两朝的“承平”时代,个体的社会地位都比较显达,除柳永、张先以外,差不多都是台阁重臣,其中晏殊、范仲淹和欧阳修官至宰辅,位极人臣,人生命运相对来说比较顺利适意。其词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时代的享乐意识和文人士大夫春花秋月的闲愁。

因革

•晏、欧诸人,虽然词作并不少,但都不是专力为词的词人,“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走的是五代花间、南唐词人的老路,继承性大于创造性,连词调、词体的选择和运用都跟五代词人一样,是以小令为主。不过,晏殊和欧阳修等人,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仍然有其创造性的贡献。他们以众多的艺术圆熟、意境浑成的典范之作,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在题材、艺术上也有所开拓创新。

•如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将艺术镜头由传统的青楼歌妓、红粉佳人移到了乡村“采桑径里”的女伴,人物形象的描绘生动传神,一洗秾艳的脂粉气,给词坛带来一股自然清新的气息。

•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将艺术视野延伸向塞外孤城,让“白发将军”和戍边征夫昂首走进词世界,尤其具有开创性。伴随“白发将军”而来的,还有欧阳修笔下“挥毫万字”的“文章太守”(《朝中措》)、“四纪才名天下重”的元老勋臣(《渔家傲》),苏舜卿笔下“壮年憔悴”“耻疏闲”的大丈夫(《水调歌头》)等抒情人物形象。这些男子汉、大丈夫形象的出现,拓展了词的内容。

太平宰相晏殊

一生富贵优游,为当时词坛领袖,在北宋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宋史》赞他:¡°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山亭柳赠歌者-------词中之《琵琶行》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珠玉词》

•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晏词造语工巧浓丽,音韵和谐,风流蕴藉,温润秀洁。仅存《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闲愁

春去秋来,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留花不住怨花飞。向南园、情绪依依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

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恹恹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晏殊词的富贵气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富贵气

1情感内容:闲愁

2表现方式

雅俗之分:不曾道:针线闲拈伴伊坐

内外之分:气质,境界

“北宋倚声家初祖”----冯煦

词中间或流露出旷达的情怀,概括出对人们有启迪的人生哲理。

艺术风格和婉明丽。所作皆为小令,善于即景抒情,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构成形神兼备的意境。

•十一世纪上半叶的词坛,是宋词的“因革期”。既有因循传承,又有革新创造。如果说,晏、欧们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因循多于革新,那么,柳永则主要是对五代词风的革命,其革新、创造多于因循。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

祸起<<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喻世明言》卷十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乐章集>>里诉衷肠

<<乐章集>>里诉衷肠

•羁旅行役

•离情别绪

•都市繁华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通篇贯串一“望”字——

•上片写登楼凝望所见

•下片写望中所思,从望乡到意中人望归

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

•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心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更见出归思之切。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怀乡之思,尽从“望”中透出。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亦柳词名著。一起写雨后之江天,澄澈如洗。“渐霜风”三句,更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以东坡之鄙柳词,亦谓此三句“唐人佳处,不过如此”。“是处”四句,复叹眼前景物凋残,惟有江水东流,自起首至此,皆写景。“叹年”两句,自问自叹,为恨极之语。“想”字贯至“收”处,皆是从对面着想,与少陵之“香雾云鬟湿”作法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