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意图

教学以学生为本,生本教育要求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之下,在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别人就不要讲;凡是小组合作能解决的,教师就不要讲,教师引导能解决的也不要讲。教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思维未到和有疑难的地方。

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解决长征的原因、过程、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通过引导解决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所以教的重点在于引导。引导重点在于使用图片、《七律·长征》等材料,及相关影音资料。

二、学情分析

三、教材分析

1、本课跨度比较大,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的前四次围剿没有交待,直接介绍第五次围剿,学生容易犯晕。要注意衔接好。(如在前一节课教学中打下伏笔,介绍一下对于星星之火,国民党用围剿来对付,先后发动了五次围剿等最好。)

2、本课内容繁杂,学生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帮助学生结合地图,理顺长征的路线及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使学生对长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概念。

3、本课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作用,前承“星星之火”,后启“抗日救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体现这一地位,给学生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历史阶段。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遵义会议;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这三方面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又是教学难点。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是必须学会的一种能力,但要想掌握这种方法是有一定难度的。比如:分析“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问题。要告诉学生任何结论的得出都是从史实中得出的,而不能是空中楼阁。

对于实现“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这样的情感价值目标,不能只空洞的说教,而要通过一些学生能接受的形式,通过史实来说明问题,让他们真切地去体会和认识。

六、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

与课堂教学。

七、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红军长征的音频、视频、图片及文本资料等,制成教学课件。

2、教师课前向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如:在长征示意图中指出长征的大致行军路线及在什么地方都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等问题。

八、课堂设计:

1、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十送红军》,然后设问:

你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反映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情景?

这首歌曾被用做哪部大型革命历史电视连续剧的片尾曲?

由此引出本课学习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

2、新课学习:

(1)探究长征原因

①学生活动:自学课本第一段,讨论完成设计的自学问题。

②学生发言:总结讨论结果。

③教师指导:点出革命根据地建立后,蒋介石对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围剿。前四次因为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取得反“围剿”的胜利。得出长征的原因是由于领导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强调长征的被迫性和必须性。导入本课第二个问题——长征过程。

(2)学习长征过程

①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点击观看长征路线动态地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经过的省区。用小组接力的方式依次说出红军长征经历的省区。

②让学生量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利用比例尺计算红军长征所走的路程。让学生感受长征路程之远,从而理解长征的艰辛。

③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找出长征红军经过的山水,并播放在这些地方发生的故事(如: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翻雪山等)。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长征途中,红军不仅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还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缺少粮食补给等重重困难,进一步感受长征之艰辛。

④学生活动:仔细阅读课本,找出长征中经过的以下重要地点: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分别找学生讲述在该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意义,让学生对长征的开始、转折、胜利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⑤观看视频:遵义会议,形象再现。让学生了解遵义会议召开时间、地点;遵义会议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如果没有遵义会议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红军、革命命运将会怎样。

⑥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得出遵义会议的重大意义。

(3)学习长征胜利的意义

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②学生自读红军长征历史意义。

(4)理解长征精神

教师运用美国记者斯诺的记载,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明白长征精神的内涵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3、课堂小结

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表现出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红军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发扬长征精神,勇敢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

4、课堂检测:学生完成课件上的检测题,比一比谁做得快,做得对。

5、板书设计: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原因:反围剿失败

长征:瑞金(1934年10月)——湘江——遵义——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雪山草地——吴起镇(1935年10月)——会宁(1936年10月)

长征精神:

九、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过程当中,只要是学生能做的、小组合作交流就能解决的,教师引导点拨能解决的,都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得结论。老师没有越俎代庖。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相关的材料分析后再得出的结论感到通俗易懂,通过重走长征路活动而印象深刻,而且感到对文本的分析是一种思维上创新,通过一系列展示纲要的呈现感到知识的记忆也大为简单,从而提升了兴趣。课堂的发言也比较积极和自信。

作者:杨国勇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