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
浅议高中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个真正的谓语动词。如果需几个动词连用 , 其他的动词必
须用 非谓语 动词 一vi 分词 、.d -g n ve 分词 或不定式 。
H v o o a e 坚! t or aeyugt y ! h do? k e
lc n o e rl igao e a n tb a i n ln ? v
因的话 , 未免 失之 偏 颇 。我 们 应 主 动 反 思 , 则 我们 是 否 注
重 了对学 生英 语学 习方 法 的 指 导 ?在 英 语 教学 中是 否 遵
( ) 习者 在 英 语 名 词 复 数 方 面 的错 误 。 因为 汉 语 1学 名词 没有 绝对要 求 , 时仅 在名 词前加 了表示 复 数含义 的 有
摘
径。
要: 汉语对 英语 学 习存在正 负迁移现 象, 论述 了迁移 的表 现形 式 以及 减 少负迁移对 英语 学 习的 阻碍 的途
关键 词 : 迁移 ; 英语 学习; 途径
中 图 分 类 号 : 6 34 G 3 .1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8— 7 4 2 1 ) 1 0 3— 2 10 6 1 (0 0 0 —0 8 0
1 .汉式 英语 ( hni ) C ilh s
中国学 生往往 不 习惯 这种句 子结 构 , 经常 在动词 使用
上 出现错误 。
中学 生在英 语 学 习过 程 中 , 常 易 出现 “ 非 汉式 英 语 ”
( hn s n lh或 c igi ) C ieeE g s i hn l h 的毛病 。所 谓汉 式英语 是 指 s
21 00年第 1 期 总第 14期 5
林 区 教 学
Tea chi ng of For t y R e o esp gi n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强化英语写作 训练,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 并纠正汉语负 迁移现象,培 养英语思维习 惯
结合实际教学 情况,制定针 对性的教学方 案
0
0
0
0
1
2
3
4
对英语学习的意义
了解汉语负迁移现象,有助于识 别英语写作中的错误,提高英语 写作水平。
研究汉语负迁移现象,可以为英 语教学提供借鉴,帮助教师更好 地指导学生英语写作。
汉语负迁移现象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定义:汉语负迁 移现象是指汉语 的语法、词汇和 表达方式对英语 写作的干扰和影
响。
添加标题
影响:导致英语 表达不地道、不 准确,甚至出现 语法错误和表达
歧义。
添加标题
例子:如将“好 好学习,天天向
上”直译为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不符合英 语表达习惯。
汉语负迁移现象的定义
原因: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词汇和 表达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学习英 语时,学生会不自觉地用汉语的思维方 式去理解和表达英语,从而导致负迁移
现象的产生。
定义:汉语负迁移现象是指在学 习英语过程中,汉语的语法、词 汇和表达方式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和影响。
影响:汉语负迁移现象会导致学生 在英语写作中出现语法错误、词汇 搭配不当、表达方式不地道等问题, 从而影响英语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对汉语负迁移现象的研究, 可以深入了解汉语和英语的差异, 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
汉语负迁移现象的研究,可以为 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促进不同 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 沟通
帮助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
提升个人和团体的跨文化 交流能力
浅淡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现象
浅淡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现象[摘要]英语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就是指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迁移有正负迁移之分,正迁移有利于学习者加快对英语的理解,负迁移则妨碍学习者对英语的掌握。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应该积极有效地利用正负迁移规律,使英语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学习;正迁移;负迁移[作者简介]张林屏(1959-),女,汉族。
教育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即原有的知识对新知识产生的影响。
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学习过程中,有正负迁移之分。
汉语对英语能够起促进作用,产生积极的影响的迁移为正迁移;反之,汉语对英语学习中所起的干扰或阻碍作用,产生消极影响的迁移称为负迁移。
就英语学习而言,汉语对英语及英语知识的正负迁移现象是并存的。
初学者学外语一般是在本族语已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的,所以,必然受母语影响。
如何利用它促进正迁移并克服其干扰,是外语学习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如学习者具备了汉语语法知识后,再学习分析英语的句子成分,则比较容易,但英语的句子结构和词汇组合在许多方面又与汉语迥然不同,迁移就不太容易形成。
有时反成干扰,如汉语"他回家吃午饭。
"这样一个句子,如何用英语表达?有些初学者会说成:"He went home have supper."这是明显的错误,因为汉语中谓语动词可以有连动式的结构,而英语则不可随便叠用动词。
也有的初学者会译成"He went home to have supper." 这个句子用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语法上并没有错,但英美人听起来会觉得不那么自然,最佳的表达应是:"He went home for supper." 其理由,正如英语专家许孟雄教授所说,英语是介词语言,而汉语是动词语言,一个介词for,体现了英语与汉语不同的特点。
又如:汉语的动词没有人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英语动词却有人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作用
2
乔姆斯基的关于语言习得机制从理论上证明
汉语对英语存在正迁移作用。他认为普遍语法 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 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的东西。因此 任何语言之间必然存在正迁移的作用,英汉两 种语言也不例外。另外,从文化图示理论的角 度看,真正掌握好英语必须形成英语的语言图 示和内容图式。语言图式指语言知识,而内容 图式包括背景知识与公有知识两部分。由于图 式具有共同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内容图式上, 所以汉语正迁移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内容图式上, 尤其是共有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方面。
2020/12/1
7
汉语和英语虽都有被动语态的句式,但汉语的被动语态是由 “被”、“受”、“由”等词体现出来,而英语里的被动语态 词形变化复杂,由于受汉语的影响,极易出错。英语中不及物 动词如 appear(出现),disappear(消失),take place(发生) 等以及部分及物动词如last(持续),have(拥有),lack(缺 少),possess(占有)等不能用被动语态,学生往往受汉语的 影响也用被动语态。如,过去的十年上海发生了巨大变化。
(2)词汇:在词性上,英汉词汇差异不大,都含有名词、动词、 副词、形容词、连词、介词等词性。在词意上,英汉词汇存在 大量代表同一现象和同类现象的对应词。比如:“爸爸”“妈 妈”“兄弟姐妹”与father, mot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相对应。
2020/12/1
4
(3) 句法:第一,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成分都有主语、谓语、宾
2020/12/1
9
汉语中讲求句式的对称与完美,一般来说,有“虽然”就会有 “但是”;有“因为”就会有“所以”。可是,英语中的“虽 然”与“但是”,“因为”与“所以”却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 个句子里。例如:他虽然很努力但也没取得好成绩。
浅谈如何利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高中英语教学
浅谈如何利用汉语的正迁移作用促进高中英语教学关键字:英语汉语正迁移汉语环境中学习英语,母语的影响不可回避。
既然如此,高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应一味地强调回避母语的使用,而是应该明智地、更合理地利用母语使学生学起英语来更容易一些。
一、语言正迁移的概念语言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
教育心理学指出迁移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试图借助母语的语音、语法等来表达或学习目的语而产生的现象。
它是“一种语言学习对另一种语言产生影响”[1], 是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由于不熟悉目的与的语法规则而自觉或是不自觉地运用母语的规则来处理目的与信息的现象,它多半出现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出阶段[2]。
Odlin认为语言迁移表现为:(1)正迁移,指母语与目标语的相同之处会促进第二语言学习;(2)负迁移,指母语干扰,指母语与目标语的不同之处会使学习者在目标语的过程中误认为是相同的,从而使学习者出现认识混乱,导致错误出现。
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的语相类似或则完全一样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而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点相迥异时,学习者若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作为拐棍,就会产生负迁移现象[3]。
由此可知,负迁移会阻碍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或是外语,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尽量规避,同时善加利用语言学习的正迁移现象,在课堂上发扬母语的对英语的正迁移作用。
二、利用汉语对语法教学的正迁移作用促进语法教学汉语和英语作为某种语言,这就意味着它们拥有共同的因素。
这些共同因素使得汉语有助于英语学习。
汉语的正迁移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系统中均有体现。
(一)语音系统正迁移汉语和英语的语音系统都有元音和辅音,并且存在一定相似性。
汉语的辅音大部分与英语的辅音相似。
汉语拼音是由辅音拼读元音读出汉字。
在教授英语语音时,可以借助汉语拼音的辅音让学生记忆英语的辅音。
通过汉语拼音拼读情况教授学生拼读英文单词。
汉语语调有声调、降调,曲折调。
降调表示肯定和完整,声调表示未完成和疑惑,曲折调主要表达某种复杂的心情。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本文中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言迁移的种类,探讨了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认为在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英汉在语音、形态、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的差别和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使学生避免汉语负迁移的影响。
标签:英语学习;负迁移;英语教学;启示一、引言语言和语言之间存在着许多相同点和差异,当然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这一现象在语言学上称之为“迁移现象”。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是由于语言学习者所学习的第二外语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和相似性。
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相同和不同。
因此,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也会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
研究这一现象有助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别,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克服母语的影响,使用更加准确的、地道的英语表到自己的意思。
二、语言迁移的理论背景“迁移”最初是被作为一种心理称谓而被提出来的。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迁移是指将学会了的行为从一种情景转移至另一种情景。
对语言迁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Lado(1957)指出“学习者往往把来自于母语的形式和意义转移到所学的外语和其文化当中,这种迁移不仅体现在语言学习者的口语以及和语言有关的文化活动中,而且体现在理解该种外语和其文化中。
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影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的一种过程。
迁移一般分为负迁移和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的是先前的一种语言对后来习得的语言学习有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先前学习的一种语言对后习得的语言的学习具有干扰和阻碍作用。
如果两种语言在某个方面存在相同点或者相似点会产生正迁移,也就是先前习的语言会促进后习得语言的学习,比如,英语和汉语在句子主要结构方面都遵循了相同的结构:主语+谓语+宾语。
那么在中国学生学习时候,英语、汉语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就会有利于他们掌握英语的句式,发生了正迁移。
浅析英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迁移(全文)
浅析英语习得中的母语正迁移(全文)摘要:英语习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迁移现象,其中既有负迁移又有正迁移。
然而,受传统观点的影响,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干扰作用往往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而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却很少被提及,甚至被忽略。
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方面的对比,分析了汉语作为母语在英语习得中的正迁移作用。
关键词:英语习得母语正迁移英汉对比1.引言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Odlin曾指出,语言迁移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和语言研究的中心问题。
Ellis也曾表示:“语言学习者应该使用第一语言作为他们有意识地可以借助的资源,从而促进他们的第二语言学习。
”由此不难看出,无论教与学,母语的作用都不容忽视。
然而,长期以来,母语在二语习得中都被视为一种干扰,因此二语习得的过程几乎被看做是克服母语负迁移干扰的过程。
因此,正确认识并发挥英语学习中母语的正迁移作用能有效地促进英语学习。
2.母语正迁移理论的含义迁移一词最早源于心理学,到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迁移问题首次在对比分析中提出。
后来,RobertLado把这个术语应用到二语习得领域。
他认为,语言迁移是一种语言对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包括负向和正向两类语言迁移。
负向迁移(negativetransfer),亦称干扰(interference),是由于套用母语模式或规则而产生的错误的或不合适的目标语形式;正向迁移(positivetransfer)则是指有利于语言学习的迁移,在母语与目标语有相同的形式时会出现,即先行学习的母语对后来学习的目标语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语习得理论认为,一切人类语言都具有共同特点。
二语习得中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正体现出语言的这种普遍性特征。
3.英语学习中母语正迁移现象从表面上看,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它们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
然而,作为两种语言形式,它们必然拥有共同的因素。
3.1语音正迁移中国学生的英语发音是很受汉语发音影响的,很容易产生口音问题。
浅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汉语负迁移
浅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汉语负迁移汉语负迁移是指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受汉语语言习惯影响,出现不符合英语语法规则或者用法不当的情况。
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错误可能会成为学习者的坏习惯,影响其英语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汉语负迁移现象:1. 词序错误:汉语的词序通常是主谓宾的结构,而英语的词序却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因此许多学习者在翻译时会出现词序上的错误。
例如,“我听了音乐”(I listened to music.)会被误译为“我音乐听了”(I music listened.)。
2. 时态错误:英语的时态较为丰富,与汉语不同,因此学习者容易在时态的使用上出现错误。
例如,“我昨天去了图书馆”(Yesterday, I go to the library.)应该为“我昨天去了图书馆”(Yesterday, I went to the library.)。
3. 冠词错误:英语的冠词使用较为复杂,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之分,而汉语却没有冠词。
因此,学习者容易在冠词的使用上出现错误。
例如,“我喜欢听音乐”(I like to listen music.)应该为“我喜欢听音乐”(I like to listen to music.)。
4. 语法错误:英语的语法较为繁琐,与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学习者容易在语法上出现错误。
例如,“他比我高很多”(Heis much taller than me.)应该为“他比我高很多”(He is much taller than I am.)。
为了避免汉语负迁移,学习者应该:1. 了解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基本规则,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练习。
2. 尽量避免直接将汉语翻译成英语,而是尝试用英语思考、表达。
3. 多做英语语法、词汇的练习题,并且向老师或其他有英语经验的人请教。
4. 多听多读多写,增加对英语语言的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
浅析汉语母语正迁移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浅析汉语母语正迁移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摘要: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母语与外语间的异同之处很容易发生迁移现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语言学者和教师们的关注。
在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方面,词汇是建构语言大厦的基石,是语言的根基。
无论语音掌握得如何纯正,语法知识学习得如何扎实,没有词汇来正确表达各种意义,都难以实现语言交际。
关键词:汉语母语正迁移;英语词汇学习;小学英语教学1. 母语迁移1.1母语迁移的定义及表现1.1.1母语迁移的定义语言迁移是美国语言学家Robert Lado提出来的。
Lado认为迁移是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广泛依赖已经掌握的母语,将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与母语相关联的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习得中去。
1.1.2语言迁移的表现Selinker(1983)将母语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R.Ellis认为语言迁移有四种表现形式,即负迁移,正迁移,回避(avoidance),过度使用(over-use)。
2. 母语正迁移研究的相关理论母语迁移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和60年代是语言迁移的兴盛时期。
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语言迁移受到冷落。
第三阶段: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迁移再次兴起,成为热门话题。
2.1.对比分析理论20世纪50年代,Lado(1957)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对比分析理论,对比分析的基本观点为: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主要困难来自于母语的千扰;学习者的母语和他所学的口语之间的对比可以预渊学习者的难点和困难;理想的教学应该是在语言对比的墓础上,减少母语的干扰即负迁移,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2.2普遍语法理论Chomsky的普遍语法理论认为在语言学习中,人脑中有与生俱来的普遍语法,并将普遍语法具体分为核心语法和边缘语法。
核心语法是所有语言共有的语法,是无标记的,边缘语法是不同语言所持有的语法,是有标记的。
浅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汉语负迁移
浅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汉语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对学习者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有时候,这种影响并不是积极的,而是一种负面的迁移效应,例如汉语负迁移。
汉语负迁移是指,在英语学习中,因为受到汉语语言结构的影响,导致学习者难以正确运用英语语法和句法。
本文将通过分析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法和句法差异,探讨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汉语和英语语法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语法差异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语和谓语位置在汉语中,主语和谓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例如:“我要吃饭。
”而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通常出现在句子的中间,例如:“I am going to eat dinner.” 如果汉语母语学习者没有意识到这种差异,就容易出现将英语主语或谓语放错位置的情况。
2.动词时态英语中动词时态非常丰富,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等等。
而汉语则没有严格的动词时态,而是通过上下文来确定动作的发生时间。
这种差异也容易导致学习者在运用英语时出现时态方面的错误。
3.被动语态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比汉语更为常用,例如:“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而汉语中的被动语态则较少使用。
因此,汉语母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容易出现主动语态的误用。
汉语和英语句法差异除了语法差异之外,汉语和英语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句法差异。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1.定语从句在汉语中,定语从句通常使用“的”字来引导,例如:“我正在读的书。
” 而在英语中,则是通过关系词(如who、whom、whose)来引导定语从句,例如:“The book that I am reading.” 如果汉语母语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英语的定语从句用法,就容易导致使用错误的引导词或者放错位置。
2.宾语从句宾语从句在英语中比汉语更为常见,例如:“I know that he is coming.” 在这个句子中,“that he is coming”是一个完整的宾语从句。
浅谈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汉语负迁移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迁移是指学习一种知识、技能对学习另外一种知识、技能产生的某种影响。
这种迁移既包括正迁移又包括负迁移。
正迁移对以后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负迁移则对其有干扰妨碍作用。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其拼音、字词、句法以及篇章等概念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已经接触了十多年。
此时,再去接受一种全新的语言———英语,就有相当一部分人把旧有的汉语当中的理论、规则和语法等应用于英语学习,从而出现了汉语的负迁移影响,讲的、说的、写的都是所谓的Chinese English 。
本文简要地从如下几个层面对汉语负迁移的表现予以简要阐述,并提出了一些避免和克服的办法。
1汉语负迁移的表现1.1语音层面在我国有些地区的方言中,这里以湘鄂方言为例简要说明。
湘鄂方言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 language),其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中有21个辅音声母、23个韵母,而在湘鄂方言中则有声母28-34个,声母与韵母都有发音不全或发音混淆的现象。
比较典型的是声母f 和h 混淆或互换,如:开发(fa)→开花(hua),飞(fei)机→灰(hui)机。
n 和l 分不清,经常发错,如河南(nan )→河兰(lan)。
有些靠近湖北那边的河南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自己来自he lan ,乍一听还以为是来自荷兰的外国留学生,其实是来自内陆省份河南。
在汉语中这样也就罢了,有些学生硬是把这迁移到了英语学习中去了,当然是分不清这几个辅音发音了,/l/和/n/,如banana[b ə̍n ɑ:n ə]会读成[b ə̍l ɑ:l ə],在湘鄂两省的初中生当中非常普遍。
1.2词汇层面学习者在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时,通常是把它们翻译成汉语,需要经历一个“心译”过程,然后根据汉语的意义去理解或注解英语的词义,从而导致负迁移。
例如,“lover ”一词在英语中指的是情夫或情妇,它与husband 或wife 的意义完全不同,而汉语中的“爱人”一词一般用来指自己的配偶,“lover ”和“爱人”二词有着不同的涵义。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4. 4 . — —
《 新两部) 0 2 1 期 21.1
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现象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易将 “r o da n 理解 为 “ g 吉祥 ” 意思 , 个正 好 不 符合 英 语 的意 思 。 的 这 笔者在 教学 过 程中 , 见有 的学 生写 出这样 的英语 句 子 : uhv 碰 Iy ae fo
语言 之间在 词形 和词义 方面 的存在着 相似度 和差 异度 , 也会 影 响外 语学 习者 学习语 言的 速度 。词 汇迁 移 又可 以 分 为词 性 和词 义 的迁 移 。比如在词 汇 的搭配 。汉语在 表达 “ 排球 ” “ 打 和 踢足 球 ” 分
别 用 了两个不 同的动 词 : 打 ” “ ” 而 在 英语 中 不 管 是 排球 还 “ 和 踢 ;
迁移现 象及 其 对大 学英语教 学的 启示 , 为在教 学 中应重 点分析 英汉在 语音 、 态、 认 形 句法 结构 、 篇章 结 构的 差 别和 中西 文化 的 差异 , 从 而使 学 生避免 汉语 负迁移 的影响 。
【 关键 词 】 英语 学 习; 负迁移 ; 英语教 学 ; 示 启
一
、
引 言
语 言和语 言 之间 存在着许 多相 同点和 差异 , 当然在 语言 的学 习 过程 中 , 二语言 学习者 会受 到母语 的影 响。这 一现象 在语 言学 上 第 称之 为 “ 迁移 现象 ” 。产生 这一现 象 的主 要原 因 主要 是 由于 语言 学 习者 所学 习的第 二外语 同语 言 学 习者 的母 语之 间存在 着 很 多不 同 和相 似性 。汉语 和英语这 两种 语 言也不例外 , 很多方 面都 存在 着 在 相 同和不 同。 因此 , 国的 英语 学 习者 也 会受 到母 语 汉语 的 影 响 。 中 研究 这一现 象有 助于 中国的 英语 学 习 者理 解英 语 和 汉语 之 间的 差 别 , 学 习英语 的过程 中克服 母语 的影响 , 更加 准确的 、 在 使用 地道 的 英语 表到 自己 的意思 。
浅析汉语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正迁移
2013-04教学研究所以,观察实验要运用各种感官,眼睛用来看,耳朵用来听,鼻子用来问,手用来感觉温度。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锁定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四、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实验探究活动的主体,因此实验探究活动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要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实验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
好学生的成绩得到了优化,后进生也感受到参与的快乐和集体的力量。
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在实验教材的使用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性的实验探究。
这样,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产生,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娴熟的实验技能。
教师的演示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更无从谈起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演示实验进行精心分类,凡是装置不太复杂,操作不过于繁琐,且安全性较大的演示实验,均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性探究。
例如,在做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实验时,要求每小组课前自制1~2种指示剂。
有一个小组用生活中紫甘蓝的汁液做指示剂。
小组内的学生各自分工,寻找仪器的代替品和试剂,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卷心菜叶片少许,在碗中捣烂,用少量水浸泡,滤出蓝紫色的汁液,将汁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观察并记录颜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得出结论:紫卷心菜汁液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这样的小组合作方式,提高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避免了在实验操作考试时缩手缩脚。
如在验证氢气的纯度时,大多数学生都害怕爆炸,不敢动手操作,当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勇敢尝试,听到“噗”的一声时,做实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就感和乐趣,同时给那些胆小的组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素养所需的勇于探索的品质,对学生的心理和意志也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英语学习中汉语负迁移认知分析及其教学对策
英语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认知分析及其教学对策摘要: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二者之间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相融之处。
对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来说,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地受到汉语的干扰。
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对汉语负迁移进行认知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负迁移认知分析教学策略一、引言认知最简单的定义是知识的习得和使用,它是个内在的心理过程,牵涉到诸如感知觉、型式识别、视觉表象、注意、记忆、知识结构、语言,等心理表征在内心里的操作。
它认为语言是个心理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触发其他的认知系统。
(桂诗春:1991)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学习在者运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课题、新任务进行分析、概括的基础上完成的,既有对比,又有抽象的特点。
外语学习过程中,正迁移指学习者利用或借助母语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而有效的学习;负迁移指学习者已获得的有关母语的知识、经验或习惯妨碍自身运用表达与交流思想,也称干扰作用。
(李宇明:1998)迁移是语言习得和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现象,是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现,反映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并受到一定程度的认知制约。
无论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都于认知科学密不可分。
鉴于此,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二、汉语负迁移产生的认知原因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的语言符号及其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受认知制约的。
世界上所有人类语言都具有共性,同时每种语言之间又有差异和特殊性。
母语负迁移产生主要源于成人外语学习的非习得性。
一个人的母语是在没有其他语言的影响下形成的,是第一语言系统,文化的吸收在第一语言形成中是自然的过程,不需要任何解释说明。
而外语学习,尤其是成人的外语学习,则是在第一语言系统已经形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第二语言系统,即目标语系统。
(黄衍玲:2003)在目标语的学习中,学习者会自然的参照母语的模式和思维习惯来学习外语,这样的语言学习仍然是在母语的结构和功能知识与英语相互“比附”,或者直接将汉语中与英语似是而非的部分相互替换,汉语的负迁移由此而产生。
英语教学中汉语语言迁移的作用与规制
英语教学中汉语语言迁移的作用与规制英语教学中汉语语言迁移的作用与规制摘要:语言存在迁移性,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汉语的影响。
这种影响既包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也包括对英语学习的消极抑制作用。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正视语言的迁移性,积极发挥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效果,削弱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学影响语言迁移性引言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熟练、扎实地掌握英语的学习方法,实现母语与第二外语之间的流畅转换。
在母语与第二外语的转化过程中,汉语作为母语,对学习者英语的学习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应用汉语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汉语对英语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应当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中汉语对英语的消极影响。
一、语言迁移性的内涵“迁移”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术语,指的是之前学习对之后学习的一种影响。
语言迁移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时往往会借助与母语的语法、发音、词义或习惯来应用和表达该语言的一种现象。
根据语言迁移“相同要素说”的理论,“当学习和迁移测试情景存在相似点的时候,一种学习形式才会对另一种学习形式发生作用,也就是发生了迁移过程。
”[1]如果母语能够对学习者新语言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则会称之为“语言的正迁移”;如果母语对学习者新的语言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减缓作用,我们则会称之为“语言的负迁移”。
绝对没有语言迁移现象的外语是不存在的,新学的外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著名的语言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教授指出“在新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想要完全消除母语的迁移作用是不现实的,其原因是在母语的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一个人大脑的思维与个人经验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样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就会把母语的思维与经验带入其他语言的学习中”。
[2] 就语言的迁移性而言,如果第二外语与母语之间差异性较大那么学习者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就较易受到语言负迁移性的影响,第二外语对于学习者来说则较难被掌握;如果第二外语与母语之间差异性较小,那么学习者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就较易受到语言正迁移性的影响,第二外语对于学习者来说则较易被掌握。
浅析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迁移
浅析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迁移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迁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对母语正负迁移的研究对英语教学实践起到积极的帮助,有效地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
迁移指母语中已有的知识对新学的知识的影响,它可推动或阻碍新知识的吸收。
因此,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学习,而负迁移则阻碍学习。
一般来说,两种语言系统的相同或相似会导致正迁移的发生;它们的不同则导致负迁移的发生。
确实,在英语学习中,迁移现象十分普遍,负迁移给英语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笔者认为,思维也会发生迁移,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英语习作中有不少中国式英语的句子(ChineseEng-lish)。
这是因为学生受到了母语思维迁移的影响,才导致这样的错误。
本文旨在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探讨,并就如何解决此问题提出自己的对策。
汉语和英语是两种具有不同结构、不同语法的语言,这给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时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长期以来生活、生长在母语环境中,已经习惯了母语的思维方式。
他们一旦处在一种陌生的英语环境中,特别是当自己的英语知识还不足以应付英语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自己的母语求助,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有汉语的痕迹,完全是按照汉语的思维造出句子,然后再把这个句子翻译成英语,让人看后哭笑不得。
例如:Thistermwe’llhaveanewlessonisthatEnglishwritingcourse.看到这样的句子,让人不禁想起了相应的汉语句子———这个学期我们有了一门新的课程,是英语写作课。
这样的汉语句子何错之有?可是把这个句子逐字翻译成英文,则万不可取。
像这样由于受到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英语学习者在写作当中所犯的类似中国式英语的句子屡见不鲜,现摘抄几例如下:IalsohaveanadditionalpieceofadviceisthattheteachercandeliversomeinformationtousaboutTEM-4.(我还有另外一个建议,就是老师可以向我们传达一些有关英语四级考试的信息);Idon'tknowwhyIhavenowordscanwriteduringwritingthearticles,maybeismyvocabularyistoopoor.(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写文章时我没有文字可写,可能是我的词汇太少了);Englishwritingistheworstsubjectinallmysubjects(英语写作是我所有科目中最差的一门课程);SometimesIdon'tknowwhatshouldwritecangethighmark(有时候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写才能拿高分);Inaword,mypurposeiswantwealllearnthiscourseverywell(总之,我的目的是想我们所有人都能学好这门课)。
浅谈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
浅谈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迁移作用心理学家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广义地定义为迁移。
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都称负迁移。
中国同学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受到母语(汉语)的影响,这种影响的过程被称作“语言迁移”。
母语对二语习得(包括外语学习在内)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及二语习得讨论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此,各种理论提出的假设不同,看法不一。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不是一种思维现象,错误是第一语言习惯干扰外语习得的结果。
“对比分析”假设认为,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与儿童母语习得不同,儿童母语习得不受任何其他语言干扰,而外语学习者在学外语之前,已经养成了一套母语习惯,这些习惯对外语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当外语和母语有相同的语言成分时会产生正迁移,反之,则消失负迁移,消失语言错误。
以后的讨论发觉,语言错误并不都消失在两种语言的差异之处,恰是在母语和目的语结构相像之处更简单消失习得困难,有些语言错误为进展性偏误,是语言过程中的必定现象,与自然习得挨次相关,并非都是母语干扰的结果。
基于上述状况,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正确看待母语的迁移,依据详细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实行恰当的教学方法,克服负迁移,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
1 正确看待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实行乐观有效措施促进英语学习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指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表达方式以及语用学问的影响,但是这种表达方式或语用学问不同于英语中已经存在的语用学问,从而对新的英语语用学问的获得或应用产生阻碍作用。
负迁移在英语学习者的初学阶段尤为明显。
由于初学者缺乏足够的英语学问,在用英语的表达过程中往往更多地依靠母语学问。
母语对学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句法及文化四个方面。
笔者就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比,盼望能引起英语学习者的留意,对其学习有所关心。
1.1语音负迁移讨论表明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对另一语言的发音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
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研究概述
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现象研究概述
语言迁移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的使用者经常会接触到另一种语言,或者直接用第二种语言替换第一种语言,称为语言迁移。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的现象也有发生。
语言迁移的现象可以从三个方面具体说明:首先,英语学习过程中,汉语普遍存在汉英混用,即说者在使用英语时经常将汉语混入;其次,也会出现外来词汇,这些词汇出现几乎不受到任何约束,甚至是没有正式定义的,也很随意地使用;最后,还可能出现异化词汇,即说者在使用英语时会将汉语词语调整为英语,将原有汉语语义转变为英语意义。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的现象,偶尔甚至困扰着英语学习者,如果过度使用,把英语表达起来很困难。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掌握一定的英语积累,不断联系、操练英语,以正确规范的英语使用习惯解决语言迁移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摘要: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经验的横移和引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根据语言共同性理论及教育心理学上的正负迁移规律,来分析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
关键词:迁移,语言共性,汉语迁移迁移和迁移作用发生的条件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迁移是观察、技艺、思维、想象、推理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或已有经验对新知识的影响(汪清洁,2002)。
迁移按其效果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迁移,执意中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一种是负迁移,只两种学习间的干扰作用。
当新旧刺激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作相同反应时,容易产生正迁移;而当新旧刺激物十分相似而又要求作出不同反应时,则容易产生负迁移。
负迁移一般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和训练是可以克服的。
尽管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迁移的发生不是自动的,它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首先,学习内容方面的共同因素较多,则迁移现象较明显。
其次,学习方法方面统统因素较多,迁移现象也较明显。
例如: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可以将记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好的经验运用到记忆英语词汇、句子中。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概括是迁移的核心,掌握普遍性的原理、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掌握了简单句的构成规则,就很容易作出含有修饰成分的简单句。
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认知结构是由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它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新知识学习的效果。
在实际学习中,它直接表现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词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大量的单词。
迁移的定势作用: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迁移的定势是应用知识经验的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当定势作用与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时,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干扰作用。
例如在做动词的时态填空练习时,一见到有always, sometimes, often, seldom等时间副词,学生会立即想到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态。
而在汉英翻译中,学生往往会由于汉语的干扰,而译出Chinese –English式的句子。
如:医生告诉我我父亲病情很危险。
-----The doctor told me my father was very dangerous.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已有的认识和良好的习惯思路去研究新问题,在积极的思维定势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
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也是影响迁移的因素。
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就会充满信心,注意力集中,这样会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反之,当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缺乏信心,注意力涣散,这样会造成迁移的障碍。
找出汉英知识的联系,促进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在英语学习中,正负迁移的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以掌握的本族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问题。
汉语和英语在结构上有不同之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用汉语思维,用汉语的习惯句式来套英语句式,势必会产生干扰作用。
因此,我们要掌握和利用汉语与英语间的共同规律,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汉语知识在英语学习中产生正迁移。
转换生成语法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一切语言都有“共性(universals)”。
一切语言的基本体系里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一种普遍性的特征。
汉语和英语自然也有它们的共同规律。
如语音、语法方面的共同之处。
另外,英语中的主动句、被动句与汉语中的“把字句式”和“被字句式”也有相同之处。
例如:英:He put the book on the shelf. (主动句)汉:他把书放到书架上了。
(“把”字句式)英:The book was put on the shelf. (被动句)汉:书被放到书架上了。
( “被”字句式)(张放放,丁建宁,1998)这些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式上的许多共同点,与两个民族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相同性有关。
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应对新旧知识作认真地分析,比较,发挥和发掘汉语对学英语的正面影响,促进英语学习,达到正迁移的目的。
正确理解英语学习中汉语的负迁移现象。
汉英两种语言虽有相同的规律,但两个民族思维的方式毕竟有本质的不同。
语言间的差异往往导致“负向转移”,即干扰。
应用语言学中的差错分析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由于对目的语的规则知之甚少,常把母语的规则转移到学习中来。
这是由于我们学惯了汉语,形成了汉语的思维定势。
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对英语产生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
语言干扰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如果学生不清楚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他们会把英语和汉语等同对待,自觉不自觉地把学习汉语的方法和习惯套用到英语学习上去,常见的汉语干扰在汉英翻译中比较多。
例如:有一个流行的儿童故事描述了奇迹般的变活了的木偶的奇遇。
今天我们党内还有不少人认为有人富了就会变成新地主、新资本家。
学生经常会译成下列错误句子:There is a popular children’s story ﹡describes the adventures of a wooden puppet who is magically brought to life.There are still quite a lot of people in our Party today ﹡hold the view that if someone becomes rich, he will become a new landlord or capitalist.(张玉娟,1998)上述两句的共同错误是从句结构不对,应在﹡号处加上that、who之类的从句引导词。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此类错误很普遍。
除了学生的语法概念不清外,我们还应看到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显然受到汉语句子篇章结构的影响。
因为汉语的特点是主体显著,句子的基本结构为主题和述题的关系,而不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所以学生可能将﹡号前的部分作为主题,﹡号的部分作为述题,把there is /are 作为主题引导词,相当于汉语的“有”。
文化干扰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并行发展。
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有的教育家就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文化灌输”。
学习外语应该结合相应国家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等。
否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者潜意识地把第一语言的语用习惯和交际模式用于第二语言的交际中,引起语用迁移。
这种迁移很可能干扰交际的正常进行,从而产生交际失误。
例如:在阅读下面一个段落,Johnnie, son of Scully, in a tone which defined his opinion of his ability as a card player, challenged the old farmer of both grey and sandy whisker to a game of High-five. The farmer agreed with contemptuous and bitter scoff.然后根据这个段落,让学生选择。
When Johnnie spoke, he soundedself confident b.very polite c. quite rude d. rather angry有不少学生选择了C,这说明学生在判断时不知不觉使用了汉语中的文化概念,即向老年人提出挑战是粗鲁、不礼貌的行为,并且把这一判断强加于英美交际文化中,从而做出错误的推测,正确答案应为A(张玉娟,1998)。
以上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汉语的负迁移现象。
母语在学生脑中以根深蒂固,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这种负迁移呢?首先,这种“负迁移”主要出现在学习者的学习初期,在所有的差错中只占少数。
而且这种负迁移所造成的差错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是必要的。
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出错就会逐渐掌握英语。
随之,错误将渐渐减少直至消失。
限制汉语思维,培养和提高英语思维定势,实现正迁移。
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使用这种语言,因此要学好英语,还必须培养和提高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养成英语的思维定势。
如上文所述,定势可以促使负迁移的产生,也会促使正迁移的产生。
例如,学生一见到一段以文具,就会想到用升调读等。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已有的认识和良好的习惯思路去研究新问题,在积极的思维定势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张放放)。
学习本族语时,思维和语言是密切关联,相互促进的,容易产生正迁移。
而在本族语基础上学习英语,往往要经过一个心译过程,才能与思维联系起来。
因此要达到用英语进行思维,就必须在英语词、词组、句子与概念之间建立直接联系。
这就要求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限制学生使用汉语或用汉语思维,多练习讲英语,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刺激大脑中的分析其,促进积极的英语思维,通过实物和情境建立联系,这样就可以避免汉语的心译过程,语言和思维就可以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就容易产生正迁移。
参考文献:汪清洁,2002,学习迁移规律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信仰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80-81。
张放放,丁建宁,1998,浅析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广州师院学报,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