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

摘要: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经验的横移和引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语言共同性理论及教育心理学上的正负迁移规律,来分析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

关键词:迁移,语言共性,汉语迁移

迁移和迁移作用发生的条件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迁移是观察、技艺、思维、想象、推理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或已有经验对新知识的影响(汪清洁,2002)。迁移按其效果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迁移,执意中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一种是负迁移,只两种学习间的干扰作用。当新旧刺激相同或相似,又要求学生作相同反应时,容易产生正迁移;而当新旧刺激物十分相似而又要求作出不同反应时,则容易产生负迁移。负迁移一般是暂时性的,经过练习和训练是可以克服的。

尽管迁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迁移的发生不是自动的,它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首先,学习内容方面的共同因素较多,则迁移现象较明显。其次,学习方法方面统统因素较多,迁移现象也较明显。例如:英语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可以将记忆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好的经验运用到记忆英语词汇、句子中。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概括是迁移的核心,掌握普遍性的原理、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掌握了简单句的构成规则,就很容易作出含有修饰成分的简单句。

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认知结构是由人们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新知识学习的效果。在实际学习中,它直接表现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英语词汇学习中,词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大量的单词。

迁移的定势作用:定势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迁移的定势是应用知识经验的心理准备状态。定势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当定势作用与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一致时,会对问题的解决产生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干扰作用。例如在做动词的时态填空练习时,一见到有always, sometimes, often, seldom等时间副词,学生会立即想到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态。而在汉英翻译中,学生往往会由于汉语的干扰,而译出Chinese –English式的句子。如:

医生告诉我我父亲病情很危险。

-----The doctor told me my father was very dangerous.

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已有的认识和良好的习惯思路去研究新问题,在积极的思维定势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正迁移。

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生理状态也是影响迁移的因素。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时,就会充满信心,注意力集中,这样会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反之,当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会缺乏信心,注意力涣散,这样会造成迁移的障碍。

找出汉英知识的联系,促进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在英语学习中,正负迁移的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以掌握的本族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问题。汉语和英语在结构上有不同之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往往用汉语思维,用汉语的习惯句式来套英语句式,势必会产生干扰作用。因此,我们要掌握和利用汉语与英语间的共同规律,利用迁移规律,促进汉语知识在英语学习中产生正迁移。

转换生成语法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一切语言都有“共性(universals)”。一切语言的基本体系里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一种普遍性的特征。汉语和英语自然也有它们的共同规律。如语音、语法方面的共同之处。另外,英语中的主动句、被动句与汉语中的“把字句式”和“被字句式”也有相同之处。例如:

英:He put the book on the shelf. (主动句)

汉:他把书放到书架上了。(“把”字句式)

英:The book was put on the shelf. (被动句)

汉:书被放到书架上了。( “被”字句式)

(张放放,丁建宁,1998)

这些语音、语法、词汇和句式上的许多共同点,与两个民族的逻辑思维有一定的相同性有关。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应对新旧知识作认真地分析,比较,发挥和发掘汉语对学英语的正面影响,促进英语学习,达到正迁移的目的。

正确理解英语学习中汉语的负迁移现象。

汉英两种语言虽有相同的规律,但两个民族思维的方式毕竟有本质的不同。语言间的差异往往导致“负向转移”,即干扰。应用语言学中的差错分析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由于对目的语的规则知之甚少,常把母语的规则转移到学习中来。这是由于我们学惯了汉语,形成了汉语的思维定势。在英语学习中,汉语对英语产生的干扰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

语言干扰

每种语言都有其自身的民族特点,如果学生不清楚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他们会把英语和汉语等同对待,自觉不自觉地把学习汉语的方法和习惯套用到英语学习上去,常见的汉语干扰在汉英翻译中比较多。例如:

有一个流行的儿童故事描述了奇迹般的变活了的木偶的奇遇。

今天我们党内还有不少人认为有人富了就会变成新地主、新资本家。

学生经常会译成下列错误句子:

There is a popular children’s story ﹡describes the adventures of a wooden puppet who is magically brought to life.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lot of people in our Party today ﹡hold the view that if someone becomes rich, he will become a new landlord or capitalist.

(张玉娟,1998)

上述两句的共同错误是从句结构不对,应在﹡号处加上that、who之类的从句引导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此类错误很普遍。除了学生的语法概念不清外,我们还应看到更深一层的原因,那就是他们显然受到汉语句子篇章结构的影响。因为汉语的特点是主体显著,句子的基本结构为主题和述题的关系,而不是主语和谓语的关系。所以学生可能将﹡号前的部分作为主题,﹡号的部分作为述题,把there is /are 作为主题引导词,相当于汉语的“有”。

文化干扰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并行发展。学习一种语言实际上就是学习一种文化,有的教育家就把这个过程称之为“文化灌输”。学习外语应该结合相应国家的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等。否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者潜意识地把第一语言的语用习惯和交际模式用于第二语言的交际中,引起语用迁移。这种迁移很可能干扰交际的正常进行,从而产生交际失误。例如:在阅读下面一个段落,

Johnnie, son of Scully, in a tone which defined his opinion of his ability as a card player, challenged the old farmer of both grey and sandy whisker to a game of High-five. The farmer agreed with contemptuous and bitter scof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