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与高司谏书》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持此辩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三疑之。

今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译文: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下册(五) 单篇梳理11 阿房宫赋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必修下册(五) 单篇梳理11 阿房宫赋

必修下册(五)《阿房宫赋》《六国论》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复”“幸”“取”“患”“殆”“易”“向”等重要实词及“焉”等重要虚词。

2.背诵两文,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互文修辞和被动句式。

><单篇梳理11阿房宫赋微点夯实通读全文,解释加颜色的词语。

(第1段)六王毕①( ),四海一,蜀山兀②( ),阿房出。

覆压③( )三百余里,隔离④( )天日。

骊山北构⑤( )而西折,直走⑥( )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⑦( )回⑧( ),檐牙高啄;各抱⑨( )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⑩(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⑪( )何虹?高低冥迷⑫( ),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完结,指为秦国所灭这里形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光秃。

覆盖遮蔽架房建屋通达萦绕曲折随座、所雨后转晴分辨不清(第2段)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①( )惊②( ),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③( )不知其所之④( )也。

一肌一容,尽态⑤(  )极妍⑥( ),缦立⑦( )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⑧( )掠其人,倚叠⑨( )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⑩( )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⑪(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忽然震响远得踪迹全无去姿态美好美丽久立抢劫,掠夺堆叠运送连续不断。

这里有“到处都是”的意思(第3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①( ),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②( )之粟粒;瓦缝参差③( ),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④( )之城郭;管弦呕哑⑤( ),多于市人之言语。

《与人论谏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与人论谏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与人论谏书[唐]杜牧①某疏愚怠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兴亡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则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是以每于本事之上,尤增饰之。

②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慎勿食。

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

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

”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世多然也。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③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

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④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A.夫 B.然 C.则 D.故(2)对第①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谏者为了斗气,常夸大君王的错误。

B.谏者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进谏。

C.君王为了斗气,常夸大自己的本事。

D.君王为了斗气,常变本加厉地去做。

(3)对第②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扣住“常人之情”的“常”进行举例论证,事例典型。

B.以虚构的生活对话,类比臣子的谏诤之道,论证严谨。

C.运用对比,鲜明地突出了谏言夸大而不合常理的危害。

第二章 两汉文论

第二章  两汉文论

和诗歌的社会作用密切相联系,作者认为,从一个时 代的诗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政治得失,也就是诗歌的 认识作用的问题。换句话说,诗歌是社会政治的一种 反映。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这个观点,无疑是作者在分析,研究了大量的诗歌作 品的基础之上,所得出的比较正确的结论。
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第三节 《史记 太史公自序》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 和传记文学的形式。是创造性的历史著作,其中许多 人物传记又是富于独创性的传记文学作品。本文是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一段,自述著作《史记》的 动机,说明了自己的历史观,以及《史记》一书的创 作精神,对我国古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深远的影 响。
(二)关于诗歌社会作用问题的论述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 货》)《毛诗序》的作者继承了孔子的观点而又有所发展,它进一 步在理论上明确了诗歌创作为政治服务的两种形式;“上以风化下” 和“下以风刺上”。在这两方面中,作者偏重的是“上以风化下” 的教化作用: 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邦国焉。……风以动 之,教以化之。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
“依经立意”是汉代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反对谶 纬之学与虚妄之美,体现了汉代主“真美”的文学倾向。 汉代文学批评体式,实现了由先秦零散的评论向有意识、 有系统的文学批评的过渡。《诗大序》、《离骚传》、 《汉书·艺文志》、《论衡》中的有关篇章等,都是汉代 出现的文学批评方面的专论。
诗大序》 第二节 《诗大序》
三、“发愤著书”说 发愤著书”
这是司马迁文论最有价值的观点,是在“生活是创作源泉”探讨的基 础上,更深入地把握住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捕捉住了创作的根本动 力。 在司马迁看来,作者对生活必须有特别的感受,要经历磨难,达到愁 苦忧思,疾痛惨怛,蓄愤积于心胸,非发不可的地步,才能创作出伟 大的作品,这就是“发愤著书”(参看课本最后一段)。司马迁从周 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诗》三百篇以 及自己的《史记》创作中,总结出作者“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故述往事,思来者”,概括了先秦以来中国文学的一种普遍现象,符 合进步文学的创作规律,这曾经启示和鼓舞后世的进步作家“发愤著 书”说,代表了古代进步创作动机的一个主要特征,“愤怒出诗 人”“哀怨起骚人”。他们对黑暗社会怨愤越深,其气就越盛,作品 内容就越丰富,其艺术价值就越高。两千年,司马迁总结的创作批评, 至今仍激励着中国的进步作家在创作中与社会保持密切的关系。

《唐才子传·杜牧》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杜牧》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杜牧》原文及翻译《唐才子传·杜牧》原文及翻译唐才子传,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

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

今天我们来看看《唐才子传·杜牧》原文及翻译。

《唐才子传·杜牧》杜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初未第,来东都,时主司侍郎为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策蹇进谒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君选才,仆敢不薄施尘露。

向偶见文士十数辈,扬眉抵掌,共读一卷文书,览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

其人,王佐才也。

”因出卷,?|笏朗诵之。

郾大加赏。

曰:“请公与状头!”郾曰:“已得人矣。

”曰:“不得,即请第五人。

更否,则请以赋见还!”辞容激厉。

郾曰:“诸生多言牧疏旷,不拘细行,然敬依所教,不敢易也。

”后又举贤良方正科。

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

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

拜侍御史,累迁左补阙,历黄、池、睦三州刺史,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利病尤切。

兵法戎机,平昔尽意。

尝以?拘??更历将相,而已困踬不振,怏怏难平。

卒年五十,临死自写墓志,多焚所为文章。

诗情毫迈,语率惊人。

识者以拟杜甫,故称“大杜““小杜“以别之。

翻译杜牧,字牧之,京城长安地区人。

擅长写文章。

是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状元韦筹那一榜的进士,与厉玄是同一年考中的进士。

当初没有考取进士的时候,他来到东都洛阳(参加进士科考试)。

当时任主考官的礼部侍郎是崔郾,太学博士吴武陵骑跛足驴慢腾腾地来拜见崔郾说:“您凭着崇高德行,巨大声望,为圣明的君王选举人才,我怎敢不略给予如微尘滴露般的微小帮助。

以前我偶然见到十几个文士,情绪极其兴奋激昂,一起读一卷文章。

我看了文卷,是进士杜牧的《阿房宫赋》。

此人有辅佐君王的大才。

”于是就拿出《阿房宫赋》的文卷,把笏插在腰带上,(腾出手来双手持卷)朗读起来。

崔郾大加赞赏。

吴武陵说:“请您点他为头名状元。

“温柔敦厚”论

“温柔敦厚”论

“温柔敦厚”论聂瑞芳黄鹏摘要:温柔敦厚对于中国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尤其是文学创作和民族性格这两个方面。

它使我们的文学有了一种清和的美,使我们之间多了一种无意识的和睦。

但是,它同时也阻碍了我们文学创作个性和性格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温柔敦厚;文学创作;民族性格;个性《礼记·经解》中有言:“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故《诗》之失愚。

……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

”孔颖达疏:温谓颜色温润,柔谓情性和柔。

《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故云“‘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敦厚,《汉语大辞典》中解释为“诚朴宽厚”。

(《辞源》中解释同)综合而说,温柔敦厚的主要特点就是:温润,和柔,诚朴,宽厚。

孔子说“温柔敦厚”是《诗》教也。

到底《诗》是不是一概温柔敦厚,这依然是一个颇受争议的问题。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温柔敦厚”说对于我们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可以说是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

在后人的文学创作宗旨中,“温柔敦厚”是首要的,尤其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的诗歌。

《言行龟鉴》中引杨中立语:“为文要有温柔敦厚之气,对人主语言及章疏文字,温柔敦厚尤不可无。

”综观中国古代文学史,“温柔敦厚”是一个突出特点。

一些歌功颂德的文字自不必说,许多讽谏君主的作品,风格也是以“温柔敦厚”为主。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等,本是以讽谏天子为初衷的,但也要坚持温柔敦厚的原则,以致于本末倒置。

杜牧在《与人论谏书》中曰:“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其原因是“君臣尊卑”。

这种思想从一开始就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成分“支配中国社会”,“人人不敢有所违异故也,中国诗词每作委婉之辞,不敢有所指斥,兢兢焉恐失诗人忠厚之旨。

”①这句话虽然主要是针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创作而论的,但它却同样适用于其它文学形式。

正是因为孔子,正是因为享受独尊的儒家思想,正是因为尊卑的君臣关系,“温柔敦厚”的文学创作原则才被贯彻得如此彻底。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  作业 (3)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20分)与人论谏书[唐]杜牧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千百辈,不可悉数.数:计算,查点B.以卑凌尊,以下干.上干:冒犯,干犯C.晓.人不当如是邪晓:知道,明白D.敬宗皇帝欲幸.骊山幸:君王到某地游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纳谏而.悔过行道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B.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此乃.常人之情而后乃.今将图南D.况于.君臣尊卑之间以老于.户牖之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历史上进谏的人多,而纳谏的人少,原因是进谏者给人以“以卑凌尊,以下干上”之感,不仅被谏者难以接受,进谏者也往往遭受不幸。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1

天津市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阅卷人一、选择题组(共9分)得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

人们____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哀哀切切,困惑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着人生。

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屐”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

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身不由己蓬头垢面停滞失色B.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重C.不由自主不修边幅停止失重D.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色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B.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C.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含答案解析

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5分)按题目要求填空。

(1),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2)“家住吴门,”出自北宋词人的《苏幕遮•燎沉香》。

(3)《琵琶行》中,描写乐曲奏完后众人依然沉浸其中的场景的两句是“,”。

2.(2分)下列选项中,用语恰当的一项是()A.小丁听了同学对自己阅读疑惑的解答,评价说“昭然若揭,深刻透辟”。

B.小李外出旅游开阔了视野,赞叹大自然的美景“造化万千,巧夺天工”。

C.小王为一本科幻小说写推荐语,把“炙手可热,畅销不衰”作为宣传点。

D.小赵分析月考作文失分原因后,告诫自己不可“生编硬造,贻笑大方”。

3.(3分)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是()作为,曲艺是,更是的“自律的艺术”,始终。

①方言艺术和地方特色艺术②有着整套自觉遵循的演观规则③乡土中国口传文化的一个枝蔓④在雅俗之间游弋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二、阅读(70分)4.(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杜尚的质疑①1917年,纽约正在酝酿一个大型独立艺术展。

法国艺术家杜尚把一件从器皿店购得的陶瓷小便池送到展会。

这件被命名为《泉》的作品,是作者刻意寻来的批量生产且“从任何审美角度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的东西”。

它的到来掀起了一场艺术风暴。

②在传统观念中,艺术是独特的,应该看上去是美的。

杜尚用自己的行动对习惯性的看法提出了质疑。

自此以后,艺术并不只是追求表现崇高的美、和谐的美,现代艺术打破了古典艺术的壁垒..,拓展到了诸如荒诞、颓废、反讽、神秘等范畴。

③那么,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透视,究竟该如何看待艺术呢?美学上对艺术的讨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艺术是一个总体性的种概念,其中还包含一些具体的属概念,比如艺术品、艺术家、欣赏者等。

在这方面,美国当代著名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了一个艺术四要素理论。

他认为,艺术这个方程实际上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世界(指作品所反映的现实世界或情感世界)、作品、艺术家和欣赏者。

《谏论》原文(翻译)

《谏论》原文(翻译)

《谏论》原文(翻译)《谏论》【宋】苏洵古今论谏,常与讽而少直。

其说盖出于仲尼。

吾以为讽、直一也,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伍举进隐语,楚王婬益甚;茅焦解衣危论,秦帝立悟。

讽固不可尽与,直亦未易少之。

吾故曰:顾用之之术何如耳。

然则奚术而可?曰:机智勇辩如古游说之士而已。

夫游说之士,以机智勇辩济其诈,吾欲谏者,以机智勇辩济其忠。

请备论其效。

周衰,游说炽于列国,自是世有其人。

吾独怪夫谏而从者百一,说而从者十九,谏而死者皆是,说而死者未尝闻。

然而抵触忌讳,说或甚于谏。

由是知不必乎讽,而必乎术也。

说之术可为谏法者五:理谕之,势禁之,利诱之,激怒之,隐讽之之谓也。

触龙以赵后爱女贤于爱子,未旋踵而长安君出质;甘罗以杜邮之死诘张唐,而相燕之行有日。

此理而谕之也。

子贡以内忧教田常,而齐不得伐鲁;武公以麋鹿胁顷襄,而楚不敢图周。

此势而禁之也。

田生以万户侯启张卿,而刘泽封;朱建以富贵饵闳孺,而辟陽赦。

此利而诱之也。

苏秦以牛后羞韩,而惠王按剑太息;范睢以无王耻秦,而昭王长跪请教。

此激而怒之也。

苏代以土偶笑田文,楚人以弓缴感襄王,此隐而讽之也。

五者相倾险诐之论虽然施之忠臣足以成功何则理而谕之主虽昏必悟势而禁之主虽骄必惧利而诱之主虽怠必奋激而怒之主虽懦必立隐而讽之主虽暴必容。

悟则明,惧则恭,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

吾观昔之臣,言必从,理必济,莫如唐魏郑公(魏征),其初实学纵横之说,此所谓得其术者欤?噫!龙逢、比干不获称良臣,无苏秦、张仪之术也;苏秦、张仪不免为游说,无龙逢、比干之心也。

是以龙逢、比干吾取其心,不取其术;苏秦、张仪吾取其术,不取其心,以为谏法。

译文:不论古时还是现代,人们议论进谏,往往赞成讽谏,贬低直谏,这种说法大概是由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我认为,讽谏、直谏,是一样的,只看使用的方法怎么样罢了。

伍举使用隐语进谏,楚王荒婬放纵更加厉害;茅焦解开衣服,正言进谏,秦帝立即省悟过来。

讽谏当然不能一概赞成,直谏也不能轻易贬低的。

《谏论下》原文及与翻译

《谏论下》原文及与翻译

《谏论下》原文及与翻译《谏论下》原文及与翻译原文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

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

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

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

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

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

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

”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

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

”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

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

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

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

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

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

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

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

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译文能进谏的大臣,却不能使国君接受自己的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的大臣。

能纳谏的国君,却不能使大臣劝谏自己的过失,就不是真正能纳谏的国君。

大臣想让国君接受谏言(该怎么做),我先前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

劝谏艺术文言文翻译

劝谏艺术文言文翻译

夫劝谏者,国之栋梁,民之楷模也。

然劝谏非易事,须具仁心、勇志、智术,方能成就大业。

是以余今日欲论劝谏之道,以启后人。

盖闻古之圣君贤臣,皆以劝谏为重。

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斯言也,劝谏之要也。

夫劝谏者,风也;被谏者,草也。

风行草偃,劝谏之力可见矣。

夫劝谏之道,首在诚意。

孔子云:“与人为善,莫大乎诚。

”劝谏者,必以诚待人,方能感动人心。

诚者,劝谏之本也。

是以劝谏者,当先正己,而后正人。

己不正,焉能正人?己不正,何以服人?次在勇志。

勇者,劝谏之胆也。

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劝谏者,必怀勇志,方能无畏于权贵,无惧于逆境。

然勇者非匹夫之勇,乃智勇双全之勇。

智勇者,方能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使被谏者心悦诚服。

再者,劝谏之道,贵在智术。

孔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劝谏者,当具智术,方能知所言为何,所行何为。

智术者,劝谏之术也。

夫智术之用,在于因人、因事、因时,相机而行。

或以直谏,或以婉言,或以故事,或以寓言,皆可收效。

又有四忌,劝谏者宜谨记之:一忌直言。

直言易招怨,反遭忌恨。

孔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劝谏者,宜以委婉之言,使人自省。

二忌激怒。

激怒易生乱,反成祸端。

孔子曰:“怒者,其色厉也,其言伪也。

君子不怒。

”劝谏者,宜以平和之心,使人深思。

三忌谄媚。

谄媚易失德,反遭轻视。

孔子曰:“君子不谄。

”劝谏者,宜以正直之姿,使人敬仰。

四忌固执。

固执易失和,反致事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劝谏者,宜以变通之策,使人信服。

总之,劝谏之道,乃是一门艺术。

艺高人胆大,技高人胜。

劝谏者,当以仁心为本,以勇志为翼,以智术为舟,以四忌为帆,方能乘风破浪,抵达彼岸。

吾辈宜效仿古之圣贤,以劝谏为己任,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如此,则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百姓安居乐业,共筑美好未来。

(《论劝谏之道》译文)劝谏之道,是国家栋梁,民众楷模的体现。

与人论谏书 文中应对极言直谏采取谨慎态度使用的论证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与人论谏书 文中应对极言直谏采取谨慎态度使用的论证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与人论谏书文中应对极言直谏采取谨慎态度使用的论证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本文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在本文中,标题为"与人论谏书",我们将讨论与他人讨论、交流谏言的重要性和相关的论证方法。

我们将重点探讨在直接采取谏言时应该采取谨慎态度,并探讨一些论证方法。

通过论证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有效与人进行谏言交流和讨论的技巧和方法。

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论谏书可以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和思维方式。

然而,由于谏言涉及到触及他人的观念和行为,因此采取谨慎态度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介绍和探讨在与他人论谏书时应该如何恰当地使用谨慎态度,并提供一些论证方法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借鉴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我们将探讨一些论证方法,包括证据论证、逻辑论证、事实论证等,以帮助我们在与他人论谏书时更有力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如何在交流中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共情能力,以确保我们的谏言能够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最后,在本文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并就谏书的态度提出自己的观点。

与人论谏书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谨慎态度和恰当的论证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展开开放的讨论和交流,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到与人论谏书的重要性和谨慎态度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有效地使用论证方法的技巧,以提高自己在与他人论谏书时的沟通和影响力。

1.2文章结构2.正文2.1 第一个要点在撰写与人论谏书时,使用谨慎态度的论证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做可以确保我们的谏言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接受。

下面将介绍几种针对极言直谏的谨慎论证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客观中立的立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毫无疑问,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可能会引起争议和反对。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来陈述问题。

通过明确指出事实、数据和情况,我们能够增加自己观点的可信度,提高论证的成功率。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与友人论门人书》是由顾炎武编写的一篇散文,作品出自《亭林诗文集》。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资料,仅供参考。

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原文与友人论门人书作者:顾炎武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然欲使之效曩者二三先生,招门徒,立名誉,以光显于世,则私心有所不愿也。

若乃西汉之传经,弟子常千余人,而位富者至公卿,下者亦为博士,以名其学,可不谓荣欤,而班史乃断之曰:“盖禄利之路然也。

”故以夫子之门人,且学干禄。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而况于今日乎?今之为禄利者,其无藉于经术也审矣。

穷年所习不过应试之文,而问以本经,犹茫然不知为何语,盖举唐以来帖括之浅而又废之。

其无意于学也,传之非一世矣,矧纳赀之例行,而目不识字者可为郡邑博士!惟贫而不能徙业者,百人之中尚有一二。

读书而又皆躁竞之徒,欲速成以名于世,语之以五经则不愿学,语之以白沙、阳明之语录,则欣然矣,以其袭而取之易也。

其中小有才华者,颇好为诗,而今日之诗,亦可以不学而作。

吾行天下见诗与语录之刻,堆几积案,殆于瓦釜雷鸣,而叩之以二南、雅颂之义,不能说也。

于此时而将行吾之道,其谁从之?“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若徇众人之好而自贬其学,以来天下之人,而广其名誉,则是枉道以从人,而我亦将有所不暇。

惟是斯道之在天下,必有时而兴,而君子之教人有私淑艾者,虽去之百世而犹若同堂也。

所著《日知录》三十余卷,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惟多写数本以贻之同好,庶不为恶其害己者之所去,而有王者起,得以酌取焉,其亦可以毕区区之愿矣。

夫道之污隆,各以其时,若为己而不求名,则无不可以自勉。

鄙哉硁硁所以异于今之先生者如此。

高明何以教之!——据《四部丛刊》本《亭林诗文集》与友人论门人书文言文翻译拜接来信,内容殷勤恳切,怜念我年龄的衰老,而痛惜我的学业没有传人,这番心意十分深厚。

文言文之 翻译中容易以今律古的30个实词

文言文之 翻译中容易以今律古的30个实词

3.亲 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
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译文:_父__母__不__把__我__当__儿__子__看__,__兄__弟__们__不__肯__收__留__我__,__宾__客__抛__弃__我__。__ (2)不是所有的“亲”都是“亲人”意,如上文中的“亲”就是“_父__母_”意。
参考译文 种放与母亲一起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的东明峰。淳化三年,陕西转
运使宋惟干提到种放的才能操行,皇帝下诏派人召见种放。他的母亲抱 怨说:“我常劝你不要聚集学生讲授文学,你既然已经隐居了,还写文 章干什么?如果你真的被人知遇而不能够安定闲适地生活,我就离开你 (隐居)进入大山深处。”种放称有病没有动身。他的母亲全部拿出他的 笔、砚烧掉,与种放转移居住在深山偏僻、很少有人到达的地方。宋太 宗称赞他的气节,诏令京兆府赐给他钱让他供养母亲,不强行改变他的 志向,有关官吏每年按时令抚恤慰问。
2.险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 指射丑恶,足以激怒。(节选自杜牧《与人论谏书》) 译文:_都_因__为__进__谏__的__话__迂__腐__,__耸__人__听__闻__,__抨__击__缺__点__、__弊__端__,__(_从__而__)_造__成__ _这_个__样__子__。___ (2)不是所有的“险”都是“险恶”意,如上文中的“险”就是“_耸__人__ _听__闻___”意。
13.物 傅祗字子庄,早知名,以才识明练称。及赵王伦辅政,以为中书监,
常侍如故,以镇众心。祗辞之以疾,伦遣御史舆祗就职。王戎、陈准等 相与言曰:“傅公在事,吾属无忧矣。”其为物所倚信如此。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翻译: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全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

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据,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

杜牧《与人论谏书》原文及翻译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铮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译文: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火,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谏学》原文及译文

《谏学》原文及译文

《谏学》原文及译文【原文】不明世,言必失。

物难尽,辞勿满。

舍利非强也。

君子不进谗,小人不进忠。

心予君子,莫予小人。

人不可尽信,言不可尽献。

功非言成,成乃实也。

人非言亲,亲乃行也。

人伪则矜,人贱则讳,人困则乱。

媚上者欺,弃友者奸,绝亲者祸。

人善勿患谗也。

人非善变,乃不识也。

人非好恶,乃欲多也。

怨不及慎也。

志异弗谋也。

人忌言废也。

君子重诺,其心荡荡。

小人背信,其心暗暗。

见心知品也。

善言未必善报,诳语未必人厌,上意乃定也。

智者必重礼焉,贤者必助人焉。

不敬上,无以谏也。

少才识,无以动也。

言尽述,无以宠也。

上明则下直,上昏则下惑,上虐则下诺。

事不揽功,人不揭私,过不护己。

正而慑上焉。

惠人勿虚。

惩人必实。

谦以求贤。

静以应变。

傲者抑之。

佞者远之。

智者倚之。

庸者诘之。

誉人,人誉也。

苛人,人苛也。

君子不发危言,小人不道真语。

说人先说己焉。

言与智者,晦也;言与愚者,明也;言与敌者,诈也。

往勿论,来可期也,事勿责,理必知也。

道以直焉,术以诡焉。

上必称义,下必言忠,强必表善,弱必显勇。

未定之事少言,难言之秘勿测。

大处惟争,小处惟让矣。

智者不以言能,贤者不以名重,恶者不以诫止。

庸不纳忠,明不容奸,良言易污,心善易伤。

专权者上也,保身者下也。

上下难交心矣。

【译文】不明了人世社会,言语一定会有错误。

万物难以尽述,言辞要留有余地。

能言善辩并不是强词夺理。

君子不会进献馋言,小人不会进献忠言。

真心给予君子,不要给予小人。

人不可以全部信任,心里话不可和盘托出。

功业不是仅凭言辞就能造就的,成功重在依靠实力。

人们不是仅凭言辞便感到亲近,亲近重在付出实际行动。

虚伪的人善于夸耀,贫贱的人要懂得忌讳,人在穷困的时候言行往往会失当。

谄媚上司就是欺骗上司,背弃朋友就是步入奸邪,断绝亲情就是自取祸殃。

品行端正的人不要在意他人的谗言。

一个人并不是喜欢变来变去,只是人们并不真正了解他。

没有人天生喜欢做个恶人,只是他们的欲望太多了。

抱怨人不如慎重地使用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
原文:
某疏愚于惰,不识机括,独好读书,读之多矣。

每见君臣治乱之间,谏诤之道,遐想其人,舐笔和墨,冀人君一悟而至于治平,不悟则烹身灭族,唯此二者,不思中道。

自秦、汉以来,凡千百辈,不可悉数。

然怒谏而激乱生祸者,累累皆是:纳谏而悔过行道者,不能百一。

何者?皆以辞语迂险,指射丑恶,致使然也。

夫迂险之言,近于诞妄;指射丑恶,足以激怒。

夫以诞妄之说,激怒之辞,以卑凌尊,以下干上。

是以谏杀人者,杀人愈多;谏畋猎者,畋猎愈甚;谏治宫室者,宫室愈崇;谏任小人者,小人愈宠。

观其旨意,且欲与谏者一斗是非,一决怒气耳,不论其他。

今有两人,甲谓乙曰:“汝好食某物,果食之,必死。

”乙必曰:“我食之久矣,汝谓我死,必倍食之。

”甲若谓乙曰汝好食某物第一少食苟多食必生病乙必因而谢之减食。

何者?迂险之言,则欲反之;循常之说,则必信之。

此乃常人之情。

是以因谏而生乱者,累累皆是也。

汉成帝欲御楼船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谏曰:“宜从桥,陛下不听,臣自刎以血污车轮,陛下不庙矣。

”上不说。

张猛曰:“臣闻主圣臣直,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御史大夫言可听。

”上曰:“晓人不当如是邪?”乃从桥。

近者宝历中,敬宗皇帝欲幸骊山,时谏者至多,上意不决。

拾遗张权輿伏紫宸殿下,叩头谏曰:“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

”帝曰:“骊山若此之凶邪?我宜一往,以验彼言。


后数日,自骊山回,语亲幸曰:“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今人平居无事,朋友骨肉切磋规诲之间,尚宜旁引曲释,使人乐去其不善而乐行其善。

况于君臣尊卑之间,欲因激切之言而望道行事治者乎?故《礼》称五谏,而直谏为下。

(有删减)
译文:
我因懒散,才识粗浅、为人愚笨,不懂治世的机巧之心,只是喜欢读书,读了很多书。

每每读到君王与大臣、太平与动荡间,进谏的方式,(就)遥想那些进谏的人,对着墨舔着笔(书写谏言),希望君主能一下子醒悟从而达到天下太平,(如果君主)不醒悟就(情愿)自己被杀,家族被灭,只有这两种(方式),不思考折中的办法。

自秦、汉以来,大概有成百上千的人,不能全部计算。

然而激切进谏从而激发政乱、发生灾祸的情况,比比皆是,接受进谏从而悔改、奉行正道的,不能达到百分之一。

为什么呢?都因为进谏的话迂腐、耸人听闻,抨击缺点、弊端,(从而)造成这个样子。

迂腐、耸人听闻的话,接近荒诞狂妄;抨击缺点、弊端的话,能够激起人的愤怒。

那些荒誕狂妄、激怒别人的话,(让)地位卑微的人凌辱地位尊贵的人,下级冒犯上级。

因此,进谏不要杀人,杀人更多;进谏不要打猎,打猎的情况更盛;进谏不要大修宫室,宫室修得更加高大;进谏不要任用小人,小人更加得宠。

看在位者的意图,(似乎)想要和进谏者一争谁对谁错,一争脾气谁大谁小,其他方面就不管了。

现今有两个人,甲对乙说:“你爱吃某种食物,注意不要吃了,真的
吃的话,一定会死。

”乙一定说:“我吃它很久了,你说我死,(我)一定要加倍吃它了。

”甲如果对乙说:“你喜欢吃某种食物,最好少吃,如果多吃的话肯定会生病。

”乙必定因而感谢他,减少进食。

为什么呢?迂腐、耸人听闻的话,就(让人)想抵触它;遵循常理的话,就必定相信它。

这是大家的心理。

因此因进谏却发生政乱的情况,比比皆是啊。

汉成帝想乘大船通过渭水,御史大夫薛广德进谏说:“应该从桥上过,陛下不答应的话,我自杀用鲜血来溅你的车轮,陛下就不得入庙祭拜祖先。

”皇上不高兴。

张猛说:“我听说皇上圣明大臣就忠直,乘船危险,走桥安全,圣明君主也不该冒危险,御史大夫的话可以听取。

”皇上说:“开导人不应当像这样吗?”于是从桥上走。

较近的宝历中,敬宗皇帝想要到骊山去游玩,当时进谏的人很多,皇上主意没定,拾遣张权輿跪拜在紫宸殿下,磕头进谏说:“以前周幽王到骊山游玩,被犬戎或杀害;秦始皇埋葬在骊山,国家灭亡;玄宗皇帝在骊山修建宫室,从而安禄山叛乱;前皇帝游玩骊山,寿命不长。

”皇帝说:“骊山有像这样危险吗?我应该前往一次,来验证他的话。

”数天后,皇帝从骊山回来,告诉自己的身边亲近宠幸的人:“叩头人(张权輿)的话,哪里值得相信!”
如今人们平常相处没有纷争,朋友亲人讨论规劝教诲时,还应该从侧面引导委婉解释,让人乐于抛弃他不好的方面,并且乐于发扬他好的方面。

更何况在君与臣、尊与卑之间,想要通过激切、率直的谏言,(从而)希望大道施行、国家太平吗?所以,《礼》中谈到五种进谏的方式,直谏是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