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职资料包-外国教育史第二章
外国教育史 期末复习资料 重点
第一章奴隶社会的教育一、比较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雅典与斯巴达教育既有相同点也各具特色。
◆相同点:教育权为奴隶主垄断;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军事体育操练放在首位。
◆不同点:雅典注重人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斯巴达只有单调的军事训练,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斯巴达的教育皆由国家创办,雅典除国立体育馆与军事训练团外皆由私人创办。
二、智者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智者的含义: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希腊出现第一批职业教师,他们周游各个城邦,专门教人以雄辩术和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学费,是“三艺”学科的创立者。
2、智者的教育影响:对教育实践的影响(扩大了教育对象,扩大了教育内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的预备教育);对教育理论的影响(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教育与政治、道德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等。
)三、苏格拉底法这种方法并不直接将各种知识交待给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从他的引导和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四、柏拉图《理想国》中设计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0~3岁,由女仆照顾3~6岁,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幼儿教育7~16岁,进入初等学校接受普通教育,(情感教育——节制的顺民)17~20岁,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意志教育——勇敢的军人)(第一次考试)21~30岁,智慧教育阶段——理智的官吏(第二次考试)31~35岁,继续学习——重要官吏36~50岁,经十五年实践锻炼——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五、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阶段论1、教育阶段论--“效法自然”0~7岁,学前教育阶段。
5岁以前不应要求儿童学习课业或工作;游戏、讲故事是主要的学习方式;注意儿童的语言。
7~14岁,初级教育阶段。
教给儿童“真正必需的有用的东西”,而不是“一切有用的东西”。
以情感道德教育为主,实施和谐发展的教育。
14~21岁,高等教育阶段。
学习哲学与科学,主要发展学生的理智灵魂,以智力教育为主,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发展人的理智——理性教育。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一)古风时代1.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①教育目的:培养武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②教育制度:1)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2)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3)从18岁至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4)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服兵役;5)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③教育的主要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3)道德教育。
④教育的特征:1)由国家控制;2)阶级性;3)目的是培养战士;4)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5)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6)重视女子教育;2.雅典教育:①教育的目: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②教育特点:1)不完全又国家控制;2)教育具有阶级性;3)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要文化教育;5)教育方式温和;6)不重视女子教育。
(二)古典时代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老师。
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①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②代表人物为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等。
③贡献:1)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2)确立了教育内容和方式;3)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1)美德即知识: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完善道德的人。
知识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评价:是近代教育性教学的雏形;打破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进步意义;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外国教育史》绪论、一、二章
• •
(一)利托尔诺观点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一书 中力图证明教育乃是超出人类社会范围, 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一种现象。 • 他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如大猫教 小猫捕鼠,大鸭教小鸭游水等。在《动物 之教育》的书中进一步提出:非但在脊椎 动物中,而且在非脊椎动物中,也存在教 育现象。例如蚂蚁中也有“教师和学生”。 利氏声称:在这些动物中发现了自觉的教 育、指导和学习。 •
• •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观点未揭 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 孟禄在其名著《教育史教科书》中认 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 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 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
•
孟禄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 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 原始人的教育过程从未表现出是有意识的过 程,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 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如何拾掇杀死的野兽, 如何烹调,如何编织,如何制陶,其技巧几 乎全部是通过失败越来越少的重复模仿的方 式学到的。 • 根据孟禄的上述观点,将教育的起源归 之为心理现象。
• 问题思考: • 外国古代、近代、现代教育各自 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各个不同时期的教育特征与当时 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关系?
•
• • • •
•
三、外国教育史的学习方法 1、两种方式 “鸟瞰式”和“解剖式”(或叫“飞机 式”和“显微镜”式),即涉及到宏观与微 观的结合问题。 宏观的学习要求: (1)即在具体学习某一部分内容时, 应对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 等诸多影响教育的因素有一个概略的了解, 以便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有广阔的视野。 (2)更重要的一层含义则是,要求对 外国教育发展的来龙去脉、主要分期、每 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每个阶段上的重大事 件及其相互的因果关系有清楚的认识。
中外教育史(外国史部分2-2)
2-3、巴黎公社 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并建立了巴 黎公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设立了相当于政府部一级的十个委员会分管公社各方面的 行政事务,教育委员会就是其中之一。其主要职责是:主
管公社的教育事业,领导教育改革。
尽管巴黎公社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它所确立和 初步实行的原则却是永存的。
行使的权力都由州或人民保留之。”因此,以此为法律依据
而确立了地方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联邦政府无权直接干
预地方教育。这种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史称“学区制”。
在地方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各州掌握教育行政管
理权力,设立州教育委员会,下设州教育厅。直接负责中小 学教育行政管理的是学区,学区在美国教育行政管理中占有 重要地位。在地方教育行政管理中,还设有“学校视导员” (亦称“督学”),由州教育委员会或学区教育委员会委派。
联邦政府于1867年开始设立“联邦教育部”,但至今美
国宪法将管理教育的权利只授予州政府,而并没有规定联邦 政府对教育的义务,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联邦教育部作用的 发挥。地方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在美国一直沿用至今。
2、公立学校运动
19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公立学校(common school)。由 于缺少公众的支持,公立学校状况十分落后。 19世纪中期,美国兴起了公立学校运动。其所追求的是 一种对所有儿童开放的、依靠公共税款支持和实行公共管理
“阿卡德米学院”和“大学学院”,四年后又分别改称为
“初级学院”和“高级学院”。这是美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出 现“初级学院”(junior college)的名称。与此同时,加 利福尼亚大学也实行了“初级证书”制度。但它们都不是一 个独立的教育机构,而是四年制学院和大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笔记(重要学习资料)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一、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一)巴比伦学校1、泥板书舍、泥板书、楔形文字2、寺庙学校:初级教育、高级教育(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主要是语言和书法2、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常用体罚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公元前3000年左右)(一)古代埃及的学校的类型1、宫廷学校2、僧侣学校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二)古代埃及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1、宫廷学校—无法考证2、僧侣学校—着重科学教育3、职官学校—4、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有关律令的知识三、古代硬度的教育(一)波罗门教育1、古代印度等级制2、婆罗门的学校(古儒学校)家庭教育3、教学内容:《吠陀》经4、教学方法:背诵、体罚、导生制(二)佛教教育1、寺庙学校2、教学内容:佛经3、教学方法:教授、讲解及个人钻研经典相结合(三)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的异同:同:其教育目的与人生目的的同一,主要是一种道德陶冶;其内容大多是消极的、遁世的。
缺乏积极的因素。
异:婆罗门教育史一种私立教育,而佛教教育是依傍于寺院的教育。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一)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二)教育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四)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五)教育方法简单,盛行体罚,实行个别施教(六)知识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七)文化教育甚为古老,源远而流不长第二章古希腊教育一、古风时代的教育(一)巴斯达教育1、教育为国家所控制2、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战士3、教育过程:0- 7岁—母亲抚育7-18岁—军营教育18-30岁—军事训练4、教育内容:五项训练、军事训练5、教育特点:重视女子教育(二)雅典教育1、教育由国家和私人共同管理2、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3、教育过程:0-7岁—家庭教育7-13岁—进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学习13-15、16岁—进体操学校学习15、16岁接授职业教育18—20岁—接受军事教育4、教育内容:文法、音乐、体操、军事5、不重视女子教育二、时代的教育(前5世纪—前3世纪)(一)“智者派”的教育实践1、智者的含义:专指收费收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2、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3、共同思想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二)“智者派”的教育贡献1、扩大了教育对象,推动了文化的传播2、确立了西方的教学科目(“三艺”—文法、修辞法和辩证法)3、智者把道德和政治问题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4、智者的出现标志着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5、智者的教育思想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与方向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希腊学校教育的变化1、初等学校发生了蜕变2、中等教育面临衰微3、高等教育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二)东西文化教育的融合1、雅典文化教育对广大地区的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文化和教育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四、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目的论、德育论、智育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培养治国人才(有德有才、深明事理,具备各种实际知识)2、德育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道德,是要教人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四种美德(正义、勇敢、节制、智慧)道德教育的途径:知识教育3、智育论:掌握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二)“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的方法又叫“问答法”,有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外国教育史》完整讲义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具有银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军人。 20~30 岁,学习四艺和哲学,发展心智,完成后成为行政官员。 30~35 岁,研究辩证法,成为哲学家(高级官吏) 35~50 岁,入世修行,成为哲学王,即最高统治者。
第二章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古罗马的教育
王政时期:BC8 世纪~BC6 世纪 共和时期:BC6 世纪~BC1 世纪 帝国时期:BC1 世纪~AD5 世纪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 1、共和早期 1) 社会背景: 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公民, 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生产形式主要是小农经济, 平民基本上是农民。 2) 教育模式:农民—军人教育 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内容有骑马、角力、游泳; 《十 二铜表法》 ;简单的读写算等。 男童到 16 岁成为公民,开始服兵役。 2、共和后期 1)社会背景 BC3 世纪开始,罗马不断扩大版图,商业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奴隶与奴隶 主、平民与贵族、元老院贵族与商业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BC3 世纪罗马兼并意大 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BC146 年,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希腊文化与教育流播到罗马。 2)教育体系 7~12 岁入私立的小学,教学内容是读写算。贵族子女主要接受家庭教育。 12~16 岁入文法学校,学习文法为主。开始只有希腊文法学校,学习《荷马史诗》及 其他希腊文学; 16 岁后,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BC1 世纪中叶建立拉丁雄辩术学校。 3、帝国时期
第二节、古希腊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一)地理背景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四周环山。 是一个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农业 城邦。 (二)社会结构 统治者:斯巴达人,约 9000 户,30000 人。 社会阶层 平民: 皮里阿西人,约 30000 户。 奴隶:希洛人,约 300000 人。 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 (三)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 2、 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 3、 教育过程: 1) 0~7 岁:由父母养育 2) 7~18 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 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 乐教育。 3) 18~20 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 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 4) 20~30 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 30 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 4、 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 资料一、斯巴达青年到 30 岁成为公民后,被迫与国内最好的姑娘结婚。为防止父亲对子女 的偏爱,国家宣布,儿童生下来一个时期后,他就成为所有父亲的儿子,所有成人对儿童都 有同样的职责。 资料二、公民到 45 岁离开兵役生活,被安排作国民军,职责限制在地方部队活动和教育青 年。到 60 岁(男性平均年龄是 25 岁)成为年长的政治家,在国会中服务。 二、雅典的教育 (一) 地理状况 位于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有大量优质陶土、大理石和银矿,还有优良的港湾,有利 于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原是一个农业国,公元前 7~6 世纪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二) 社会结构 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 经过一毓政治改 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 贵族:农业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 社会阶层 平民:农民和手工业者 奴隶 (三) 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 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 。 2、 教育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 3、 教育过程: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二章 学校的肇端【圣才出品】
第二章 学校的肇端
一、古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3000年左右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在古
埃及社会,法老(即皇帝)的权力至上,全国土地归他所有,由他分给贵族和僧侣,而强迫奴隶耕种土地。
公元前332年,古埃及为马其顿所征服。
1.学校类型
(1)宫廷学校,主要由法老设立,王公贵族子弟学校,培养高级官吏。
(2)职官学校,由政府各机关设立,以吏为师。
(3)僧侣学校,也称寺庙学校,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机构,主要设在寺庙。
(4)文士学校,主要培养文士,教授书写、计算、律令。
2.教育内容
(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辞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3.教学方法
(1)以记诵、灌输为主
(2)注重练习和实践
(3)盛行体罚
二、古印度的教育
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僧侣)
刹帝利(武士)
吠舍(农民和从事工商业的平民)
首陀罗(奴隶、穷人)
2.古儒学校
公元前8世纪古儒在家庭中开办的婆罗门学校。
三、古代东方古国教育的特点
1.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2.等级性、阶级性;
3.教育内容涉及德育、宗教等;
4.教育方法简单,体罚盛行;
5.教师地位因为知识的等级制而较高。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教育起源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1)生物学起源论:创导者有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最先提出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
这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3)需要起源论:杨贤江最早提出这一观点。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只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4)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3.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用于写字的材料是“泥板书”。
4.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5.巴比伦的教育的主要特点:6.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7.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
中外教育简史第二章01
统文化“诗书礼乐”以及“仁义孝悌”等道德规范予以
否定。
法家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口号。所谓
“以法为教”,实际上是以法代教,“以吏为师”,实
际上是取消了学校教育制度,并进而否定一切传统文化
和百家学说。法家的文化专制主义,直接影响并导致后 来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政策。
23
三、关于人性论及教育作用问题
15
孔子很重视总结、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他的一生一项重要 的工作正是对尧舜以来到夏商西周三代的传统文化进行了系统的 整理。孟子称赞孔子为“集大成”者。孔子一方面对于尧舜以来 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另一方面又开创了文化发展 的新局面。从孔子开始,私人讲学蔚然成风,到了战国时代,百 家争鸣的盛况蓬勃兴起了。 但孔子过分强调了“述而不作”,对于创新重视不够;孔子
文武兼备、能强力办事并富有有道教人、有财分人、有力助人精 神的兼士。) ,才能建立一个“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 治”、“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的“公平合理”社会。
“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分别阐述了墨家学说对于 “兼士”三个方面的要求。 “厚乎德行”,是道德的要求,要求“兼士”有 很好的内在品质;“辩乎言谈”则体现了墨家学说对“兼士”在思维辩论方 面的要求,也就是要求“兼士”能言善辩,并通过他们的“上说下教”推行 其主张;“博乎道术”则是对“兼士”在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即要求“兼 士”博通各种技能和知识,有完成墨家政治目标的实践能力。
25
孟荀二人在人性问题上虽有不同,但在教育作用问 题上却是殊途而同归。
什么是人性?孟子认为人性就是人的道德性,是人 具有的先天的道德观念;荀子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性, 是人的自然生理本能和情欲。孟荀二人各持一端,都反 映了一部分真情,却又都是片面的、抽象的,没有能触 及人性的关键问题,即人的社会性问题。
外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古代教育史一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马克思。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杨贤江。
二青年之家:为年满7岁的少年安排了单独的房舍。
三古巴比伦(前身苏美尔教育)是与埃及同时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的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四古代埃及学校类型:宫廷学校、僧侣学校(这是中王国以后出现的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
五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婆罗门教育。
“古儒学校”是导生制的源头。
第二章古希腊的教育一斯巴达教育的特征:军事教育、国家教育。
“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倒、掷铁饼和投标枪。
二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不同教育体制上:斯巴达教育完成由城邦负责;雅典城邦重视教育,但不绝对控制。
教育类别上:斯巴达武士教育;雅典全民教育。
教育目的上:斯巴达培养英勇果敢的城邦武士;雅典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军事道德教育;雅典多样化教育内容。
总体评价上:斯巴达形式单一,程度低;雅典形式多样,程度高。
三智者: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被用来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四智者派的贡献: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社会的流动;拓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希腊教育所探讨的基本问题,大多由智者提出。
第三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一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方法,成为苏格拉底方法。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三理想国中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灵魂转向”。
军队文职人员招聘教育学类专业科目考试大纲word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主要测查应试者对教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适用其基本原理、基本方往分析当前教育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艇的能力。
要求应试者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掌握各种教育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的基本概念、基丰原理和基本方法。
本篇自客包括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数学、德育与美育、教师与学生、学校管理。
第一章教育基本理论一、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历史发展。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含义、特点和规律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三、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四、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概念层次结构和自容结构;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我国的教育目的。
五、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一、课程课程的概念与意义,课程理论的发展,课程设计,课程改革。
二、教学教学的概念、意义和任务;教学要素;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关系数学原则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和数学模式的概念及选择;教学评价的概念、意义和种类数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教学设计问题。
第三章德育与美育一、德育德育的概念、特点、功能、任务和自客,德育过程;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二、美育美育的概念美育的任务及内容;美育的实施。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一、教师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的作用与地位教师专业发展内舍:教师职业发展的途径二、学生学生的本质特点: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发展。
三、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师生关系的类型,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第五章学校管理一、学校管理概述学校管理的概念学校管理的构成要素学校管理体制。
二、学校管理的目标与过程学棱管理的目标;学校管理的过程。
三、学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教师管理的自窖和要求;学生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总务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外国教育史 第2章 古罗马教育 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二章古罗马教育第二章古罗马教育第一节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一、修辞学校(相当于高等学校)[名词蟠]18中央民族(1)罗马共和后期的学校,这类学校招收16120岁的男性:主要进行演说雄辩的训练:以培养未来的政治家。
(2)在当时,从事政治活动,需要以演说争取群众。
因此,有无演说雄辩才能,也是衡量一个罗马人有无教养的重要标志。
这种学校教育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雄辩、演说才能,准备将来担任国家高级职务。
第二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简答题][记忆]此处可以出的题有:名词解释:西塞罗、雄辩家、论雄辩家简答:简述西塞罗的教育思想西塞罗是共和后期的政治家、雄辩家、文学家、哲学家。
教育著作《论雄辩家》中论证了培养雄辩政治家的教育思想。
(一)关于雄辩家的定义古罗马时期西塞罗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他在《论雄辩家》一书中,给雄辩家下了定义,认为雄辩家应当是一个能就目前需要运用语言艺术阐述任何问题,以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地进行演讲的人。
(二)雄辩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西塞罗认为,要想达到雄辩家的要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广博的学识雄辩家要有全部自由艺术和各种重要的知识。
全部自由艺术是指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学科;各种重要知识则是指政治,各国政治制度、法律、军事和哲学等。
②在修辞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修养决定演讲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是遣词造句以及整个演说词的文体结构。
所以在修辞方面要求表达正确,通俗易懂,优美生动,语言与主题相称。
③优美的举止与文雅的风度(三)雄辩家的培养方法西塞罗强调练习和模仿在雄辩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他主张要进行经常的模拟演说,同时要勤于写作,用写作来磨练演说。
他认为写作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转移到演说能力中去。
(四)关于“人道”的教育思想西塞罗还提出〃人道"的教育主张。
他认为要尽为人之道,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①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
外国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教育起源论及其代表人物和观点(1)生物学起源论:创导者有法国利托尔诺、美国桑代克、英国沛西·能,其共同之处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
孟禄批评了利氏的观点,认为其弊是未揭示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
他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3)劳动起源论:苏联学者最先提出并被我国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
这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
教育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3)需要起源论:杨贤江最早提出这一观点。
教育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需要。
(他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起源只是与社会的生活过程、物质的生产关系有密切关系的,而且是以这种现实的社会经济生活为基础······教育的发生,就只根于当时当地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
”)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
(2)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
(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
(4)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3.巴比伦的教育: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已产生文字,用于写字的材料是“泥板书”。
4.由于苏美尔人学校用的教材是泥板书,学生做练习或作业也是用泥板,泥板成为学校的主要学习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5.巴比伦的教育的主要特点:6.古代埃及人的文字写在所谓的“纸草”上。
7.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这是因为当时的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能接受教育的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并贯彻婆罗门教义。
《外国教育史2》知识框架整理-教育思想与实践
《外国教育史》知识框架整理——教育思想与实践一、古希腊的教育思想【导学】古代希腊日益发展的教育实践,孕育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
这些教育思想都是由哲学家所提出,散见于他们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著述中。
古代希腊哲学家中在教育论述方面比较著名者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一)毕达哥拉斯希腊最早的教育思想家;高度重视数学,视其为万物本源;主张灵魂不死和轮回,重视对灵魂(精神)的陶冶以及和谐发展,认为化天心为人心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思想既有神秘主义特征,也有理性主义因素(主要是“道德理性”,但又不限于道德范畴);黑格尔称其为希腊“第一个民众教师”,亚里士多德认为他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的人,可以说希腊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在其教育主张中已经初步形成。
(二)“智者派”(又称“诡辩派”)含义变化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以后,是指各行各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艺的人;随着词义的延伸,具有治理国家能力的人也被包含其中;公元前5世纪中叶,获得了新的、特殊的含义,被用来专指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表明教育工作已经开始职业化)。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研究辩论术以及与辩论术有关的一切知识,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高尔吉亚、普罗狄克斯、希庇阿斯、安提丰、克里底亚等思想特点智者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派或学术团体,也没有统一的哲学主张和政治见解,但共同的职业、治学内容以及时代要求,赋予其以共同的思想倾向和价值观。
相对主义⑴一切知识、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都有赖于具体的感知者;⑵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意见;⑶“人是万物的尺度”(以个人作为判断事物存在与否、真假、善恶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朴素的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这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教育贡献⑴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⑵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和演讲的广泛需要,首先确定了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既扩展了学术研究的领域,又扩大了教育内容的范围;⑶智者最关心道德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⑷智者虽然没有留下非常系统的教育著作,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思想,但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是非常广泛的,已经明确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及其与政治、道德的相互联系,可以说,智者的教育思想已经包含了全部希腊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途径 方法
劳动能力 智力体力
人的全面发展
个性自由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第二章 外国近代教育史
外国近代教育概况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17-18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概 况
19 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概况 19 世纪日本教育概况
人文主义教育 新教教育 天主教教育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俄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俄国
外国近代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论教育目的和作用
夸美纽斯
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论普及教育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
卢梭
自然教育理论 公民教育理论
对自然主义教育评价
教育实践活动
裴斯泰洛齐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福禄贝尔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教育理论
人文主义
古典主义 世俗性
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般特征
宗教性
贵族型
不同特点 共同特征
17~18 世纪欧美国家教育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教育思想的主要倾向
意义
17~18 世纪欧美教育思想对人类教育发展的重要意 义
外国近代教育述评
社会关系决定教育 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人的本质和个性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