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合集下载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教案)
-难点2: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学生可能无法快等策略来辅助识别。
-难点3:在书写证明过程时,学生可能忘记标注已知的全等关系或使用错误的几何符号,需要教师提供清晰的示范和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直观演示、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边角边”判定法则,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几何问题的解决中。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边角边”判定法则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他们对“夹角”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容易与“角”混淆。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我通过强调和举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一点。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还需要继续关注这个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
其次,学生在运用“边角边”判定法则解决实际问题时,对如何快速识别符合条件的三边和夹角还不够熟练。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他们在识别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识别技巧的讲解,并结合更多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识别能力。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边”和“夹角”的识别以及全等证明的步骤。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边角边”判定法则相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折叠和拼接三角形纸片,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边角边”判定法则的应用。
最后,我也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达方式和教学手段。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是否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知识点?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都是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改进的地方。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让几何教学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2.自主探究:给出几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尝试运用已学的全等判定方法(SSS、SAS等)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斜边、直角边判定法(HL)。
3.示范讲解:教师针对HL判定法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动画、板书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HL判定法的内涵和运用。
4.实践应用: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HL判定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判定法(HL)。
2.能够运用HL判定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够灵活运用HL判定法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运用HL判定法推导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其他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a.基础题:直接给出斜边和一个直角边,让学生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b.提高题:给出斜边和一个非直角边,让学生运用HL判定法解决问题。
c.拓展题:给出斜边和非直角边的长度,让学生求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量。
5.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4.能够运用全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边长、角度等。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式,发现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规律。
2.通过举例、练习、拓展等方式,让学生掌握HL判定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HL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b.探索:是否存在其他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请举例说明。
4.小组合作作业: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ASA,HL)教案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ASA,HL)教案
-在复杂图形中,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画辅助线等方法,找出隐藏的全等三角形;
-针对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成几何模型,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如: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通过全等三角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的情况?”(如拼图、制作三角形框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奥秘。
另外,对于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例子较为有限。这说明我对这个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还不够丰富,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补充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疑问,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的复习环节中,专门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技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4课时)教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共4课时)教案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第1课时“边边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边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边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重点“边边边”条件.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思考: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二、探究新知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 cm,6 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一条边为3 cm.学生剪下按不同要求画出的三角形,比较三角形能否和原三角形重合.引导学生按条件画三角形,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明确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并作出△A′B′C′,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强调在应用时的简写方法:“边边边”或“SSS”.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明确:三角形的稳定性.三、举例分析例1 如右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引导学生应用条件分析结论,寻找两个三角形的已有条件,学会观察隐含条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作图.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讨论尺规作图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师归纳:(1)什么是尺规作图;(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依据是“边边边”.四、巩固练习教材第37页练习第1,2题.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给出个别指导.五、小结与作业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进一步明确: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1,9题.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运用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等过程,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让学生产生学数学的兴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为下一节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第2课时“边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边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边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边角边”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3.“SSS”具体内容是什么?二、新知探究已知△ABC,画一个三角形△A′B′C′,使AB=A′B′∠B=∠B′,BC=B′C′.教师画一个三角形△ABC.先让学生按要求讨论画法,再给出正确的画法. 操作:(1)把画好的三角形剪下和原三角形重叠,观察能重合在一起吗? (2)上面的探究说明什么规律? 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三、举例分析多媒体出示教材例2.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点C ,从点C 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B.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分析:如果证明△ABC ≌△DEC ,就可以得出AB =DE. 证明:在△ABC 和△DEC 中,⎩⎨⎧CA =CD ,∠1=∠2,CB =CE ,∴△ABC ≌△DEC(SAS ). ∴AB =DE.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是:分析实际问题,按要求画出图形,根据图形及已知条件选择对应的方法.四、课堂练习如图,已知AB =AC ,点D ,E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DB =EC.求证:∠B =∠C.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讨论交流,用规范的书写完成证明过程. 五、小结与作业 1.师生小结:(1)“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使用公共边和公共角. 2.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2第3,4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掌握运用“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质疑讨论,发现此定理中角必为夹角,从而得出“边角边”的判定方法.不仅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思维能力,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掌握的也好,但要强调书写的格式的规范,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在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或角相等的问题时,通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第3课时“角边角”和“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掌握“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的内容.2.能初步应用“角边角”及“角角边”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重点“角边角”条件及“角角边”条件.难点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复习导入1.复习旧知:(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2.[师]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定两三角形全等.二、探究新知1.[师]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生](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做一做: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 cm,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学生活动:自己动手操作,然后与同伴交流,发现规律.教师活动:检查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活动结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师]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ABC,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生]能.学生口述画法,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加深对“ASA”的理解.[生](1)先用量角器量出∠A 与∠B 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 的边长; (2)画线段A ′B ′,使A ′B ′=AB ;(3)分别以A ′,B ′为顶点,A ′B ′为一边作∠DA ′B ′,∠EB ′A ′,使∠DA ′B ′=∠CAB ,∠EB ′A ′=∠CBA ;(4)射线A ′D 与B ′E 交于一点,记为C ′. 即可得到△A ′B ′C ′.将△A ′B ′C ′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 [师]于是我们发现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这又是一个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2.出示探究问题:如图,在△ABC 和△DEF 中,∠A =∠D ,∠B =∠E ,BC =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证明:∵∠A +∠B +∠C =∠D +∠E +∠F =180°, ∠A =∠D ,∠B =∠E , ∴∠A +∠B =∠D +∠E. ∴∠C =∠F.在△ABC 和△DEF 中,⎩⎨⎧∠B =∠E ,BC =EF ,∠C =∠F ,∴△ABC ≌△DEF(ASA ). 于是得规律: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 如下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求证:AD =AE.[师生共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 =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学生写出证明过程.证明:在△ADC 和△AEB 中,⎩⎨⎧∠A =∠A ,AC =AB ,∠C =∠B ,∴△ADC ≌△AEB(ASA ). ∴AD =AE. [师]到此为止,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条件探索两个三角形全等问题已全部结束.请同学们把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作一个小结.学生活动:自我回忆总结,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补充. 三、随堂练习1.教材第41页练习第1,2题. 学生板演. 2.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有五种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2.边边边(SSS ) 3.边角边(SAS ) 4.角边角(ASA ) 5.角角边(AAS )推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要学会联系思考其条件,找它们对应相等的元素,这样有利于获得解题途径.五、课后作业教材习题12.2第5,6,11题.在前面研究“边边边”和“边角边”两个判定方法的前提下,本节研究“角边角”和“角角边”对于学生并不困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体验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也了解了分类思想和类比思想.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探索和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斜边、直角边”.2.会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重点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难点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证明.一、情境引入(显示图片)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方法一:测量斜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AS);方法二:测量没遮住的一条直角边和一个对应的锐角(ASA或AAS).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出示教材探究5.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来,放到Rt△ABC 上,它们全等吗?画一个Rt△A′B′C′,使∠C′=90°,B′C′=BC,A′B′=AB.想一想,怎么样画呢?按照下面的步骤作一作:(1)作∠MC′N=90°;(2)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B′C′=BC;(3)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4)连接A′B′.△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吗?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由探究5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多媒体出示教材例5如图,AC⊥BC,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求证:BC=AD.证明:∵AC ⊥BC ,BD ⊥AD , ∴∠C 与∠D 都是直角. 在Rt △ABC 和Rt △BAD 中, ⎩⎨⎧AB =BA ,AC =BD ,∴Rt △ABC ≌Rt △BAD(HL ). ∴BC =AD. 想一想:你能够用几种方法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SAS ,ASA ,AAS ,SSS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全等的方法——“HL ”.三、巩固练习如图,两根长度为12米的绳子,一端系在旗杆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地面两个木桩上,两个木桩离旗杆底部的距离相等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点评. 四、小结与作业1.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斜边、直角边.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所有判定方法: 定义,SSS ,SAS ,ASA ,AAS ,HL .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只要知道几个条件就可以判定其全等? 3.作业:教材习题12.2第7题.本节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回顾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特殊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加深他们对公理的多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汤庆 许鑫学习目标1、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并能灵活选择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体会探索数学结论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学习重点: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复习思考(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 、 、 (2)、如图,Rt △ABC 中,直角边是 、 ,斜边是 (3)、如图,AB ⊥BE 于B ,DE ⊥BE 于E ,①若∠A=∠D ,AB=DE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②若∠A=∠D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③若AB=DE ,BC=EF ,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④若AB=DE ,BC=EF ,AC=DF则△ABC 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 (用简写法)2、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1)动手试一试。

已知:Rt △ABC求作:Rt △'''A B C , 使'C =90°,''A B =AB, ''B C =BC 作法:(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到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一个方法: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上面的判定方法B1C 1DCBA在Rt △ABC 和Rt '''A B C ∆中, ∵''BC B C AB =⎧⎨=⎩∴Rt △ABC ≌Rt △(5)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所以不仅有一般三角形判定全等的方法 “ ”、“ ”、 “ ”、 “ ”、 还有直角三角形特殊的判定方法 “ ” 二、合作探究1、如图,AC=AD ,∠C ,∠D 是直角,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你能说明BC 与BD 相等吗?三、当堂检测1、如图,△ABC 中,AB=AC ,AD 是高,则△ADB 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 ) 根据 (用简写法)2、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3、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1)若AC//DB ,且AC=DB ,则△ACE ≌△BDF ,根据 (2)若AC//DB ,且AE=BF ,则△ACE ≌△BDF ,根据 (3)若AE=BF ,且CE=DF ,则△ACE ≌△BDF ,根据 (4)若AC=BD ,AE=BF ,CE=DF 。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专题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只适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例题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答案】D.【解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AB=AC,∠A为公共角,A.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B.如添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C.如添BD=CE,等量关系可得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D.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点拨】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例题2】如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CD上的一点,且DF=BE.求证:AF=CE.【答案】见解析。

【解析】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D=∠B=90°,AD=BC,在△ADF和△BCE中,,∴△ADF≌△BCE(SAS),∴AF=CE.【点拨】由SAS证明△ADF≌△BCE,即可得出AF=CE.【例题3】如图,△ABC中,∠BAC=90度,AB=AC,BD是∠ABC的平分线,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答案】见解析。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析版)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理解和掌握边边边、边角边的方法判断三角形全等;2.理解和掌握角边角和角角边的方法判断三角形全等;3.理解和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一、判定方法一:边边边(SSS )1.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书写格式①先写出所要判定的两个三角形。

②列出条件:用大括号将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分别写出。

③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下图,在△ABC 和 △A ′B ′C ′中,∵AB =A ′B ′,BC =B ′C ′,AC =A ′C ′,∴△ABC≅△A ′B ′C ′(SSS ).书写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书写全等的过程中,等号左边表示同一个三角形的量,等号右边表示另一个三角形的量。

如上图,等号左边表示△ABC 的量,等号右边表示 △A ′B ′C ′的量。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 。

求作: ∠A ′O ′B ′,使 ∠A ′O ′B ′=∠AOB .作法:如上图所示,①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 OA ,OB 于点 C ,D 。

②画一条射线( O ′A ′,以点 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 O ′A ′于点 C ′.③以点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上一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 D ′.④过点。

D ′画射线 O ′B ′,则 ∠A ′O ′B ′=∠AOB .题型一 利用SSS 直接证明三角形全等如图,已知AC DB =,要用“SSS ”判定ABC DCB @V V ,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_____.【答案】AB D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详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当ABC V 和DCB △中,AC DB BC BC AB DC =ìï=íï=î,∴()SSS ABC DCB @V V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如图,已知AC DB =,要使得ABC DCB @V V ,根据“SSS ”的判定方法,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答案】AB DC=【分析】要使ABC DCB @V V ,由于BC 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 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 DC =.在ABC V 和DCB △中AB DC BC CB AC BD =ìï=íï=î,∴()ABC DCB SSS @△△,故答案为:AB D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添加时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添加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如图,AB DC =,若要用“SSS ”证明ABC DCB △△≌,需要补充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__________.【答案】AC BD=【分析】由图形可知BC 为公共边,则可再加一组边相等,可求得答案.【详解】解:∵AB DC =,BC CB =,∴可补充AC DB =,在ABC V 和DCB V 中,AB DC BC CB AC DB =ìï=íï=î,∴ABC V ≌()SSS DCB V ;故答案为:AC D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题型二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SSS 综合如图,点E 、点F 在BD 上,且AB CD =,BF DE =,AE CF =,求证:AB CD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E CDF △≌△,推出B D Ð=Ð,利用平行线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证明:∵BF DE =,∴BE DF =,在ABE V 和CDF V 中,AB DC AE CF BE DF =ìï=íï=î,∴()SSS ABE CDF V V ≌,∴B D Ð=Ð,∴AB CD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已知:如图,RPQ D 中,RP RQ =,M 为PQ 的中点.求证:RM 平分PRQ Ð.【分析】先根据M 为PQ 的中点得出PM QM =,再由SSS 定理得出PRM QRM V V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证明:M Q 为PQ 的中点(已知),PM QM \=,在RPM △和RQM V 中,RP RQ PM QM RM RM =ìï=íï=î,(SSS)RPM RQM \V V ≌,PRM QRM \Ð=Ð(两三角形全等,对应角相等)即RM 平分PRQ Ð.【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D CD =,求证:A C Ð=Ð.【分析】连接BD ,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加之一个公共边BD ,则可利用SSS 判定ABD C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即可证得.【详解】证明:连接BD ,AB CB =Q ,BD BD =,AD CD =,SSS ABD CBD \≌()V V .A C \Ð=Ð.【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及运用,常用的判定方法有SSS ,SAS ,ASA ,HL 等.题型三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如图:(1)在A Ð的内部利用尺规作CED A Ð=Ð(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判断直线DE AB 与的位置关系【分析】(1)根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方法在;A Ð的内部作CED A Ð=Ð,即可求解.(2)根据图形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可直接得到答案.【详解】(1)解:如图所示,在A Ð的内部作CED A Ð=Ð, 则CED Ð即为所求;(2)∵CED A ÐÐ=,∴DE AB ∥.故答案为:DE 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的尺规作图及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以及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如图,已知Ðb 和线段a ,求作ABC V ,使B b Ð=Ð,2,AB a BC a==【分析】先画射线BP ,以B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与射线BP 交于点D ,再画DA a =,再以b 的顶点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交b 的两边分别为E ,F ,再以D 为圆心,EF 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C ,再连接AC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ABC V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作三角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是解本题的关键.2.已知a Ð.求作CAB a Ð=Ð.(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分析】按照作与已知角相等的角的尺规作图方法作图即可.【详解】解:如图,CAB Ð为所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作与已知角相等的角的尺规作图,熟知相关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判定方法二:边角边(SAS )1.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共25张PPT)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课件(共25张PPT)
并延长到点,使 = .连接并延长到点,使
和 ∠2 的根据是什么?
AB=DE的根据是什么?
.连接,那么量出的长就是,的距离.为什么?
在△ 和△ 中,
=
ቐ ∠1 = ∠2
=
∴△ ≌△ ()∴ = .
【结论】因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所以证明线段相等或者
第十二单元 全等三角形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情景导入
根据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如果△ ≌△ ′′′,那么它们
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过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如果△ 与 △ ′′′满足三条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即
= ’’, = ’’, = ’’
与△AB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
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不一定全等。
教学新知
探索4:先 任 意 画 出 一 个 △ . 再 画 一 个 △ ′′′ , 使 ′′ = ,
∠′ = ∠,∠′ = ∠(即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把画
好的△ ′′′剪下来,放到△ 上,它们全等吗?
.求证△ ≌△ .
在△ 中,∠ + ∠ + ∠ = 180°,
∴∠ = 180° − ∠ − ∠.
同理∠ = 180° − ∠ − ∠.
又∠ = ∠,∠ = ∠,∴∠ = ∠
在△ 和△ 中,
三角形木架的形状、大小就不变了.就是说,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确定了.
例1:在右图所示的三角形钢架中, = ,是连接点与
中点的支架.求证△ ≅△ .
∵是的中点,∴ = .
在△ 和△ 中,
=
ቐ =

12.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12.2.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使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HL(斜边和直角边)判定法的条件:两个直角三角形,当斜边和直角边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这一章节。通过引导学生们从日常生活出发,思考三角形全等的应用,我发现他们对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HL判定法的原理,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判定法的实际运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实验,我注意到他们在交流与合作中,对HL判定法的理解得到了加深。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运用HL判定法时仍然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容易混淆斜边和直角边的概念,或者在复杂图形中难以找到符合条件的关键信息。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运用HL判定法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
3.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通过解决实际例子,培养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在运用HL判定法解题时,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提高解题效率。
举例:在非直角三角形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尝试使用HL判定法。
(4)熟练运用HL判定法进行证明和计算。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逻辑不严谨、步骤不完整等问题。
举例:在证明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表述判定条件,并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进行证明。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中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教案

中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教案
中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中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12.2节,主要围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特别是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HL)展开。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全等角形的基本概念;
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HL);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斜边直角边定理(HL)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些挑战。在课堂上,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意识到,原来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理论介绍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还不够熟悉,尤其是在斜边直角边定理(HL)的应用上。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探讨,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HL),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直观想象与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知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形成对几何图形的深入认识;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直观的图形来解释斜边直角边定理(HL)。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这个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学生来说,这个定理仍然难以消化。因此,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实验操作,希望他们能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观察到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观点让我意识到,学生们在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于是,我及时给予了引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澄清概念,解决问题。在成果分享环节,我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最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4课时)

探究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画图思路 N
A
A′
B
C M B′
C′
(4)连接A′B′.
思考:通过上面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
“SSA”可以判定两个直
角三角形全等,但是“边
文字语言:
边”指的是斜边和一直角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边角,三而角“角形”全指等的是直角.
导入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两个直角三 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1) 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 根据ASA,AAS可测量对应一边和一锐角. 根据SAS可测量其余两边与这两边的夹角.
导入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4) ∠ DBA= ∠ CAB ( AAS )
D A
C B
探究新知
变式题2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如图,AC,BD相交于点P , AC⊥BC,BD⊥AD,垂足分
别为C,D , AD=BC.求证:AC=BD.
D
C
HL
P
Rt△ABD≌Rt△BAC A
B
AC=BD
探究新知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几何语言:
B
在Rt△ABC和Rt△ A′B′C′ 中,
AB=A′B′,
A
C
B′
BC=B′C′,
∴Rt△ABC ≌ Rt△ A′B′C′ (HL).
A′
C′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课时)

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边边边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边边边”证明三角形全等.2.会根据“边边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验由操作、归纳得出结论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水平.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边边边”.【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35~P37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在△ABC、△DEF中,若AB=DE,BC=EF,AC=DF,则△ABC≌△DEF.3.已知AB=3,BC=4,CA=6,EF=3,FG=4,要使△ABC≌△EFG,则EG=6.4.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则说明∠A′O′B′=∠AOB 的依据是SSS.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对学)【例1】如图,AB =AD ,CB =CD ,求证:△ABC ≌△ADC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证△ABC ≌△ADC ,只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是否相等.【证明】在△ABC 与△ADC 中, ∵⎩⎪⎨⎪⎧AB =AD ,CB =CD ,AC =AC ,∴△ABC ≌△ADC (SS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注意使用“SSS ”证三角形全等时的证明格式;在证明过程中擅长挖掘“公共边”这个隐含条件.【例2】如图,AB =DE ,AC =DF ,点E 、C 在直线BF 上,且BE =CF .求证:△ABC ≌△DEF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已知两个三角形有两组对边相等,同一直线上的一组边相等,可考虑用“SSS ”证明△ABC ≌△DEF .【证明】∵BE =CF ,∴EC +BE =EC +CF ,即BC =EF . 在△ABC 和△DEF 中,∵⎩⎪⎨⎪⎧BC =EF ,AB =DE ,AC =DF ,∴△ABC ≌△DEF (SS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易证的结论确定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然后根据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例3】如图,AB =AD ,DC =BC ,∠B 与∠D 相等吗?为什么?【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角相等,可考虑用三角形全等证明,需添加辅助线AC 构造三角形.【解答】结论:∠B =∠D . 理由如下:连结AC . 在△ADC 和△ABC 中, ∵⎩⎪⎨⎪⎧AD =AB ,AC =AC ,DC =BC ,∴△ADC ≌△ABC (SSS), ∴∠B =∠D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要证∠B 与∠D 相等,可证这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现有的条件并不满足,能够考虑添加辅助线证明.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线段AD 与BC 交于点O ,且AC =BD ,AD =BC ,则下面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C )A .△ABC ≌△BADB .∠CAB =∠DBAC .OB =OCD .∠C =∠D2.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作射线OC .由做法得△MOC ≌△NOC 的依据是SSS.3.如图,AC 与BD 交于点O ,AD =CB ,E 、F 是BD 上两点,且AE =CF ,DE =BF .求证:(1)∠D =∠B ; (2)AE ∥CF .证明:(1)在△ADE 和△CBF 中,∵⎩⎪⎨⎪⎧AE =CF ,AD =BC ,DE =BF ,∴△ADE ≌△CBF (SSS), ∴∠D =∠B .(2)∵△ADE ≌△CBF , ∴∠AED =∠CFB .∵∠AED +∠AEO =180°,∠CFB +∠CFO =180°, ∴∠AEO =∠CFO , ∴AE ∥CF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 边角边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并能实行简单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推理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应用“S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理解满足“SSA”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37~P3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OD=∠COB,根据“SAS”可得到△AOD≌△COB,从而能够得到AD=CB.4.如图,已知BD=CD,要根据“SAS”判定△ABD≌△ACD,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ADC=∠ADB.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D、F、B在同一直线上,AD=BF,AE=BC,且AE∥BC.求证:△AEF≌△BCD.【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由题意可知,假设∠A=∠B就可证△AEF≌△BCD.由AE∥BC 可得∠A =∠B .【证明】∵AE ∥BC , ∴∠A =∠B . ∵AD =BF , ∴AF =BD .在△AEF 和△BCD 中,∵⎩⎪⎨⎪⎧AE =BC ,∠A =∠B ,AF =BD ,∴△AEF ≌△BCD (SA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则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例2】如图,BC ∥EF ,BC =BE ,AB =FB ,∠1=∠2.若∠1=45°,求∠C 的度数.【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假设△ABC ≌△FBE ,就能够得出∠C =∠BEF ,从而由BC ∥EF 得到∠C =∠BEF =∠1,问题得解.【解答】∵∠1=∠2, ∴∠ABC =∠FBE .在△ABC 和△FBE 中,∵⎩⎪⎨⎪⎧BC =BE ,∠ABC =∠FBE ,AB =FB ,∴△ABC ≌△FBE (SAS), ∴∠C =∠BEF . 又∵BC ∥EF ,∴∠C =∠BEF =∠1=45°.【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2)学会挖掘题中的已知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如图,AB =AC ,AD =AE ,欲证△ABD ≌△ACE ,可补充条件( A )A .∠1=∠2B .∠B =∠C C .∠D =∠ED .∠BAE =∠CAD2.以下条件中,不能证明△ABC ≌△DEF 的是( C )A .AB =DE ,∠B =∠E ,BC =EF B .AB =DE ,∠A =∠D ,AC =DF C .BC =EF ,∠B =∠E ,AC =DF D .BC =EF ,∠C =∠F ,AC =DF3.如图,已知AB =AD ,若AC 平分∠BAD ,问AC 是否平分∠BCD ?为什么?解:AC 平分∠BAD .理由: ∵AC 平分∠BAD , ∴∠BAC =∠DAC . 在△ABC 和△ADC 中, ∵⎩⎪⎨⎪⎧AB =AD ,∠BAC =∠DAC ,AC =AC ,∴△ABC ≌ADC (SAS), ∴∠ACB =∠ACD , ∴AC 平分∠BCD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连结AE 、CG .求证: (1)AE =CG ; (2)AE ⊥CG .【互动探索】观察图形,证明△ADE ≌△CDG ,就能够得出AE =CG ,再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即可证得AE ⊥CG .【证明】(1)∵四边形ABCD 、DEFG 都是正方形,∴AD =CD ,GD =ED .∵∠CDG =90°+∠ADG ,∠ADE =90°+∠ADG , ∴∠CDG =∠ADE .在△ADE 和△CDG 中,∵⎩⎪⎨⎪⎧AD =CD ,∠ADE =∠CDG ,DE =GD ,∴△ADE ≌△CDG (SAS), ∴AE =CG .(2)设AE 与DG 相交于点M ,AE 与CG 相交于点N . 在△GMN 和△DME 中,由(1)得∠CGD =∠AED . 又∵∠GMN =∠DME ,∠DEM +∠DME =90°, ∴∠CGD +∠GMN =90°, ∴∠GNM =90°, ∴AE ⊥CG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证得△ADE ≌△CDG .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3课时 角边角与角角边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ASA”和“AAS”,并能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判定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由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尺规作图、探究、归纳、交流,使学生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实践水平和创新精神.2.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已知两角一边的三角形全等的探究.【教学难点】灵活使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39~P41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简写成“角边角”或“ASA”).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能够简写成“角角边”或“AAS”).3.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D)A.AB=DE,BC=EF,∠A=∠EB.AB=DE,BC=EF,∠C=∠EC.∠A=∠E,AB=EF,∠B=∠DD.∠A=∠D,AB=DE,∠B=∠E4.如下列图,已知点F、E分别在AB、AC上,且AE=AF,请你补充一个条件:∠B =∠C,使得△ABE≌△ACF.(只需填写一种情况即可)教师点拨:此题答案不唯一,还能够填AB=AC或∠AEB=∠AFC.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D∥BC,BE∥DF,AE=CF,求证:△ADF≌△CBE.【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假设∠A =∠C ,∠DF A =∠BEC ,就可用“SAS ”证△ADF ≌△CBE .由已知中的平行线段,可得∠A =∠C ,∠DF A =∠BEC .【证明】∵AD ∥BC ,BE ∥DF , ∴∠A =∠C ,∠DF A =∠BEC . ∵AE =CF ,∴AE +EF =CF +EF ,即AF =CE .在△ADF 和△CBE 中,∵⎩⎪⎨⎪⎧∠A =∠C ,AF =CE ,∠DF A =∠BEC ,∴△ADF ≌△CBE (ASA).【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ASA ”中,包含“边”和“角”两种元素,是两角夹一边,且“边”必须是“两角的夹边”,而不是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应用时要注意区分.【例2】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点D ,BE ⊥AC 于点E ,AD 与BE 交于点F ,若BF =AC ,求证:△ADC ≌△BDF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要证△ADC ≌△BDF ,只需证∠DAC =∠DBF 即可.又在Rt △ADC 与Rt △BDF 中,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DAC =∠DBF .【证明】∵AD ⊥BC ,BE ⊥AC , ∴∠ADC =∠BDF =∠BEA =90°.∵∠AFE =∠BFD ,∠DAC +∠AFE =90°,∠BFD +∠DBF =90°, ∴∠DAC =∠DBF .在△ADC 和△BDF 中,∵⎩⎪⎨⎪⎧∠DAC =∠DBF ,∠ADC =∠BDF ,AC =BF ,∴△ADC ≌△BDF (AAS).【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在解决三角形全等的问题中,要注意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如:对顶角、公共边、公共角等.(2)有直角三角形就有互余的角,利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是证角相等的常用方法.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完成教材P41“练习”第1~2题. 略2.如图,点B 在线段AD 上,BC ∥DE ,AB =ED ,BC =DB .求证:∠A =∠E .证明:∵BC ∥DE , ∴∠ABC =∠BDE .在△ABC 和△EDB 中,∵⎩⎪⎨⎪⎧AB =DE ,∠ABC =∠BDE ,BC =BD ,∴△ABC ≌△EDB (SAS), ∴∠A =∠E .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或HL).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解决一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进—步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41~P4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能够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 、ASA 、AAS 、SAS 、HL.(用简写字母) 3.假设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B )A .AASB .SASC .HLD .SSS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如图,AB ⊥BC ,AD ⊥DC ,AB =AD ,求证:∠1=∠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能够通过证△ABC ≌△ADC 得到∠1=∠2.结合已知条件,能够利用“HL ”得到Rt △ABC ≌Rt △ADC .【证明】∵AB ⊥BC ,AD ⊥DC , ∴∠B =∠D =90°,∴△ABC 与△ACD 均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和Rt △ADC 中,∵⎩⎪⎨⎪⎧AC =AC ,AB =AD ,∴Rt △ABC ≌Rt △ADC (HL), ∴∠1=∠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直角三角形除一般证全等的方法,“HL ”可使证明过程简化,但前提是已知两个直角三角形,即在证明格式上说明“Rt △”.【例2】如图,AC =BD ,AD ⊥AC ,BC ⊥BD .求证:AD =BC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图形,不能直接通过证△AOD 与△BOC 得到结论,需作辅助线CD ,用“HL ”证明Rt △ADC ≌Rt △BCD ,即得AD =BC .【证明】连结CD . ∵AD ⊥AC ,BC ⊥BD , ∴∠A =∠B =90°.在Rt △ADC 与Rt △BCD 中,∵⎩⎪⎨⎪⎧DC =CD ,AC =BD ,∴Rt △ADC ≌Rt △BCD , ∴AD =BC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观察图形,当不能直接通过全等证边(或角)相等时,可根据图形特点作辅助线或转化为证其他边(或角)相等.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以下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B ) A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 .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2.如图,在Rt △ABC 中,∠BAC =90°,AB =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直线的垂线BD 、CE ,若BD =4 cm ,CE =3 cm ,则DE =7cm.3.如图,点C 、E 、B 、F 在一条直线上,AB ⊥CF 于点B ,DE ⊥CF 于点E ,AC =DF ,AB =DE .求证:CE =BF .证明:∵AB ⊥CF ,DE ⊥CF , ∴∠ABC =∠DEF =90°.在Rt △ABC 和Rt △DEF 中,∵⎩⎪⎨⎪⎧AC =DF ,AB =DE ,∴Rt △ABC ≌Rt △DEF (HL),∴BC =EF ,∴BC -BE =EF -BE ,即CE =BF .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已知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假设AD =AF ,AC =AE .求证:BC =BE .【互动探索】要证BC =BE ,能够通过三角形全等解决,此题应该通过证明哪对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呢?【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ADC =∠AFE =90°.在Rt △ADC 和Rt △AFE 中,∵⎩⎪⎨⎪⎧AC =AE ,AD =AF ,∴Rt △ADC ≌Rt △AFE (HL), ∴CD =EF .同理可证Rt △ABD ≌Rt △ABF (HL), ∴BD =BF .∴BD -CD =BF -EF ,即BC =BE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证明线段相等能够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在一个问题中,有时我们需要多次证明全等来创造已知条件,从而得到结论.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4.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HL判定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2.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感知;
3.强化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1.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2.理解并运用“斜边和一对直角边相等”的条件判断直角三角形全等;
3.能够运用HL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斜边和直角边的对应关系以及HL判定法的适用条件。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判定法和具体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直角三角形全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模型或教具来演示HL判定法的原理。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显得较为被动,需要我在旁边引导和鼓励。
3.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HL判定法,我采用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表达、倾听和交流中加深对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理解。

12.2.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HL)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

12.2.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HL)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

12.2.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HL)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全等的概念。

2.掌握使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与三角形全等相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与三角形全等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复杂的三角形全等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白板、多媒体设备、三角尺、直尺等。

2.学生准备: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和SAS)。

引入新知(15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者黑板上的图示,引导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如直角边、斜边、顶点等。

2.教师讲解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当两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相等时,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师可结合具体的示例来说明这一点。

深化学习(30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图所示,已知△ABC和△DEF中,∠B=∠E=90°,AB=DE=5cm,BC=4cm,EF=3cm,通过观察和运算,判断△ABC和△DEF是否全等。

要求学生展开思维,利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解答。

2.学生利用所学方法进行求解,并在纸上写出推理过程和最终的结论。

拓展应用(25分钟)1.教师出示更多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断是否全等。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思考和推理,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将解题思路和答案记录在纸上。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对其中重要的观点进行强调。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学生通过实际的问题和示例练习,进一步掌握了判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斜边、直角边”教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12.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斜边、直角边”教案

第4课时 “斜边、直角边”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重点)2.经历探究“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的过程,能运用“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如图,已知∠A =∠D =90°,E 、F 在线段BC 上,DE 与AF 交于点O ,且AB =CD ,BE =CF .求证:Rt △ABF ≌Rt △DCE .解析:由题意可得△ABF 与△DCE 都为直角三角形,由BE =CF 可得BF =CE ,然后运用“HL ”即可判定Rt △ABF 与Rt △DCE 全等.证明:∵BE =CF ,∴BE +EF =CF +EF ,即BF =CE .∵∠A =∠D =90°,∴△ABF 与△DCE都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F 和Rt △DCE 中,∵⎩⎪⎨⎪⎧BF =CE ,AB =CD , ∴Rt △ABF ≌Rt △DCE (HL).方法总结:利用“HL ”判定三角形全等,首先要判定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然后找出对应的斜边和直角边相等即可.探究点二:“斜边、直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运用【类型一】 利用“HL ”判定线段相等如图,已知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如果AD =AF ,AC =AE .求证:BC =BE .解析:根据“HL ”证Rt △ADC ≌Rt △AFE ,得CD =EF ,再根据“HL ”证Rt △ABD ≌Rt △ABF ,得BD =BF ,最后证明BC =BE .证明:∵AD ,AF 分别是两个钝角△ABC 和△ABE 的高,且AD =AF ,AC =AE ,∴Rt △ADC ≌Rt △AFE (HL).∴CD =EF .∵AD =AF ,AB =AB ,∴Rt △ABD ≌Rt △ABF (HL).∴BD =BF .∴BD -CD =BF -EF .即BC =BE .方法总结: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作为“HL ”公理就是直角三角形独有的判定方法.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最多,使用时应该抓住“直角”这个隐含的已知条件.【类型二】 利用“HL ”判定角相等或线段平行如图,AB ⊥BC ,AD ⊥DC ,AB =AD ,求证:∠1=∠2.解析:要证角相等,可先证明全等.即证Rt △ABC ≌Rt △ADC ,进而得出角相等.证明:∵AB ⊥BC ,AD ⊥DC ,∴∠B =∠D =90°,∴△ABC 与△ACD 为直角三角形.在Rt △ABC 和Rt △ADC 中,∵⎩⎪⎨⎪⎧AB =AD ,AC =AC ,∴Rt △ABC ≌Rt △ADC (HL),∴∠1=∠2.方法总结:证明角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解决.【类型三】 利用“HL ”解决动点问题如图,有一直角三角形ABC ,∠C =90°,AC =10cm ,BC =5cm ,一条线段PQ =AB ,P 、Q 两点分别在AC 上和过A 点且垂直于AC 的射线AQ 上运动,问P 点运动到AC 上什么位置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解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1)Rt △APQ ≌Rt △CBA ,此时AP =BC =5cm ,可据此求出P 点的位置.(2)Rt △QAP ≌Rt △BCA ,此时AP =AC ,P 、C 重合.解: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 可知:(1)当P 运动到AP =BC 时,∵∠C =∠QAP =90°.在Rt △ABC 与Rt △QPA 中,∵⎩⎪⎨⎪⎧AP =BC ,PQ =AB ,∴Rt △ABC ≌Rt △QPA (HL),∴AP =BC =5cm ;(2)当P 运动到与C 点重合时,AP =AC .在Rt △ABC 与Rt △QPA中,∵⎩⎪⎨⎪⎧AP =AC ,PQ =AB ,∴Rt △QAP ≌Rt △BCA (HL),∴AP =AC =10cm ,∴当AP =5cm 或10cm 时,△ABC 才能和△APQ 全等.方法总结: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关键是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类型四】 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如图,CD ⊥AB 于D 点,BE ⊥AC 于E 点,BE ,CD 交于O 点,且AO 平分∠BAC .求证:OB =OC .解析:已知BE ⊥AC ,CD ⊥AB 可推出∠ADC =∠BDC =∠AEB =∠CEB =90°,由AO 平分∠BAC 可知∠1=∠2,然后根据AAS 证得△AOD ≌△AOE ,根据ASA 证得△BOD ≌△COE ,即可证得OB =OC .证明:∵BE ⊥AC ,CD ⊥AB ,∴∠ADC =∠BDC =∠AEB =∠CEB =90°.∵AO 平分∠BAC ,∴∠1=∠2.在△AOD 和△AOE 中,∵⎩⎪⎨⎪⎧∠ADC =∠AEB ,∠1=∠2,OA =OA ,∴△AOD ≌△AOE (AAS).∴OD =OE .在△BOD 和△COE 中,∵⎩⎪⎨⎪⎧∠BDC =∠CEB ,OD =OE ,∠BOD =∠COE ,∴△BOD ≌△COE (ASA).∴OB =OC .方法总结: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除“HL ”外,还有:SSS 、SAS 、ASA 、AAS.三、板书设计“斜边、直角边”1.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斜边、直角边”或“HL”.2.方法归纳:(1)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常用方法是“HL”,除此之外,还可以选用“SAS”“ASA”“AAS”以及“SSS”.(2)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分组讨论、操作探究以及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进行.在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时,要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寻找未知的等边或等角时,常考虑将其转移到其他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全等来进行证明.此外,还要注重通过适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新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数学教学设计
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斜边、直角边”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清原满族自治县北三家乡中学王学娟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已知斜边、直角边画直角三角形的画图方法;(2)掌握斜边、直角边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HL及其他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和计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
(2)通过HL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在判定方法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
(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系统特征。

教学重点:HL、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五种方法(SAS、ASA、AAS、SSS、HL)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教学用具:直尺,多媒体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实验、归纳、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1
(1)我们学过哪些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还有什么方法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呢?
(3)舞台背景花盆的摆放,.背景图案有一边无法测量,我们怎样判断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图案。

教师:引领学生思考,课件展示判定方法,使用表格展示。

问题2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四种,若这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判定它们全等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活动观察图形,思考方法,回顾。

设计意图舞台背景的实际问题,引入直角三角形的特殊判定方法
二、探究发现
1. 出示问题
已知斜边、直角边画直角三角形
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这里用尺规画图法
学生按要求画直角三角形,教师参与到小组中,指导。

问题:这些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形状、大
小方面)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两三角形全等)学生活动把画好的直角三角形剪下来,与其他组比比看,小组交流
教师课件展示,尺规作图的四个步骤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画图,探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
定方法。

2. 概括结论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学生活动:归纳概括结论,语言描述,字母表示。

幻灯片出示结论
教师应用格式强调说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证全等; 再按顺序列出二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发展学生概括能力。

学生明确要求,了解书写格式
教师:现在,我们学习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那些学过斜边、直角边后,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可以
有几种方法?
强调:我们在判定两直角三角形全等时,应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判定方法,而不能只记得HLo
表格方式呈现所有判定方法
3. 解决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
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分析
例题1:如图:AC丄BC, BD丄AD, AC=BD求证:BC=AD. 学生口述证明思路,教师强调说明:阅读问题的思考方法及
总结评价学生的方法,呈现解题步骤
教师利用手写功能呈现,规范演示解题步骤利用白板展示和标注。

证明:T AC丄BC, BD丄AD C与/ D都是直角在Rt△ ABC 与Rt△ BAD 中,••• Rt△ ABC^Rt△ BA(HL). /. BC=AD 追问:若图中AC BD相交于点E,图中还有全等三角形吗?怎样证明?学生先口述理由,然后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教师规范步骤.
设计意图:强化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芳法
三、巩固提高
课件出示练习题
1. 把下列说明Rt △ ABC^ Rt △ DEF的条件或根据补充完整.
⑴ ______ , / A=Z D ( ASA )
(2) AC=DF, _______ (SAS)
(3) AB=DE,BC=EF ( )
(4) AC=DF, ____ ( HL )
(5) / A=Z D, BC=EF ( )
(6) ______ ,AC=DF ( AAS )
2. 证明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回答。

四、课堂小结:
(1) 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5 个( SAS、ASA、AAS、SSS、
HL)在这些方法的条件中都至少包含一条边。

(2) 直角三角形判定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五、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