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谭文淼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
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
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
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一、准确地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㈠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这是审题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没有走好,很可能会“满盘皆输”。
对作文题目中的概念一定要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尝试”是指“一次有目的、有意义、带试验性质的实践活动”,它不等同于“体验”、“经历”、“实践”。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中“脆弱”不等同于“怯懦”、“虚弱”、“羞怯”。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不少考生用“克隆”代替“移植”,用“记忆力”代替“记忆”等等,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是有感情色彩上的区别,“丰富多彩”是一个褒义词。
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其中“信”是守“信用”的意思,不仅仅是“诚实”的问题。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一词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神圣的对待,是具有严肃意义的。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亲疏”二宇可以说是题眼。
因此,要搞清词语的真正含义,不管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都要对其准确把握,不能亦彼亦此,似是而非。
[高考作文]话题作文审题三招
[高考作文]话题作文审题三招话题作文审题三招一次高三期末抽查测试中,考了这样一道作文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
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思考。
请自选角度,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结果大多数学生审题发生了错误,写偏了题,是围绕“生命”做文章,写成了:珍惜生命、讴歌生命、生命的意义等,甚至有的同学直接写成: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治理环境污染、我们要控制瘟疫蔓延等,显得更离谱了。
没有在“共享”一词上着眼花笔墨,以致大多数作文都在三类及三类以下。
究其原因,是许多学生以为话题作文不存在审题,只要围绕材料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其实话题作文是需要认真审题的,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话题作文的审题有哪些技巧呢?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一般话题作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材料语+提示语+话题+要求。
如高考题中:宋国有一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这就是背景材料。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提示语。
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显然是话题。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800字。
⑥不得抄袭。
这就是要求。
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如上题中“ 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
但是世界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这不属于材料,只是提示语。
有些话题作文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如: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来拜访他的母亲。
教你一招—话题作文的审题
“ 材料 提示 ” 往具体 、 一、 隘 . 往 单 狭 信息 量少 、 围小。就 这则 范
材料 来说 , 限于人 们是如 何对待 身体 上的缺 点这个 具体的范 围 。 仅
“ 议论 提示 “ 往是将 ” 往 材料 提示 “ 的信息 扩大 开来 , 开来 。 推广
审清 ” 议论 提示 “ 我们 可 以获得更 大的启 发性 , , 因而写 作的范 围更 大, 选择 的余地 更大 。上面例 子 中也 就是说 。 它们 都存在 着是 否愿
不敢暴 露 自己身体 上的缺 点 , 不敢 正视 自己身体 的缺 点。
它提供 的范 围内选择 即可 , 巨大 的选择空 间 : 有 命题 作 文一般 要 求
所写 内容必须 紧扣题 目展开 :话题作 文的 写作范 围远远 大于 命题
作文 。
再来谈 谈话题作 文跟 另一种 作文形 式供料 作文 的区别 。
心论 点 , 甚至连 文体 都确定 了 , 只好 写成议论 文 。 话题作 文所 写 的 内容 与话 题 的关 系是 相对 “ 散的 ” 只 要在 松 。
写一 篇文章 。 “ 料提示 “ 寓意 : 亮的镜 子能照 出人们 细 的缺点 , 以人 材 的 光 所 们害 怕 ; 昏暗的镜子 照不 出人们 身上的 缺点 , 以人们 喜欢 。人们 所
如 2O 0 4年湖北 高考 语文 作文 : 唐朝 的刘 禹锡 写过 一首 《 昏镜 词》 诗 的小 引说 : 诗。 一位制镜 的工 匠在店铺 里摆 了十面 铜镜求 售 , 其 中只有一 面磨制 的清晰光 亮 , 余九 面都 昏暗模糊 。 其 有人 不解地
问。 为什 么镜 的 昏明如此悬殊 ?工 匠解释说 : 不是不 能把所 有 的 并
镜子都 磨制得 一样 光亮 。问题 是买 镜的人 十 中有 九喜 欢昏镜 而不
话题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材料中的对比性质。
材料中的对比实质往往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是多则材料,
内容具有对比特点,抓住对比实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2、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
一般材料中总有那么一两句暗示意旨的文字,有的是对
话,有的是议论,有的是点睛之笔。
3、抓住材料中的形象暗示,有些材料描摹了形象,尤其是寓言故事,形象往往象征
了现实社会一类人物或事件。
抓住了象征意义,才算吃透了材料的实质。
4、抓住材料的哲理情趣。
供料最难把握的就是它的哲理意旨。
我们要抓住它,就应
运用哲学观点分析。
5、抓住材料的符号意义。
这是指那些特殊供料,如算式、漫画、特殊图案等等。
这
些图形都有它的暗示意义。
我们应从相关、相似、相反的角度去联想,特别要注意的
是漫画材料,要注意它的构图艺术特点,重视文字说明和文题暗示。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自用)(1)
在这则材料中登山队员对自我的认识与大家对他的期 望是不一致的。在现实生活中,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 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一致、不一致都值得我们深 思。请就“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这个话题,写一篇 文章。 这则命题,前面材料仅是为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 望”提供了一个事例,作文的要求在提示语中说的十 分明确:—— 这是写文章的切入点,也是立意的切 入点,应联系社会现实,回想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和 事,我们就可将意确定为:要正确认识自我,还要正 确认识和处理与别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别人 和社会对自己的期望、要求、批评和约束。
2005年广东卷作文题:请以“纪念”为话题(1)怎样: 真正的纪念不是形式,而是用心灵纪念,将“纪念”化 作具体的行动,创造新的生活。 (2)结果:通过纪念,不忘历史,不忘先辈。
(3)事件:郭沫若纪念鲁迅先生,是为了光大其精神; 新中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缅怀先烈,继承其 遗志;河南省登封县公安局局长任长霞逝世时,十几万 群众自发为其立碑纪念,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连战和宋 楚瑜结束台海两岸的冰封时代,第一次来大陆访问是一 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等。 (4)评价:肯定。纪念是心灵的回响,历史的回音。 它的目的在于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二、话题作文立意
立意的高下,往往决定着文章的优 劣成败。立意好,就是在正确的前提下 确立一个深刻、新颖的思想。古人说 “文以意为主”,“意在笔先”,就是 告诉我们落笔之前首先要考虑立意问题, 先考虑别人写什么,我准备写什么,这 样自己顺着选定的旨意写出一篇有鲜明 主题的文章来。
方法一、从所给的材料中确定主题。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隐含的信息点
无论是单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在写作前先弄 清楚写什么,隐含什么信息。如果所给的是几则 材料,则需要将几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 异,异中求同,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信息点。 如(“位置与价值”的材料) 工厂的角落里,几块形状各异的绣铁锭不甘寂寞地 聊了起来。 甲:我想成为机器人,现代化建设最需要我。 乙:我愿意做成螺丝钉,很多地方都离不开我。 丙:我看机器人和螺丝钉的价值可不同啊! 丁:他们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1.审材料(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
/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
/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
如: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
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
”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2.审提示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话题作文是指在题目中给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
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不同,话题作文没有给出具体的材料或题目要求,考生需要自己构思、组织文章内容。
因此,话题作文是对考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察。
话题作文中话题的类型各种各样,有关人生哲理、社会现象、文学艺术、自然环境等等。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
审题立意是话题作文写作的第一步,要求考生在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导语、话题和写作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在审题时,容易犯的错误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没有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写作偏题或离题;其次是没有把握好材料的关系,写作内容杂乱无章;最后是没有注意写作要求,导致字数不足或超过要求、文体不当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考生在审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话题的含义和范围,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
同时,要注意材料的关系,把握好写作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最后,要严格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注意字数、文体等方面的要求。
例题一:导语:生活中,一句夸奖的话可以使我们备受鼓舞,但也可以使我们沾沾自喜,甚至背上沉重的精神包袱;一句批评的话常常使我们垂头丧气,甚至失去进取之心,但也可以使我们心灵警醒,精神振奋,从此奋发向上。
面对夸奖或批评的心态不同,对日后的影响也会不同。
话题:面对“批评”或“表扬”要求:可以从一方面来写,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写,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本题的导语明确了话题的范围和意义,要求考生从“批评”或“表扬”两个方面来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注意字数和不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
考生在审题时要理解话题的意义和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和立意,同时注意写作要求的要求。
例题二:本题没有给出具体的导语,而是用材料代替了导语。
话题是“座右铭”,要求考生根据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
【话题作文审题技巧】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技巧】话题作文如何审题【--高考祝福语】话题作文近年来一直是中高考语文作文的热门,要想写好话题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
如何理解作文题目中所给的材料的内容?为大家整理了话题作文审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高中语文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知识精讲
高中语文作文话题作文的审题【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话题作文的审题最近几年,话题作文作为升学考试使用的热点形式,被大家所关注。
话题作文,或称“给话题命题”,也并非什么天外飞来之物。
它是传统的词语式命题与给材料命题结合发展的产物。
话题,是一个词语或短句,这一点与词语式命题很相似;只不过这话题并非必须是作文题目,这就使作文可以有相当开阔的机动。
给话题命题,大多有一个引言,这一点与给材料命题又很相似;只是这导语的用意不是为了限制,而是为了提供示例,做出启发。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的区别:①话题作文只提示写作的内容指向,而命题作文大多会提供一个中心意思;②话题作文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展开;③话题作文的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允许自拟标题。
话题作文与供材作文的区别:①审题上: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故意在审题上为难考生,而供材作文行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②文体上:话题作文淡化文体意识,只要没有特殊限制,除了记叙文、议论文外,写成散文、诗歌、小说、剧本都是允许的,而供材作文常常是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③结构上:供材作文中的“材”是必须使用的,如果是议论文,材料还应放在文章的开头作为引出的论点依据,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给你一个范围,用不用它无所谓;④思维方式上:供材作文多为“线性思维”,考生的认知趋同现象比较严重;而话题作文则是“发散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使考生充分发挥出创造力,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写作更多的尊重了创作主体,更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给话题命题的基本特征是开放。
首先,是文体开放。
1999年高考命题这样要求:“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编述故事,发表见解,展望前景,等等。
”命题还做了这样的规定:“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这与其说是要求或规定,不如说是取消限定的提示。
高中生必备高考作文技巧五_话题高考作文的审题
高中生必备作文技巧五_话题作文的审题写作教学0517 0837高中生必备作文技巧五话题作文的审题1.话题作文的审题原则;2.话题作文的审题步骤。
【作家在线】[作家范文]纯——同而不和杂——和而不同现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时代。
科学上,百家争鸣;艺术上,百花齐放;吃的,是红、黄、蓝、白、黑,五色杂陈;穿的,是西装、牛仔、露脐,时尚杂现;住的,是高楼、洋房、别墅,异彩杂呈;连娱乐,也是攀岩、蹦极、露营,纷至沓来。
贵族玩的高尔夫,都“飞入寻常百姓家”了!怎一个“杂”字了得!我倒是经历过不“杂”而极“纯”的年代人们几乎快要遗忘了的文革十年。
那时,一切都是“纯”得“纤尘不染”。
整个社会都要求纯,提倡纯,什么都要一致、一律、一元、一统。
穿的一律:全体都是式样相同、颜色相似的中山装和军便装;吃的一致:由于生产力低下,每个人的粮食、油盐、豆制品,甚至年货,都是连品种带数量一模一样配给的;住的一样:房屋的结构、颜色、过道、房间,都出奇地相似,连抽水马桶、电灯罩、电灯开关也是一个模子;审美娱乐一统:全国人民十年中共享样板戏大餐;最糟糕或者说最可怕的是思想也要求一元:几亿人口,不允许有独立的思考。
一切问题的正确和错误,也只能有一个结论。
哪位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要发表出来和别人交流,那就完了。
不是被割喉杀害,就是被整得神经病兮兮!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文革时代,实在是太追求“同”了,所以也就“不和”了。
大家都穿中山装,你穿了格子衬衫、牛仔裤,完全是个异类,能容你吗?大家讲的是皇帝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惟独你说皇帝赤膊,完全是个异端,能由你吗?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与人之间多嫉妒、少宽容,多斗争、少和睦。
太追求同一了!致使人们习惯于多因循、少创造,多保守、少进取。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宣传求异求新,鼓吹思维逆向,抨击从众心理,反对思维定势。
于是人人创意,个个进取。
“杂”的思想、“杂”的改革、“杂”的开拓、“杂”的创造,欢聚一堂,交相辉映,形成了一个百花争艳的大好局面!这个“杂”字,表现的就是不同,就是新鲜!有趣的是,在这种“不同”状况下,人们反倒“和”而不“斗”了。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其实 , 四种 关系并不 是单独在 起作用 , 这 在很多
题 目中 , 可能是几 种关系 同时存在 。那 么 , 如何根据
材 料 与话 题 的 四种关 系来准 确理 解话 题 的含 义呢 ? 以上 话题 “ 位置 ” “ 、欣赏 ” “ 、春天 ” “ , 、绿” 它们 的共 同
点 : 只是 一个词 语 , 且范 围都很 宽泛 , 都 并 含义 很容
“ ” 文章的话 题写 一篇文 章。注意 : 除诗 歌 外 , 绿 为 ①
文体 不 限。( 题 目 自拟 。( 少于 8 0字 。 不 0
1 . 通过材 料与话题 的关系来 理解话 题 。
我们 知道在 话题 作文 中 ,材料与话 题 的关 系 主
要 有 四种 : () 1 材料 引 话题 。 如: 自生命 萌动之 初 , 你在 人世 间就有 了 自己的 位 置 ; 生命 终 结之 际 , 在 大地 上 仍有 自己的位 到 你 置。如果你 老是 向前 看 , 的位 置肯定在后 面; 果 你 如 你 老是 向下看 , 的位 置 必然在 上 面… …在整 个 生 你
言, 离题 万里 , 等到 回过 头来发 现跑 题 了 , 就悔 之 晚 篇 文章 , 文体不 限 , 目 自 , 题 拟 不少 于 80字。 0
矣 。所 以, 审题 的重要性 大家都清楚 。 关键 是如何解 决 这个难题 , 即如何审 题 。下 面就“ 题作文 如何 审 话 题” 谈谈 我个人 的观点 。
义和要 求 , 而确 定文 章 的体 裁 、 材范 围 、 从 选 中心思
想 及写作方 法等 。而话题作 文审题 的核心其 实就是 通 过题 目搞 清楚 写什么 和怎么写 。而“ 怎么写 ” 问 的
受“ 天” 怎样 思 考“ 天” 春 , 春 的呢 ? 你写 一篇作 文 , 请 倾 诉 自己的心 声或讲 述 “ 天” 春 的故 事 。要 求 : 作 ①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 社会问题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社会问题的审题
立意
话题作文通常需要我们就一个特定主题进行阐述,而有些主题
是属于社会问题类别的,它们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因此在审题时,我们需要从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来思考文章
的写作方向。
审题的第一步是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
例如,“环境污染”是一
个常见的话题,但如果我们不理解其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就很难写
出有价值的文章。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的根源、影响
和解决方法,这是进行审题立意的基础。
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明确社会
问题的背景。
例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作文,可
以先了解全国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城市垃圾的来源和变化趋势。
其次,思考该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影响。
例如,城市垃圾处理不善会导致环
境污染、健康问题和城市形象受损等。
最后,分析解决该社会问题
的可能方法。
例如,加强垃圾分类、发展垃圾回收和焚烧等环保产
业等。
在写作方面,我们可以采用抓住社会问题的核心,结合自身观点和论据进行深入阐述。
例如,对于城市垃圾处理这一社会问题,我们可以从发展垃圾分类的方向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进行分析、对比,并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总之,审题立意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把握写作方向和重点,才能够写出有思想、有价值的作品。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与选材
位考生的《 劝君莫作 “ 批判家 ”的 》
议论文 , 在抨击 了“ 高跟鞋” 以及社 会上空头批评家 的态度 与做法后 , 写道 :空谈误国, “ 实干兴邦 , 劝君莫
作‘ 批评 家 ’要脚踏实地去干 , , 要以
实 际行 动 去 改造 世 界 。 ”
限定 ,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
意蕴 ,对平凡材料作深 度的剖析 ,
或从独特的视角去审度 ,从而获取
新 的 见 解 。 第 三 ,要 做 到 材用 , 它能 帮助考 生理 解把 握材料 的重 点。话题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 出来
颖 ,则 须 注意扩 大视 野 ,关注 时
题作文写成命题作文,写出来 的文 章与要求若即若离。如这样一个话 题 :生活中真正的 自信者必定是有 勇气正视 自己的人 ,而这样的 自信
四部分 构成 。材料 起个 由头 的作
用 ,或者提供一个事实 ,或讲 述一
段小故事 ,或给出一幅 ( 组)漫画 等 ,意在 引起 考生 的注意 和思考 , 激活考生的写作兴趣 ,将考生的思
维引入 材料 所提 供 的情境 。提示
将话题与材料 结合起来。话题 作文的审题既要 扣紧话题 ,又要扣 紧材料 。只扣材料不管话题 ,就会 信 马 由缰 ,写 出来 的文 章似是 而 非 ;只扣话题不管材料 ,就会把话
中的命题意图读 出来 ,并据此确立 自己的观点。 例如 , 有一个话题作文 的材料是一个 寓言故事 : 在广东 , 冯 妇因地方语音 的差异而被活活葬身
3 0
于是奋起 自 ,有了令人吃惊的成 强
功 。以 “ 感谢 自卑”为话题写一篇 习作 。从 材料 中可知 ,在此 语境 中,引文 中的 “ 自卑” ,应该理解 为 “ 为弱点苦恼”不 自卑 ,反而从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 练习一
•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 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请 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 篇文章,文体不限”。
• 根据题目的“提示语”,我们可以 马上进入发散思维:
• [角度一]自然的风:
• 思路1—描写自然界的风(如春风、 秋风、台风、飓风……)抒发情怀, 或爱或憎(如朱自清《春》所写的抒 情散文的思路)。
• 这个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寓意型的材料,这时, 我们就需要多角度审视找寓意。审视出“喜唱 者”寓“不勤恳工作,成绩面前你争我夺”, “喜静者”寓“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情 怀;不善于宣传自己”,“主人”寓“不能只 看现象,不看本质;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要实地考察。”通过审视寓意,我们的思路打 开了,联系生活,我们既可阐述“在生活中, 我们要做一个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人” 又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分析 问题”还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勤勤恳恳地 工作,不要过于看重成绩”等。
• 这也是一个比喻型的材料,这个话题中的“水 仙花”就是一种隐喻,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 求”。因此,这个题目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 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 行写作。可以联想到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 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 活在理想中,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 度发展,但如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道德却在进一步堕落,审美情趣进一步下滑, 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好一般材料。一般 材料作文,是指材料中既没有明显的比喻义也 没有深刻的寓意,因此,在审这类材料时,就 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例如:教育家夏丐尊告诫青年人:当你读错一 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读错一本书,因为 你同时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机会。1+1=?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感悟不同,在学习工 作和生活中可以得出不同的人生算式。请以 “人生算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命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和命题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话题作文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为它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叙述各自不同的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抑或发表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甚至可以虚构故事,从而为学生最大限度的施展写作才能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因此,它也成为近几年中考、高考作文试题中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
写好一篇话题作文,要兼顾的要素当然很多,但准确审题、精心命题是诸多要素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1、审清话题内涵。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话题是直露的、明确的,又是宽泛的,在审题上大大降低了难度。
但学生在审题时仍应仔细、重视,否则就会出现偏题的毛病。
如以江苏省盐城市2006年的中考作文题为例,所提供的材料是: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齿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曾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根据你对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
这道题与我们以往见到的作文题目不同之处,是它没有明确告诉考生这道题目的话题是什么,而是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材料后,进行分析,归纳出话题。
因此,考生要做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过审题关,考生要认真咀嚼题目所给出的材料,从中抓住写作的关键信息,弄清“独木”与“千树万树”、“一花”与“千朵万朵”、“滴水”与“千点万点”的关系。
说明个体的力量不大,出卷者不褒扬个人主义,出卷者要考生写的是一个“集体”,把每一个“个体”聚集起来的集体。
这个集体至少三人以上。
这次考卷中,有些考生写我与同桌和谐相处,写爸爸妈妈互敬互让,都有些偏了。
只有主题提炼得准确,才能确保考生的文章能紧密围绕主题而不偏题。
这也是考场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
2、审清材料提示。
话题作文往往有一段不长的材料或提示。
话题作文怎样审题
话题作文怎样审题话题作文是一种相对开放,自由的命题形式,对作文的限制大大减少,审题难度也相应降低.但是话题作文的限制虽然大大减少,但并不等于考生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事实上,每年都会有部分考生因为写的文章偏离题意而失分.话题作文的审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审明范围,确定重点审题的第一步是看话题语,明确写作的对象,范围和重点,以加深写作前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数.要审明话题作文写作的范围及重点,可用以下方法.第一是审读话题,抓住题眼.话题本身含有修饰限制成分的,其中短语的附加成分和句子的谓语部分,往往是写作的重要内容.比如2002年高考题"心灵的选择" 中的"心灵"是审题的关键点,即要求写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重大选择,而不是晚饭吃白菜还是吃萝卜这样简单的选择;话题若不含修饰限制成分,就要通过关键词语把握范围,比如1999年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可以"一词就限定了写作范围,写记忆不能移植的考生都偏离了题意.2003年的高考题,应特别注意话题中的"和"以及提示语中的"关系"一词,否则就可能偏题或走题.第二是审读话题,揭示关系.对于有几个概念并列出现的题目应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予以充分揭示,把握文章重点. 例如"牢骚与办法"今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山东曹县一中高考替考成风的报道后,四面八方的读者来电来函说,我们这里高考舞弊,替考的现象更严重.后来该报连续发了几篇对高考替考现象反思的文章.《学生:我们是替考的直接受害者》《教师:我们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专家:高考制度亟待完善》《用法律抑制考试作弊》这些文章有的是诉苦衷,发牢骚,有的是挖根源想办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某一问题发牢骚抨击者多,但挖根源,想办法,找对策的少,"破"者多"立"者少.请以这种现象"牢骚与办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数在800字以上.审此话题可从牢骚与办法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牢骚与办法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说与做的关系.只说不做,就等于是发牢骚;说了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处理问题的正确思路.如果愚公面对大山只是发牢骚,便没有愚公移山的美丽传说;如果司马迁面对腐刑只是发牢骚,便没有巨著《史记》的问世.所以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行动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第三是审读话题,理解象征或比喻意义.有些话题明显具有比喻或象征意义,如"门""窗""攀登"等话题,要审明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揣摩它要表达的主题.又如1986年的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也是具有比喻象征意义.第四,借助提示语,拓开思路.话题中的提示语,是命题者精心构思而成的,它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切入协作范围,确定协作角度.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提示语,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我们可以写今天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可以写感情对事物的认知起正面促进作用的事情;可以写感情对事物的认知起反面束缚作用的事情;可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刻剖析,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写成议论文.又如2000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这一提示语提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都将导致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这几个答案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但是在高考作文中,很多同学因为没有看清这一提示,或只写了一个答案,或虽然写了几个答案却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偏离了题意.二.借助材料,破译隐含信息.话题中的材料在写作文时可以不用,所以不少同学在审题时就只关注话题而忽视材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审题难度还容易跑题.其实,材料不仅能引出话题,还有阐释话题,提示写作的功能,它能够揭示话题内涵,使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借助它,我们便能准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破译命题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 比如2001年高考题"诚信",虽然材料中的年轻人把诚信背囊扔掉了,但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是诚信很重要,人们应诚信.另外六个背囊也是在提醒考生,诚信比健康,美貌,才学,机敏金钱等更重要.有的话题材料隐含了限制性的暗示,比如"心灵的选择"中的材料就暗示考生在面临心灵的选择时不能选择私利,不能只顾自己.审读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不仅能使写作变得容易,还能有效防止跑题.2003年高考题,如何认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乍一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联系材料,就可"对号入座"."感情亲疏"就是对材料中的三个人物而言的:"富人"与"儿子"感情亲近,与"老者"感情疏远.正因为这样,面对大雨坏墙,虽然两人所提建议一样,但富人对两人的看法却不一样,觉得儿子很聪明,而邻居是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感情亲疏不同而分别对待.这样,借助材料我们可以初步理解话题的意思: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一定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感情的亲疏远近往往决定着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由此,话题含义便豁然开朗了.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同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利益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文前的指导",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所以千万不能自行提炼出提炼出某种观点并任意发挥,而要严格依据话题去作文.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有人看了材料后即把文章中心定位在"助人为乐"或"双赢双利"上;2003年有的考生认为富人怀疑老者,老者好心没好报,于是从这个角度写《好心没好报》有的考生有富人随便怀疑别人而推断他缺少人生气度,于是从"做人需要气度"这一主题说开去.审命题意图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所以高考作文题往往能透视出主旋律影子.比如1999年大力提倡科教兴国,高考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种科幻性题目;2000年倡导素质教育,高考题目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否定答案的唯一性,否定僵化的思维;2001年提出"以德治国",高考题就是"诚信",2002年中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就是"心灵的选择".今年亦然.材料引出了一个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询现象背后的实质.从这一点看,高考的思辨性大大增强.就审题而言,考生只要抓住话题中"感情"与"认知"这两个概念进行牵线搭桥,就会走出思维的瓶颈.考生若能联系时政,联系社会大环境去分析题意,就能较容易地把握命题意图在此基础上写出的作文必能紧密切合题意.应用示范2002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练习一怎样审题审范围话题本身有定语限制,即要求写一些与出动心灵有关的重大选择,而不是晚饭吃白菜还是吃萝卜这样简单的选择;(2) 材料中的暗示性限制也很明显,考生所写内容应是选择崇高.审材料很明显,材料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在面对触动心灵的两难选择时年应选择利他而不是利己,应选择崇高而不是低俗.审命题意图社会发展对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中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因此此题的意图就是:倡导人们选择非功利的道德和信念等,从而促进社会大环境的好转.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在面对触动心灵的两难选择时年应选择利他而不是利己,应选择崇高而不是低俗.(2)使用材料(略)(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让"选择" 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还要注意突出选择时的心理活动,即心里的犹豫和斗争.强化训练话题一规则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同学甲:规则太得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练习一怎样审题审范围审材料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话题二补时下媒体多是进补广告,大概是由于国人求补意识较强,如补肾补脑,补铁补钙,补锌补维生素等.身体需要补充各种养分,那我们的思想,精神上是不是也该进补呢请以"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谈看法,写经历,也可以编写故事.练习一怎样审题审范围审材料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话题三变蛾,飞翔的时候,不靠眼睛寻方向,只靠身体跟射来的光线,交成一定角度,来决定自己的路线是不是正确.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只有日月的自然光源,那些光从千百万里外射来,都是平行线,蛾大可好好利用这些光线,准不会出岔子.等到有一天,聪明的人类开始懂得用火,开始在夜里点上了灯,蛾的悲剧就启幕了.灯火并不是从千百万里外射来,光线不再平行,四面八方,实在十分复杂,可是,蛾并不知道,依然守着祖传下来的原则,飞着飞着,甲乙丙丁不同角度射来的光线,叫蛾迷乱了,乱纷纷间,投向最近的一点光亮,投向火,纤薄双翅触火成灾,连轻唱都没有,小小身躯就烧得倦曲,该是多么令人惊悸的场面.现在,人类亮的是电灯,不再有烈火焚身的可怖,但那近乎不问情由的冲刺,撞得玻璃灯泡的有声,许多蛾就这样撞得昏死过去了.从此,"扑火灯蛾",似乎不大像句赞赏的话.我们都会笑"扑火灯蛾",但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因为思想的惰性或惯性而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措施,犯下和飞蛾一样可笑的错误.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变"为话题作文.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2. 审材料3. 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话题四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人们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上述材料讲的是名医扁鹊对治病的见解.这种见解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无裨益.根据你对这则故事的理解,以"事前,事中,事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2. 审材料3. 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附2000年——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2000年: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2003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答案:话题一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材料里关于规则的理解有好几层意思,所以在确立主题时相对自由.只要作文中含有对规则的看法就算切题.比如,可以谈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有打破旧规则谈改革与创新.2. 审材料材料中包含三个关于规则的观点,一是规则很重要;二是有时不守规则会沾光,守规则反而会吃亏;三是规则如不合适就得改.3. 审命题意图当今社会呼唤规则,比如我们的国家正在健全法制,规范市场,实现"以法治国"的目标,在全球化时代需要遵循国际化法则,等等.建立规则是时代的呼唤,是现代社会的鲜明特色.所以在审题时要考虑这一时代精神.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可以直接把材料中的三种观点拿出一个作为文章的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规则话题二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话题本身没有任何限制,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此题目的范围限定在思想,精神方面.2. 审材料人的思想,精神同身体一样需要进补,需要充实提高.3. 审命题意图国家发展对人们的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以德治国",提出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所以此题目的命题意图在于提醒人们,要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修养.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修养,补思想上的空洞.2.使用材料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补话题三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话题本身没有明显的限制,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章内容应归结到对人们思想,精神,习惯等方面的思考.2. 审材料人们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灵活的处理事情,这样才能取得成功.3. 审命题意图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旧规矩,旧方法,十六大更是提出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号召.因此,这一话题的命题意图就在于提醒人们破除僵化的思想,要敢于变化才会有发展.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除僵化的思想2.使用材料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改革,变革.话题四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关系型话题,"事前,事中,事后"三者的关系,不能只抓住其中一点大做文章而不及其余.提示语"这种见解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无裨益"提示我们:话题中的"事"可以是显示生活中的一种弊端或一个问题,当然本题中的"事"也可以写成"好事",如事前认真论证决策,事中不断修正,事后认真总结.2. 审材料名气与对病人的实际好处恰成反比.能防患于未然的没有名气,能在事端初起时加以控制的只是小有名气,事后收拾残局的却大有名气:这是急待扭转的现象,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所要遵循的准则.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始终控制不如事前控制.3. 审命题意图防患于未然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工作作风.例如对人们关注的腐败现象,可以采取事前防患(制度制约),将腐败遏制于萌芽之中或重拳治腐,谈三者齐抓共管,确保吏治清明.在大抓经济建设的今天,如果把"事"看成一门管理的学问,则可以看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始终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2.使用材料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保定市第三中学王建文近几年话题作文增强了限制性,审题显得尤为关键,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之又慎。
审准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的理解文题所有涵义。
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故事,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
提示语是这个材料作解释说明,或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展思维。
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
审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提示、限制成份大部分话题作文都有提示、限制成份,可抓住这些迅速、准确把握话题的题旨。
话题一: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扩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审准此篇话题作文的题意,需抓住话题提示语中的“保持”、“打破”、“扩展”、“开创”,进行相关联想,任选其中一个角度构思。
而话题“我与空间”又起到限制作用,必须写“我与空间的关系”或“我对空间的认识”等内容。
话题二: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
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此话题的提示语大部分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因,而于光远先生所认为的“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这句话。
则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则,这恰恰是使此文写作更加深刻、严密的关键。
二、找准切入点,选择恰当的立意角度有些话题所给材料涉及多个角度,这就需要审题时找准切入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作文审题,是写作者下笔之前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
就命题作文而言,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
就审题而言,要使文章深刻、透彻,有创新,就要把握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即将题目的含义由本义向引申义、比喻义开拓!自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采用了话题作文这样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当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求“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就符合要求”。
受此影响,近几年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大多侧重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而学生又大多陷入了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话题作文的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不存在跑题、偏题、离题的问题。
所以写作时常常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真个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写出来的文章则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平时训练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考场上自然也就欲罢不能了。
因此,年年因作文失误导致名落孙山,抱憾终生的,大有人在。
实际上,综观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从1999年的“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就符合要求”到2001年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再到2003年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话题作文的“紧箍咒”越念越紧,这意味着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也越来越大。
因此,过好话题作文的审题关,在高考作文训练指导中,就显得非常迫切而又重要了。
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呢?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审题就是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等。
比如1999年全国卷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的内涵和立意取向非常明确:立意的前提是记忆可以移植,立意的取向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主宰这个世界的人类会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从而使这个世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考生反其道而行之,大谈什么记忆不可移植,否则世界将走向毁灭,或是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丧尽天良,做绝坏事,这与命题人的意图将是格格不入的!那么,这样的立意、构思绝对也是等而下之的,不入流的!再如2000年全国卷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文要求特别强调“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也就是说,话题的外延很大,加之
“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这实际上是在具体点拨考生:怎样构思与表达!如果在审题时顾及不到这些,此题的构思将大受局限!又如2001年全国卷作文话题“诚信”,其字面意思是“诚实,守信用”,可有些考生不解其意,导致审题立意出现偏颇、偏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至于2002年全国卷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其内涵和外延则较难把握,这同时也制约着此题的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选择”是外延,“心灵”
是内涵。
也就是说,可供“选择”写的材料各色各样,但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属于“心灵”方面的。
这就是说,你所写的选择的事件,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思想的参与、精神的
指引;都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抉择。
这样的立意构思才算完全符合题意,才有可能写出新意,拿到发展等级的高分!2003年全国卷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从形式看,是一个并列短语;从内容看,则是一个关系式话题。
既然如此,作文时就要能够正确、全面的揭示出话题蕴涵的各种关系:感情亲疏会影响事物的认知,感情亲疏不会影响事物的认知,感情亲、疏导致对事物的认知正确、错误,感情亲、疏导致对事物的认知错误、正确……运用数学上的概率统计,二者之间至少包含16种以上各不相同的关系。
为了避免材料对考生可能造成的单向影响,题目中明确提示“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作文卷中可用也可不用”。
这一点暗示考生:这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或相反的角度立意,进行多角度思考。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话题才有可能写出新意!同时,这个话题的选材范围也是比较宽泛的。
因为话题本身启示我们:(1)生活小事中隐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道理,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就能够取得新的收获;(2)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感情上的亲疏浓淡这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认识到了这一点,结合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两个方面,那么可供选择的材料—家庭中的、社会中的、学校中的都是很多的。
总之,审题要“三审”:审话题材料,搞清思维模式(怎么想)和话题题旨(是什么);审话题范围,特别要注意命题者隐含在其中的暗示性信息,搞清写作重点(写什么);审注意事项,搞清具体要求(怎么写),要确定易于写成功的文体形式。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命中目标,从而取得高考作文的优异成绩。
2004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