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
第三节、体验与艺术品内在形 式的生成:审美意象
• 意象,在西方文论中,与之相对应的词语 应该是“imagery”一词。 • 《易传》:“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 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意指“天意”, 象是符号化的卦象。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从“神思”的角度 提出“意象”一语,“独照之匠,窥意象 而运斤。”所谓意象,是情意与物象两相 契合的艺术创造,是“意”与“象”融合 一体形成的文学基本单元。
• • •
• • •
• 第五节、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一、范式 1.范式的提出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 斯· 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 中系统阐述的。 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 , 它是哲 学范式或元范式; 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 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 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 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 它是人工范 式或构造范式。
•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 流露。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 人深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 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 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一篇成功的诗 作一般都从这种情形开始,而且在相似的情形 下向前展开;然而不管是什么一种情绪,不管 这种情绪达到什么程度,它既然从各种原因产 生,总带有各种愉快;所以我们不管写什么情 绪,只要我们自愿地描写,我们的心灵总在一 种享受的状态中。”
二、沉思状态 艺术沉思:是创作冲动的思绪如惊涛般涌 过之手的一种深沉的平静,在沉思之中 涌上心头的纷纭思绪、物象被反复回味、 体验,从而形成艺术的内形式―――审 美意象。以往的情感积累获得审美升华。 艺术沉思则是由生活经验变为审美体验 的转换过程。
理解艺术创作心理学知识点
理解艺术创作心理学知识点艺术创作心理学是研究艺术创作过程中涉及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机制的学科。
它通过对艺术家的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创作活动背后的心理过程。
艺术创作心理学对于理解艺术作品的产生、欣赏与评价以及艺术教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介绍艺术创作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过程。
一、创作动机与情感体验艺术创作通常是由创作动机驱动的,而创作动机又受到情感体验的影响。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动机驱使,内在动机主要来自个体内部的需要和欲望,例如表达情感、探索思想等;外在动机则包括来自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情感体验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家通过情感的表达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创造性思维与非典型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产生新颖、独特和有创意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与非典型思维密切相关,非典型思维是指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包括模糊性思维、侧重关联性思维、逆向思维等。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创造性思维和非典型思维来突破惯性思维的限制,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三、知觉与感知知觉与感知对于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知觉是指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刺激并加工成信息的过程,感知则是指将这些信息组织起来,形成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体验。
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视觉、听觉等刺激,并通过感知将这些刺激转化为艺术作品。
四、认知与记忆艺术创作涉及到认知过程和记忆机制。
认知是指个体对于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而记忆则是指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和理解,并依靠记忆机制将这些信息存储起来。
同时,艺术作品本身也能够通过刺激个体的认知和记忆,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回忆。
五、情绪与情感情绪和情感在艺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绪是指短暂而强烈的情感体验,而情感则是指相对稳定和复杂的情感状态。
艺术创作的心理学和技巧
艺术创作的心理学和技巧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一大体现,而艺术创作则是艺术的核心。
每位艺术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但是所有的艺术创作都具有共同的心理学和技巧,这是因为艺术与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直接相关。
本文将介绍艺术创作的心理学和技巧。
心理学艺术创作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因为它涉及到艺术家的创造力、想象力、判断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极富冒险性和挑战性的,需要艺术家克服种种困难和障碍。
1. 创造力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一个创造力强的艺术家能够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而一个创造力弱的艺术家则可能陷入创作瓶颈无法创作。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创造力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密切相关。
当人类的前额叶皮质被激活时,创造力也会大大提高。
因此,当艺术家处于一个沉思、充满灵感和创造性的状态时,他们的前额叶皮质就会被激活,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创造力。
2. 想象力想象力是另一个重要的艺术创作心理学要素。
它是一种先天的、表现为感官上的丰富多彩和生动的能力。
想象力可以让艺术家轻松地将看到、听到、感觉到和体验到的各种事物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
3. 自我表达的能力自我表达的能力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心理学要素。
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可以表现他的个性、价值观、人生观、艺术观和情感体验等丰富的内在生活。
当艺术家的自我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时,他们的艺术作品也会受到影响。
技巧光有好的创作心理是不够的,必须结合正确的技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品。
以下是一些特别重要的技巧。
1. 练习和技能练习和技能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必不可少的部分。
练习可以帮助艺术家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因为创作通常是基于已有的技能。
练习可以让艺术家更容易地处理不同的材料和媒介,也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掌握色彩、形状、比例和线条等艺术元素。
2. 观察和分析观察和分析是艺术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技能。
艺术家必须能够观察和分析视觉信息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他们应该对细节、颜色、纹理、形状、比例和光影等要素有足够的了解。
心理学与艺术研究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艺术研究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与欣赏是人类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表达情感、寻求美感、传递思想。
而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也在对艺术创作与欣赏进行深入探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
一、创作过程中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融入作品中的过程。
心理学家通过对艺术家的创作活动进行研究,揭示了创作过程中的心理过程。
1. 想象与构思在艺术创作的初期阶段,艺术家常常通过想象和构思来生成创作的灵感。
这个过程涉及到创作者的创造力和潜意识思维。
心理学家认为,想象力是艺术家独具的能力,他们能够从世界中吸收信息并将其组织成全新的形象、场景或概念。
2. 情感的表达与转化艺术创作往往是源于创作者的情感体验,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心理学家发现,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将情感体验转化为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具有情感调节和治愈的作用。
艺术创作成为了艺术家与自我沟通、释放情感的方式。
3. 自我发现与成长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了对自我的发现和认知。
心理学家认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理解和表达自我,发展自我认同的过程。
通过创作,艺术家不仅能够探索自己的内在需求和欲望,还能够逐步发展和成长。
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过程艺术欣赏是观众与艺术作品进行交流与互动的过程。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1. 感知与感受艺术作品通过感官传达给观众,观众会对作品的形状、颜色、音乐等进行感知。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过程中,观众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反应。
观众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通道来体验艺术作品带来的美感。
2. 理解与解读艺术作品通常是艺术家对他们所理解的世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文化背景来理解和解读作品的意义。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心理学与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心理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受到心理学的解析和指导,同时艺术也为心理学提供了研究材料和实践场域。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艺术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分析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变化和心理学的应用。
一、创作灵感的心理源泉艺术创作的灵感是艺术家创作的起点和动力,而灵感的心理源泉与心理学中的潜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潜意识是人类的心理深层结构,包含了个体的欲望、需要、经验与情感等。
它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当艺术家的意识无法察觉到的心理素材激发起来时,灵感的火花便会迸发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的潜意识理论为艺术家提供了解释和理解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抓住灵感的脉络。
二、情感与表达的心理塑造艺术创作是情感的释放与表现,其中的情感经历与心理塑造密切相关。
情感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情绪和体验的综合,它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能通过创造一种情感氛围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或者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来传递信息和思想。
心理学帮助艺术家了解情感的本质和运作机制,通过对情感的理解和调控,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与观众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
三、创造力的心理测量与培养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关键要素之一,它是个体在特定的领域内产生新思想、新观点或新作品的能力。
心理学对创造力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各种评价和培养创造力的方法。
通过测量创造力的心理特征和因素,可以帮助艺术家了解自己的创造力水平,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此外,心理学也研究了创造力的心理机制和激发创造力的方法,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四、心流体验与艺术创作心流体验是指个体在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完全沉浸于某项活动中,忘记了时间和周围环境的感受。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常常会陷入心流状态。
心流体验被认为是创造力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机制之一,它能够提升创作的质量和效果。
艺术创作心理要素
艺术创作心理要素艺术创作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和创造活动,其中涉及到许多心理要素。
本文将从创作动机、情感表达、创作过程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
一、创作动机艺术创作的动机是艺术家产生创作欲望的根本原因。
创作动机可以来自内在的热情和追求,也可以受外界的刺激和影响。
内在的创作动机常常源于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对自我表达的渴望以及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而外在的创作动机可能来自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
二、情感表达艺术创作是情感的表达和释放的一种方式。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
情感在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是喜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各种情绪的表达,也可以是对爱、友谊、希望等情感的描绘。
艺术家通过情感的表达,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人文关怀。
三、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思考、想象、创造、审美等多个环节。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思考创作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想象构建出作品的形象和结构,运用创造力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并通过审美的理念和技巧来完善作品。
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艺术家的专注和耐心,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四、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形成的个人特色和风格。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手法、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可以是写实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等不同的风格,也可以是某一时期或地域的特定风格。
艺术家通过艺术风格的塑造,使作品具有个体性和独特性,体现其个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理念。
总结起来,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包括创作动机、情感表达、创作过程和艺术风格等方面。
这些要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心理世界。
艺术家通过这些要素的运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观察到的外部世界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以此传递自己对生活、情感和美的独特理解。
艺术创作的心理要素不仅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折射,也是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的桥梁,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
艺术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艺术心理学知识点归纳艺术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心理相互影响关系的学科。
通过探索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魅力以及艺术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本文将就艺术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探讨。
一、艺术创作与表达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知、情感和思维进行表达。
他们将内心的感受转化为艺术作品,并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观众。
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常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灵感和创造力的激发:艺术家通常会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寻找到灵感的源泉。
创造力在此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它推动着艺术家将想法和感受转化为独具个性的艺术表达。
2. 具象化和造型过程:艺术家将抽象的感知和情感图景通过创作媒介的具象化转化成可见的形象。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通过运用各种技巧和符号,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以表达内心的意象和情感。
3. 自我表达和身份建构:艺术创作不仅是情感的倾泻,也是艺术家自我认同和身份建构的过程。
通过艺术创作,艺术家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价值观,并对他人和社会发出声音。
二、观众的艺术欣赏与体验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体验也是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形成一种独特的互动关系,观众通过艺术作品沉浸于艺术创作者所呈现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情感、认知和审美的愉悦。
1. 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会通过共情的方式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触发观众的情感体验,激发出对于生活、情感和人性的思考,进而促进观众与艺术创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2. 美学体验和审美评价:艺术作品对观众的审美体验起着重要的影响。
观众通过感知艺术作品所传递的美学价值,进一步评价和解读艺术作品。
这种审美评价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创造性的思考和感知方式,丰富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文化与社会意义的阐释: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个体的感受和表达,也承载着一种文化和社会的意义。
艺术心理学 第六章 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
第六章艺术创作的主要心理过程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主要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促进认识过程的发展.三者彼此制约又互相促进,是人的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
艺术创作的心理活动中,也毫不例外地显现出这三者交互作用的实现过程。
第一节艺术知觉艺术知觉基于一般知觉。
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艺术知觉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艺术知觉产生于情感,也表现于情感。
因而,具有情感特征的艺术知觉便有了自己的独特性。
一、唤情结构同一般的知觉一样,艺术知觉也是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对象的。
但它所把握的是一个特殊的整体——包含着与某种情感相关的众多因素的整体,我们将之称为唤情结构。
这一结构在组织过程中便是伴随着某种情感或者干脆就是按照某种情感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
唤情结构体现着艺术知觉的整体性。
对于这种结构的知觉组织,便构成了对于艺术形式的整体把握。
唤情结构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静态的,一是动态的。
1.静态唤情结构。
艺术心理学认为,色彩、线条、块面、声音等因素与人的某种情绪、情感密切关联在一起,或者它们就是艺术家某种情绪与情感的外观,故有人称之为感情的材料。
包含一定情感和情绪的形式因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就有了静态的唤情结构。
2.动态唤情结构。
有机体的情绪或情感往往关联着明显的躯体变化,我们将之称为表情动作。
以表情动作为核心的动态因素依据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是动态的唤情结构。
它实现于动态,但却未必是一个历时的动态过程。
例如:雕塑就是十分典型的以动态结构为其形式依据的艺术。
但它表现的不是一个动作过程,而只是一个动作的最佳点——雕塑家们称之为动作的“黄金点”。
绘画、摄影要捕捉的也是这么一个“黄金点”3.两种唤情结构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艺术对象的复杂整体。
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构成艺术整体的静态唤情结构和动态唤情结构。
前者是可以独立地构成艺术形式的,即人们通常所谓的“形式艺术”、“装饰艺术”等。
心理学揭秘的艺术创作过程
心理学揭秘的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是一项富有创造力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创作,艺术家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思想和体验。
而心理学则致力于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包括情绪、思维、意识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心理学的角度揭秘艺术创作的过程,并探讨艺术创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一、灵感的涌现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是灵感的涌现。
灵感可以是源自外界的刺激,也可以是内心的情感共鸣。
在心理学中,创作灵感往往与个体的感知、注意、记忆、情绪等心理过程密切相关。
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和注意能力,以及对于已经积累的记忆的提取和组合,都会对灵感的产生起到关键作用。
二、情感的体验和情绪的表达艺术创作往往是基于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的表达。
情感和情绪是人类内心的表达方式,艺术家常借助于绘画、音乐、文学等媒介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与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心理学研究了情感和情绪的起源、表达和影响等方面,对于理解艺术创作中情感的体验和情绪的表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创造力的发挥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要素,也是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创造力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能够产生新颖、独特和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艺术创作是一种高度创造性的活动,艺术家在作品中运用各种元素和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心理学研究了创造力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四、挑战和克服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常常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
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艺术技巧的难题、创意的枯竭、自我怀疑等。
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面临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艺术家提供了应对困难和克服挑战的心理支持。
五、观众的体验和艺术欣赏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观众的欣赏和体验。
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认知,与心理学中的感知和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感知的特点、认知加工的规律等,为观众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欣赏提供了解释和理论基础。
总结:心理学揭秘了艺术创作的多个方面,包括灵感的涌现、情感的体验和情绪的表达、创造力的发挥、挑战和克服,以及观众的艺术欣赏。
艺术创作心理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单靠心血来 潮并不济事,香槟酒产生不出诗来;例如 马蒙特尔说过,他坐在地窖里,面对6000 瓶香槟酒,可是没有丝毫的诗意冲上他的 脑里来。
灵 感
清人袁守定,《占毕丛谈》:“文章 之道,遭际兴会,抒发性灵,生于临文之 顷者。然须平日餐经馈史,霍然有怀。”
灵 感
(三)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情绪状态。
点 滴 积 累
美 好 回 忆
我放飞万千思念,散作漫 天飞舞的风筝,把一腔心事说 与那蓝天下舒展的白云、自由 的鸽哨。
封面 上页 目录 退出 下页
封底
4
◇ 责任编辑:华洋
心 灵 诗 音
古人写得真精彩!
点 滴 积 累
美 好 回 忆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天来了”
波提切利《春》
心 灵 诗 音 越过冬天的漠漠长途,我 看到春天的脚步,和着万千在 风中飞扬的柳条,在许许多多 双渴望、期盼着的眼睛的注视 下,向着你、向着我、向着我 们,轻盈地走来了。 春天啊!你可曾看到?我 高高举起的双臂,向着你,向 着你来时的方向,热烈地挥舞 着。你可曾听到?那铿锵有力 的鼓声,其实,那只是我因你 的到来而被引发的心底里的海 潮。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 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的农谚。 清明: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日 扫墓。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 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 扫墓等习俗。“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唐代著 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 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 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 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艺术创作的心理状态课件
3
一、癫狂状态
◆柏拉图最早谈到诗人的迷狂:诗 人不失去理智而陷入迷狂, 就 没有能力创造,就不能做诗。
◆叔本华最早谈到艺术家与神 经病人相似:天才的性能和疯 癫有着相互为邻的一条边界, 甚至相互交错。
4
一、癫狂状态
◆癫狂状态的心理学解释
癫狂是大脑皮层与大脑皮下中枢协同活动的 结果。当情感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时,大脑皮 层对情绪中枢的抑制受到兴奋机能的遏制, 艺术家的理性认知能力屈从于狂热的表象对 象,从而搅乱了现实与艺术的界限,身不由 己地去体验自己笔下形象的悲欢遭际。(如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吵架,福楼拜在鲍法利夫 人死后嘴里有砒霜味道)
7
一、癫狂状态
◆贾米森的一张精神病患者名单:尤金·奥尼 尔、巴尔扎克、弗吉尼亚·沃尔夫、海明威、 兰姆、雪莱、拜伦、柯勒律治等。
◆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相似性: 1、异常的言语或行为 2、异常的幻想性和蒙胧状态 3、天才不精明、笨拙。
8
一、癫狂状态
◆癫狂状态与精神病症的区别: 1、艺术家的癫狂是暂时的变态,癫狂过后能
够回到理智的常态;精神病患者则是持久 的,无法返回常态。 2、艺术家的癫狂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创造,而 精神病患者则是无意义的呆滞和重复。
9
二、沉思状态
◆艺术沉思的状态:是创作冲动的 思绪之流如惊涛般涌过之后的一 种深沉的平静。
◆艺术沉思的意义:变自然情感为 艺术情感。
10
二、沉思状态
◆艺术沉思的心理内涵:自然情感是如何转变为艺术 情感的?
1、心情平静——审美心境——审美距离 2、再度体验——审美自由——审美愉悦
刘勰:是以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疏瀹五藏, 澡雪精神。
心理学与艺术创作揭示创意思维与艺术表现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与艺术创作揭示创意思维与艺术表现的心理机制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而创意思维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探索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还可以揭示创意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创意思维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并解析其心理机制,以期加深对艺术创作和创意思维的理解。
一、创意思维与艺术表现的关系艺术创作是创意思维的产物,而创意思维则为艺术表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创意思维是一种非线性、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思维方式,它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能够将看似不相干的元素联系起来,产生独特而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艺术表现是创意思维的具体体现,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家将自己的创意转化为观众可以感受到的作品。
艺术表现不仅是对艺术家思维的展示,也是对观众情感的引导和共鸣。
通过艺术表现,艺术家和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交流。
二、创意思维的心理机制创意思维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心理过程,其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对创意思维的研究,揭示了一些创意思维的心理机制。
1. 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指个体产生大量不同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创意思维需要具备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通过不同领域的关联和相似性,产生创造性的想法。
发散性思维让人能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2. 连结性思维:连结性思维强调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创意思维常常通过发现看似不相干的元素之间的关联,产生新的创意。
连结性思维能够将信息组织起来,形成新的创意组合。
3. 多元思维:多元思维是指能够同时考虑多种观点和角度的能力。
创意思维需要全面地认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进行思考,产生全新的想法。
多元思维让人能够超越传统的思考方式,寻找新的可能性。
三、艺术创作中的心理机制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涵盖了多个心理机制的作用。
1. 情感表达:艺术创作常常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
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文艺心理学复习资料文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所涉及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探讨了艺术对人类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艺术作品背后的心理机制。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文艺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
一、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将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家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首先,他们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中获取灵感,激发创作的动机。
然后,他们通过选择和组织各种艺术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最后,他们在作品中传递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意义,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二、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艺术欣赏是观众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和理解的过程。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观众会经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首先,他们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如视觉上的欣赏、听觉上的聆听等。
然后,观众会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尝试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最后,观众会对作品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验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和情感上的满足。
三、艺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艺术对人类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个体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此外,艺术还可以帮助个体表达和释放情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尊心。
因此,艺术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和康复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健康促进手段。
四、文艺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价值。
首先,它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和认知,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它可以应用于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设计更吸引人的广告和产品。
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媒体和娱乐领域,帮助制片人和编剧更好地创作影视作品,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五、文艺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文艺心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未来,它将更加注重对跨文化和跨艺术形式的研究,探讨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对人类心理的影响。
艺术创作心理学教程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灵感来源
艺术创作心理学教程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灵感来源艺术创作心理学教程:了解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灵感来源艺术创作一直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写作,背后都有着艺术家们独特的心理和灵感来源。
本文将介绍艺术创作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的心理过程。
一、创作灵感的源泉创作的灵感可以来自各种不同的源泉。
有些艺术家受自然景观的启发,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万物生灵,找到了创作的灵感。
例如,印象派画家们通过观察自然中不同光线条件下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创造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另一些艺术家的灵感则来自于内心世界的情感和经历。
他们通过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观众分享。
维也纳分裂派音乐家施特劳斯通过他的音乐作品,展示了他对妻子的爱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怒。
二、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挑战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常常会面临心理上的挑战。
例如,创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创作困境,艺术家感到无法产生新的想法或者无法找到创作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可以尝试放松自己,寻找新的刺激和灵感。
另一个心理挑战是创作者的自我评价。
艺术家往往对自己的作品有较高的期望,如果作品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可能会感到沮丧和失望。
因此,艺术家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作品,并且从失败中获得启示和经验。
三、心理学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在艺术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通过了解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艺术家可以更好地掌握视觉和听觉元素的运用。
例如,了解颜色对情绪产生的影响,艺术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来传达不同的情感。
其次,心理学研究对于理解观众的反应和审美体验也很重要。
艺术家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设计出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的作品。
例如,音乐家可以通过研究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创造出能够触动观众情感的音乐作品。
最后,心理学还可以帮助艺术家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创作动机。
通过深入了解自己,艺术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创作需求和目标。
艺术创作心理要素
艺术创作心理要素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过程,涉及到各种心理要素的运用与表达。
以下将探讨几个与艺术创作密切相关的心理要素。
1. 想象力: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艺术家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
想象力能够帮助艺术家突破常规思维,勇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以及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与哲理。
艺术作品中的奇思妙想往往源于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
2. 感知与观察: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对周围环境的敏锐感知和细致观察。
艺术家通过对事物形态、颜色、光影等细节的观察,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质与特点。
感知与观察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艺术家对外界事物的准确把握,还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3. 情感与表达:艺术创作是情感的表达和释放的过程。
艺术家通过作品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观众进行沟通与交流。
情感的表达需要艺术家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深入剖析和理解,同时也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表达技巧。
情感的真实和纯粹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艺术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4. 创造力与灵感: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核心要素之一。
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内容。
创造力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思考的产物。
而灵感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艺术史和其他艺术家作品的研究,获得灵感并将其转化为创作力。
5. 自我意识与自我反思: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具备较高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
自我意识使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艺术追求,从而在创作中保持独特性和个性。
自我反思则是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客观评价和反思,通过分析和总结过去的创作经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6. 毅力与耐心:艺术创作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艺术家具备毅力和耐心。
艺术家需要经过反复的尝试和实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想。
艺术创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取得突破和进步。
艺术创作与情感表达的心理过程
艺术创作与情感表达的心理过程艺术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行为,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作品之中,通过艺术作品来传达内心世界。
这一过程涉及到许多心理因素,包括情感的产生、情感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等等。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艺术创作与情感表达的心理过程。
一、情感的产生情感是人类内心产生的一种强烈感受,是情绪和生理反应的综合体现。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情感的产生是关键的一步。
艺术家常常会受到外界的刺激或内心的激动,从而激发出某种情感。
这种情感可以是喜悦、愤怒、悲伤等等,它们是艺术家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灵感来源。
情感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艺术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受到的情感刺激也各有差异。
同时,情感的产生还受到当时的环境和心理状态的影响,艺术家需要借助不同的刺激因素来引发情感的产生。
二、情感的引导情感的引导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旦情感产生,艺术家需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情感引导至作品中。
情感的引导涉及到思维的转化和表达的技巧。
首先,艺术家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符号。
通过对情感的思考和咀嚼,他们将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
这种转化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表达,更是艺术家对情感的深度理解和再创造。
其次,艺术家需要选择合适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技巧来塑造作品。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有着不同的表达规则,艺术家需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风格选择适合的表达方式。
例如,绘画艺术家可以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情感,音乐艺术家可以通过节奏和音调来传达情感,舞蹈艺术家可以借助身体动作来展现情感等等。
这些技巧和语言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观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家的情感。
三、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终目标。
通过作品的呈现,艺术家希望观者能够感受到他们想要传达的情感,与他们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
心理学视角下的艺术创作过程
心理学视角下的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是人类精神内心表达的一种方式,而心理学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艺术创作的过程,包括创作的动机、创造性思维、情感体验以及艺术作品的意义。
一、创作的动机艺术创作的动机主要源自个人的内在驱动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有着深层次的创造欲望,通过艺术创作可以满足个体的自我表达和归属感。
此外,压力和情绪也可能成为艺术家寻求创造性表达的源泉。
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创作是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
通过绘画、音乐或舞蹈等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体验,将痛苦、快乐或愤怒等情绪转化为艺术作品,以达到情感宣泄和情感调节的目的。
比如,许多抽象画家在创作中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达内心的情感状态。
二、创造性思维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经常面临着深思熟虑和灵感冲动的平衡。
心理学视角认为,创造性思维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创作者通过跨越传统边界、重新组织信息和产生新的意象等方式来进行创造。
心理学家还研究了创造力的个体差异,并提出了一些促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创作灵感的来源多种多样。
创作者可能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灵感,或通过与他人交流、观察自然界、阅读书籍等来激发创意。
此外,创作者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和个体特质也会影响创作的方向和内容。
三、情感体验艺术创作与情感密切相关。
艺术家通常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作品中,同时也希望作品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共鸣可以帮助观众与作品建立起情感连接,并从中获取共鸣、共情以及情感释放。
一些研究还发现,艺术创作过程本身能够带来积极情绪和幸福感。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常会经历一种专注于创作的快乐感,同时也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这种情感体验可以促进艺术家的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四、艺术作品的意义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创作者情感的宣泄,也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心理学视角提供了探索艺术作品意义的框架。
首先,艺术作品提供了一种沟通和理解的渠道。
通过感知艺术作品,观众可以窥视到艺术家内心的世界,并从中获得共鸣和启示。
艺术创作心理
艺术家往往具有发现的目光,穿越逻辑之网
直达事物的中心,提炼出独特的审美经验和审美
意象。也就是说,艺术家常常通过直觉捕获审美
意象,完成艺术创造。
如图,俄国画家苏里柯夫从观察雪地里的一 只乌鸦引起名画《女贵族莫洛卓娃》的构思,这 是一次直觉族莫洛卓娃》的
对于艺术家而言,灵感是一种甜蜜的颤栗。
它仿佛神灵附体一样,有时还伴随着生理反应。 如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对自己创 作《地球,我的母亲》、《凤凰涅槃》时状态的 回忆。
灵感确是来无影、去无踪,不可捉摸,带有 一定的神秘色彩。然而,灵感也不完全是神授天 赋,它往往是长期思考、勤奋工作的结果。 黑格尔说:“最大的天才尽管朝朝暮暮躺在 青草地上,让微风吹来,眼望着天空,温柔的灵 感也始终不光顾他。”大师是天才加勤奋的艺术 工匠。
科学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发现和发明,而艺术 魅力则来自于艺术形象。艺术作品成功的标志往 往是典型形象或艺术意境。 艺术作品里固然包含了哲学、宗教、道德、 政治等内涵,然而,人们鉴赏的是艺术形象,而 不是它们的这些内涵。艺术作品里最动人的正是 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微妙的情境和精美的 细节。
2、艺术创作中的抽象思维
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活动。它不请而至,又突然不辞而别。我们至今 没有——也许永远也不可能科学地研究其内部机 制。但是,从艺术史的经验我们知道,灵感只降 落在勤奋天才的门口:长期积累、一朝得之。
2、直觉
直觉是指不经过逻辑推理而直接抵达事物本
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出现的
处。
弗洛依德认为,潜意识发自本我,是人类 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潜意识被意识所压迫, 只能隐秘地活动,但它代表了无法实现的本能欲 望,总会以某种方式泄露出来。 艺术史上有过大量梦与艺术、酒与艺术甚 至鸦片与艺术的故事,如梦中得诗、梦中画画、 酒后作诗、酒后谱曲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艺术创作得主要心理过程艺术创作得心理过程,主要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方面得心理活动过程。
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都就是在认识过程得基础上产生得,反过来又促进认识过程得发展、三者彼此制约又互相促进,就是人得统一得心理活动过程得三个不同方面。
艺术创作得心理活动中,也毫不例外地显现出这三者交互作用得实现过程。
第一节艺术知觉ﻫ艺术知觉基于一般知觉。
但就是作为一种特殊得心理活动,艺术知觉又有着自己得特殊性。
艺术知觉产生于情感,也表现于情感.因而,具有情感特征得艺术知觉便有了自己得独特性。
一、唤情结构ﻫ同一般得知觉一样,艺术知觉也就是从整体上把握艺术对象得。
但它所把握得就是一个特殊得整体——包含着与某种情感相关得众多因素得整体,我们将之称为唤情结构。
这一结构在组织过程中便就是伴随着某种情感或者干脆就就是按照某种情感得需要而组织起来得。
唤情结构体现着艺术知觉得整体性.对于这种结构得知觉组织,便构成了对于艺术形式得整体把握.ﻫ唤情结构有两种基本形态,一就是静态得,一就是动态得.1。
静态唤情结构.艺术心理学认为,色彩、线条、块面、声音等因素与人得某种情绪、情感密切关联在一起,或者它们就就是艺术家某种情绪与情感得外观,故有人称之为感情得材料.包含一定情感与情绪得形式因素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就有了静态得唤情结构.2.动态唤情结构.ﻫ有机体得情绪或情感往往关联着明显得躯体变化,我们将之称为表情动作.ﻫ以表情动作为核心得动态因素依据一定得方式组合起来,就就是动态得唤情结构。
它实现于动态,但却未必就是一个历时得动态过程.例如:雕塑就就是十分典型得以动态结构为其形式依据得艺术.但它表现得不就是一个动作过程,而只就是一个动作得最佳点--雕塑家们称之为动作得“黄金点”。
绘画、摄影要捕捉得也就是这么一个“黄金点”3。
两种唤情结构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艺术对象得复杂整体.ﻫ前面我们分别讨论了构成艺术整体得静态唤情结构与动态唤情结构。
前者就是可以独立地构成艺术形式得,即人们通常所谓得“形式艺术”、“装饰艺术”等。
后者则需依前者而存在,无法直接构成艺术形式。
对于大多数艺术对象来说,两种唤情结构常常就是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艺术对象得复杂2.艺术知觉得1.艺术知觉得选择性ﻫ整体。
ﻫ二、知觉对唤情结构得捕捉ﻫ造型三、艺术知觉中得情感变形ﻫ心理学实验表明:感官脱离事物得那一瞬间,该事物在人脑中原来得印象便立即开始泛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得丰富性与鲜明性。
随着时间得流逝,这一表象便无可避免地受到遗忘得过滤。
又由于新表象得辉映、烘染与浸润,因而该事物在人脑中得印象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即表象得某些部分可能被削弱、冲淡甚至被遗忘了,而另一方面则可能被加强、浓缩而突出出来。
客观刺激物作用于人得感官、心灵后都会发生得不同程度得改变,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变形。
引起变形得原因有很多,概括起来瞧主要有两方面得原因:1.客观原因。
2。
主观原因。
ﻫ变形得心理形式很多也很复杂,它在知觉中可以发生,在表象记忆中,在想象中可以发生,在意象中也可以发生,但这一切变形都就是以知觉得情感变形为基础。
尤其在创作中没有知觉得情感变形作依据,艺术想象中得情感变形就不会那样大胆与自信,没有知觉变形得切身感受,艺术家得创作也就很难成功。
ﻫ情感变形就是人在知觉对象时普遍存在着得一种心理现象。
因为艺术知觉最易干浸染上情感得色彩,因而这种情感变形得现象也就就是最经常、大量地发生着,并表现出了自己得独特性。
这主要表现在:1ﻫ.一般知觉得情感变形,就是情感压倒了理智得情感变形。
艺术知觉中得情感变形则就是更多地依赖于理智得分析与指导,就是某种变形规律得刻意追求。
2ﻫ.艺术知觉得情感变形需要借助日常得知觉变形经验,因此,它也必须进行一定得情感体验。
ﻫ四、艺术知觉得相对稳定与调节.艺术知觉得恒常性又有其自身得特殊性。
常常表现为对一般知觉恒常性得否定上,它就是以对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或变形规律得恒常追求体现出来得,体现为艺术知觉得相对稳定性。
ﻫ艺术知觉中,知觉主体并非被动地接受外来得刺激信息,而总就是表现出自己得选择与偏爱,这就就是我们常说得艺术知觉得趣味性。
这种趣味性得知觉就是相对稳定得。
ﻫ艺术趣味得稳定性对主体得艺术活动得影响表现为正向与负向两个方面:1.正向影响。
对于艺术家得创作活动来说,知觉趣味得稳定性有助于创作经验得定向积累、创作潜力得充分发挥与创作风格得形成。
ﻫ此外,艺术趣味还影响着创作主体对纷繁复杂得创作材料得独特观察、感受与汲取。
2。
负向影响。
已经形成得知觉趣味常常会导致艺术创作活动得排她性与狭隘性,其主要原因在于艺术趣味得相对稳定性使艺术家得知觉活动形成了一种定势,要想克服艺术知觉趣味稳定性得负面作用,就需要注意发挥其自身得调节性作用。
1.不同得年龄阶段,主体得艺术知觉趣味有艺术知觉趣味得调节性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ﻫ着明显得差异。
无忧无虑得儿童很少喜欢悲剧,但当她成年之后却很可能就是最优秀得悲剧艺术家。
ﻫ 2。
外部环境得变化也会导致艺术知觉趣味得变化。
战乱年代,艺术家得知觉趣味多指向于战事以及战斗中得人,而时政安定、经济繁荣得时代,艺术家得知觉趣味便也会发生相应得变化。
ﻫ 3.艺术熏陶对于知觉趣味得影响尤为明显.例如我国十几年前对交响乐感兴趣得人还不多,但近几年通过多渠道音乐欣赏得熏陶,舆论得倡导,人们对交响乐得兴趣普遍提高了。
ﻫ第二节艺术观察观察,就一般性而言,就是从一定得目得与任务出发,有目得、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得知觉过程。
ﻫ艺术观察就是在人得一般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种特殊得心理活动,它就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过程中所必备得一种心理品格.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观察就是一种全身心得体察,需要多种感官得协同活动,它凝结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因素,受制于主体得心理结构,并因此而表现出了巨大得个性差异.一、艺术观察得基本特征与一般观察相比,艺术观察具有自己得基本特征。
ﻫ1、情感性ﻫ2、主观差异性3.整体性4.理解性ﻫ二、艺术观察力得提高ﻫ艺术想象力得提高有赖于许多条件与因素,1。
主动积极地观察。
其中最重要得有以下二点:ﻫ2。
观察中要善于思考,敏于发现。
三、西方现代艺术理论家对艺术观察得研究活跃于艺术创作领域得艺术家们对艺术观察提出了自己得瞧法与分析,概括起来瞧她们得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
虚构与艺术观察以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为代表得艺术家们反对机械地复制客观事物式得观察,主张用艺术观察得奇趣去反映与表现艺术家内心炽热得情感。
她们偏重于从主观世界得内部出发对待艺术观察。
法国得象征主义诗人与文艺理论家瓦莱里认为:纯诗事实上就是从观察中推断出来得一种虚构得东西.她所谓得虚构即严密得创作构思,而艺术观察则就是达到这种虚构得准备阶段。
法国得表现主义文学家埃德施米特也极力反对在艺术观察中复制客观对象,单纯以艺术感知为满足,她主张应以情感得扩张来观察。
在以上这些艺术家瞧来,从艺术观察中推断出来得艺术虚构,应该用情感得无限扩张来表达艺术家得心理。
2.自由与艺术观察ﻫ该派也偏重于主体得内心体验,认为艺术观察就是自由得,它所要发现得就是生命得简单运动.在她们瞧来生命得意向就是通过若干线条所表现出来得简单运动或者说就是将若干线条组合起来并赋予其意义得运动。
艺术观察就就是要捕捉这种运动,但这种捕捉就是通过一种共鸣把自己纳入到对象得运动中。
因而她们否认艺术观察必须尊重客观事物。
3ﻫ。
自我与艺术观察弗洛依德认为,许多心理小说中作品主人公得典型特征就是从内部来描写得,即作者仿佛就是坐在主人公得大脑里对其余得人物从外部进行观察得。
作家用自我观察得方法将她得“自我”分裂成许多“部分得自我”.这样,就使得她自己得在精神生活冲突中得思想在几个主角身上得到体现.而在这些作品中,“自我”则以旁观者得身份得到满足.弗洛伊德所强调得自我观察其实就就是艺术家对自己生活经验得回忆与体验。
意识流作家普鲁斯特也认为:一篇文学作品得全部素材都在“我”过去得生活中。
”“我"把这些素材聚集起来,就可以成为一部恢复失去得时间得作品,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就要经常观察别人所不注意得东西,甚至在别人瞧来就是幼稚可笑得东西,这样,作品所表现出来得人物动作等就会完全符合生活得真实,就如同出自解剖学家得科学观察一般.因此,在这种理论瞧来,艺术观察就就是艺术家得自我观.ﻫ西方现代美学家与艺术家得这些艺术观察理论得产生,大多就是出于对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得不满。
她们注重探求心灵得自我分析与暴露,追求意识得流动与显现,通过对艺术观察得内部向发展,创造了现代派艺术复杂得与多层次得表现方法。
她们得创作实践与理论使艺术观察发展为更深刻意蕴得虚构.这就使得艺术观察从获得艺术感知与表象得具体形象走向了艺术创作中得印象、憧憬与意象等更深层得心理结构。
第三节艺术想象ﻫ艺术想象,就是艺术家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得心理过程.这个对头脑中原有表象得加工改造过程,就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物得影响下发生得。
因此,虽然想象出来得结果常常就是现实中没有得,乍瞧起来好像就是超现实得,但就是组成这些“虚无"之物得原材料在现实中就是能够找到得。
任何想象都不就是无中生有,即使最虚幻离奇得形象也不能脱离现实得土壤。
丰富、发展想象力得基本功就在于经常大量地感知形象与深入地体验,从而在大脑中积累起丰富得表象材料,为想象力得充分活跃提供营养。
与其她心理过程相比,想象就是一种受到限制较少,因而也更为自由得心理活动方式。
因为艺术创作就是一种“由无生有”得精神创造,它必然要求创作主体具有超出一般人得想象力.因此,艺术家历来被视为就是一些耽于想象、善于想象得“疯子”。
中外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们也都极其推崇想象得“神力",把它视为创作中至关重要得环节.黑格尔就把想象力称作“最杰出得艺术本领"。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艺术创作得根本要义就就是想象。
一、艺术想象得构成系统从艺术想象得活动态势上,我们可以把它分成静态与动态两大系统。
(一)艺术想象得静态系统ﻫ同一般得想象活动一样,艺术活动中没有单一不变得“想象”,而就是表现为一个复杂得想象系统,该系统得基本构成如下:ﻫ接近联想类比联想ﻫ联想对比联想ﻫ创造想象因果联想ﻫ有意想象自由联想幻想再造想象ﻫ创作想象接近联想类比联想联想对比联想创造想象因果联想艺术想象自由联想无意想象幻想再造想象ﻫ有意想象ﻫ欣赏想象无意想象ﻫ从大得范围瞧,艺术想象主要包括创作想象与欣赏想象。
(二)艺术想象得动态系统ﻫ从动态过程来瞧,艺术想象也就是以记忆中得感性材料为基础,表现出了与一般想象得一致性.但因为艺术想象就是以表象为特殊得媒介材料,以艺术形象得创造为其最终目得,因此它得整个活动过程得构成与具体环节中都具有自己得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