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进化 期末复习题
遗传与进化 期末复习题
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题(共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和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下列一般不属于配子的是A.a B.Ab C.AaDD D.ABD3 . 下列有关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是纯合子C.纯合子自交的后代没有性状分离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部是杂合子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5.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
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红花是显性性状B.甲的基因型为RrC.丙的基因型为RRD.丁的基因型为rr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这个女儿携带隐性基因的几率是4 4 3 37.右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A .1号B .2号C .3号D .4号8.某水稻基因型为AaBb(各对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利用它的花药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A.1种B.4种C.8种D.16种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10、先天性聋哑(a)和人类多指(S)是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
致病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
父亲多指(杂合体)、母亲正常,他们生了一个多指聋哑女孩。
预计该夫妇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的几率是4 8 16 161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纺缍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12.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的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A.1:1 B.1:2 C.2:1 D.4:113.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14.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性别受性染色体的控制而与基因无关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遗传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一定相同B.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应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因为它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得以体现C.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2.鸡的毛腿(B)对光腿(b)为显性。
现让毛腿雌鸡甲、乙分别与光腿雄鸡丙交配,甲的后代有毛腿,也有光腿,比为1:1,乙的后代全部是毛腿,则甲、乙、丙的基因型依次是()A.BB、Bb、bb B.bb、Bb、BB C.Bb、BB、bb D.Bb、bb、BB3.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是雌雄同株且雌雄同花的二倍体植物B.进行豌豆自交实验时,母本受粉后需要进行人工套袋操作C.基因型为Aa的细胞A与a的分离一般发生在形成配子时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均能够自由组合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1,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自交得F2,F2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以及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依次是()A.27,8,1/64B.27,8,1/32C.18,6,1/32D.18,6,1/645.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细胞质分裂⑤联会⑥染色体复制⑦染色单体分离A.②①③④⑤⑥⑦④B.④⑥③②⑤⑦①④C.⑥⑤①③②④⑦④D.⑥⑤③④⑦②①③6.下图为高等雄性动物某初级精母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图中Ⅰ、Ⅰ表示染色体,①~④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Ⅰ是Ⅰ经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B.①是②经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的C.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③与④可发生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新组合7.下图为某生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物可能为雌性动物B.甲细胞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C.乙细胞可能发生交叉互换D.丙细胞分裂结束会产生生殖细胞8.下列关于人体染色体、基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所以染色体和基因的行为具有平行关系B.在体细胞中,等位基因存在于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上C.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D.正常情况下,每个配子都含有体细胞中的每一对等位基因9.已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如图所示,且三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能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C.AaBb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出现4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D.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4种性状组合,比例为9:3:3:110.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根据下列图谱作出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图谱①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图谱②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C.图谱③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图谱④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1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D控制的遗传病,含两个致病基因D的女性患病程度更严重。
高中生物必修2 遗传与进化期末试卷附答案
必修2 遗传与进化期末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4分)1.某同学利用红球(表示D)和白球(表示d)进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其操作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A.在代表雌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50个,在代表雄性生殖器官的小桶中放入两色小球各100个B.每次抓取之前摇匀桶中小球C.每次抓取之后将抓取的小球放回桶中D.抓取10次之后就进行统计分析2.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其后代性状表现的比例接近于A.9:3:3:1B.3:3:1:1C.3:1D.1:2:13.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C.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A分子数目比例为1:24.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AaBBDD的生物体的概率为1/8B.乙图中黑方框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丙图所示的对夫妇,若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D.丁图表示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5.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6.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别给小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7.从某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样品,经科学家检测和计算后,碱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A+T=C+G,A+G=T+C。
高中生物 遗传与进化全册总复习试题 新人教版
一、遗传因子的发现一.选择题1.高粱有红茎(R)和绿茎(r),如果一株高粱穗上的1 000粒种子萌发后长出760株红茎植株和240株绿茎植株,则此高粱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Rr×RrB.Rr×rrC.Rr×RRD.RR×rr2.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
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
A.25%B.50%C.75%D.100%3.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DD×ddB.DD×DdC.Dd×DdD.Dd×dd4.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是显性,欲知一株高茎豌豆的遗传因子组成,最简便的办法是()。
A.让它与另一株纯种高茎豌豆杂交B.让它与另一株杂种高茎豌豆杂交C.让它与另一株矮茎豌豆杂交D.让它进行自花授粉5.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是()。
① 紫花×紫花→紫花② 紫花×紫花→301紫花+110白花③ 紫花×白花→紫花④ 紫花×白花→98紫花+107白花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6.豌豆成熟豆荚绿色对黄色是显性,让杂合子绿色豆荚豌豆的雌蕊接受黄色豆荚豌豆的花粉,所结出数十个豆荚的颜色及比例是()。
A.绿色∶黄色=1∶1B.绿色∶黄色=3∶1C.全部为黄色D.全部为绿色7.水稻的非糯性对糯性是显性,将纯合子糯性品种与纯合子非糯性品种杂交,将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非糯性花粉呈蓝黑色,糯性花粉呈橙红色。
在显微镜下统计这两种花粉,非糯性花粉与糯性花粉的比应是()。
A.1∶1B.1∶2C.2∶1D.3∶18.视神经萎缩症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若一对夫妇均为杂合子,生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遗传与进化期末考试题及答题卡(文科)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70分)1.下列属于生物体物质基础的是()A.细胞B.组织C.蛋白质D.器官2.植物缺少某种微量元素时,只开花,不结果,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周期,这种元素()A.Fe B.Zn C.Mo D.B3.性激素、胃蛋白酶、纤维素和DNA中都含有的元素是()A.C、H、O B.C、H、O、NC.C、H、O、N、P D.C、H、O、N、P、S4.已知是许多酶的活化剂。
例如,能激活硝酸还原酶。
缺的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对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C.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对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有重要作用5.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以离子方式存在B.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较多C.细胞中一定比例的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6.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关于这种现象的解释,下列哪一叙述是不正确的()A.老年人骨质中骨蛋白含量相对较少B.老年人缺钙更易发生骨折C.老年人骨质中碳酸钙含量相对较高D.老年人骨质中碳酸钙的含量相对较少7.下列哪一组物质是DNA的组成成分()A.脱氧核糖、核酸和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C.核糖、碱基和磷酸D.核苷、碱基和磷酸8.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A.磷脂分子B.糖蛋白C.载体蛋白D.糖蛋白和载体蛋白9.下列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噬菌体B.细菌C.烟草D.变形虫10.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膜所具有的特性()A.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C.全透性D.半透性11.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对细胞起()A.保护作用和交换作用B.保护作用和吸收作用C.保护作用和支持作用D.支持作用和吸收作用12.打预防针能预防某些传染病,与这种免疫作用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A.核糖体B.内质网C.染色体D.线粒体13. 人在发热时食欲较差,其直接的病理可能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14.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将唾液稀释十倍与用未稀释的唾液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说明酶具有()A.专一性B.高效性C.多样性D.特异性1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的催化效率很高B.酶的催化效率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C.酶在反应过程中本身不发生变化D.一种酶只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16.在ATP中很容易断裂和形成的化学键是( )A腺苷与相邻磷酸基之间的键B靠近腺苷的高能磷酸键C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D以上三个化学键17.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 )A.血糖B.乳酸C.磷酸肌酸D.三磷酸腺苷18.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 )A.腺苷B.磷酸与磷酸之间的化学键C.磷酸根D.腺苷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中19.光反应的产物中,能对暗反应产生影响的是( )A.O2、[H]B.ATP、[H]C.ATP、O2 D.ATP、O2、[H]20.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下列哪一种物质还原成有机物( )A.CO2 B.C3 C.C5 D.H2O21.下列能正确反映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转移途径的是( )A.光能→ATP→糖类B.光能→叶绿素→ATPC.光能→叶绿素→三碳化合物D.光能→ADP→三碳化合物22.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CO2的固定发生在( )A.有光条件下B.无光条件下C.红光和蓝紫光条件下D.有光或无光条件下23.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及三碳化合物形成葡萄糖所需能量分别来自A.呼吸作用产生的ATP B.都是呼吸作用产生的ATPC.光能和光反应产生的ATP D.都是光反应产生的ATP2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将ADP转变成ATP的场所是( )A.叶绿体基粒的内囊结构上B.叶绿体外膜上C.叶绿体内膜上D.叶绿体基质中25.在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中,被直接还原的物质是( )A.CO2 B.C3 C.C5 D.H2O26.做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所需的材料最好选用的颜色是()A、白色B、红色C、紫色D、蓝色27.某氨基酸分子含有两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应是()A、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B、一定连在羧基上C、连在R基上D、与氨基相连28.对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起主要作用的物质()A.水B.蛋白质C.磷脂D.糖类29.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多糖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C.调节生物各项生命活动的物质是蛋白质D.干种子不能萌发是由于自由水含量较少30.下列物质中,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物质的是()A.胆固醇B.纤维素C.磷脂D.脂肪31. 牛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构成,它们通过二硫键结合起来,此分子共含有肽键( )A.49个B.50个C.51个D.52个32.科学家在研究生物体的化学成分时,发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也都存在,这一事实主要说明()A.生物与非生物没有区别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C.生物与非生物的化学组成完全一样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33.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焦宁使RNA呈现红色。
遗传与进化期末(一)
遗传与进化期末考查(一)2012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2.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l: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F1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F1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③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F1自变后代的基因型比例⑤F1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②③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3. 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区别是( )A.所包含的性状不同B.且所含的遗传密码不同C.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4. 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荠菜和纯合的结卵圆形果实荠菜杂交, F1全部结三角形果实,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结卵圆形果实植株= 15∶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F1测交,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l∶lB.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纯合的结三角形果实植株的基因型有四种D.结卵圆形果实荠菜自交,子代植株全结卵圆形果实5.选材是做实验的一个重要环节。
果蝇和豌豆都是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图甲表示豌豆的部分染色体,R、r是决定豌豆粒形(圆和皱)的等位基因,Y、y是决定种皮颜色(黄和绿)的等位基因。
图乙表示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解,其中A和a、B和b、C和c、D和d分别表示四对等位基因。
下列说法错误是( )A.孟德尔选取豌豆作为杂交实验的材料,主要是因为豌豆是闭花传粉植物,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B.基因型为RR的豌豆表现为圆粒的原因是它合成较多的支链淀粉,从而能够有效保留水分,这一事实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在图乙中,用基因型为AaBb的果蝇不能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由图乙知,该果蝇为雄果蝇,属于二倍体6.紫色企鹅的羽毛颜色是由复等位基因决定的:P d—深紫色、P m—中紫色、P l—浅紫色、P vl—很浅紫色(近于白色)。
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
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 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中,尤其是 前者。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取决于亲代产 生的配子的情况。因此:
• 要验证遗传定律,就是要验证杂合子F1的减数分 裂情况,方法有:对F1进行测交或自交。
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
例题
(2013全国卷)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 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
• 相同点: ①二者同时起作用;②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 的基础(或者说自由组合定律中每对基因的遗传 都遵从分离定律),所以: 解自由组合定律问题时,可以分解成一个一个的 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然后用乘法。
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
遗传题的考法
• 亲子代间基因型、表现型的互推: • 判断:显、隐性性状的判断;
• 注意:概率的转换
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
例题
• 某海岛上,每1万人中有500名男子患红绿色 盲。则该岛上的人群中,女性携带者的数量 为每万人中有(男女性别比是1:1) 900人 。
【解析】依题意,每5000男性中有XBY4500人, XbY500人,算出基因频率XB=0.9,Xb=0.1。 岛上男女是随机婚配的,XB、Xb在男性和在 女性中的占比相等,故女性中XBXb的基因型 频率为2×0.9×0.1=18%=900/5000。
判断:显、隐性性状
可根据一对基因的6种交配情况进行判断,归纳 起来,判断方法有自交法和杂交法。 • 自交法:根据有无性状分离来确定,如有,则新 分离出来的性状为隐性,亲本性状为显性。若无, 则亲本为纯合子,再用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 子相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即为显性,未表现出 的为隐性。 • 杂交法: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相交,子代 表现出的性状即为显性,未表现出的为隐性。
高中生物期末试题遗传与进化
高中生物期末试题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中生物学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遗传是生物种群中遗传信息传递和变化的过程,而进化则是一种长期积累的适应性变化。
下面将为你呈现一份高中生物期末试题,涵盖了遗传与进化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
I. 选择题(共40分)1. 飞蛾的翅膀颜色在自然界中有两种:白色和黑色。
根据观察,该物种的翅膀颜色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
以下关于该物种的翅膀颜色遗传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显性基因是黑色翅膀,隐性基因是白色翅膀B. 是由一个基因决定的,显性基因是白色翅膀,隐性基因是黑色翅膀C. 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都是隐性基因D. 是由两个基因决定的,都是显性基因2. 在果蝇的两对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的座位称为:A. 染色体B. 染色体对C. 等位基因D. 水平基因3. 某种昆虫繁殖后代,婴儿总数为4个,其中有1个纯合子,另外3个为杂合子。
这种昆虫的基因是多少对?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 某种昆虫通过色素颗粒能够分泌出不同颜色的体液。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与该颜色体液相匹配的迷惑敌害物的能力更强,从而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以下是该物种的颜色表现,哪种是最适应环境的?A. 白色B. 黑色C. 红色D. 橙色II. 简答题(共30分)1. 请解释基因的概念,并描述基因的结构。
2. 解释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 什么是基因型频率?如何计算?4. 什么是自然选择?请列举一个例子。
5. 描述人类眼睛颜色的遗传方式。
III. 综合应用题(共30分)某种花朵的颜色表现出红色、粉色和白色三种表型。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发现该花朵颜色的遗传方式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1. 根据以上信息,请列出该花朵的颜色表型与基因型的组合。
2. 假设红色花朵的基因型为RR,粉色花朵的基因型为Rr,白色花朵的基因型为rr,通过计算,得出红色花朵的基因型频率为40%。
《遗传与进化》期末综合测试题(一)带答案
高二生物期末检测题1.番茄的红果与黄果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两株红果植株P1与P2杂交,后代全结红果。
由此可以判断A.红果为显性性状B.P1、P2中至少有一株为纯合子C.P1、P2产生相同种类的配子D.P1、P2自交,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2.家鼠的短尾(T控制)对正常尾(t控制)为显性。
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些个体死亡,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个体数量之比为2∶1。
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A.TT B.Tt C.tt D.TT或Tt3.让独立遗传的黄色非甜玉米YYSS与白色甜玉米yyss杂交,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约为A.160株B.240株C.320株D.480株4.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
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A.3:2:1 B.3:5:1 C.4:4:1 D.1:2:15.一对夫妇所生子女中,性状差别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环境的影响6.某雌雄异株植物的叶型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现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1、2。
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实验1: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实验2:窄叶♀×阔叶♂→ 50%阔叶♀、50%窄叶♂A. 实验1说明阔叶是显性B.实验1、2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D.实验2子代中的雌雄个体杂交,后代无雄性窄叶植株7.在豌豆杂交试验中,腋生花与顶生花植株杂交,F2中腋生花与顶生花植株比例为651﹕207,出现该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腋生花对顶生花是显性性状B.腋生花基因与顶生花基因是等位基因C.F1的雌雄配子能随机结合D.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8.已知在甲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 +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为A.m、1/n B.1/m、n C.m、1 D.1、n9.某同学重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由于对其中一组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时有误(其他操作正确),导致两组实验结果如右表。
遗传与进化期末考试题(理科)及答题卡
生物期末考试题(理科)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60分)1. 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复制—联会—四分体 B.复制—四分体—联会C.联会—四分体—复制 D.联会—复制—四分体2. 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A.2,2,4 B.1,2,2 C.1,4,4 D.2,2,23. 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是指:A.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B.细胞中有四个配对染色体C.体细胞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D.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4. 下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几个步骤,选出正确的顺序是:⑴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分开⑵形成四个子细胞⑶进行第二次分裂⑷同源染色体分开⑸染色体交叉互换⑹联会⑺染色体的复制⑻细胞质分裂A.7→8→6→1→2→4→3→5 B.1→3→5→7→2→4→6→5C.7→6→5→3→1→8→4→5 D.7→6→5→4→3→1→8→55. 动物卵巢中有10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可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是:A.10个卵细胞和10个极体 B.10个卵细胞和40个极体C.40个卵细胞和40个极体 D.10个卵细胞和30个极体6.一个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A. 0个B. 2个C. 30个D. 32个7. 将细菌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是()A.脱氧核苷酸B.核糖核苷酸C.核糖、碱基和磷酸D.脱氧核糖、碱基和磷酸8. 噬菌体、SARS病毒及细菌都含有的是()A.DNAB.RNAC.染色体D.核酸9.将15N 标记的DNA分子放在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在所形成的子代 DNA 中,含15N的DNA占总数是()A.1/16 B.l/8 C.1/4 D.1/210. 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碱基A:C:T:G=l:2:3:4,则另一条链上A:C:T:G 的值为()A.l:2:3:4 B.3:4:l:2 C.4:3:2:1 D.1:3:2:411. 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 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1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分子中上述比例分别等于()A.2和1 B 0.5和0.5 C.0.5和1 D.1和113. tRNA上三个相邻碱基为UAC,那么它所携带的氨基酸为( )A.GUA(缬氨酸) B.CAU(组氨酸)C.UAC(酪氨酸) D.AUG(甲硫氨酸)14.人体神经细胞与肝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这两种细胞的( )A.DNA碱基排列顺序不同B.核糖体不同C.转移RNA不同D.信使RNA不同15.当基因中的一个碱基改变,控制合成的蛋白质()。
生物复习题遗传与进化
生物复习题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涉及到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以及进化过程的理解。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遗传与进化的复习题来探讨这一领域的知识点。
一、选择题1.在遗传学中,下列哪个是遗传物质?A.蛋白质B.RNAC.DNAD.酶正确答案:C.DNA2.下列哪个是遗传基因突变的一种类型?A.染色体重排B.单核苷酸多态性C.杂交D.转座子活动正确答案:B.单核苷酸多态性3.在遗传学中,下列哪个现象与孟德尔定律有关?A.杂交优势B.逆转录C.游离基D.随机联会正确答案:A.杂交优势二、填空题1.遗传物质DNA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的。
答案:核苷酸,磷酸2.孟德尔的两个基本定律是_______和_______定律。
答案: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3.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在___________中存活下来并繁殖的现象。
答案:竞争三、解答题1.简述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指出,当两个纯合子的个体杂交时,所得的第一代子代表现出纯种个体的性状;而后一代子代则呈现出性状的分离现象,即1:2:1的分离比例。
自由组合定律指出,不同基因对于性状的遗传相互独立,各自遵循分离定律的规律。
2.什么是遗传突变?列举一个遗传突变的例子。
遗传突变指的是遗传物质中基因的突发性改变。
这些改变可以是染色体水平上的结构变化,如染色体重排,也可以是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变异,如单核苷酸多态性。
例如,正常情况下人类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核苷酸A被突变为G,导致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分子发生结构上的改变,引发溶血性贫血。
3.简述自然选择在进化中的作用。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通过适应度较高的个体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并繁殖,从而将有利的性状逐渐积累在种群中。
自然选择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的选择过程,有助于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提高生存和繁殖的能力。
例如,自然环境中颜色较深的种群更容易在深色环境中逃避天敌,从而在进化中逐渐占据优势地位。
生物遗传与进化理论考核试卷
4.在自然选择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5.基因流会减少种群间的遗传差异。()
6.遗传漂变在大型种群中比小型种群中更常见。()
7.物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8.分子进化速度比形态进化快。()
9.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10.生物进化的速率在所有物种中都是恒定的。()
(以上为试卷的第二部分内容,根据要求已输出。)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
2.自然选择的基础是________。()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主要机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生物遗传与进化理论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基因突变,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基因流会减少种群间的遗传差异
B.基因流是指基因从一个种群完全转移到另一个种群
C.基因流主要发生在隔离的种群中
D.基因流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5.以下哪个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
A.化石记录
B.比较解剖学
C.分子时钟
D.天然选择
6.下列哪种机制可以导致物种形成?()
A.突变
B.自然选择
C.隔离
8.人类的________与黑猩猩的基因序列差异非常小。()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期末测考试试题(带答案).docx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期末测试题一、选择题1.(2016 •盐城一模)下图为噬菌体感染细菌后,细菌内放射性RNA与噬菌体DNA及细菌DNA的杂交结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也一尿喀U定用以标记RNAB.参与分子杂交的放射性RNA为相应DNA的转录产物C.第0 min时,与DNA杂交的RNA来自噬菌体及细菌DNA的转录D.随着感染时间增加,噬菌体DNA的转录增加,细菌DNA转录受到抑制2.(2016 •武汉模拟)人体细胞中的RNA有三种,分别是mRNA、tRNA和rRNA。
A.都分布在细胞核中B.都由脱氧核昔酸组成C.都由DNA分子转录而成D.都能识别特定的氨基酸3.(2016 •武汉模拟)M基因编码含63个氨基酸的肽链,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瞟吟核昔酸比例增加B.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昔酸之间通过碱基配对连接C.突变前后编码的两条肽链,最多有2个氨基酸不同D.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4种tRNA参与4.(2016 •蚌埠月考)甲、乙两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个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图A.甲图所示的过程中,该基因的两条单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B.甲图所示的过程完成以后,产物中G的个数等于C的个数C.乙图中,①与②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tRNA的结合位点D.乙图中的②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它们沿②从左向右移动5.(2016 •泰安四模)下图表示人体核基因Y的表达过程,①〜④表示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1—_1 肽链促甲状腺激素基因Y RNA RNAA.①过程在分裂间期进行,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B.②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C.③过程在甲状腺细胞中进行,需要核糖体参与D.④过程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需要ATP参与6.(2016 -石家庄市二模)囊性纤维病的致病原因是由于基因中缺失三个相邻碱基,使控制合成的跨膜蛋白CFTR缺少一个苯丙氨酸。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期末综合测试题
必修2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自交产生后代的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2.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豌豆F1自交产生F2,F2中黄色、皱粒豌豆有3966株,问杂合的绿色圆粒是()A.1322株 B.1983株 C.2644株 D.7932株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
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A.4∶4∶1 B.3∶2∶1 C.1∶2∶1 D.8∶14.果蝇的基因A-a控制体色,B-b控制翅型,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
已知黑身残翅果蝇与灰身长翅果蝇交配,F1为黑身长翅和灰身长翅,比例为1∶1。
当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6∶2∶3∶1。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黑身和长翅B.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1/3C.F1的黑身长翅果蝇彼此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基因型有三种D.F2中的黑身残翅果蝇个体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5.在正常小鼠的精巢内,不可能发生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C.所有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D.所有等位基因的分离6.下图为精细胞形成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A→C→B→DB.A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图中有两个四分体C.B图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之比为1:2D.D图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7.已知马的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有32个四分体,则该生物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的DNA数目别是( )A.64 32 16B.128 64 32C.96 64 32D.64 64 32 8. 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a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时,b处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9.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
新人教版《遗传与进化》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龙城中学高二生物12月份检测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
5分)1.处于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比为( ) A.4∶1∶2 B.2∶1∶2C.2∶1∶1 D.4∶1∶42.M、m和N、n分别表示某动物的两对同源染色体,A、a和B、b分别表示两对等位基因,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如图所示,下面对该动物精巢中部分细胞的分裂情况分析合理的是()A.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此时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B.正常情况下,若某细胞含有MMmmNNnn这8条染色体,则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在形成次级精母细胞过程中,图中的染色体发生复制、联会、着丝点分裂等变化D.M和N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3.下列关于RNA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RNA可分为mRNA、tRNA、rRNA B.mRNA的转录和翻译都是在细胞核中进行的C.RNA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D.mRNA直接决定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4.有三个核酸分子,经分析知,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四条多核苷酸链,它们是( )A.一个DNA分子,两个RNA分子 B.三个DNA分子C.两个DNA分子,一个RNA分子 D.三个RNA分子5。
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b、BB、Bb的猫分别是黄色、黑色、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3只虎斑色小猫和1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 )A.全为雄猫或3雄1雌 B.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C.全为雌猫或3雌1雄 D.雌雄各半6.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次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环境条件改变7.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A.75对碱基 B.78对碱基 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在核酸中的位置和碱基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位于mRNA上,遗传密码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B.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tRNA或rRNA上,碱基构成相同C.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都位于DNA上,碱基构成相同D.遗传信息位于DNA上,遗传密码位于mRNA上,碱基构成不同9.如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若X是m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B.若X是DNA一条链,Y含有U,则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C.若X是tRNA,Y是多肽,则管内必须加入脱氧核苷酸D.若X是HIV的RNA,Y是DNA,则管内必须加入DNA酶10.下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酸,原料是氨基酸B.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C.若最终形成的②中含有17个基本组成单位,则①中至少含51个碱基D.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11.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B.②③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C.①②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D.③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向右12.下图为基因的作用与性状的表现流程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①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RNAB.③过程中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完成C.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使结构蛋白发生变化所致13。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期末试卷(模块综合测验,含两套,附解析)
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期末测验综合检测卷(一) ....................................................................................................................... - 1 - 综合检测卷(二) ..................................................................................................................... - 10 -综合检测卷(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A、a和B、b各自控制一种性状,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A.3︰1︰3︰1 B.1︰1︰1︰1C.9︰3︰3︰1 D.3︰13.如图所示的细胞最可能是()A.初级卵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卵细胞D.体细胞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是红绿色盲。
从根本上说,致病基因的来源应该是()A.仅与母亲有关B.仅与父亲有关C.与父母亲都有关D.与母亲或父亲之一有关5.下图是四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肯定不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甲B.乙C.丙D.丁6.将一个未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DNA分子所占比例为()A.1/4 B.2/4C.3/4 D.17.下列与DNA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DNA是一切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8.在探究核酸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历程中,有如下重要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与进化期末复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和体重 B.兔的长毛与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 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2.下列一般不属于配子的是A.a B.Ab C.AaDD D.ABD3 . 下列有关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杂合子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子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是纯合子C.纯合子自交的后代没有性状分离D.杂合子自交的后代全部是杂合子4.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A.出现性状分离B.子二代分离比为3:1C.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5.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 表示)。
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红花是显性性状B.甲的基因型为RrC.丙的基因型为RRD.丁的基因型为rr6.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白化病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这个女儿携带隐性基因的几率是A.1/4B.3/4C.1/3D.2/37.右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A .1号B .2号C .3号D .4号8.某水稻基因型为AaBb(各对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利用它的花药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育出的水稻植株,其表现型最多可有A.1种B.4种C.8种D.16种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A、9:3:3:1B、1:1:1:1C、3:1:3:1D、3:110、先天性聋哑(a)和人类多指(S)是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
致病基因均在常染色体上。
父亲多指(杂合体)、母亲正常,他们生了一个多指聋哑女孩。
预计该夫妇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女孩的几率是A.1/4B.3/8C.1/16D.3/1611.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纺缍体形成 D.着丝点分开12.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的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A.1:1 B.1:2 C.2:1 D.4:113.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C.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遗传物质D.生物的传种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14.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性别受性染色体的控制而与基因无关C.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D.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15.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16.某植物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那么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和脱氧核苷酸链数依次是()A.4、4、4、8 B.4、4、8、16C.4、8、8、16 D.4、8、16、3217.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
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A.外祖父→母亲→男孩B.外祖母→母亲→男孩C.祖父→父亲→男孩D.祖母→父亲→男孩18.下列不属于...萨顿提出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一假说的科学依据是A.产生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随之自由组合B.产生配子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C.染色体和基因在杂交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D.染色体和基因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1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20.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DNA是遗传物质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21.下列能正确表示脱氧核苷酸分子内连接关系的是A.磷酸—脱氧核糖—碱基B.磷酸—核糖—碱基C.磷酸—碱基—脱氧核糖D.脱氧核糖—磷酸—碱基22.DNA复制的基本条件是A.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B.模板,温度,能量和酶C.模板,原料,温度和酶D.模板,原料,温度和能量23. 在正常小麦的体细胞核内含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A.4、4 B.4、8 C.5、8 D.5、524.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个双链DNA分子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B.每个碱基分子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脱氧核糖C.每个DNA分子中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D.一段双链DNA分子中含有40个胞嘧啶,就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25.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在一条链中所用碱基模块A∶C∶T∶G为1∶2∶3∶4,则该双螺旋模型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A.2∶3∶2∶3B.3∶4∶1∶2 C.1∶1∶1∶1 D.1∶2∶3∶4 26.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27.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A.4000个和900个 B.4000个和1800个C .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28.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要发生DNA复制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D.DNA复制时发生染色体的加倍29. 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A.aB.1/aC.1D.1-1/a30. 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A. 核苷酸、五碳糖、碱基B. 核苷酸、磷酸、碱基C. 脱氧核糖、磷酸、碱基D. 脱氧核糖、五碳糖、碱基31.DNA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别发生在:A.细胞核、核糖体、核糖体B.核糖体、核糖体、细胞核C.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D.核糖体、细胞核、细胞核32. 遗传学上密码子指的是:A. 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B.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C. 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D. DNA中碱基排列顺序33.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B.每种tRNA只运转一种氨基酸C.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D.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34.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的DNA分子分别至少需要碱基:A.3000个和3000个B.1000个和2000个C.2000个和4000个 D.3000个和6000个35.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A.由于肥水充足,玉米出现穗大粒重的性状 B.人在夏天由于经常晒太阳皮肤变黑C.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 D.紫外线使人患皮肤癌36.基因的自由组合可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A.产生了新的基因B.改变了基因的结构C.产生了新的基因型D.改变了基因的数量3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38.下列四个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39.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A.诱导染色体多次复制B.抑制细胞有丝分裂时纺缍体的形成C.促进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D.促进细胞融合40、将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玉米的一粒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得的植株基因型为A.AB或ab或Ab或aBB.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C.AB,ab,Ab,aBD.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4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主要区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B.基因突变但种群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因为原来的基因突变为等位基因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遗传效应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遗传效应大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则不能42、某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开红花,一次开出一朵白花,白花的后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 D.环境影响43、在一个DNA分子中如果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则A.不能转录B.不能翻译C.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前的遗传密码改变D.在转录时造成插入点以后的遗传密码改变44、基因重组发生在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45.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是A.都是有利的 B.都是定向的C.都是隐性突变 D.诱发突变率高46.韭菜体细胞中的32条染色体具有8种各不相同的形态,韭菜是A.单倍体 B.二倍体C.四倍体 D.八倍体47、下面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B.花药经过离体培养而形成的个体C.凡是体细胞中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48、下列病症属于遗传病的是()A.孕妇饮食缺碘,导致生出的婴儿得先天性呆小症B.由于缺少维生素A,父亲和儿子均得夜盲症C.一男子40岁发现自已开始秃发,据了解他的父亲也在40岁左右开始秃发D.一家三口由于末注意卫生,在同一时间内均患甲型肝炎49、已知甲家庭中丈夫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妻子表现正常;乙家庭中,夫妻都表现正常,但妻子的弟弟患红绿色盲,从优生角度考虑,甲、乙家庭应分别选择生育A.男孩、男孩 B.女孩、女孩 C.男孩、女孩 D.女孩、男孩50、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