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设计意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用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

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后找到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流程

一、复习

1、长方形对边(),4个角都是()角。长方形面积=()×()

2、平行四边形对边()而且(),底所对应的高有()条。

设计意图:对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的复习回顾,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找准教学起点,有效实施教学。

二、学一学

1、在方格纸上数一数,然后填写下表。(一个格代表1m2,不满一格都按半格算。)

2、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A、生活情境的创设: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简单的生活中学生所经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图形,巩固和加深对已学图形特征的认识,从比较主题图中的两个蔬菜基地大小的情境,先让学生学生猜测,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尤其是平行四边形斜边的出现)会有两种不同猜测,这样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B、数格子实质是数单位面积,面积计算最基本的方法是单位面积测量法,即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这个方法虽然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已经使用过,但因为平行四边形中出现了半格,所以本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对于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已会计算,可直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再通过对比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的数据,沟通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后面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C、数格子后,让学生说一说数格子方法,一是沟通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二是,通过“割补”方法,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讨论: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尝试单位面积测量法之后,本环节学生已经感受到数方格的局限性,借助数格子的发现,启发他们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的图形来计算面积,激发他们探究公式的欲望。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环节。讨论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面积呢?让学生达成共识。

4、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三、回顾推导过程,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1)将平行四边形沿()剪开,拼成()。这两个图形面积()(2)长方形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形的()相等。

(3)因为长方形面积= 长×宽

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

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h表示平行四

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公式可以写成:

设计意图: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活动:第一个层次是猜想,前面已经完成,第二个活动是操作转化,让学生达成共识——沿高剪开后通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第三个层次是观察思考,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后发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等量关系,沟通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从而为后面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总结奠定基础;同时,在这一环节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留给学生充分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第四个层次是概括公式,水到渠成。这样设计层次清楚,目标明确。最后的小结环节,在引导学生回顾推导公式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回顾反思的能力,同时又渗透转化思想。这四个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怎样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法,同时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1、五年二班平行四边形蔬菜基地的底是6m,高是4m,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例1是直接从情境中选取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具体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与数方格所得的面积相等);同时还应注意对书写格式的指导,即先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再将数据代入公式求值。

习题设计意图:

数学规律的形成与深化,不仅靠感知,还要辅以灵活,有层次的课堂训练,在习题设计上,我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以期达到对知识的有效掌握。问题:如何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观察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你发现他们之间有哪些等量关系”,这既是是推导公式的关键,也是学习上的难点,我结合教材上学生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作如下思考讨论:、1、转化成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这样既找到了变化前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又突破了难点。

问题:本课教学中如何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践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呢?这不是让教师天马行空、独行其是,而是强调教师在把握教材功能价值、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去创造性的执行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须要树立新型的教材观,认识到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资源,但它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全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的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具体的教学素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或增加、或替换、或重组等。在上述观念的指导下,我是这样处理教材:1、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教学目标和现有教材,选择具体教学素

材。具体体现在情境图的使用格子图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顺序的倒置以及斜边数据的加入。2、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多重价值。例如练习题的处理。

问题:本节课中,你是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答:《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要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的支配者向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当教师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关爱等人际因素注入课堂时,就会不断领略到全新的体验:学生“动”起来了,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良好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崭新的变化。在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两个班的蔬菜基地哪个大?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数得更快一些?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求知欲望。还有,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自主操作,剪、拼、观察、比较,从而探索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总结。

问题:本节课是如何体现评价多元化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是新课改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宗旨和改革方向。

中国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评价逐渐成为课改评价的主流,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调控、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