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非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人的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都存在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的习惯用语和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容易引发歧义。
身体语言、交际方式和礼仪规范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误解。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加强中英交际的关键。
只有通过增进文化互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习惯和偏好,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通过加强文化沟通,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中英交际关系,实现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00字】2. 正文2.1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在中英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表达情感、态度和意图时会有不同的方式,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不畅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1. 眼神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眼神交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尊重和真诚,而在英国文化中,有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认为是无礼或挑战性的行为。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对方的文化背景,适当调整自己的眼神交流方式。
2. 身体接触:在一些西方国家,身体接触通常被视为亲密的表达方式,比如握手、拥抱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身体接触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的身体接触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
在交流中需要谨慎使用身体接触,避免引起误解或不适。
3. 姿势和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姿势和手势习惯。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尊敬的姿势,而在西方国家可能用握手表示问候。
手势也有可能产生误解,比如在西方国家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可能被视为侮辱。
在中英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交际习惯至关重要。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文化差异之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文化差异之分析作者:徐洁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9期一、介绍非语言交际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并不是很长。
它的诞生是在1952年出版的鸟笛韦尔的《Kinesics》中。
20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引入跨文化交际研究。
一些英语老师,多年来取得了一些显著的进步。
胡文忠、毕一昌、刘润清等学者做了一些研究工作。
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
本论文的作者探讨了跨文化交际分析的主体间的文化差异,以提高非语言交际意识,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
二、非语言沟通(一)非言语交际的概念Samovar和Porter定义为“非语言沟通包括所有非语言的刺激,在一个交流环境中,由来源和他的使用环境产生的,并且对源或接收者有潜在的信息价值”。
因此,非言语交际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没有文字的交流。
(二)非言语交际的分类1. Ruesch和Kee的分类他们提出了三种非语言沟通方式:手语、动作语言和目标语言。
但这种分类并没有引入环境因素,这显然是狭隘的。
2.詹森的分类(1)工作通信环境(物理和空间)(2)沟通者的物理特性(3)身体运动和姿势(手势、触摸、面部表情、眼神、姿势和声音行为)3.Samovar和Porter的分类(1)工作身体行为:身体运动(运动和姿势),衣服,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
(2)空间和距离(代理):个人距离、座位和家具安排。
(3)时间:非正式时间,过去和将来,单色(m - Time)和多色(p - Time)。
(4)沉默。
我在下文中使用的分类是基于Samovar的。
(三)非语言交际的特征非语言交际是普遍的、常规的、语境的和模糊的。
三、非言语交际与文化(一)文化定义费拉罗(1995)提出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人们拥有、思想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切”,它涵盖了文化的三个因素:物质对象、信仰体系和行为模式。
(二)文化与非语言沟通的关系首先,“文化是无形的、无所不在的、有学问的”。
非言语交际具有同样的品质。
非言语交际是文化的一部分,是隐性的、含蓄的和隐藏的。
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第 3期
S IN E&T C N L G F R TO CE C E H O O YI O MA IN N
o9 语论坛。 [
科技信息
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陈 莉 ( 西北 大学现 代学院 外语 系 陕西 西安 707 ) 1 0 5
【 摘 要】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及 文化的组成部分 , 是人 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 言语 交际是交际的重要手段 , 而非语言交际往往在跨 文化交际
1 非 语 言 交际 的 特征
的 。 我们 都 知 道英 国人 和 阿 拉伯 人 谈 话 , 一个 进 , 个 退 , 话 结束 时 一 谈 距 开 始 的位 置 很远 , 分 说 明 两个 文 化 中 对 于空 间概 念 的差 异 。 充
_ 非 语 言 交 际是 自发 的 , 含 一 系列 非 语 言 行 为 的 多渠 道 的交 际 过 23 身体 接 触 身 体 接 触 是人 们 交 际时 最 基 本 的 方 式 ,也 是 人类 经 包 程 , 如 , 部 表 情 , 神 交 流 , 体 接 触 , 势 , 音 语 调 变 化 , 默 验 最基 础 的部 分 。 人们 通 常 会通 过 身 体 接 触 来表 达 自 己的 思 想 感 情 . 例 面 眼 身 姿 语 沉 包括 积 极 的 和 消极 的情 感 。 如喜 爱 , 厌 , 恨 , 持 , 讨 憎 支 反对 等 都 可 以通 等 . 是 非语 言 交 际 的手 段 都 而 亲 拍 脚 和 言语 交 际 不 同 的是 , 语 言交 际 中没 有 字 典 或 书 面 的规 则 能 够 过 接 触来 传 递 ; 像 拥 抱 , 吻 , 打 , 踢等 都 是 传 递 这 些 情 感 的方 非 身体 接 触 经 常被 作 为 “ 制 ” 控 的一 种 方式 来 使 用 , “ 在 这 ” 挪 开 如 呆 “ 提供 系 统 的 , 现 不 同文 化 的 , 体 且有 意 义 的 非 语 言模 式 , 语 言 交 际 手 式 。 非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功能及范围1.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我们将不同文化的人们一起交往的过程称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大致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它指“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体触,体距等。
”(胡文仲1999 )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看作非语言交际。
身势语是主要的交际形式,它在整个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1.2非语言交际的功能非语言交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与语言结合使用,从而具备了重复功能、否定功能、替代功能、补充功能、强调功能和调节功能。
例如,表示欢迎时人们会微笑着伸出手; 不满意时通常皱眉、摇头; 告诉对方所要东西在桌子上时会指向桌子的方向等。
1.3非语言交际的范围非语言交际包括的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很多,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可将其粗略地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
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比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触等身势语。
(2)副语言。
包括沉默,话语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
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
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
(刘晨华2002 :93)二、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1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切联系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
”(杜学增2000:3)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更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交际,甚至会产生文化差异的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
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只有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非语言跨文化交际研究背景
非语言跨文化交际研究背景
非语言跨文化交际研究是一个涉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领域。
这方面的研究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聊一下:
1. 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对非语言行为有不同的诠释和期望。
例如,某些文化会更加强调身体接触和肢体动作的使用,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非语言符号的使用,如眼神交流和面部表情。
研究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语言交际模式。
2. 社会认知:人们的非语言行为常常受到社会认知模式的影响。
其中包括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个体与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研究社会认知可以揭示非语言行为背后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3. 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之间经常串联在一起进行信息传递。
研究表明,非语言行为可以在交际中起到补充、强调和修饰的作用。
研究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交际中信息的表达和接收。
4. 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普遍和重要。
研究跨文化交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行为和交际模式,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素养。
总之,非语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背景涉及文化差异、社会认知、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跨文化交际中的挑战。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一、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谓语言交际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语言交际的行为,人类每天都在进行语言交际;而非语言交际行为包括语言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交际者和交际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际参与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意义,一旦这些刺激被对方感知就产生了交际意义。
语言交际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非语言交际同样也具有重要作用。
萨莫瓦(samova)则更为肯定地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是通过语言行为表达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不仅在社交活动中如此,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也是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完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实验得出: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在人类交际行为中,只有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际体系。
二非语言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语言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表示的意义正好相反。
因为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广,故分类方法也较多。
一般粗略分为以下四类:(一)体态行为(体态语)。
体态行为(体态语)指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行为动作,表现为说话时的身姿、手势、表情等。
在交际过程中,无声的体态行为和有声的言语行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正如《礼记》里说: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时空行为。
时空行为指交际者在交际中如何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范畴,包括体距行为(体距语)和时间行为(交际中的时间处理)。
(三)外表行为。
外表行为包括服装(质料、款式、颜色等)、体型(身材、体重、身高、肤色、脸型等)、头发(疏密、式样、颜色等)、化妆(淡妆、浓妆、指甲、假发等)、气味(香水、体味等)、饰品(眼镜、首饰、别针等)等各种要素。
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对比分析论文
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对比分析论文【摘要】本文对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分类并着重从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等方面进行跨文化的对比分析,指出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说明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跨文化对比一、非语言行为的种类及其与文化的关系关于非语言行为的分类,学者们仁者见人,智者见智。
根据美国社会心理K. W. Back的观点,非语言行为可分作三类:动态无声的,静态无声的和有声的。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学者相对统一的结论,将非语言交际行为分为以下几类:体态语(Body Language);副语言(Paralanguage);客体语(Object language);环境语(Environment Language)。
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认识到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和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其中一社会共同的习惯。
文化与非语言交际不可分割,人的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
一般情况下,非语言交际行为对语言交际行为起到的是辅助作用,通过重复、否定、代替、补充、强调、调节等配合,甚至代替语言交际行为。
二、几种非语言交际行为的跨文化对比分析在跨文化交际领域中,人们会对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加以综合和概括,归纳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然而,在实际交往中,同一国家、同一民族的人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甚至在同一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之间都有差别。
所以,在跨文化交际情景中,正确理解不同文化内所孕育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就表现的尤为重要。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揭示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尤其是找出造成文化误解的相异点,排除障碍,从而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以下是就几个代表性的方面进行跨文化对比研究。
1.身势语(body language/kinesics)之文化差异身势语(也叫作体态语),又称肢体语言,这一领域包括手势、头部动作、面部表情、目光语言以及其他可以传递信息的肢体动作,它是最直观、信息含量最大、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一类非语言交际行为。
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1999年9月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第13卷 第3期 (总第39期) Sep.1999 Journal of Guilin Colleg e of Education Vol.13No.3 (Sum No.39)非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刘明阁 秦志勇(河南省南阳师范专科学校 南阳 473000)(广西桂林市教育学院 桂林 541001)[摘 要] 交际的实现所依赖的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很大部分是通过非言语手段进行的。
因此,要了解文化差异对非言语交际的影响,就必须分析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语义问题,弄清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禁忌,注意非言语交际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非言语交际 文化差异 语义 禁忌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除使用语言符号外,还使用非语言符号。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交际中察言观色,但是,非言语交流学作为研究非言语同人际交流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其历史并不长。
1952年伯德惠斯特(R.L.Bir dw histell)所著的《举止神态学概论》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将非言语交流与人际关系结合起来研究的开始。
爱德华・霍尔在1959至1983年间先后出版了《无声的语言》、《隐蔽的尺度》、《超越文化》、《生活舞蹈》等著作,把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进一步加强。
以往人们在研究交际过程中,只注重语言的内容本身,而对交际过程中非言语行为却视而不见或很少注意。
其实,人们交际时可资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不仅有言语行为,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
所谓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很多,它包括除使用言语以外的一切传递信息的方式,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等,甚至没有表情的表情,没有动作的动作,都是非言语交际的有效方式。
各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文化、历史、非言语交际系统和各种行为方式。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有一个很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冲破各自文化的樊篱和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中繁多且隐蔽的特性。
从非语言交际层面试析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及对策
学术研讨Academic research■ 赵长欢从非语言交际层面试析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及对策摘要:非语言交际指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本文以中西方跨文化交际为视角,从非语言交际层面探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原因,并与对外汉语教学相联系,探讨汉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对策。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外汉语教学1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及原因探析1.1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表现1.1.1体态语体态语指在交际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动作和表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势,手势是最典型的身体语言,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表示不同意义,以中国为例:在我国和英语国家,把拇指、食指与中指放在一起搓动,都表示“钱”的意思;将食指和拇指拢圆,其他三指伸直,都表示允诺等。
(2)面部表情,据调查显示,拉丁美洲人和南欧人面部表情最为丰富,其次是北美人,亚洲人的面部表情较少。
因此,在我们看来,西方人的面部表情更多、更丰富,而西方人则认为亚洲人喜怒不形于色,很难琢磨。
(3)眼神,和中国人相比,西方人在交际时不仅目光交流时间更长,而且目光接触更为频繁(赖秀陶,2008)。
在亚洲许多国家,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直视对方通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而注视对方的双眼与嘴部之间的部位,则显得亲切、大方,在面对上级时,更要目光向下以示尊敬。
而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在交际时与对方的目光接触时间过短,显得目光躲闪,不够真诚;中国人则认为西方人在交际过程中总盯着人看,让人觉得不舒服。
(4)体触行为,体触是指借身体间接触来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
在中国,关系亲密的同性朋友之间体触较多,如女性朋友之间手拉手、挽着胳膊,男性朋友互相搂着肩膀等,但普通异性朋友之间却需要保持距离,只能握手;在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则正好相反,同性朋友拉手或勾肩搭背会被认为是同性恋行为,反而异性朋友之间出现这些行为是比较正常的。
1.1.2客体语在非语言交际中,服饰是客体语的主要方面。
非言语交际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里 , 两 个 妇 女 见 面 拥 抱 亲 吻 是 很 普 遍 的现 象 。 两 个 男 人 应 否 互 相 拥 抱 ,各 国 习惯 不 同 。 阿拉 伯 人 、俄 国 人 、 法 国人 以及 东欧和地 中海沿岸 的一些 国家里 ,两个男人也热烈拥抱 、亲 吻 双 颊 表 示 欢 迎 。在 波 兰 , 至今 扔 盛 行 吻 手 礼 ,而 巴西 人 则 是 以拥 抱 和 接 吻 作 为见 面 礼 仪 。 在 普 罗 旺 斯 ,两 个 男 人 也 不 会被认为是 同性恋 。而法 国人更喜欢两边 脸颊各亲一次 。不 过 ,在东亚和英语 国家 ,如 果两 个男人拥 抱,则会被误认 为
是剧性恋者。
三 、 目光接触
都说 眼睛 是心 灵的窗 口,所 以,一些 目光 的接触也会反 映 出不 同 的心 理交 流 。 有 时 , 我 们 可 以通 过 眼 神 来 看 出对 方 的真诚 、态度 和感 情。但是 ,在不 同国家 的文化背景下 ,对 目光 接 触 的理 解 也 是 不 一 样 的 。 在 阿 拉 伯 文 化 中 ,两 个 人 一 起 交 流 时 ,应 该非 常热 情地 凝视着对 方,因为在他们看来 ,双 目是个人存在 的钥匙 。但 是,从美 国文化角度来看 ,如果两个 男人之 间凝视着对 方, 这 是 不 太 被 接 受 的 ,这 种 男 人 之 间 的长 时 间 的凝 视 也会 被 误 解 为 同 性 恋 的 关 系 。而 在 英 国人 眼 里 ,绅 士应 直接 凝视 对 方 的 眼 睛 , 这 是 一 种 风 度 。而 瑞 典 人 更 习惯 于在 谈 话 时 多 次 用 目光 打 量 对 方 。法 国人 一 向 以浪 漫 、 热情 著称 ,他 们 喜 欢 一 种鉴赏式 的注视 ,所 以,法 国男士在 公共场合对陌生妇女凝 视 ,是人们公认 的一种 文化准 则。 日本人 比较重视礼仪 ,他 们交谈时会低下 自己的 目光 ,看着对方的颈部 ,他们认 为注 视着对方是无 礼的表现 。中国人在交谈时不看着对方 的眼睛 是不礼貌 的,但是过度 的凝 视反而会使对方显得不 自在甚至 会不安 。
中西方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研究
中 西方 校 园非语 言 交际 及其 文化 差 异研 究
蒋 兆凤
( 苏州工业 园区职 业技 术 学院 , 江苏 苏州 2 1 5 1 2 3 )
摘要 : 中西校 园非语言交际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 ,同时也存在许 多文化差异 。本文通过 总结 中西校 园非语言交 际及其 文 化差异 , 使 学习者 了解校 园非语 言交际行为和手段及其 文化差异 , 从而避 免文化冲突 ,改善校 园师生关 系, 进 而提升跨 文化
可见 , 在跨 文化交 际 中 , 非语言 交际行 为和手段 比语 言交 际行为所 起 的交 际作用更 大 。校 园非语 言交 际
是在学 校环境 下研 究师 生之 间尤其是教 师 的非 语言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的职责 , 社会对 教师仪表要求
是符 合其 职业 特 点 , 做 到 整洁 、 大 方究重 点是教 师和学生 之 间
的关 系 , 其 中教师 的非语 言交 际行为影 响重大 , 在学 校 环境 中 , 非语 言 交 际包 括 : 行为表现 ( S e l f —p r e s . e n  ̄ t i o n ) 、 规 章 制 度 的执 行 和 要 求 (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r u l e s a n d e x p e c t a t i o n s ) 、 回应 与强 调 ( F e e d b a c k a n d
为关系 到学生对 学 校 的态 度 。研究 表 明 , 教 师 如 果
l f o w ) 、 课堂控制( C l a s s r o o m c o n t r o 1 ) 等。由于文化差 异的存在 , 同一种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 的
人 理解 为不 同 的信 息 , 这 也 是 需要 研 究 的 , 下 面 从
非言语交际下的中俄语言的文化差异对比
非言语交际下的中俄语言的文化差异对比第一篇:非言语交际下的中俄语言的文化差异对比非言语交际下的中俄语言的文化差异对比弗洛伊德说过:所有凡人掩盖不了自己,如果他口唇静止,手指在轻轻击节,则秘密会从他的每个毛孔中流溢出来。
手势语属于非言语交际的一种,是通过手和手指的动作和形态来代替语言交流和表达思想,包括手指、手掌和双臂体态语。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手势语,就会使我们的交际活动顺利进行,避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可能造成的种种误解、冲突。
一、手势语的语用功能研究表明,人们能发出七千多个身体信号。
它是一个特殊的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体系,借助于人体各个部位的动作手势、表情、姿态、面部表情暗示等来完成。
(一)突出、强调的功能гвклшанский认为,手势语既不是从语言系统中剔除出来的剩余部分,也不是对语言的额外补充,它是作为补偿口头交际中的不足所不可缺少的行为,是言语活动中具有功能的组成部分,与每次具体言语交际相关。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如果话语内容提供的信息量不够,说话人需辅以手势动作对具体话语内容作进一步的补充与说明,否则无法完成交际。
例如,当说威胁性的话语смотринаменя(看着我)时,常会补充以手势语погрозитьпальцем(用手指威胁),用来使语言表达的更加具体而形象。
(二)显现、传达的功能人们在说话时,会不自觉地做出某种面部表情或手势,这一般都是人们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极难掩饰和压抑。
假如一个人不停的紧捏双手,即使他假装无所谓的样子,仍能感受到他的不安与紧张。
同时,手势语可以使表达的内容更为婉转,把不想说或不便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代替、协调的功能因为手势语是国际性的,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借助手势也能够起到沟通的作用,例如,你想讨支烟抽,只要作出夹烟的手势就可以了。
(四)指代、象征功能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与风尚,不同的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与感情表达方法。
手势语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它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非语言文化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非语言文化交际及其文化差异nonverbal communication组员:马慧敏王敏曹师骏王杉郭健Main content1.什么是非语言交际Define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2.非语言交际的特定与符号characters and notes of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1,除了语言,人们还使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送各种信息2,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
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非言语交际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精品文档
非言语交际中体现的中西文化差异一、非言语交际人们交际时可以利用的方法和手段除了言语行为,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其形式很多,即使用言语以外的一切方式传递信息,如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利用、穿着打扮等,都是非言语交际方式。
非言语交际大体可归分成三类:(1)动态无声行为,如点头摇头,招手摇手,凝视或避开目光等等。
(2)静态无声行为,如沉默,虽不作任何表示,也反映一种态度。
(3)伴随语言出现的含有言外之意的“副语言”。
[刘明阁秦志勇,1999]同一句话,因语调、重音、节奏的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有差异甚至相反。
由于文化背景和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巨大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二者的主流价值观差异上。
本文主要是根据莫瑞(Genelle Morian)对非言语交际的划分,将其归为环境语言(Environmental language)、客体语言(Object language)、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三类。
具体表现:环境语言表现为不同的文化模式,即不同文化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环境,包括时空、颜色、声音等;客体语言体现为不同的财产所有权,是人们对不同客体、物品的所有权怀抱的不同心理;而身体语言表现出的是对于“自我”的态度,不同的肢体语言展露出不同文化心理。
[张旭,2003]二、非言语交际与文化非言语交际与文化密不可分。
许多非言语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言语形成一般受所处文化环境影响。
因而理解非言语交际与文化之间的深层关系有利于解决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冲突,反映不同文化环境的核心价值。
例如“微笑”,做为十分常见的非言语行为,不同文化的人对其会有不同的解读。
在中国文化中人,对他人微笑被视为表达礼貌友好;然而,在日本,向陌生人微笑则可能被视为不礼貌的标志;而在阿拉伯地区,一个人若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微笑,则会怀疑自己穿衣错误,颇为尴尬。
可见,非言语行为与文化关系极为密切,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内嵌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会有不同读解。
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
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第六图书馆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言语交际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培养出能够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介绍有关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内涵,排除非言语因素的文化差异对交际能力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言语交际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培养出能够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介绍有关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内涵,排除非言语因素的文化差异对交际能力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非言语交际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差异 外语教学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许静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 江苏南京2007第六图书馆第六图书馆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许 静(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46) 摘 要:非言语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言语交际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培养出能够进行国际交流的复合型人才,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介绍有关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内涵,排除非言语因素的文化差异对交际能力的负面影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差异;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247(2007)0420086202Cross 2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o n 2v erb al Communication and F L TXU Ji ng(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 conomics ,Nanjing 210046,Jiangsu ,China ) Abstra ct :Non 2verbal communi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cross 2cultural commun ication.Its role in cross 2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n ot be replaced by verbal communication.T o train compound talents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each 2ers should provide the cultural infor mation of non 2verbal communication for students in FL T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nflu 2ence of non 2verbal f actor s on their communication ab ility ,and develop t he ability of cross 2cultural communication. K ey w ords :non 2ve rbal commun ication ;cross 2cultural commun ication ;cross 2cultural di ffer en ce s ;F LT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交际(verbal commu 2nication )和非言语交际(n on 2verbal communication )两大体系。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
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
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诫如 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
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
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分类:1.1.1目光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
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
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摘要: 本文从非语言交际概念出发,介绍非语言交际的种类和作用,阐述非语言行为与文化的关系,继而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讨论三个问题:教师仪表举止、课堂上非语言交际行为和课外师生的非语言交际。
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交际行为课堂教学仪态举止
人类交际渠道有两种: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其在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samovar et al,1981:55)。
有研究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多达93%(levine et al,1982:43)。
中国人常讲的“仪态、举止、谈吐”中前二者属于非语言范畴。
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态和举止提供的信息量往往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
因此,两者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际体系。
一、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非语言交际是一门跨学科学术研究,涵盖范围极广,我们从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出发,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可将非语言交际粗略分成四大类:(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如握手、拥抱、亲吻、体触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话轮转
接(turntaking)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等)、时间信息、建筑设计、室内装修,等等。
前两类可称为“非语言行为”,后两类可称为“非语言手段”。
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清楚地认识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与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
两者密不可分,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非语言行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通过了解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表现,我们可以探寻人们的举止态度,通过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削
除狭隘的文化优越感。
作为一名外语教学工作者,笔者将就校园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
探讨,主要是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重大影响,从文化差异的角
度探讨教师仪态举止、课堂上非语言交际行为和课外师生非语言交际三个问题。
二、教师的仪表
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衣着和化妆、举止和姿态等。
衣着和化妆要适合本人身份、个人特点和所在场合,这是各种文化的共有特点。
教师是教育青年一代的人,在此方面要求更严,尤其在课堂上。
库珀在《教师的语言交际行为》一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美国八年级的
学生说:“曾经有一个体态轻盈,长相标致的女老师,爱穿紧身衣,以至于学生陶醉于她那迷人的外表而难以学习进去,教室里闹哄哄,
纪律涣散,这位老师无法驾驭课堂。
”在中国,对教师仪表的基本要求是具有职业美,即整洁大方。
一个经常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的老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可能成为部分学生议论的话题,
影响教学效果和自身的威信。
中英教师之间在衣着问题上有时会出现误会误解。
由于缺乏文化差异的认识,有人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的文化习俗去衡量别人的衣着打扮。
中国人在非正式场合穿衬衣时会把衬衣放在西裤外,有时把衬衣袖子卷起来,中国人对此视为正常,英语国家的人认为不
合要求。
反之,英美国家女教师穿拖鞋进课堂甚至正式场所,中国人却认为不雅。
举止和姿态也可以称为风度。
风度是指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举止行为和姿态等方面的外在表现。
中国教师的举止姿态总的要求是稳重端庄和落落大方,在公共场合十分注重自己的谈吐和举止,避免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待人接物要严肃而温和,举止态度要谦恭而自信。
英语国家对教师外表也要求稳重文雅,并重视外表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课堂上师生的非语言交际
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分为两类: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非语言行
为和抑制学生积极性的非语言行为。
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往往超过正规教学本身,教师需要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如果学会在课堂上运用非语言交际,
就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
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包括教室环境与桌椅排列、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学生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中英两种文化都认为,教室应当宽敞明亮,桌椅要整齐舒适。
课堂座位的安排体现出师生的关系和地位上的差异,高高的讲台显示教师的地位,当然也为方便教学。
英语国家课堂桌椅排列常见有三种:传统式、马蹄式和板块式。
据调查,上必修课时,学生喜欢传统式排列方法,听选修课时较喜欢马蹄式和板块式。
传统式有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也便于教师管理课堂;马蹄式有助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板块式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
上述形式的选择有赖于多重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希望学生参与程度,等等。
中国教师视课堂为严肃正规的学习场合,教师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学生保持对老师的尊敬态度。
英语国家的教师极为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可坐在讲台上,可以随便走动,可以夸张地做出各种表演,甚至弹手指,把脚放在椅子上,哪怕学生说出不得体的话,教师也不去计较。
中国学校要求教师上课不能迟到,还要提前进入教室;英语国家没有此要求,上课迟到不属反常,美国大学教师迟到15~20分钟都是合法的。
中国教师无论年龄大小,在学生面前都体现出教师的身份,讲课时总带有谆谆教诲的口吻和亲切关怀的腔调,常对学生进行批评或表扬、告诫或要求。
英语国家学生很不习惯,有时会产生反感,认为自己被老师当成“不懂事的小孩”,总要由教师向父母一样告诉他
们该如何学习如何生活,使他们自尊心受到打击。
中国教师在课堂作业和考试时,习惯于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并不时停下来看看学生
作答,对此,英语国家学生十分反感,认为老师不信任他们,一直在
监视他们。
中英学校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和礼貌都有要求,但存在不少差别。
在英语国家学校,教师进教室时不要求学生起立向老师致敬,只要
求他们目视教师,表明已经做好上课准备。
在中国,过去要求学生起立向老师致敬,现在,小学沿袭此传统,在大学里,学生也要坐姿端正,目视老师,安静上课。
在英语国家课堂上,学生坐姿较随便,大学生甚至可以把双脚放在前面的椅子上;在中国这一姿势被看成是不尊重老师和无视课堂纪律的不良行为。
课后提问时,中国学生常常数人围着老师,英语国家的人认为这是对先于自己提问的人的干扰,他们习惯按顺序排队,一人提问其他人旁听。
四、课外师生的非语言交际
英语国家的学生课后在校园或校外遇见老师时,往往昂首而过,不予理睬,中国教师对此抱怨颇多,认为他们不太懂礼貌,因而中国学生在同样的情况下会主动恭敬地向老师打招呼。
不懂礼貌的因素是存在的,其心理原因值得研究。
澳大利亚人一般认为不主动打招呼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美国学生较随便;有的英国学生却认为:没事非要打招呼,岂不是神经病?所以,这当中的确存在文化差异。
在英语国家,未经邀请,学生不能登门拜访老师,有事可在学校办公室谈。
在中国大学里,教师的住所向外国留学生敞开,主人会热情接待
来访者,这也体现出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中国教师还有去宿舍探望学生的习惯,特别是在新生报到,老生离校和学生患病之时,老生出于关心和礼节,常去宿舍看望学生。
而英语国家的教师不会有此举,学生也不欢迎。
因此,中国教师的善意探望不受英语国家学生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个人生活的干扰或借故检查监督他们的学习。
综上所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种种文化差异现象和非语言交际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履行教师的职责,用合理方式关心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提高素质,学会利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载《汉语教学》,1993(三).
[2]毕继万.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语言交际对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
[3]耿二岭.体态语概说.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4]侯俊等,译.现代西方礼仪.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5]胡文仲,主编.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