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选择题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作者是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也被世人尊称亚圣。

二、字词解释:1.发:起,指被任用。

2.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

4.筑:捣土用的杵。

5.士:狱官。

6.市:市井之间。

7.任:责任,使命。

8.苦:使……受苦。

9.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0.拂乱:拂,违背;乱,扰乱;拂乱,使做事不顺。

11.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2.动:13.忍:使……坚韧。

14.曾:同“增”,增加。

15.恒:常。

16.过:犯过失17.衡:通“横”,梗塞,不顺。

18.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19.征:征验,表现。

20.色:脸色。

21.喻:了解。

22.入:在里面,指国内。

23.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24.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25.出:指国外。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三、写出文中四个通假字并解释:1.曾——增,增加。

2.衡——横,梗塞,不顺。

3.拂——弼,辅佐。

4.忍——韧,坚韧。

四、用原文回答问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理磨难砥砺的好处: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及答案选择题:1、选出意思相同的一项:(D)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XXX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则无敌,国恒亡。

2、选出理解错误的一项:(D)A.XXX发于畎亩之中。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行拂乱其所为。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选出用法相同的一项:(B)A.困于心皆以美于XXX。

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XXX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

4、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B)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B.XXX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及XXX过寻阳。

D.征于色,发于声;XXX发而幽香。

5、解释错误的一项:(D)A.XXX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过去)6、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XXX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7、意思相同的一项:(A)A.XXX发于畎亩之中,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温故而知新。

C.行拂乱其所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XXX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名字叫XXX,字子舆。

C“XXX举XXX”是指XXX隐居在海边。

当时的XXX认为他有才能,于是任命他为宰相。

D“拂”在“行拂乱其所为”中读作“fú”,而在“如则无法家拂士”中读作“bì”。

改写】XXX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字是XXX。

C“XXX敖举于海”是指XXX隐居在海滨。

当时的XXX认为他有才能,于是任命他为宰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问答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孟子三章》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孟子三章》选择、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2020 部编版八上第 21 课】班级:姓名:题型: 【选择题】 【重点句子翻译】 【课内简答题】目录: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 《富贵不能淫》 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 . 域 . 民不以封疆之界 B .寡助之至,亲戚畔 . 之 C .傅说 举 . 于版筑之间D .必先 苦 . 其心志 【解析】 A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 项是( C )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 情B. 不 以 . 物喜,不以己悲C.以 .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 属予作文 以 . 记之 【解析】例句是凭借。

A 按照。

B 因为。

C 凭借。

D 来。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 A 、委而去 . 之 (到⋯⋯ 地方去) B 、域:区域、地域 畔:通“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 、以.天下之所顺(用、靠)【解析】 A离开。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D项“以”连词,表目的, 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解析】 A表修饰;表顺承。

B的原因;的人。

C助词,的;代词,他。

D都是凭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D )A. 舜 / 发于 /畎亩之中B. 曾益 /其所不能C. 征于色 /发于声 /而后喻D. 入 /则无法家 /拂士【解析】D入 /则无 /法家 /拂士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凭,考;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解析(内容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解析(内容理
解)
A.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困境中磨炼出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忧患意识对于治理国家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B.文章采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历史事实和逻辑推理来支撑论点,具有说服力。

C.本文的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对文章的主旨的概括,强调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D.文章从个人成长和国家治理两个角度来论述忧患意识的重要性,既有理论性的分析,也有具体的历史事例作为佐证。

解析:选项均正确,无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的道理,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通过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的方式,逐层推论,语言犀利,气势磅礴。

D.本文的主要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通过多个角度进行论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解析:B选项“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有误,第一段主要论述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并不是单指经历过磨难的人。

故选B 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2、作者承上文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过: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磨炼的句子: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八、问答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其次,5、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6、六个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7、“发”和“举”意思相近,为何六个例子不用同一字?8、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10、上天要把重担加给某个人,必须要从哪几个角度来磨练他?磨练的好处是什么?1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论证方法是:1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13、“人恒过……国恒亡。

”段内部层次是:14、第三段内容和第二段的论述有什么联系?15、有人做事怕失败,因怕犯错误而畏缩不前。

请用本文观点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16、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说说经历磨难困苦对一个人有什么益处?17、有人试验,将青蛙直接置入温度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将它置于温水中,然后慢慢加热,蛙最终会被与前次试验相同温度的水烫死。

这个现象说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18、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能否养尊处优,耽于安乐?我们还应有哪些忧患常识?19、第一段列举六个人物,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20、文中“举”“发”有何异同?21、“是人”指的是什么人?2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23、第1段与第2段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24、第2段中的过渡句是:使用的论证方法有:25、本文列举六个贤人,论述环境(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大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选择题汇总(广东中考专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选择题汇总(广东中考专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理解性选择题汇总(广东中考专用)2020届中考总复】【语文】【课内文言文】【A00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训练③:理解性选择题汇总训练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连用六个历史名人为例,说明担当重任的人并非是天生的,是要经历艰苦的磨炼,为得出“天将降大任……”这一著名论断作铺垫。

这样排比说理,气势磅礴,力度非凡。

B。

本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读完本文,我们会明白只要能经受住一番艰苦的磨难,便能成就一番事业。

C。

作者先论证“生于忧患”,后论证“死于安乐”,篇末得出中心论点。

其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例的高度概括。

D。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

改写: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和论证方法的理解。

正确答案为D,因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通过列举历史名人和分析治理国家的问题来支持这个论点,并在最后得出结论。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考验之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

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

本文论证严密,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

本文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改写: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写作风格的理解。

正确答案为D,因为文章采用排比、XXX等修辞手法,行文有气势,语言犀利,具有说服力。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强调艰苦奋斗的生活对人的磨砺作用。

标题为文章的“眉口”,本文以论点为题,文章眉口分明,主旨显豁。

B。

文章一开始就列举了一系列由卑微到显贵的历史人物为事实论据,然后分析论证,兼之正反对比,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C。

文章第一段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是人”指上述六人和与此相似的其他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题全集含答案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战国中期人二、相关成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内忧外患三、用原文答题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作者承第一部分(第一段)例证承上启下得出的结论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4、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国家治乱,提出了什么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8、专立一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一个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磨练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0.面对客观环境的激发,人的主观世界又是怎样做出反应的: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1.在总结了大量亡国史实的基础上,作者针对国君提出了怎样的论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四、问答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是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论述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对比论证。

4、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只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题目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畎亩(quǎn)胶鬲(gé)傅说(yuè)拂乱(fú)B. 曾益(zēng)拂士(bì)忧患(huàn)亲戚(qì)C. 行拂(fó)筋骨(jīn)饿其体肤(pí)空乏(kōng)D. 舜(shùn)百里奚(xī)版筑(zhù)天降大任(rèn)解析:A项正确。

B项中“亲戚”的“戚”应读“qī”;C项“行拂”的“拂”应读“fú”;D项正确。

所以这题选A。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B. 生于忧患(生存)C.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D. 人恒过(常常)解析:B项中“生于忧患”的“生”应解释为“使……生存”,这里是使动用法。

A、C、D项解释正确,所以这题选B。

3.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 征于色D. 生于忧患解析:B项“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给”的意思;A项“舜发于畎亩之中”、C项“征于色”、D项“生于忧患”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

所以这题选B。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列举了舜、傅说等六个人的事例,论证了“生于忧患”的观点。

B.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个人再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

C. 文章在论证“死于安乐”这一观点时,只是从个人角度进行了论证。

D. 本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使文章气势磅礴,又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C项错误,文章在论证“死于安乐”时,是从国家角度进行论证的,指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A、B、D项理解正确,所以这题选C。

5.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翻译、简答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皆以美于.徐公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及鲁肃过.寻阳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6、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温故.而知新C、行拂乱其.所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C.所以..兴隆也..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吴广以为然.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大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大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A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现)B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捣土用的杵)C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被任用)D 管夷吾举于士.(狱官)2.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 .百里奚举于市.(集市)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责任)C .必先苦.其心志(使……困苦)D 劳.其筋骨(劳动)3.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B .所以..动心忍性(用来)C .曾益.其所不能(好处)D 人恒.过(常)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 .人恒过.(过去)B .而后作.(有所作为)C .征.于色(征验)D 发.于声(显露,流露)5.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 .而后喻.(了解,明白)B .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C .出则无敌国..知生于忧患(这样以后)..外患者(敌对的国家) D 然后6.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 .往之女家(同“汝”,你)B .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C .行拂乱其所为(同“弼”,辅弼)D 困于心,衡于虑(同“横”,梗塞,指不顺)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D )A .“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句中的六个“于”字都是从的意思。

B .“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句中的六个“其”的意思都是“他的”。

C . “人恒过”与“国恒亡”中的“恒”字意思都是“经常”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的“国”都是国家的意思。

8.下面加点的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 )A .必先苦.其心志B .劳.其筋骨C . 饿.其体肤D .曾.益其所不能9.下面加点的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D )A .所以动.心忍性B .入.则无法家拂士C .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0.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 )A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 .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D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过磨炼,又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阅读选择题(共18题,附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中考阅读选择题(共18题,附参考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考阅读选择题(共18题,附参考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语气词) 劳.其筋骨(劳累)B.舜发于.畎亩之中(表被动)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对)2、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B.苦其.心志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入.则无法家拂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百里奚举于市.愿为市.鞍马B.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荡胸生曾.云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斯是.陋室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5.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管夷吾/举于/士 B.曾益/其所/不能C.必/先苦/其心志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6.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畎亩之中译文:舜在田野中被发现。

B.必先苦其心志译文: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C.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D.生于忧患译文:忧患(能激励人)使人生存发展。

7.下列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练习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解释字词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死:于:2.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发: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版: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任:是:5.必先苦.其心志苦:6.劳.其筋骨劳:7.饿.其体肤饿:8.空乏..其身空:乏:9.行拂乱..其所为.拂:乱:为:10.所以动...心忍.性所以:动:忍:11.曾.益其所不能曾:1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13.衡.于虑,而后作.衡:作:虑:1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色:发:喻:15.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法家:拂:16.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敌:17.国恒.亡恒:18.然后..知生于忧患然:后:二、解释句子1.管夷吾举于市,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4.行拂乱其所为。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三、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名,字。

是时期的家,家,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又一位大师,他被尊称为“”。

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成为“”之道。

四、内容理解1.文章采用和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的论证了“”的中心论点。

2.本文第一段以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了著名人物的事例(请一一列出),他们的共同点是,文章以此为论据,论证了。

第二段在论述这一道理时,指出这种磨难有思想方面的,有肉体方面的,也有生活方面的,还有行动方面的,从而使论证的内涵大大丰富了。

第三段先说“人”,论述的道理,再说“国”,论述的道理。

总之,此段由人到国,从正反两面论证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4.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曾,同“增”)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二.填空题:①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用课文词语回答)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④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是;得出的结论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⑤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⑥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的论断。

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

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两条与之意思相近的名言警句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9、孟子是()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家经典著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卷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卷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语在文中表示“困苦”?A. 忧患B. 安乐C. 劳其筋骨D. 空乏其身2. 文中提到的“舜发于畎亩之中”,其中“畎亩”指的是什么?A. 田野B. 山林C. 河流D. 宫殿3. 以下哪个句子表示“人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成长”?A. 人恒过,然后能改B.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4. 文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想表达什么?A. 人们在忧患中出生,安乐中死亡B. 人们在忧患中成长,安乐中衰亡C. 人们在忧患中生活,安乐中度过一生D. 人们在忧患中奋斗,安乐中享受成果二、解释字词(每题2分,共10分)1. 忧患2. 劳其筋骨3. 恒过4. 拂士5. 安乐三、句子翻译(每题3分,共15分)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舜发于________之中,傅说举于________之间,胶鬲举于________之中,管夷吾举于________,孙叔敖举于________,百里奚举于________。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人恒过,________;困于心,________,而后作;征于色,________,而后喻。

五、内容理解概括(10分)请简要概括文中主要内容,并阐述作者的观点。

六、描写手法(10分)请分析文中使用的描写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句子赏析(10分)请任选一句进行赏析,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等方面。

《孟子三章》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孟子三章》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1课】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例句是凭借。

A按照。

B因为。

C凭借。

D来。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解析】A离开。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一项是( D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解析】A表修饰;表顺承。

B的原因;的人。

C助词,的;代词,他。

D都是凭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D )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D入/则无/法家/拂士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凭,考;来。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高中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蚓无爪牙之利C. 吾欲之南海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意”的意思是()。

A. 意图B. 意义C. 意志D. 意见3.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中的“规矩”指的是()。

A. 圆规和直尺B. 法律和道德C. 标准和方法D. 圆规和画圆的工具4. “温故而知新”出自()。

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中的“锲”的意思是()。

A. 雕刻C. 放弃D. 放弃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

A. 道路B. 河流C. 树木D. 果实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

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论语》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焉”的意思是()。

A. 哪里B. 怎么C. 什么D. 为什么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知”的意思是()。

A. 知识B. 知道C. 认识D. 了解1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青”指的是()。

A. 绿色B. 蓝色D. 紫色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______,死而后已。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

2. “______,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3. “______,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

4. “______,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5. “______,小人喻于利。

”出自《论语·里仁》。

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20分)1. 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将“君子不器。

”翻译成现代汉语。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举例说明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下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
..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其所不能。

....,曾益
人恒过
...,
...,发于声..,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而后作.;征于色
而后喻
....,出.则无敌国
..外患者,国恒亡。

...。

入.则无法家拂士
然后知生于忧患
....也。

....,而死于安乐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
3.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也
../在乎山水之间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8.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
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
C.所以
..兴隆也
..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10. 下边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B.曾.益其所不能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入则无法家拂.士1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
12. 孟子以六位历史人物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

下面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是哪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3. 下面选项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旨相同的一项是()
A.艰难困苦,玉汝于成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D.霜叶红于二月花
1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15.下列句子中如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16.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其心志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人恒过然后能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学而时习之。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0.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不言而喻..C.国恒亡./马无故亡.而人胡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困于心衡.于虑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C.同舍生皆被.绮绣 D.食之不能尽其材.
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在忧愁和病患中生活,在安全快乐中死去。

B. 出生在忧伤和病痛的时候,却死在安乐幸福之中。

C. 生存在忧愁和痛苦之中,死在安逸享乐之中。

D. 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23、“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征于色
C. 死于安乐
D. 衡于虑
24、加点词不用“使……”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A. 苦.其心志
B. 劳.其筋骨
C. 动.心忍性
D. 生.于忧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
1、D
2、D
3、B
4、B
5、D
6、D
7、A
8、
C 9、
D 10、A 11、B 12、AD 13、D 14、
A 15、C 16、D 17、D 18、D 19、
B 20、
B 21、B 22、D 23、A 2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