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家语 阮家明

合集下载

读懂“诗家语”是鉴赏诗词的一把钥匙

读懂“诗家语”是鉴赏诗词的一把钥匙

读懂“诗家语”是鉴赏诗词的一把钥匙作者:吕永海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2018年第03期鉴赏诗词的前提是读懂诗词,而读懂诗词的关键是要读懂“诗家语”。

那么,什么是“诗家语”呢?通俗地说,“诗家语”就是诗人的话语。

诗词要求精炼、押韵,这决定了诗词的写作语言不能像小说、散文、戏曲那样直白、自由表达。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词的语言所做的一些变形处理。

读懂“诗家语”,就是要求我们熟知、了解诗人是如何对诗词语言做变形处理的。

一、改变词性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宾语具有了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这种情况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

例如:①“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离骚》)(高:使……加高。

长:使……加长。

戴着高高的帽子,配着长串的饰品陆离。

凸显了诗人虽遭放逐,离群索居,却依然宠辱不惊,特立独行的高洁形象。

)②“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冷:使人觉得寒冷。

用“冷”字描绘日色,以感觉写视觉,融孤寂之情入阴冷之景。

)例中加点的字词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它们鲜活生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当某个动词充当句子谓语的时候,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的这个动作。

例如:①“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蹊”是小路。

“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连成片了。

这里的“满”做动词“使……遮蔽”讲。

此句以“黄四娘”(人名)入诗,充满浓厚的生活情趣,富有民歌风味。

)②“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舞:让深潭中潜伏的蛟龙起舞。

泣:让船上失去丈夫的妇女哭泣。

形容乐声悲伤感人。

用乐声的凄冷、幽怨,表达诗人内心的极度感伤。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读懂诗家语课件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读懂诗家语课件
因此,古代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 是了解诗家语的特点以读懂诗歌,否 则就谈不上鉴赏。
“诗家语”的特点
(1)特殊句法 ●语序倒装: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
定语挪位等 ●省略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也可以是关联词 (2)词性词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互文见义 (4)意象叠加
译文 春天(织妇)养蚕剥茧抽丝又织成绢,夏季再次养蚕剥茧(织绢)。 绢尚未织成就打算拿去缴纳官府所征赋税,丝还在纺车上就考虑拿它去赎回 典押的东西。 织妇一春一夏忙于养蚕织绢,到头来自己却仍穿着布制衣裙。 能有布衣穿的时候还算可以,但今年无麻织布,只怕连布衣也穿不上了。
课本例题2
念奴娇
登建康①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②
3.省略介词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省略连词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B.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C.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词类活用
分类
名词活用 作动词
名词的意 动用法 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 名词作状 语 形容词活 用作名词 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D.定语挪位
a.定语挪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常式:青海长云暗雪山,遥望孤城玉门关。 分析: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为“玉门关”的定语,现却被挪在 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常式: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晴》)
“以……为重”。
一词多义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 《暮江吟》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 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 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 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 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诗歌鉴赏------读懂“诗家语”

诗歌鉴赏------读懂“诗家语”

诗歌鉴赏角度二读懂诗歌正文——理解“诗家语”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即我国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诗家语”。

诗歌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

那么,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这里只做一些粗略的探讨。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

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

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读起来则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也不易形成223的节奏;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

我们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两个因素。

此类例子较多,大家应选取典型的诗句悉心揣摩,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接下来说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如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第一句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

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

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

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读懂诗家语课件
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3分) (2)诗句的深层含义(主旨):
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彻学问直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 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3分)
【2023年新高考2卷】 湖上晚归 宋 林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我躺卧船中,头枕船舷,回家的念头清清如水。视野之中,佳 山妙水,简直让人担心是否误入了蓬莱、瀛洲那样的仙境。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 都成玦。若似月轮终明亮,不辞冰雪为 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 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 栖蝶。
燕歌行并序(节选) 唐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表达对友人离去 的不舍和担忧。
描写农村风俗景 况,抒发为人道 理的感悟。
表达送别友人的 不舍。
2
2
主观 题
本诗与《送杜少 这画作请两眉用简首鸟并要诗所不分中起相析,的同。。府 是 作 离 不王 , 愁之 同勃 但 的任 。蜀 请的 诗 方州 结送 人 法别 排 有合》之 解 所内都
容简要分析。
词人在下阕发表 议 懂 每 词 人得 天 中论 的做 都 谈, 道指 理人 是 到出 ?的 人 哪道日些如请理。做果结,本离结析诗愁合。是别内如绪容何的简表?要现请分 合内容简要分析。
⑫ “忍”:愿或不愿 ⑬ “敢”:敢或岂敢 ⑭ “肯”:肯或怎肯 ⑮ “能”:能或岂能 ⑯ “可”:可或岂可
试卷 全国甲卷 全国乙卷 新高考1卷 新高考2卷

如何读懂诗家语

如何读懂诗家语


备 居然可以“满载”,“秋江”居然可以“平铺”,这似乎有悖于 练

如 生活逻辑,但它却获取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词人巧妙地将抽象

学 与具象嫁接在一起,便有了化抽象为形象的感染力。这两句不仅
第二部分 专题八
第3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高 点明了行船的季节,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的景色,而且营造
考 点 强 化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 练

考 如
少要六句才能完成的对话,但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式,将

学 其精简为二十个字。作者留下了大量的空白,让我们根据生活的
第二部分 专题八
第5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高 考
逻辑、积累的经验、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有时就连极关键的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语文
高 考
(二)读懂“诗家语”
如 何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 冲


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作变形
如 何

处理的呢?

歌 如 何 读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 强
如 何

诗 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

如 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何 读
考 点 强



备 考 如 何 学
第二部分 专题八
第10页

如 何
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节奏感也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家语精品课件

2024年高三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读懂诗家语精品课件
宾语前置
【语序倒装】
A.主谓倒装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正确的语序是: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分析:“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 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译文: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病树的前头万树茂盛。
名—形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文: 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潭影令人心坦荡空灵。
形—使动
读懂诗家语 ——空白省略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 《水调歌头》)
译文: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
|—
——
合乎押韵和对仗的要求
平仄不符合
昼卧 陆游
忽忽见春尽,徂年那更还。
|—
—|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
|—
转化词类 还原语序 补充省略 整合句意
牛刀小试: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译文
旅行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 恰好把帆儿高悬。
能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含义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诗歌突破口
02 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 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特点:
凝练含蓄 言简意赅
诗歌的短小凝练常会省略很多信息。

读诗须知“诗家语”

读诗须知“诗家语”

读诗须知“诗家语”诗歌鉴赏的准备——读诗须知诗家语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当然不例外。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任何一篇诗歌的鉴赏必须从语言(即具体的字词句)入手,只有在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等。

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而已。

然而,诗歌的语言和散文不一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因为诗有字数、韵律等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表达。

要是我们用读散文的习惯去读诗,可能会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对诗作出正确的理解,那自然体会不到它的好处。

因此,古代诗词鉴赏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诗家语的特点以读懂诗歌,否则就谈不上鉴赏。

严羽说“诗有别材”,其实,诗也有“别语”。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符合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意境。

一、词性改变(即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出来了,它使江南两岸一下子变得一片翠绿。

例: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解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

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公开课读懂诗家语

公开课读懂诗家语

公开课读懂诗家语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

在我们国家的古代文学中,诗歌素有"语言之魂"的美誉。

然而,古代诗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晦涩难懂的语句,通常需要经过一定的解读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读懂这些古人的诗作,我们特开设了这个公开课。

一、背景介绍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每一首诗、每一个词,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对于解读诗歌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要对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有所了解,以及关于这首诗歌的传说或陈述,这些都会对我们的解读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文化意蕴分析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在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人文思想和哲学观念。

通过分析诗歌中隐含的文化意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态度。

例如,中国古代文人常在诗中引用典故,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事的关注。

通过了解典故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读懂诗歌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

三、语词解读诗歌中的语言常常是精炼而凝练的,古人用寥寥数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我们在阅读古诗词时要仔细研究每一个字词的含义,探究其多义性和修辞手法。

有时候,一个字的差异解读可能会改变整首诗的意境,因此对于复杂性高的古诗词,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语词解读。

四、韵律格律分析古人创作诗歌时,注重音韵之美。

在古诗词中,往往有着明显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人的才华,并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境。

同时,有时候诗歌的韵律也会受到历史和地域的影响,对于这部分诗歌我们要做相关的解读。

五、作品解读最后,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作品解读,示范以上所说的解读技巧。

通过选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我们一步一步地展现如何读懂诗家语,如何从字面、文化、语境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艺术形式。

结语:公开课读懂诗家语,是一个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诗歌魅力的机会。

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解读技巧,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诗歌的美,还可以从中感受到我们的文化根源和价值观念。

2020年高考冲刺诗歌鉴赏复习:读懂诗家语(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课件

2020年高考冲刺诗歌鉴赏复习:读懂诗家语(先“懂”后“答”——古诗词鉴赏规律)课件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意象组合
读 懂 “诗家语”
四、 诗家语——画面的“跳跃”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我在)松下问童子 :
师往何处去?
(童子)言:师采药去。
问(师)采药在何处?
(童子):只在此山中。
问:前山抑后山?
按句意实为“看(君)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 “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本来作者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 才和武略。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定语挪前
青海长云雪山暗,遥望孤城玉门关。
“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 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 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谓语不全
钲(zhēng),一种铜制乐器。 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 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 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了 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 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 直接拼合,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 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好像成了宾语的 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 可能是“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多重倒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如何读懂诗家语

如何读懂诗家语

如何读懂诗家语浅说诗家语诗人玉屑》卷六里提到XXX“诗家语”的概念,XXX先生在《诗词例话》中也为我们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诗(这里指格律诗)的用语有时和散文以及其他文体不一样,要受到字数、韵律、立意等之限制,不能像散文小说那样自由表达。

如我们用“非诗性思维”去欣赏或者创作诗歌,就不能正确理解作品原意,就不能创造出好的诗作来。

所谓“诗家语”,即为“诗性语言”,乃诗家用含蓄、形象、跳跃、夸张、凝练、音乐性的语言表达自己主观情志之诗语。

“诗家语”的组成形式是十分丰富的,也是相当复杂的。

诗家语有几个显著特性:含蓄婉转;用语形象;字句凝练;语言跳跃;艺术夸张;和声律协美等几个主要特征。

总起来讲就是具有诗性和音乐性。

诗家语”概念的提出,使得诗歌在整体表达上,体现出了它独特之诗性和音乐性。

一、含蓄婉转。

清.XXX说:“诗文贵曲”。

诗心亦贵曲也,曲如流水。

“诗家语”在表达上具有含蓄婉转之特点,常用比喻,影射,曲喻,反说,陪衬,讽刺,用典,比兴等手法。

用意含蓄而曲折、蕴藉而委婉,说有限语留无限想象空间,这正如中国书画中“留白”一样。

如:XXX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XXX家。

古代在寒食节有禁火之俗,韩诗中“轻烟散入XXX家”,以清明日皇帝赐火给亲近臣子来借喻皇帝宠幸太监,重权被太监等掌控,终至亡国;本诗采用《春秋》笔法,颇具讽刺意味,意图曲折涵蓄。

这里涵蓄和讽刺、影射相结合。

但涵蓄不同于隐晦。

诗里意思,看了自然明白是涵蓄;看不懂,是隐晦、是隔。

故但凡用典,不隔为佳。

这是后话。

再如:XXX·.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乍看乃江南山水楼台风光风情之作,细读有弦外幽意。

汴州乃北宋京城,时已沦陷,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纵情歌舞,追逐声色,毫无恢复中原之意,诗人寄无限忧思嘲讽于诗中,细品之则耐人寻味,充分体现出诗之婉转含蓄之特点。

2、形象用语。

怎样读懂“诗家语”

怎样读懂“诗家语”
阅读鉴赏
专题学案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专题学案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 对仗,押韵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歌讲究字数、句数、平仄、 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 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 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 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二)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2.基本特点 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 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 乐情,哀景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 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 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 乐景衬哀情等。
一、读懂标题蕴含的信息 二、把握意象的内涵
读诗的
一般方法
三、读懂诗歌的特殊句法 四、读懂诗歌中的典故
方法三 读懂诗歌的特殊句法
古代诗歌,要借助非常简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 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这种“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省 略成分、颠倒语序、词性活用等;在修辞上表现为互文见义等。这些“变形” 的地方,往往成为读诗的难点。 1.省略成分 古代诗歌句子成分的省略,一般情况下,不仅不会使人产生误解,反而 使人感到简洁明快,有些诗句放到散文中可以说文理不通,但在诗歌中,不仅 可以使读者心领神会,有时简直令人拍案叫绝,这就是古代诗歌省略技巧的艺 术效果。古代诗词句子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读懂诗家语》课件-2024鲜版

《读懂诗家语》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28
多读多背,培养语感和想象力
多读
通过大量阅读诗歌作品,培养对诗歌语言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2024/3/27
多背
背诵一些经典诗歌作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
想象和联想
在阅读和背诵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将诗歌中的意象 和情感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理解。
29
THANKS
浪漫色彩
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表现诗人奔放热烈的情 感。
楚地方言
采用楚地方言词汇和语法,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2024/3/27
19
唐诗中的诗家语
对仗工整
运用对仗手法,使诗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 增强诗歌美感。
意象丰富
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创造丰富多彩 的诗歌意象。
2024/3/27
抒情言志
诗家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 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相契合,有 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024/3/27
24
艺术创新与审美追求
诗家语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高度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诗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 艺术构思,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诗歌意境。
诗家语追求审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致力于表达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从而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叙事
诗人通过叙述故事或事件,展现社会现实、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如《长恨歌》中叙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 剧,《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悲惨遭遇等。
2024/3/27
11
03
诗家语的解读方法
2024/3/27
12
知人论世法
01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 景等元素来鉴赏该诗。

读懂诗家语阮家明

读懂诗家语阮家明

读 懂 “诗家语”
二、诗家语——语序的颠倒
例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 归 竹喧,渔舟 下 (顺流而下) 莲动。 例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外 七八个星,山前 两三点雨。
为何会如此?
练习: 1、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2、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 3、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 饮:使(君)饮酒 • 溅:使(诗人)流泪 • 惊:使(诗人)心惊 • 暗:使(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诗/词眼
为什么要改变词性?改变之后有什么效果呢? 原因: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读诗歌,要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歌的)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 懂 “诗家语”
一、 诗家语——词性的改变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 例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镜:照镜子
5、藏于 6、像 7、所以
补充省略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
我在小楼听一夜春雨,有人明朝在深巷卖杏花
省主语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于)树
省介词
新城道中
【苏轼】
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沈佺期的《杂诗》其三“可怜闺里月,长在汉
家营”也是看似“无理”,而诗人的意思是:思妇在闺 中痴望以抒怀念之情的月亮,同时也在边营引起征人的 思念,也是“无理而妙”。
诗在想象世界里是极端自由的,它不为外界所局限;但 诗的语言又因为诗拥有最大自由而成为最不自由的语言。这 是因为语言在感情世界、内心世界面前是苍白无力的,它不 能说破感情的名称,只好“诗出侧面”,指引读者走进诗的 世界。以“不说出”来代替“说不出”。如“鹦鹉前头不敢 言”,“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等等都是诗在笔墨之外 ,诗在诗外。
读 懂 “诗家语”
二、诗家语——语序的颠倒
例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
归 竹喧,渔舟 下 (顺流而下) 莲动。 例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外 七八个星,山前 两三点雨。
为何会如此? 为押韵和平仄
练习: 1、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2、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读诗歌,要读懂——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诗歌的)大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 懂 “诗家语”
一、 诗家语——词性的改变
例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使……变绿; 例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镜:照镜子
怎样才能读懂诗歌?
8
【诗家语】 这一概念由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提出。它是说, 诗的艺术语言,具有含蓄性,跳跃性,凝练性。 “它 常常是不合法的,它常常是不合理的,它常常是无 言的。即无法,无理,无言。”(诗歌评论家吕进)

此处的不合“法”,不是法律的法而是语法的 法。就是说,诗家语往往是不遵循散文语法的,同时 也是不精确的。精确的语言往往缺乏诗意。不论新诗 、旧诗都是如此。例如: 1、语序异常。
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固然出于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 但主要出于以下需要: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读 懂 “诗家语”
三、 诗家语——句子成分的省略
例5、竹径通幽处,禅房( )花木深。 例6、山河破碎( )风飘絮, 身世浮沉( )雨打萍。 5、藏于 例7、草枯( )鹰眼疾, 雪尽( )马蹄轻。 6、像
• • • •
原因: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
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 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前两句:复 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中“暗”字使动有何妙处?
前一句写室外: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 阶上,发出单调的音响。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 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 后一句写室内:天已破晓,油灯将要燃尽,使充满离愁的 屋子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夜间与白天则不 然,观察何其细致!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之 夜过去了,而一个“暗”字则鲜明地点出了人物此时心情的黯 淡。
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第一句:“轻轻地我走了”词 序就是异常的。传统诗词中这种词序异常就更多了。如“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 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 兴八首》之八)等比比皆是。
2、句法异常。
3、省略主语。
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里的“谁家”“何处”互文见义,正因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 别恨,诗人才提出这种疑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曲折有致。 如杜甫的名篇《石壕吏》是以第一人称写的,但从头到尾没有一 个“我”字、“吾”字或“余”字。

再看: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
按句意实为“看(君)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 “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原来作者用他们二人来比喻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 才和武略。

定语挪前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长云雪山暗,遥望孤城玉门关。 “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 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 孤城上遥望玉门关。
(“正序”应为:
酒朋诗侣,香车宝马,来相召,(我)谢(绝)了他。
练习:指出下列诗句的正序读法。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摇曳碧云斜 碧云摇曳斜
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以碧 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小结:
。 3、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诗人)怜新雨后竹,爱夕阳时山。
帐里 生 香雾,枕边 积 书山。 鹦鹉 啄余 香稻粒,凤凰 栖老 碧梧枝

还原语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正序”应为: 过属国居延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杜甫。
谁不为这奇妙的诗情画意所倾倒?
春来水涨,江流浩漫,所以在舟中漂 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诗人身体衰迈, 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 雾如天上坐船,似雾中看花”。
试判断一下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锦帽貂裘
名作动
名作形பைடு நூலகம்
春 病树前头万木春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 秋 轻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艰难苦恨繁霜鬓 繁
形容词意动 形容词使动
• • • •
练习: 1、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送别》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3、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临行与 故游夜别》 饮:使(君)饮酒 诗/词眼 溅:使(诗人)流泪 惊:使(诗人)心惊 暗:使(充满离愁的屋子)显得一片昏暗。
诗歌鉴赏的四种障碍

1、诗歌的字面意义不理解,情感把握不准——诗歌理解 障碍。 2、问题读不懂——审题障碍。
3、答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表达障碍。 4、时间紧张、心情低落,影响理解——心理障碍。



能读懂
会鉴赏
精表达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先“懂”后“答” ——古诗词鉴赏规律
谓语不全
• 不是两个意思而是四个意思,云不是披的主语,日也不 是挂的主语,岭上积聚了晴云好像披上了絮帽,树头初升了 太阳好像挂上了铜钲。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 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 直接拼合, 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意象组合
读 懂 “诗家语”
四、 诗家语——画面的“跳跃”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我在)松下问童子 : 师往何处去? (童子)言:师采药去。 问(师)采药在何处? (童子):只在此山中。 问:前山抑后山? (童子):云深不知处。
练习: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浓睡:酣睡


昨夜雨疏风骤, (我)浓睡残酒不消。 (我)试问卷帘人, ( 海棠花怎么样?)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我)知否?知否?


7、所以
补充省略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我在小楼听一夜春雨,有人明朝在深巷卖杏花
省主语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于)树
省介词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钲(zhēng),一种铜制乐器。 饷——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
4、拒绝精确、准确。
有一个笑话,说是翁婿二人中秋饮酒赏月,岳丈爱做诗,对月吟 道:“一轮明月照姑苏”,正要往下吟第二句,女婿说:“这句话不 准确,月亮如何只照姑苏一城”,应该说“一轮明月照姑苏等地”如 果按女婿的话,准确是准确了,那还有什么诗味呢?

所谓不讲“理”就是违反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思维 逻辑,也就是通常情况下的反常。“无理而妙”是古代 诗论的重要命题,妙就妙在“无理”中更强烈地表现出 诗味与诗美。
诗歌鉴赏复习
怎样读懂诗歌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一、古典诗歌高考试题多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 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主观题; 二、选材力避两点:
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 2、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三、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课 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 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 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 可能是“月”。 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

多重倒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正序”应为: 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了他,酒朋诗侣。”
宾语前置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 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 里的“湿”和“寒”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 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