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教学大纲(理论+实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

开课学期:

学分/学时:

课程类型:

适用专业/开课对象: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

团队负责人:责任教授:

执笔人:核准院长: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中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该课程从理论、标准、技术和工具等多方面介绍了软件测试,主要内容包括软件测试背景及分类、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的基础方法、软件测试的整体过程、软件测试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面向对象的软件测试、软件测试自动化、缺陷跟踪管理、单元测试工具JUnit、接口测试工具、负载测试工具LoadRunner、网上书店系统测试、生活小工具微服务测试和手机视频播放软件测试等。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入手,循序渐进的学习软件测试的各种相关工具应用,并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的测试过程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软件测试技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与应用相结合。本课程除要求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和工具使用,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相关模型、基础方法、执行过程以及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等,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今后的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 软件测试概述与基本概念

了解软件测试的定义和历史背景,了解软件缺陷的定义和出现原因;了解软件测试的目的和原则;掌握常用的软件测试分类方法,包括按测试阶段分为单元

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和验收测试,按是否需要执行被测试软件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按是否需要查看代码分为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灰盒测试等;了解软件测试行业的现状与前景。

2. 软件测试模型

了解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和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的概念,掌握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以及前置测试模型等常用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了解软件测试过程改进模型的概念及典型模型种类。

3. 软件测试方法

了解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的内容及方法;了解桌面检查、代码审查、走查的概念与区别;掌握模块控制流图的使用方法;了解主动测试与被动测试的区别;了解程序插桩法、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等白盒测试方法,掌握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等常用覆盖准则;掌握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决策表法、正交试验法和场景法等常用黑盒测试方法。

4. 软件测试过程

了解单元测试的定义及原则,了解其内容与过程;掌握函数覆盖、Z路径覆盖、ESTCA覆盖、LCSAJ覆盖和MC/DC覆盖等常用覆盖准则;了解集成测试的定义及内容,掌握基于功能分解的集成测试、基于调用图的集成测试以及基于路径的集成测试方法;了解系统测试的定义及原则,掌握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装测试、压力测试、容量测试、安全性测试、健壮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文档测试在内的系统测试内容;了解验收测试的内容及过程,掌握α测试、β测试的内容。

5. 软件测试管理

了解软件测试项目的基本特性;了解软件测试项目管理的特性和原则;了解软件测试项目的范围管理方法;了解软件测试管理计划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了解主要的软件测试文档;了解测试的组织和人员管理机制;了解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配置管理、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内容。

6. 面向对象软件测试(2学时)

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包括抽象、继承、封装、重载、多态等;了解面向对象的对象模型、动态模型和功能模型内容;了解面向对象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以及回归测试的策略;了解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用例设计的相关内容。

7. 软件测试自动化

了解自动化测试的概念、优缺点以及与手动测试的比较;掌握代码分析、捕获/回放、录制/回放、脚本技术等自动化实现的原理和方法;了解自动化测试的生命周期;了解自动化测试的方案选择方法;了解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分类,了解常用的白盒测试工具、功能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以及测试管理工具。

8. 实验

教学说明及教学基本要求见《软件测试》实验教学大纲。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讨论(提问)式教学为辅,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实验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教师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辅,并结合讨论(提问)式教学,以及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1.本课程概念较多,因此教学形式以讲授方式为主。本课程拟采用多媒体PPT 的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信息,浅显通俗地对概念、定义和原理进行解释,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关联性,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对课程中关键性概念、设计思想方面的问题可辅以课堂讨论的形式。

3.为加强和落实动手能力的培养,每章课后应安排作业,帮助学生学习和应用。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个学时,其中理论个学时,讲授周(每周学时);实验个学时,讲授周(每周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

1.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时以教材为主,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原理。预习中认真思考,以便带着问题主动地听课。

2.课后要复习,有余力的学生复习时还应阅读参考资料,认真整理课堂听课笔记。

3.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以本大纲所列参考资料为主。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合而成,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查作业的完成程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出勤率,实验课的考试结果。其中作业占10%,实验占15%,出勤率占5%。

2.期末成绩占7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为选择题、正确/错误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应用题。

六、持续改进

本课程根据学生作业、课堂讨论、平时考核情况和学生、教学督导等反馈,及时对教学中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改进。

七、建议教材及参考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