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题增分训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考题增分训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6·宜春一模)(15分)

材料一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剌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7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分号分层,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第(2)问,结合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的思想解放潮流和时代背景分析受到肯定的原因。

答案:(1)措施: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广开言路,注重纳谏;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搜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2)原因:20世纪20年代,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民主科学精神,解放妇女权利,男女平等;80年代,改革开放,思想得到解放,史学界更加公正客观真实地评价历史人物。

2.(15分)材料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前往肇庆,开始了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事业。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利玛窦在接待室里陈设了从澳门带来的当时西方所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一幅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为了迎合中国士大夫的自大心理,他故意把地图上的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的位置转移,把中国放在正中。从1594年起,他改穿儒服,戴上儒冠,并自称儒者。

1601年1月4日,利玛窦身穿儒服来到了北京城,受到了万历帝的优礼。他向万历帝传教时说:“上帝就是你们所指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补充而已。”他在北京住了十年,连续译著

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圜容较义》《万国舆图》等图书,其中有一些是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

——摘编自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简析利玛窦在中国能顺利传教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利玛窦的活动。(7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内容,从利玛窦吸引人的措施、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中国人思想观念的迎合上分析原因。第(2)问,从传播教义和文化、促进东西方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

答案:(1)原因:用西方科技成果博取中国人的好感;尊重并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得到皇帝与士大夫的认可;迎合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2)评价:促进了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传播了自然科学知识,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开启了晚明士大夫学习西学的风气,有利于西学东渐;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2016·乐山调研)(15分)

材料一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历法是阴阳合历,节气与月份的关系并不固定,而节气对农业生产等活动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使节气与月份建立起相对固定的关系,沈括大胆提出了一种纯阳历的历日制度,即十二节气历法。……它完全以太阳运动为计算依据,按节气定历,即简便易算,又有利于农事活动的安排。……沈括说“然异时必有用予之说者”。如今,世界通用的阳历,其实质与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很相似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沈括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方法。(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沈括作为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9分)

解析:第(1)问,“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体现了实地考察,“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可验也。……此有以知其如丸也”体现了模拟实验,沈括的“十二节气历”是对经验和规律总结的结果。第(2)问,可以从沈括积极探索、思考和掌握科学的方法回答,还与他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有关。

答案:(1)方法:实地考察;模拟实验;总结经验和规律。

(2)素质:具有积极探索的精神,勤于思考;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注重实践;突破陈见,勇于创新。

4.(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陈独秀悼念蔡元培写道:“一般地说来,蔡先生乃是一位无可无不可的老好人;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这是他老先生可令人佩服的第一点。”

材料二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以上摘编自《角色·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1)材料一、二对蔡元培先生的评价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蔡元培身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社会实践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9分)

解析:第(1)问,材料一“然而有时有关大节的事或是他已下决心的事,都很倔强地坚持着,不肯通融,虽然态度还很温和”注重的是蔡元培的个人的品格;材料二中主要讲述的是蔡元培主持北大时“兼容并包”,倡导思想自由。第(2)问,结合材料一认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材料二提出宣扬西方的资产阶级文化。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答案:(1)不同:材料一着重个人品格,认为蔡元培性格温和又坚持原则;材料二着重社会行动,认为蔡元培在北大兼容并蓄,推动了思想自由。(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2)特征:既受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又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影响: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5.(2016·大庆模拟)(15分)

材料一林肯政府最初对战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1861年7月匆忙组织起来的联邦军在进攻中遭到惨败。战争之初,林肯政府回避南方各州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拒绝黑人参加联邦军作战,这赢得了北方部分民主党人的支持,并使得西南边境上的4个蓄奴州继续留在联邦之内。共和党内的激进派要求林肯政府扩大战争目标,马上宣布废除奴隶制并采取革命措施。林肯审时度势,1862年5月颁布了《宅地法》。 1862年9月林肯发表了《解放宣言》,宣布自1863年1月1日起,叛乱地区的奴隶从此永远获得自由;凡条件适合者可以在陆海军服役。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就是要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那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那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让另一部分奴隶听天由命,我也愿意那样做。

——摘自1862年林肯写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回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政府颁布《解放宣言》的历史背景。(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