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合集下载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2)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2)
思考: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 吸热 ,使皮
肤感到凉,吹一口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热更多,感觉 更凉些。
3、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应用:液①体天蒸热发时时地上要洒从水周降围温物体(或自 身)中②吸病热人,发高使烧周时围在物身体上(擦或酒自精身降)温 温度 下降 ;即蒸发是吸热过程, 因 此蒸发有降温制冷作用。
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图甲
图乙
(1)图甲是___冰___(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
的示数是5_2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
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
体熔化时需要___吸___热量。
7.人工降雨
人们利用干冰 升华吸热. 的特点进行人工降雨。 当干冰进入冷空气层, 会很快 升华,在升华过 程中将要 吸收大量的热
量使冷空气层的气温急 剧下降,这是高空中的 水蒸气会变成小冰晶。 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湿 气流就会熔化而形成降 雨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3.【2009•安顺市】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 的是【B 】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实验1:同学们每人往手臂上滴一滴酒精,有什么感觉?再 对着滴酒精的皮肤吹一口气,又有什么感觉呢?
结论:滴酒精的皮肤有 凉 的感觉,再吹 一口气,皮肤上 感觉 更凉 。
蒸发这种方式汽化很慢
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 可进行的 ,只在液体表 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蒸发的微观本质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李训国-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赵戈中学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李训国-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赵戈中学
这种汽化现象首先在液体的 哪个部位发生?
表面
实例二:夏天、春天和秋天、冬天的气温高低不同, 洗湿 了衣服,同样可以晾干吗? 结论:温度高时水能蒸发,温度低时水也能蒸发。即说明蒸 任何 发可在_____温度下进行。 【 提取信息】
蒸发的特点:
①、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知识树
特点
蒸发 汽化与吸热 因素 应用 特点 沸腾 现象 液化放热
汽化和液化
达标检测题: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加油! 吸收 降低 1、液体蒸发时,温度____,它要从周围物体______热 制冷 量,因此,蒸发有______作用. 温度 2、为了加快蒸发,可以提高液体的_______,增大液体 空气流动 表面积 的_____ 和加快液面上方的______. 3、炎热的夏天,发现中暑患者后,常把患者扶至通风处, 并在身上擦酒精,这里用到的主要物理知识是 (1):酒精蒸发吸热降温 (2) 通风处可加快酒精的蒸发
两支温度计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温 度计的玻璃泡上包棉花,用酒精淋 湿,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现象:包上棉花的那支温度计液
柱 下降
思考:
。温度降低。
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温度计的玻 璃泡上 吸热,使温度计液柱下降。
拓展应用:
同样气温,为什么一个人觉得 热,一个人觉得冷?
天热时,狗为何伸长舌头?
【拓展运用】
蒸发与沸腾
汽化方式 位置 温度 剧烈程度 有无气泡 蒸发
表面 任何 缓慢 无
沸腾
表面和内部 一定 剧烈

讨论:

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的原因是什么?
汽化与吸热

讨论: 1、生活中如何使洗过的衣服干的更快一些?

中考物态变化知识点

中考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一节.熔点与沸点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

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思考: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酒精蒸发时,要从人的皮肤上 吸热 ,使皮肤
感到凉,吹一口气时,酒精蒸发加快,吸热更多,感觉更 凉些。
实验2:拿相同两支温度计,先观察 两支温度计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温 度计的玻璃泡上棉花,用酒精淋湿, 观察两支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现象:包上棉花的那支温度计液
柱 下降 。温度降低。
1、固态、液态和气态统称为物态。通常把固态、 液态和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吸热:
晶体熔化原理:当晶体物质被加热时,每个分子 的振动逐渐加剧,分子间的束缚随之减弱,以致 有的分子能较为自由地“游动”,呈现流动性
这时晶体便处于熔
化过程。如果要使熔化 过程继续,外界需对分 子继续加热。以便更多 的分子能“游动”。所 以在熔化过程中,外界 所加的热,都用来减小 分子间的束缚,并不能 使温度升高。所以熔化 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问题:如果不加热物质还会熔化吗?
过程:加热海波,用温度计测出海波熔化时的 温度,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熔化时的温度随 时间变化曲线,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试 一试,若不加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会停止。
结论:当物体熔化时,需要继续加热
乙 1 .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_____物质是晶体,其熔 点是___5__0_.℃
B.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温度可能高于100℃
C.低于100℃的水也可能沸腾
D.高于100℃的水一定在沸腾。
2、关于蒸发和沸腾,
( B)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进行的汽化现象。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练习3 沪科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同步练习3 沪科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选择题1、晶体熔化时 ( ) A.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不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C.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2、冰是一种制冷剂,主要是因为: ( ) A.冰的温度低 B.冰的传导热的能力强C.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D.主要是因为冰的放热能力强3、同学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选用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分别在玻璃片滴上一滴水,放在同一张实验桌上,如图11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液体的温度有关。

B .液体的种类有关。

C .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 .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4、气温高游泳会觉得不太冷,但上岸后会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的环境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冷 5、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一只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6、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 (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7、在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里人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着房顶流下.当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清洁房顶. B. 解暑降温. C. 寻欢作乐. D.为了新奇、美观. 8、将在熔化过程中的冰放到0℃的恒温箱后: ( ) A.冰继续熔化 B.冰不能继续熔化,原来的冰熔化成的水在开始凝固 C.冰不继续熔化,水也不凝固 D.如果冰的质量太少,它将继续熔化 二、填空题9、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 的道理。

10、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过程

A.①汽化 ②液化 C.①升华 ②液化
B.①液化 ②汽化 D.①升华 ②凝华
例4、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河面上冰冻解了
凝华
夏天,湿衣服变干
汽化
吸热
草木上的露珠
凝固
冰冻的衣服干了
熔化
放热
窗上的冰花
液化
冬天,河水封冻了
升华
想一想:
买回家的蔬菜时间长了会因失去水分 而干瘪,你能帮助妈妈解决这一难题吗?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放 热过程
2008年10月8日
自然界中物质的三中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干 冰
一、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
1、熔化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晶体:内部的原子按一定规律排列 固 (冰、海波) 体
非晶体:内部原子的排列无规则(石蜡、 松香)
温 度 ℃
62
温 晶体凝固过程
度A
B
C
D 时间
温 非晶体凝固过程

A
B 时间
2、液化 液态 液化(放热) 气态
液化现象:

从水壶口喷出的水蒸 气遇到冷空气后,变 成了白雾
露珠
注意:平常所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
例如:
夏天冰棒周围冒的白气 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 水烧开时从壶嘴喷出的白气 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时冒的白气
3、凝华
凝华(放热)
固态 熔化(吸热) 液态 汽化(吸热)气态
凝华现象:
(1)、碘的凝华 (2)、冬天的霜、雾凇、冰 花的形成
小 温度 结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练习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练习 沪科版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知识点一熔化与吸热1、(05·沈阳市)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2、(05·长沙市)如图11—2—1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

它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图11—2—1知识点二汽化与吸热3、(05·台州市)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

这是因为()A.液化吸收热量 B.汽化吸收热量C液化放出热量 D.汽化放出热量4、(图11—2—2知识点三升华与吸热6、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生产中用“干冰”防止食物变质B、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汗”C.烧开水的壶中冒的“白气” D、冰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矮7、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等自然现象都属于现象,在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

知识点四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8、(04·桂林市)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验证,得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气流的快慢.小组成员张强提出进一步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法.巧练方法事半功倍方法技巧一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包括熔化、汽化和升华9、(05·安徽省课改区)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C、清晨,草叶上露珠品莹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10、下列四组物态变化中,均吸热的一组是()A、熔化、汽化、凝华 B.熔化、液化、升华C.熔化、汽化、升华 D,熔化、液化、凝华拓展思维提升素质能力点一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吸热过程11、(05·锦州市)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12、(05·连云港)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13、(05·徐州市)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热。

沪科版9年级物理目录

沪科版9年级物理目录

第十一章从水之旅谈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熔点与沸点
第二节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三节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第四节第四节水资源危机与节约用水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第三节内燃机
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
第十三章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第二节第二节让电灯发光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三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四节第五节测量电压
第十四章探究电路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
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三节家庭用电
第十五章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第一节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节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
第三节第三节测量电功率
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
第一节磁是什么
第二节第二节电流的磁场
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
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
第一节电能的产生
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三节电从发电厂输送到家里
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
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
第十九章材料世界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材料
第二节第二节半导体
第三节第三节探索新材料
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
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第二节第二节能源与社会
第三节第三节开发新能。

初中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中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

初中物理四种物态变化详细精讲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液态→气态(吸热)液化: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

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

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

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

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

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2. 图2是某晶体变化的图象,请回答曲线ABCD分别代表 什么? 吸热升温 状态是固态 (1)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热温度不变 状态是固、液共存 (2)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吸热升温 状态是液态 (3)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做“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 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质 量相等的水,然后用酒精灯给其中一块玻璃片加热, 观察水的蒸发快慢情况。这个实验中该同学是探究水 温度高低 蒸发快慢跟_______ _的关系;本探究实验采用的科
随堂练习
• 1、以下所述生活实例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 A 、春天,冰冻的河面解冻。 • B 、夏天,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 C 、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 D 、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干。
C

• 2、将粉末状的樟脑球装入烧瓶,用酒精灯缓缓加热,封闭在 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玲珑洁白的人造雪景,取出树枝,美丽 的雪景会慢慢消失,消失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B ) • A熔化 B升华 • C汽化 D液化
• 5.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往要用到弥漫的烟雾,给人以 若隐若现的舞台效果,这种烟雾实际上是( D ) • A.向舞台喷射真实的烟雾 • B.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 • 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放热液化成的“雾” • D.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的
填空题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 蒸发
再见
沪科版同步教学课件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2
阅读课本找答案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什么是升华。
看书,积极举手回答 思考、交流、积极回 答
自然现象中有许多是升华现象,同学们能够列举三例升华现 象吗?(只要有举手的学生,就让其回答,以增加其积极性) 演示图 11-23 所示的实验。 问:同学们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吗?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知能应用,总结规律 1. 今年开春以来,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 为了缓解旱情 , 多次实施人工降雨。 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 干冰 ( 固态二氧化碳 ), 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为气体, 并从 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凝结 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 遇到暖气流就_____为雨 点落到地面上 (本题每空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 2.吃雪糕解热是因为雪糕在熔化时______热量。 3.病人发烧时,在他身上擦些酒精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这种 方法叫做“物理降温法”,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 (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 B.炼钢炉内的铁化成铁水 C.干泥块放入水后分解为泥水 D.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 雪却不见了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达到 100 ℃水才能沸腾 B. 冰吸收了热量不一 定熔化 C.汽化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D.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一定 熔化 五、诊断评价,查漏补缺 活动 1:组织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学案中的知能应用) ,巩固 提高。师巡视批阅,及时发现问题。 活动 2:出示习题答案,组织学生自我评析 六、 课堂小结、纳入结构 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学过的内容 七、 布置作业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环境下的状态转变,其中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1.热:是物质内部运动所带的一种能量形式,它可以被转移和传递,从而引起物质状态的改变。

2.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物态转化为另一种物态,如从固态转化为液态或气态。

3.吸热: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能以使自己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4.放热: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物质释放热能使自己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二、物态变化的过程物态变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三种状态之间的转换,都需要能量的参与。

在物质状态的转移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物质的能量变化,因为不同的物质状态具有不同的能量。

而且,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热量的变化也取决于能量的变化。

1.固态到液态的变化:当固体物质受热后,内部的分子间距会变宽,能量也会增加,直到达到固态材料的熔点,此时固体就会变成液体,这个过程就是吸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当固体材料开始融化时,材料中的热量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引力,直到达到足以扭转这个状况的最低分子间距(熔点)。

此时,分子就解开了,然后可以开始在熔融的状态下运动。

2.液态到气态的变化:液体的物质在吸收一定的热时,分子会经历一定的波动,直到液体内部达到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此时液体材料就会变成气态。

这个过程是需要吸热的。

3.气态到液态或固态的变化:当气体内的分子受到冷却时,分子会运动缓慢,直到达到一个足以使分子间距缩小的程度。

当气体的分子被紧密组合成一体时,他们就能够开始向更低状态合并,从而形成一个变成欲望液体的状态。

这个过程称之为放热过程。

三、吸热与放热的应用1.吸热用于降温:吸热原理也常用于降温,例如空调和制冷器。

在这种情况下,低温环境的冷却剂将吸收室内的热能,迫使室内达到更低的温度。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

物态变化放热吸热口诀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伴随着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为了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我们可以用以下口诀来记忆:凝固、凝结、冻结、固态变,听了口诀大家分辨清。

放热释热熟练记,固态变化这几位。

首先,我们来讲解固态变化,它指的是物质由液态或气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热量会被释放出来,所以是放热的过程。

例如,当水从液态转变为冰的时候,会释放出热量。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感觉冰的接触是冷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

包括融化、汽化和升华这三个过程。

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向液态转变的过程,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而升华则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向气态转变的过程。

融化和汽化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吸收热量才能完成。

当我们将冰块放在室温下,冰块会慢慢融化成水,这是因为冰块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同样地,当水受热而转变为水蒸气时,也需要吸收热量。

这就是为什么煮开水时,水面上会产生水蒸气,同时会感觉到热气腾腾的原因。

升华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它背离了常规的物态变化方式。

在升华的过程中,固态物质直接向气态转变,而不经过液态。

这个过程也是吸热的过程。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冰的升华,当零度以下的冰暴露在空气中时,冰会逐渐消失而不经过液态,这被称为干冰。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物态变化的放热和吸热规律。

当物质转变为更有序、更紧密的状态时,会释放热量,即放热。

而当物质转变为更无序的状态时,会吸收热量,即吸热。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之间的转变过程。

最后,请大家记住这个口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态变化中的放热和吸热过程,提高我们对物质状态转变的认识。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深入了解这些过程,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0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0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

03.初三重培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 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2.(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水的沸点为。

(2)汽化的两种形式:和。

它们的相同点:;(3)液体沸腾条件:①;②。

晶体熔化条件:①;②。

3.液体沸腾过程中与晶体熔化过程中有相同特点:继续吸热,但温度。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

【基础•巩固】1.把少量的碘放人烧瓶中,上面盖玻璃片,然后微微加热,可观察到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_____;这个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2.吃冰棒和在胳膊上擦些酒精都会感到凉快些,前者是由于冰棒在__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热;后者是由于酒精在_________过程中_________热·3.小王和小李各倒一杯热开水,小王对热开水吹风,小李用两个杯子将水来回倒,过一会儿开水就不烫嘴了。

小王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增加空气_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利用蒸发__________热的道理,把热迅速带走;小李做法的主要物理依据是既增加空气_________,同时又增加_________,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

两杯热水冷得快的是_________·4.游泳或洗澡后会感觉到表较冷,这是因为()A.气温比水的温度低B.人体还没有适应环境C.人身上的水在蒸发时吸热D.以上说法都不对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用电吹风机吹头发B.给墨水瓶加盖C.用地膜覆盖农田D.把新鲜的苹果装入塑料6.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 )A.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B.加冰块会是饮料变得冰凉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物变质D.加油站附近不允许使用手机7.用质量相等的0O C的冰和0O C的水冷却食物()A.用冰好,因为冰的温度低B.用水好,因为水有流动性C.用冰好,因为冰熔化成水时吸收大量的热D.效果一样8.海波的凝固过程一定是( )A.吸热,温度升高B.放热,温度不变C.吸热,温度不变D.放热,温度降低9.夏天吹电风扇人感到凉爽,达是因为( )A.吹过来的风的温度比室温低B.室内的温度降低了C.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表面的温度下降D.风把人体的温度传到了空气中10.在炎热的夏天,城市街道上经常有洒水车洒水,以降低路面的温度,这是利用了( )A.洒水后减少了路面热量的散发B.水的温度低,从而有效地降低路面的温度C.洒水后增加路面热量的对流D.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使路面温度有所降低11.在室内,将一支长时间放在装有酒精的瓶中的温度计迅速抽出后的一段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将( )A.上升B.下降C.先下降后上升D.不变12.张华同学回忆起小时候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看到的自然现象,属于吸热的是()A、早春江面上皑皑冰雪的消融B、初夏江面上浩浩浓雾的形成C、深秋江面上晶莹冰凌的生成D、初冬江面上美丽雾凇的出现13.炒菜时,碘盐不宜与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14.吃冰糖葫芦是冬季里北方孩子的一大乐趣,要想保证糖葫芦外皮脆而不焦,熬糖做糖衣时通常在糖中加水,因为水在沸腾的过程中,继续,温度。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A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1A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一、学习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二、学习重难点:1、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三、学习活动:1、熔化与吸热(1)、回想分子动理论的有关内容(2)、晶体熔化时,如果停止加热,熔化会停止,这是为什么?自学本部分内容,然后小组交流。

(3)实验:海波和石蜡的熔化1>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线2>讨论曲线的物理意义曲线上各段物质处于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2、汽化与吸热1>看书理解沸腾时为什么温度不变2>根据晒衣服等经验,总结出影响水蒸发的三个因素3>为什么可以用酒精给高烧病人降温?4>总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3、升华与吸热(1)、升华:物质由______态变为______态,升华时热。

(2)、升华现象举例(3)、看书理解:人工降雨是怎样实现的?有疑问的小组讨论四、应用与训练:1、湿衣服晾干,水变成水蒸气,这种物态变化叫;为了让发烧的病人降温,常常在他的身上擦酒精,这是因为。

2、果农常用保鲜袋包水果,这样做的目的之一是减少水果中水分的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地减少,这是现象。

4、天热时用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快,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出来的是凉风B、电风扇可以使房间的温度降低C、流动的空气从人身上吸走了大量的热D、电风扇吹风可以使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加快,蒸发可以从人体吸收热量5、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用电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上的水扫开C、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在冰箱里D、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6、下列现象中利用熔化吸热的是()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D、向可乐瓶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五、当堂测试和作业布置:1、当手接触到冰水混合物中的冰和水时,觉得冰比水冷,这是因为()A、冰传热的本领比水强B、冰吸热的本领比水强C、冰熔化要吸热D、冰的温度比水低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达到100℃水才能沸腾B、冰吸收了热量不一定熔化C、汽化只能在一定温度下进行D、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一定熔化3、下列各现象中,能够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是()A、同样的容器放在同样的地方,其中盛有60℃的水比30℃的水干得快B、同样的酒精,倒在碟子里比装在瓶子里干得快C、同样擦在手上的酒精,用嘴吹,酒精干得快D、洒在阳光下的水比在屋内瓶中的水干得快4、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不熔化D、无法确定5、王刚同学在做“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其中一块玻璃用酒精灯加热,由此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与()A、水的温度有关B、水的表面积有关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D、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6、人们在夏天大汗淋漓,是靠汗液保持体温不升高的。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题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课 型新授课 第 2 课时 主备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 认识熔化和汽化是吸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图像的物理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加热海波和石蜡的实验设计,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再通过分组小实验观察碘升华实验明确升华也要吸热。

教学建议: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必须吸热的规律,逐步熟悉和理解物态变化的分子运动模型;碘升华实验最好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

教学重点: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教学难点: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态变化过程。

重难点的突破:做好本节的实验探究及教材中分子运动动模型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情学生的优势:对于汽化吸热现象,不少学生会有许多前期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汽化吸热现象让学生分析。

上分析 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熔化吸热,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学生的不足: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在实验中,对于实验的目的性缺乏足够的准备,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会感到很难。

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力差别很大,实验误差也可能较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2、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吸热。

3、比较升华与蒸腾,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致冷现象。

4、初步学习用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象的过程。

2、结合生活中湿衣服变干,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现象:
分析论证:
知识点三 升华与吸热 6、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 A、生产中用“干冰”防止食物变质 出“汗”
B、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
C.烧开水的壶中冒的“白气” D、冰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矮 7、寒冷的冬天,公园里的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冬天,室外冰 冻的衣服变干;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 等自然现象都属于 现象,在 这些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 。 知识点四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8、(04·桂林市)某实验小组通过实验验证,得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 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气流的快慢. 小组成员张强提出进一步的猜想:液体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 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一猜想是否正确.要求写出简要的实验 方法.
12、(05·连云港)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
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18、(05·南通市海门卷)第三学习小组在探究冰熔化的特点时
将挑选好的两支规格相同、满足测试要求的温度计分别插入不同的深
度,图11—2—4显示了经过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现象.小明负责把两支温
度计的读数记录下来,读数见下表.
甲、乙温度计读数记载表
时 间/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图11—2—1 知识点二 汽化与吸热 3、(05·台州市)夏天扇扇子,身上会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液化吸收热量 B.汽化吸收热量 C液化放出热量 D.汽化放出热量 4、(05·北京市) 图11—2—2 图11—2—2 5、水沸腾时,我们需给它加热,可见沸腾吸热;但水蒸发时,很 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给它“加热”,为什么还说蒸发吸热呢?请你设计一个 实验,说明蒸发是否吸热。 所需器材: 实验过程:
2
冰块浮小明又有了一个新发现,根据课本上的数据,酒精的
沸点是78℃,而实验中使用的酒精温度计的量程是-10℃~100℃,经
过调查他们确认所使用的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所使用的温度计的量程
超过了酒精的沸点?请你根据所学到的知识作出猜想.
猜想:

你猜想所依据的知识是:

能力点四 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蒸发的三个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的 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把汗水擦干是增加蒸发吸热 B.把汗水擦干是减少蒸发吸热
C、穿好衣服是减慢汗水蒸发放热 D.穿好衣服是加快汗水蒸发
吸热
15、(05·襄樊市)在实验里,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温度
计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16、MohammedBahAbbag开发了一种在尼日利亚北部沙漠很适用
方法*技巧练 巧练方法 事半功倍
方法技巧一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包括熔化、汽化和升华
9、(05·安徽省课改区)以下自然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春天到了,冰雪消融
B、初夏,林中白雾弥漫
C、清晨,草叶上露珠品莹 D、深秋,果实上挂满了白霜
10、下列四组物态变化中,均吸热的一组是
()
A、熔化、汽化、凝华 B.熔化、液化、升华
19、(05·佛山市)小明不小心把小亮的练习本弄湿了,小亮说没 关系,他将练习本打开,放在向阳通风的窗台上,本子很快就干了,为 什么?
20、(05·淮安)淮安是一个农业大市.某科技活动小组对市场进行 调研时发现:西瓜在不同季节上市价格差别很大,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 实地考察知道:我市早春土壤的平均温度较低,不适宜西瓜的生长,瓜 农们采用覆盖透明塑料薄膜的方法来提高土壤的温度.请你设计实验方 案来验证这种做法的有效性.
(1)你选用的器材,除了足够的泥土外,还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简述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透明塑料薄膜能提高土壤温度的道理 (两点即可). ①
尚未完全熔化,乙温度计的示数已经超过了0℃.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
象呢?经过分析和交流,第三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这次实验中观察到的
一些现象,是可以用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下面是他们所列的 表格,请你把他们所列的表格填写完整.
序号
现象
所涉及的物理知识
示例
不同深度的水的温 度不同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1 4℃的水在最底层
C.熔化、汽化、升华 D,熔化、液化、凝华
综合*创新练 拓展思维 提升素质
能力点一 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吸热过程
11、(05·锦州市)在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冬天,河面上的冰层增厚 B.冬天,屋顶的瓦上霜层增厚 C.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蒙水珠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13、(05·徐州市)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
化:春天,冰雪消融是 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
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
热。
能力点二 影响蒸发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4、(05·广西玉林、防城港)同学们做体育运动后,老师提醒要
把汗水擦干,穿好衣服,预防感冒,这是因为 ( )
泡温度计测量的,它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汁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
中一支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因为水在蒸发时要 ,所以
这个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另一个温度计的读数 ,在相同温度下,两
个读数的差值大,这表明空气中的水蒸含量

图11—2—3
图11—2—4
能力点三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在吸热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的“冰箱”.其巧妙设计如下:大陶罐套小陶罐,缝间填湿沙.
MohammedBahAbbag的实验表明:西红柿可以在里面保存好几个星期而
不是好几天;非洲菠菜在里面可以保存12天,而不是通常在收割后几个
小时就枯萎.这其中运用的主要物理知识是

17、气象站为了科学、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情况,需每天定时测
量气压、气温、空气的湿度等,其中温度就是用图11—2—3所示的于湿
甲温 度/℃
-5.0 -2.9 -0.9
0
0
0
0
0
0
0
0
0
乙温 度/℃
-5.0 -2.4
0
0
0
0
1. 0
1.8 2.5 3.1
3.6
4.0
状态



固固固固固 固 固 液液液液液 液 液
固 液
固 液
在以上表格中, 温度计的读数验证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只要
是冰水共存状态,温度就为0℃.
学习小组发现,在他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的情况下,即使是冰
第十一章 从水之旅谈起 第二节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知识*能力练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知识点一 熔化与吸热 1、(05·沈阳市)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2、(05·长沙市)如图11—2—1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 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 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它在熔化过程中要 _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