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及脑梗死治疗和监护

合集下载

脑出血的治疗

脑出血的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张新宇写在课前的话脑出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

循证医学证据可以分为一到四级,一级是最高的证据,四级是可靠性比较低的证据。

临床推荐分ABC三级,A级是比较明确可靠的证据,C级是推荐最低的证据。

一级证据是典型人群中设计合理、高质量、前瞻性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或者是实验的系统回顾。

这些实验一般有以下的特点:随机入组;明确界定初级终点事件;明确界定入组和排除标准;充分估计中间退出的病例数以及最终能完成的病例数,保证足够的量,将偏移降到最低;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基线特点的不同,并进行相应的平衡和统一处理,对差异进行统计学校正。

二级证据是符合以上一至五条标准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或者对类研究,或者缺少以上五条中任意一条的标准人群随机对照研究;三级证据是标准人群中的其他对照研究,包括有准确定义的自然病史的对照或者患者自我对照,患者得到的结果需要独立进行。

四级证据来自非对照研究、病例研究、病例报告或者专家意见的证据。

A级是有效、无效或者有害,至少有一项有说服力的一级证据或者两项一致的二级证据来支持。

B级可能有效、无效或有害的,需要一项有说服力的二级证据,或者给大多数人承担的三级证据的支持。

C级或许有效、无效或有害,至少需要两项有说服力的三级证据来支持。

一、脑出血的治疗现状自发性脑出血是一种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发病率的疾病。

目前脑出血的治疗缺乏特异性的靶向治疗,对于脑出血的各种干预手段包括手术方法,以及内科的各种药物治疗,单独的成功率与有效性知之甚少。

最近的研究提示,虽然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能够肯定有效的治疗脑出血,但是对于出血量不大,通过有效的医学干预,此类患者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生存质量。

该研究结果提示,即使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这种积极有效的医学干预是可以大大降低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一)脑出血的预后脑出血30天的死亡率和脑出血的体积、位置有较大关系,一般认为处于较深部的脑出血死亡率比较高,而相同体积的脑出血如果在表浅部位如脑叶存活率则比较高。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都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脑出血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

尽管两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偏瘫、痴呆和甚至死亡,但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地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脑梗死和脑出血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头痛、意识障碍等,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能够准确分辨两者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重点关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的局部脑缺血,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诊断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一般来说,脑梗死的发病多数较缓慢,病程逐渐发展,而脑出血则常常突发,病情进展迅速。

此外,在神经系统体征方面,脑梗死可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而脑出血则可能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和脑干损害的症状。

通过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这些不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准确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二者的定义、病因和鉴别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脑血管疾病,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及其病因,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概述中可以提及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2024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2024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2024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 H)是是一种常见而又难治的疾病,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患者的致残、致死率高千脑梗死患者,脑出血患者1个月死亡率高达35%~52% I 6个月末仍有80%左右的存活患者遗留残疾,是中国居民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诊断与评估脑出血早期进展迅速,容易出现神经功能恶化,及时评估病情和决速诊断至关重要。

对突然发病疑似脑卒中的患者,急救人员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尽快送往有条件的医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脑CT/C TA或MRI等检查。

一旦确诊应根据病渭紧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病史与查体1.病史采集:临床症状常表现为突发起病,且多在动态状况下发病,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血压升高、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应重点询问患者或目击者下述清况:脑卒中发生时间、症状、起病时的活动清况、年龄、是否有外伤史、原发性高血压病史、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史、糖尿病史、吸烟及饮酒史、药物史(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氯毗格雷、华法林或其他抗凝药物,包括药物服用的时间以及剂量等)、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及其他诱发出血的内科疾病(如血液病、肝病等),是否存在使用成瘾药物(如可卡因)等。

2.体格检查和病情评估:首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在完成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评估后,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可借助脑卒中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和选择各种治疗措施。

常用的量表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出血评分量表。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出血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头部CT、MRI和脑血管造影等。

CT及MRI能够反映出血部位、出血量、波及范围和血肿周围脑组织情况。

脑血管造影能够帮助明确脑出血的潜在病因。

1头部CT检查1)头部CT普通扫描使用广泛,脑出血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影,是诊断脑出血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脑出血诊疗制度及流程范本

脑出血诊疗制度及流程范本

脑出血诊疗制度及流程范本一、脑出血诊疗制度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为了提高脑出血的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制定脑出血诊疗制度至关重要。

脑出血诊疗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早期诊断:疑似脑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具备条件的医院,应优先采用急诊CT检查,以便迅速确定出血部位和程度。

2. 病情评估:确诊脑出血后,应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因素进行病情评估。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3.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大类。

内科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凝治疗等;外科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等。

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脑出血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压疮等。

应在诊疗过程中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5. 康复治疗:脑出血患者在度过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心理干预等。

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

6. 随访与评估:脑出血患者在出院后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并发症等。

二、脑出血诊疗流程1. 接诊:疑似脑出血患者到达医院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了解患者病情,迅速做好相关检查准备。

2. 影像学检查:疑似脑出血患者应尽快进行头部CT检查,必要时进行MRI检查。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合并脑梗死等。

3. 病情评估: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命体征等。

4.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病情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脑梗死后脑出血讲课PPT课件

脑梗死后脑出血讲课PPT课件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 体征:偏瘫、失语、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CT、MRI) 鉴别诊断: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鉴别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脑梗死后脑出血的典型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影像学检查:CT或MRI显示脑梗死区域出现高密度影,提示出血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结果异常,提示出血可能 病史:有脑梗死病史,近期出现病情加重或新的症状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及依据 病例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病例的预后和康复情况
病例分析和讨论
病例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脑梗死后脑出血病例,以便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病例特点:介绍病例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史等,以便更好地理解病情。
诊断过程:详细介绍对病例的诊断过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方面,以展示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溶栓药物: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使用溶栓药物进行治疗,但需要在脑梗死后 一定时间内使用,否则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必要 性
手术适应症和禁 忌症
手术方法和步骤
手术后护理和康 复
其他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使用抗凝、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 介入治疗:通过导管等器械对血管进行疏通或栓塞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脑梗死或脑出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过程:介绍对病例的治疗过程,包括手术方式、药物治疗等,以展示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经验和教训总结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病例分享 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 患者康复和护理的建议
感谢您的观看
病史和家族史: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以及家族中是否有脑血管疾病史, 有助于鉴别诊断。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一、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记录液体出入量,评估病人情况。

二、症状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控制颅内压,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三、日常生活护理
1.保持病人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洗头、修剪指甲等。

2.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

四、康复训练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2.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功能恢复的效果。

3.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康复信心,促进全面康复。

五、心理护理
1.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倾听其主诉,了解其需求。

2.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病情。

3.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并发症预防
1.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2.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卧位和床上用品。

ICU十大疾病护理常规

ICU十大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1、脑出血护理常规2、脑梗死护理常规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常规4、感染性休克护理常规5、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6、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常规7、围手术期管理护理常规8、重度颅脑外伤护理常规9、多发伤患者护理常规10、重症肺炎患者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肌力及肌张力、感觉功能。

(3)评估患者有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症状。

(4)保持病室环境安静,避免患者情绪激动等不良刺激。

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利于静脉回流。

(5)脑出血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以防止呕吐物反流至气管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给予氧气吸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

(6)遵医嘱静脉输注脱水药物。

(7)有尿潴留或不能自行排尿的患者,应留置导尿,便秘者,应用缓泻剂或开塞露。

2.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意识及瞳孔的变化。

颅内出血是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内,当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同时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要考虑颅内再次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3)保持患者出入量平衡,以免入量过多,加重脑水肿。

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和激素,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时处理咳嗽、便秘、躁动等使颅内压升高的因素,避免诱发脑疝。

(4)有吞咽障碍患者应鼻饲流质,防止进食时误吸,导致窒息或肺部感染。

对肢体无力或偏瘫患者要加强生活护理防止坠床、跌倒或碰伤。

(5)术后患者常出现偏瘫和失语,加强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并及时进行肢体被动或主动功能锻炼。

(6)脑出血患者要注意避免导致再出血的诱发因素。

高血压患者特别注意气候变化,规律服药,保持情绪稳定,将血压控制在适当水平。

拟定人:张**2020年8月25脑梗死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言语及肢体活动变化,注意有无咳嗽、腹痛、肢体痛等新的栓塞表现。

脑出血治疗指南(一)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一)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一)引言概述: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指的是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脑组织的状态。

脑出血治疗的目标是控制出血、减轻脑损伤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提供脑出血治疗的指南,包括急诊处理、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康复护理和预防措施五个大点。

正文内容:急诊处理1. 对于怀疑脑出血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包括意识水平、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

2. 必要时进行紧急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引起原因。

3.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4. 给予纠正凝血功能的治疗,如输注新鲜冷冻血浆或凝血因子。

药物治疗1. 必要时给予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和硝普钠,以控制高血压,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2. 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和芬太尼,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3. 给予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和苯巴比妥钠,以预防脑出血引起的癫痫发作。

4. 给予抗凝血药物,如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

手术干预1. 对于大面积脑出血或严重脑积水的患者,应考虑行去骨减压术,以减轻脑组织的压力。

2. 对于小面积脑出血且有明显的病因血管畸形的患者,可以考虑行介入手术,如血管栓塞或血管瘤切除术。

3. 对于血肿较大且有明显脑疝迹象的患者,应及时行开颅手术,以减轻脑压力和控制出血。

康复护理1. 对于脑出血后的患者,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包括神经功能、言语能力、肢体活动等。

2. 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3. 提供心理支持和援助,帮助患者应对脑出血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变化。

4. 给予营养支持,包括合理饮食和补充营养素,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预防措施1. 控制高血压,通过定期监测血压,遵循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减轻体重。

2. 接受定期体检和血液检查,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如血管畸形和血液病等。

3. 避免或减少饮酒和吸烟,以降低脑出血的风险。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简易鉴别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简易鉴别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简易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都是指发生在脑血管中的一种疾病,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都存在差异。

1.发病机制: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内的血液凝结或栓子阻塞造成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等。

而脑出血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进而引起脑组织受损。

主要病因有高血压、动脉瘤等。

2.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部位有关,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偏瘫、言语障碍、感觉异常、半身不遂等。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清楚、反应迟钝、定向力下降等症状。

而脑出血的症状则与出血部位和程度有关,可能表现为突发严重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瞳孔不等大、肢体活动度减退等。

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

3.影像学检查: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脑CT或MRI来观察脑组织的缺血情况。

在急性期,可以看到脑梗死区域密度或信号减低,慢性期则呈现脑灰质和白质的萎缩。

而脑出血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出脑出血部位、大小和形态特征。

脑CT可直观显示出高密度的出血灶,MRI则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出血肿周围的神经结构。

4.治疗方法: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溶栓治疗可以尽快恢复脑血流。

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此外,如伴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施行血管重建手术。

而对于脑出血患者,治疗的重点是尽快控制出血并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可以达到减压、止血和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总结来说,脑梗死和脑出血虽然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便尽早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抢救脑组织并恢复患者的功能。

医生在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鉴别,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2024

脑出血治疗指南(二)引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和高死亡率。

针对脑出血的治疗非常关键,早期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继续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指南,并总结了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建议。

我们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阐述。

正文一、急性期治疗1. 早期诊断: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如CT或MRI,迅速诊断脑出血,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 降低颅内压力:通过脱水治疗、保持头部正位、控制高血压等手段降低颅内压力,减少额外的损伤。

3. 减少脑损伤:采用良好的血压控制、降低体温、保持血氧饱和度等措施,减少脑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4. 神经保护治疗:通过给予适当的脑保护药物、脑细胞活性剂等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

5. 治疗并发症:在急性期治疗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二、手术治疗1. 开颅手术:适用于一些合并血肿或造成严重脑组织压迫的脑出血患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的压力。

2. 血管介入治疗:通过介入手术,修复或阻塞导致脑出血的血管,减少出血的范围和程度。

3. 颅内压监测:通过植入颅内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 脑细胞保护:应用脑细胞保护药物或技术,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和再生。

5. 手术并发症管理:对于手术治疗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出血等,应及时诊断和处理。

三、药物治疗1. 血压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2. 抗凝治疗:对于有明确的血栓形成风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合适的抗凝治疗。

3. 治疗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对于脑出血的病因明确的患者,可针对原发病治疗,如动脉瘤栓塞术或血管畸形切除术等。

4.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无抗凝适应症的脑出血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5. 镇痛和抗惊厥治疗:根据患者的疼痛和惊厥症状,选用适当的镇痛和抗惊厥药物进行治疗。

脑出血及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ppt课件

脑出血及脑梗塞的观察及护理ppt课件

脑出血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观测血压 观察24h尿量 保证脱水剂正确使用 准确掌握用药情况及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仔细观察鉴别病人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脑出血并发症的护理
观测血压 观察24h尿量 保证脱水剂正确使用 准确掌握用药情况及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 仔细观察鉴别病人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脑梗塞
3、较少的有严重意识障碍和颅内 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 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管部 位不同而异。
护理诊断
1、躯体活动障碍:与疾病偏瘫及
01
平衡能力降低有关2、生活自理能:
力下降:与偏瘫,肢体乏力有关
02
3、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 的有关知识4、有受伤的危险: 与疾病致躯体活动障碍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脑疝
感谢 您的 欣赏 聆听
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01
02
03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 休息或睡眠时发病。
2、头痛、眩晕、耳鸣、 半身不遂
3、“腔隙性脑梗 塞”的疾病。
症状
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脑动脉粥 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中 老年患者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病征象外, 尚可见到皮肤、黏膜、视网膜、 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二、在医院和医生的配合护理措施
1、脑梗塞偏瘫护理措施 2、吞咽困难护理措施
4.早期帮助病人活动瘫痪肢体、
临床观察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5.情绪变化护理措施
三、脑梗塞康复护理措施和治疗
科学用药,预防复发 日常生活训练 尽早、积极地开始康复治疗 有效调整情绪 脑梗塞后遗症的功能恢复护理措施
正常瞳孔的判断标准

2024重症脑梗死的诊治与管理要点(全文)

2024重症脑梗死的诊治与管理要点(全文)

2024重症脑梗死的诊治与管理要点(全文)卒中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

重症卒中是导致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减少其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是降低卒中疾病负担的关键任务。

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2024》,为重症卒中临床规范化诊治和研究提供指导。

本文整理指南中关于重症脑梗死的概念、诊治及管理相关内容如下。

01、重症脑梗死的概念国外学者最早在1996年提出“恶性大脑中动脉(MCA)梗死”的概念来描述大面积MCA梗死,强调其恶性病程和不良预后。

后续衍生出重症脑梗死相关的众多名词术语,可总结为4组概念:(1)重症脑梗死:基于临床表现,多在发病1个月内评估,常定义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或意识障碍[比如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2分]或伴心、肺、肾等器官系统严重功能障碍。

(2)大面积脑梗死:基于影像学显示梗死范围,常用定义为CT低密度影>1/2 MCA供血区或弥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145 ml。

(3)恶性脑水肿:指脑梗死后脑水肿迅速进展,导致颅内占位、脑疝,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进行性恶化,可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的恶性状态。

(4)危重症脑梗死:指患者病情严重,伴发呼吸循环系统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需要重症监护治疗或神经外科手术干预的状态。

02、重症脑梗死的诊治与管理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诊治流程如下。

第1步:判断是否有气道和循环功能不稳定等威胁生命的情况并及时处理。

第2步:评估是否适合静脉溶栓(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3步:评估是否适合机械取栓(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请介入医师评估)。

第4步:评估是否为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压迫脑干的大面积小脑梗死(核对去骨瓣减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请神经外科医师评估)。

第5步:评估是否符合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CU)收治标准,纳入神经重症综合管理模式,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给予专科治疗、对症支持、并发症防治及相关内科治疗。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期间,由于缺血区血管恢复血流灌注,导致梗死区继发性出血,脑梗死CT扫描或脑MRI检查显示,散落或局限性高密度影出现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域。

这种现象称为出血性脑梗死或脑梗死后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是1951年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Fisher和Adams首先,由于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提出了血性脑梗死的名称。

CT、MRI随着影像学的普及,出血性脑梗死报道逐渐增多,引起了临床关注。

男性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女为1.3∶1~1.7∶1。

脑梗死患者约占全部脑卒中。

70%。

脑梗死的症状包括意识障碍、不完全或完全性失语症、头痛、头晕、呕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运动性共济失调、尿失禁等神经系统症状。

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始症状通常会加重。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如下:1、心源性脑栓塞:心律突变时,各种心脏病栓塞脱落,导致脑梗死,血管栓塞易再通,血管壁脆弱易破。

血液再次涌入时,栓塞区出血。

2.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容易出血。

病理研究发现,栓塞性脑血管疾病的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为24%~71%,非栓塞性脑血管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率2%~21%。

因此,栓塞性脑梗死应特别警惕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

一、一般表现发病年龄多见于老年患者。

首先,有脑梗死。

脑梗死多发生在安静状态。

脑梗死的症状可能包括意识障碍、不完全或完全性失语症、头痛、头晕、呕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运动性共济失调、尿失禁等神经系统症状。

刘正松观察了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现从脑梗死到出血性脑梗死的发时间为2~7天5例,8~14天12例,15天以上4例。

一般出血性脑梗死原有症状加重,其中6例意识障碍加重,12例偏瘫、偏盲、眩晕、呕吐或共济失调加重,3例头痛加重,3例局限性抽搐。

二、根据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分为两种类型1、早发型:也就是说,脑梗死后3天内发生的出血性脑梗死。

据文献报道,脑梗死后早期出血性脑梗死通常与栓子迁移有关。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病例分享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病例分享
脑出血是脑部出血,与急性脑梗死的病变机制不同,但两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相互关系出血
这位患者因急性脑梗死接受了溶栓治疗,但治疗后出现了脑出血的并发症,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患者病史和病情介绍
该患者年龄65岁,具有高血压病史,于一周前突发右侧手足无力和言语不清,经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 出血病例分享
本次分享将介绍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探讨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 系,并分享一例溶栓治疗后发生脑出血的病例。
急性脑梗死介绍
急性脑梗死是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性损害,溶栓治疗是一种 常用的治疗方法,可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血液供应。
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系
治疗过程和效果
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并在治疗后数小时内恢复了部分神经功能,但随 后出现了头痛和意识障碍。
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头痛和意识障碍可能提示发生了脑出血,我们采取了紧急护理措施并停止了 溶栓治疗,但病情仍然比较严重。
总结和建议
本例病例分享强调了溶栓治疗后可能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掌握准确的治疗适应症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口非常重 要。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汇总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汇总

脑梗塞、脑血栓、脑出血的区别汇总报考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或者从事医学工作的医生,需要对脑梗塞,脑出血、脑血栓这三个概念有所甄别,这三种病症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为了帮助执业医师考试考生更好备考,医学教育网特别整理这篇文章,仅供参考。

脑梗塞1.脑梗塞(脑梗、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是脑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

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

脑梗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

2.病因:脑梗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3.主要因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4.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

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5.治疗:本病应注意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压不能过快过低。

(1)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

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链激酶、尿激酶。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肝素、双香豆素)。

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脑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34
去骨瓣减压术对颅压非常高的减压较充分 ,但创伤较大,已经较少单独采用;
内窥镜血肿清除术只有少数医院在试行阶 段;
钻孔穿刺碎吸术对脑组织损伤较大已基本 不用;
小骨窗手术止血效果较好,比较适合血肿 靠外的脑出血,对深部的血肿止血往往不 够彻底,对颅压较高者,减压不够充分;
35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 适用于各种血肿,但由
38
(2)根据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决定治疗方案:
基底节区出血:小量出血可内科保守治疗;中 等量出血(壳核出血≥30ml,丘脑出血≥15ml)可根 据病情、出血部位和医疗条件,在合适时机选择微 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及时 清除血肿;大量出血或脑疝形成者,多需外科行去 骨片减压血肿清除术,以挽救生命。
脑积水和正常颅压脑积水等。
应鼻饲。
(5)对症治疗:过度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量用镇
静药;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25
(6)预防感染:加强口腔护理,及时
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导尿 时)观察病情:严密注意患者的意识
、瞳孔大小、血压、呼吸等改变, 有条件时应对昏迷患者进行监护。
26
如SBP<180mmHg和DBP<105mmHg,则推迟降压 治疗
血压过低应升压时应首先考虑扩容 ,必要时应用升压药,
尤其是SBP<90mmHg时
29
3、降低颅内压
必须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状况选用 脱水剂的种类和剂量。 (1)甘露醇:其渗透压约为血浆的4倍,用药后血 浆渗透压明显增高,使脑组织的水分迅速进入血 液中,经肾脏排出,大约8g甘露醇带出100ml水分 。一般用药后10分钟开始利尿,2~3小时作用达高 峰,维持4~6小时,有反跳现象。可用20%甘露醇 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6~8小时1次,一般情况 应用5~7天为宜。颅内压增高明显或有脑疝形成 时,可加大剂量,快速静推,使用时间也可延长 。

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护理常规

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护理常规

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护理常规引言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是指在脑梗死的基础上发生脑出血的并发症。

由于脑梗死和脑出血都属于急性脑血管病,其病情的严重程度较高。

因此,对于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的护理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情评估与监测在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患者的护理中,病情评估与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护士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监测:1. 临床表现观察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精神状态、神经功能、肢体活动、语言能力和感觉异常等指标。

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表现,应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2. 体征监测护士应定时测量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

特别是对于血压的监测要格外重视,因为高血压是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的一个重要诱因。

3. 实验室检查护士应按医嘱定期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血液凝聚功能和凝血状态。

4. 脑影像学检查脑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的关键方法之一。

护士应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确保患者按时完成MRI、CT等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

二、病情护理与处理在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进行病情护理与处理,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1. 镇痛护理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的患者常常伴有剧烈头痛等疼痛症状。

护士应通过给予镇痛药物(如阿司匹林)或采取非药物方法(如冷敷、按摩等)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2.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的常见原因之一。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并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在合适的范围内。

3. 呼吸护理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患者常常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士应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采取必要的呼吸护理措施,如翻身、吸痰等,以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

4. 导尿护理脑梗死合并出血转化的患者常常不能自主排尿,需要进行导尿护理。

脑梗死的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

脑梗死的合理用药及药学监护

• 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选择上,常规使用阿司匹 林作为治疗或预防用药,目前患者双脚趾关节肿 胀、疼痛,且尿酸偏高,详细询问有痛风病史。
• 临床药师分析:阿司匹林可影响尿酸的排泄,也 可诱发痛风,故不建议使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可以使用氯吡格雷, 临床医生采纳药师的 建议,出院前复查尿酸含量在正常范围内。
5、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①呼吸道畅通 ②降压药、降糖药、抗感染药的使用 ③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④心脏损伤 ⑤抗癫痫治疗 ⑥精神、情绪 ⑦水电解质平衡
临床药师作用:
1、通过每天的药学查房,目的是对病人进行用药 教育,主要是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最大程度发 挥治疗方案的作用,并告知病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 不良反应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2、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目的,就是发现 潜在的和实际存在的与药物有关的问题,及时解决、 提前预防,更好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使副作用降 到最低,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降颅压及减轻脑水肿治疗 、
脱水药物有:甘露醇、甘油果糖、β-七叶皂苷、 呋塞米、白蛋白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 甘露醇起效快,效果明显,而甘油果糖起效慢, 作用温和持久,无反跳,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甘油果糖参加三羧酸循环,供给脑组织能量,有 益于梗死周围半暗带灌注的改善及脑组织的保护 和神经功能恢复,其代谢产物为CO2和水,经肾 排泄少,肾脏负担小,因而肾功能不全者亦可应 用。
病 例 1
• • • • • • • 患者,男,53岁,以“头晕4天”入院, 诊断:后循环缺血性脑血管病, 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正常 生化:尿酸 581 umol/l↑(208-428) 头MRI:双额顶叶皮层下多发缺血灶 治疗原则: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 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1.基底节区出血
最多见,约占60~70%*
(1)壳核出血:三偏征、两眼可向病灶 侧凝视、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脑出血-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2)丘脑出血:
丘脑性感觉障碍(对侧偏身深浅感觉减退、感
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失语,丘脑性痴呆(记忆
力、计算力减退、情感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眼球 向上注视麻痹)。侵及内囊可出现三偏征。
遵医附院神经内科 奉丽敏
教学目标: 掌握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 和常用的护理诊断 熟悉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临床分型及临床表现 授课学时:2学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脑梗死的诊治和监护
脑梗死: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常见类型: 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
玻璃 微动脉瘤 脑出血 脑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弹 力层中层肌细胞少,管壁 较薄 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直角 发出,血流高压下易破裂
样变
脑出血-临床表现
有高血压病史,年龄:50~70岁。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几分钟~几小时)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血压明显增高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可有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治疗
急性期治疗原则:
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
肿。维持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
恢复期治疗:促进神经机能恢复
脑出血-治疗
1、就地治疗,安静卧床。 2、控制脑水肿:常用的脱水剂有20%甘露醇,白蛋白, 速尿,甘油果糖,甘油盐水等。 3、注意离子,酸碱平衡度,防止压疮、肺部感染、
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腔隙性脑梗死
脑血栓形成—概念
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 病理改变,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 造成脑局部急性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 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常 出现偏瘫、失语。
脑血栓形成—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 胶原系统疾病、肿瘤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脱落
2、语言沟通障碍 (1)心理护理
(2)沟通方法指导
(3)语言康复训练
脑血栓形成—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3、吞咽障碍 (1)评估程度 (2)饮食指导
(3)防窒息
(4)鼻饲饮食护理
脑出血的诊治和监护
定义: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脑出血-病因
高血压---最常见 先天血管畸形 血液病
脑出血-发病机制
持续的 高血压 脑内小 动脉硬化
发病年龄较高
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TIA病史
安静休息时发病
症状逐渐加重,发作时意识清楚
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CT或MRI可有梗塞灶
脑血栓形成—治疗(一)
血压的管理:≥220/120mmHg,可用降压药。
控制感染 对 症 治 疗 降颅压:甘露醇20%、速尿 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 心电监护
控制血糖:6-9mmol/L.
脑出血-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2.脑叶出血:约占脑出血的5-10% ,脑叶出血以顶
叶最多见,依次为颞、枕、额叶。
额叶:头痛、呕吐。对侧偏瘫,精神障碍,失语。
颞叶:瘫痪,混合性失语,颞叶癫痫。
顶叶:偏身感觉障碍,混合性失语。
枕叶:对侧同向性偏盲。
脑出血-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3.脑桥出血 占脑出血10%左右。
控制癫痫发作,处理卒中后抑郁及焦虑
脑血栓形成—治疗(二)
超早期溶栓治疗 目的:恢复血流、减轻损伤、挽救缺血半暗 带 方法:静脉溶栓、动脉溶栓 常用药物:尿激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 原激活物
脑血栓形成—治疗(二)
超早期溶栓治疗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卒中,无昏迷 发病3小时内,MRI指导下可延长至6小时 年龄>=18岁
脑出血-护理措施
2、潜在并发症 脑疝
(1)评估脑疝先兆表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躁动不安、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一
侧瞳孔散大、仪式障碍加重。
(2)一旦出现,立即通知医生,准备抢救用物,配
合抢救,
脑出血-护理措施
3、潜在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1)病情监测:临床症状、咖啡色胃液、黑便
(2)心理护理: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情绪。 (3)饮食护理:禁食,或清淡流质,少量多餐,温 凉为主。
2、术前常规准备: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皮肤准
备,青霉素皮试、局麻药皮试、碘过敏试验。
脑血栓形成—治疗(四)
术前护理 3、监督给药:支架术前3-5天阿司匹林300mg/天和波
力维75mg/天;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
4、统一留置左上肢静脉针,给予留置导尿。术前 30
分,肌注鲁米那0.1。
>140mmHg,可静滴硝普钠。
脑血栓形成—治疗(二)
溶栓治疗注意事项
静脉溶栓后,继续综合治疗,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方案。
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一般不用抗凝、抗血小板药,24小
时后无禁忌证者可用阿司匹林300mg/d,共10天,以后 改为维持量50~150mg/d。 不要太早放置鼻胃管、导尿管或动脉内测压导管。
1、完全型:6小时 2、进展型:6小时-数日 3、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1-3周内
4、缓慢进展型:2周后逐渐进展
脑血栓形成—辅助检查
CT:24-48h,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 MRI:显示病灶早 DSA:血栓形成部位及侧支循环 TCD: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粥样硬化 其他:常规检查
脑血栓形成—诊断
脑血栓形成—治疗(四)
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穿刺部位沙袋加压压迫6-8小时,24小时后拆除加
压绷带;术后2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一次双侧足背
动脉搏动和肢体远端皮肤颜色、温度等。
脑血栓形成—治疗(四)
术后护理
3、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指导避免增加腹 压的动作,咳嗽或呕吐时协助按压穿刺处伤口,防 止出血。 4、患肢髋关节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5、指导患者多饮水,以利造影剂排泄。
脑出血-诊断
诊断:高血压病史,活动中发病,进展迅速,有
不同程度的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CT检查可做出明确诊断。
脑梗死与脑出血鉴别
脑梗死 发病年龄 多60岁以上 起病状态 安静或睡眠 起病速度 10余小时或1-2天 高血压病史 多无 全脑症状 轻或无 意识障碍 较轻或无 神经体征 非均等性瘫 CT检查 低密度灶 脑脊液 无色透明 脑出血 多60岁以下 活动中 数分钟或数小时 多有 颅压增高症状 较重 均等性瘫 高密度灶 洗肉水样
脑血栓形成—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1、躯体移动障碍 2、语言沟通障碍
与偏瘫或平衡能力降低有关 与大脑语言中枢功能受损有关
3、吞咽障碍 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痹有关
脑血栓形成—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1、躯体移动障碍
(1)心理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生活护理
(3)康复护理
(4)安全护理
(5)用药护理
脑血栓形成—常用护理诊断/措施
重者: 颅内压增高明显,昏迷加深,枕大孔疝
死亡。
脑出血-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5.脑室出血
占脑出血的3%~5%。
轻型:头痛,呕吐,项强,Kernig征(+),酷似蛛
网膜下腔出血; 重型:发病即深度昏迷,呕吐,瞳孔极度缩小,四肢 弛缓性瘫,可有去脑强直,预后严重,多迅速死亡。
脑出血-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尿常规、血糖、肾功等 头部 CT :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并可显示血 肿的部位、大 、小、临近水肿带、有否移位及是 否破入脑室 腰穿:慎重进行,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 血管造影:寻找出血原因
脉的狭窄或闭塞、脑动脉痉挛等。
2、颅内占位病变和颅脑外伤 、 脑肿瘤、颅内
血肿、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硬膜下积液等。
脑血栓形成—治疗(四)
术前护理 1、术前宣教:术前2天训练床上大小便,介绍手术、 麻醉相关知识、卧床制动的意义,给予心理支持, 保证病人情绪稳定,保证充分睡眠。记录足背动 脉搏动情况,以便术前术后对比。
脑血栓形成—治疗(五)
中药制剂治疗
实验显示一些中药单成分或者多种药物组合如丹
参、川芎嗪、三七、葛根素、银杏叶制剂等可以降
低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脑血流、降低血粘滞度
等作用。临床经验显示对脑梗死预后有帮助。
脑血栓形成—治疗(六)
中药制剂治疗 卒中单元的建立
外科治疗 康复治疗 预防性治疗 恢复期治疗
脑血栓形成—治疗(二)
溶栓治疗注意事项
血压的监测:溶栓的最初2h内1次/15 min,随后6h
内为1次/30 min,此后,1次/60 min,直至24h。
如果收缩压≥185mmHg或者舒张压≥105mmHg,更应
多次检查血压。可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拉
贝洛尔、亚宁定等。若收缩压>230mmHg或舒张压
脑血栓形成—发病机制
高血糖
管腔狭窄 高血压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血栓形成
脑血栓形成—病理(一)
好发部位
颈内动脉系统约
占80%,椎-基底
动脉系统约占
20%。
脑血栓形成—病理(二)
分期:
超早期 (1~6h) 急性期(6~24h) 坏死期(24~48h) 软化期(3d~3w) 恢复期(3~4w后)
4、维持血压、呼吸、脉搏等,血压不宜降得过低,
血压≤200/110mmHg时可不用处理。
脑出血-治疗
5、手术
适应症:①年龄不大,生命体征平稳心肾功能正常;
②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③壳核出血血肿超过
50ml,或有脑疝迹象的;④脑叶出血超过40ml;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