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
孔子,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至圣”,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其言行和语录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
老子,又名老聃,李耳,春秋时期人,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与“仁”,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在教育上,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光招学生,把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著名的言论有“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对人对物提高自我修养方面的名言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者而改之”。
老子的思想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老子》中包含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均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他著名的言论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上善若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外以济民,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亦不与浊俗同流合污。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际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成就一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保守。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出世倾向。
孔子的思想注重人的积极性,老子的思想注重生命内在底蕴的积累培育,儒家强调有为,道家强调无为。儒家学说重在强调如何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道家注重个人修养。
孔子思想追求道德高尚,仁慈亲和,和而不同,因而有“儒风”“儒士”“儒臣”“儒将”,道家追求温文尔雅,内敛不露,朴实无华,虚怀若谷,从容沉淀。儒家认为天人是一体的,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应当爱护自然环境。
孔子思想主要用于待人,处世,而道家主要用于修身养性,孔子讲有为,讲爱人,讲入世,老子讲无为,无欲,出世。
孔子与老子也有相似的地方,都认为人性本善,都是以道德为基础的治国思想,都有“民本”思想。但是,老子讲“失道而后得,失德而后仁”,其中的得可以理解为天道,孔子讲的“德”和“仁”可以理解为人道。孔子宣传“仁”的思想,君为轻民为贵,老子宣传宁静无为的思想。
孔子与老子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思想有共同点也有很大的不同,但都对我国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