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污染防治的法律控制_康京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

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污染防治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加强污染防治,有助于提高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外产业加快了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江西、安徽、湖南、河南、四川等中西部省(市、区)成为了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近年来,江西抓住了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了江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江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将生态足迹转移到江西,使得江西承担着污染转移的代价。另外,江西一些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往往采取牺牲环境换取GDP发展,环保理念缺失,环境防范风险加剧。因此,运用法律的手段防治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污染、保障江西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一、江西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征

(一)产业投资总量逐年递增

根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

示:2009年至2012年,江西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40.24亿美元、51.01亿美元、60.59亿

美元、68.24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1.7%、26.8%、18.8%、12.6%。2009年至2012年,江西省实际引进省外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分别是1367.1亿元、1927.4亿元、2579.2亿元、3189.4亿元,分别增长了24.2%、41.0%、33.8%、23.7%[1]。江西省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40.24亿美元,是2001年的10倍,年均增长37.1%,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额累计增速江西居中部六省第四位[2]。

(二)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江西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以制造业为主。根据2008至2011年江西统计年鉴显示:2007至2010年,江西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项目分别为606项、505项、569项、710项,实际使用外资分别为25.62亿美元、25.75亿美元、26.10亿美元、32.96亿美元[3]。2007年至2010年制造业占当年外商直接投资的60%以上,而2007年和2008年更是达到70%以上。其中纺织服装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所占份额一直较高,占到了60%以上。省外资金投资制造业的比重也相对较高,2009年省外工业项目资金占全部的85.3%,其中制造业占工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第35卷第2期

2014年4月

文章编号:2095-3046

(2014)02-0019-05DOI :10.13265/j.cnki.jxlgdxxb.2014.02.005

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污染防治的法律控制

康京涛a ,

杨智昕b

(江西理工大学,

a.对外联系与合作处;b.团委,江西赣州341000)摘

要: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政策的推动下,江西成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

点区域。江西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发达国家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将生态足迹转移到江西,使得江西承担着污染转移的代价,影响着江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现有国家和江西环境相关立法的不足,环境标准制度的不完善以及江西环境准入制度的缺失,是导致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环境污染法律成因。要有效防止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污染,需要调整江西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江西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增加防止污染转移的相应条款、明确“政策环评”、“按日计罚”等法律规定,不断完善江西区域环境准入制度和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关键词:产业转移;环境污染;污染转移;环境标准;环境准入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3-04-27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FX1310)

作者简介:康京涛(1980-),讲师,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方面的研究,E-mail:kangjingtao2011@126.com.

Vol.35,No.2A pr.

2014

业合同项目个数86.6%、进资占83.2%[2]。

(三)产业转移来源地相对集中

江西承接境外产业转移主要来源于香港和台湾地区。2007年至2010年江西引进香港项目分别为558个、452个、564个、732个,分别占到了当年境外引进项目的64.36%、65.60%、68.70%、67.03%;2007年至2010年江西引进台湾项目分别为106个、90个、113个、192个,分别占到了当年境外引进项目的12.28%、13.06%、13.76%、17.58%[4]。江西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来源地主要以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地区为主。2009年,全省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中有75.3%是来自长珠闽地区,实际进资增长21.4%。其中:来自浙江453.1亿元,占33.1%;广东283.7亿元,占20.8%;福建122.3亿元,占9%;上海92.1亿元,占6.7%;江苏77.9亿元,占5.7%[6]。

二、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污染转移的问题

江西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污染转移的现象。污染转移通常是指环境高标准国家或地区向低标准国家或地区的转移行为。它包括了国家间的跨境污染转移和一国内部的区域污染转移。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既包括了国外的污染转移,也包括了国内的污染转移。

(一)产业转移中污染转移的表现

严格地讲,任何的产业都会产生污染物,任何产业的转移都会增加承接地的环境压力。然而,那些污染排放密集、污染物产生多的行业往往对于承接地的环境破坏是巨大的,不可逆的,我们通常将这些行业定义为污染密集型产业。虽然,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划分污染密集型产业,但是根据赵细康教授对不同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的研究,确定了我国的污染密集型产业主要包括了电力供应业、采掘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6]。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污染转移突出的表现在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承接。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0年江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这七个高污行业分别为257个,318个,411个,分别占到了当年外商在江西投资项目总数的37.3%、38.73%、37.63%[7]。江西承接国内的产业转移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如劳动力

密集型的五金、玩具、制衣、制鞋、塑料产业和耗能较大的陶瓷、水泥产业,以及矿产资源加工产业等行业[2]。如2005年吉安引进了41家造纸企业,其中约有3/5来自浙江和福建,这些企业将成百上千吨散发着恶臭的黑水,直接排入赣江[8]。2011年江西德兴市多个乡镇从浙江承接了150家生产水晶球产品的作坊,带来的废水、噪声、粉尘、废渣等超标排放,对当地农村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较大危害[9]。

(二)产业转移中污染转移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江西承接产业转移中污染转移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照转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和落后技术设备转移;按照转移行为是否违法,可以分为违法的污染转移和“合法”的污染转移;按照转移的隐秘程度,可以分为显性的污染转移和隐性的污染转移。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江西在招商引资中将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引进到江西地区,而落后技术设备的转移是指国内外的一些产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将落后、污染环境的设备转移到了江西。违法的污染转移是指江西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违法操作,将不符合我国和江西法律法规规章的产业引进到江西,而“合法”的污染转移是指江西在引进国内外产业中,由于环境标准的差异,在未违反我国和江西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将一些高污染产业引进到江西。显性的污染转移是指江西承接产业的污染结果通常直接的表现出来,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受损,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而隐性污染转移的污染结果不直接表现出来,不易被人们发现,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污染积累才表现出来。

(三)产业转移中污染转移的危害

一般而言,产业转移中的污染转移实质上是污染物质排放区域的转移,即产业排放的污染物由一国或地区转移到他国或其他地区。一方面,这些污染物质在转移地的排放,造成了当地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的污染,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引发环境突发事件。虽然,目前江西并未出现较大的环境突发事件,但是不能有效预防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存在着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近年来由于江西承接的国内外产业大多是制造业,耗能多,需要大量的环境资源,耗费了巨大的环境容量。这使得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转移到了江西民众的身上,使他们的环境权益遭受侵害,环境福利减少,同时对当地环境产生较大污染。如江西乐平工业园自2003年设立以来,引进企业共50多家,其中化工企业30多家,工业园的污水直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4月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