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

合集下载

为何郎咸宁的《百骏图》会有出现三匹象征“死亡”的瘦马?

为何郎咸宁的《百骏图》会有出现三匹象征“死亡”的瘦马?

为何郎咸宁的《百骏图》会有出现三匹象征“死亡”的瘦马?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于1715年来到中国,先是在澳门学习了中文,后来又因为绘画能力而被康熙召进宫。

身为意大利人的他,因为欧洲绘法无法全然适用于大清宫廷,因此他开始学习中国的绘画方式与美学观。

大清宫廷画的新风貌别以为他只是学习使用中国的绘画工具、技巧与美学意涵,别以为他只是单纯的奉旨作画而已。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在这五十一年内,郎世宁开拓了大清宫廷绘画的崭新风貌。

郎世宁本就会运用欧洲的透视法技巧,而让画作变得立体感十足、光影层次鲜明,当他习得了中国绘画后,技能更加丰富。

中西合璧的绘画又添加了中国独特的水墨特色与美学象征,虽为外来者,他却引领着宫廷绘风。

最出名的莫过于《百骏图》了!郎世宁善画马郎世宁擅长描绘人物肖像、静物、花鸟、动物等,《百骏图》、《八骏图》更是众所瞩目的焦点。

三位清帝中,就属乾隆最喜爱在文物上盖玉玺,乾隆毫不吝惜的表示了他对郎世宁的重视与赞叹。

乾隆甚至对郎世宁的画法提出建议,认为不需要明暗过显,以免脸面过黑。

皇帝的意见,郎世宁当然是采纳!可是奇怪的是,能捕捉马的雄壮威姿的郎世宁,居然在《百骏图》的前、中段画了三匹瘦马。

第一匹瘦马的后面跟着一位驯马者,第二匹瘦马则背对赏画者,站在树木下。

第三匹瘦马则站在树旁,看着与它有段距离的马群。

论《百骏图》的三匹瘦马有研究者表示,这些瘦马不可能为皇帝所画,因为并无皇帝表示喜爱瘦马,况且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内,并没有记载皇帝要求画瘦马的条件。

解释一:再者,瘦马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象征着死亡,就好比水果和肉象征着物质贪婪的欲望,尽是不好的东西。

那么,郎世宁为什么刻意描摹那些连欧洲人都排斥的晦暗形象?研究者认为,形只影单、步履蹒跚、缺乏安全感或沟通的瘦马,可能反映了异于中国人的“郎世宁”在中国的生活经验与感想。

简单来说,官场复杂,在耳目众多又人际复杂的皇宫中,时刻担一份是否会遭人妒忌的担忧吧!战战兢兢就在所难免。

清 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

清 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

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高清版【组图】清郎世宁《百骏图》长卷,绢本,设色画。

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

《百骏图》画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於草原的场面。

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应用的前重後轻、前实後虚、前大後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

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真。

郎氏擅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

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

此图绘於雍正六年(1728),堪称郎氏早期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到中国,随即入宫,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

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城战图》等。

郎世宁1715年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

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

尽管如此,洋画家郎世宁也必须遵守作画前绘制稿本,待皇帝批准后再“照样准画”的清宫绘画制度,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郎世宁《百骏图》稿本就说明了这一点。

清代宫廷画师笔下的《十骏犬图》,乾隆皇帝的爱犬原来长这样啊

清代宫廷画师笔下的《十骏犬图》,乾隆皇帝的爱犬原来长这样啊

清代宫廷画师笔下的《十骏犬图》,乾隆皇帝的爱犬原来长这样啊《十骏犬图》是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画。

这十条品种高贵的名犬都是当时清朝各地大臣进献给乾隆皇帝的。

在画上以汉、满、蒙文三种字书写,除了犬的名称之外还记录进献者的姓名与职衔。

图为金翅猃。

这是科尔沁四等台吉丹巴林亲进献的名犬。

猃,有形容长嘴的狗的意思。

这只犬身上的毛色如金,它奔跑起来速度飞快,就像有一双金色的翅膀一样。

金翅猃这个名字很适合它。

图为斑锦彪。

这是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进献的名犬。

这种犬通体颜色为虎斑色,耳朵为虎斑色,趋近于等边三角形。

因身上的斑纹而得名。

中国民间传说,彪为雌虎一胎中多余的虎崽,是一种排在虎豹之间的神秘动物。

斑锦彪,寓意褐色虎斑纹的小老虎。

图为苍猊。

这应该就是藏獒,这是驻藏副都统傅清进献的名犬。

当时朝野上下都为该犬的英姿、气势而赞叹。

乾隆皇帝很是喜欢,他封该犬为狗状元,犬中之王。

猊,也称狻猊,又称金猊、灵猊。

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

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

苍猊,寓意青黑色的龙狮。

图为苍水虬,这是大学士忠勇公傅恒进献的名犬。

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苍水是形容这只犬的毛色为灰白色。

苍水虬这个名字也起得很有寓意。

图为蓦空鹊,这是和硕康亲王巴尔图进献的名犬。

鹊是一种鸟,其背黑,肩、腹、翼皆白。

这只名犬的外形很符合鹊的这个外形特征。

鹊能振翅高飞,这只名犬奔跑速度很快,也很善于跳跃,蓦空鹊这个名字很符合这只名犬。

图为墨玉璃,这是侍卫领班卫华进献的名犬。

螭,是古代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墨玉是形容这只犬的皮毛像墨玉一样墨黑、透亮。

图为茹黄豹,这是侍郎三和进献的名犬。

茹白、秋黄形容这只犬的外表的毛色,豹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其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

画中这只茹黄豹,正在树下,它听到了树上的喜鹊的鸣叫声,灵敏地回首昂视。

图为睒星狼,这是科玺沁四等台吉丹达里逊进献的名犬。

睒,有闪烁的意思。

睒星就是闪亮的星星。

郎世宁《百骏图》稿本惊现拍场

郎世宁《百骏图》稿本惊现拍场

郎世宁《百骏图》稿本惊现拍场2006年6月15~17日在北京京广中心举办的北京鸿正春季书画拍卖会上,将惊现一幅由马晋先生收藏的郎世宁《百骏图》巨幅稿本。

《百骏图》稿本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尺寸与完成图稍有差异,为马先生早年研习工笔画的重要资料。

稿本与完成图的景物布局规格尺寸相当一致,仅细微之处存在差异,稿本上清晰可见一匹站立的骏马身上用炭条修改的痕迹。

稿本整体线条极其流畅,马、树以及人物肌体的质感都很好地表现了出来。

画面中有些地方草和小树被高度概括,属于西方画法,其整体为写实性高像素描,但又像中国的白描,这种中西结合的风格非郎世宁莫属。

故宫博物院聂崇正先生在其《〈百骏图〉卷及其稿本和摹本》一文中这样叙述该稿本:“画面最后有画家马晋留下之墨迹:‘郎世宁百马图,庚申二月下旬,马锡识’,下钤印章‘马’‘马晋所藏’‘马晋之印’。

所署‘庚申’为民国九年,即公元1920年。

据此可知,此图曾经为画家马晋所收藏。

马晋(公元1899~1970年),北京人,字伯逸、号湛如,早年名马锡,生前为北京画院画师,其父曾经为一满清贵族管理马匹,故而马晋自幼喜爱画马,学郎世宁画风。

他曾经在其所著之《怎样画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出版)一书中提到:‘我画《百骏图》长卷,用郎世宁原稿’。

马晋书写的‘庚申二月’应当是其获得《百骏图》稿本的时间,马晋时年二十一岁。

据有关材料显示,马晋曾利用其收藏的《百骏图》卷原稿本,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模绘了两卷《百骏图》,其中的一幅现藏北京的‘荣宝斋’画店,此幅画卷尾有清末民初陈宝琛(公元1848―1935年)的一段题跋,在题跋中有如下文字:‘马生私淑郎世宁,曾得百骏旧原稿’。

马晋另一《百骏图》卷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于2002年与郎世宁的原作同时展出过。

”据知,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藏有一幅郎世宁《百骏图》稿本,两件稿本曾经聂崇正先生鉴定均为郎世宁真迹。

业内人士曾表示,郎世宁上上精品之一《百骏图》的画及稿本均不在画作诞生的本土,实在是非常遗憾。

郎世宁《百骏图》赏析

郎世宁《百骏图》赏析

郎世宁《百骏图》赏析
郎世宁《百骏图》是一幅大型综合性的宫廷书画,以“百骏图”命名,共有一百头马。

这幅作品凝聚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厚重底蕴和传统的审美情趣。

作品以湛蓝的天空为背景,展示了一百头骏马在充满神奇气息的森林里奔腾、翩翩起舞,形成一道壮丽而有力量的景象。

马的头部绘制得栩栩如生,体态各异,肢体活泼,蹄子凌厉,表情深沉,充满动感,宛如生动的现实。

浑然天成的效果使作品更加逼真,观者心旷神怡。

此外,作品上的马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道士的特殊马、骑士的武装马等。

这也显示出当时社会的文化多样性,表达了宏大的气魄和精神力量,展示了古代宫廷艺术的风采。

总之,《百骏图》展现了中国古代宫廷礼仪文化的精华,充分体现了宫廷艺术的高超技艺,展现了宫廷文化的华美和魅力。

郎世宁的什么图描绘骏马

郎世宁的什么图描绘骏马

郎世宁的什么图描绘骏马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百骏图》,描绘了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面。

郎世宁擅长骏马、人物、花卉走兽,中西结合的绘画技术得到了中国皇帝的喜爱,其中著名的《百骏图》描绘了形态不同、坐卧奔跑的100匹骏马,纸稿绘本存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长度约有8米。

绢本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长度约为7.7米。

此图创作于雍正年间,总共耗时4年才完成。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三月初二,员外郎沈某奉怡亲王谕:郎世宁画《百骏图》一卷,遵此。

”也就是说,郎世宁开始绘制《百骏图》的时间是1724年。

郎世宁在来华前系统地学习过绘画,打下较为坚实的写生基础,到中国后又接触到传统的中国绘画,东西方艺术的熏陶为他开创一种新颖的画风提供了良好的条
件。

于是在绘俩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

01.郎世宁

01.郎世宁

宗教信仰 代表作品
《聚瑞图》、 《嵩献英芝图》、《百骏图》、 《弘历及后妃像》等
个人经历
康熙年间
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 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 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 家看待,甚为礼遇。于是派郎世宁为 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 宫廷画师每日清晨从北京东华门附近 的寓所步行进宫,七时向宫门禁卫报 到。
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来到中国,
雍正年间
《果亲王允礼像》北京故宫博物院 收藏
在雍正年间,郎世宁根据皇帝的旨意,向中 国的宫廷画家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从此,纯 属欧洲绘画品种的油画,在清朝的宫廷内也开 始流行。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开始大规模地扩建 圆明园,郎世宁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 在当时的满洲贵族圈子里,玩赏欧洲风味的 艺术品是一种流行的时尚。
宫廷画师 –郎世宁
(Giuseppe Castiglione)
目录
.个人简介 .个人经历 .绘画成就 .绘画贡献 .画作欣赏
姓名
郎世宁
外文名 Giuseppe Castiglione
别名

朱塞佩·加斯底里奥
意大利 米兰 1688 1766 宫廷画家/修道 基督教
国籍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乾隆年间
乾隆皇帝雅好书画诗文,在 位期间重视宫廷绘画的发展。 郎世宁身为宫廷画师,将乾 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 画——战争的场面,壮观的 狩猎,喜庆宴会等。他最好 的作品之一为“哈萨克贡马 图”,整个绢卷轴中笔触挥 洒自如,景色生动逼真。
《哈萨克贡马图》 现藏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
郎世宁自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来华,至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去世, 在中国共度过了五十一年。他为二百多年前中国与欧洲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重 要和积极的贡献。由于郎世宁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中国度过的,他的艺术创作也都 以中国的人和事为题材,所以郎世宁的生平和艺术,已经成为了中国美术史的一 个组成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评价了。

郎世宁16幅精美绝伦的《仙萼长春册》(组图)

郎世宁16幅精美绝伦的《仙萼长春册》(组图)

郎世宁16幅精美绝伦的《仙萼长春册》(组图)
这是⼀组令⼈惊艳的⼯笔画,来⾃清朝宫廷的意⼤利画师郎世宁,这组《仙萼长春图册》⼀共
有16幅,每⼀件都堪称精美绝伦。

这套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

郎世宁的《仙萼长春册》⼀共有16幅。

画⾯描绘⼀年四季不同的花卉,以巨⽯、翎⽑、⼩草等
点缀花卉,每幅均宽28.4公分,⾼33.7公分。

16幅依序为:01.牡丹图、02.桃花图、03.芍药
图、04.海棠⽟兰图、05.⽯⽵图、06.黄刺蘼鱼⼉牡丹图、07.虞美⼈蝴蝶兰图、08.樱桃图、09.
罂粟图、10.紫⽩丁⾹图、11.百合缠枝牡丹图、12.翠⽵牵⽜图、13.荷花与慈姑花图、14.⾕花稷
穗图、15.鸡冠花图、16.菊花图。

在清朝的宫廷,当时的皇帝⼤⾂和后宫妃嫔都⾮常喜欢郎世宁的画作,他们都以能拥有郎世宁
的画作引以为傲,⽽这⼀组《仙萼长春册》主要是画给后宫嫔妃欣赏的,因此画⾯⼤多充满吉
祥寓意与物事来烘托画⾯氛围,曾经有⼈说,郎世宁的花鸟画是可以作为⽣物课的挂图,因为
他画的花卉鸟⼉与实物⼏乎没有差别,看到这组作品的⼈应该同意这⼀的说法并不是出于夸
张。

郎世宁的画既有欧洲油画注重写实、明暗和透视关系的功底,⼜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

这16幅图也是如此,画⾯⾮常写实,笔触精细⽤⾊鲜艳,⽤的是⼯笔设⾊充分但体现了西⽅绘
画技法的特点。

牡丹图
芍药图
海棠⽟兰图
黄刺蘼鱼⼉牡丹图
虞美⼈蝴蝶兰图
罂粟图
紫⽩丁⾹图
翠⽵牵⽜图
荷花与慈姑花图
鸡冠花图
菊花图。

“西画东渐”下郎世宁的《百骏图》

“西画东渐”下郎世宁的《百骏图》

“西画东渐”下郎世宁的《百骏图》□孙孟珂摘要:人类文化的变迁与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西方交通的畅通“西画东渐”就是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现象,是西方艺术文化向东方渗透的过程。

中国文化底蕴的强大内聚力让"西画东渐”的影响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吸收,西方文化也融入了来自东方的意韵。

朗世宁的《百骏图》就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际出现的精品,整幅画既有西方绘画中的写实,又有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味,而不仅仅是描绘物体的表象。

郎世宁创造的新体画影响了清代宫廷绘画一派的风格,对中国绘画之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西画东渐百骏图郎世宁一、东西方艺术交融下的“西画东渐”西方绘画在中国传播与交流的文化现象,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东西文化交流,这仅仅是交通层面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西画东渐”,具有十分重要的融合贯通的地位;第三个层次是中国西洋画,这是一种派生典型“西画东渐”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阶段,在此研究中,重点是在明清时期的“西画东渐”,“洋画运动”是明清时期艺术的重要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聚力是十分强大的,并且具有自身的鲜明特点,以儒家思想作为主流的思想观念,核心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整合的系统思维方式、以社会和谐为本位的人文主义精神等。

而正是这种内聚力的作用,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时,有文化碰撞后的回应,而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接纳或者排斥。

郎世宁在《百骏图》中,构图上采用了唐宋时期的牧放马群式,但在描绘马的体态时,他运用了西洋画法中的明暗、透视法如实描绘马这个真实存在的物象,让观者在欣赏这幅画时,就如同置身于其中。

郎世宁对于马的描绘有自己的方法,他在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如:画马身上的斑点是把中国传统书画中写意性运用其中;而画马身体的结构则基于更为科学的观察,缜密地表现身体结构,使马就像是真实生活中的一样。

彼时没有照相机,郎世宁让一些珍贵的图像留存下来,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上的贡献,而且是历史的见证者。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故宫博物院藏(高清)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故宫博物院藏(高清)

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故宫博物院藏(高清)清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绢本设色332.5x232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皇帝大阅图》是郎世宁在宫廷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情景。

乾隆皇帝戎装骏马,英姿勃发,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

画中出现的骑马形象,除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外,还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

《乾隆皇帝大阅图》中骑马者就是乾隆皇帝,他头戴金盔、身穿铠甲,骑在骏马上,精神抖擞,表情中既带有帝王的威严,又充满着自信。

整幅作品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画中的乾隆皇帝五官凹凸有致,立体效果明显,他身上的盔甲也描绘得十分细致,具有很强的金属质感。

大阅之日,八旗营伍既成列,兵部堂官奏请上御帐殿。

武备院先期设黄幄帐殿于凉鹰台。

上自行宫具吉服,御万吉骦。

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皇帝即位后首次在南苑检阅八旗兵将。

本幅是乾隆皇帝弘历29岁时的戎装像,头戴盔、身着铠,戎装骏马、英姿勃发,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应该是郎世宁的盛年佳作。

毫无疑问,这是一幅形神毕肖的“御容”肖像画,也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新体肖像画。

作品十分写实,人物相貌凹凸分明,富有立体感,盔甲亦描绘细腻,金属质感逼真。

全图画法细腻,色泽华丽,基本上以色塑形,不显线条痕迹,具有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

这类纪实性质的绘画作品,是清代宫廷绘画中最富有特色的画幅,它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可靠、不可替代的历史形象资料。

郎世宁的作品采用西洋画法,又适当揉合了中国的技法,并注重解剖结构和立体感,很受皇帝的赞许。

郎世宁不但自己绘制了大量画幅,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既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又不同于文人绘画和民间绘画的新颍面貌。

《乾隆皇帝大阅图》是郎世宁在宫廷的重要作品之一。

此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情景。

乾隆皇帝戎装骏马,英姿勃发,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

画中出现的骑马形象,除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外,还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

清宫十家:郎世宁《十骏图》欣赏

清宫十家:郎世宁《十骏图》欣赏

清宫十家:郎世宁《十骏图》欣赏清宫十家:郎世宁《十骏图》欣赏十骏图之:奔霄骢十骏图之:大宛骝十骏图之:红玉座十骏图之:如意骢十骏图之:雪点雕十骏图之:自在驈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经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主要作品有《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聚瑞图》、《嵩献英芝图》、《弘历及后妃像》等。

郎世宁19岁入热那亚耶稣会,那时欧洲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极为向往,年甫弱冠的郎世宁就请求该会派他前往中国。

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

11月获康熙皇帝召见。

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做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旋即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

1722年康熙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继位,传教士皆逢厄运,唯有在宫廷服务的教士受到特殊礼遇,向中国的皇帝和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

作于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图》轴、雍正二年(1724年)的《松献英芝图》轴和雍正六年(1728年)的《百骏图》卷等画幅,都显示了郎世宁坚实的写实功底,体现了他早期绘画的特色和面貌,具有浓厚鲜明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

郎世宁根据雍正皇帝的旨意,向中国的宫廷画家斑达里沙、八十、孙威凤、王珓、葛曙和永泰等人传授欧洲的油画技艺,从此纯属欧洲绘画品种的油画,在清朝的宫廷内也开始流行。

从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中得知,在这段时间里,郎世宁创作了不少作品,但是保存至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多已经失传了。

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郎世宁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这座东方名园内,画了许多装饰殿堂的绘画作品。

清朝中期宫廷画师郎世宁四十一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宫廷画师郎世宁四十一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

清朝中期宫廷画师郎世宁四十一幅精品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

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

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

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

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

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

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清代中期,清代康熙末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政权的逐步巩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获得持续发展,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宫廷绘画”可谓名家辈出,人物画家如郎世宁、冷枚、丁观鹏;山水画家如袁江、袁耀;花鸟画家如蒋廷锡、邹一桂,等等。

这些画家的出现,都为清代中期宫的廷绘画增添了不少色彩。

然而“扬州八怪”也诞生于同一时期,且在画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我们一起分享郎世宁精品绘画作品。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7.19-1766.7.16),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圣名若瑟,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意大利米兰人。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传教,随即入皇宫任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郎世宁擅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风格上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爱,也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

郎世宁《百骏图》

郎世宁《百骏图》

郎世宁《百骏图》《百骏图》清代彩色绢本郎世宁作纵94.5厘米、横776.2厘米原画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古代文人墨客,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留下了如唐代韩愈《杂说》“伯乐相马”,《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千金买骨”等故事。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以马为主题的作品数不胜数,如唐代韩干的《牧马图》、《照夜白图》,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宋末元初赵孟頫的《浴马图》,近现代徐悲鸿的《奔马图》等。

《百骏图》是清代外籍宫廷画家郎世宁的代表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画卷描绘了一百匹姿态各异的骏马,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面。

马匹有肥壮,有精瘦,或奔驰,或行走,或站立,或蹲坐,或躺卧,或翻滚嬉戏,或交斗觅食,聚散不一,自由舒闲。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现藏有一幅黑白的纸质稿本《百骏图》。

有专家推测,郎世宁在创作《百骏图》的过程中,应该画了不少的草稿,直到雍正认可,最后才画在了丝绸上。

因此,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保存的纸本画应是郎世宁前期准备的草稿画,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的绢本画才是最后的成品。

画卷赏析画卷中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应用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境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

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真,郎世宁擅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加入西洋光影透视法及西画颜料,以显示出中西趣味兼容并蓄的画面。

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的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

最左侧下方那匹正在交斗的灰马,画家用了西方明暗光影的手法,把这个“马屁”画得特别圆,特别立体。

河流中,一个牧马人正在给一匹黑白相间的骏马洗刷,这匹马的身上遍布大块的黑色,马鬃的颜色为黑白相互衬映,马腹上的颜色大部分是白色。

这样的深浅色用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中的明暗法,而在马身上的墨点似的黑色,有一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趣。

流浪到中国的瘦马

流浪到中国的瘦马

流浪到中国的瘦马作者:杨小样来源:《中国收藏》2013年第06期这是一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八骏图》:占据画面近三分之一的巨柳从左向右倾斜,从树根到树梢的对角线将画面一分为二,马群也被巨柳分开。

位于巨柳右边的几匹高大肥壮的马儿悠然自得,玩耍嬉戏,而那匹瘦马位于巨柳左侧,孤零零地低头徘徊。

就连一旁的牧马人也对瘦马不理不睬。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匹形单影只的瘦马说起。

画面中的瘦马即便是最简略的中国美术史也不会忘记提到一个在中国画画的外国人——郎世宁。

郎世宁擅长画肖像、花果、走兽、历史事件,而马更是他的最爱。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满族对马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

满族贵族对马的推崇与郎世宁对马的喜爱一拍即合,使今天的我们在郎世宁的许多作品中都能看到马的影子,上文所说的《八骏图》就是他的代表作。

无独有偶,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百骏图》、江西省博物馆的《八骏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郊原牧马图》中都有瘦马出现。

例如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郊原牧马图》:画面上马儿散放于郊外旷野之中,或卧,或立,或吃草,或嬉戏,自在悠闲。

而在画面正侧面描绘的瘦马则与旁边的两匹马没有任何交流,以绝决的步伐走向左前方,孤单寂寞地离开马群。

观者不禁要问,令人喜爱的高大健硕的马儿之中,画家为何单单画一匹瘦马?而“瘦马”这一形象又代表着什么呢?诚然,郎世宁画瘦马并非第一人,在他成长的西方就有许多关于瘦马的绘画。

丢勒曾在一件素描作品中描绘过瘦马,意大利圣卡特琳教堂的壁画、意大利巴勒莫西西里美术馆所藏的湿壁画也均有瘦马的形象,代表“死亡”的瘦马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流行题材。

年轻的郎世宁游历欧洲各地,参观临摹教堂美术馆绘画,想必一定接触过“瘦马”。

这段经历在无形中形成为他日后画作中瘦马的DNA。

而“中国瘦马”则为郎世宁笔下的瘦马注入了血肉。

如唐代曹霸的《羸马图》,北宋李公麟的《五马图》,元代赵孟的《双骏图》、任仁发的《二马图》,钱沣的《瘦马图》等等。

不仅仅是绘画,文学中的“瘦马”也是俯拾皆是:唐代李端和杜甫都曾写过《瘦马行》,还有元稹的《病马诗寄上李尚书》、吴历的《病马》等等。

《瘦马行:郎世宁的中国经验》序

《瘦马行:郎世宁的中国经验》序
学 术 研 究和 科 学研 究都 应 该提 倡 “大胆 假 设 、小心 求 证 ” 的治学态度 和方法 。曹天成 对 中外美术史特 别是 中国传 统 绘画 中有关描 写瘦马 的作 品作了比较 研究 ,对 郎世 宁的创 作 文本做 了深入 研读 ,更结合 郎氏在传 教事业 与绘画 创作两 者 不可克 服的矛 盾 中的心境作 了深 入讨 论 。在此 基础 上 ,他 大 胆提 出 ,郎世 宁之所 以在作 品中 多次 描绘瘦马 图像 ,是 与 他 不得意 的境遇 和苦闷 心情 有密切关 系 ,是他传 教事业 受挫 以及 自己在皇宫 内地位失落 、内心苦闷情绪的 自然流露 。
郎世 宁把 来华传教 作为至 高无上 的职 责 ,因雍正 、乾隆 时期大 规模 禁行天主教 不能如 愿 ,只能在清 宫内被作 为御用 画 家使 用 ,而在 艺术创 作上 又屡屡受挫 ,他 的精神苦 闷和情 绪 焦虑 可想而 知。这是 不是 与他在画 中描绘七 匹瘦马 有直接 的联系?曹天成这篇 著作 探究的正是这一学术 问题 。
是 为 序 。 (注 : 《瘦马行 :郎世宁 的中国经 验 》已由中华 书局于 2017g 12月出版 )
群马 图是我 国传统绘画 中经常 出现 的图像 ,画面上肥壮 马群 中偶尔 有瘦马 出现 ,一般为两 种情况 ,一种 是作者借此 表达 自己某 种失落 感情 ;另一种 是出于构 图中图像 变化 的需 要 ,在 某种意 义上 也是传统 绘画描绘 群马 图程式化 手法 的一 种 表现 。但 是 ,在 清廷供职 的意大 利画家郎 世宁 ,在 他有代 表性 的 《百骏 图 》 《郊原百 马图 》 《云锦 呈才 》和 两件 《八 骏图 》等5幅作品 中 ,不仅 都有瘦马 的描 写 ,而且瘦马在位置 上也 非同一般 ,这就 不得 不使人们特 别是艺 术史研 究家们产 生探究其原 因的兴趣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
————————————————————————————————作者:————————————————————————————————日期:
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历史论文
郎世宁:瘦马常怀万里心
文|江仙
清朝初年,透视法、阴影法等西洋绘画技巧已由欧洲传教士带入宫廷,因为不能兼顾中国传统审美,并未受到广泛认同。

直到意大利人郎世宁出现,才改变这一局面,他领会了中国画对神韵和意境的追求,融入古典油画对细节和光影的表现,终于在东方土地开创了别具特色的流派。

郎世宁,原名朱塞佩· 迦斯底里奥内,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本意不是为了促进艺术交流,而是为了在他看来更神圣的理想:传播主的福音。

当时中国各地的耶稣会,非常注重与上层人士来往,有本事的传教士进入宫廷,直接接触最高统治者,期望教义能够自上而下渗透传播。

绘画是郎世宁得天独厚的套磁利器,画马是他最有力的敲门砖。

满清以骑射定天下,贵族子弟人人爱马,郎世宁精通解剖知识,十分擅长表现骏马的肌理骨骼。

1715 年,27 岁的郎世宁来到中国,经人引荐受到康熙召见,成为皇家御用的画画人,他还与几位热爱艺术的皇子结下私人友谊。

古老的中国对任何新事物的接受都要经过艰难的排异反应,这匹异域良马在其所处的时代,始终没有遇到真正的伯乐。

《百骏图》:成也求真败也求真雍正二年(公元1724 年),内务府奉怡亲王允祥谕:“着郎世宁画百骏图一卷,遵此。

”百马气势磅礴,暗示长寿百岁、太平盛世、人才济济,历代皇室偏爱这一绘画题材,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頫等巨匠都有同类作品。

郎世宁用四年时间完成《百骏图》,绢本设色,纵94.5 厘米,横776.2 厘米,这是他一生骏马系列作品中规模最大型的一幅。

《百骏图》中,郎世宁采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技法,使用胶调颜料,运笔深具欧洲古典特色,通过深浅颜色细腻的变化表现马匹的结构和肌肉,而不是像中国画家那样用清晰线条勾勒轮廓。

皮毛、肌肉、骨骼、动作、神态,逼真得呼之欲出,给观者带来中国历代绘画中从未有过的视觉体验。

几匹刚从水里上岸的马,湿漉漉的毛紧贴在身上,让人几乎能体会到马毛的手感和马身上将要滑落的水滴。

一百匹骏马分布在错落有致的山水中,没有任何两匹是雷同的。

整幅长卷由右至左,平均约十匹马形成一组构图,每组构图动静结合,牧马人点缀其中,控制着画面的节奏,欣赏过程如同聆听交响乐。

郎氏《百骏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齐名。

然而,这幅巨作当时似乎并没有获得雍正皇帝肯定,画完后雪藏于深宫库房,长期不见任何记载和点评。

乾隆十三年(1748 年),“太监胡世杰交百骏图一卷传旨:着郎世宁用宣纸画百骏手卷一卷,树石着周昆画,人物着丁观鹏画。

钦此。

”绢本《百骏图》完成18 年后,终于出现在造办处档案,但它仅是一个参照物。

乾隆要求郎世宁重新绘制《百骏图》,只用他画马,风景和人物的创作权利则被“剥夺”,交由皇帝更看好的中国画师完成。

重绘的《百骏图》为纸本,今已失传,档案记载纵约36.7 厘米,横约366.7 厘米,尺幅不足绢本一半。

两幅《百骏图》最大的区别在于风景和人物。

“逼真”是把双刃剑,既让帝王对郎世宁刮目相看,也对他产生挥之不去的偏见和轻视。

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与他共事的本土画师认为,西洋人的画作过于逼真,但“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乾隆既喜爱郎世宁画的骏马呼之欲出,又厌恶他把风景和人物画得如同实景,没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

乾隆年间,郎世宁独立绘画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动物主题的作品中,郎
世宁被指定画动物,山石、树木、花卉等景物则由深谙传统审美的本土画师周昆、金廷标、方琼等补画。

这是乾隆与雍正的区别,雍正虽然对艺术品要求严苛,但他通常不干涉创作过程,允许画师和工匠发挥个性。

而乾隆非常喜欢“参与”创作,乐于安排几名各有所长的画师合作,完成他认为趋于完美的作品。

乾隆在纸本《百骏图》上题了长诗,描述了画中马匹的各种神态,结尾赞誉“谁言今也无曹韩”,把郎世宁与唐代画马大师曹霸、韩幹相提并论。

而绢本《百骏图》则没有乾隆任何字迹。

题字是乾隆乐此不疲的“恶趣味”,稍微入眼的画作皆不能放过,由此可见他对绢本《百骏图》非常不感兴趣。

这幅传世杰作得以干净完整地保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怪马”无人识
美术史研究学者曹天成注意到,《百骏图》中有三匹耐人寻味的瘦马,不仔细观察极易忽视。

它们分散在马群的角落,形只影单,与那些矫健壮硕、或吃草、或沐浴、或嬉戏的群居马匹形成鲜明对比,皮肤下面清晰的骨骼框架,展现着郎世宁精确的解剖知识,枯瘦如柴的样貌令人心生怜惜。

开始创作《百骏图》时,郎世宁36岁,年富力强,创作欲高涨,他刚来中国几年,笔触还带着鲜明的个人色彩和西洋烙印。

他是否已经体验到了缺少知音的境遇?他身为传教士,好不容易进入宫廷,遭遇的是康熙皇帝对天主教的不以为然,雍正的严厉禁教,皇室只想利用他的绘画技能,却不许他再提信仰,他进退不能,心中苦闷可想而知。

在他以后的画作中,瘦马几次出现,如《郊原牧马图》,《八骏图》,《云锦呈才》等。

这几幅作品都画了八匹马,取材于传说中的周穆王八骏。

三幅作品构图和背景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八匹马中都有一匹是瘦骨嶙峋的。

曹天成分析,瘦马的频繁出现不是偶然,应该是郎世宁的自况。

现藏江西省博物馆的《八骏图》是郎世宁为慎郡王允禧画的。

拜《甄嬛传》所赐,许多女性读者对允禧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允禧是康熙第二十一子,绘画功底扎实,号称“宗藩第一”,艺术鉴赏力也超出一般的皇室成员,他向郎世宁“约稿”,说明十分认可郎世宁的画技。

《八骏图》秉承郎氏画马的一贯优势,先以淡墨勾出轮廓,再以色彩层层渲染,覆盖轮廓线条,通过深浅明暗对比,表现肌肉凹凸,最后用极细的碎笔画毛鬣和尾鬃。

创作《八骏图》时郎世宁已近晚年,他已更加了解中国传统审美,也学习了中国绘画技巧,画作表现出与早年作品不同的意境情趣。

《八骏图》的背景是干净空白的,没有植物和山水,右上角的题款与画面构图配合完美,整体看上去宁静幽远,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允禧的侄子、果亲王弘曕为《八骏图》题长款,赞誉郎世宁“凭仗秃笔写胸臆”,并描述了八匹马的动作和形象。

其中四匹“两两相竞啮”,一匹眠沙而卧,一匹闲适吃草,还有一匹四蹄雪白卓然而立。

最后,弘曕注意到了只对观者露出背影的瘦马:“怪来一马形最羸,峻嶒并露十五肋。

只恐常怀万里心,众中牵出无人识。


这段描述让人联想到伯乐相马的故事:盲人伯乐于山路上听到一匹拉车的马发出艰难的悲鸣,他断定这是罕见的千里马,买来献给楚王。

楚王见这匹马骨瘦如柴,颇为鄙夷,但在伯乐的建议下,瘦马得到精心的喂养照料,恢复精神后果然表现超凡。

不知弘曕的解读是否符合郎世宁的初衷,但可以看出,弘曕和允禧注意到了瘦马这个特别的意象,而乾隆在题款中从未提及。

帝王的偏见:“似者似矣逊古格”
郎世宁中老年时期遵照乾隆旨意画了不少珍禽异兽写生作品,这些动物多为藩部进贡,不乏异域宝马。

写实画不给画家想象空间,在艺术魅力上稍逊八骏系
列作品,但郎世宁的画极度逼真,相当于给各地马匹“拍照留念”,题款还详细介绍了马的来历和品种,对于历史研究价值很高。

其中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十骏图》、《哈萨克贡马图》(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爱乌罕四骏图》等。

1762 年,爱乌罕国王送给乾隆四匹纯种阿拉伯马,郎世宁受命按真马大小作《爱乌罕四骏图》。

爱乌罕即阿富汗。

四骏身高都超过七尺,远超过蒙古马的高度,头较小,脖颈和四肢修长,看上去灵巧矫健。

乾隆题款曰:“著色精细入毫末,宛然四骏腾沙堤。

”这是赞誉郎世宁的写实功力,但紧接着是一句“似者似矣逊古格”。

完成画作时郎世宁已经75 岁高龄,乾隆这几句评价可以说代表了他对郎世宁的盖棺论定。

不久,乾隆又授命本土工笔画家的代表人物金廷标仿李公麟五马图另画一幅《爱乌罕四骏图》,并题词:“奇形即命世宁传,神韵更教廷标写。

”明确点明了他对两位画家的各有所爱。

1766 年,郎世宁在北京逝世,享年78 岁,这匹鞠躬尽瘁的老马,在皇家画苑勤勤恳恳耕耘五十余年,为三代帝王服务。

表面上,他受到至高荣宠,但归根究底,他在宫中的身份只能是“画画人”,不是艺术家,更不是传教士。

他的绘画特色并不为当时人们所充分理解和欣赏,西洋人来华看到他的画也认为不中不西、不伦不类。

语言、审美和信仰上的隔阂,造就郎世宁一生的孤独,那离群索居、锋棱瘦骨的马,或许就是他埋伏在丹青中的密码,始终等待着知己的解读。

(参考资料:曹天成《郎世宁在华境遇及其所画瘦马研究》,陈凌云《郎世宁绘画风格及成因研究》,徐茜《东西方艺术精神交融下的郎世宁绘画》,《画马和郎世宁的八骏图》,汤斌《乾隆时期西洋画师笔下的藩部朝贡鸟兽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