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89985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8.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所引起的。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是指在患者已经经历了一次心肌梗死后,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预防再次发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寿命。
1. 严格控制危(wei)险因素:- 高血压:建议患者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定期测量血压并及时调整用药。
- 高血脂:建议患者控制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并遵循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
- 糖尿病:建议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监测血糖,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
- 吸烟:强烈建议患者戒烟,避免被动吸烟。
- 肥胖:建议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2.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减少血小板会萃,预防血栓形成。
-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可以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可以降低血压、减少心肌重塑。
-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3. 定期复查:- 心电图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心肌缺血情况。
- 血脂检查:定期检测血脂水平,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 血压监测:定期测量血压,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
- 心脏超声检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功能和心脏结构。
4. 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建议患者采用低脂、低盐、高纤维的饮食,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 运动:建议患者适量参加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控制体重:建议患者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影响。
- 心理健康:建议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压力,学会放松自己,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情绪。
通过以上的二级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肌梗死再次发作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梗二级预防的最新指南
![心梗二级预防的最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05fadd026fff705cc170a7b.png)
综合性心脏康复、对病人的承诺、健康教育和信息、社会和 心脏康复有关心脏康复的相关建议包括以下5个方面: 规定的健康体重。 梗之后引起超重或肥胖的病人应当达到或保持符合临床指南 戒烟技术评估的药物疗法。在体重控制方面,新指南要求心 不能或不愿接受戒烟建议,就应当为他们提供符合最新指南 们介绍给监护服务部门。心梗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如果病人 供戒烟服务帮助。应对想要戒烟者提供支持、建议,并把他 动状况和偏好进行讨论。所有吸烟者都应戒烟并为戒烟者提 强度。新指南对体力活动的建议应当包括对现在和过去的活 增加运动量。病人要在感觉舒适的情况下增加活动的时间和 到出现轻微的气短为止。没有达到要求的病人要循序渐进地 min。直 行体力活动,保证足够的运动量,一天锻炼20一30 u,女性每周不超过14个U),并且避免狂饮。病人应经常进 的饮酒量保持在安全限度内(酒精量男性每周不超过21个 最新指南建议饮酒的病人要将每周 其他生活方式要素 饮食等提供个人咨询。 伸至整个家庭,也应针对病人当前的饮食习惯以及如何改善 建议。应不断为病人提供适合于他们需要的饮食建议,并延 制做的食品替代黄油和奶酪)。指南还对饮食提出了3项具体 物(多食面包、水果、蔬菜、鱼,少吃肉,用蔬菜和植物油 一般不推荐使用‘03酸乙基酯。(5)病人应吃地中海式的食 酯治疗,连续4年。(4)对于患心肌梗死3个月以上的病人 g‘1)3酸乙基 了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要考虑提供每天至少l g的病人,为 心梗3个月以内或每周摄入‘l,3脂肪酸未达到7 g鱼类∞3脂肪酸。(3)对于患 或叶酸。(2)每周至少摄入7 少心血管危险而服用B一胡萝卜索、抗氧化剂(维生素E/c) 改交饮食饮食指南提出了5点建议:(1)不建议为减 的建议为合理饮食、戒烟控酒、适量活动、控制体重。 医务人员针对心梗病人的生活方式提出 改变生活方式 对心梗的二级预防提出建议。 急性心梗发生后,当务之急是要明确诊断和未来处理计划, 50%。有南亚血缘的人和一般人相比死亡率要高出50%。在 死亡率是女性的3倍,英国富人区的死亡率比贫困地区低 经济状况、种族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变化。75岁以下男性的 000多人死于冠心病。冠心病的死亡率随着年龄、性别、社会 降,但在欧洲英国是冠心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有103 过心梗。尽管冠心病的死亡率从70年代初以来已经有所下 Ooo位女性都曾患有 000位男性和394 在英国,大约838 证据为依据。 护理。对心梗后药物治疗的指南也做了更新,确保以最新的 人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建议。并加强了对病人进行心脏康复的 议,而且所给出的饮食建议也缺乏充分的证据。新指南对病 南,2001年的指南没有对病人的体力活动或吸烟给出任何建 在英国,心梗二级预防的最新指南取代了2001年的指 2007,103(22):23—24 Tim∞, N/,/Nllr8iIIg 心梗二级预防的最新指南[英]/Hairon (本文编辑:腾悦) 曹程摘程显山校) (王丽 1673—4351.2009.07.cr7l DOI:10.3760/cm丑j.is8IL 时结束治疗等方面,医生、护士和病人必须学会沟通。 达到最佳效果,在怎样治疗、如何达到预期效果、以及必要 径,善终是为了帮助病人在尊严和舒适中死去。为了使治疗 昂贵的磨难之中,而善终(或安乐死)则是一个更有效的途 的治疗提供了不切实际的希望并把病人置于不必要的痛苦和 疗,使病人舒适,是应优先考虑的。癌症专家指出,进一步 于治疗终末期癌症,或任何衰弱和痛苦等疾病,进行止痛治 结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要始终把病人放在第l位。对 止痛治疗,使病人及家属能够享受他们在一起的最后日子。 须共同努力,以决定最佳疗程,及何时终止全部治疗,保持 诉病人癌症已广泛扩散,是不治之症。医生、护士和病人必 清楚什么时候停止治疗,取而代之的是一次坦诚的谈话,告 使病人尽可能舒适的享受其余生应作为首要目的。医生必须 后才是治疗疾病。在癌症末期,疼痛和痛苦应被重点关注, 数以百计的研究说明,医生首先应解决病人的痛苦,然 一点尊严、少一点痛苦。 程度,以便使他或她尽可能在生命的尾声可以享受生活,多 几天、或几个星期或几个月,治疗应着重于癌症病人的舒适 何有严重副作用的治疗,最好避免。由于死亡发生可能短短 再决定如何治疗。在这点上,大部分的病人及家属同意,任 痛和不适,医师的治疗应首先考虑到这个重要的事实,然后 每个病人都会有极端的疼 癌症末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接近尾声的生命,因为它危及到癌症病人终末期的生活质量。 治疗反而没有必要并且具有潜在危害,而且化疗不应安排给 义。研究表明,延长治疗不一定是最佳方法,有时进一步的 切实际的希望,还会引起疼痛和痛苦,最终证明没有任何意 生命。另一方面,持续的治疗可能不仅给病人及家属带来不 人的生命,通过对癌症的正确治疗进入缓解期而挽救病人的 和社会组织有很大的分歧:一方面,继续治疗可能会延长病 得到解决。而何时停止终末期癌症的治疗,主治医生、医院 改变治疗方案等,这些问题都必须在癌症的整个治疗过程中 使用何种治疗方法、使用多久、何时停止、或什么时候 段”,通常是死亡或由移植带来的缓解期。 学和让人觉得没那么绝望。过了“终末期”,唯一的“阶 “终结期”,是因为“终末期”比“终结期”看起来似乎更科 终末期:—个渐进疾病的最后阶段。用。终末期”取代 法,癌症仍然有增无减,最后发展到终末期。 民带来了希望。遗憾地是,即使是最积极、最先进的治疗方 克服了睾丸癌连续赢得第7个环法自行车赛冠军,给全球人 的癌症。奇迹般的恢复案例令人鼓舞:例如单车手A瑚s嘶ng 癌症治疗的进步大大提高了生存率,即使是最严重类型 (17):17 癌症末期的道德伦理[英]/J00natll如D,/灿lnIlr8eB,2008,1 ・1006・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5837f7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d0.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减少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进行二级预防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方面。
一、生活方式调整1.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采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的摄入。
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限制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2. 控制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建议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来减轻体重,以降低心脏负担。
3.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脏健康有着负面影响,患者应尽量戒烟和限制酒精的摄入。
4. 适度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肌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但患者在进行运动前应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运动强度和方式。
二、药物治疗1. 抗血小板药物: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抗凝药物:对于某些高风险患者,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来预防血栓形成。
3. 血脂调节药物:对于血脂异常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控制血脂水平。
4. β受体阻滞剂:这种药物可以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风险。
5. 血压控制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或者ARB,以控制血压水平。
三、定期随访1. 患者需要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能够监测病情变化,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和心律是否正常。
3. 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
4.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血脂、血糖等指标是否正常。
5. 定期进行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减少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是三个关键方面。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62adc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1.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引言概述: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二级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心理支持、定期随访和康复训练。
一、药物治疗:1.1 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防止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1.2 抗凝药物:对于高风险患者,如有房颤等心脏病变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
1.3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生活方式改变:2.1 戒烟:吸烟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患者应立即戒烟,以减少心脏负担。
2.2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红肉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3 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压和血脂,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
三、心理支持:3.1 患者教育:医生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心肌梗死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2 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3.3 支持小组:参加心脏康复支持小组可以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定期随访:4.1 医生随访:定期复诊是心肌梗死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生可以通过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2 心电图监测: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心脏功能异常,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4.3 心脏超声检查: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康复训练:5.1 心脏康复计划: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可以通过定期锻炼和监测,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5.2 营养指导:康复训练期间,营养师可以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帮助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提高康复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81c317f9f90f76c661371a25.png)
1.3 预 防 措施 ① 安 排 合 理 膳 食 ,以 降 低 总 脂 肪 、饱 和 脂 肪 效 ,对 有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心 脏病 一 系列 临床 表 现 的 患 者都 应
酸 和胆 固醇 的摄 人 ,超 重 者 要 限 制 总 热 量 。 经 膳 食 调 整 3个 进 行预 防 ,以降 低心 肌梗 死 的发 生率 ,故应 引 起足 够重 视 。
0.05的 检 验 水 准 ,P<0.01,拒 绝 H ,接 受 H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2.33% ,女 性 为 2.94% ,多 梗 发 生 率 2.33% ,再 梗 死 和 多 次梗
意 义 ,故 可 以 认 为 该 样 本 方 法 可 以 降 低 再 梗 及 多 梗 的发 生 率 。 死 发 生 率 明显 降低 。 笔 者认 为 该 方 法 预 防初 次 梗 死 也 同样 有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住 院 病 死 率 得 以 从 30% 左 右 降 至 10% 以 下 。 3 讨 论
但 再 梗 死 或 多 次 梗 死 的 患 者 增 多 … ,是 心 肌 梗 死 后 死 亡 的 主
据 相 关 文 献 报 道 ,吸 烟 可 能 诱 发 冠 状 动 脉 痉 挛 、血 小 板 聚
因之 一 ,故 在 急 性 期 积 极 治 疗 外 ,还 应 加 强 心 肌 梗 死 后 的 康 复 集 ,减 低 冠状 动 脉 及 侧 支 循 环 的储 备 能 力 。 伴 有 高 胆 固醇
和 二级 预 防 ,以延长 患者 生命 ,提 高生 活 质量 和恢 复 工作 能力 。
血 症 者 ,吸烟 程度 与 冠 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病 变 呈 高 度 相 关 ,吸烟
6.25 >2.58。
KillipII级的健康宣教
![KillipII级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432a89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e9.png)
06
预后:KillipII级患者的预后较好,经过及时、有效 的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
2
lipII级的健康 宣教
健康宣教的重要性
01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02
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降低复发率
03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04
增强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提高生活质量
01
KillipII级患者通常不 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但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 化。
03
02
KillipII级患者的心功 能正常,无明显的心绞 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04
KillipII级患者需要进 行药物治疗,以预防心 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复发。
KillipII级的临床表现
血压:收缩压>160mmHg, 舒张压>100mmHg
健康饮食: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物等健康食 品的摄入,减少高盐、 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
入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会释放压力,保持乐 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 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 度有氧运动,如快走、
跑步、游泳等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了解身体状况 02 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 04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保持心理健康
1
2
3
4
谢谢
宣教内容及方式
宣教内容: KillipII级患者的 病情特点、治疗方 案、康复护理等
宣教方式:通过讲 座、视频、宣传册、 网络平台等多种形
式进行宣教
宣教对象: KillipII级患者及 家属、医护人员等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e94cea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7.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引言概述: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在心肌梗死后,进行二级预防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
一、药物治疗1.1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1.2 胆固醇调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预防心血管事件。
1.3 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二、生活方式管理2.1 合理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2 戒烟限酒:戒烟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限酒可以减少心脏负担,有助于心脏健康。
2.3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三、心理健康管理3.1 减压放松:心理压力是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减压放松可以降低心脏负担,预防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
3.2 定期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参加心理支持小组:与其他患者分享经验、互相支持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心肌梗死带来的心理困扰。
四、定期复查4.1 心电图检查: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可以监测心脏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4.2 血脂检测:定期检测血脂水平可以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控制胆固醇水平。
4.3 心脏彩超检查:定期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可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紧急处理5.1 熟悉紧急处理流程:患者及家属应该熟悉心肌梗死的紧急处理流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5.2 携带急救药物:患者应该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5.3 密切关注身体状况:患者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处理。
结语: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管理、心理健康管理、定期复查和紧急处理。
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
![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60ce3f404a1b0717fd5ddee.png)
估价其狭窄 ( 管腔内径缩 小≥7 % 的血管数 。 0 )
2 结 果
21临床 资料 .
5 0例 中, 30例 , 20例 , 0 男 0 女 0 平均年龄 6 4岁。吸烟
总之 , M 后早期 开始并 长期持续 A E 依那 普利治疗对 患者 A I CI 的I 床预后具有益作用 。这些观察结果进一 步证 明, C I A E 依那普利
至 ≥1k a 则用依 那普利 1 rg 2P , 25 开始治疗 , a 并且 以后依那普利维持 量调整如前。如收缩压仍低 于 1k a则剔除 。 2P , 13临床测定 . 估价两组的临床心 功 ̄(YH N A分级)药物 治疗 和心 、
A I M 患者 的心脏负荷 条件 。以往的研究显示 , M 后 神经内分泌活 A I 性增高 , 同时其增高程度 与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死 亡率相关 。 因 此 ,本研究结果提示依那普利治疗对预后的有益作用也 可能由于该 药抑制全身或 心肌局部 肾素一 血管紧张素一 醛 固酮系统。
急性心肌 梗死 (MI , 常存 在由于梗死 区膨 出和左心室重塑 A ) 通 后 治疗 。3 1 6 例服用 p阻滞剂 , YH N A心功能分级 ≥ I级为 2 1 。 I 8例 22住院期死亡率 :0 . 3 0例 自人院后开始给予常规治疗并持续性依那 普利治疗( 甲组)另外 20例仅接受 常规治疗( , 0 乙组) 。两组 的年龄 、 性 别、 冠心病易患因素 、 梗死部位 、 心功能及常规药物治疗相似 。
可 用 于 心 肌梗 死 的二 级 预 防 。
24 , 4 例 高血压 4 9 , 1 例 高胆固醇血症 8 例 , O 糖尿病 9 例 。 5 心肌梗死 部位 : 前壁 3 0 , 2 例 下壁 8 例 , O 前臂+ 下壁 1 0 。患者 人院时间距 0例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36a47b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1.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次发作,二级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方面。
1. 生活方式调整:心肌梗死患者应该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等。
戒烟是最重要的一项措施,烟草中的尼古丁和其他有害物质可以伤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适量的饮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过量饮酒则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控制体重和合理饮食可以降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的发生率,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
适度的体力活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2. 药物治疗:心肌梗死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和降脂药物等。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会萃,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延长凝血时间,预防血栓形成。
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荷。
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3. 定期随访: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问询、体格检查、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心脏超声等。
通过定期随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同时,随访还可以匡助患者建立信心,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康复。
总之,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定期随访等方面。
患者应该积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
同时,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降压药物和降脂药物等。
定期随访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治疗方案,促进康复。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措施的实施对于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再次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00310b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7.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随着介入、溶栓技术的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预后得到很大的改善,但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度过急性期之后病死率、复发率仍较高。
MI的二级预防主要是针对心梗再发、心梗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等进行干预。
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应用非药物及药物治疗,减少梗死后并发症及猝死的发生率, 延长患者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1心梗后二级预防主要内容1.1预防再梗再发性心肌梗死是影响冠心病患者中、远期预后的重要心脏事件之一。
一般认为高龄、男性、肥胖、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也是MI和再发性MI的重要危险因素。
1.2心梗后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室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
在AMI幸存的人群中50% 以上可发生心律失常。
主要原因是:①心肌缺血导致电生理发生改变;②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多产生室性心律失常);③心衰和心室重构(多产生房性心律失常)。
1.3心梗后心衰MI发生后,因心肌缺血、坏死,其收缩性及顺应性均降低,使心排量和射血分数减低,从而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均增大、心肌缺血心室重构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影响MI后心功能不全因素:①性别、年龄及心肌梗死后临床过程;②梗死面积、心肌梗死时LVED 、LVEF、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及是否行PTCA 治疗,糖尿病、高血压也是AMI后是否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1.4心肌缺血主要防止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
梗死后心绞痛(Post Infarction Angina,PIA)是AMI后1个月内又出现的心绞痛,是AMI常见并发症,根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20%~30%。
可能与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残存严重狭窄,侧支循环不充分或是与梗死无关的其他冠状动脉也有严重狭窄病变,引起远离梗死部位的心肌缺血有关。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b52117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14.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引言:心肌梗死(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二级预防是指在心肌梗死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降低患者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帮助患者及医护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并调整药物。
高血脂: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和控制体重等措施,降低血脂水平。
必要时使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并调整药物。
吸烟:戒烟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措施。
寻求专业戒烟帮助,逐步戒除吸烟习惯。
家族遗传:了解家族病史,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和筛查。
二、定期复查心电图: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心脏电生理变化。
心脏超声: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血液检查:定期监测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
运动负荷试验: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运动负荷试验,评估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
胸片:定期进行胸片检查,了解肺部情况及心脏大小。
三、健康生活饮食:遵循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骑车等。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体质。
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身心压力和保持健康。
情绪管理: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心脏的影响。
药物管理: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不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如有不适或疑问,及时与医生沟通。
四、心理调适了解情绪与心脏健康的关系: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可以影响心脏健康,应学会控制情绪和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咨询:如有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生活方式调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和稳定,有助于维护心脏健康。
社会支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急性心肌梗死医学知识培训
![急性心肌梗死医学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176cce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d.png)
二、病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95%) 风湿性心脏病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炎 梅毒性心脏病
三、病理生理特征
冠脉粥样硬化
稳定性斑块
斑块破溃
斑块重度撕裂
血管内壁斑块
白色血栓形成
红色血栓形成
血管固定狭窄 冠脉血管不完全闭塞 冠脉血管完全闭塞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 急性心梗
四、临床体现
六、并发症
⑴、心力衰竭 ⑵、心律失常 ⑶、心源性休克 ⑷、机械性损伤并发症: 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乳头肌裂断、
室壁瘤形成。 ⑸其他并发症:梗死扩展、再扩展、梗
死后综合征。
七、治疗
目旳:缩小梗死心肌面积,防治并发症,降低 近期和远期死亡率。
必要旳院前急救,迅速有效旳ICU监护,及时 旳溶栓治疗使梗死有关动脉血供得到恢复,受 累心肌得到再灌注,这是治疗旳关键。详细如 下:
或≥0、2mv(两个胸导联)。 ③、发病时间在0—12小时内。 ④、年龄<70岁。 ⑤、血压低于180/110mmHg。 ⑥、告知病人家眷征得同意。
禁忌症: ①、近2周有活动性出血、手术史; ②、重度高血压;或可疑主动脉夹层; ③、有脑卒中或六个月内有脑梗死病史; ④、妊娠; ⑤、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⑦、血液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
急性心肌梗死医学知 识培训
一、定义 二、病因 三、病理生理特征 四、临床体现 五、试验室检验 六、诊疗及鉴别诊疗 七、治疗 八、康复和二级预防 九、预后问题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ction infarction , AMI
一、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持久而严重旳心肌缺 血所致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上常体 现为严重而持久旳胸骨后疼痛,急性循 环功能障碍(休克、心力衰竭)、心律 失常及相应旳心肌酶学变化和心电图呈 进行性衍变。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090f88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4.png)
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二级预防是指在已经发生过一次心肌梗死的患者中,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的标准格式文本。
1. 背景介绍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血流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组织缺血坏死所引起的疾病。
心肌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进行二级预防,以减少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2. 二级预防的目标- 减少心肌梗死的再发作率和死亡率;- 控制和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心肌梗死后的并发症。
3. 二级预防的措施-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脂、控制血压,从而减少心肌梗死的再发作风险。
- 生活方式干预:改善饮食结构,减少摄入脂肪和盐的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等。
- 心理支持: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有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负担,有助于二级预防的效果。
- 康复训练:心肌梗死后的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心肺功能训练、肌力训练和心理康复。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体力和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
4. 二级预防的效果评估- 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评估二级预防的效果。
-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包括心脏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评估二级预防的效果。
- 生活质量的改善:通过生活质量问卷等评估工具,评估二级预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5. 二级预防的注意事项- 必须严格按照医生指导进行药物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 定期复诊,接受医生的定期检查和评估,以及必要的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 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患者应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师的工作,主动沟通自己的心理问题。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内容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fc6031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6.png)
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的内容
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通常来说就是调节机体的免疫力,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采取一定的措施,也是消灭和预防疾病的根本。
通常是采用健康促进自我保护,调节身体免疫力,隔绝高温人群的方法。
比如抗感染、加强营养、心理调整。
二级预防是指防止或者减缓疾病暴发,出现以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为主要原则。
比如心肌梗死、脑梗死,已经发现有临床症状,为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后遗症的避免,要进行二级预防,使用阿司匹林或者降脂药物进行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指临床预防,这一级预防主要是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通常是用于提高身体恢复能力,延长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也就是常用的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9abae63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c.png)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它是指由持久性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的一些急性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通常包括持久性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急性心肌损伤和坏死心电图的进化。
根据梗死的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某些诱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斑块表面,形成血块(血栓形成),突然阻塞冠状动脉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此外,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以下专家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
1、过劳过度的体力劳动,特别是负重、过度的体育活动、持续的紧张和疲劳,会增加心脏负担;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狭窄,不能完全扩张,导致心肌缺血。
剧烈的体力负荷也会导致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2、激动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
暴饮暴食许多心肌梗死病例发生在暴饮暴食后。
吃了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4、寒冷刺激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应高度重视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5、便秘便秘在老年人中很常见。
临床上,由于便秘时用力屏住呼吸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
老年人必须足够重视,保持大便通畅。
6.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耗氧量增加。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每周都有前驱症状。
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对硝酸甘油的影响变差。
长期心绞痛突然发生。
基层患者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
![基层患者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用药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8fffded9b89680203d82575.png)
70主国塞用匡王!|!Q!Q生!Q旦筮i!鲞筮!!翅堡堕塑墼』鲤望熊煎型!坐丛鲤鱼塑Q!!:垫!Q,!堕:翌:№:!!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A SA分级及手术时间长短(65—125r ai n)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所有手术患者均在手术结束3m i n内呼唤睁眼,5m i n内拔出气管导管。
两组手术结束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结果分别见表l一2。
表l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心率变化(次/r Il i n,i±5)注:与同组T0时比较,8.P<0.05表2两组患者术中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变化(衄H g,孟±s)注:与基础值T0比较,‘P<O.05;1m m H g=0.133kP a3讨论甲状腺肿瘤大小不同、件质有别,但只要淋巴结无转移,其手术方式是一样的,手术时间长短却差别不是很大,即使淋巴结有转移手术时间相差也不到半小时。
H ent gen等”1认为甲状腺手术在颈部和气管周围操作,其疼痛近似于内脏痛,属中等疼痛。
分离结扎至切下甲状腺这段时间在35—55m i n,切除甲状腺、缝合组织、缝合皮肤时,疼痛刺激很小,这段时间15—25m i n,余下的便是等冰冻结果时间,没有操作刺激。
故此我们选择单次注人舒芬太尼在诱导0.4t培,/ks基础上手术开始前1m i 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t,恒o/ks,其心血管抑制时间与手术刺激引起心肌兴奋血压升高相互抑制,本实验心率变化中T3、T4、T5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均在52次/r ai n以上,实际可以接受。
在插管前后心率变化、手术中心率、血压变化舒芬太尼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静脉注射后2ra i n起效№j,消除半衰期早期认为是2.7—3.5h,近期认为13—25h L_“,多用于手术时间长的心胸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中,持续输注多主张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停药。
急性心肌梗塞怎样正确急救
![急性心肌梗塞怎样正确急救](https://img.taocdn.com/s3/m/7e9ce39a71fe910ef02df808.png)
急性心肌梗塞怎样正确急救?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栓形成、冠状动脉的分支堵塞,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坏死的病症。
多发生于中年以后。
发病时有剧烈而持久的性质类似心绞痛的前胸痛、心悸、气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等症状,服用硝酸甘油无效,可产生严重后果。
心电图和血清酶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发病后应立即进行监护救治。
心肌梗塞的预防应首先坚持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又叫病因预防,是预防冠心病发生的根本预防措施,是对没有发生冠心病的人群,针对形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采取干预措施而进行的预防。
一级预防必须从幼年开始,其预防内容包括:①控制血压。
②合理饮食结构及热量摄入,避免超重。
防治高血脂症,降低人群血脂水平。
③戒烟。
④积极治疗糖尿病。
⑤饮用硬水。
软水地区需补钙、镁。
⑥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及过分激动。
⑦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人可根据自己本人的特点选择一至两项有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坚持长期锻炼下去。
二级预防指已患有冠心病者,控制其发展和防止并发症,使其更好地康复。
二级预防要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处理、早治疗。
只有做到三早才能使冠心病后遗症减到最小程度。
一级预防的所有措施,对于二级预防都十分重要。
同时应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并定期接受预防性体格检查。
在上述方法效果不满意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副作用小的扩冠脉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防止冠心病的发作与发展。
一旦有冠心病的急性发作,如严重的心绞痛,应严格卧床休息,立即用扩冠药物,最好就地治疗,待情况相对稳定后再送往医院。
这样可以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
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长期小剂量服用阿斯匹林,能有效地防止血小板凝聚状态,从而预防冠心病的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⑴禁止搬过重的物品对于有发生心肌梗塞危险性的人群,应禁止搬抬重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据等级
戒烟
C
糖尿病者积极控制血糖
B
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
C
阿司匹林75~160mg/日
A
所有无禁忌证患者口服β受体阻滞剂
A
首日使用ACEI后继续使用
A
控制饮食后TC仍>190mg/dl和/或LDL-C>115mg/dl A 则使用他汀类
h
11
BB 对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 BB是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有效药物 • 降低心肌梗死后再梗率、猝死率、心脏死亡率和总死亡率 • 所有心肌梗死后的病人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长期使用 • 心肌梗死后高危患者如心功能减低者使用BB得益更明显 • 合并糖尿病宜用心脏选择性BB • 溶栓治疗和血管成形术后的患者长期用BB获益
AMI无禁忌症者,都应长期服用aspirin 剂量 75-150mg/d 对aspirin过敏者用噻氯匹定 250mg/d或氯
吡格雷75mg/d
h
15
“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 ” 推荐的治疗目标值
CHD 状况
动脉粥样硬化病(-), 冠心病危险因子 (-)
动脉粥样硬化病(-), 冠心病危险因子(+)
h
12
BB用于AMI二级预防的临床试验
实验名称
药物
挪威多中心研究 噻吗洛 ( NMS ,1981) 尔
病例数 平均随 死亡的 访时间 相对危 险
1884 33个月 0.61
95%可信 限
0.46~0.80
P值 <0.001
β受体阻滞剂心脏病 普萘洛 事件试验(BHAT, 尔 1982)
卡维地洛对心肌梗 死后生存率的对照 研究 (CAPRICORN, 2001)
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
h
1
AMI二级预防目的
预防AMI后再梗及死亡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AMI二级预
防卓有成效
h
2
AMI二级预防
A aspirin 抗心绞痛 B B-B 高血压治疗 C 戒烟 血脂异常治疗 D 控制饮食 治疗糖尿病 E 病人教育 适当锻炼
h
3
AMI二级预防
非药物治疗 合理饮食 适当锻炼 戒烟 限酒 心理平衡
卡维地 洛
3837 25个月 0.72 1959 15个月 0.77
h
0.74~0.80 <0.005 0.60~0.98 0.03
13
h
14
AMI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aspirin
大量研究证明 AMI后长期服用aspirin可以 显著减少死亡率
长期服用aspirin者,发生MI时,梗死范围 小,常为非Q波MI
国际心肌梗死生存研 究(ISIS-1,1986)
5778 16027
15天 和1年
20个 月
疑似或确诊AMI的病人早期用美托洛 尔,15天病死率与安慰剂比无差异, 也不能改善长期预后
第1周死亡率阿替洛尔组3.89%,常 规处理组4.57%,RR下降15%, P<0.02
心肌梗死溶栓试验- 2948 2B(TIMI-2B,1991)
LDL-C目标
< 140 mg/dl (3.64 mmol/L)
< 120 mg/dl (3.12 mmol/L)
TC目标
< 220 mg/dl (5.72 mmol/L)
< 200 mg/dl (5.20 mmol/L)
动脉粥样硬化病 (+)
< 100 mg/dl (2.60 mmol/L)
< 180 mg/d (4.68 mmol/L)
TG目标值:< 150 mg/dl (1.70 mmol/L)
中华心血管杂志 1997年6月第 25 卷第3期。
h
16
AMI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调脂药
h
17
FRAMINGHAM: CHD RISK OVER 4 YEARS
CHD RISK
3
2
1
0
100
160
220
LDL- cholesterol (mg/dL)
25 45 65 85
* Men aged 50-70
h
18
Statin Trials: LDL-C Levels vs Events Secondary Prevention
30
934/12 438 1 464/26 295
1 124/11 860 1 727/26 295
0.77
0.81
95%可信区间
0.77~0.98
0.70~0.84
0.75~0.87
P值
0.02
<0.0001
<0.000 01
引自Teo等
h
10
ESC指南:AMI二级预防 的Ⅰ类建议(2003年版)
建议
h
7
急性心肌梗死(AMI)
• 及早常规应用(无禁忌证)
• 减少心肌氧耗,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胸痛,减少镇痛剂的使用 • 减少儿茶酚胺的细胞毒性和致心律失常作用;提高室颤阈 • 降低急性期的病死率、梗死后总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猝死
和再梗死的危险
• 最适合早期使用BB的是有高血流动力学状态的患者 (如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
药物治疗 二级预防药物 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h
4
AMI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B-B (B受体阻滞剂) AMI后用B-B明显降低MI
后病残率和死亡率 早用,长期用
h
5
AMI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B受体阻滞剂
AMI后二级预防B-B长期治疗建议 除低危患者外,所有无禁忌症者应在AMI发
• 用药方法与注意事项同高危UAP
h
8
BB治疗AMI的临床试验
试验名称
病例数 平均随 结果或结论 访时间
歌德堡美托洛尔试验 1395 3个月 美托洛尔组死亡率5.7% ,安慰剂组
(GMT,1984)
8.9%,RR下降36%,P<0.03
美托洛尔在急性心肌 梗死中的作用试验 (MIAMI,1985)
病数天内开始治疗,并长期服用 非ST段抬高的MI存活者及中重度左心衰竭
或其他B-B相对禁忌症者可在密切监测下使 用
h
6
ACC/AHA指南:AMI一般药物 治疗的Ⅰ类建议(1999年版)
• 阿司匹林(无禁忌证者) • 静脉使用硝酸甘油:伴有心衰、高血压或持续心
肌缺血患者以及广泛前壁心梗患者
• β受体阻滞剂 :12小时内开始使用(无禁忌证者) • ACEI:伴有心衰或LVEF<40%(无禁忌证者)
1年
h
AMI溶栓后立即给BB,6天和6周再 梗死率较延期给药组低
9
BB治疗AMI的荟萃分析
MI后早期应用 MI后延迟应用 合并分析
试验数量
29
26
55
病例数量
28 970
24 298
53 268
治疗组(死亡数/ 每组例数)
对照组(死亡数/ 每组例数)
死亡的相对危险
530/14 535 603/14 435 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