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
临床诊断辨证思维要诀心法
临床诊断辨证思维要诀心法辨证是中医的特色,这种特色靠的是中医的思维。
笔者行医35年来,在临床工作的摸爬滚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愿与同道探讨。
辨证之首,注意主症辨证之首,首先应抓其主症,因为主症是辨证的要点、治疗的重心。
抓主症应从几方面着手。
一是主症多在一般问讯病人何处不适时的第一句回答中出现,既是病人希望你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常见疾病的主要问题,如胃痛、头痛;二是在证中找主症,如病人反映心烦、心慌、头晕、耳鸣、入睡难,显然失眠是其主症;三是病人不知道什么是主症,医者多费心思,尽量找出主症与主因。
辨证之性,注意兼症辨证,既要辨病位,又要辨病性。
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辨疾病的寒热虚实。
而辨证之性,主要是辨兼症之性质。
如胃脘痛者,病位在胃,其兼症中喜温为寒,喜按为虚,合而辨之,谓之虚寒。
当然,辨疾病之性,也可辨舌苔和脉象。
如脉沉迟无力,其沉主里,其迟主寒,无力主虚,合而辨之,谓里虚寒证。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有主症与兼症病性不一致或相反的情况,这就要求医者仔细琢磨,既要主兼分明,真伪分明,又要辨清病位与病性。
辨证中证,注意联系辨证之中,多见证中有证。
如胃肠不适病人,既有寒凝气滞型胃脘痛,又有肾阳虚之五更泻。
一为新病,一为久病;一为实证,一为虚证;一在上腹,一在下腹;一以温散,一以温补。
故选方既选良附丸主治胃痛,又选四神丸兼顾泄泻。
待胃脘痛愈,又在主选四神丸的基础上合理中汤治疗五更泻。
故辨证之中,一定要注意证中之证。
只有掌握好两个证型之间的联系,才能抓好主治、兼治、合治、先治、后治之机。
辨证外之证,注意夹杂所谓证外之证,是指临床表现中有两个系统以上的疾病证候群。
如内科证候、妇科证候、五官科证候同时并存。
怎么辨?其辨证原则是在先治某一系统疾病的证候时,一定要兼顾其他疾病的证候,尤其是在主辨证候与兼顾证候病性不一致或相反时,更要注意其错杂、繁杂的特点。
如胃脘为虚寒、肠道为湿热、咽喉为实火,在多证并存、证外有证的情况下,一定要统筹兼顾,主次分明,千万不能顾此失彼。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一、以病机为核心的辨治思路(一)审察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关键环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张介宾认为:“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
”表明病机是指由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审证求机”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在收集四诊(望、问、闻、切)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取象比类的思辨方法,通过辨析疾病内在病变的外在表现,把握疾病的本质,获得辨证的结论。
从临床实际的临证过程来看,病机是辨证的依据、论治的基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通向论治的桥梁。
对症状的分析、证候的判断皆以病机分析为依据。
“审察病机”是辨证论治的前提,“谨守病机”则是论治必须遵守的原则。
“求机”的过程,就是辨证的过程,“审证求机”是辨证的基本要求。
病机对临床立法组方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中医对相应证候所确立的治法,是通过调整病机而起作用。
因此,把握病机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
(二)准确运用病机词汇病机词汇是说明疾病病变机理的专用名词,应有明确的内涵。
应用病机词汇表达辨证所得印象,就可作为治疗的依据。
常用病机词汇,多以脏腑生理、病理学说为基础。
脏腑病机词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突出病机的重点,指出疾病的主要矛盾,是进一步演绎论述病变机理的基础。
准确应用病机词汇,不仅要以患者的症状表现作为客观依据,而且要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如脾虚与肝郁的先后主次),善于对类证作出对比鉴别,了解某些类证之间的联系(如肝脾不和、肝胃不和)。
证候交叉复合、病机错杂多端者,应采用不同的病机词汇组合表达,体现其因果及内在关系(如水不涵木、肝风内动)。
切忌内涵不清,外延过大,过于笼统,或主次不明,似是而非。
(三)重视脏腑病机脏腑病机在辨证论治中起着主导作用,临证必须熟练掌握,准确运用,尤应明确常用脏腑病机的基本概念、类证之间的联系和鉴别,治疗才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中医临床思维探讨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2), 339-343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1.92052从中医临床思维探讨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杜丽坤1*,栗佳2,任那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0年12月16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8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16日摘要中医内科学是为中医学五年制、七年制本科生设立的课程,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等其他各课程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内科五十余种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诊断、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体现了中医临床思维的整体运用,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临床病症时,如何运用中医思维进行判断分析成为一个难题。
本文将针对中医内科学教学现状及如何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培养临床思维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中医临床思维提供对策。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临床思维The Teaching Method of TCM InternalMedicine Was Discussed from ClinicalThinkingLikun Du1*, Jia Li2, Na Ren1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Dec. 16th, 2020; accepted: Apr. 8th, 2021; published: Apr. 16th, 2021Abstract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of five or *通讯作者。
适用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
适用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
中医临床思维训练是指通过实际临床操作,培养和训练中医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适用的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观察病证: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因此观察病情和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症状出现的顺序和变化等,可以锻炼中医医生的观察力和辨证能力。
2. 比较病案:通过比较不同病案的临床表现、病机和治疗方法等,可以培养中医医生的辨证施治能力。
比如,比较不同病例的症状,寻找共同点和差异点,以便进行正确的辨证论治。
3. 病案分析:对病案进行全面地分析,包括病史、症状、体征、辨证等方面。
通过分析病案,可以培养中医医生的系统思维和分析能力。
4. 病因诊断:对病因进行准确的诊断,是中医临床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病因诊断,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准确把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5. 医案讨论:中医医生可以组织医案讨论,分享临床经验和疑难病例。
通过讨论,可以共同探讨病因、辨证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思维和诊疗水平。
以上是适用的中医临床思维训练方法。
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学习。
浅谈中医内科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
浅谈中医内科教学中临床思维的培养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如何在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个重要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进行了一些探讨,取得了一些成效。
标签: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培养临床思维是医生运用医学理论和医疗经验去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认识活动。
作为中医基础课程和临床学科的桥梁,中医内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中医医师,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是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主要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考试的过关,忽视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毕业后中医临床思维能力不强,面对患者不知所措,不懂得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分析病情,临床实际处理问题能力较差,以至于对中医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怀疑。
因此,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其关系重大,值得我们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 临床思维的含义临床思维是利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错综复杂的线索中找出主要矛盾并加以解决的过程[1]。
它不属于科学理论范畴,而是一种基于学科理论的思想方法。
在临床诊疗中,科学的临床思维可以使疾病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不恰当的临床思维会导致疾病的殆误或错误的治疗。
相对于现代医学临床思维而言,中医临床思维蕴含着东方古老的传统思维,其主要特点包括:⑴资料收集的广泛性;⑵思维过程的抽象性;⑶思维方式的辩证性;⑷三因制宜和辨证论治的个体性;⑸思维结果的定性性[2]。
清代名医叶天士曾说:“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
一有草率,不堪为司命。
往往有证既识矣,却立不出好法者,成法既立矣,却用不出至当不易好方者,此谓学业不全。
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
因此,培养学生中医临床思维的基本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辨证论治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
2中医内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根据教材按概述——病因病机——症候分型的模式,采用灌输式讲授,方法简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考核形式仅以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唯一标准。
周春祥临证思路及验案举隅_赵红玉
2月某日初诊。
患者口渴饮水已近半年多,在本地检查血糖阴性,未服西药。
中药治疗用清阳胃热之白虎汤,滋阴泻火之玉女煎;养阴生津参麦饮;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等,均未能控制症状。
就诊时仍然手持矿泉水瓶,2 3min喝一口,车厢内矿泉水瓶若干。
视其面容红润光泽,饮食量中等,不喝酒不吸烟,夜寐欠佳,除偶尔应酬打麻将至晚上12点或凌晨1点,多数时间在10点左右睡觉,性生活正常,小便清,大便成形,舌苔薄白润,舌质正红。
脉缓而软,不弦硬,血压正常。
药用:白术6g,茯苓10g,猪苓10g,泽泻10g,桂枝6g。
嘱服3剂,日1剂,水煎2次稍温服。
3日后复诊,服上药口渴有所减少,未见不良反应,舌质稍红润,脉缓稍弦,守上方加桔梗10g,杏仁10g,郁金6g,夜交藤10g。
嘱其日1剂,水煎稍温服。
半个月后,即2005年元宵前后来电告之,服药半收稿日期:2009-11-22作者简介:赵红玉(1981-),女,山东穴允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伤寒论理法方药。
月,日1剂,共计15剂,口渴基本正常,上班半天,喝1 2次水,约100mL左右,其余在饭后喝一点水嗽口,询问是否还要继续服药。
建议其每周服2 3剂,巩固疗效,且不可乱进补品。
2005年3月某日来电,告之口渴完全正常,早已停药。
按临床不少病种均可选用五苓散,诸如原发性多汗、尿崩症、前列腺小便不利等。
而用五苓散治疗口渴,似乎是“反治法”,通常口渴应生津止渴,或养阴滋液,《伤寒论》五苓散治口渴的条文:有伤寒汗出而渴,发汗已,烦渴,均用五苓散调治。
原意是达表润燥。
但从本案口渴来看,一未见表症,因其前段治疗未说明表症和发汗的情况;二是用许多滋阴生津之品未能控制口渴,可以排除不是津液不足,亦非胃燥。
由此推论,本案口渴,应属水不化气,津不上承之咎,所以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使之津液能够上承布化,故而能治口渴;三是本案舌苔白润,这是重要的临床指征,无津伤液少见之症。
口渴虽多有热,但五苓散的桂枝、白术有温热之性味,似有“反治”之意,其实仍属“从治”之法。
分析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
分析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中医学是一门融合感性认识与理性实践的学科,是在我国5千年文明的长久实践中积累而成的。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中医学逐渐被运用到临床试验中去,临证思维方式便是利用中医学的方法进行内科疾病的诊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就中医内科临证思维的方法以及其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增加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
标签: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分析前言;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已逐渐不再局限于西医救人的狭隘思维,而是充分意识到我国中医学的优势,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推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1什么是中医辨证思维中医临证思维是通过中医学的方法进行望闻问切,通过观察患者的五行等分析其身体状况,是进行内科诊断、治疗中的有效方法。
临证思维是一种具有哲学思维的方法,其源于《内径》中的阴阳学说以及五行学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由于中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以及物质过程、人体气、人体之神等,因此是一种全身系统的诊治方法。
临证思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其贯彻于四诊收集、辨证分析、确定治法以及建立处方等四个方面,成为内科临床治疗的主要实践方法。
2临证思维方法临证思维应用到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科学性意义,其是处方开出的主要依据,对我国中医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的贡献。
2.1常规法:四诊八纲的辩证法是中医学中治疗的主要辨证方法。
其中八钢代表的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在内科临床治疗中,所依据的原则便是“四诊合参”。
通过对患者症候资料的研究,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诊断。
其中八纲辨证法便被运用到诊断过程中来,其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病变部位、证候特征以及病情的好坏。
然后再按照八纲辨证方法分析的病情结论开出处方,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这种方法咋临证思维中应用最为普遍,因此属于临证思维中的常规方法。
2.2抓主证法:在哲学辨证法中有主要问题主要分析的理论,从《扁鹊见蔡桓公》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医学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对症下药,因此抓主证成为中医学进行诊断的有效方法。
中医内科临床思维方法与技巧课件
治未病
中医注重预防疾病,通过 调理身体、增强体质,提 高患者抗病能力。
中医内科临床思维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借鉴现代医学检查手段
中医内科临床思维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 用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更全 面地了解患者病情。
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治疗可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结合,如中西医结 合治疗、针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等,提高治疗效果。
针刺手法技巧
掌握各种针刺手法,如捻转、提 插、刮针等,根据治疗需要和患 者反应,灵活运用不同的针刺手
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针灸时机技巧
选择合适的针灸时机,如饭前、 饭后、睡前等,以充分利用患者 自身的生理节律,增强针灸治疗
的效果。
中药处方技巧
药物配伍技巧
熟悉各种中药的药性、功效和配伍禁忌,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配伍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临床实习操作
1 2 3
实习操作的重要性
通过临床实习操作,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实践中 医内科诊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实习操作内容
包括接诊、问诊、望诊、闻诊、切诊等中医内科 基本诊疗技能,以及病历书写、医嘱制定等实际 操作。
实习操作要求
学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习操作,严格遵守医 疗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闻诊技巧
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声响,辨别病情的变 化和病邪的性质。闻诊需要医生掌握各种病态声音的特点 和意义。
切诊技巧
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皮肤、腹部等部位,感知病情的变 化和病邪的性质。切诊需要医生掌握各种脉象和触诊方法 ,准确判断病情。
针灸技巧
穴位选择技巧
名词解释中医临床思维
名词解释中医临床思维
中医临床思维是指中医临床医生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根据中医药学的
理论知识和经验思考、分析患者的症状、体质、环境等因素,以及疾
病的特征、发展规律,而选择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的一种思维模式。
医生使用中医临床思维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辨证论治
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是辨证论治。
也就是说,医生通过收集病史、查房、观察舌脉、诊断肢体位置等方式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结合经方、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分析病情,判断病因,做出较为准确的
诊断。
在确定了辨证论治的方案后,医生需要设计具体的记录方案,
记录治疗方法、用药等内容。
第二步:个性化治疗
中医临床思维认为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且病情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于同一疾病,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
在治疗的时候,医生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结合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第三步:中西医结合
中医临床思维强调中西医结合。
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充分利用
西医影像技术和实验室检查,结合中医的诊断方法和疗法。
既能够充
分利用西方医学先进的技术手段,又能够使治疗更加综合、具体。
第四步:持续性治疗
中医临床思维强调持续性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动态进行跟踪和管理,不断地进行病情调整,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病情复发的风险。
总之,中医临床思维是中医药学发展的核心,是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
只有具备临床思维的中医医生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健康,将中医药学推向更高的层次。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的辨证思路与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病因:根据病人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辨别病因,确定病邪的性质。
例如,感冒病多由外感风寒所致,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 辨病位:确定病变的具体部位。
例如,头痛可以辨为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等。
3. 辨病性:确定疾病的性质,如寒证、热证、虚证、实证等。
根据病人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可以辨别出不同的病性。
例如,感冒病可以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者的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4. 辨病理变化: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分析病理变化的原因和机理。
例如,腹泻可以分为暴泻和久泻,两者的病因和机理不同,治疗方法和用药也不同。
5. 辨体质:根据病人的体质状况,确定治疗的方法和用药。
例如,肥胖病人多痰湿,治疗时需要兼顾化痰祛湿;瘦弱病人多气血不足,治疗时需要兼顾补气养血。
在辨证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辨症与辨病相结合:中医内科的疾病大多具有复杂的病理变化,需要将辨症与辨病相结合,全面了解病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各脏腑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辨证的过程中,需要将整体观念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全面调理病人的身体状况。
3. 动态观察与综合治疗相结合:病人的病情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如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
中医临床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你知道吗?
中医临床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你知道吗?
辨证过程中,有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有辨常见证、疑似证、危急重证等的思维方法;这些均离不开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方法的灵活运用。
辨证并不是简单地对病情资料进行粗浅地分析,而是需要动一下脑筋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辨证时往往要发挥一下逻辑思维。
一般而言,辨证的常见逻辑思维方法有类比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这三种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彼此联系,并非独立;适宜于对常见与多发证的诊断,但这种诊断只不过是一种假说,尚待验证。
因此,在辨证过程中,应发挥能动的积极性思维,克服惰性思维,避免诊断僵化或停滞不前。
对于一些疑难杂证、疑似证、危急重证的诊断,还应运用特殊的思维方法。
如对疑难杂证,常有经验再现、线索追溯、病因穷举以及试验性治疗等;有名望的中医之所以对疑难杂证辨证准确且疗效好,无不与其有丰富的辨证论治的临床经验有关;故继承、发掘名老中医的诊治经验,并在临床中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将有助于辨证水平的提高和思路的拓宽。
对疑似证的诊断与鉴别,关键在于应有求异的思维,因疑似证之间的临床表现相似,但症状特点及病因病机方面则不完全相同;因此,要在相似的基础上运用求异的思维方法。
对危急重证的诊断,应有准
确、果断、迅速的思维,并注意依治并举,急救为先。
中医临证程序与辨证思维方法
中医临证程序与辨证思维方法中医临证程序与辨证思维方法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临证程序和辨证思维方法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说明各种方法,并介绍其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 中医临证程序中医的临证程序指的是在临床实践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评估、诊断和治疗的过程。
观察观察是中医临证的开始环节,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形态、舌苔、舌质、脉搏等外部表现,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整体体质和病情。
望诊望诊是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目光等,从中寻找与疾病相关的线索,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声、咳嗽声等,以及闻取患者的体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的病史、主诉、症状及病情变化等,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病情。
切诊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以确定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机。
诊断在以上步骤完成后,根据观察、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的结果,综合分析,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病证,提出相应的中医诊断。
治疗根据中医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推拿、艾灸等治疗方法,以及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辅助治疗措施。
2. 辨证思维方法辨证思维方法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本思维方式,是根据中医理论指导,通过辨析患者的症状、体征,确定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的思考方式。
辨证分型辨证分型是将患者的症状、体征按照中医的分类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确定患者所属的具体证型,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基础。
辨别病因通过观察、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方法,找出患者疾病的病因,包括寒邪、湿邪、热邪、风邪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辨别病机辨别病机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因等,判断疾病的发展过程、病理变化及致病机制,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别病位辨别病位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疾病的发生部位,包括肺、脾、肝、肾等,以便将治疗重点放在具体部位,提高治疗效果。
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
(二)四诊合参之 问诊切诊
问? ? 诊: m3 F7 V1 t# {(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问诊是四诊中最须下功夫的一环,也是初涉临床时的基本功。0 h4 g# s) U5 |7 y$ r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性,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 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 }! O" F: P- {8 L, Q! B 1.色诊7 J# X7 J+ p, N, \( W- }0 y(原岐黄中医论坛)——传中医薪火,济天下苍生! 色诊亦称“五色诊”。以观察面部的色泽为主,其他部位也可类推。观察面部色泽的荣 枯,可以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因为十二经脉气血皆上注于面,在病理情况下也有其相应变化。不论五色如何,分辨其善恶的共同基本特点是:善者明亮、含蓄,恶 者晦暗、暴露。
6 t6 b% b4 G' z" S; a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切? ? 诊原
切诊主要含脉诊、触诊两部分。??v0 l??L8 B/ Y0 H5 U7 {0 Y( }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 一、脉诊中 Y 脉诊非常重要,但切忌夸张到神秘不可捉摸的程度,凭脉即可知病,更不应妄自否定诊脉的客观价值。
同时,还要观察苔质的润燥,以测知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 U7 W/ X; i" v/ T& L3 f. R原岐黄中医论坛,包含养生保健、中医学术、中医中药、医案、医书下载等内容,是中国第一中医中药论坛。 临证对舌诊的辨析,还应注意以 下几点:0 \# |0 }3 T; b& i0 g4 k6 Q华夏中医论坛 ①根据外感内伤,分别掌握其重点。1 Z) d; r??u& O9 l??P3 x8 S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 外感急性热病:重在观察舌苔,以了解病性的寒热,邪正的消长进退。
中医辨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中医辨证逻辑的思维方法
中医辨证逻辑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求因:中医辨证的首要任务是找出疾病产生的原因,即病因。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寻找疾病的根源,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2. 辩证取法:中医辨证需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辨证取法包括辨证论治、辩证施治、辨证论治、辨证施治等。
3. 辨证论治:中医辨证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包括病机、病理、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辩证论治。
通过辨别疾病的病机,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4.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需要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
5. 辨证类别:中医辨证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将其归入特定的辨证类别,如寒热辨证、虚实辨证、气血辨证等。
通过辨别辨证类别,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辨证逻辑的思维方法是通过综合分析病情,找出疾病的根源,并根据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逻辑强调整体观察、综合分析、个体化治疗,注重病因病机的辨别和治疗方法
的选择。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诊断、治疗和预防内科常见病的疾病。
在中医内科中,辨证施治是核心方法之一。
以下是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的讨论。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舌苔、气色等综合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气滞血瘀等。
中医辨证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通过望、闻、问、切,观察病人的面色是否苍白、面浮红赤,眼睛有无充血,脉搏是否有力、有节律,以及病人是否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可以初步辨别病情。
例如,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偏红、心悸、头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可根据脉搏是否有力、舌质是否偏红、舌苔是否黄厚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及辨证类型。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肝阳上扰、脾虚湿浊、肾精亏虚等。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开窍利水、补益心气、平肝舒筋等来调理。
二、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及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机是外感风邪、内生痰热等。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风寒、风热、痰湿等。
中医辨证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舌苔颜色、脉搏等进行初步辨识。
例如,在感冒患者中,若呈现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搏浮紧,说明患者体内有风寒之邪。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解表散寒、祛风散痹、清热燥湿等来调理。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及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寒湿蕴结、热毒蕴结、脾胃虚弱等。
中医辨证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舌苔颜色、脉搏等进行初步辨识。
例如,在胃炎患者中,若呈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厚重,脉搏滑数,说明患者体内有胃热之邪。
从病例略谈临证思维
从 病 例 略 谈 临 证 思 维
郭 廷 群 盐城 东方女 子 医院 ( 苏 盐城 2 4 0 ) 江 2 0 0
【 关键词 】 临床 分析 ; 腹痛 ; 病案举例 笔者从事 妇科 及疑难病 近 四十年 , 认为无 论是从 事 西医 或 是 中医, 凡每在实际临证之时都会随时遇到各种各 样 的、 因病 同 而症不 同的复杂案例 。因此 , 这就需 要 临证 医生非但 要有 扎实
同 , 以温通经脉 、 均 理气 散结 、 血止 痛 , 活 终使病 愈为 安。因此 , 笔者认 为临证 要灵活变通 , 善于分 析 , 要 以逻 辑思维 的方 式 , 论 证求 因 , 辩证施治 , 只有这样才能临证得心应手 , 处理得 当 , 才能 避免误诊误 治 , 给予正确 对症 的处理 , 到事半 功倍 的效 果 , 达 使
炎、 胃溃 疡 、 心 病 、 湿 等 多 个 病 种 , 均 未 能 予 以 确 诊 。 现 住 肺 风 但
病例一 : 0 2 7年 l 0 0月 1日, 笔者 曾受邀前 往南京 某 医院参 加不孕不育 的专家会诊 , 处诊 的第 2天便巧 遇一 位三 十余岁 的
女 性 患 者 及 众 家 属 同该 院 的 一 起 医疗 纠 纷 , 的 事 态 也 甚 是 紧 搞
内科顽疾临证探析
治 的关键在于 拓宽 思路, 审证求 因 。 痉 咳 是咳 嗽 的一种 类型 , 以其 咳嗽频 剧 , 阵阵而 发, 重 严 时 常伴有 晕厥 为特 征 , 代文 献 中无此 病名 记载 。本 病 多因 历 咽喉和 气管上 部痉挛 所致 , 故诊 断为 “ 咳 ” 痉 。痉为痉挛之 意 。 咽 喉乃肺 之 门户 , 气之 出入之 所 :肺 为娇脏 , 脏腑之 华盖 , 为
痨 ”, 并兼有 阴伤, 故先投 以当归六黄 汤 为主治之 。药 用生黄
芪 1 g 当 归 、 黄 芩 各 lg 黄 连 5 , 地 1g 玄 参 5 , 龙 5, O, g生 5, g生 牡 各 3 g 炙 百 部 l g 白芨 1 g 服 用 2 余 剂 后 , 述 症 状 0, O, 5。 0 上
常遇 久治 不愈 的顽 疾, 过合 参 中西 医理, 通 灵活 辨 治, 获得 良
效, 总 结如下, 现 以求 证 同道 。 1 审 证 求 因 , 咳 从 肝 论 治 痉 某 些 顽 疾 并 非 难 治 , 是 未 明 病 因 , 久 治 不 愈 , 此 诊 而 故 因
痨 者, 败也, 脏腑 败坏有 难痊 也 。 ”(《 医林 绳墨 》) 因此, 肺痨 是肺之 气血 劳损, 脏腑 败坏之 病 。主 因正气 亏虚, 瘵虫 感染所 致 。 治疗上 历代 医家 多主 张 “一则 杀其 虫, 以绝其 根 本 。一 则 补其虚 , 以复其真 元 。 (《 ” 医学 正传 》) 在 “ 但 补其 虚 , 复
源 。 另 外 , 过 气 血 的 生 化 , 与 肺 之 间 形 成 了相 生 的 母 子 关 通 脾 系 。脾 不 健 运 , 津 液 、 水 谷 之 精 不 得 汇 注 于 肺 脉 以化 血 ; 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
摘要:中医学是一门融合感性认识与理性实践的学科,是在我国5千年文明的长久实践中积累而成的。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与改革,中医学逐渐被运用到临床试验中去,临证思维方式便是利用中医学的方法进行内科疾病的诊治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我国医学事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就中医内科临证思维的方法以及其含义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增加临床治疗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5-01
前言;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已逐渐不再局限于西医救人的狭隘思维,而是充分意识到我国中医学的优势,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推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1什么是中医辨证思维
中医临证思维是通过中医学的方法进行望闻问切,通过观察患者的五行等分析其身体状况,是进行内科诊断、治疗中的有效方法。
临证思维是一种具有哲学思维的方法,其源于《内径》中的阴阳学说以及五行学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由于中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的结构以及物质过程、人体气、人体之神等,因此是一种全身系统的诊治方法。
临证思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其贯彻于四诊收集、辨证分析、确定治法以及建立处方等四个方面,成为内
科临床治疗的主要实践方法。
2临证思维方法
临证思维应用到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科学性意义,其是处方开出的主要依据,对我国中医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大的贡献。
2.1常规法:四诊八纲的辩证法是中医学中治疗的主要辨证方法。
其中八钢代表的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在内科临床治疗中,所依据的原则便是“四诊合参”。
通过对患者症候资料的研究,从而进行合理的分析诊断。
其中八纲辨证法便被运用到诊断过程中来,其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病变部位、证候特征以及病情的好坏。
然后再按照八纲辨证方法分析的病情结论开出处方,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这种方法咋临证思维中应用最为普遍,因此属于临证思维中的常规方法。
2.2抓主证法:在哲学辨证法中有主要问题主要分析的理论,从《扁鹊见蔡桓公》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医学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对症下药,因此抓主证成为中医学进行诊断的有效方法。
在内科临床治疗中,主证顾名思义占主导地位的征候。
因此通过发现患者病情中的主要征候进行分析判断,便能够迅速分析出病情,并作出结论。
例如当患者出现多汗、恶风以及发热的症状时,便可以判断其为太阳病中风,采用中药桂枝汤服食即可痊愈。
2.3试诊法:试诊法实为探病之法,其出自于明代的《景岳全书》,
研究的是中医学的八纲中虚、实、阳、明。
其可与常规法结合进行治疗,通过已有的四诊资料进行诊断性治疗,从药物、食物等的反应分析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2.4演绎法:从临证思维来看,疾病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因此随着时间的不同,病人会因各种因素发生征候变化。
通过演绎法从患者的脏腑经络入手进行辨证性的诊治,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防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方法是一种防治性方法,切断诱发患者并发症的病源。
2.5辨病论治:辨病论治法适用于中医学以及西医学,其是通过对临床治疗的哲学性分析发现患者病症中的主要矛盾,从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
3如何强化临证思维方法
3.1增加解析性课程:临床实践是中医内科进行医学探索的重要方法。
正如章炳麟先生所提倡的“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
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因此在中医内科的临床试验中,要珍惜每一次的临床试验机会,通过案例的探讨总结临证思维的优势,使医务人员能够在临床试验中具有更多的经验,及时发现患者的病症因由。
3.2重视中医学书籍:书籍是中医内科医务人员进行强化训练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书籍中的方法介绍,以及立体化图解,可以让医务人员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等书籍作为中医学的典范书籍,是医务人员必须学习的,只有这样才能够
对患者病情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良好反应,以最快的速度找到症结点。
3.3重视临床实践机会:临床实践是运用临证思维方法的场所,每一次的临床实践都是一种学习,因此作为医务人员来说,在临床治疗中,应该增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能够很好地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判断。
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应该对实习学员进行指导,并且倾听其看法观点,对其进行点睛。
3.4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方案的确定应该满足治疗原则的要求,在中医内科中应用力争思维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其治疗方法,是仅用药物治疗,还是运用综合治疗法。
在进行诊断时,通过患者的征候明确病标,通过所闻所见,进行病情的合理化诊治,从整体看局部发现问题,并通过局部看待整体,找出病因,确立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的合理选择。
4结语
从目前医学的发展前沿来看,中医学依然是医学界必不可少的断病学科,其充分改变了上个世纪西医学独占的格局,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试验中,临证思维方式利用中医学的方法进行内科疾病的诊治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成为内科临床治疗的主要实践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宁,王新月.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解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6):98-99
[2]蔡玉颖,刘保延,刘志顺等.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j].中国针灸,2009,29(10):841-843
[3]王新月.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解析[c].//2008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中医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2008:23-24
[4]刘平,胡义杨,倪力强等.从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探索证候分类研究的比较参照体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5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