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默写

合集下载

《论语》名句默写

《论语》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之《论语》名句默写1、二三子何患于丧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来者犹可追3、,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4、丈人曰:“,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不仕无义。

,不可废也;,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6、子路曰:“自孔氏。

”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仰之弥高,;,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谓云尔已矣。

”9、子曰:“当仁,。

”10、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11、莫春者,春服既成,,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12、他人之贤者,,犹可逾也;仲尼,,无得而逾焉。

13、君子一言以为知,,。

夫子之不可及也,。

14、君子学道则爱人,。

15、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16、君子之过也,。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7、子曰:“人能弘道,。

”18、子曰:“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19、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0、子曰:“岁寒,。

”2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22、子曰:“出门如见大宾,。

己所不欲,。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3、子曰:“举直错诸枉,。

”2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26、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

27、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

28、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人不厌其笑;,人不厌其取。

29、君子义以为上,,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30、,思而不学则殆。

31、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32、贤贤易色, , 事君能致其身, 。

3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一、背景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经典,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对《论语》的选读和理解性默写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学思想,提高自己的文笔用。

二、训练目的本次训练旨在通过选读《论语》并进行理解性默写,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笔用。

通过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并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升写作能力。

三、训练内容和方法1. 选读内容:根据教师指示或自行选择《论语》中的相关章节进行阅读。

2. 理解性默写:根据所选章节的内容,进行理解性默写。

默写时,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和思想,并注意语句的结构和用词的准确性。

3. 互评讨论:可以将默写的作文互相交换,进行互评和讨论。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对比,相互研究、改进文笔用。

4. 教师辅导:教师可以进行辅导和点评,指出学生文笔用的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指导。

四、预期效果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文笔用),预期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文笔:通过默写训练,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提高写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2. 培养思辨能力:学生通过对《论语》中的思想进行理解和输出,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提升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深入理解文化:通过选读《论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儒家思想,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五、总结《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是一种有效提升文笔用的方法。

通过深入理解和默写《论语》的内容,学生能够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并且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教师的辅导和互评讨论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希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们能够在文笔用上取得显著的进步。

论语十六则-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六则-理解性默写

《论语》十六则情境默写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的句子是:6.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学习:7.《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是:8.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10、《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11、《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论语》十六则情境默写(答案)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事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又要从反面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论语》中强调复习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那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0、《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1、《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

高考冲刺——《论语》理解性默写30句(1)孔子在评价诗经·关雎》时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主张文艺所表现的情感要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2)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3)鸟将死的时候,叫声格外悲哀,而人则“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指的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对孔子赞美的话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7)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在对待利与义的态度上,君子与小人是不同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9)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0)孔子用一句话来评价《诗经》,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1)孔子在《论语•阳货》篇里提出来的关于文学作品的社会作用的说法是“《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2)孔子曾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来强调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很困难的。

(13)成语“名正言顺”出自孔子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15)《圣经》说“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孔子的主张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6)“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

”孔子如此称赞年轻人的句子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7)孔子认为诚信为人的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8)孔子主张“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品德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品德用)

《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品德用)
引言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之言行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选读《论语》,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诲,对培养品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对《论语》的理解和记忆,进行理解性默写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训练目的
- 提高学生对《论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 加深学生对孔子思想和品德教育的认识
- 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思考能力
训练内容
1. 选择《论语》中经典的篇章或段落,每次训练选取1-2段进行默写
2. 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先看一遍选定的篇章或段落
3. 停止阅读后,要求学生默写出他们记得的内容,包括言辞和语境
4. 检查学生的默写内容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5.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中的道理和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和品德
修养
训练要求
- 在默写过程中,学生应该尽量准确地表述出原文的内容和意

- 强调对言辞和语境的理解,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文字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训练效果评估
- 根据学生的默写准确性和理解深度进行评估
- 鼓励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和交流,提高互动和研究效果
- 结合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结论
通过《论语》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孔子的
思想和教诲,并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论语》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也有
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品
德教育,构建和谐的社会。

高二《论语》背诵默写汇总

高二《论语》背诵默写汇总

高二选修《论语》背诵默写汇总第一课《为政以德》1. 子曰:“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第二课《克己复礼》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4.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论语情景默写--答案

论语情景默写--答案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2. 《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4.《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论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6.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本课中,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7.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论语》中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9.《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论语》中体现实事求是的精神,倡导谦虚态度的两句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1.《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4.《论语》中写求知实事求是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5.《论语》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6.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8.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哪一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9.《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而后已;任重道远20.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1.写出《论语》中关于从师的“从”和“改”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2.《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应:(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3.《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6. 《论语》强调责任重要性的句子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27. 《论语》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8.《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默写练习(六)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论语》选读 默写练习(六)

《论语》高考篇目背诵默写检测班级姓名《为政以德》《克己复礼》《知其不可而为之》《仁者爱人》《君子之风》《周而不比》《诲人不倦》《高山仰止》《沂水春风》《中庸之道》1.道之以德,,。

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3. 故远人不服,。

,。

4. 其身正,;其身不正,。

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6. 八佾舞于庭,,!7. 天下有道,;天下无道,。

8.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

9.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10.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11. 弟子,,,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13. 老者安之,,。

14. 志士仁人,,。

15.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16.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

17.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

18. ,;知者动,仁者静;,。

19. ,。

,不亦重乎?,不亦远乎?20.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益矣。

,,,损矣。

2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22. 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

’23.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4.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5.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

”答案: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6.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7.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8.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9.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0.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1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2.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默写试题集锦一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向一切人学习的句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新旧知识相结合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9.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孔子和学生谈话时说到了自己的志向,这三句话表现了孔子博大的仁爱思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5.颜渊对孔子之道及其为人深情赞美的两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16.《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论中,用星辰比喻,形象地表述“为政以德”社会效果的句子是: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7、《论语》中孔子提出了治国必先正名的政治主张,前两句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8、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

《论语》表述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19、孔子认为,“德治”和“礼治”能使百姓内心归服。

这三句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0、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的比生命重要,孔子在《论语》中表述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2.孔子强调,士人有社会责任感,就不能对吃穿粗劣感到羞耻,这三句是: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3.孔子认为,礼的作用以恰到好处为可贵。

这两句是:礼之用,和为贵。

24.孔子从与人交往的角度,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即: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5.孔子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从来不愿人云亦云,小人却恰恰相反,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6.孔子特别强调“正名”的重大作用,他认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7.孔子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礼”的规范就是“仁”,一旦做到了,天下就归于“仁”了;原句是: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28.孔子认为不合礼制的行为坚决不能有,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9.孔子对于季氏违背礼制,谮用周天子的礼乐是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达他无法容忍的态度的。

30.孔子认为有秩序的社会才能保持国家的稳定,故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如果礼乐政、令由诸侯发出,那离失去天下就不远了。

31.孔子阐释君子应好学而不在意物质条件时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2.《论语》中告诫人们勿沉溺于过去应珍视眼下的语句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归去来兮辞》中作者表达了对于孔子这一话语的理解的语句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3.对于处世方式的选择,孟子认为应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34.对于老师的谆谆教诲和高尚人格,孔子的弟子颜渊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35、孔子认为,小人犯错会掩饰:“小人之过也必文”,君子犯错会被广泛关注,更应该改正:“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7.孔子用北斗星做比喻来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的句子是: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8.孔子曾比较用政令与用道德来治理国家二者之间的不同,其中对前者,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而对后者,他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9.孔子在《论语》中谈到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即:其身正,不令而行;而相反: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0.孔子在《季氏将伐颛臾》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原句是: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1.孔子担忧国家的祸患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家内部的纷争,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2.《论语》中认为花言巧语伪善的人,“仁德”是不会多的,即:“巧言令色,鲜矣仁。

”43.君子只怕自己无能,没有真才实学,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在《论语》中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44.《论语》中用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的来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句话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5.孔子对知识孜孜以求,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程度。

46.《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7.用风和草做比喻,说明国家风气对民间风气有着重要影响的句子: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48.孔子认为君子安贫乐道,用云作比,表达自己对不义之徒的轻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水作比,表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松柏作比,说明人的品质要经得起考验: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9.以朽木和墙壁作比,指出自身条件限制人的发展: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50.用大车、小车做比,强调人要讲信用,不然无法立足:“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默写试题集锦二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提到,“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未来还可补救,此句出自《论语》的“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3、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还表现在他的悲剧性的执著上。

为了达到目的,他百折不挠,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4.颜回对于孔子的精神世界理解最深刻,他发自内心的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称赞颜回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子贡用对比比喻手法,赞美了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崇高地位的句子是: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7.《论语》强调面对自己的无知,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聪明人能正视它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子夏认为,人格低下的人犯了错误一定会加以掩饰的句子是:小人之过也必文。

10、孔子教导我们(自处和处世)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两句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12、孔子认为诚信是为人立身之本的句子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3、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14、孔子认为,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君子或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孔子在《论语·子罕》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形容时间的流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7、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强调一个国家如果得不到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18、孔子理想的人格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对“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

”19、孔子教诲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的“一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强调的是人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自己不想承受的事情就不要让别人去承受。

20、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21、一个士人必须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或者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自勉。

22、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论,孔子有“杀身成仁”之说,其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是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24、孔子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7、孔子在《论语季氏》主张谈及国家治理时要处理好贫富悬殊的问题,否则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

原句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8、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0.《论语》中,论述执著、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1.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应该教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独立思考的语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2.《论语》中引用《诗经》句子,以象牙、骨头、玉石在经过切割、打磨之后会更完美来说明“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相比是更高的境界的语句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3、最能体现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新纪元的句子是:有教无类。

36、孔子关于学习的目的理论,在现在依然很有道理的句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