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刍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阎柏林

2008年8月31日【内容摘要】本文以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改革试验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依据,重点论述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汲取国内外音乐教学的先进经验,并为建立适合我国音乐教育的科学体系,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问题的提出和关于音乐教学“12字方针”阐述,以及音乐教育“系统方法论”的探讨等。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本文论述的需要,笔者以部分中小学音乐课改调研资料为依据,拟引出本文所要提出的问题如下:

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试验已经进行了六年。部分省市相继举办了优秀课观摩和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从这些活动和他们的总结资料中,反应了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优秀课的基本特点:

1.教学设计思路准确,层次清晰,结构合理。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科特点,基本符合教与学的规律。注重音乐能力及乐感的培养。教师的教态亲切,方法灵活,有创意。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互动,课堂活跃,教师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较好,基本做到教学过程优化、达到最佳状态。(即省时、省力、最佳。)

2. 教学过程体现学科音乐性特点。教师将教材中的音乐形式要素与作品内涵密切结合,并以自然而有效的方法呈现出来。如某校欣赏“运动员进行曲”。教学设计合理,基本符合中高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的教学规律。虽然知识点较多,但教师教法灵活,师生互动,学生在听赏和积极思维的状态下,使作品内涵的音乐形式要素所表现乐曲的风格特点等,自然而深刻地领会并得到音乐美的感受。突出学科音乐性的特点。

3.以唱歌教学为重点的课型,教师注重音乐感的培养。重视了歌唱技能技巧和歌唱习惯的培养。特别注重处理歌曲情感

的引导,这是聪明之举。它有利于深化审美情感的教育。学生学而有获,基本达标。

4.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使用恰如其分,摒弃“以课件代替音乐”等喧宾夺主的错误做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缺少知识目标,而能力目标订得又太原则。教学目标应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写的具体而明确,并且应在本课时或本单元教学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钩钩手能达到的目标。

2.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型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四点:

(1)对歌唱技能技巧几乎没有明确的要求。(2)对歌曲所应表达的情感,既没有明确的提示,也无具体指导的措施和方法。(3)对作品的风格、特点把握不准确,甚至有误导。(4)歌曲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机械地连续唱了十几遍,由于指导无方,学生开始唱得啥样,其结果还是那样,既费时、费力,又无实效。

3.教学过程的环节散乱,而且各个环节类似洒芝麻盐、走过场、流于形式。重点内容不突出,达不到最佳效果。

4.对学生背唱歌谱和识谱、视唱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重视和引导。中低年级采用听唱法(口递)一贯到底,甚至连高年级都是以听唱法为主。

5.应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乐感,教师缺乏这个意识。

6.音乐欣赏课教学,只注重作品文学性的解释,忽视对作品音乐性(即音乐本体或音乐形式美)的引导,对作品的体裁形式及风格特点的感受和理解更欠问津。有的把音乐作品当成文学故事进行欣赏。

7.以音乐为手段,进行创造思维训练和创作能力的培养,基本没有全面而正确地体现。

8.教学中,由于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理解得欠准确。拟在教学实施中过于偏颇。比如,有的把音乐欣赏课改为“舞蹈课”或“歌表演课”,而对音乐作品中的音乐性特点,却引导较少,甚至完全忽略。

9.教学过程对“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基本上是一个虚词,看不出如何自然而生动的地体现。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当前中小学音乐课值得探讨的问题,与相关专家和同行商榷。

我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六年之久。我们在大量教学实践和教师的论文中,发现当前在教学中存在许多模糊观念,究其原因,有的是来自个别有影响的“权威”、“专家”对“课标”的误导;有的是教师自身对“课标”的片面理解;有的是“音乐课程标准”本身欠完善所致。归纳起来主要应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从理论层面上看,现行课标从【音乐美学】【审美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学论】以及【科学方法论】的角度进行科学解释显得虚弱。

2.从操作层面上看:(1)降低和消弱科学有序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是误导。(2)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表述以及解释欠全面,如“音乐审美理解能力”被忽略等;(3)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课标”没有表述是不明智的。(4)将音乐学科纳入人文学科领域,但忽视了音乐学科相对独立性的特点是欠妥的。(5)从教学实践中,反映教师只重视学科综合的一面,而忽略“以音乐为主体的综合”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设计是偏颇的。实践中不可喧宾夺主。(6)对通过音乐教学启迪学生智慧、开发智力,“课标”有所忽略,应加以弥补。

尽管当前音乐课程改革中存在诸多急待解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既然是试验阶段,取得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乃至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现象。但问题是我们应该以科学的精神、冷静的头脑进行矫枉过正,来修订音乐课改方案,使我国音乐教育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而不是全盘否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里我们强调的是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问题,坚决杜绝采用历史虚无主义和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来处理音乐课改问题。

二、音乐教学的“12字方针”

九年义务教育中,音乐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应体现“12字方针”。所谓“12字方针”系指“唱、奏、赏、乐、游、创”;“美、情、趣、启、活、效”。现将这“12字方针”分述如下:“唱”即指“唱歌教学”而言。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小学音乐课主要是以唱歌教学为主的综合课型居多。既然是唱歌教学,当然离不开“歌唱”。

教师在唱歌教学中,首先应指导学生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