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在相声写作中的组织运用
看相声中的“包袱”的明说和隐含
长沙师范学院选修课论文论文题目: 看相声中的“包袱”的明说和隐含课程名称: 用相声演绎中国文化任课老师:方川系别: 电子信息工程系班级: 13现代教育301班学号:2013542030201姓名:邓文华【摘要】: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运用关联理论基本原理,主说话语的明说与隐含层面对相声片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相声创作中,相声演员故意违背听众的认知环境从而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是相声幽默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相声片段的分析,本文旨在探索相声中“包袱”的语用机制以便听众更好地理解相声语言的幽默本质。
【关键词】:明说,隐含,认知环境,“包袱”【正文】:1。
相声中“包袱”的定义相声,是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 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它以幽默诙谐的艺术语言, 褒贬生活, 使人们在笑声当中得到教益和启示。
我国的相声从笑话发展演变而来,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代表我国文化的典型艺术表现形式。
“包袱”即笑料,是相声的基础,包袱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相声表演的好坏。
包袱构成的种类大致有夸张、曲解、重复、矛盾、否定、误会、假借、对照等,如何抖好包袱,成为相声表演的关键之一。
相声中包袱常以设置悬念取胜,突如其来的情节,常能引起观众的期待,就像一般戏剧一样,有些情节,舞台上的人物和舞台下的观众都没有思想准备,只是凭借着冲突本身推动着情节的进展,最终悬念得以揭开。
我们来看《请医生》中的“包袱"体现:甲:我爱人就要生产了,我赶紧跑到医院,就见值班大夫有七、八个人,都穿著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有四个坐着围着一张桌子,其余的人站在后边看着,都是聚精会神的,我想这是干什么哪?乙:也许是开会哪.甲:不像。
手里拿着许多硬纸片儿乙:也许是病历表甲:不像。
上边有黑点儿、红点儿乙:也许是病人的脉搏温度和大小便的纪录甲:我赶忙走过去:“请问今天是那位大夫值班呀?”就见坐着的一位冲对面戴眼镜的说:“六十五!"乙:哦,原来对面那位戴眼镜的同志叫刘世武.甲:我说:“刘世武同志,今天您值班呀!我爱人要生产啦,请您去一趟吧。
试从语言运用学角度分析相声“包袱”的组织
试从语言运用学角度分析相声“包袱”的组织作者:吴波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试从语言运用学角度对相声包袱的组织手段——设包袱和抖包袱作了理论性尝试探究。
其核心观点为:在转变观众的“期待视野”的过程中形成变向,从而组织相声语言包袱。
通过研究,以期能对幽默语言学运用及相声语言的研究,向创新及纵深方向发展起到相关推动作用。
[关键词]相声;设包袱;抖包袱;期待视野;变向1相声与包袱1.1相声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说学、逗、唱、抖包袱而使人发笑的曲艺形式”。
其中以“说”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相声面向的是大众,所“说”的是经过加工的话语,它所追求的交际效果是使观众发笑,并在笑声中获得教益和审美享受。
为了让相声语言从书本上立起来,活在演员的口头,具有艺术感染力,吸引观众,完成宣传、教育、文化、娱乐的任务。
相声语言必须同时具有通俗性和艺术性。
而最能体现相声语言这种特性的,是相声中的包袱。
由于相声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在相声中可以没有情节,但必须有灵魂,它的灵魂就是包袱。
1.2“包袱”是相声术语,也叫做笑料、噱头,是相声中引人发笑的语言。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曾说过“没有包袱就没有相声,相声的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组织包袱的过程。
”具体操作情况是:表演者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笑料一件件装进“包袱”,然后,偷偷系牢包袱扣子,一旦时机成熟,就突然抖开包袱,使观众大感意外,待观众回味过来则会失声大笑,并且在笑声中又觉得包袱的组织是合情合理的。
因此,研究相声语言的关键就是研究相声中的包袱。
2相声包袱与期待视野2.1相声包袱的组织包括两个阶段:设置包袱和抖响包袱。
这两个阶段是相连续的。
一般说来,设置包袱是铺垫的过程,它看起来是比较平常的话语,实际上却内设“机关”一般都有两种逻辑发展方向:一是与日常生活交际中,人们的思维定势,即与期待视野相吻合。
另一种方向则是与前者大不一样的,是对期待视野的“变向”,这个方向才是我们的本意。
抖包袱的十八种方法
抖包袱的十八种方法郭君德纲的相声包袱频率之高、包袱运用之巧妙,在当代相声演员之中是罕见的。
其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是郭德纲从传统相声中萃取精华、结合长达十年的舞台演出实践当中摸索出来的。
相声的包袱手法粗放地归纳大约有二十多种,其中郭德纲主要运用的主要有十八种,在此举例闲谈,听凭众位钢丝、相声爱好者批评、指教。
一.先抑后扬、峰回路转:先对人物或事物大肆赞美,然后话锋突变,一刨到底,由于效果出人意料,往往现场效果特别好,这种让包袱皮变薄的方法郭德纲怎能错过,这种方式也是郭最主要的抖包袱方式之一。
这个手法里有两个表现方法,一是先抑后扬,二是先扬后抑。
前者郭多用在自己身上,后者多用在捧哏或砸挂者身上。
先抑后扬如《论梦》里下阴曹一段,描述完阎王爷打捧哏等相声演员后:甲:阎王爷把王文林、李菁都打完了,喊:还有一个叫郭德纲的呢?带上来,你们两边,刀枪剑戟,火山油锅都准备好!(抑)乙:你比我们厉害。
甲:我可惨了,一上来瞪着我:你叫郭德纲啊?我说是我。
呵,敢说相声啊你?能耐不小啊,还敢说单口的?你要疯啊!打!刀枪剑戟一块上!(抑)乙:狠打!甲:别啊,阎王爷,您给我一机会,我以后改!你说改就改啊!你能改吗?我能改啊!……来搬一个凳子让他坐下。
(扬)乙:这就不打啦?甲:我会说话呀……坐下了。
阎王爷把茶碗递过来——来你喝我这个……来来你点一根儿……(扬)前边的阎王爷要“狠打”是抑,后来“搬凳子、递茶、点烟”是扬,不但是和自己的境遇的变化形成对比,更是和前面描述过的捧哏等“挨打”的人物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观众会心的笑。
先扬后抑在郭的相声里俯拾皆是,例如《富贵图》里:甲:老前辈——张文顺张先生,老艺术家,在相声圈里摸爬滚打一辈子了……(扬)乙:不敢当……甲:最近我们要搞一个大型的纪念活动,庆祝相声表演艺术家张先生从艺三周年……(抑)乙:啊?甲:张先生前一段身体不太好,最近康复了,是我们相声界的幸事,好在病得也不严重,小三灾儿……(扬)乙:是啊。
相声抖包袱方法
声里引人发笑的艺术语言叫"包袱"。
它是相声演员沿用的术语,实际上它和笑料、噱头的意思完全一样。
运用中有"系包袱"和"抖包袱"的过程。
一般说一段笑话,有一两个"包袱"就可以了。
一段相声则至少得有四五个"包袱",否则容易一温到底,影响演出效果。
从笑话发展成相声的过程,是不断丰富内容、增加"包袱"的过程。
如侯宝林整理、表演的《关公战秦琼》,有将近三千字,而原来的笑话仅有三百多字。
传统相声中有不少曲目都是由小"垫话"铺衍成的。
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就是逗笑。
因此没有"包袱"就不成其为相声。
笑,应该是有褒贬的笑,有爱憎的笑。
要使笑者有所感奋,有所启发,有所醒悟,有所警惕。
不能只是哈哈一笑,开开心而已。
说笑话贵在自然。
应该做到"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人来"。
写相声、说相声也是这样。
除了要端正创作态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不断探索"包袱"产生的规律,用自然、健康的笑声,去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包袱"应从相声中一些引人发笑的喜剧因素中产生。
它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运用精练、概括的语言,巧妙安排的结构和前后呼应的情节等各种手段,产生艺术上的效果。
"包袱"必须风趣而不粗俗,幽默而不油滑,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脱颖而出,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演员也要善于标新立异,不拘泥于老一套。
组成"包袱"的十种手法在相声中安排"包袱",要善于借鉴传统技巧,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需要。
组成"包袱"的手法很多,最主要的有重复、否定、反常、错觉、双关、夸张、打岔、曲解、谐音、争辩等十种。
(1)重复法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揭示事物的真象。
相声创作技巧讲座之结构篇(一)
相声创作技巧讲座之结构篇(一)著名相声作家、理论家夏雨田先生相声创作技巧讲座之结构篇(一)众所周知,相声的命根子是包袱,相声之魂系于包袱。
然而,包袱并非孤立存在,它是在一定的环境、情节、语言、人物……的铺排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
正像盖房先得有图纸一样,相声也要讲谋篇布局,讲篇章结构,讲谐调搭配,否则便只是一堆摊在建筑工地上的砖瓦发沙石,无形无状无框无架,成不了房。
我的《谈谈相声》,便从结构谈起。
有的同志认为,相声是不讲结构的,信笔写,信口说,哪儿都可以开始,哪儿都可以结束,内容多一块,少一块都没什么关系。
这是误解。
相声是很讲结构的,如果动笔前,心里没个准谱,仅是搜集了一些有趣的素材,掌握了点生活的资料,有个蒙蒙胧胧的主题,既没想好这段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更不考虑正段的情节用什么路子展开,人物怎么安排,主要包袱如何调度,写起来只有一个原则:有包袱则长,无包袱则短。
啃出几个包袱便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写出来的相声,没有不失败的。
自然,相声必须有包袱的,但包袱终究只是相声的艺术手段,它必须服从主题,服从人物。
在结构一段相声的时候,起码要想想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用叙事体还是辩论体?以说为主还是以唱为主。
(二)主要包袱线是什么?(三)主要包袱安排在什么位置?(四)如何开头?如何入活(即进入正题)?活如何使(即正题怎样展开)?底是什么(即如何结尾等等。
先谈谈叙事体与辩论体的选择。
对口相声是甲乙两个演员表演的,它表达主题最常用的是叙事体与辩论体,也有时叙事体与辩论体合用。
所谓叙事体,就是由甲——又叫逗哏,主要讲述故事,而乙——又叫捧哏,则帮助甲叙述故事。
乙是演员,又代表观众,不断在甲讲故事的过程中,揭矛盾,发疑问,表态度,或褒或贬,或同意或反对,或由衷赞扬,或据理驳斥。
总之,这里乙辅助甲讲述故事,推动情节发展。
如大家很熟的传统相声《关公战秦琼》,甲讲述大军阀韩复渠的爸爸又昏庸又霸道,他大办生日,要艺人唱戏祝寿信口开河点了“关公战秦琼”的怪戏,硬要汉朝关羽与唐朝秦琼比武。
相声抖包袱
相声抖包袱抖包袱演员向观众递送笑料。
为相声的主要艺术手段,评书、双簧、数来宝、山东快书、快板书等曲种也经常使用。
通常于刻画人物、评析世态时,冷嘲热讽以制造喜剧情境,借此调剂演出气氛,提升观众的欣赏兴致。
抖包袱,相声术语,指把之前设置的悬念揭出来,或者把之前铺垫酝酿好的笑料关键部分说出来,比如笑话,最后一句可笑的,点睛之笔,就叫包袱。
相声的包袱手法粗放地归纳大约有二十多种。
中文名:抖包袱性质:相声术语核心:最后一句可笑的话种类:大约二十多种演员们普遍认为,“包袱儿”能否抖响,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很重要,艺谚中素有“铺平垫稳”之说,即指明只有悉心揣摩观众的心理状况,适时适地耐心巧妙的用语言一层层系好“包袱儿”,才能取得蓦然抖开、满堂皆响的效果。
北京曲艺界对此有着“时衣古画当令的笑”的说法。
对此,许多曲艺家强调指出,抖“包袱儿”,送笑料,既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又要把握好分寸,谑而不虐者方为上乘。
相声的抖“包袱儿”,列入“逗”的技法之中,在结构包袱儿时,常常使用“三翻四抖”的手法。
三翻四抖,又叫“三顶四撞”,就是说捧哏的领会不到逗哏的话,到第三翻包袱儿才抖落开了。
三翻是反复铺垫的意思,不一定正好三翻。
侯宝林在其《侯宝林谈相声》中将包袱儿构成的艺术手段归纳成两大类:一类是用直接的方法构成包袱儿,或直接将内容加以强调(重复,机辩);或将内容加以夸大(夸张);或以揭露的方式将内容予以否定(否定,矛盾)。
另一类是用间接的方法构成包袱儿,或有意先将内容加以歪曲(曲解,双关,错觉,误会);或借媒介将内容加以陪衬(映衬,对照,假托,道反,譬喻,假借)。
马季在其《相声艺术漫谈》中将组织包袱儿的手法分为二十二类:三翻四抖,先褒后贬,性格语言,违反常规,阴错阳差,故弄玄虚,词意错觉,荒诞夸张,自相矛盾,机智巧辩,逻辑混乱,颠倒岔说,运用谐音,吹捧奉承,误会曲解,乱用词语,引申发挥,强词夺理,歪讲歪唱,用俏皮话,借助形声,有意自嘲。
相声“包袱”的语用分析
相声“包袱”的语用分析作者:张爱珍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6期[摘要]相声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本文以岳云鹏、孙越的相声《我忍不了》为例,从语用角度出发,主要结合西方的会话含义理论来分析相声语言中“包袱”的特色。
[关键词]相声会话含义预设言语行为[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6-0089-02相声是具有浓重中华民族特色的喜剧表演形式,是我国幽默语言较集中的一种曲艺艺术。
相声演员运用语言的多种表现方式来组织引人发笑的“包袱”。
语言是相声的生命,相声语言因此得到了语言学家的关注。
我国在语法、语义等方面对相声语言特色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为相声文本分析奠定了良好的范式。
随着语用学在世界语言学界的崛起和发展,我国语言学者开始注重在语言运用方面来研究相声语言。
池昌海(1996)、刘曲洋(2007)等人结合西方语用学理论研究相声语言。
会话中,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人们至少是遵守“合作原则”,但有时出于“礼貌”,违反“合作原则”,就会产生“言外之意”,这种常规期待和真实意图的不一致和不协调会引人发笑。
本文将运用会话含义等理论来分析2015年岳云鹏、孙越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相声《我忍不了》。
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是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Grice)首先提出来的,它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
在交谈过程中,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听说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个原则: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
①但是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并非严格遵守合作原则,听话人需超越话语的表面意义去设法领悟说话人所说的隐含意义,这样便产生了“会话含义”。
这是我国学者成果最多的研究方向,具有代表性的有:池昌海对“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理论的研究,相声恰当运用违反或者利用会话准则得出的特殊会话含义,不知不觉中设置陷阱,添加笑料,再出奇不意地“抖开”令人发笑的“包袱”,达到幽默的目的。
相声手法
亦可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的对比
5
误会式
通过对人物或事物理解与客观事实交叉产生的岐义而构成包袱
辅助情节展开,使叙述生动
误会必须有依据
6
比喻式
通过形象的比喻叙述事物构成包袱
用于形象地说明问题或知识以及演员之间相互逗趣
7
岔说式
即指东道西,绕弯子说明人或事物
用于不便直接明说的情况
语言要诙谐庄重8解体式 Nhomakorabea即先综述事物的总体,再逐一分述事物的各个部分,以此构成包袱
用于叙述较为繁琐的事物
如电影分镜头先全景后近景展示
9
跳出式
用跳出跳进的方式构成包袱
用于说东道西对比的情况
此一事彼一事,此一人彼一人
10
颠倒式
故意颠倒一句话一个词汇构成包袱
用于避免呆板,需要风趣而活泼地描述人或事物的场合
11
反语式
即反话正说,用反语表达真意
用于揭露丑恶,讽剌人物
配合跳进跳出的方式效果会更佳
12
反常式
通过描述人物反常的言行构成包袱
用于正面人物心情激动或反面人物利令智昏的失态场合
配合跳进跳出的方式
13
曲解式
从字面上歪曲解释事物或词汇,借以构成包袱
用于讽剌不学无术的人物或因知识贫泛误会很深的人物
14
巧合式
利用人或事物的偶然巧合构成包袱
相声包袱的类型及写作手法(原创)
类型
手
法
用
途
备
注
1
矛盾式
利用事物和语言的矛盾构成包袱
语言矛盾用于没话找话,事物矛盾用于指东道西
既要出人意料又要合乎情理
相声“包袱”的语用研究
舞台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Stage Art239相声“包袱”的语用研究曾冠杰(广东省音乐曲艺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包袱是相声艺术的主要元素之一,是通过严谨的组织、铺垫,达到的一种喜剧效果,包袱是相声艺术重要的艺术手段,主要用于刻画人物、冷嘲热讽制造情境、调节气氛等效果。
语言是相声的生命,语用学是关于符号或者语言符号预期解释者关系的学科,随着语用学的发展,我国语言学这开始运用语言研究相声语言,通过特定情境中的对话,学会如何运用语境理解相声语言,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相声艺术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了语用学的含义,以及语用学在相声包袱中的应用。
关键词:相声;包袱;语用学一、引言相声是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唱、学、逗等形式,是一种扎根民间、源于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起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用笑话、滑稽的问答、说唱等形式引起观众发笑的艺术,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相声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特有的风格,主要以北京话为主,并涌现了张寿臣、马三立、侯宝林、马季、侯耀文、牛群、冯巩、郭德纲等一大批优秀的相声演员。
包袱是相声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逗笑观众,达到一种喜剧的效果。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相声包袱的特点和运用。
二、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由美国的C ·W ·莫里斯和R ·卡纳普两位哲学家20世纪30年代提出来的概念,60年代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勒发表了语言行为理论,随后美国的语用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会话中外原则的理论,语用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语用学是语言学、哲学和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影响人运用和理解语言,分析研究影响语言行为的标准和支配轮流发言的规则,是符号学的一个分支。
语用学是语言学科分支中一个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领域,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并不是单纯地表达语言成分和符号单位的静态意义,听话人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推理,理解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也就是话外之音[1]。
相声“包袱”说要
相声“包袱”说要抖包袱就是把逗人发笑的各种成分按照情节的线索巧妙地归拢在一起包藏起来,待时机成熟,在情节的关键处,趁受众毫无准备之机,突然抖开,让受众开怀大笑。
“包袱”是相声塑造人物、推动情节、表达主题的重要手段。
一段相声,不论是什么题材,都是以不同类型的大大小小“包袱”来构成的。
相声构成“包袱”的手段及致笑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客观事物本身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不协调是产生笑的主要因素。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作为社会的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而是受客观存在的共同规律所制约的。
例如:人们的思维活动必须遵循形式逻辑;人们的语言必须合乎语法和修辞要求;人们的思想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前进;人们的行动必须适应所处的客观环境;人们的习惯必须合乎当时当地的风俗人情;人们的处事待人必须合乎公德情理等等。
反之,如果我们违反了以上这些“必须”,就会成为这样的人:思维活动不合逻辑,成为颠三倒四的人;说话不合语法和修辞要求,成为语无伦次的人;思想落后于社会发展,成为墨守成规的人;行为和所处的客观环境相矛盾,成为事事处处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理想不符合客观实际,成为奢想和贪婪的人;习惯和当时当地的风俗人情相背离,成为到处碰壁的人;待人处事不通情达理,成为胡搅蛮缠的人,等等。
这样的不协调便发生了带有讽刺意味的笑料。
不协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我们关心周围的一切,是很容易发现的。
比如:一个人正在夸耀自己如何勇敢,适值此时,有人进来报告外面发生敌情,他立刻吓得走不动路,这是言与行之间的不协调;一个西服革履的人,捧着一本厚厚的英文读物在看,一个人拿一个写有ABC的药片请他看,他却不认识,这是外表与内在之间的不协调;一个调皮的孩子躲在门后,企图吓唬和他闹着玩的小朋友,结果把他爸爸吓了一跳,这是动机与效果之间的不协调;一个人说着满口的普通话,说着说着,突然冒出一句方言或外语,这是语言形式上的不协调。
中国相声的包袱艺术特征的综述分析
中国相声的包袱艺术特征的综述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相声是中国喜剧的典型代表,至今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主流喜剧形式。
相声现今衰微,前途堪忧。
相声的研究对于活跃主流艺术、丰富百姓精神生活、推动相声演艺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声是包袱的艺术,包袱是相声的根本。
首先,包袱是相声的宗旨。
相声无不以包袱逗人发笑为根本目的。
评书、小戏等艺术也讲究逗哏取笑,但仅以之为佐料而已,而相声以包袱为骨干,包袱是将相声与其他艺术区别开来的根本。
其次,包袱决定了相声的艺术本性。
相声和其他艺术一样要塑造人物和讲故事,但必须围绕包袱展开:相声塑造人物必须凸显滑稽性格,讲故事务必荒诞,议论必求出人意料之效果。
同时,相声的语言必须机智而幽默,有利打造包袱。
一句话,包袱是相声艺术各要素的终极目的,决定其整体特质。
其三,包袱是相声职业的生命线。
相声依赖观众生存,而观众看重的是相声包袱的数量和质量。
撂地的相声艺人们往地上一站,张嘴就说,说完后“打钱”多少全看包袱是否吸引观众。
相声进入剧场后,观众可以点演员、点作品,包袱使得好的艺人才能获得收入。
包袱构成了相声生存的经济基础。
一般认为相声的包袱源于幽默滑稽的语言,但相声并非单纯的”语言艺术”,其包袱也并非如此简单。
一现挂是包袱的关键现挂是相声表演的核心技能。
侯宝林去世前拉着病床前马季的手说:“演员在表演中要重视现挂,因为这是相声最重要的东西。
”①一代相声大师临终前惟独强调现挂,可见其重要性。
(一)现挂就是现场抓包袱演员在表演中打造特定的戏剧情境,引导观众进入,渐趋高潮时突然跳出戏剧情境而将话题指向现场时空和观众,形成当下时空与作品时空、观众和剧中人物的突兀关联。
这种横向联系使观众从虚拟的情境中跳出,重新审视当下,进而反观自己,由此产生包袱。
马季曾提及侯宝林的现挂。
一次侯演出相声《婚姻与迷信》,批评传统社会结婚仪式的迷信色彩,新娘子进门要迈火盆,同时新郎向火盆中喷酒使火焰大旺,象征日后生活“红红火火”。
写过世叔叔的包袱格式
写过世叔叔的包袱格式
世叔叔的包袱是中国相声表演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两部
分组成,前包袱和后包袱。
前包袱是指相声演员在讲述故事或者情
节时,通过引人入胜的描述和情节铺垫,让观众产生期待和好奇心,引起笑声或者掌声。
后包袱则是在前包袱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反
转或者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达到出人意料、令观众捧腹的效果。
在表演中,世叔叔的包袱通常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出来,通
过言语和表情的运用,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戏剧性的张力和情节
的跌宕起伏。
演员需要灵活运用语言和情绪,巧妙地操控节奏和气氛,达到让观众捧腹大笑的效果。
此外,世叔叔的包袱也需要考虑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得
故事情节自然流畅,让观众在笑声中不会因为情节转折而感到困惑
或者失去兴趣。
因此,包袱的表现形式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的来说,世叔叔的包袱格式需要在幽默诙谐的基础上,通过
前后包袱的巧妙组合和情节的精心设计,达到出人意料、引人发笑
的效果,从而吸引观众,让他们在笑声中感受到戏剧性的张力和情节的跌宕起伏。
相声技巧
组成"包袱"的手法(1)排比法把矛盾的假象重复三遍,第四遍时巧妙地加以突变。
比如郭德纲垫活儿时经常说:常贵田的爸爸说相声,侯耀文的爸爸说相声,马志明的爸爸说相声,最后说于谦的爸爸听相声。
这种手法演员称它"三番四抖"。
(2)自己否定法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比如郭德纲说一面院墙20公里,后来说房间只有40平米。
比如岳云鹏说他出新单曲了,主打歌曲叫五环之歌。
(3)反常法制造司空见惯的语境然后打破它,这是最常用手法,而且用多了也不腻。
比如郭德纲给正常的睡眠叫失眠,结果数绵羊时,“一只羊”就睡了。
比如郭德纲说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浑身是铁打几根钉子然后死活不感谢于谦。
比如郭德纲说他上过大学,跟高峰候震是同学,一起买的文凭。
比如郭德纲说进了旋转门,开始描述屋内的景象了,却说又看见一个一模一样的洋灰池子。
比如岳云鹏唱纯爷们歌曲,狼烟起,然后立马娘们了:江山北望。
比如郭德纲说于谦说的那个清华池在虎坊桥,他们学校在湖广会馆对过。
(4)眼拙法眼神不好把东西看错了。
例如郭德纲的女朋友偏见小姐,一勺一勺把郭德纲的冰激凌给吃光了。
比如郭德纲说别人唱戏,头顶上三个大字:潼关。
(5)缩写法莫名其妙的缩写,让人猜不出来什么意思。
比如郭德纲说超级玛丽。
岳云鹏给西单图书大厦叫单图。
(6)夸张法把日常生活里司空见惯的事情夸张分析。
例如郭德纲说晚上回家12点,脱外套1点,做饭2点,吃晚饭3点,洗脸刷牙4点,躺下5点,一翻身6点,7点又得起床。
(7)捣乱法反复用相同的方法岔开话题。
比如郭德纲我要旅游,说几句话就唱猪八戒那一段曲子。
比如报菜名,反复改主意。
比如铃铛谱,反复犯糊涂。
(8)诗词法借用或者修改古诗词制造包袱。
比如郭德纲说,你爸爸郭德纲。
比如有人爱说,春江水暖鸭先知。
(9)谐音法用同音词制造笑料。
比如郭德纲说金庸让他去香港做超等总理。
(10)追问法一人明显的撒谎,另一人穷追猛问让对方理屈词穷。
“包袱”在相声写作中的组织运用
- 45 -
甲:当小巷总理好啊,没准还能拿到国家民政部的“糯米牛”奖…… 乙:“糯米牛”?等等,那是民政部授予基层干部的最高奖——“孺子牛”奖。 甲:奖一头牛多费劲啊,干脆直接换成肉包子? 乙:什么话! 甲:(畅想)我要是当上“小巷总理”,胡同里的肉包子……哼…… 乙:怎么?你打算白吃啊? 甲:我让他给我打9折。 乙:瞧你这点出息! 在描写懒汉青年临时担任“小巷总理”的第一天,不料他一改往日贪睡的毛病、起了个大早,这里笔者 又埋下包袱。 甲:我凌晨5点就起床了。 乙:新官上任三把火,得好好表现一下。 甲:那倒不是。 乙:那你起这么早干嘛? 甲:吃胡同口的肉包子。 乙:那也不用那么早啊? 甲:买卖太火,去晚了,排不上队。 乙:就为这个啊! 接着在描写青年处理的第一件事,发现不少高楼住户往一楼下水道扔垃圾,为处理好问题,青年决定由 居委会出钱,每家每户发放200个环保垃圾袋。 乙:这个决定还像个“小巷总理”! 甲:我领了201个。 乙:你干嘛多拿一个? 甲:嘿嘿,装包子用。 乙:脏不脏啊? 在处理下水道事件时,青年组织不当导致食堂延误开饭时间,为解决吃饭问题,青年请大伙吃肉包子, 事后却为花了半月工资心痛不已,感受到街道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的艰辛。这个作品的主包袱,笔者运用了传 统的三番四抖的手法,对包袱的设计既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加上次包袱的点缀、铺垫,使人物形象逐渐 鲜活、丰满起来,让人觉得人物性格与事情发展合情合理,基本上经得起推敲。 当然,一段相声不能只有一两个老大老长的包袱,因为这样会导致甩不响,相反,包袱虽然一个接一 个,却背离主题内容,再好笑也只能说强加附会,空洞无物。又如笔者初写的相声《难不倒我》就存在这个 问题。 甲:我是说你是……哪儿人? 乙:哦,你问这个啊,我是xx人。 甲:不是,我问你,在哪儿活着。 乙:啊? 甲:不是,在哪儿趴着。 乙:趴着? 甲:蹲着?将就着。 乙:什么叫将就着啊,想好了再说好不好。 甲:不是,我就是想知道你是吃什么的。 乙:吃什么的? 甲:喝什么?不是,你怎么长的。
包袱的使用技巧
包袱的使用技巧
包袱是一种表演技巧,通常用于戏剧、相声等表演中,以达到一些戏剧效果,如引起观众的笑声或让情节更加有趣。
以下为使用包袱的一些技巧:
1. 对比落差:包袱常常通过塑造一个对比鲜明的情境或角色,让观众感到出乎意料。
例如,在严肃的情节中突然加入一些滑稽的对话或动作,会引发观众的笑声。
2. 重复和变化:包袱通常会重复某个元素或情节,然后在最后加入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以产生笑料。
这种技巧可以让观众对包袱有一种预期,然后突然打破预期,使笑料更加出人意料。
3. 节奏和语气:包袱的效果也与表演者的节奏和语气有关。
适当的停顿和语调的运用可以增加包袱的效果,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笑点。
4. 夸张和夸张:包袱常常会夸大或夸张一些细节,以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和笑声。
表演者可以通过动作、语言或性格的夸张来达到这个效果。
5. 趣味性:包袱通常都是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的。
笑料和幽默感是包袱的核心,因此表演者需要注意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观众能够真正欣赏和笑出声来。
6. 回应观众反应:表演者在使用包袱时应该密切观察观众的反应,并根据观众的反应做出适当的调整。
如果观众对某个包袱的反应不够强烈,表演者可以通过调整表演细节或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来增加包袱的效果。
总之,包袱是一种非常有趣和创新的表演技巧,使用得当可以给观众带来很多快乐和笑声。
然而,使用包袱时也需要注意把握好平衡,不要过度依赖包袱,影响整个表演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试从语言运用学角度分析相声“包袱”的组织
不同形式和结果,我们可 以将分为以下三类 : 1 . 顺 向变 化 : 如 … 6’、 “ 6 . 6 ” 等形 式 2 . 逆 向变 化 : 如 “ 一 6 ”、 … 9 ’等 形式 3 . 偏 向变 化 : 如 “ ”, “ ’等
形式 通 过 以 上 的分 析 我们 可 以 看 出 :要 在 最 后 阶 段 将 包 袱 抖 响 ,亮 出 变 向 结 论 ,关 键 在 前 面 要 巧 妙 地 设 置 包 袱 ,使 话 语 能 够朝 向 两
“ 口 ”可 以呈 现 出 “ 一 6 ”, … 6’, “ 6 . 6 6 ”, “ “ 6 6 ” … 9’ ( 此 处不 是 9 , 而 是 6的倒 立 图 景 )”等 答 案 。依 据 变 向 的
” “ ” , ,
甲 :怎 么讲 ?
默语 言学运用及相 声语 言的研 究,向创新及
纵 深方 向发 展 起 到相 关推 动作 用 。 【 关键词 】 相 声 ;设 包袱 ;抖 包袱 ;期 待
Hale Waihona Puke 视 野 : 变 向 1相 声 与包 袱 1 . 1 相声是 “ 用 诙 谐 、幽 默 的语 言 ,通 过 说 学、逗 、唱、抖包袱而使人发笑的 曲艺形 式 ”。其 中以 “ 说”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作 为一门语言艺术 , 相声面向的是大众 , 所“ 说” 的是经过 加工 的话语 ,它所追求 的交 际效果
个逻辑方向发展。我认为人们在组织包袱时 , 是使观众发笑 ,并在笑声 中获得教益和审美 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类语言手段。 享 受 。为 了让 相 声 语 言 从 书 本 上 立 起 来 ,活 3相声包袱 的语言组织手段 在演员的口头,具有艺术感染力 ,吸引观众 , 1 9 6 7年 ,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交 完 成宣传、教 育、文化 、娱乐 的任务 。相声 际 中 的合 作 原 则 。 他 认 为 交 际 双 方 ( 并 排 除 语 言必须 同时具 有通 俗性和艺 术性 。而最能 方 无 交 际 诚 意 或 是 无 足 够 的 交 际 能 力 的 情 体现相声语言这种特性的 , 是相声中的包袱 。 况 ),总 是 自觉地 遵 守 以下 准则 :量 的准 则 、 由于相声语 言的特殊性 决定 了:在相声 中可 质 的 准 则 、关 系 准 则 、方 式 准 则 。很 多相 声 以没有 情节,但必须有灵魂 ,它 的灵魂就是 语 言 的包 袱 设 置 过 程 也 就 是 一 个 对 合 作 原 则
写过世叔叔的包袱格式
写过世叔叔的包袱格式
世叔叔的包袱是中国传统相声表演中的一种形式,通常由两个演员进行对口相声表演。
包袱格式是指相声表演中的一个特定段落或情节的表现形式。
在世叔叔的包袱格式中,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开场白,相声表演开始时,演员会通过一段幽默或引人注目的开场白来吸引观众的注意,为后续的表演做铺垫。
2. 切入点,在开场白之后,演员会引入一个特定的话题或情节作为包袱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通常是一个引人发笑或引起共鸣的话题。
3. 发展,在切入点之后,演员会通过对话、动作或者表情等手法来逐渐发展包袱的情节,通过夸张、对比或者突出某些细节来制造笑点。
4. 高潮,包袱的高潮部分通常是整个段子的精华所在,演员会在这一部分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对白来达到笑果最高点。
5. 收尾,包袱的收尾部分通常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或者引发共鸣,演员会通过巧妙的安排来结束整个段子,留下观众一段美好的回忆。
总的来说,世叔叔的包袱格式是相声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形式,通过精彩的表演和对白来制造笑点,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快乐和幽默。
小“包袱”,慢慢“抖”
小“包袱”,慢慢“抖”作者:徐玉峰来源:《作文评点报·小学五、六年级》2019年第17期【导语】了解相声的同学都知道在相声中有“包袱”一说。
相聲演员在观众不知不觉中把“包袱皮儿”打开,把笑料一件一件装在里面,待时机成熟,突然把“包袱”打开,抖出笑料。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把“包袱”嫁接到文中,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设置悬念,最后妙解“包袱”。
那么该如何在文中设置“包袱”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指点迷津】问:什么是文章中的“包袱”呢?答:文章中的“包袱”,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节设置,是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紧张与期待的心情采取的一种手段。
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串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也可以是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它的主要作用是抓住读者的心,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等产生关切的心理,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问:如何在文中设置“包袱”呢?答:“包袱”在文中包括“设悬”和“释悬”两方面:就是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只是亮开谜面,而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揭开,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
设置“包袱”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选择一个带有“包袱”的题目。
题目中带有“包袱”,可以紧紧抓住读者的心,激发读者急于探求内容的强烈愿望。
如《“老板”》一文,题目中的“老板”加上了引号,这就暗示其中一定暗含深意,这样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把读者带入了疑问之中。
文中的“老板”具有悬念性,随着作者慢慢叙述,慢慢抖开“包袱”,悬念最终解开,原来“老板”这个官儿就是“擦黑板”的。
2.开头设置“包袱”。
好的开头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在文章开头设置“包袱”就很容易达到这种效果。
文章可以采用倒叙的手法,也可以在开头设疑。
如学生习作《“孙悟空”被擒记》中就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先叙述事件的结果和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使读者产生期待和关注的心理,然后再娓娓讲述事件的经过。
问:设置“包袱”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答:1.“包袱”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在疑问和曲折的情节中展示人物的性格或事件的意义。
相声艺术的包袱课件
相声艺术的包袱
2、现挂讽刺现实、关照当下而形成包袱
《二圣环》:
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仙桥。丁丑,赐 银绢万匹两,钱千万,彩千缣。有诏就第赐燕,假以教坊 优伶,宰执咸与。中席,优长诵致语,退。有参军者前, 褒桧功德,一伶以荷叶交倚从之。诙语杂至,宾欢既洽, 参军方拱揖谢,将就倚,忽坠其幞头,乃总发为髻,如行 伍之巾,后有大巾环,为双迭胜。伶指而问曰:“此何环 ?”曰:“二胜环。”遽以朴击其首,曰:“尔但坐太师 交倚,请取银绢例物,此环掉脑后可也。”一坐失色。桧 怒,明日下伶于狱,有死者。于是语禁始益繁。
相声艺术的包袱
相声艺术的包袱
一、现挂是包袱的关键
1、现挂是即景生情、现场抓包袱。 侯宝林《婚姻与迷信》
相声艺术的包袱
现挂建立在相声和观众的特殊关系上: 首先,相声的戏剧情境具有强烈的开放性
,演员直面观众、与观众的直接交流 其二,观众和演员形成共同的预设情境,
现挂才能产生并迅速为观众理解。
上例中,观众认可侯宝林描述的迈火盆的危险 性是现挂成功关键。
真、说之不清,使不同人物对事情产生了 不同理解,歧异真相大白即形成包袱。
《西征梦》
相声艺术的包袱
2、悬念式叙述铺垫包袱 《黄半仙》
相声艺术的包袱
(二)双重叙述视角“系包袱”和“抖包袱” 首先,表层叙述与深层叙述两个视角并存。表层叙述即显
性叙述,讲述故事主体,误导观众沿着常见的叙述逻辑前 行,展示事件最浅显的意义,是系包袱。深层叙述即隐形 叙述,通过含蓄的映射和别有意味的动作泄露故事背后的 真相,揭示故事深层的意义,是抖包袱。相声多先使用表 层叙述系包袱,将观众导入歧途,但同时深层叙述草蛇灰 线般的穿插其中,一是铺垫包袱,二是迷惑观众;最后深 层叙述纠正表层叙述,真相揭示了假象,抖开底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袱”在相声写作中的组织运用作者:李建华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12期[摘 ;要]相声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说学逗唱的手法,通过“包袱”的作用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
可以说相声剧本是由一连串的“包袱”组成,从一个包袱到另一个包袱的组织运用,环环相扣,不断引出矛盾、解决矛盾、从而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但“包袱”的本身并不是写作目的,它的组织运用只是一种服务内容的艺术,是烘托主题和加强艺术效果必不可少的东西。
[1][关键词]包袱、相声写作、组织运用一、相声的特点相声之所以流行于我国南北各地,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原因,因为它是一种“笑的艺术”,通过滑稽幽默吸引观众,活跃剧场情绪,以更好的表现出主题思想。
所以有人认为相声属于喜剧范畴,寓庄于谐展现生活乐趣,插科打诨、嬉笑逗乐招人发笑。
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相声的特点在于通过“包袱”直接揭露矛盾,以语言结“包袱”和抖“包袱”,是相声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通过笑来抨击假、丑、恶,通过笑来歌颂真、善、美。
这也是它与包括喜剧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2]二、主包袱与次包袱我们常说相声是由一连串“包袱”组成。
那什么是包袱?所谓“包袱”就是能构成笑料的矛盾。
[3]一般来说“包袱”应分为主包袱与次包袱。
通过作者事先设计情节、随内容的发展直接为表达主题服务而产生的包袱,是主包袱;在写作中起活跃气氛和陪衬作用的包袱是次包袱。
如:笔者的相声《“总理”的一天》,作品通过描写一名喜逸恶劳的青年担任一天“小巷总理”(街道主任)的真实感受,描述基层干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情形。
为凸显出青年懒散好吃的人物个性,笔者在多处设计了主包袱——肉包子。
甲:当小巷总理好啊,没准还能拿到国家民政部的“糯米牛”奖……乙:“糯米牛”?等等,那是民政部授予基层干部的最高奖——“孺子牛”奖。
甲:奖一头牛多费劲啊,干脆直接换成肉包子?乙:什么话!甲:(畅想)我要是当上“小巷总理”,胡同里的肉包子……哼……乙:怎么?你打算白吃啊?甲:我让他给我打9折。
乙:瞧你这点出息!在描写懒汉青年临时担任“小巷总理”的第一天,不料他一改往日贪睡的毛病、起了个大早,这里笔者又埋下包袱。
甲:我凌晨5点就起床了。
乙:新官上任三把火,得好好表现一下。
甲:那倒不是。
乙:那你起这么早干嘛?甲:吃胡同口的肉包子。
乙:那也不用那么早啊?甲:买卖太火,去晚了,排不上队。
乙:就为这个啊!接着在描写青年处理的第一件事,发现不少高楼住户往一楼下水道扔垃圾,为处理好问题,青年决定由居委会出钱,每家每户发放200个环保垃圾袋。
乙:这个决定还像个“小巷总理”!甲:我领了201个。
乙:你干嘛多拿一个?甲:嘿嘿,装包子用。
乙:脏不脏啊?在处理下水道事件时,青年组织不当导致食堂延误开饭时间,为解决吃饭问题,青年请大伙吃肉包子,事后却为花了半月工资心痛不已,感受到街道主任处理日常事务的艰辛。
这个作品的主包袱,笔者运用了传统的三番四抖的手法,对包袱的设计既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加上次包袱的点缀、铺垫,使人物形象逐渐鲜活、丰满起来,让人觉得人物性格与事情发展合情合理,基本上经得起推敲。
当然,一段相声不能只有一两个老大老长的包袱,因为这样会导致甩不响,相反,包袱虽然一个接一个,却背离主题内容,再好笑也只能说强加附会,空洞无物。
又如笔者初写的相声《难不倒我》就存在这个问题。
甲:我是说你是……哪儿人?乙:哦,你问这个啊,我是xx人。
甲:不是,我问你,在哪儿活着。
乙:啊?甲:不是,在哪儿趴着。
乙:趴着?甲:蹲着?将就着。
乙:什么叫将就着啊,想好了再说好不好。
甲:不是,我就是想知道你是吃什么的。
乙:吃什么的?甲:喝什么?不是,你怎么长的。
乙:嗨!没一句人话。
甲:你别急啊,我是问你,你开户了没有。
乙:开户,炒股票?甲:不是,你户口落下了没有?乙:我都多大了,还没落户口。
甲:你是什么户口?哎!对了,你是什么户口?乙:好家伙,这个问题提的,我是城市的。
甲:哦,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乙:这人耳朵有问题,听清楚!我是城市的(急)。
甲:城市的怎么咧,你还要咬人啊。
笔者开始写《难不住我》的初衷是借助典型事例讽刺当下那种满嘴功夫却不干实事的人,但满篇只有无关紧要的次包袱而忽略主包袱的作用,导致主题模糊,让听众不知就里,到底要说些什么。
次包袱在整个段子中虽不像主包袱那样与主题结合较紧,但它穿插在相声段子中,间接为主题服务,起到红花绿叶的点缀效果。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笑是一把火,它可以把一切肮脏污秽的东西烧掉。
”[4]如果追求逗笑而拼命去堆砌包袱,则会失去分寸感,使观众笑起来不知道因何而笑。
主包袱与次包袱的关系好比是一棵树主干枝末的关系,它们错落有致,是相辅相成、合理搭配的。
三、“包袱” 的组织结构。
一段相声,就是由一大串大大小小的“包袱”组成,丢了一个又系一个,不断的系、解、丢的过程,展现出相声的结构,直接揭露矛盾。
[5]但包袱的结构要从内容出发,就是要从情节发展中去找“包袱”,从人物的活动中去找“包袱”。
过去,老辈相声艺人们把提出矛盾到最后解决矛盾的过程,分别称之为“系包袱”、“解包袱”、“丢包袱”。
系包袱就是提出矛盾,解包袱就是解决矛盾、丢包袱就是矛盾已经解决。
所以相声的组织过程就是紧跟主题事件组织的包袱的过程。
每个包袱必须遵循相声的结构(即铺垫和抖响两部份),再通过情节发展、逐个解决,一个包袱抖响了,马上系下一个包袱。
有的包袱虽然都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基本上与大体内容相关联。
如:笔者另一相声《英雄的苦恼》,描写见义勇为的老王,一夜成名后成了众人热捧的对象,遇到各种不近人情的麻烦。
为突出他的境遇,设计了几段饶有风趣的情节:甲:没错,王师傅为了救活亏损的酒厂,为酒厂免费代言。
乙:发扬风格。
甲:酒厂把酒定名为“英雄酒”,把王师傅头像作为酒的标签。
乙:那是对英雄的热爱。
甲:上面有句广告词让老王看了激动万分。
乙:都写了什么豪情壮语?甲:酒好人胆大,狗熊变英雄!乙:这象话嘛?!甲:王师傅为了救厂整天被拉去“陪喝”,白天喝晚上喝天天喝,将二百多斤的体重喝到了一百来斤。
乙:这样喝能不瘦吗?甲:减肥药厂的瞅准机会,也要王师傅发扬风格,做减肥代言…乙:得,一连救活了二个厂。
甲:何止啊,连承包厕所的也来了。
乙:他来干嘛?甲:请王师傅第一个为厕所“开光”。
乙:没听说过。
甲:这有什么奇怪的,厕所门口不是写的很明白吗?乙:都写了什么?甲:任你英雄好汉,到此屁滚尿流!乙:嗨!相声包袱之所以能叫听众发笑,就在于包袱产生“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尖锐对立。
这里矛盾对立,即听众的日常逻辑与相声逻辑对立,所以包袱组织和运用,要做到“铺平垫稳”。
铺平垫稳的关键在于使“忽然”转化为“必然”。
一方面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听众沿着自己的逻辑推演出结果来;另一方面,包袱一揭开,又生出一个与听众逻辑不同或者相反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恰恰符合故事情理和相声逻辑。
如《英雄的苦恼》待业青年要老王帮忙找工作的这段:乙:这样吧,说说你找工作的条件。
甲:只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就行。
乙:哦,那可是一百年都不能变的?甲:头可断,血可流,坚持原则争上游。
乙:(由衷赞叹)这小伙子,觉悟高哇,懂得四项基本原则……甲:那当然!我这四项基本原则缺一不可!(数指头)上班方便离家近、工作事少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钞票数得手抽筋---乙:啊?这么个四项啊!当采访英雄老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一直做好事时,笔者突出“信念”包袱,把信念设计为英雄每天要念大量的求助信,而听众却以为英雄接受采访必定要讲一些高台教化的东西,首先给观众铺垫一种假象,当得知“信念”是“念信”时,这一疑一悟,包袱就响了,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达到顶峰高潮,就引起了哄堂大笑,但笑过后,能体会出主人公的无奈,留给大伙深深地思考。
另外还有一种包袱也抖不响。
甲:……由于粗心大意,在计算中连出错误,领导对我提出了……乙:表扬?甲:批评!这严格来说根本没有包袱,甲的底早在观众的意料之中,按照正常思维,都不能出现“表扬”之说。
如果改动一下就不同了。
甲:……由于粗心大意,在计算中连出错误,顾客对我提出了……乙:批评?甲:表扬!乙:还表扬呢?甲:能不表扬吗?多给了顾客200块钱。
乙:嗨!所以组织包袱结构要根据主题、情节和表演需要,安排合理,有主次、有轻重、有先后、疏密相间、详略得体,而不能平均罗列,这样才能突出高潮,抓住听众。
四、组织包袱应注意几个问题当一个相声剧本写出来的时候,它还是属于平面艺术。
有时单看剧本好像有包袱,但演员“立”起来效果却大打折扣,出不来效果。
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下几点:1. 忌露底。
我们在组织“包袱”时,特别注意不要事先泄露包袱的秘密,因为泄露了秘密,它不能达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
2. 忌皮厚。
就是指“包袱”抖开,观众开始不明白,要过后思考番才明白。
而看剧本,经过反复细看、上下结合、仔细推敲,方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就说明“皮太厚”,所以写包袱时,应该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才能通俗易懂,达到演出效果。
3. 忌过多使用。
就是有些“包袱”抖开响了,那就达到了目的,点到为止,不必再往下重复或故意拉长。
这点在写作时要视人物特点和事例而定,如果集中在一人物或时段过多同样包袱,就会让听众觉得味同嚼蜡、索然无味。
甲:表演赛,那可精采呀!是单打还是双打?乙:谁打呀?甲:我跟你对付一盘儿,让你先开球。
乙:开球?!我会弹球儿。
甲:弹,你弹过来我给你挡回去。
乙:我得接的着啊!甲:接不着,那算出界,你先输一分。
乙:这就一分呀?你先等等吧!甲:等等,出去了,又输一分。
乙:嘿!怎么叫我碰上啦!甲:碰上啦?!那叫不过网,又输一分。
乙:我再弹了一把。
甲:没够着,又输一分。
乙:合计我老输啊!4. 忌庸俗。
相声的段子大部分从日常生活笑话中发展来的,尖酸刻薄地嘲弄某些特定人物或自我解嘲是不可取的。
尤其对劳动人民、生理缺陷的人,不能出现嘲笑,损害人物形象的包袱。
5、忌偏重一方。
相声段子里的包袱靠甲乙对话把它体现出来。
一般来说,逗哏是主讲、捧哏是副角,两个人一唱一和,相得益彰,把段子说得生机勃勃。
包袱要“系、解、丢”得好,要求逗哏捧哏配合恰当。
捧哏有很多惯用语如:啊、是、像话嘛、这样啊……等等语言目的是肯定和否定逗哏的话,不仅起到给观众提点兴趣的作用,也起到为逗哏随时规范和托底的作用,不可忽视。
往往写作的时候,作者通常把主观意识从逗哏中偏重体现,忽略捧哏的作用,这样反而不能更好表现结构相声的包袱,是不可取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相声也出现了一些革新。
如湖南奇志、大兵,周星星、何晶晶,他们的多部作品在内容上描摹、针砭世情百态,揭露、讽刺普遍存在的人性弱点和缺陷。
在结构上,不局限于传统的铺平垫稳和三翻四抖,往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甚至随翻随抖或一翻数抖,其包袱设计也拓展了相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