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化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人类思维与理论也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思维成果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人类哲学思想同样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往往产生出不同特征的哲学思想,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过程往往也是不同特征哲学思想的演化过程。斗争哲学往往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相对应,和谐哲学往往与现代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相对应,因此,由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的转变过程,实际上概括性地体现了落后社会生产力朝向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一、斗争哲学的内涵

什么是斗争哲学?斗争哲学就是以斗争为核心内容的哲学,包括人与宇宙的斗争、人与社会的斗争、人与人的斗争等内容。归纳起来,斗争哲学主要具有如下特点:一是生命的进化过程就是生物与其他生物及自然环境不断斗争的结果。

二是所有社会规则的制订与落实,是不同利益集团不断斗争与博弈的结果。

三是斗争是个人或阶级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手段。

四是认为双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起源于根本利益的对立。

五是认为双方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不可调和的,很难通过协商方式来解决,必须通过斗争的方式来解决。

六是认为斗争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对方、打败对方或消灭对方。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正义就是斗争”,“战争是万物之父,也是万物之王”。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进化论,强调的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斗争哲学,英国学者斯宾塞等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学,形成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规律也是弱肉强食。西方现代文明的发展,最初大都建立在大肆掠夺殖民地、大肆贩卖黑奴、大规模屠杀美洲、澳洲土著居民的基础之上。

二、斗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斗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是源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归纳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

1.价值生产方式主要是索取

人们的生存方式主要是从大自然中直接索取价值资源(如采摘、狩猎、捕鱼、掘取等),或通过耕种、养殖等方式从大自然中间接索取价值资源,不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重大的维护和改造,也不需要与大自然进行足够的交互作用。

2.低层次价值具有排他性

人类所利用的价值形式主要是食物类、温饱类、劳动工具等低层次价值,具有很低的

共享性和很高的排他性,只能通过斗争的方式来争夺,很难通过和谐的方式来共享。

3.社会分工程度不高

社会分工的程度不高,个体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独立劳动能力,而不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能力,因此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集团与集团之间通常没有劳动能力和价值资源的互补性。

4.活动范围狭窄

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活动环境单一,活动内容简单、活动方式简陋,人与人、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集团与集团之间没有太多的共同范围、共同环境、共同内容、共同方式,因而没有太多的共同价值。

5.沟通交流不便

交通与通信不便,双方都没有顺畅的沟通渠道,采用斗争的方式解决矛盾时往往最直接、最迅速、最彻底、最明了、最低成本,采用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时往往最模糊、最缓慢、最麻烦、最高成本。

6.没有共同文化

由于语言逻辑、思维方式与文化理念不同,自己一方面无法向对方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另一方面无法深刻理解对方的利益诉求。

综上所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越低,社会的共同价值就越少,这是斗争哲学产生的最根本性社会历史原因。

三、和谐哲学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和谐哲学?和谐哲学就是以和谐为核心内容的哲学,包括人与宇宙的和谐、社会与宇宙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内容,和谐是生命发展的基本条件,个人的发展需要他人、需要宇宙、需要社会。归纳起来,和谐哲学的基本逻辑思路主要有:

1.“天人合一”思想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一切行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顺应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尊重生物多样性,不要过分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天人合一”就是指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

2.“道德合一”思想

“道”是指自然规律,“德”是指社会规律,“道德合一”是指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是完全一致的,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社会及自然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的一切行为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和社会法则;人不仅要积极地、主动

地与自然融为一体,而且应该积极地、主动地与社会融为一体,遵守自然规律,遵守社会法则;人要积极地、主动地融入集体之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集体又要积极地、主动地融入大社会之中,做一个有道德的集体。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能够严格遵守和有效利用自然规律的人,就是能够严格遵守和有效利用社会规律的人。“道德合一”思想是指社会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它实际上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3.“因果合一”思想

人类个体与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价值的循环转化系统,正价值有正价值的循环转化过程,负价值也有负价值的循环转化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价值交换作用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种善得善,种恶得恶”,“种什么的样因,就得什么样的果”。几乎所有的宗教理论都认可“因果报应”定律,都大力提倡“与人为善”“行善积德”“弃恶扬善”。人只有大力行善积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被社会所认同、所推崇。“因果合一”思想是指人与社会要和谐相处,它实际上就是“道德合一”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4.“义利合一”思想

“义”是指利他,“利”是指利已。利他行为就是生命主体(动物、植物与人类)总是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资源,扩展他人的生存规模,提升他人的生命价值,延长他人的生存寿命的过程;利已行为就是生命主体(动物、植物与人类)总是采取一切手段,利用一切资源,扩展自己的生存规模,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延长自己的生存寿命的过程。相对于低等动物,人类拥有大量的利他行为,这是因为人类拥有众多形式和众多层次的价值内容,各种事物之间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因此人与人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利益相关性,这样,利他行为就会在各种类型利益相关性的作用下,可能会产生强大的利己效应。一般来说,“义”通常代表着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高层次利益,“利”通常代表着眼前利益、个体利益与低层次利益。由此可见,“利已”是一切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利他”是“利已”的扩展与延伸,“利他”的最终目的在于更好地、更广泛、更长远的“利已”。“义利合一”实际上就是“利他”与“利己”的统一,也是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也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也是低层次利益与高层次利益的统一。“义利合一”思想是指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它实际上就是“因果合一”思想的另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四、和谐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和谐哲学的产生,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主要是源于相对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归纳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

1.价值生活方式主要是创造与发展

人们的生存方式主要不是从大自然中直接索取价值资源,而是通过耕种、养殖、加工、制造、发明、创造等方式从大自然中间接索取价值资源,而且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重大的维护和改造,并与大自然进行足够的交互作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