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最新)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5题)1、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惟一选择B.内容C.途径D.基础【答案】 D2、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自我品德反省。
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属于( )A.榜样示范法B.实际锻炼法C.品德修养指导法D.品德评价法【答案】 C3、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作()。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答案】 D4、需要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困难的有意回忆称为()A.再认B.回忆C.追忆D.提取【答案】 C5、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B.现实化C.社会化D.自由化【答案】 C6、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
A.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答案】 C7、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品德和审美情操【答案】 A8、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相协助【答案】 B9、小华最近遇到了一些困扰,心理辅导老师引导他梳理了错误观念,使其形成了正确的认识,解决了问题。
小华所接受的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行为分析法B.合理情绪疗法C.系统脱敏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答案】 B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与下列选项中哪个是相同的()A.春风化雨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答案】 B11、新课改规定,教材管理实行()。
A.国编制B.国审制C.校编制D.校审制【答案】 B12、在中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中,教师引导中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是( )。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某中学在评定学生综合素质时,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素质。
这种做法( )。
A.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B.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C. 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D. 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答案】A2. 下列哪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A. 启发式教学B. 讲解式教学C. 灌输式教学D. 题海式教学【答案】A3.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对学生进行( )。
A. 体罚B. 变相体罚C. 侮辱D. 以上都是【答案】D4. 新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是( )。
A. 目标评价B. 过程评价C. 综合评价D. 学科评价【答案】C5. 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这种做法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 )。
A. 爱岗敬业B. 关爱学生C. 教书育人D. 为人师表【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发展,从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学习与评价方式。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 请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
【答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1)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古代汉语中的“通假字”的说法,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通假字是指古文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B. 通假字的存在反映了古代文字使用上的灵活性。
C. 所有的通假字在现代汉语中都已经不再使用。
D. 理解通假字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古代文献。
答案:C解析:选项C的说法过于绝对,并不正确。
虽然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通假字确实已经不再使用,但也有部分通假字保留下来并成为规范汉字的一部分,或者在特定的成语、固定表达中继续沿用。
例如,“莫”作为“暮”的通假字,在成语“莫名其妙”中就保留了其原始意义,即“晚上”。
因此,理解通假字对于学习古代汉语和解读古典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2、关于《红楼梦》这部小说,以下哪个陈述是错误的?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B. 作者曹雪芹只完成了《红楼梦》的前八十回。
C.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
D. 《红楼梦》全书由曹雪芹一人独立完成,没有任何续作。
答案:D解析:选项D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红楼梦》的确是由曹雪芹创作,但他并未完成整部作品;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由高鹗等人续写完成的。
因此,《红楼梦》并不是完全由曹雪芹一人独立完成,而且存在多个版本和续作。
这一情况也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种传统,即原著未完时,后人会基于原著进行续写或改编。
3、下列关于《背影》这篇文章的描述,错误的是()A.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父亲送别儿子上学的场景,表达了父爱如山之情。
B. 文章以朱自清的视角,细腻地描绘了父亲的形象,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C. 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父亲的形象。
D. 文章的主题是赞美父爱,同时也揭示了父子之间的亲情。
答案:C解析:选项C中提到的“通过对比手法”是错误的,因为《背影》这篇文章并没有使用对比手法来突出父亲的形象。
202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与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杨老师经常担心的问题是:“这些内容是学生们需要的吗?我这样教,学生能接受吗?”这表明杨老师所处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是()A.虚拟关注阶段B.生存关注阶段C.自我更新关注阶段D.任务关注阶段【答案】:B2.刘老师尝试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旋律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形成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教学工具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主动与同事分享。
关于刘老师的做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关联性B.实现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C.注重了教学方法的艺术性D.尊重了学生认知的规律性【答案】:B3.教数学的陈老师根据学生上学期期末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对三三类学生制定了不同的教学计划。
陈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A.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B.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C.学生发展的未完成性D.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答案】:A4.围绕"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培养中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主题,罗老师提炼出契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用于指导青年教师团队深化教学理解实践转化。
罗老师的行为体现的教师角色是()A.咨询者B.研究者C.领导者D.评价者【答案】:B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选项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的是()A.制定行政法规B.监督宪法实施C.解释法律D.解释宪法【答案】:A6.社会青年杨某到某中学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应由()A.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B.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拘留C.公安机关给予行政记过处分D.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答案】:A7.某中学教师梁某因旷工被学校解聘。
他对学校的处理决定不服,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门剔除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A.在接到申诉的十日内作出处理B.在接到申诉的十五日内作出处理C.在接到申诉的二十日内作出处理D.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答案】:D8.下列选项中,对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价格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出版机构和教科书版权人按照市场主导原则共同协商确定B.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门按照”市场为主,政府补贴”原则确定C.由各级价格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出版主管部门]按照微利原则确定D.由各级教育部门]按照"价低质优”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答案】:C9.初中学生小航因有严重不良行为被送到专门学校接受教育。
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统考《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的应用较广泛。
以下是关于访谈法的论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访谈法是指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B. 访谈法是一种控制性调查方法,因此特别适用于深度研究 C. 访谈法可以采用线上访谈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成本 D. 访谈法可以用于学术研究,也可以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正确答案是:C. 访谈法可以采用线上访谈的形式,这样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成本。
线上访谈虽然节省时间和成本,但是不利于研究者收集到丰富和全面的资料,因此并不是一种可取的访谈形式。
2、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上,“对症下药”的做法是()。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合作学习 D. 情境教学正确答案是:D.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故“对症下药”的做法是情境教学。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A.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B. 强调教师作为学习促进者的重要作用 C. 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D. 强调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正确答案是:C. 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感陶冶和人格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并不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因此,选项C不属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二、辨析题4、教育目的就是指国家的培养目标。
()正确答案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教育目的是指特定的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或规格的总要求,是国家对教育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上所预期达到的总目标和总标准。
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方面教育所应达到的特定要求,它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因此,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而非等同关系。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A、爱国守法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D、追求经济利益2、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持续的专业发展被视为:A、目标B、过程C、阶段D、结果3、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三大领域。
其中,强调教育对学习者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的是:A. 认知领域B. 情感领域C. 操作领域D. 心理领域4、中学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等。
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最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证探究能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习作业法D. 演示法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下哪种教学组织形式最能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A. 老师讲,学生听B. 学生小组讨论C.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D.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6、以下哪项不是我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基本权利?A. 教育教学权B. 研究学术权C. 教师培训权D. 职称评审权7、下列哪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A、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B、从教学的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C、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D、从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8、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情境,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不包括?A、接受式学习B、发现式学习C、合作式学习D、被动式学习9、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以下哪项处理方式是不合理的?A. 提高上课语速B. 请同学起立发言C. 暂停讲解,开展课堂活动D. 引导学生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 10、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向“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以下哪项措施不符合这一要求?A. 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B.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C.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总是注重自己的讲授,不与学生交流D. 设置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11、以下哪个观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A.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B.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C. 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D. 教育评价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12、在班级管理中,以下哪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A. 教师制定明确的班级纪律B. 学生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C. 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D. 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惩罚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关于教育的定义,以下正确的是:() A.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B. 教育是传递知识的一种活动 C. 教育是创造艺术的一种活动 D. 教育是提高道德修养的一种活动2、在教育史上,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泛智”的教育主张?()A. 柏拉图B. 夸美纽斯C. 昆体良D. 苏格拉底3、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四段学习程序?() A. 杜威 B. 斯金纳 C. 布鲁纳 D. 奥苏贝尔4、关于“教学与发展”的观点,以下正确的是:() A. 只有教学才能推动发展 B. 发展是教学的唯一目的 C. 教学与发展和学生的认识无关 D. 发展是教学的附属作用5、在教学过程中,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发现法”?() A. 杜威B. 布鲁纳C. 奥苏贝尔D. 加涅二、辨析题1、教育就是传递知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
答:此观点正确。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包括知识的传递和道德的培养。
教育不仅在于传承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2、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答:此观点正确。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答:此观点错误。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越好。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过于强烈的学习动机反而可能导致焦虑和压力,影响学习效果。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绝对客观的。
答:此观点错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绝对客观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和认知方式对客观世界进行理解和建构的结果。
因此,知识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是()。
A. 教师义务B. 教师良心C. 教师能力D. 教师荣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相关知识。
选项A,教师义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法律、法规、职业规范和教育规律,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和行为规范。
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选项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选项B,教师良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自己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所负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之一,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C,教师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能动力量。
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质量的好坏。
它不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而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部分,所以C选项正确。
选项D,教师荣誉是指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客观评价和主观认识的统一,是教师道德行为被社会所肯定而产生的积极结果,是教师道德追求的目标,故D选项属于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学生物教学原则的是()。
A. 直观性原则B. 启发性原则C. 科学性原则D. 巩固性原则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学生物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
选项A,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这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个原则,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选项B,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所以B选项错误。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1题,共4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黄炎培C.杨贤江D.陶行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
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2.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
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独立性【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
列宁称之为"永恒的范畴"。
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了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文化形态都要依靠教育世代相传,故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
A.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A.蔡元培B.黄炎培C.杨贤江D.陶行知【正确答案】D2.教育是新生-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
这说明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独立性【正确答案】C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A.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正确答案】B4.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A.生产力水平B.政府重视C.人口数量D.文化传统【正确答案】A5.'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荀况这段话强调的是()A.遗传的先天制约B.教育的主导作用C.个人主观能动性D.环境的潜移默化【正确答案】D6.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技术C.教师、学生、教学内容D.教师、学生、教学计划【正确答案】A7.2001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行()A.六三分段B.五四分段C.四二三分段D.九年一贯【正确答案】D8.强调教学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罗杰斯【正确答案】C9.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应该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招狄网A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B.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准备教具C.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考虑教法D.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了解学生【正确答案】A10.国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分组教学B.复式教学C.特朗普制D.道尔顿制【正确答案】C11.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周,班主任李老师每天早上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教资真题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A.陶行知 B.黄炎培 C.晏阳初 D.蔡元培【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A.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B.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C.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D.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
3.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但是在教育史上,曾经有过漫长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阶段,这个阶段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
这说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5.经济学家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C.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作用D.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维护作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力资本理论。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将培养人的质量规格表述为()。
A.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B.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D.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内容。
7.在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我国学制主要采用的是()。
A.双轨制B.单轨制C.多轨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制的类型。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满分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题2分, 共42分)1.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探究“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旳所有艺术”旳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2.教育与人类社会共一直, 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 是新生旳一代旳成长和社会生活旳延续和发展不可缺乏旳手段。
这表明教育具有()。
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3.社会组员经由教育旳培养、筛选和提高, 可以在不一样旳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
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4.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刊登了小说体旳教育名著, 系统地论述了他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这部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B.《巨人传》C.《教育论》D.《爱弥儿》5.不一样步期、地区、民族和阶层中生活旳人旳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 无不打上历史、地区、民族和阶层旳烙印, 体现出很大旳差异, 这种现象表明旳影响人发展旳原因是()。
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个体实践6.教育目旳旳制定受到诸多原因旳影响, 其中决定教育目旳旳性质、方向和内涵旳原因是()。
A.受教育者旳身心发展特点B.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C.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老式和教育老式7.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 深入理解学生, 针对学生不一样旳发展水平、爱好、爱好和专长, 引导学生扬长避短, 发展个性, 不停增进学生旳自由发展。
李老师旳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旳哪一特点()。
A.次序性B.阶段性C.持续性D.差异性8.像任何事物旳发展同样, 学生生品德旳发展也是由其内部矛盾推进旳。
学生品德发展旳内部矛盾是()。
A.社会道德规定与学生既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旳矛盾B.学习德育规定与学生既有品德发展水平之间旳矛盾C.学生品德发展旳社会规定与学校德育规定之间旳矛盾D.学生品德发展旳新需要与其既有发展水平之间旳矛盾9.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旳认识过程, 其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旳特点是()。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性善论”?()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正确答案是:B.孟子。
2、“因材施教”是哪种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A.启发式教学B.直观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个性差异教学原则正确答案是:D.个性差异教学原则。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中学的课程类型?()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研究型课程D.活动型课程正确答案是:D.活动型课程。
4、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机械学习正确答案是:D.机械学习。
5、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德育方法?()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练习法正确答案是:D.练习法。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6、请简述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观。
答案要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学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61、请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案要点: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两极性和动荡性;(2)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并趋于稳定和成熟;(3)自我意识增强,品德评价能力提高;(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611、请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营造良好的班风和班级舆论;(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6)操行评定;(7)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提出了“庶、富、教”的教育观,将教育置于首要地位?()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正确答案是:A.孔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格可以塑造(正确)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正确)3.教学就是智育(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培养知情合一的人,即“完人”或“功能完善者”(2)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
②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②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2.提高知识直观教学途径【参考答案】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通过一下几点来实现:(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性事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事物直观的效果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提供明确的观索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家指导,提示合理的观索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各组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观家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待点。
其中感知规律包括:①强度率②差异率(③活动率(④组合率.。
(4)培养学生的观索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观察能力。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中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分数的学生B. 中学教育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C. 中学教育应以应试为主要导向D. 中学教育只需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答案:B解析:中学教育目标不仅限于学业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选项A、C、D均过于片面,忽视了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因此B选项正确。
2.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学教育中的“三维目标”?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考试成绩与排名答案:D解析:中学教育中的“三维目标”通常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
而考试成绩与排名并不属于这一范畴,它更多是一种评价手段而非教育目标本身,因此D选项错误。
3.在中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学生应试能力B.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C. 减轻教师教学负担D. 加快教学进度答案:B解析: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提升能力。
在中学教育过程中,采用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因此B选项正确。
4.下列关于中学教育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A. 教育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B. 教育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C. 教育评价应完全依赖考试成绩D. 教育评价应多元化、全面化答案:C解析:教育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并力求多元化、全面化。
然而,完全依赖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因此C选项错误,而A、B、D选项均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我国教育史上,首次将“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提出的是:A. 柏拉图B. 孔子C. 荀子D. 康德2、以下哪个教育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社会属性,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A. 教育万能论B. 教育无目的论C. 教育准备生活论D. 教育适应论3、题干: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将班级学生按照成绩、能力等进行分组,以便实施分层教学,这种做法属于教学策略中的哪一种?A. 因材施教B. 课堂讨论C. 教学观摩D. 合作学习4、题干:在课堂管理中,教师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以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这种课堂管理方式属于以下哪一种?A. 奖惩机制B. 惩罚性管理C. 奖励性管理D. 制度性管理5、题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遵循的基本规律是()A. 直观性规律B. 因材施教规律C. 理论联系实际规律D.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6、题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班级的全面负责主要体现为()A. 对学生的学业负责B. 对学生的生活负责C.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负责D. 对学生的全面负责7、题干:在我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大学课程体系的是谁?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卢梭8、题干:下列关于教育目的的表述中,不属于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表述的是()。
A.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C. 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D.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9、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以下哪种做法不符合班级管理的教育性原则?A. 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B. 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C. 严格纪律,确保教学秩序D.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班级活动 10、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以下哪种教学策略最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 讲授法B. 讨论法C. 问答法D. 案例分析法11、在以下关于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描述中,不属于其特点的是:A. 主体性B. 复杂性C. 社会性D. 普遍性12、以下关于教师职业劳动创造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因材施教上B.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C.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D.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学成果的评估上13、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维护班级纪律,确保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这向话出自()。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参考答案】B2.有学者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师和教材的史实,认为数有起源与儿童观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这种观点称为()。
A.生物起源论B.神话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全人D.心理起源论【参考答案】D3.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是()。
A.洛克B.赫尔巴特C.杜威D.果斯基【参考答案】C4.某地大力扶持薄弱学校,组织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促进教育均衡B.促进教育民主C.维护教育尊严D.提高教育效率法【参考答案】A5.某小学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学习长征精神”活动。
这一活动采用的德育方法量()。
A.自我修养法B.榜样示范法C.制度育德法D.实际锻炼法【参考答案】D6.为了使少先队员感受到组织的力量,更深刻地认识到少先队的举行的如敬礼、唱队歌等活动属于()。
A.主题队B.阵地活动C.礼仪活动D.夏令营活动【参考答案】C7.下列安全意识中表示“当心触电”的是()。
【参考答案】A8.小威同学认为,凡是大人赞同的就是对的,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他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B.好孩子阶段C.维护权威阶段D.社会契约阶段【参考答案】B9.小明与同学讨论问题时,常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易受他人观点的影响。
这种认知风格属()。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理D.场独立型【参考答案】D10.为了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叶的功能,小辉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思维导图梳理了叶的光合作用、叶的呼吸作用等知识点,他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参考答案】A11.见月晕而知有风,由础润而知有雨,这反映了人的思维是有()。
2024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含答案)
2024下半年教资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遂)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解析】B,《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题目中的说法是《学记》中关于学制系统的思想阐述。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答案解析】D,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解析】A,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环境和学校教育没有差别,题目未提到遗传相关内容,学生们各自注意力不一样,导致学习有差别,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
4.人的心理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经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A.互补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解析】B,题目中阐述的规律是顺序性的体现。
互补性是指个体某一个方面较差的话,必然会有另外的方面比较强大,比如盲人触觉都比较灵敏;差异性指的是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别;不平衡性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速度不均。
5.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文件要求中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课时。
A.1课时 B.2课时 C.3课时 D.4课时【答案解析】A,根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要在大中小学设计劳动教育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高效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答案】B。
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7.【答案】A。
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直观性原则8.【答案】B。
9.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
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纳特卡制B.活动课时制C.道尔顿制D.特朗普制9.【答案】D。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B.疏导性原则C.连贯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10.【答案】B。
11.“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
”这体现的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C.长期、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D.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11.【答案】D。
12.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 )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性C.注意广度D.注意转移12【答案】A。
13.最近,王华为了通过下个月的出国考试而刻苦学习外语,这种学习动机是()A.外在远景动机B.内在远景动机C.外在近景动机D.内在近景动机13.【答案】C。
14.林琳在听课时,经常将学习内容要点以划线的方式在书上作标记,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B.调节策略C.监控策略D.计划策略14.【答案】A。
15.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哪个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15.【答案】D。
16..赵毅在学习过程汇总,缺乏独立性,易受同学影响。
当他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同学们不一致时,往往不能坚持己见。
这表明他的认知方式属于()A.整体型B.序列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16.【答案】D。
17.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A.主观性B.感染性C.客观性D.两极性17.【答案】D。
解析:情绪的两极性可表现为肯定的和否定的对立性质,如满意和不满意、喜悦和悲伤、爱和憎等。
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积极的(或增力的)和消极的(或减力的)两方面。
前者可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如喜悦可促使人积极地行动;后者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
两极性也可表现为紧张和轻松(紧张的解除)。
两极性还可表现为激动和安静。
18.小青常在课堂上玩手机,小娜提醒小青学校规定课堂上不能玩手机,可小青不听,因此小娜认为小青不是好学生。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小娜的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惩罚和服从,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道德伦理18.【答案】C。
习俗水平的19.晓红是韩老师班上的学生,她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教师时,韩老师会给予肯定,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A.强化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疗法D.来访者中心疗法19.【答案】A。
20.反复出现自己不能控制的动作,表现的神经病属于( )A.恐惧症B.焦虑症C.抑郁症D.强迫症20.【答案】D。
21.某班学生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为行为取向,以“如何才能让同学喜欢或接纳”为行为准则,该班处于课堂纪律发展的哪个阶段?A.自我服务行为B.人际纪律C.自我约束D.反抗行为21.【答案】B。
阶段1:拒不服从的表现阶段2:自私自利的表现阶段3:人际关系表现阶段4:自我管理二、辨析题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说法错误。
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说法错误。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和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
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知识、技能和智力等认识领域,又要评价态度、习惯、兴趣、意志、品德及个性形成等情感领域;从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看,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修养、教学技能,又要评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
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该说法错误。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
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错误。
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25.该说法错误。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
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联系:德育过程影响品德形成过程,品德的形成需要德育来促成。
区别:(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的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儿童品德进行培养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与外部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
(2)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指人在外部影响下,内部思想品德的变化发展过程,是主体人与外部各种教育、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一定思想品德变化发展结果的过程,属于人的素质和发展范畴。
品德形成是人的发展过程,是儿童政治、思想、道德结构不断构建完善的过程。
它侧重于道德主体的内部运动。
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因此,品德形成过程是主体与外界各种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合计40分)26.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26.【参考答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3)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4)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学习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7.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7.【参考答案】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28.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28.【参考答案】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1)复习要及时。
(2)复习要合理。
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用的方法有: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③复习方式多样化,可以采取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其中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29.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29.【参考答案】福勒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这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