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合集下载

2024侵袭性肺曲霉病诊疗

2024侵袭性肺曲霉病诊疗

2024侵袭性肺曲霉病诊疗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1monaryaspergi11osis,IPA)是曲霉感染引起的一类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病理下表现为无显著组织反应的实质坏死,内含大量曲霉菌丝。

本文总结了IPA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要点,以飨读者。

01高危人群及危险因素AIPA通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严重低下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10天以上、血液系统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接受B细胞或T 细胞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肉芽肿病、STAT3缺乏、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均为IPA的易患因素。

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硬化、实体器官肿瘤、获得性免疫缺陷、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系统性疾病也被证实为曲霉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A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住院次数增多、严重烧伤、长期滞留监护室、营养不良、心脏手术后、严重的流感感染等。

A此外,一些环境因素也是IPA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建筑工程、地理气候因素、烟草的使用、空气、食物或香料的污染、园艺活动或职业。

02临床表现IPA分为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AIPA)或称血管侵袭性(angioinvasive)肺曲霉病、亚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subacuteinvasivepu1monaryaspergi11osis z SAIA)和气道侵袭性曲霉病(airway-invasiveaspergi11osis,AIA),各种亚型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AAIPA病情发展快,可以在数日之内发生症状和影像学显著改变。

症状通常较严重,发热气急症状多见,早期可出现呼吸衰竭。

胸部CT上可表现为结节影或团块影,较大结节周围伴有磨玻璃影,称为晕轮征。

近胸膜处有楔形实变影,肺泡实变影。

器官移植等人群CT也可表现为反晕轮征、空洞、空气新月征或磨玻璃样改变等。

ASAIA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在数周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可与肺炎或肺结核表现类似,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咯血、气急和呼吸困难等。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化疗、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以下将介绍IPFI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指南:1.临床症状与体征:IPFI的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体格检查可发现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干湿性啰音、杂音等。

2.影像学表现: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肺内斑点状或片状浸润阴影,也可见空洞形成。

CT检查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3.病原学检查:支气管镜或胸腔镜检查可取得病灶组织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真菌学检查,如涂片、培养和PCR等。

4.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培养、经导管心脏超声检查等,以排除其他感染和判断病情。

二、治疗指南:1.患者管理: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和实验室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米卡芬净等。

根据患者的病情,可单药治疗或联合应用药物。

3.免疫增强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积极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常用的免疫增强治疗包括使用重组人白介素-2、肠内营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充等。

4.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高能量、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可辅以肠内外营养支持。

5.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有支气管阻塞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外科切除病变组织、支气管扩张术、胸腔引流术等。

6.病程监测:定期进行影像学、真菌学和临床症状的监测,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旨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但由于每位患者情况不同,请在临床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2020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PPT课件)

2020年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PPT课件)
• 次要特征: • ⑴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2)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 (3)持续发热96 h,经积极的抗菌治疗无效。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1
IPFI的诊断因素
宿主因 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2
微生物学检查:
1. 合格痰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包括 曲霉属、镰刀霉属、接合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16
确诊IPFI的微生物学或组织病理学依据
• 霉菌: • 肺组织标本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出菌丝或球形体 (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并发现伴有相应的肺组织损害。 肺组织标本、胸液或血液霉菌培养阳性,但血液中的曲霉 菌属和青霉属(除外马尼菲青霉)真菌培养阳性时需结合 临床,要排除标本污染。
20
拟诊IPFI
•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 • 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21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宿主因素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临床特征 + + +
微生物学 + + -
组织病理学 + - -
注:*原发性者可无宿主因素,△肺组织、胸液、血液真菌培养阳性(除外肺孢
10
临床特征:
• 主要特征: • ⑴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特征为: •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的结节实变影, • 数天后病灶周围可出现晕轮征, • 约10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腔阴影或新月征; • ⑵肺孢子菌肺炎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为: • 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伴有低氧血症。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Fungitec G , 中华鲎, 判定折点:> 20 pg/μL阳性 Fungitell, 美洲鲎, 判定折点:> 80 pg/μL 阳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2、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抗 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行感染。
诊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确定感染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感染、尿路感染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早 期感染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3、联合治疗
(3)监测不良反应:联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入院。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影,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选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明 显吸收。但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考虑为药 物副作用引起,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好转。
谢谢观看
概述
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 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真菌感染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检测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学检测是医院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但 需要一定时间,且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诊断标准
1、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肺组织活检等标本中,通过培养、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存在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需注意以下几点: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简介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一种严重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如重症肝炎、肿瘤等患者。

该感染的致病菌数种,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均为普通环境微生物。

重症患者因身体免疫力差,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困扰,提高了治疗难度,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因此,本文将介绍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对该疾病进行诊治。

诊断流程病史采集重症患者因抵抗力较弱,更易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侵袭,医生在病史采集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高危因素,如免疫抑制,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

临床表现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症状多样,如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等。

医生需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同时也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表现相似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主要侧重穿刺刮取病灶等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和PCR检测,以确定病种并确定真菌感染的病灶。

治疗指南治疗方案权威机构如CDC(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和IDSA(美国感染病学会)等已制定了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指南,包括选择治疗药物等方面的内容。

治疗原则是尽早进行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抗生素等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抗真菌药物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

针对不同的致病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抗真菌药物,例如曲霉菌侵袭者需要选择伊曲康唑、氟康唑、甲氧苄啶等治疗药物,白色念珠菌可以使用伊曲康唑、氟康唑等。

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是针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感染症状、细菌药物敏感性及患者情况进行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抗真菌药物及联合其他药物一起进行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措施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非常重要。

针对重症患者,建议加强住院环境的消毒清洁等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对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较为困难,治疗过程中需要严格依照治疗指南进行个性化治疗,且患者的各项指标也需要时刻监测。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微生物学证据
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 ①合格痰标本直接镜检发现菌丝,且培养2次以上分离到同种
真菌; ②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阳性; ③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发现新生隐
球菌; ④血液标本曲霉菌半乳甘聚糖(GM)实验连续2次吸光度指数
值(GMI)>0.8或单次GMI>1.5; ⑤血液标本真菌细胞壁成分1,3-B-D葡聚糖抗原(G试验)
•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各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尤其 是联合免疫缺陷病、细胞免疫缺陷病和慢性肉芽肿 病等
• 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 抗肿瘤药物导致外周血中性 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 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后以及 HIV感染和其他严重病毒感染等。
• 侵入性操作: 包括血管内留置导管、留置导尿管、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腹膜透析、血液 透析和胃肠外营养等。
血行感染或肺部感染发生播散者, 多呈弥 漫粟粒状阴影
肺炎曲霉菌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 度增高影的结节实 变影和(或)楔形 实变影、团块阴影, 病灶周围有晕轮征。
数天后肺部实变区液化、坏死, 出现空腔 阴影或新月型空气征。
肺炎隐球菌病典型影像学表现
免疫功能正常儿童: 多见结节状阴影,单发或多发, 常位于胸膜下,大小不一。 免疫功能低下儿童: 多见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单侧 或多侧,与其他病原学肺炎难以区别。
抗真菌常用药物适应征
真菌 药物
氟康唑
念曲 珠霉 菌菌
+-
伊曲康唑 + + 伏立康唑 + +
卡泊芬净 + + 两性霉素B +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的高发人群,并且IFI日益成为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为使重症医学工作者对IFI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以便指导和规范我国ICU医生的医疗实践,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制定出《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一)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1],约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2]。

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

在美国,念珠菌血症已跃居院内血源性感染的第四位[3]。

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艾滋病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

尽管抗真菌的非药物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不断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但IFI的发病率仍有明显升高的趋势[1-3]。

(二)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病原菌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40%~60%)。

但近年来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感染的比例在逐渐增加。

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占所有IFI的5.9%~12%[4]。

曲霉多存在于潮湿阴暗且缺乏通风的环境中,其孢子飘浮于空气中而易于被病人吸入。

曲霉属中最常见的是烟曲霉、黄曲霉及黑曲霉,焦曲霉和土曲霉较少见。

另外赛多孢霉属、镰孢霉属、接合菌中的根霉属和毛霉属的感染率也有所增加[5]。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系统肿瘤患者[6]。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3],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2],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二) 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与转归取决于真菌的类型和机体免疫功能状态二者的相互作用。若免疫功能占优势,则肺部病变受到限制,表现为结节、纤维化;若免疫功能处于劣势,则肺部病变以化脓性炎症反应为主,向周围以及全身扩散。曲霉菌和毛霉菌容易侵犯血管,故常造成肺梗塞,出现肺坏死、肺空洞和咯血。支气管肺曲霉病还可使有过敏体质的病人出现哮喘症状。
( ppt20-21 )图表显示的是侵袭性曲霉病患者 CT 检查的表现,其 影像学特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 CT 影像的特征: 结节直径≥ 1cm 的占到了 94.5% ; 晕轮征的影像占 61% 左右;实变影 30% ;还有结节影、梗塞形成、空洞性病变、空气支气管征、多发小结节影、胸腔积液、空气半月征、非特异性毛玻璃样影、心包积液等。这些影像可能是单一出现,也可能是同一张 CT 影像上多发出现。所以根据这些影像,很难确诊为肺真菌性感染。 ( ppt22 )图片显示的 是空军总医院的张波教授总结的肺真菌病胸部 X 线表现和 CT 影像表现,非常形象,值得借鉴。
国内 20 年肺曲霉菌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 , 回顾了 1988 ~ 2007 年国内肺曲霉菌感染的文献资料,总结了 293 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肺曲霉菌球 181 例( 61.8%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107 例( 36.5% )。肺曲霉菌病好发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男女 2 : 1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性,误诊率高达 74.6% 。
一、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 ppt4 )图表显示的是常见下呼吸道致病性真菌的种类。有酵母菌、霉菌、双相性真菌和类真菌等。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临床上 以 ICU 、呼吸科、血液科发病率最高。其中白色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致病菌。深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较一般住院患者高。有统计显示,总病死率为 21% ,真菌血症的病死率为 26%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定期开展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预防宣传活动,扩大 知识普及面。
05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
感染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等。
案例分析
感染病原体
04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以降低菌群失调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 通,减少病菌传播。
预防管理
01
02
03
建立预防制度
制定并执行针对重症患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管 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微生物学证据
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出真菌,或组织病 理学检查发现真菌侵犯。
诊断方法
血液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 行真菌培养,是诊断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痰液培养
对于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 ,采集痰液进行培养有助 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明确真菌侵犯的组织类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和治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引言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
断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
疗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
防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
真菌侵入肺部组织,引起炎症反 应和组织损伤。
指南的目的和意义
01
02
03
提高诊断准确率
通过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流 程,减少漏诊和误诊。
规范治疗流程
制定统一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
促进多学科协作
强调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 要性,提高治疗效果。
指南的适用范围
儿科医生
为儿科医生提供儿童IPFI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指导 临床实践。
社区宣传
社区可通过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宣传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 染的预防知识,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指南总结
*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关键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强调了快速、准确诊断的必要 性,并提供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相关医疗工作者
包括儿科护士、呼吸治疗 师等,提供协同治疗和护 理建议。
研究人员
为研究人员提供研究方向 和方法借鉴,促进儿童 IPFI诊疗水平不断提升。
02
CATALOGUE
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特征
常见的肺部真菌种类
念珠菌
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可引 起肺部感染。其中,白色念珠菌 是最常见的引起侵袭性肺部感染
营养支持
肺部感染可能导致患儿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因 此需要合理制定饮食计划,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 养素。
免疫调节
根据患儿免疫功能状况,可酌情使用免疫调节剂 ,增强患儿免疫力,辅助抗感染治疗。切观察患儿咳嗽、咳痰、发热等临床症 状的变化,及时记录并汇报医生。
定期采集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 查,了解病原体种类和药敏情况,指导治 疗方案的调整。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要点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要点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要点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包括基础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基础易感基因:严重的皮肤屏障破坏、机体免疫力紊乱、广谱强效抗生素使用一周后、气管切开或插管2周后、深静脉置管及肠外营养2周以上,连续住院时间超过一月。

临床表现:发热,一般表现为稽留热。

患者精神状态差、意识淡漠或躁动。

可出现兴奋与抑制表现交替。

如肺部出现真菌感染,痰液为粘稠胶冻状。

食欲低下伴恶心呕吐、粘液样便。

口腔黏膜出现溃疡。

可有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浑浊。

心率增快与高体温相关。

虽然出现高热,但并没有典型的寒战期。

此类患者在采用了广谱抗生素治疗5-7天以后,发热以及其他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好转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甚至加重。

微生物学检查:标本进行真菌镜检,在2种或2种以上标本、或同种标本连续2次检出真菌菌丝;标本进行真菌培养,2种或2种以上标本或同种标本连续2次培养分离出同种真菌。

组织学检查:为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活检标本发现真菌菌丝。

影像学及其他检查:肺部非原发性浸润影,实性结节影及大片状实变,无空洞。

早期肺部胸膜下密度增高的实性结节和/或楔形实变影、团块状阴影,病灶周围有晕轮征。

血行感染在肺部表现为弥散性粟粒状阴影。

血常规中中性比例降低。

血液标本中1-3-β-D葡聚糖(G试验、真菌细胞壁成分)连续两次结果阳性。

血液标本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连续两次大于0.8或单次大于1.5。

符合以下两条中的一条即可确诊真菌感染:1)组织学检查结果阳性2)影像学及其他检查有两项结果为阳性糖、血液或呼吸道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真菌PCR。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课件

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课件

04
预防措施与护理建议
预防措施:避免接触感染源、增强免疫力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
儿童应避免与患有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人密切接触,如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 应做好隔离措施。同时,避免在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长时间停留。
增强免疫力
鼓励儿童多参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 衡,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确诊依据
通过实验室检查方法,如真菌 培养、抗原检测或分子生物学
技术,获取确诊依据。
鉴别诊断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影 像学检查结和病情严重程度 ,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进
行定期随访观察。
03
治疗方法与药物选择
抗真菌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诊断
个体化治疗
治疗经验分享与教训总结
经验分享
对于疑似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儿,应尽早进行诊断和治疗。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 适的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给予患儿充分的营养支持、免疫增强等综合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教训总结
在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应积极寻求多学科合作,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应加强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他们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护理建议
保持呼吸道通畅
儿童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吸入刺激性气体。对于已经感染 的儿童,应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合理饮食
儿童应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 蔬菜、水果等。避免过度油腻、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定期复查
儿童在接受治疗期间,应定期进 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和治疗效果。根据医生建议,调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读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读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是临床常见的感染类型,其发病率在器官移植受体、恶性肿瘤等免疫抑制患者中高达20% ~ 40%[1-2]。

尽管有新的抗真菌药物问世,IFD仍是免疫抑制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2]。

我国IFD的主要病原体为曲霉、隐球菌和念珠菌,而肺是IFD最常见的靶器官,本文结合我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原则》[3]、《肺真菌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4]以及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美国胸科学会(ATS)的相关指南和共识[5-8]讨论侵袭性肺曲霉病、隐球菌病和念珠菌病的临床诊治。

1 侵袭性肺真菌病的分级诊断2002年,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与美国过敏和感染病研究所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发表了《癌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机会性真菌感染定义的国际共识》,提出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个诊断级别和相应的诊断标准,并在2007年加以修订[1]。

新定义的适用范围从癌症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拓展为所有器官移植所致的免疫抑制患者和慢性肉芽肿病、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先天性重症免疫缺陷病患者,但不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

在新定义中,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级诊断,但要求尽量减少拟诊。

确诊只需要具备组织学或无菌体液检测确定的微生物学证据,因此不涉及宿主因素;临床诊断由宿主因素、临床标准及微生物学标准3部分构成;拟诊指仅符合宿主因素和临床标准而缺少微生物学证据者。

新定义特别指出,宿主因素与危险因素不是同义词,前者指明确的好发获得性真菌病的个体特征,故将原来的体温(>38 ℃或<36 ℃)、发热4 d以上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删除或改作为临床特征。

临床标准原来分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新定义则不再区分,就下呼吸道真菌病而言仅列举了3种CT征象(浓密的境界清楚的病灶伴或不伴晕影、空气半月征或空洞,具备任何1种即可)。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
染 的 1 % ~1 % 。多数 IF 0 5 P D患者 由于有 严重 基 础
床 常见类 型 , 日益 成 为 免疫 抑 制 患 者及 其 他 危 重 已 病 患 者 的 主 要 死 亡 原 因之 一 。本 文 就 IF 的定 PD 义、 流行病 学 、 诊断与 治疗等方 面 的最新 研究进 展进
(n aiep l n r fna dsae IF 是 ID 临 iv s umoay u gl i s , P D) F v e
植 等患者 中 , F ID的发 病率 高达 2 % 一 0 。还有 0 4%

部 分 内外 科危重 病患者 , 于非经典人 群 , 属 由于严
重 的基础疾 病 、 血 管疾 病 等手 术 指征 和 范 围 的扩 心 大 、 种导管 的体 内介入 与 留置 , 各 以及广谱 抗生 素和 糖皮质 激素广 泛应 用 等 , 导致 患 者 免疫 屏 障受 损 与 功能 障碍引发 ID。ID中肺 部 真 菌感 染 居所 有 内 F F 脏真菌感 染 的首 位 (6 % ) 占院 内获得 性 肺 部感 0 ,
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脓肿少见, 其依据是 国内外尸检结果极少发现真正 意义 的念 珠 菌 肺 炎 , 其 是 美 国美 国感 染 病 学 会 尤
(D A) 20 关 于 念珠 菌 病 的 临 床 实践 指 南 中 IS , 09年
描 述念 珠 菌 肺 炎 和 肺 脓 肿 罕 见 ( e no m n vr u cm o ) y
菌 (1 % ) 9 6—1 9 4 。1 8 9 8年 , 国报 道 17例 肺 部 我 2
真菌感染 患者 的病原菌 依次 为念珠 菌 (9 % ) 曲 7 .5 、 霉 (1 . % )毛 霉 (.9 )青 霉 ( .9 ) 隐 18 、 3 % 、 3 % 和 球 菌 (.7 % ) 0 8 。近 年来 , 数学者 认 为 IF 以侵 多 PD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指南

宿主因素
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
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且持续> 10 d;
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①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②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③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④患有艾滋病; 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⑥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⑦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外伤、手术后长期住ICU,长期使用机械通
不伴脑膜炎的非艾滋病患者可选择伊曲康唑口服 液400mg/d,疗程视病情适当延长。
肺毛霉病
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是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 嘧啶。
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特别是糖尿病酸中毒 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对肺毛霉病的治疗十分 重要。
对于肺部局限性病变者,如能承受手术, 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肺孢子菌肺炎
急性重症患者(呼吸空气时PaO2 ≤ 70mm Hg):
血液标本真菌抗体测定作为疾病动态监测指标有临床意义,但不能用于早期 诊断。血液标本各种真菌PCR测定方法,包括二步法、巢式和实时PCR技术, 虽然灵敏度高,但容易污染,其临床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IPFI
IPFI
IPFI
诊断IPFI的三个级别
确诊
临床诊断
拟诊
侵袭性肺曲霉病
传统治疗为两性霉素B(或含脂制剂)。 但目前通常选用伊曲康唑治疗,危重患者
亦可选择伏立康唑或卡泊芬净。 必要时可联合2种不同类型的抗真菌药物治
疗。
肺隐球菌病
播散型肺隐球菌病或病变虽然局限,但宿主存在 免疫损害时,推荐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或氟康 唑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布时间:2012-03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治指南解析朱光发〔关键词〕侵袭性真菌病;诊治;新进展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曾经称为深部真菌感染或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指穿透通常无菌状态的人体浅表组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其发生取决于外界致病因素和人体免疫力的相互作用[1]。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IF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侵袭性肺真菌病(i 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disease,IPFD)是IFD临床常见类型,已日益成为免疫抑制患者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本文就IPFD的定义、流行病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1.侵袭性肺真菌病定义IPFD是指真菌引起的支气管肺部真菌感染,即真菌对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的侵犯,引起气道黏膜炎症和肺部炎症肉芽肿,严重者引起坏死性肺炎,甚至血行播散至其他部位。

但需注意的是,IPFD不包括真菌寄生和过敏所引起的肺部改变。

真菌寄生是指临床上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免疫功能正常者,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大多为真菌在呼吸道寄生,或称为定植;后者是指真菌作为过敏原引起支气管哮喘发作,如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IPF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2],前者指免疫功能正常、有或无临床症状的肺部真菌感染;后者指伴有宿主因素和(或)免疫功能受损的肺部真菌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2.侵袭性肺真菌病流行病学绝大多数IFD患者有免疫功能异常,在经典高危人群如白血病、艾滋病、骨髓干细胞及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IFD的发病率高达20%~40%。

还有一部分内外科危重病患者,属于非经典人群,由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手术指征和范围的扩大、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与留置,以及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等,导致患者免疫屏障受损与功能障碍引发IFD。

IFD中肺部真菌感染居所有内脏真菌感染的首位(60%),占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的10%~15%。

多数IPFD患者由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加上诊断与治疗不及时,因而预后差,其中念珠菌病的病死率接近40%,而曲霉病的病死率可高达80%以上[3-4]。

目前认为,引起IPFD常见的真菌主要是念珠菌、曲霉、隐球菌及接合菌(主要是毛霉)和肺孢子菌等。

但哪一种真菌占致病的主要地位一直存在争议。

美国对1988~1997年确诊的140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曲霉(57%)、隐球菌(21%)和念珠菌(14%)。

1986~1998年,我国报道127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依次为念珠菌(79.5%)、曲霉(1 1.8%)、毛霉(3.9%)、青霉(3.9%)和隐球菌(0.78%)。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IPFD以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最多见,而肺念珠菌病尤其是念珠菌肺炎和肺脓肿少见,其依据是国内外尸检结果极少发现真正意义的念珠菌肺炎,尤其是美国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2009年关于念珠菌病的临床实践指南中描述念珠菌肺炎和肺脓肿罕见(very uncommon)后[5],许多专家开始对此持赞同态度。

但纵观国内外文献,大多数的病原菌统计来自血液恶性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由于这些患者存在粒细胞缺乏,曲霉感染率高。

但普通内科、呼吸科或ICU的患者,由于通常不存在粒细胞缺乏,其肺真菌病的种类一直缺乏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

最近,由刘又宁等牵头进行的我国第一项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6],依据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确诊和临床诊断标准,在非血液恶性疾病患者中最终确定的位于前7位的肺真菌病依次为肺曲霉病180例(37.9%),肺念珠菌病162例(34.2%),肺隐球菌病74例(15.6%),肺孢子菌病23例(4.8%),肺毛霉病10例(2. 1%),肺马内菲青霉病4例,组织胞浆菌病2例。

可见肺念珠菌病并不少见,仅次于肺曲霉病,且与肺曲霉病的比例非常接近。

应该注意的是肺念珠菌病的病原菌中,白念珠菌在下降,而非光滑和克柔等非白念珠菌在上升。

3.侵袭性肺真菌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IPFD常继发于严重的基础疾病,其病理改变可有过敏、化脓性炎症反应或慢性肉芽肿形成。

IPFD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甚至肺部肿瘤相似缺乏特异性。

X线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征性,可为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单发或多发结节,乃至肿块状阴影和空洞。

尽管如此,有些影像学对于真菌感染的判断还是具有提示意义的,值得临床医生加以注意。

如IPA的病理基础是曲霉侵犯肺小血管,形成出血性肺梗死,即当肺小血管梗死后局部形成肺结节或实变病,常位于肺外周近胸膜处,呈单发或多发病灶,病灶周围出血,表现为实变和晕轮征;约10~15d后肺结节病灶或肺实变区开始液化、坏死,出现空洞或新月征。

上述表现在感染的急性期常见,CT显像较清晰,可作为诊断IPA的主要依据之一。

此外,影像学上两肺有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并伴有低氧血症,应高度警惕肺孢子菌肺炎。

4.侵袭性肺真菌病的病原学检测(1)直接真菌检测法确诊IPFD主要依靠肺组织活检的病理学检查,有真菌侵袭和相应炎症反应与肺损害的证据(如HE、PAS、嗜银染色等),以及正常无菌腔液(如血液、胸腔积液、肺穿刺抽吸液等)真菌培养阳性。

因此,当临床怀疑IFD时,应尽量多次抽取血液、其他无菌腔液和组织标本进行培养;在患者病情允许时及早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或经内镜、剖胸手术取得肺活检标本,以明确诊断。

临床实际工作中,并非所有患者均能得到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而临床病情的发展又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故合格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的微生物学检查就成为临床诊断IPFD的重要依据之一。

但临床最常用的痰液真菌培养阳性并不能区分真菌污染、定植和感染,所以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

即使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也应多次培养为阳性才有参考价值。

合格痰液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或培养新生隐球菌阳性,或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及囊内小体则有临床意义,因为在气道内很少有隐球菌和肺孢子菌的定植。

(2)间接真菌检测法主要有真菌抗原检测和DNA检测[3]。

真菌抗原检测包括半乳甘露聚糖(GM实验)、(1,3)-β-D-葡聚糖抗原(G试验)和隐球菌抗原检测。

其中血清GM实验和G实验已经公认为肺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依据,尤其是GM试验对肺曲霉病的诊断价值非常大,国内外的荟萃分析结果已经证实,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达90%左右。

但目前所有的荟萃分析结果均来自于血液恶性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的诊断价值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诊断的敏感度远远不如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当检测结果阴性时不能作为排除诊断的标准,其诊断价值尚需要进一步探讨。

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当拟诊IPA 时,肺泡灌洗液(BALF)标本的GM检测可能比血液中的结果更为可靠,敏感度和诊断价值更高,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

G试验的特点是具有筛查真菌感染的价值,其阳性提示为除了隐球菌和结合菌之外所有真菌感染皆有可能,因此临床医生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其他实验进一步进行真菌鉴定。

在新生儿或儿童、应用细胞毒性药物或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使用哌拉/他唑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甲酸等半合成青霉素可导致GM实验假阳性,而血液透析、食用真菌类及其污染的食物、心肺旁路手术、接受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可导致G实验假阳性。

无论是检测血液还是脑脊液中的隐球菌抗原对隐球菌感染均有非常好的诊断特异性。

应用PCR方法检测各种真菌特异性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易污染,且缺乏标准化,其临床诊断价值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IPFD诊断仍然较为困难,必须综合考虑宿主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实验室检查。

IPFD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至今尚未统一。

为规范我国IPFD的诊断和治疗,中国IPFD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和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出IPFD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与专家共识[2,4],明确提出临床诊断IPFD时要充分结合宿主因素,除外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部感染和类似临床表现的肺部疾病,并将诊断分为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ble)及拟诊(possible)3个级别。

(1)诊断依据①宿主因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0.5×109/L,且持续>10d),或体温>38℃,或<36℃,伴有近期内中性粒细胞减少、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治疗、有免疫缺陷病或应用免疫抑制药病史。

②临床特征:主要为侵袭性肺曲霉感染的特征性胸部影像学改变,肺孢子菌肺炎两肺出现毛玻璃样肺间质病变征象,伴有低氧血症;次要特征为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新出现肺部浸润影、积极抗菌治疗无效的发热等。

③微生物学检查:如合格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镜检发现菌丝,真菌培养2次阳性,发现肺孢子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血液标本GM和G试验检测连续2次阳性;血液、胸腔积液标本隐球菌抗原阳性等。

(2)诊断标准①确诊: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血培养或无菌腔液真菌培养阳性,或组织病理学改变。

②临床诊断: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1项微生物学检查改变。

③拟诊: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肺部感染的1项主要或2项次要临床特征。

6.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治疗IPFD诊断极为困难,病死率高,能否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

目前提倡依据患者的诊断级别、可能的病原体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治疗,分为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治疗和确诊治疗。

通常的程序是对于IPFD高危人群,主张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原发性IPFD多见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如肺隐球菌病),宿主可无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病程相对缓和,凶险程度较轻,尽可能确诊后再选择治疗(确诊治疗);继发性I PFD大多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宿主存在较明确的真菌感染高危因素,病程急骤和凶险,需综合分析和判断,及时行经验治疗或抢先治疗[4]。

以下根据指南推荐和笔者自己的临床实践,简述常见IPFD的防治策略。

(1)侵袭性肺曲霉病基于IPA的分级诊断,其治疗也有相应的策略[7]。

对于粒细胞缺乏等易感人群,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依然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预防治疗的人群主要为高强度免疫抑制治疗的骨髓移植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阶段,粒细胞缺乏的同时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的患者,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双重减少的患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及肺移植患者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