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和治疗

合集下载

鼻窦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鼻窦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

细胞因子等。
营养支持
02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
抗力。
心理干预
03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和
疏导。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01
02
03
04
综合评估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身体状 况、治疗期望等因素。
个体化用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鼻内镜检查
直接观察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病变 情况,获取病变组织样本。
真菌培养方法及注意事项
真菌培养方法
采用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真菌培养。
注意事项
在采集样本时避免污染,注意培养基的选择和培养条件的控制,以提高真菌培养 的阳性Hale Waihona Puke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测中应用
PCR技术
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真菌DNA片段, 实现快速、灵敏的真菌检测。
给予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镇痛 药等。
发热
给予物理降温、补液等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抗 生素预防感染。
06 预后评估及随访管理建议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病变范围
鼻窦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变范围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病变范围 越广,预后越差。
治疗方式
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预后的影响不同,手术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更能彻 底清除病灶,改善预后。
MRI信号特点有助于与鼻窦其他病变 进行鉴别诊断。
明确软组织受累情况
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明确显示 病变对软组织的侵犯情况。
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
鼻窦炎
与鼻窦侵袭性真菌病影像学表现 相似,但鼻窦炎骨质破坏较轻,
无死骨形成。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ifd)的诊治策略-PPT文档
Fungitec G , 中华鲎, 判定折点:> 20 pg/μL阳性 Fungitell, 美洲鲎, 判定折点:> 80 pg/μL 阳性
聚合酶链反应(PCR)
循环 n
循环 2
循环 1
合成 延长
n循环后的基因丝链数量 = 2n
由基因组开始= DNA
杂交引物 ( )
变性 DNA
检测 探针 可视的增亮剂
2007
高危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
高危患者
IFD临床证据


培 养 + 半乳甘露聚糖 +
IFD微生物证据




“拟诊” IFD
“疑似” IFD
抗真菌治疗
“不像” IFD
主要内容
EORTC/IFICG和NIAID/MSG对 IFI(IFD)的诊断 标准
我国侵袭性肺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真菌感染的变迁 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
2
3
4
半乳甘露聚糖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 过氧化酶
色原体
大鼠单克隆抗 体 EB-A2
血液标本中真菌细胞壁成分 曲霉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
GM检测可在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尚未出现前数天表 达阳性, 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具有早期诊断的价 值
GM检测需连续2次阳性 同样的试剂与方法测定曲霉抗原, 美国判定的阳性结
临床特 征
真菌学
组织. BAL or 痰培养霉菌 窦吸物培养霉菌 组织或无菌体液可检测真菌 血液、BAL、CSF 真菌抗原 BAL、CSF、血液,Beta-D-glucan
2007 EORTC/ MSG
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和治疗策略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课 件

CONTENCT

• 侵袭性真菌感染概述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侵袭性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具有病情严重、诊断 困难、治疗棘手等特点的感染性疾病。
取有效措施。
开展健康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健康 教育,提高公众对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认知和预
防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共同应对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全球威胁。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因肺部感染入院,经检查确诊为肺曲霉菌病。通过抗真菌药物治疗和手术切除病灶,患者病情得 到有效控制。
分类
根据病原学特点,侵袭性真菌感染可分为念珠菌病、曲霉病、隐 球菌病、肺孢子菌病等。
流行病学与易感因素
流行病学
侵袭性真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均 有发生,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 重症生素 、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等都是 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病例2
患者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侵袭性真菌感染,经过多次诊断和调整治疗方案,最终成功治愈。
诊疗经验分享
经验1
早期诊断是关键。对于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 ,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微生物培养、组织病理 学检查等,以便早期确诊。
经验2
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根据感染的具体病菌类型 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并注意 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唑类、嘧啶类、棘白菌素类 等,针对不同的真菌感染选用不同的药物。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操作侵袭性真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快速进展的、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感染。

诊断这种疾病对于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非常关键。

实验室诊断操作在确定侵袭性真菌病的病原体和提供治疗指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实验室诊断的一般操作流程。

1. 样本采集与处理:1.1 采集样本:侵袭性真菌病的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血液、呼吸道、皮肤和组织等。

根据患者症状和病灶位置,选择适当的样本进行采集。

例如,可以采集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皮肤刮擦物或活体组织标本。

1.2 样本处理:对于血液样本,应使用无菌技术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对于其他类型的样本,可以先进行显微镜检查,然后选择适当的培养方法。

2. 微生物学检测:2.1 直接检测:可以使用显微镜检查样本制片,进行真菌形态学观察。

采用染色方法如格罗科托菲洛玛抗体染色或维尔森染色,可以更好地观察到真菌的特征结构。

2.2 培养方法:将样本接种于适宜的真菌培养基,如Sabouraud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如颜色、形态、菌落特点等,判断是否有真菌的生长。

2.3 生物化学鉴定:对于培养出的真菌菌株,可以使用生物化学鉴定方法,如API脂多糖、API快速20C系统等,对菌株的生化特征进行鉴定,以确定病原物种。

3. 分子生物学检测:3.1 核酸提取:根据样本类型,选择适当的核酸提取方法。

例如,对于血液样本,可采用商用核酸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提取。

3.2 PCR扩增:设计合适的引物和探针,选择特异性基因进行PCR扩增反应。

常用的基因包括ITS rDNA、18S rDNA和内转录间隔区等。

3.3 扩增产物检测:利用凝胶电泳或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检测扩增产物,并根据产物大小和序列确定菌株的分类。

4. 药敏试验:4.1 药敏试验建立:对分离得到的致病真菌菌株,可以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2、抗体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抗 体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但需要时间较长,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和现 行感染。
诊断标准
3、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以确定感染部位、范 围及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对于肺感染、尿路感染等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早 期感染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
3、联合治疗
(3)监测不良反应:联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调 整用药方案。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5岁,因发热、咳嗽、咳痰伴气促入院。肺部CT显示双肺多发结 节影和斑片状影,诊断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根据病原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选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肺部病变明 显吸收。但治疗第7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考虑为药 物副作用引起,调整用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好转。
谢谢观看
概述
概述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 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的疾病谱非常广泛,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真菌感染等。医院感染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及医疗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学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体液、分泌物、组织等样本进行培养、检测 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病原学检测是医院感染诊断的重要手段,但 需要一定时间,且敏感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诊断标准
1、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肺组织活检等标本中,通过培养、病理学检查,发现真菌存在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需注意以下几点: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ppt课件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ppt课件

6
2020/6/10
.
流行病学
HSCT的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的发生 率为7.7%,拟诊IFD发生率为19.0%;
allo-HSCT和auto-HSCT1个月内IFD发生率相 近,在移植6个月后,allo-HSCT治疗者的确 诊和临床诊断IFD的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autoHSCT(9.2%比3.5%);
✓ 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血液病化疗患者IFD的 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
8
✓ 有研究报道,确诊和临床诊断IFD且明确病原 学的51例HSCT2治020疗/6/10者中,曲霉菌占36. 例
流行病学
✓ 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 一,国外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IFD病死率整体 呈下降趋势,但HSCT后IFD病死率仍高达 50%。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
则(第五次修订版)
1
.
背景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 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 染性疾病。
2
2020/6/10
.
背景
参照: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 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 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7]进行了再次修订。
11
✓ 接受allo-HSCT患者中,非血缘供体移植、粒
2020/6/10
.
目录
➢ 流行病学 ➢ 诊断标准 ➢ IFD的治疗 ➢ IFD的疗效评估
12
2020/6/1➢ 临床诊断 ➢ 拟诊 ➢ 未确定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2020)要点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2020)要点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2020)要点侵袭性真菌病(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2017年第五次修订以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同时IFD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这些方面对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带来了一些变化。

本版诊治原则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及拟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流行病学一、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流行病学特征国内前瞻性、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CAESAR 研究)显示,接受化疗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确诊和临床诊断IFD总发生率为2.1%。

近年来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应用也导致IFD风险的增高,尤其是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念珠菌和曲霉菌是血液病患者IFD最常见致病菌。

真菌血症以念珠菌多见;肺部IFD以丝状真菌为主,其中曲霉菌为主要致病菌。

IFD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

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IFD危险因素和评估导致临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因素包括:导致IFD的危险因素众多,常见因素包括:(1)疾病因素:基础疾病MDS/AML、疾病初发、复发或未缓解;(2)治疗相关因素:接受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治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ANC)<0.5×109/L]、重度粒细胞缺乏(ANC< 0.1×109/L)和长时间粒细胞缺乏(粒细胞缺乏时间持续>10d)、应用免疫抑制剂或移植后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接受小分子激酶抑制剂(如BTK抑制剂)治疗等;(3)患者合并症:合并糖尿病、呼吸道基础疾病、既往真菌感染病史等;(4)环境因素:未在全环境保护条件下接受化疗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治疗医院存在建筑工地等。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经验一、临床诊断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要掌握患者的详细病史,包括基础疾病、近期用药史、手术史、创伤史以及是否有吸入性感染源等。

这些信息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患者是否有肺部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胸部X线、CT检查可以帮助发现肺部实变、空洞、坏死性肺炎等典型影像学表现。

然而,影像学检查并非确诊手段,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实验室检查也可提供一定的诊断线索。

血常规、炎症标志物、真菌抗体等检查有助于判断感染的存在。

必要时,可行血培养、痰培养等检查,以寻找真菌病原体。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金标准。

对于疑似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或经皮穿刺活检,获取肺部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若在镜下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可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二、治疗经验1. 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根据真菌病原体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常见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

需要注意的是,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剂量个体化原则,以确保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2. 支持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往往病情严重,需给予充分的支持治疗。

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贫血、改善营养状况等。

还需注意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氧疗、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等治疗。

3. 去除感染源: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往往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免疫抑制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控制感染源,去除诱发真菌感染的基础因素。

4. 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如骨髓移植、重症患者等,可考虑预防性抗真菌治疗。

但需注意,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可能增加真菌耐药的风险,需权衡利弊后作出决策。

5. 个体化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基础疾病、药物过敏史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与治疗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与治疗

卡氏肺孢子菌
主要引起肺部感染,称为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CP),类似于ARDS 主要见于艾滋病和免疫功能受损患者 与真菌有60%相似性, 而与原虫有20%相似性
双相真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申克孢子丝菌、马内菲青霉、 粗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
孢子丝菌病多为皮肤外伤后感染,其它真菌主要 由呼吸道感染;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侵袭性真菌病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
深部真菌病: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甚至全身 组织和器官感染(播散性感染),预后多严重
条件致病菌:曲菌和酵母菌。念珠菌、曲霉菌、隐 球菌、毛霉菌等;多免疫受损患儿条件致病
致病性真菌:双相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皮 炎芽生菌等。免疫功能正常患儿原发感染
及血栓形成。 胃肠道毛霉菌病,多见于回肠末端、盲肠及结肠、
食道及胃亦可累及。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胞浆菌
传染性强,呼吸道进入 原发性:如同急性粟粒性肺炎 弥漫性:肝脾肿大,淋巴腺病,骨髓受累 儿童暴发性:免疫受损病例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肺孢子菌典型影像表现
重要真菌感染部位与表现
状晚;少数囊肿结节;抗原阳性 骨和关节以及前列腺、肝、脾、淋巴结等组织
器官均可累及
侵袭性真菌病分类、诊断和治疗
新型隐球菌典型影像表现
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毛霉菌
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 脑型毛霉菌病系毛霉菌从鼻腔,副鼻窦沿小血管
到达脑部,引成血栓及坏死。 肺毛霉菌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肺炎,亦有肺梗塞
以上>2 周)
免疫屏障危险因素
长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7天,联合使 用3种或3种以上抗生素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
通过宣传册、讲座等形式 ,定期开展侵袭性真菌感 染的预防宣传活动,扩大 知识普及面。
05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者基本信息
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住院时间等。
感染症状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诊断等。
案例分析
感染病原体
04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 以降低菌群失调的风险。
提高免疫力
鼓励患者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提高自身 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
保持环境清洁
定期对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 通,减少病菌传播。
预防管理
01
02
03
建立预防制度
制定并执行针对重症患者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管 理制度,确保各项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微生物学证据
血液、痰液等标本培养出真菌,或组织病 理学检查发现真菌侵犯。
诊断方法
血液培养
通过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 行真菌培养,是诊断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痰液培养
对于疑似肺部感染的患者 ,采集痰液进行培养有助 于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活检或手术获取病变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可明确真菌侵犯的组织类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 和治疗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 引言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
断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
疗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
防 •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案

(精选课件)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PPT幻灯片

(精选课件)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PPT幻灯片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1
背景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 IFD)系指 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 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
Footer Text
2
背景
参照: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 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 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 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 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7]进行了再次修订。
检查/标本
镜检/无菌部位标本
培养
无菌部位标本
血液 抗原检测 血清/脑脊液
霉菌
酵母菌
针吸标本或活检标本、组织 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 镜检显示真菌菌丝或黑色酵 母样菌,伴随组织损害证据
在本版诊治原则中,结合我国在恶性血液病IFD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进展[89],在诊断体系中保留了确诊(proven)、临床诊断(probale)及拟诊 (possible),并沿用未确定(undefined)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按 预防治疗(antifungal prohylaxis)、经验治疗(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诊断驱动治疗(diagnoticdriben antifungal therapy)及 目标治疗(targeted antifungal therapy)的策略进行分层和修订。
拟诊IFD
+
特征性改变
-
-
诊断驱动治疗
临床诊断 IFD
+
特征性改变
+
-
目标治疗
确诊IFD

真菌治疗指南

真菌治疗指南
[1]. Martin GS. N Engl J Med. 2003; 348:1546-54. [2]. Edmond MB. Clin Infect Dis. 1999; 29: 239-244. [3]. Rentz AM. Clin Infect Dis. 1998; 27: 781-8.
[4]. Slavin MA.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2; 49 S1: 3-9. [5]. Kauffman CA.. Proc Am Thorac Soc. 2006;3(1):35-40
一,重症患者IFI的流行病学
(三)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死率 ICU患者IFI的病死率很高,仅次于血液病和肿瘤患者[6]。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达30%~60%[3,7],而念珠菌血症的粗病死率甚至高达40%~75%[2],其中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的病死率明显高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 侵袭性曲霉感染病死率高达58%~90%,明显高于念珠菌感染[6-8],是血液系统肿瘤和骨髓移植受者等免疫抑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确诊IFI
1、深部组织感染 2、真菌血症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
(二)临床诊断IFI (三)拟诊IFI
(四)诊断IFI的参照标准
1、危险(宿主)因素:
(1)无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的患者 (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基础疾病的患者
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6]. Tortorano AM.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4 Apr; 23(4): 317-22. [7]. Meersseman W.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70: 621–625. [8]. Denning DW.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 170: 580-581.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指南-PPT课件

四、重症患者IFI的诊断 分3个级别:确诊、临床诊断、拟诊。IFI 的诊断一般由危险(宿主)因素、临床特征、 微生物学检查、组织病理学4部分组成。组 织病理学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一)IFI确诊
1.深部组织感染:正常本应无菌的深部组织经活检或尸 检证实有真菌侵入性感染的组织学证据;或除泌尿系、呼 吸道、副鼻窦外正常无菌的封闭体腔/器官中发现真菌感 染的微生物学证据(培养或特殊染色)。 2.真菌血症:血液真菌培养阳性,并排除污染,同时存 在符合相关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3.导管相关性真菌血症:对于深静脉留置的导管行体外 培养,当导管尖(长度5 cm)半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5 CFU /ml,或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 CFU/ml,且与外周血 培养为同一致病菌,并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可确诊。
②治疗相关性因素: I.各种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48 h、留置血管 内导管、留置尿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括 腹膜透析在内的血液净化治疗等。 Ⅱ.药物治疗:长时间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 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多成分输血、全胃肠外 营养、任何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Ⅲ.高危腹部外科手术:消化道穿孔>24 h、反 复穿孔、存在消化道瘘、腹壁切口裂开、有可能 导致肠壁完整性发生破坏的手术及急诊再次腹腔 手术等。
(2)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如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IV 感染、骨髓移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移植物抗 宿主病等),当出现体温>38℃或<36℃ ,满足下述条件之 一的为高危人群。 ①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的证据,具备下述情况之一: I.中性粒细胞缺乏(<0.5 x10 /L)且持续10 d以上; Ⅱ.之前60 d内出现过中性粒细胞缺乏并超过10 d; Ⅲ.之前30 d内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或放疗 (口服免疫抑制剂>2周或静脉化疗>2个疗程); Ⅳ.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与临床应用-PPT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 难
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尸检检出率高达59%,远 高于临床所见。
Meersseman W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625
10
百分比
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需及时治疗
微生态学杂志, 2016, 28(10):1152-1156.
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 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
31
结果判读
➢ 阳性:GM≥0.95μg/L ➢ 阴性:GM<0.75μg/L ➢ 灰区:0.75≤GM<0.95μg/L,建议连续多
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
32
GM试验干扰因素
念珠菌甘露聚糖 (Mannan, Mn试验)
曲霉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念珠菌 IgM/IgG抗体 (ELISA,胶体金)
真菌筛查 曲霉菌 隐球菌 念珠菌 曲霉菌 念珠菌
14
隐球菌感染
隐球菌为圆形菌体,外周有荚膜, 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
隐球菌属已知有37个不同的种, 但具致病性的多为新型隐球菌, 其特点是菌体由一层很厚的多糖 荚膜所包被。
确诊需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 但侵入性操作常常难以实施
真菌检测项目开展相对不足或滞后
12
真菌传统检测方法及局限性
13
基于血清学的非培养检测技术
抗原 检测
血清学检测
抗体 检测
(1-3)-β-D葡聚糖 (Glucan, G试验)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 (Galactomannan ,GM试验)
隐球菌荚膜多糖 ( GXM试验,ELISA,胶体金)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

真菌感染的特点: 两高、两低、一快、一毒
念珠菌直接镜检
假菌丝和芽孢
ICU患者IFI的流行病学情况
ICU患者IFI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约占医院获得性 感染的8~15% ICU患者IFI的病原菌主要包括念珠菌和曲霉
ICU患者IFI仍以念珠菌为主
白色念珠菌是ICU患者IFI最常见的病原菌(约占 40%~60%) 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 并越来越受到重视
热带念珠菌 35%
假丝酵母菌 12% 曲霉菌 6%
痰 53%
白念 47%
非恶性肿瘤患者中侵袭性曲霉 菌病的发生率
ICU收治1850例病例中 127例确诊/临床诊断曲霉菌病
7%
Meersseman et al. Am J Resp Crit Care Med 2004;170:621-5
SOT受者IFI的类型分布及病 原体的分布
重症患者IFI的诊 治流程
宿主因素
确诊IFI 临床特征 临床诊断IFI 微生物学检查 拟诊IFI 组织病理学 IFI 防治策略
1.一般预防 2.靶向预防 3.经验性治疗 4.抢先治疗 5.目标性治疗
抗真菌治疗原则
由于真菌感染的复杂性,目前多提倡分层治疗,包括 预防性治疗、经验性治疗、抢先治疗及目标性治疗。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 高危因素
immunocompromised
ICU患者的免疫状态
immunoparalysis
immunocompetent
ICU患者与其它科室的患者相比,最突出的特点
是其解剖生理屏障完整性的破坏。 ICU患者往往带有多种插管,且消化道难以正常 利用,较其他病人具有更多生理屏障损害,因此使得 正常定植于的条件致病真菌,以及环境中的真菌易于 侵入原本无菌的深部组织和血液。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三十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临床医疗教学资料之三十二: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二)真菌血症 • 血液真菌培养出现或获得霉菌(不包括曲霉
菌属和除马尔尼菲青霉的其他青霉属)、念 珠菌或其他酵母菌阳性,同时临床症状及 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的感染。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IFD
具有至少1项宿主因素、1项临床标准及1项微生物学标准。 (一)宿主因素 • 1.近期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计数<500/肛1)并持续
10 d以上 • 2.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3.应用糖皮质激素超过3周(0.3mg/kg/d以上)(变应性支气管肺曲
霉菌病除外) • 4.90 d内应用过T细胞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肿瘤坏死因子α,
某些单抗如alemtuzumab)或核苷类似物 • 5.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 6.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或遗传性免疫缺陷(如慢性肉芽肿或联合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 菌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2013年8月中国侵袭性真茵感染工 作组
定义
•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系指 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 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疾病。
• 在本版诊治原则中“侵袭性真菌病”的概念代 替了此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感染”更多描述的是病原 菌与宿主的一种共存状态,而“病”则描述的 是病原菌在体内侵袭、繁殖造成器官组织损伤 的病理现象,更能反映一种病理状态。
治疗原则-预防治疗
• 2.再次预防(secondary antifungal prophylaxis, SAP):是指对既往有确诊或临床诊断IFD病 史的患者,在真菌感染达到完全或部分缓 解后再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并会导 致长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或重度免疫抑制时, 给予能够覆盖既往感染真菌的广谱抗真菌 药物以预防真菌感染的复发或新发IFD。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治疗深入研究培训ppt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治疗深入研究培训ppt

TransNet 项目2001-2006年间1181位移植患者IFI调查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体器官移植
(n=829)
(n=292)
曲霉菌感染44%
念珠菌感染53%
念珠菌感染29%
曲霉菌感染19%
其它霉菌感染11% 接合菌感染6%
隐球菌感染8% 其它霉菌感染6%
地方性真菌感染5%
接合菌感染2%
Pappas P., et al. ICAAC 2007 第十一页,共五十三页。
第十二页,共五十三页。
内 容 (Nei)
• 真菌分类
• 概述
• 诊断要点
• 治(Zhi)疗原则
第十三页,共五十三页。
现(Xian)代诊断观念倡导分级诊断
第十四页,共五十三页。
念珠菌血(Xue)症的高危因素
Tortorano AM, Biraghi E, Astolfi A, et al. European Confederation of Medical Mycology (ECMM) prospective survey of candidaemia: report from one Italian region. J Hosp Infect. 2002;51(4):297-304 第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第三十五页,共五十三页。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8; 46:327–60
2.
Chamilos G, Luna M, Lewis RE,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in a tertiary care cancer cente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