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完美版公开课30页PPT
合集下载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9c33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a.png)
排比
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的句式或短语,以增强表达的
气势和节奏感。例如,在小说中描述战斗场面时,可以使用排比句式来
表现战斗的激烈和紧张感。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借代
通过使用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现抽 象的概念或情感,以增强诗歌的含蓄 性和深刻性。例如,在诗歌中用太阳 象征光明、希望和力量。
修辞手法的分类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借代
通过打比方的方式,将 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 相比较,以形象生动地 表达事物的特征或属性 。比喻可以分为明喻、 暗喻、借喻等。
将事物人格化,赋予事 物以人的情感、动作或 语言等特征,使表达更 加生动形象。
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 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或短 语,形成排比句式,增 强表达的气势和节奏感 。
夸张
总结词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特征、数量、程度等,强调表达的情 感和效果。
详细描述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或缩小的方式强调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修 辞手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夸张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等类型。
03
修辞手法在文学中的应用
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01
比喻
通过夸大或缩小事物的 特征或属性,强调表达 的情感或意义,增强表 达的感染力。
用与原事物密切相关的 另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 原事物,使表达更加简 洁有力。
02
常见修辞手法解析
比喻
总结词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意思。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相似点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比较使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常见的比喻类型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70a38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7.png)
拟人练习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提供拟人句,让学生判断是否恰当,并尝 试自己创作拟人句。
阅读理解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排比、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理 解其表达效果和作用。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加深对 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写作实践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01 教授学生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排比、反问、拟人
03
比喻
通过比喻,小说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读者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和 情节。
拟人
拟人手法可以使小说中非 人类的事物具有人的特质 和情感,增强文学性和表 现力。
夸张
夸张手法可以突出人物或 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效 果,使读者印象深刻。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应用
象征
通过象征,诗歌可以将抽 象的概念和情感具体化, 使读者感受到更深层次的 意义。
02 详细描述
比喻利用事物的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 个事物,以增强表达效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概 念变得具体,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03 示例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一样挂在天空中。
拟人
总结词
赋予非人类事物人的特征,使描述更富有情感和生命力。
详细描述
拟人通过将非人类事物人格化,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动作 或语言,使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拟人可以增强读者的感知, 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
示例
花儿在微风中微笑着摇摆。
排比
01
总结词
通过连续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增强语势和节奏感。
02 03
详细描述
排比是一种通过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增强语势和节奏 感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可以突出重点,增强表达效果,使读者印 象深刻。
示例
我爱大海,爱它的浩瀚无际,爱它的波涛汹涡,爱它的宁静美丽。
修辞手法完整ppt课件
![修辞手法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6eb0849b6648d7c0c7469a.png)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 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小米加步枪,照样胜利! 具体代抽象
红领巾向我们招手! 特征代整体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分代整体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具体代抽象 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专名代泛指
整理版课件
11
古诗词中的借代
❖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杜甫 赠韦左丞诗) 恰当地使用借代修辞,可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以。突(出曹事操物的短本歌质行特)征,增强 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笔牍简之洁劳精形炼。,(语刘言禹富锡于变陋化室和铭) 幽默感。
❖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
用不整同理版的课相件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5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6) 忽如一夜春风来,比千喻树万树梨花开拟人。
比作梨花
(7)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
风暗拆开。 ——钱羽《未展芭蕉》
比喻
拟人
整理版课件
9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借代
整理版课件
10
常见修辞手法----借代
借代 的特点
仿写比喻句要注意本体和喻体
之间的相似性,本体之间的关
联整,理版要课遵件循比喻修辞的原则!
公开课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公开课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3608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5.png)
双关的定义及作用
定义
双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利用语音或语 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以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VS
作用
双关可以使语言幽默、含蓄、形象,增强 读者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也能够丰富语言 的表现力。
互文的定义及作用
定义
互文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将两个或多个句子 或词语相互融合,以表达一个更完整的意义 。
02
修辞手法是一种语言艺术,旨在 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的作用
使表达更准确、生动、形象
通过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 效果。
使语言更流畅、自然、优美
修辞手法可以调整语言的节奏、韵律、结构等,使语言更加流畅自 然,优美动听。
使思想更突出、深刻、清晰
修辞手法可以突出语言的重点和主题,使思想更突出、深刻和清晰 。
作用
互文可以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增强读者 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的 表现力。
06 修辞手法的综合 运用
多种修辞手法在同一文本中的运用
比喻、拟人、夸张
通过将物体拟人化、夸张化或赋 予物体人格化特征,增强文本的
感染力。
排比、对偶
通过结构相似的句式和词语,强调 文本的主题和情感,增强节奏感和 韵律感。
借代的作用
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 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使语 言更加简洁、明了。
反语的定义及作用
反语的定义
反语是指用与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 本意的修辞手法。
反语的作用
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语言 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可以引起听 者的思考和共鸣。
设问的定义及作用
设问的定义
设问是一种修辞手法,是指提出问题并自己回答问题,以引 起听者的注意和思考。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
![《修辞手法》公开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9d5be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0.png)
结构:
01
02
比 喻
1
2
3
4
5
6
3、比喻的种类: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01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02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气氛。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超前的夸张 :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的类型 :
反问的作用:
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 (反诘)
——修辞手法
202X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F、设问 G、对比 H、对偶 I、反复
202X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01
02
比 喻
1
2
3
4
5
6
3、比喻的种类:
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01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相似的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02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夸张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创造气氛。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超前的夸张 :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夸张的类型 :
反问的作用:
概念: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屋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例: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问 (反诘)
——修辞手法
202X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E、反问 F、设问 G、对比 H、对偶 I、反复
202X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
![修辞手法详细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b2c0381711cc7931b716e0.png)
“比”性。
28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
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
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
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 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 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 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 形容性词语。
(2)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
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
方便,这又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
形式表示否定)
21
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 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 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2
难点 重点
分析
23
◆借喻与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借喻的本质是“相似”,喻体之间即
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 不那么严格);
4.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
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33
◆设问与反问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区别
(1) 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 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
(4)赤道弯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叶剑 英《远望》
(5)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 漫步湘江峭 岸;回清水塘, 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 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 随山移水转。 (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红杜鹃》) (6)惨象, 已使我们目不忍睹;流言,尤 使我们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人人握灵蛇之珠, 家家抱荆山之玉。 风靡云蒸, 阵容齐整。条件具备了,华罗庚 做出了部署。(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28
比喻和比拟的不同在于
⑴从意义上看,比喻的重点在“喻”,
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
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比作、
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
⑵从形式上看,比喻的喻体往往以 名词性词语的形式出现,表示一种实 体。比拟中起比拟作用的部分则是描 述性的,其表现形式为动词性词语或 形容性词语。
(2)这也不足为奇。那时候的水井差不多
全是这样的,凿那窝儿是为了掏井工人上下
方便,这又说得上什么秘密呢?(用肯定的
形式表示否定)
21
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 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 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2
难点 重点
分析
23
◆借喻与借代
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借喻的本质是“相似”,喻体之间即
对偶的上下句一般忌用相同的词语(宽对 不那么严格);
4.排比一般只表示相近或相关的意思,
对偶则表达相对、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33
◆设问与反问
反问和设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有明显区别
(1) 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强烈的反问语 气表明作者的思想;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 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8
(4)赤道弯弓能射虎, 椰林匕首敢屠龙。(叶剑 英《远望》
(5)我们含泪伫立桔子洲头, 漫步湘江峭 岸;回清水塘, 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径, 依恋韶山故园……万千思绪, 随山移水转。 (毛岸青、邵华《我们爱韶山红杜鹃》) (6)惨象, 已使我们目不忍睹;流言,尤 使我们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人人握灵蛇之珠, 家家抱荆山之玉。 风靡云蒸, 阵容齐整。条件具备了,华罗庚 做出了部署。(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共42张PPT)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c5063c5376baf1ffd4fad9f.png)
从内容上分,对偶可分为正对 、反对、串对三种。
(1)正对 即上下联意义相同、相近的对偶。两联在内容上往 往互相补充。
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反对
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二十五页,课件共41页
从内容上分,对偶可分为正 对、反对、串对三种。
(3)串对 又叫流水对,即上下联意义相承、相接的对偶。两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 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
2、结构: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第四页,课件共41页
3、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同类相比)
想感情,声情笑貌,使它们人格化。
例如: ①山歌向着高山唱,高山低头把路让。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使人具有
物的情态或动作,或者使甲事物具有乙事物的属性。 例如: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
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在坝下,它也许不合 你秋天的季节,但到明春准会生根发芽……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 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2、反问的作用:
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 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十九页,课件共41页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共同点: 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 不同点:
(1)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 (2)设问句后都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也可用叹号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PPT课件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e113c9336c1eb91b375d1b.png)
• 例如:我们要表明不良网络游戏毒害青少年的 身心健康这一观点,就可以将其比喻成毒品, 将网络游戏的痴迷者说成吸毒成瘾者,这样表
达的 道理更深刻! .
11
怎么用好比喻呢?
• 最后,写完一句比喻句,还要仔细看看句子前 后的搭配是否确切。
• 例如:如“小河像飘动的绸带”,
.
12
比拟句
• 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 得夹着尾巴跑。
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看看谁的判断能力棒!!!
.
32
怎么用好排比句呢?
• 1、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 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者句子排 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 以上的词组和句子,而且一定有一部分字词 相同。
• 2、如果是三个相关并列词语,而不是词组 或者句子组成的句子,不是排比句。
• 再次,使用比喻句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正确性。
.
10
怎么用好比喻呢?
• 例如:从走廊的那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 者们像捕获野兽似地扑上前去,照相机的闪光 灯不停地闪烁着。用“捕获野兽”来比喻记者 们围住白求恩,显然是极不恰当的。
• 然后,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对比喻作进一步说 明,以深化文章的主题与作者的表达情感。
.
7
玉立,像娇羞的 少女,满脸绯红,微微含笑。
• 3、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 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 如片片翠玉。
• 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 静的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 5、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
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
20
拟人句欣赏
5、一只活泼的青蛙在稻田里放声歌唱,从它嘴中流露出一段段优美的旋律 6、高粱好似一对对的“红领巾”,静悄悄的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 头微笑,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白色天涯。 7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8、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 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修辞手法完美版公开课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修辞手法完美版公开课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