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期课改不断的推进与发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应

合集下载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综述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综述

具备 的探 求态 度 、 批判 与创 新能 力 。 以及 开放 而多
维性 的知 识 的集合 , 包括 以创 新 精神 进行 探 究 、 求 真 、 实 的科 学精 神 。 求 能用批 判 眼光 进行 学 习 与理
解 的具 有 创 造性 思 维 和创 造 性 行 为 特 征 的能 力 ,
的培 养 。拓展 型课 程分 为 知识 、 能体 艺 、 合学 技 综 习与 实践等 领域 , 在 基 础型课 程 的基 础上 。 它 体现
最 大 限度地拓 展 了学生 的 学 习空 间 ,强 调学 生通 过实践 增强探 究和 创新 意识 ,发展 了 学生综 合运 用 知识 的能 力 ,增强 了学 校 与 社 会 的密 切联 系 , 培 养 了学生 的社会 责任 感 。



流 的教 育需 要先进 教育 理念 的 支撑 。上海
本, 以创新 精神 、 实践能 力培养 为 重点 , 构建 新 的
学力 观 。
在课程 改 革的 培养 目标 上 ,一 期课 改 确立 了
以提 高学 生素质 为核 心 , 以社会 需 要 、 学科 体 系 、
学生 发展 为基 点的 “ 角形 ” 三 课程理 论 , 而结束 从 了课 程在 “ 学生 中心 ”或 “ 会 中心 ”与 “ 社 学科 中
维普资讯
新 课程改革 Βιβλιοθήκη 栏目贵编:求 异 蛾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上 海 市 中小 学 第 二 期课 程教 材 改革 综述
蔡 忠 平
早 在 18 9 8年 , 海为 实施跨 世 纪 的素质 教育 上 工 程 ,受 原 国家教 委的委 托 ,承担 了适应 经 济 比 较 发达 地 区的 中小 学教材 改 革 的研究 与 实验 。十 多 年来 ,上 海在 课程 体系改 革方 面取 得 了颇 丰的

学习二期课改一点思考和建议

学习二期课改一点思考和建议

学习二期课改一点思考和建议
学习二期课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实践环节:在课程中增加更多的实践案例和项目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升实际应用能力。

2. 引入更多互动形式:通过增加小组讨论、案例分享、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 强化批判性思考:鼓励学生在课程中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

4. 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的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改正错误,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5. 考虑不同学习风格: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更新教材和案例:定期更新教材和案例,关注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和实践。

7. 增加职业规划指导:在课程中加入职业规划指导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提供有关实习和就业的信息和资源。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可以提升学生对二期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为将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八年级生物 第二学期(试验本)第4章第三节 微生物 (真菌)探究学习的课例教案 上海版 教案

八年级生物 第二学期(试验本)第4章第三节 微生物 (真菌)探究学习的课例教案 上海版 教案

《真菌》探究学习的课例一、设计思路:回归生活理念,采用主题形式的自主学习,利用、挖掘、开发学生的经验、经历,来探究学习学生生活中身边的生命科学,培养学习情感,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体验,满足学习条件环境和学习水平差异的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任务,是实现自主建构学习和发现学习及创新学习的实践和尝试。

二、教材分析:真菌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微观领域的起步,是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生命科学教材中安排了“寻找微生物”的必做活动,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教材编写上也从体型相对比较大的真菌讲起,然后再讲述微小的细菌和病毒,先认识学生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的真菌,增加感性认识,为后面细菌病毒的学习打好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设计和实践了关于《真菌》探究学习的教学案例。

三、学情分析:初中生对于生活中的生命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通过引导能真实感受生活中知识的情景,能体验到生活中充满了生命科学知识,因此设计“回归生活找知识——实验探究求知识——课堂交流共享知识——指导生活用知识”的自主学习的探究欲望和建构知识的实践体验比较符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

(2)学会一些小实验的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操作。

2、过程与方法:(1)注重联系实际生活,善于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知识,用知识来指导日常生活。

(2)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体验,激发学生善于从课本知识中去发现问题,实施探究,亲身体验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

(3)通过寻找真菌的活动和培养、观察青霉和酵母菌的实验,感受真菌的无处不在,经历培养和观察真菌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研精神。

五、重点难点:重点:真菌的形态结构。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1、结合二期课改的要求和实践经验,基于回归生活理念下,开展农村初中生命科学教学实践,以“自主建构知识”为目标,运用学生的经验、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研究新课标教材 推进新课程改革.

研究新课标教材 推进新课程改革.

研究新课标教材推进新课程改革扬子中学宋咏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入到了实质性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出台的历史新教材有不少亮点,在编写上与以往的历史教材相比也有较大的变革。

历史教材作为历史教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教学素材,是课改精神直接和具体的体现。

而历史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只有真正领会课改的教学理念,才能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让课改的精神渗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

面对这样的变革,如何更好地把握课改精神,如何用好新教材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探究的问题。

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编写的高一历史新教材为例,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一、转变观念,激活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应该源于对课改认识的不断深化,而这种认识的实现是来自于对历史学科、历史教材和教学对象学生的深入研究。

1、关注史学研究,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信息时代的知识更新是异常迅速的,历史教师不再是“教书匠”,应该是历史教学中的一名研究者,因此及时把握史学研究的动态,才能理解历史课程改革的精神,才能赋予历史教育时代感。

近年来,史学研究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历史由人来创造。

当你理解了人,你就能完整地、丰富地生活。

”历史的本真是生活,历史的基础在民间,只有在生活里、在民众间,才能发现历史进程的真正本质,作为历史活动的主角首先是一些普通人。

这样的研究趋势同样发生在中国的史学界,中国过去的史学研究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等领域,近年来史学研究的领域大大扩展,尤其是对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研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这些史学研究的趋势和观点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得到了反映,例如上师版的《历史上》中主题二:人类生活单元中分设了社会结构、社会生活、社会风俗三大部分,给学生展示了历史长河中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通过社会史、文化史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了解各种信仰与价值观对人类历史,乃至现在生活的深远影响。

还在《历史下》安排了“文明空间的拓展”板块,其中有第6课“区域探险”、第7课“全球探险”、第8课“宇宙探险”等;又安排了“社会理想与现实”板块,其中有第20课“人权”、第21课“社会保障”、第22课“社会主义的理想与实践”,意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人类发挥自己的创造想象力与各种环境艰苦奋斗、不断赢得自由解放的历程。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正着力推动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成为新课程的核心思想。

学生发展是教育的本质目标,新课程理念的落实必须从学生发展入手。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理念反对传统教育片面追求知识和成绩的做法,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发掘学生的全部潜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帮助学生构建正面的情感态度,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情商。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体育发展、审美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各个领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新课程理念鼓励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科和非学科课程选择和机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

这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授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探究和创造。

最后,要建立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场所,开创人文关怀的教育环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保障。

教师应该夯实爱心教育的基础,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文的情感和品格,他们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总之,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思想。

学校和教师应该深入贯彻落实这一理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兴趣特长、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入手,营造出满足学生需求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快乐和成功的成长体验。

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资料

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资料

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资料上海市“二期”课改培训资料第一讲为了上海的明天——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背景和基本目标一、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的发展●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邓小平●人才竞争,是我国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挑战。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江泽民●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为落实人力资源培养的目标和“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责无旁贷。

2、上海城市发展对优秀教育的呼唤。

●本世纪中,上海将建成“一个龙头、四个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市,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的宏伟目标,教育肩承着发展上海的重任。

●“科教兴国”“科教兴市”,基础教育必须先行。

●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是教育系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根本体现。

●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为每一个适龄青少年提供充分的、均衡的受教育的条件。

△使每一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3、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不足。

●57%的教师和46%的校长认为教材内容很多。

中小学相比,小学人士持内容偏多意见的人更多,小学校长认为内容偏多的也超过50%。

●60%的校长和40%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难。

50%的教师认为课时不够用。

当问及课时不足的原因时,认为达不到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完不成教材规定的内容的比例之和约为50%。

●学生认为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程度逐年下降,而计算机、音乐、美术和外语则逐步上升。

●另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

43.2%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

●为了公布考试结果和依据结果和名次的做法,70%的初中和小学生感到紧张、害怕或讨厌,只有少数学生喜欢。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落实新课程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新课程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发展也在高速发展着。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逐渐地被大众接受和认可。

对于中文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更是我们应该去重视和落实。

传统中文教育注重的是对于文本的讲解和解读,忽略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加快,学生需要具备更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文教育,不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培养。

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资源是中文教育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体现。

中文教育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发展放在首位。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在沟通交流、思维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和培养。

此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文教育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水平,在方法论、内容知识和技能培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同时,中文教育还应该加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文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也将得到全面的提高。

我们相信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文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富有活力。

高瞻远瞩谋发展 一丝不苟抓落实(2011艺体科总结)

高瞻远瞩谋发展  一丝不苟抓落实(2011艺体科总结)

高瞻远瞩谋发展一丝不苟抓落实----2010学年度实验小学“体卫艺科”工作总结多年来,学校始终遵循“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宗旨,从不断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深化学校的素质教育思路出发,在聚精会神抓好主学科教学之外,一丝不苟抓好学校的体卫艺科工作,使学校的文化与精神、师生的素养与气质、校园的生机与活力蓬勃向上,办学声誉节节攀升。

现将2010学年度学校的体卫艺科工作总结如下: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历来是学校深化素质教育的图腾。

历任领导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

在传承与发扬的过程中,学校不断深化对艺术教育功能、地位以及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贯彻有关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科学处理艺术教育与德育工作、课堂教学及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工作均得到协调发展。

一、注重课堂教学,提升全员素质课堂教学是落实“艺术教育”的主阵地,是实现艺术教育均衡化的有效途径。

因此,学校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理念,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做到开齐开足。

抓实基础型课程——学校根据课程要求,各年级每周开设2节音乐课,美术课在课程安排上则根据年龄特点合理开设,确保1至3年级学生每周2节,四、五年级每周1节,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实施有效的考查和考核,较好地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育目标。

抓深拓展型课程——学校始终坚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校本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通过边教边思、边改边修的方式完善过程、深化校本课程的研究,使教学内容更适宜教师教学,教学方式更贴近学生生活,不断满足学生对“艺术”的需求,从而固化为学校艺术教学的特色。

如把课程内容与“今天行动计划”中的相关项目进行优化整合,充实拓展型课程内容。

本学年学校利用已经开发的《小学书法》、《小学硬笔书法》、《快乐的口琴手》等校本教材,在学生中扎实开展训练培养活动,使校本教材散发迷人活力。

二、搭建多彩舞台,彰显艺术魅力(一)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团队活动。

二期课改精神常识学习一百问

二期课改精神常识学习一百问

二期课改精神常识学习一百问001问:什么是二期课改?答:二期课改是基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对市民的关注和对经历“一期课改”后教育现状的反思而实施的,因此它在课程理念上实现了突破性变革,即树立起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新课程主案提出课程要向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的新概念,就是要通过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而的经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方案同时提出,要建立相应的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身、综合实践等八大学习领域课程;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构成,并各有不同的实施形态;自然、社会和艺术三个学习领域要建立综合与分科相连贯的课程格局;不同类型的课程和不同学科制订不同的“课程标准”。

这样,上海的中小学生今后将实现想学什么就能找到相对应的课程,让课程适应学生,使课程的选择性和自由度更大。

二期课改采取“成熟一门,推出一门”的原则逐步推进。

因此,课改试验的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单项试验阶段和整体试验阶段。

单项试验阶段(1999年—2001年)1、1999年启动信息科技和英语两门学科的教材试验(英语教材是牛津改编版)。

2、2000年启动科学、自然、劳动技术、音乐和美术等五门学科的教材试验(科学和自然的教材是牛津改编版);高中年段开始试行研究型课程。

3、2001年启动地理、语文、体育与健身等三门学科的教材试验;初中年段开始试行探究型课程。

上述教材逐年逐册推出,并相应地在课改研究基地投入试验。

对已推出的教材及研究型(探究型)课程则不断地进行滚动试验。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摘要:“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程学生根本全面发展素质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坚持以学生为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心展开了工作:1、重视班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核心力量,努力建成良好的班集体。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带动班级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又是联系班级与课任教师、班主任的桥梁。

因此,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我特别重视班干部的培养。

在平时的日常管理中,我们实行了值日班长轮换制,让全班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从中体会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要求,使之得到锻炼、培养,从而自觉地融入到班集体中去。

目前,我班的现有班委都是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都能够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班级的管理默默奉献。

2、狠抓养成教育,规范学生行为,努力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因此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我们组织学生认真、全面地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规范内容,全体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了班级一日常规,建立了良好的奖惩与激励制度,督促学生认真实施。

要在班级里创设出良好的行为情境,形成健康的舆论,杜绝不良行为的机会,使这些行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坚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对“后进生”勤指导、多鼓励,真心关爱每一名学生。

二期课改的深层理解

二期课改的深层理解

二期课改的深层理解
于漪
【期刊名称】《上海教育》
【年(卷),期】2005(000)09A
【摘要】以往,我们的教材以知识体系为主线,没有真正体现德、智、体全面发
展的要求。

上海的一期课改率先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个性健康发展,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正在进行的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立足于全方位育人的高度,显然是更先进的。

教育就是培养人,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这一理念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教育的本质。

【总页数】1页(P2)
【作者】于漪
【作者单位】全国劳动模范、语文特级教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论唯物史观的深层实质:唯物主义人类观——从表面理解马克思到深入理解马克
思 [J], 苗启明
2.如何突破阅读理解题中的深层理解 [J], 曾祥银;严爱明
3.第七讲促进理解学与教模式——逆向设计、深层理解和聚焦单元 [J], 盛群力;
何晔
4.落实课改的三维目标积极配合二期课改的推进 [J], 胡一毅
5.上海一期课改高中《生物》与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教材部分内容比较 [J], 方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新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最新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动作用

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动作用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推动作用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适应新时期的产物。

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二期课改教材就是顺应这个时代要求而产生的。

数学新教材内容的截取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到亲切感,也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新课程的改革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我们应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推动这次课改?我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对学生练习、测验、考试、作业及课堂口头回答问题的成绩的统计来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情况,而忽视对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在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采用一系列新型、多元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学习结果需要关注,但更加重要的是学习过程,而且评价应考虑到每个学生不同的起点。

数学课同样不会只看一个答案,老师会更加关注答案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

因为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因此,体现学生情况的数据,很难用数字精确地表示出来,而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

在自然语言中,大量的陈述语句存在模糊性,对评价标准的描述也不例外,具有模糊性,如学习能力很强,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动机差,不能很好地与他人协作等。

这些评价是明白的、具体的,但具有模糊性。

那么对于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能不能用定量评价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作法是将模糊性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从而可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起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中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关注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三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论第二模块专题三第四节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竞赛(展示)课和视导(督导)中,好课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通过教师自己精心的准备或得到大家的帮助课堂教学基本能符合二期课改要求。

好课基本上是青年教师的评优课及市、区级的研究课,这些课都是经过执教者及所在教研组和教研员反复研究设计,能体现二期课改的有关理念及课堂教学各项评价指标。

随堂课中好课和较好课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长期的努力,教师从意识的转变到教学行为的转变,需要很长时间。

从教学整体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情况基本上是合格的。

从教学目标看,教师的目标意识比较明确。

大多数的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基本符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教材的要求,但是目标的可检测性以及教学内容组织与目标如何吻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教学过程看,大多数的课,教师思路基本清楚,讲解细致,注意设计学生的活动,但活动的质量仍有待提高。

从教师的基本功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扎实,学养不够导致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较肤浅,不能融会贯通,甚至只是照本宣科,提问设计、板书设计、教学语言未准确到位,因而影响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1.教学目标追求形式上的三维目标,缺乏真正落到实处的教学活动支撑54 %的课,教学目标一般或较差,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目标过分突出认知目标或技能目标,普遍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不太符合学生实际。

说明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只停留在认知层面,没有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

也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或作业批改中没有很好地把握学生认知和经验实际。

另外,教学目标在表述中能体现三维一体,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不到位。

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只注意教学活动的形式,而没有很好地把握活动的目的和目标,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脱离;有的教师只是按照教师用书提供的活动照搬,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活动、落实目标,这样就难以提升教学效果。

2.教学观念在更新,教学方式有变化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动脑筋想办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二期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二期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

二期课改心得体会(精选3篇)二期课改心得体会1随着“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方案》指导思想出台,“二期课改”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思路,改革教材教法的精神,在教师的教育工作中,掀起了一层震荡波,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去尝试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需要我们去深刻认识与面对。

学习“二期课改”精神,我体会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目标、学习兴趣等,方方面面都制约着课堂教学实效的发挥。

而英语作为学生认知、学习及掌握的对象是客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改变教师本身的思想认识问题,更新观念。

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尽量发挥学生内在的主体能力,不要将学生单纯看做是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应考虑学生的学习经历与社会经历,从根本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作为学生吸取教材知识的主体。

最能反映这种观点的依据课堂用语是:do you understand it? 或者是:“你们都听懂了吗?”如果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教师就满意地进行下去。

但好景不长的是,没过多久,就会听到教师训斥学生“我讲过多少遍,你怎么还是不会!”我们暂且不谈“你怎么还是不会”也不讨论“懂了就一定掌握了”这个问题。

我们分析一下“我讲过多少遍”所包含的教学观念。

“讲”就是传授知识,英语课上的“讲”就是把词性转换、短语结构、语法规则等语言形式或语言知识都一一讲清楚。

“讲过多少遍”并不表示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已经完成,而只是做了第一步,对于美班的学生来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整体因素,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在“二期课改”的实践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促进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的结合,做到语言形式为表达语言意义服务,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科学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使learning和doing 互相促进和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使用语言。

学习二期课改理念

学习二期课改理念

二、课程教材改革,最终必须落实于学科教学
2、构成教学的要素及相互关系 (1)教学中的学生
主体性
创造性
主动性
独立性
动手实践能力
主动参与精神
独立判断、决断
创造性思维
兴趣:求知欲
自我调控
创新意识
竞争意识
自觉、自理
社会适应性
成就动机
自尊、自信
二、课程教材改革,最终必须落实于学科教学
2、构成教学的要素及相互关系
自我持续发展的态度、能力与知识的集合,包括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进取的精神,克服困难的毅力,主体发展的学习能力和生存 能力,并包括具有作为发展能力载体价值的再生性强的知识。 创造性学习
是指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学习主体应具备的探究态度、 批判与创新能力,以及开放而多维性的知识的集合,包括以创新 精神进行探究、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能用批判眼光进行学习 与理解的具有创造性行为特征的能力,以及对知识开放性、多维 性的认识。
三、使学生学会学习是体育与健身教学的重要命题
1、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学生的主动发展 (2)师生平等,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3)给学生自主发展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4)教师要研究学法,并进行学法指导的研究
2、使学生拥有创新的基础 3、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4、要体现知识、方法与健身实践活动相结合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改的基本理念
1、 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 海特点的课程体系
2、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本质所在 3、 体育与健身课程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
思想,突出健康育人 的课程理念
二、课程教材改革,最终必须落实于学科教学

谈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谈教材的处理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二期课改”正在上海积极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课改”在具体实践与操作层面上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究其原因,新教材的编排实施,在理论上还未得到一个充分、有效的系统论证。

况且,全市各校种类繁多,层次不一,教师自身的观念不同等等,在“课改”期间遇到一些阻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这些矛盾主要聚焦于课堂上,新教材的课难上,上不来,究竟该如何上?思索这一问题主要源于教材改革的巨大变化上,新教材内容简单,极富弹性,教师课堂教学失去了依据,拐杖没了,教师们焉能不失重?因此,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改进课堂教学,教师应积极学习“二期课改”的新理念、新精神,重新理解、审视新老教材,把握处理好教材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一、教材的处理中需全面进行德育渗透这里要强调的是《几点竟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列入了三维课程目标之一,可见“二期课改”对人的本性认识与理解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符合当前创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大要求。

时代赋予化学这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统一、和谐发展,这为学生个体乃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因此,教材的处理尽可能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进行人性化的思想渗透。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资源进行思想渗透。

如:在讲述“氨与钢铁工业”、“侯氏制碱法”时,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进行民族精神的渗透,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和中国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讲述我国各种金属资源的储量时,可结合当前的资源利用及环境热点问题,培育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心。

在讲述焰色反应时,不仅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更应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不思进取只知用火药来制造焰火取乐的代价!列强用我们的火药轰开了我们的家园,切肤之痛,以史为鉴,激起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决心!其次,以实验为抓手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可积极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乃至增补实验,突出知识重点的同时,加以雕啄一些细节,实现德育思想地渗透。

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党校在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党的战斗力、凝聚力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跟店铺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吧!初级党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篇1一、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更了解我国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并明确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加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面对人类生存环境所欠缺的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哲学思考。

科学发展观所关心的问题是有普遍性和人类性,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核心,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

把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发展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去共同实现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

并提出未来发展可持续性发展概念,肯定了发展必要性。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前人的探索和思想,又根据新世纪、新阶级、新形势、新任务在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全局性突出问题的背景下进行了理论创新的成果。

它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十个结合”是对改革开放经验总结后一次是有很重政治分量和很深理论内涵的概括和集大成之作,生动阐明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是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怎样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怎样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集中体现了我我们党新时期在探索。

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上的理论觉醒和实践创造“十个结合”的重要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都将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研究性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金霞
市光新村第一小学
2005年9月
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背景>
随着二期课改不断的推进与发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应在继承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合理部分的基础上,走多元化的道路,建立能充分体现体育教育本身的特点与规律,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体育教学模式,以适应21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教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练习更加积极。

使他们在学练中既要动脑,又要进行身体的尝试练习,运用创造性思维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用最佳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自主性学习能否顺利开展,要看教师是否具有主体性教育教学思想和恰当的引导策略,能否唤醒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否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显得非常重要。

<案例>
[片段一]
教材:快速跑
师:首先我们进行三次接力跑练习,第一次抱着两个篮球跑,第二次抱着一个篮球跑,最后一次就什么都不抱跑。

师:(表扬优胜组)刚才的接力跑同学们非常认真,但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同学们每次跑的成绩都不一样,请大家分析一下为什么呢?
生:前两次拿着东西跑当然跑不快了。

生:手臂不方便。

生:手臂摆不起来,跑不快的。

师:同学们今天通过亲身体验都知道了手臂摆动的重要性。

[片段二]
教材:地滚球投准
师:分成5人一组,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地滚球投准练习,并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地上的易拉罐全倒下。

(学生按要求分组练习)
师:请小朋友来讲一讲自己的经验。

生:要对准易拉罐滚。

生:滚的时候用力要大一点。

生:小球要滚得直。

生:易拉罐间的距离要紧一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练习心得回答,教师协助总结,得出结论)
<反思>:
未来社会呼唤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进行自主性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

赞可夫说过:在儿童独立观察客体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做出更加完美和正确的描述,这要比教师对直观教具进行说明而学生单纯听讲,其效果更好。

教师应充分体会这一思想,在教学中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多一些欢乐,少一些压力
课堂中要寓教于乐,既要注意“乐中学”,更要讲究“学中乐”。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

教师要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当学生获得了学习的主动权,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欲望就会被不断激发。

(二)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输
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师生或学生小组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过程由全体同学共同参与,教师指引正确的方向,结论都由学生自己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中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学生自由学习的基础上,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使自学讨论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

(三)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
为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要经常提出一些答案不唯一、不固定或一题多解、一题多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探究。

创设一些知识产生、发展和运用的探究性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求得规律,构建新知,学以致用。

(四)多一些自评、互评,少一些教师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从中获得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拥有评价的“专利”,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评价,都可以畅所欲言,在民主和谐的氛围里,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体育教育探索之舟》(主编:徐燕平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体育教学实用手册》(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3]《如何确立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学校体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