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桶者教案(整理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章“情节:摇摆的秋千”,第一节《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小说《骑桶者》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象征意义等方面,探讨作者卡夫卡如何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情节结构,分析其独特之处。

2. 掌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现代派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卡夫卡的叙事手法。

重点: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刻画及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与小说情节相关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说的氛围。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例题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情节结构:起承转合3. 人物形象:主人公、桶、老板娘4. 象征意义:现代社会、异化、孤独5. 主题思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骑桶者》,谈谈你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风格。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例题讲解的详细内容。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内容为《骑桶者》。

文章通过描写一个骑桶者的奇异经历,展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挖掘。

本节课将重点学习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以及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主题思想。

3. 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暗示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的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思考骑桶者的形象特点。

3. 精讲课文:a. 分析文章情节结构,梳理故事脉络。

b. 品味文章语言特色,学习象征、暗示等手法。

c. 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者创作意图。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练习,巩固知识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情节结构2. 人物形象分析3.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文章中骑桶者的形象特点,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b. 选取文章中的一段描写,分析其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骑桶者形象特点:孤独、无助、渴望关爱等。

b. 语言特色及象征、暗示手法分析: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a. 推荐阅读:推荐与《骑桶者》主题相近的其他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

2024年《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为《骑桶者》一文,位于第二章“人物描写”单元。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分析小说《骑桶者》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寓意;学习作者对人物进行细腻描绘的方法;探讨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及人文关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寓意。

重点:学习人物描写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旧时社会底层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那个时代背景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课。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对故事情节有初步了解。

3. 内容解析:b. 情节结构分析:讲解小说的情节设置,探讨其寓意。

4. 写作技巧讲解:a. 结合课文,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b. 举例分析,让学生领会并学会运用这些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进行现场写作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普通人”为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答案示例:他中等身材,微微发福,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

他的眼睛不大,却透着智慧的光芒。

他名叫张伟,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普通清洁工。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a.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b.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关注社会现实,学会关爱身边的普通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的图片展示与时代背景的关联。

2. 内容解析中主人公形象的分析方法。

3.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应用。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一、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2.增强学生的勇敢精神和挑战困难的意识;3.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4.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以骑桶者为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准备:1.桶子: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桶子,桶子应该稳固且不易倒。

2.场地:选择一个宽敞平坦的场地进行活动,注意场地要安全,并且没有杂物。

四、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扩展关节,放松身体,做一些简单的平衡练习。

2.示范:老师向学生演示骑桶者的动作和技巧,例如如何保持平衡,如何调整身体的重心等。

3.学生练习:学生进行分组,每个组员轮流站在桶子上进行骑行练习,其他组员可以担任助手,协助同学保持平衡。

4.比赛:选出几名较为熟练的学生进行比赛,比赛内容可以是谁能在桶子上骑得更远或者保持平衡更久。

5.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骑行过程中的平衡姿势和能够调整身体的能力;2.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配合度和互助精神;3.听取学生对本次活动的反馈和意见。

六、拓展活动:1.增加障碍物:在骑行过程中增加一些障碍物,增加难度;2.创新动作:骑行过程中可以尝试一些创新的动作,例如左右脚交替踩踏、蹲下骑行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桶子,确保桶子牢固且不易倒;2.活动场地要安全,没有杂物;3.学生在骑行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平衡,尽量避免摔倒。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同时,要确保活动的安全性,防止学生受伤。

骑桶者教案(整理过)

骑桶者教案(整理过)

骑桶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著,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PPT呈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

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整体把握1、快速阅读课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讨煤、买煤、赊煤……2、找出“赊煤”的文本依据三、文本探究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探究二:“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提示: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明显是虚构的情节?卡夫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1)如果拎着桶走着去赊煤,情节走向必然是怎样的?明确:“我”拎着桶去赊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者和读者的态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让骑桶者骑着桶飞着去赊煤,情节走向是怎样的?明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

2024版年度高中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版年度高中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中语文骑桶者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目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跨文化交流与比较阅读•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堂互动环节设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学科背景高中语文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文本背景《骑桶者》是一篇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短篇小说,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理解、文本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本课程使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内容概述《骑桶者》是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骑着空木桶飞翔的人的故事。

小说通过荒诞的情节和形象的人物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荒诞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梦想和追求的向往。

02文本解读与赏析介绍作者卡夫卡及小说《骑桶者》的创作背景,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

小说背景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包括主人公的遭遇、经历和心理变化等,展现小说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

故事情节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引出小说的主题,即探讨人与世界、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无助和异化等。

故事主题《骑桶者》故事梗概主题思想阐释人与世界的关系分析小说中主人公与世界的关系,探讨现代人如何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和困境。

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通过主人公与他者的交往和冲突,揭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助和异化感。

现代社会的困境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现代社会的种种困境和问题,如科技进步带来的疏离感、消费主义导致的精神空虚等。

其他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店主、路人等,揭示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以及对主题思想的烘托作用。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骑桶者》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主题思想探讨,创意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流利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难点:创意写作,将课文中的情景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课文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分析、创意写作指导。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描绘乡村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熟悉的乡村生活,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生字词讲解: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4. 课文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5.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为例,分析其表达手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六、板书设计1. 课文《骑桶者》2. 生字词:标注在课文旁边,便于学生查阅。

3. 课文结构:以图示形式展示,直观易懂。

4. 写作手法:例句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乡村生活》为题,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乡村生活的短文。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关于乡村生活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一次“我的乡村生活”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课文结构分析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课文结构分析1.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了解故事情节的推进。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骑桶者》的情节梗概,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

2.领悟小说的象征手法,理解其深层寓意。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

2.领悟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的深层寓意。

2.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骑桶者》的初步阅读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探讨“骑桶者”的寓意。

二、文本解读1.分析小说的情节,梳理故事脉络。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有何特点?b.“骑桶者”这一形象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小说中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象征手法。

二、深入分析1.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桶”、“水”、“鱼”等。

2.探讨象征手法的运用对作品主题的深化作用。

三、课堂讨论a.小说的象征手法是如何体现的?b.象征元素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c.你如何看待小说中的寓意?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深层寓意,提高批判性思维。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拓展延伸1.分析小说与现实的关联,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其他类似作品的感受,进行比较分析。

三、课堂讨论a.《骑桶者》与现实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有关联?b.你认为小说中的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c.你如何看待小说的结局?2.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关注现实,提高批判性思维。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骑桶者》教学设计(甘肃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骑桶者》,使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骑桶者》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作品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映和艺术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梳理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解答疑问。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弱势群体,体会作者对生活的关爱。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作品主题思想的理解。

2. 请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3.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关爱弱势群体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

4.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讲解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骑桶者》教案_1

2024年《骑桶者》教案_1

2024年《骑桶者》教案2024年《骑桶者》教案1教学要求:1、领会《骑桶者》的内容与题旨。

2、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3、了解卡夫卡和现代派文学。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20世纪末,美国《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法国《读书》等杂志都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内容为“谁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海明威、乔伊斯、普鲁斯特……结果卡夫卡总是第一。

在此我想引用美国大诗人奥登1941年的一句评价来说明卡夫卡在20世纪文学史上作用“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而论,卡夫卡与我们的时代关系最近似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与他们的时代关系。

可以这么说,卡夫卡对于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那么1916年的年末,卡夫卡到底遭遇了什么困境?他又在思考什么?现在让我们一同学习《骑桶者》二、初步感知,概括情节这篇小说,大家都已看过,请同学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我”想去煤店老板借煤,“我”不是拎着煤桶走去,而是骑着煤桶前去,可结果并不幸运,“我”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到了冰山区域。

三、文本研读我们刚刚学过第四单元,知道人物是小说创作中不可获缺的因素,人物形象的塑造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有着重要意义小说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形象?文中的“我”是一个小人物,他卑微、胆小,害怕失败,爱好幻想,也渴望新生活。

(在这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学生比较难以体会“我”的性格特点,尤其是骑桶这样的方式可以看出“我”不敢面对社会,面对众人,害怕与人交往,而我却引导的不够)四、主题探究通过“我”,小说表达了什么主题?(这个大问题下,还有几个小问题,比如:煤店老板、老板娘是否看见我)明确:人与人的不沟通、不交流这是一次借煤的失败,也是一次交流的失败。

卡夫卡并没有谴责什么?而是暗含了一种内向的自省。

交流的不成功难道不正是交流的方式有问题?而交流方式的不恰当难道不正是自身性格的弱点导致的吗?“我”对世界的畏惧:战战兢兢,面对一个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

最新骑桶者教案设计汇总(

最新骑桶者教案设计汇总(

最新骑桶者教案设计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学》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2节“力的合成与分解”,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合成原理、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及其应用。

具体以骑桶者问题为实践情景,探讨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 学会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原理、力的分解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模型桶、细绳、弹簧秤。

2. 学具:每组一把弹簧秤、一根细绳、一个模型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骑桶者表演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力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力的合成原理及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力的分解方法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骑桶者问题为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5分钟)(1)画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示意图。

(2)计算骑桶者所受合力及分力。

5.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操作,利用弹簧秤、细绳和模型桶,模拟骑桶者实验,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合成原理2. 力的分解方法3.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4. 骑桶者问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它们的合力。

(2)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分力。

(3)分析骑桶者实验中力的合成与分解。

2. 答案:(1)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力的合成示意图,求出合力。

(2)根据力的分解方法,画出力的分解示意图,求出分力。

(3)结合实验数据,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析、语言特色和主旨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骑桶者》的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 掌握小说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主旨的探讨和人物心理的分析。

重点:小说情节的梳理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者和小说的背景,为理解小说内容做好铺垫。

3. 情节分析:a. 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情节的理解。

4. 人物形象解析:a.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理。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

5. 语言特色:a.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b. 学生仿写句子,体会小说的语言魅力。

6. 主旨探讨:a. 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背景等方面探讨小说主旨。

b.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探讨成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小说情节脉络图。

2. 黑板右侧:人物形象特点及关系图。

3. 黑板中央:小说主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骑桶者》,谈谈你对人与人之间沟通与理解的认识。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人物形象、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体现自己的思考。

2. 课后阅读:推荐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比较两篇小说在主题和手法上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语文《文学阅读与写作》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骑桶者》。

本文是德国著名作家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通过描述一个贫穷的劳动者试图通过骑着木桶来到富有者家中讨要到食物,却最终失败的故事,揭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学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学习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

难点:深入解读小说中的象征和讽刺手法,以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张描绘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贫困者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回答相关问题,如主人公是谁?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最终的结果如何?3. 人物分析:学生讨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分析他的贫穷、无助和善良,理解他的悲剧命运。

4. 象征手法探讨: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木桶、烧炭工、富家大门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5. 讽刺手法分析: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如主人公的失败、富家的冷漠等,理解其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6.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象征或讽刺手法,通过具体的情节来说明其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形象:贫穷、无助、善良2. 象征手法:木桶、烧炭工、富家大门3. 讽刺手法:主人公的失败、富家的冷漠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2. 请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和讽刺手法,并解释其对社会现实的揭示。

答案:1. 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由社会底层人民的贫穷、无助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造成的。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小说与文化》中的《骑桶者》。

详细内容包括:小说背景介绍,作者卡夫卡简介,小说主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及小说主题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卡夫卡及其作品《骑桶者》的背景,理解小说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小说学习,关注社会现象,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骑桶者”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介绍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小说奠定基础。

3.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

4.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主题。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小说中的其他象征元素。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小说背景:卡夫卡、《骑桶者》2. 人物形象:主人公、桶3. 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 主题:社会现象、人性探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对难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审判》等,进一步了解卡夫卡及其创作风格。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重点:小说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主题的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桶”的象征意义。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四章“情节:叙述的起伏”,详细内容为《骑桶者》。

该篇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骑桶者的奇特经历,展示了其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小说;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骑桶者》的情节、人物、主题;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骑桶者》原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现实生活中的奇特现象,引发学生对“奇特”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

2. 朗读原文:让学生齐读《骑桶者》原文,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

3. 分析情节:让学生复述小说情节,讨论骑桶者经历的变化,理解小说的结构。

4. 分析人物: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骑桶者的人物形象,讨论其象征意义。

5. 例题讲解:讲解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技巧。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加深对小说的理解。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小说。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情节:起伏变化3. 人物:骑桶者、其他角色4. 主题:现实与理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2. 答案要求:结合小说内容,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能积极分析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但对小说象征意义的理解仍需加强;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外国小说,如《动物农场》、《麦田里的守望者》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小说《骑桶者》的象征意义的理解;2. 分析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技巧;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答案要求;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度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度高二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2/3
24
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
遇到困难时,要勇敢 面对,不逃避、不退 缩。
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 ,相信自己能够克服 困难。
2024/2/3
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 方法,不气馁、不放 弃。
25
培养良好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做到言出必行。
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不浪费资源。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28
关键知识点回顾总结
2024/2/3
《骑桶者》的主题思想
01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
及人在困境中的选择和出路。
文学手法
02
作者运用夸张、讽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社会现
象,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重要语句解析
03
对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2024/2/3
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内心 独白,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和社会现实的残酷。
文本语言简练,情节紧凑 ,寓意深刻,是一篇适合 高中学生阅读和思考的文 学作品。
4
知识点与重点难点
知识点
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寓 言形式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024/2/3
重点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 其在小说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
实问题。
难点
理解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所 表达的深层含义;把握小 说的语言风格和叙述特点

5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掌握主要的知识点;提高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2024/2/3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优质教案2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优质教案2

最新整理高二语文《骑桶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教材《骑桶者》单元,具体内容为第一章节,详细讲述卡夫卡短篇小说《骑桶者》全文解析。

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创作背景等方面,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卡夫卡独特文学风格。

二、教学目标1. 解卡夫卡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骑桶者》主题思想;2. 掌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等文学要素;3. 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现代派文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象征意义,把握卡夫卡独特叙事手法;2.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深入探讨作品主题思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作者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感受小说语言特点;a. 故事背景:讲述故事发生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现实意义;b. 情节结构:梳理小说起承转合,分析各个部分内在联系;c. 人物形象:分析主人公形象特点,探讨其心理变化;d. 象征意义:解读小说中象征元素,如桶、马、雪等,理解其象征意义;4. 例题讲解:针对小说中难点问题,进行详细讲解;5. 随堂练习:布置与课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主题思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卡夫卡简介、小说背景;2. 黑板右侧: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象征意义;3. 黑板中央:主题思想。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分析小说中象征意义,结合具体情节进行阐述;b. 以小说中人物为原型,创作一篇短篇故事,体现其性格特点。

2. 答案:a. 象征意义:桶象征主人公命运,马象征社会冷漠,雪象征主人公内心孤独;b. 短篇故事:学生可根据自己对人物理解,自由发挥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其他作品,如《变形记》、《城堡》等,深入解卡夫卡文学世界。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

2024年选修语文《骑桶者》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选修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小说的境界》中的《骑桶者》。

该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骑桶者以奇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体味人生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分析小说的背景、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及语言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骑桶者》的背景、主题及人物形象;2.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小说深层主题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重点: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语言特点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与小说情节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思考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说情节。

5.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经典描写,讲解其艺术手法及作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其他描写,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骑桶者》2. 主要内容:背景及主题人物形象分析情节结构解析语言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骑桶者形象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2)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3)从小说中选取一段描写,分析其艺术手法及作用。

2. 答案:(1)骑桶者形象象征着追求真理、勇敢面对现实的人。

他敢于挑战世俗观念,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体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2)小说主题为:通过骑桶者的奇特经历,揭示人生的荒诞性,反映人们对自由、独立的渴望。

(3)例:小说中“骑桶者俯瞰着这个世界,他觉得这个世界的万物都是那么可笑”这一描写,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出骑桶者对现实世界的嘲讽和反思。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骑桶者》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 - 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 掌握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解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

3. 分析法分析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分析方法。

4.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2. 教学资源小说《骑桶者》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3. 教学道具黑板、粉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 播放一段关于小说《骑桶者》的视频,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 提问学生:你们看过小说《骑桶者》吗?你们对小说有什么了解? -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 - 讲解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形象、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等内容,让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桶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著,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PPT呈现: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

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整体把握1、快速阅读课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讨煤、买煤、赊煤……2、找出“赊煤”的文本依据三、文本探究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探究二:“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提示: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明显是虚构的情节?卡夫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1)如果拎着桶走着去赊煤,情节走向必然是怎样的?明确:“我”拎着桶去赊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者和读者的态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让骑桶者骑着桶飞着去赊煤,情节走向是怎样的?明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

(讨论法)明确:两者皆可。

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

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而老板娘解下围裙扇可能是老板娘觉得围裙上有毛线绒想通过扇这个动作把毛线绒抖掉。

而“我”的喊声和钟声混合在了一起,老板娘以为“我”的喊声就是钟声。

(4)如果老板娘的确看到了“我”并且拒绝给“我”一铲最次的煤,那么她的确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

如果老板娘没有听到看到“我”,那么,老板娘是不是自私冷漠就不一定了。

这样,作品的内涵就更丰富了。

文中的“我”的确是物质匮乏者,这个物质匮乏者仅仅是想早点赊到煤才选择“飞”去的吗?如果他想赊到煤,完全可以直接骑着桶冲进煤店,这样,老板娘就一定会看见“我”了,说不定,老板娘会被“我”的这种赊煤方式所惊骇,稀里糊涂中就把煤赊给“我”了;或者这个老板娘很会算计,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

但是“我”没有这么做,“我”只是在空中呼喊,这说明了“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明确:“我”尽管贫穷,但“我”有强烈的自尊心,“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听说“我”没钱付时那种鄙夷的神色。

因为贫穷“我”已经变得畏缩自卑了。

(5)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觉得小说设计成拎着桶走着去赊煤好呢,还是骑着桶飞着去赊煤好?明确: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

小结答案:创作意图的角度:拎桶走去,作品内涵单一骑桶飞翔,作品内涵丰富骑桶者的角度:自尊心强,畏惧交流探究三:“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鄙夷的神色,说明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揭示了当时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样一个社会现实。

这也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探究四:人与人之间缺乏关爱、缺乏沟通,这也可能是卡夫卡的创作意图。

希望骑桶者的困境不要发生在同学们身上,这需要同学们努力营造一种怎样的人际交往环境呢?明确:人与人之间真诚沟通,互相关爱的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四、课堂总结在这物欲横流、缺少悲悯情怀的人世间,卑微的人再美好的理想也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毫无现实意义的幻想,“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

而艺术的虚构留给读者的是对心灵真实更深的悲悯和更多的思考。

“飞翔”只是一个美丽的虚构而已,卡夫卡的文字是一个真实的谎言!他告诉我们:现实是荒诞的,人生是真实的!五、作业布置完成《孕妇与牛》小说阅读练习。

骑桶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一、前节课内容回顾二、虚构分析小说中,骑桶者的飞翔明显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传达的情感思想具有普遍性,是真实的,作者是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实现“虚构中的真实”的呢?明确:小说中“我”的飞翔,老板娘用围裙把“我”扇走,“我”浮生到冰山区域,不复再见,这些情节是虚构的。

“我”的处境,老板伏案写字,老板娘织毛衣,老板和老板娘的对话,这些都是现实生活场景。

这些现实生活场景让“我”的飞翔也显得像现实中发生的一样合情合理。

虚构嵌入现实,就和现实浑然一体了。

小说还展现了“我”的心灵的真实。

小说开头写“我”家里没有煤时,“我”眼中的景物都带上了悲凉的色彩。

“火炉里透出寒气,屋子里充满了严寒;窗外的树僵立在白霜中;天空犹如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向他求救的人。

我必须有煤!我不能冻死!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面前是冰冷的天空。

”这都展现了“我”内心的悲凉。

“我”骑着桶只是在空中呼喊,不敢冲进店里,展现了“我”害怕和老板娘正面接触,害怕看到老板娘鄙夷神色的畏缩自卑心理。

老板娘没有借给“我”煤时,“我”喊着“你这个坏女人”,表现了“我”对老板娘的憎恨。

小说借助飞翔这一虚构情节真实地展现了“我”心灵的真实。

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真实,也是更为深刻的真实。

三、内容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设置“我”骑桶飞着赊煤的情节?明确:情节是虚构荒诞的,但是虚构背后“我”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艺术虚构表现心灵的真实,凸显人物形象和心理,揭示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

卡夫卡许多作品都借助艺术的虚构来表现人物的这种生存困境。

骑桶者的生存困境不也是《城堡》中土地测量员K的困境吗?K离乡背井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庄,在茫茫雪海中,作出生存的斗争。

他一心想进入城堡,但他始终进不了城堡,明明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

对k而言,目标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可望而不可即。

四、深化体悟1、领会作者困境卡夫卡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现人物的困境呢?在这些人物身上其实也有着作者的影子。

一切障碍正在摧毁我!——卡夫卡德国卡夫卡研究专家对卡夫卡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曾作了精彩的总结:作为犹太人,他在基督徒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漠不关心的犹太人,他在犹太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说德语的人,他在捷克人中不是自己人;作为波希米亚人,他不完全是奥地利人;作为保险公司的雇员,他不完全属于资产阶级;作为中产阶级的儿子,他又不完全属于工人;在职务上他也不是全心全意的,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作家;但是他连作家也不是,因为他把全部精力献给家庭;而‘在自己的家庭里,我比最陌生的人还要陌生’。

——【德】安得特斯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卡夫卡有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他是一个没有归宿感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边缘人”。

卡夫卡在家庭中感到孤独,在社会上更是如此,总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动荡不安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空前加剧。

来自社会的各种压迫、剥削、歧视、欺凌、欺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残杀,特别是战争,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痛苦。

陷入痛苦的他并没有放弃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他一生怀抱悲悯情怀寻找归宿、寻找精神家园,只不过至死未能找到。

2、体悟现代人的困境卡夫卡虽然离我们很远了,但是他是一直是文学界研究的焦点。

作家奥登对卡夫卡的生存困境有过这样的评述: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旅美英籍作家奥登现代人面临着怎样的人生困境呢?差不多和卡夫卡同一时期的爱因斯坦有着这样的体悟:在战争时代,应用科学给了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

在和平时期,科学使我们生活匆忙和不安定。

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人们绝大多数是一天到晚地厌倦地工作着,他们无法享受劳动的乐趣,而且经常提心吊胆,唯恐失去他们可怜的一点点收入。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对现代人生存的困境应该能引起我们的共鸣,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生活的乐趣越来越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了,理想难以得到实现。

这应该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骑桶者,面临和他一样的生存困境。

我们面对困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呢!我想困境既然是普遍的,我们还是应该积极面对,而不该绝望!五、作业布置完成《董师傅游湖》小说阅读练习。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