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合集下载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地方政府的管理也在变化中不断探索创新。

在这个新时代,需要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为人民服务。

本文就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做些探讨。

一、理念创新地方政府管理的核心在于理念,只有推动理念创新才能引领更多的改革措施。

“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是近年来地方政府的新思路。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地方政府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真正让群众参与政府决策,实现民主治理。

另外,在良好的理念基础上,地方政府需要更新自身服务观念,即优化服务,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为民众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在这些服务的执行过程中,唯有让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才能推动地方政府一步步心有余力。

二、技术创新在新时代,技术的创新,给政府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实现途径。

智慧城市的建设,优化城市管理,让城市的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安全,卫生更加有保障。

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将生活琐事进行智能化化解,满足人民群众的绝大部分要求,这样的举措被认为是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一步。

而为了让这些举措能够网上支付,更需要地方政府技术改革的大步前进。

三、开放创新开放合作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方向,在此模式下,任何一个项目或方面的开发,都可以拥有最多的资源和实践。

地方政府倡导民间投资,鼓励市场参与,在新兴产业领域推动发展,从而打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在这种政策准则的领导下,就必须保持市场的开放性和合作意识,让各方之间都拥有充分的发展机会。

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追求更好的统筹规划,将资源整合,使市场波动不会影响统筹规划。

而这一创新的实践和技术的创新,使得地方政府的管理更加有效和严格,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总之,地方政府管理的创新,必须跳出固有思维,根据社会变革的需求,可以根据资源的整合和因应力度做出调整。

地方政府不断创新,可以为人民带来更加优秀的管理理念,使社会变革得到更快更好的推进,更让平民百姓的幸福感得到充分保障。

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

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地方政府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不断进行管理与服务创新,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本文将从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来讨论这一问题。

一、管理创新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地方政府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地方政府应该注重推行科学的管理理念,倡导开放、透明、高效的管理方式。

对于行政决策,地方政府可以引入民主、参与式的决策机制,以更好地听取民意和各界的建议,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此外,地方政府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政务公开的水平。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地方政府可以将政务信息公开给社会大众,使人民群众能够更加了解政府的工作进展和政策动态。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二、服务创新地方政府的服务创新是创新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

地方政府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首先,在教育领域,地方政府可以加强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和质量优良的教育资源。

同时,地方政府可以推行教育公平政策,减轻学生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其次,在医疗卫生领域,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此外,地方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健康意识,促进全民健康。

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创新社会服务机制,提升社会救助和就业援助的水平。

加强社会福利的建设,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更加精准、有力的援助。

并通过引导、激励社会创业和创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创新社会治理下的地方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地方政府需要在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基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究《当代地方政府治理》论文

基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究《当代地方政府治理》论文

基层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探究——以北部湾经济区XX镇为例【内容摘要】本文以北部湾经济区XX镇社会管理工作为例,以十八大、十八大二中、三中全会有关基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精神要求为切入点,探究乡镇政府如何结合本地实际,深化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为全国各地基层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关键词:基层;乡镇政府;社会管理一、研究背景当前,我国处于“十二五”发展中期,今后几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跨越发展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乡镇基层经济发展转型、城镇化加速、城乡一体化全面突破互动并进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二中、三中全会对基层政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

二是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三是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四是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二、XX镇社会经济基本情况XXX镇地处北部湾经济区东南部,东北临大海,西距北海市区中心41公里,距北海飞机场18公里,北铁一级公路由西向东贯穿其境,铁山港铁路支线(合浦--河唇)和玉铁高速(玉林--铁山港)与XX镇互通。

全镇辖15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总人口6.68万人,其中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万人,耕地面积425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木薯、西瓜、花生、玉米等。

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论文一、依法行政对于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具有特殊意义(一)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1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

中国国情决定了西部大开发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政府性开发行为,离开了政府的直接参与和支持,离开了政府的规划、投入、调控和管理,西部大开发将不可能顺利实施。

无数事实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部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环境保护等不断证明,政府的直接参与是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有力保障。

但政府如何参与西部大开发,参与到什么程度,怎样才能做到权力不越位、不缺位和不错位,却还是一项需要认真调查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到目前为止,实践不断地证明,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政府要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实际需要,只有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全面依法行政,才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发展需要,也才能把西部大开发实施好,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核心内涵。

政府管理创新是一项全新的课题,涉及到政府管理的方方面面。

内容十分庞杂。

选择什么切入点进行创新,怎样创新,创新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实际发展需要,这是需要做出明确回答的。

就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加入WTO,成其正式法定成员多年,必须严格按照WTO法定规则和程序做事。

通俗地说,WTO本身就是一套较为规范和成熟并带有强制性的规范国际贸易的法律制度,这就要求中国各级政府按其法律制度依法行政。

就国内环境来看,中国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因此,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必然成为其题中应有之义,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进行管理创新的基本核心内涵。

(二)依法行政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保障1依法行政是西部地方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科学发展观不但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重大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乎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实践问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导思想,也是西部地区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指导思想。

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

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

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创新研究一、引言地方政府是中国政府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其职责是负责辖区内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事务的管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创新已成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创新进行研究。

二、地方政府管理创新1.制定创新政策地方政府要出台一系列促进创新的政策,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力度。

政府需要挖掘和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建立与业界合作的创新机制,从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2.推动公共服务管理创新地方政府应该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智能化、标准化、网络化、自动化的管理手段,在人力、财务、物资等方面加强信息共享,逐步走向智慧城市。

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强和园区、高新区、科技企业、高校等合作,积极发掘和整合服务资源,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以创新的思维和手段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推进政务公开地方政府应加强信息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推动政府部门透明化、公开化、便民化,加强政府和社会的沟通和联系,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为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4.提高政府官员素质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官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法律法规的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政府应该落实公务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现代化建设,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吸引和选拔优秀的人才。

三、地方政府服务创新1.提高服务效率政府应提倡便民服务,为民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政府应加强对民生领域的服务,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如交通、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政府服务部门应加强内部协调,建立服务标准和指引,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

2.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政府应该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借助社会力量为公共服务添砖加瓦。

政府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服务资源,吸引和整合社区、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社会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合作,弥补政府服务缺失的方面,形成公共服务的合力。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论文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论文

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问题比较突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新时期我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全面健康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对此,文章分析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重大意义,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创新法治化的实践。

关键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管理创新;法律体系;法治化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法治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最重要的机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重要使命。

如何适应社会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法律机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作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的重大意义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当前,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还很突出。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和机制,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法律的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作用,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这一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通过法律来推动、引导和保障。

社会管理创新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浅谈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浅谈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论文关键词:行政管理;管理创新;和谐社会论文摘要:加快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既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拟就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管理创新的内容(理念、目标、领域、重心、方法、技术的转变)及如何提升政府管理创新能力作以探讨。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等方面相继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和发展。

加快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拟就政府管理创新的必要性,政府管理创新的内容及如何提升政府管理创新能力作以探讨。

一、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越来越依赖于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越来越要求转变政府职能。

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在深化全面改革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又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因此如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各项改革就很难深入。

具体来说,如果政企、政资、政事不分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如果行政性垄断不打破,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难以真正形成;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不转变,也就不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

由此可见,创新政府管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要求,不仅意义重大,而且难度也很大。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继月日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后,月日自治区党委又举办了社会管理和创新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张毅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指南。

为我们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问题和矛盾增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及自治区领导讲话精神,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

回顾近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我们党对社会管理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第一次提出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突出强调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

这是一种既体现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

在月日的讲话中,胡锦涛强调,“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可以清楚的看出,我们党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但是,纵观不同地方、不同机关,管理理念参差不齐。

对党的社会管理理念把握还不够准确,执行不够彻底。

仍然只重视硬性的经济指标,对社会民生管理缺乏热情,对常规化和科学化的社会管理研究不多。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的理念,仍然存在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论文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论文摘要: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当前全球各国范围内行政改革的趋势,地方政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要求,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将地方政府打造成富于时代气息的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民政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作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调节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市场监管方面也在逐步加强,今后还必须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同时,应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本文就我国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出若干对策和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社会管理等同于社会管控将社会管理与社会管控划等号可能是一些地方政府最为普遍的思维模式和行动逻辑。

这种观念将社会管理等同于管理甚至修理社会,将维持面上的和刚性的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追求。

这种思维具有以下价值与行为偏好:1.稳定是至上和压倒一切的目标。

稳定往往被界定为能够左右和有效控制的秩序,同时表现为外在的一致、团结和无冲突性。

因而,获得稳定首先意味着社会不出现甚至不存在“破坏”一致与团结的矛盾和冲突;2.社会矛盾冲突的存在对社会运行而言是不正常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是破坏力量;3.加强政府对社会局势的防控,有效控制冲突事件的发生,严防冲突危害扩散是维持秩序,是实现稳定必需的选择。

将社会管理视为社会管控是传统集权统治模式的沿袭,它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传统管制思维的惯性以及对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压力和诉求的惰性与无视。

在今天,单纯依靠行政化的垂直管控手段已经与社会利益结构变化的现实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去甚远,并且难以为继了。

首先,社会阶层分化和异质化导致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折射出来的是民众基于权利意识的需求持续增长,且日益多样化,差异化;其次,以民间组织发展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使民间通过利益表达和社会运动方式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呼声不断高涨,而新媒体则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在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面对的外部压力加大;再次,伴随全球化进程,国际社会政府改革浪潮深度影响中国政府变革目标与价值选择,构建法治、开放、透明的政府体系的迫切性一再被强化。

地方政府管理论文 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地方政府管理论文 政府管理创新论文

地方政府管理论文政府管理创新论文浅议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地方政府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管理模式亟待创新,然而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经验,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过程上常常出现误差,因此如何推进地方政府科学高效的展开管理创新,成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处于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GDP 平均保持在9%的增长水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原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国内各级政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地方政府管理中纷纷被提及,然而缺少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经验,地方政府在创新方向常常陷入误区,导致创新举措的后果和最初的政策目标背离,最终管理创新行为失败。

如何推进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采取新方式、新手段、新理念,使地方政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一、当前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在推进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订了《国务院工作规则》,提出加强行政监督、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政府依法管理的目标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积极推进《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公务员制度的创新。

中央政府在自身管理和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也为地方政府在加强自身和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向。

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也提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地方政府在管理创新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珠海的“万人评政府”、武义县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重庆市城口县镇长直选等案例。

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论文

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论文

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摘要: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最为关键之处就在于务必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进一步开展各种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社会管理体系;科学化;创新1. 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加强社会管理日益重要。

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最为关键之处就在于务必要创新社会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够对进一步开展各种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干部立足职能职责,转变观念,发展创新,齐抓共管,密切协作配合,大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2. 转变观念,以观念创新引领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管理实质上就是对于人的管理。

如果思路不转换、理念不改变,那么就无从谈起社会管理体系的创新,因此,首先应该对于管理思路和理念进行创新,目前我国正在处于一个多元多变的社会结构,社会管理对象已经是“社会人”,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单位人”, 社会管理环境也正在逐步走向开放、动态,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封闭、静态,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会(社会组织)、网(互联网)、屋(出租屋)、场(重点场所)、车(机动车)、人(流动人口)等社会管理要素纷繁复杂。

在这种新型形式下,应该始终牢固树立迎难而上、与时俱进的意识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进一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根据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态势,主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按照社会管理手段信息化、机制规范化、观念人性化的创新思路来将社会管理理念进一步更新,更加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终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建立起社会参与、专群结合、部门负责、政府牵头的服务管理队伍,整合多种社会管理信息资源,引领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关于政府管理论文两篇(2)

关于政府管理论文两篇(2)

关于政府管理论文两篇(2)关于政府管理论文篇二关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思考【摘要】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比,目前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矛盾。

地方政府管理需要创新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以及法制体系。

应当积极推进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建立适应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地方政府,以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在我国建立起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管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科学化、民主化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因为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管理体制建立于计划经济条件下,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矛盾,表现为政企不分,地方政府机构人员的编制膨胀,且效率偏低,加上行政管理权力的监督还不够到位,不依法行政与权力腐败现象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存在,和先进的现代管理体制比较起来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这一新形势下,各级地方政府都应当积极思考与探索怎样实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的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

有鉴于此,必须对地方政府管理模式深入实施管理创新。

创新地方政府管理观念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在管理中存在着人治现象,极为缺乏现代经济观,部分政府的决策行为与官员的行政管理行为带着计划经济甚至小农经济的色彩。

这主要表现为:政府较为习惯对经济活动当中的公共权力作出限制,实施指标量化管理而不是进行宏观管理,开展直接纵向控制而并非是间接横向协调,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在思想观念上对于企业主体不放心,觉得只有政府完全掌握了公共资源权力,才是真正安全有效的。

就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运作状况而言,因为管理观念未能进行创新,政府干预企业具体生产经营的状况未能出现根本性改观,当前,企业经营自主权尽管大多已得到落实,但是普遍不够到位。

一些政府主管部门依然存在把政府意志强加于企业的状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管理中应当相信企业、市场与消费者。

加强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论文(1)

加强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职能论文(1)

摘要我国己进入到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发展风险的时期。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社会结构的急剧分化,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的日益的多元化,都会使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地反映出来。

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大了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难度。

所以对当前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论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就我国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职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若干对策和措施。

论文首先阐述了论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综合评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在本领域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继而对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涵义与具体构成,然后对我国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存在的五大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论述了造成地方各级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弱化的基本原因,提出以更新管理观念,创新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培育社会管理多元主体,改进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等途径来强化我国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关键词: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对策ABSTRACTI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risky Period that China has stepped in dur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ocial lifestyle changed rapidly social structure divided,and the view of social value diversified. With the great change of the social system,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become more difficult. This thesis i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the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which in order to meet the broad masses of citizens’increasing demands for public services under the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Firstly, the thesis is on the subject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comprehensively review of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and then introduce the framework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n analysis the local governments’social management exsit in the following the meaning and specific composition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local government; Then analyze the causations of these problems. In the end of the thesis, proposing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govern ments’social management. These countermeasures are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concept, innovating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local government, setting up local public finance system, nurturing the pluralistic main body of the society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Social Management Function, Countermeasures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第一章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理论研究 (5)1.1 地方政府的内涵 (5)1.2 政府社会管理的内涵 (5)1.3 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构成 (5)第二章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2.1 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中存在的问题 (6)2.1.1 地方政府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失衡 (6)2.1.2 地方政府社会服务职能滞后 (7)2.1.3 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7)2.1.4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方式单一 (7)2.1.5 跨城乡跨地域方面的社会管理缺失 (8)2.2造成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8)2.2.1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的过度追求 (8)2.2.2 社会管理主体单一 (9)2.2.3 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缺乏 (9)2.2.4 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等 (9)2.2.5 干部考核制度不科学 (9)第三章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对策与建议 (10)3.1 采用多种社会管理手段,改进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 . 103.2 规范和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社会管理多元主体 (11)3.2.1 推进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 (11)3.2.2 健全社会中介组织 (12)3.3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社会管理的事权与财权 (13)3.4更新管理理念,合理定位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 (14)3.5 改革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运行机制,制定科学的社会政策 . 153.5.1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改革 (15)3.5.2 制定科学的社会政策 (15)3.6 完善社会管理绩效考核机制 (16)第四章总结 (17)参考文献 (17)第一章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理论研究1.1 地方政府的内涵地方政府,指管理一个国家行政区事务的政府组织的总称,通常对应于中央政府(在联邦制国家,即称“联邦制府”)的称谓,汉语简称“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论文摘要: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是当前全球各国范围内行政改革的趋势,地方政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要求,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将地方政府打造成富于时代气息的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人民政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作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调节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市场监管方面也在逐步加强,今后还必须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同时,应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本文就我国地方政府如何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出若干对策和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社会管理等同于社会管控将社会管理与社会管控划等号可能是一些地方政府最为普遍的思维模式和行动逻辑。

这种观念将社会管理等同于管理甚至修理社会,将维持面上的和刚性的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管理的主要追求。

这种思维具有以下价值与行为偏好:1.稳定是至上和压倒一切的目标。

稳定往往被界定为能够左右和有效控制的秩序,同时表现为外在的一致、团结和无冲突性。

因而,获得稳定首先意味着社会不出现甚至不存在“破坏”一致与团结的矛盾和冲突;2.社会矛盾冲突的存在对社会运行而言是不正常的现象,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是破坏力量;3.加强政府对社会局势的防控,有效控制冲突事件的发生,严防冲突危害扩散是维持秩序,是实现稳定必需的选择。

将社会管理视为社会管控是传统集权统治模式的沿袭,它反映了一些地方政府传统管制思维的惯性以及对社会治理方式转型压力和诉求的惰性与无视。

在今天,单纯依靠行政化的垂直管控手段已经与社会利益结构变化的现实以及社会发展的方向相去甚远,并且难以为继了。

首先,社会阶层分化和异质化导致社会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折射出来的是民众基于权利意识的需求持续增长,且日益多样化,差异化;其次,以民间组织发展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使民间通过利益表达和社会运动方式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呼声不断高涨,而新媒体则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在与社会的关系中,政府面对的外部压力加大;再次,伴随全球化进程,国际社会政府改革浪潮深度影响中国政府变革目标与价值选择,构建法治、开放、透明的政府体系的迫切性一再被强化。

显然,在一个利益分配结构全面调整和利益分配规则重建的时代,以强力控制回应社会问题,以消灭矛盾作为管理目标,无论如何不能奏效,相反,有可能积聚更多的矛盾,造成更加尖锐的对立,给政权的长治久安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

2.社会管理等同于危机应对或处置社会管控观念相关的认识,是将社会管理看作为危机或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

因而,从稳固秩序的角度,危机处置是当然的社会管理内在要求。

毫无疑问,在充满风险的社会中,政府危机控制和突发事件处置的作用不可低估,而且重要性不断加强,危机处置能力和处置结果也被视为检视政府整体能力和绩效水平的重要指标。

但是,不能由此将危机应对、处置与社会管理之间划等号,仅以当下秩序控制状况来解读社会管理的本质,不仅窄化了社会管理的内涵,而且也扭曲了社会管理所包含的促进社会成长、社会自治以及政府向社会分权、赋权的本意。

(1)危机应对与处置的目标是快速控制突发事件事态的发展,关注即时稳定和秩序的恢复。

而社会管理则以社会健康、协调、和谐发展为追求,关注社会整体以及全过程的运行状况,它的任务是“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认同;(2)危机处置重点放在事件发生后的应急管理,主要聚焦于突发事件的进展及其应对策略,而社会管理则立足于建立社会良性运行、和谐发展的制度体系,更为关照常态下应对复杂社会环境,寻求有关社会事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3)危机处置高度重视政府的应激能力,考量快速反应和行动力,而社会管理则凝聚并体现政府的综合管理能力强协同管理、促进社会公正等多方面的能力。

3.社会管理等同于社会服务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将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以求服务于民生,服务于民众需求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这无疑是政府治理观念的重大进步,昭示了政府向民众负责的本位功能的回归。

多年来,政府一直重社会管控,轻公共服务;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加强社会服务表明政府职能的重大转变及其向政府本位性质的回归。

加强社会服务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策略,但与此同时,它不是社会管理的全部,社会管理所包含的内涵与外延更为广泛。

理性看待社会服务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弄清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服务与管制的辩证关系。

社会服务的供给并不意味着轻视,甚至忽视政府进行社会管制的作用。

恰恰相反,加强政府在某些领域的社会管理,监管市场行为的缺陷,保护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居间调整利益关系,正是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的正当性表现。

基于正当性的社会管制并不排斥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保护民众权利,有效实施服务的保障,两者关系是辩证的。

例如政府对环境污染予以强有力的社会管制,就是对公民健康乃至生存权利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护。

二、创新管理模式的解决方法1.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新发展战略,其核心贯穿了“以人为本”极赋有人文主义精神的治国、执政理念。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地方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首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

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地方政府还应在三个方面进行理念更新。

一是调整政府职能的“价值观”。

地方政府应注重提供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将地方财政投入的重心转向公共基础设施、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是树立利民便民的“服务观”。

地方政府部门要改变以往“朝南坐”的工作作风和方式,主动“朝北坐”,“朝老百姓坐”。

要消除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办事态度,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坚持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建立注重社会效果和公众满意程度的地方政府政绩评价制度与评价体系,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评价不仅要看GDP的增长,而且还要看经济社会是否得到协调发展,社会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得到提高。

2.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职能配置政府职能是政府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它反映着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依据和前提。

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推进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

政府职能关键是要处理好“四大关系”。

(1)在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上。

地方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转到为企业服务和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

进一步放开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的事,真正变管理为服务,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等微观经济活动,要切实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对政府的责任主要是依法经营和依法纳税。

(2)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

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是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应依法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3)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

地方政府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政府应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确保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实现;强化危机管理意识,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同时,地方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政保障的重点要进一步向社会事业、公共事业发展倾斜,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倾斜,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倾斜,向扩大社会就业、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切实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4)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关系上。

地方政府要更大程度地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将政府所承担的某些技术性、行业性、服务性、协调性职能转交给社会组织、中介机构承担。

同时加大规范和监管力度,切实解决“养人”和收费两个突出问题,推动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通过处理好上述“四大关系”。

加快把政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上来,特别是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社会环境,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3.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政府管理方式,是政府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为贯彻管理思想、执行管理功能,提高管理功效和实现管理目标所采取的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技巧等的总称。

政府管理方式是实现公共管理理念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保障。

无论是公共服务社会化,还是建立“服务型政府”,都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使我国地方政府管理方式能够体现国际潮流和改革的前瞻性:(1)增强服务意识。

只有“服务式”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开放性的世界市场。

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国内外市场动态等信息,为企业判断市场走向,开发新产品提供服务,帮助企业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为企业尽快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外部环境。

此外,政府还要为国民以及外商服务好,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国投资经商办企业。

(2)积极发挥政府导航者作用。

政府不应是无所不在的划浆型政府,而是能够制订合乎公平合理游戏规则的掌舵型政府;政府的主要功能不仅是服务的提供,更重要是确保服务的持续。

(3)鼓励公民参与公共事务。

政府应提供有效的意见管道,鼓励民众关心并参与公共事务,将民间力量导入社会发展的网络之中,形成共同治理结构。

(4)形成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

地方政府应抛弃公共服务的独占心态,鼓励民间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以此刺激政府改善管理,提高质量。

在公共服务主体上,不搞一刀切,而是从实际出发,能够由私人和非盈利机构承担的就交给它们去承担,反之,则由政府来承担,发挥政府(公共域)、企业(私人域)和社会(第三域)三方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