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2fa7189bed5b9f3f80f1c6c.p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或J44.101)(二)诊断依据。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3.通常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一般治疗:吸氧,休息;2.对症:止咳化痰、平喘;3.抗生素;4.呼吸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编码(ICD10 J44.101 或ICD10 J44.001);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1-3天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D-二聚体(D-dimer)、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术前免疫八项;(3)痰涂片找细菌、真菌及抗酸杆菌,痰培养+药敏试验,支原体抗体,衣原体抗体,结核抗体,军团菌抗体;(4)胸部正侧位X线片、心电图、肺功能(通气+支气管舒张试验)。
2.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超声心动图;(2)肺CT;(3)腹部超声;(4)下肢超声。
(七)治疗方案。
1.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2. 控制性氧疗;3. 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4. 机械通气(病情需要时);5. 其他治疗措施。
(八)出院标准。
1.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不超过4h一次;2. 患者能进食和睡眠,睡眠不因呼吸困难而唤醒;3. 患者能在室内活动;4. 低氧血症稳定,高碳酸血症得到改善或稳定,动脉血气稳定12-24h;5. 患者临床稳定12-24h;6. 患者能理解吸入药物的规范使用。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af743e8e6edb6f1aff001fe7.png)
附件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一、建立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根据慢阻肺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慢阻肺专病信息)。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临床初步诊断;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
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心理咨询师等人员。
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
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四、明确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流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SO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SOP](https://img.taocdn.com/s3/m/6952d3758bd63186bdebbc4d.p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社区管理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哮喘得病人.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对辖区内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如果具有以下任何一项疑似症状或危险因素,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需为其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以下简称肺功能检查).(1)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症状;(2)有吸烟史;(3)有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
2、对第一次发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0%,可初步诊断慢阻肺。
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由专科医师制定治疗与干预方案。
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得慢阻肺患者纳入社区慢病管理。
3、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包括戒烟在内得生活方式指导.高危人群包括:(1)具有反复发生得呼吸道感染或5 年以上慢性咳嗽史或慢性支气管炎者。
(2)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
(3)长期职业性暴露于烟雾、拥挤、潮湿及通风不良环境中者。
(4)出生时为低体质量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
(5)儿童时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者。
(6)有COPD 家族史者.(二)随访评估对确诊得慢阻肺患者,应立即按以下内容与流程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慢阻肺综合评估,并在每次随访中重新进行评估。
具体内容参考附件《慢阻肺患者随访记录表》。
1、病史采集。
(1)现病史: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气短等得出现时间、程度。
1年内慢阻肺急性加重史、1年内因急性加重住院史。
(2)个人史: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暴露史,生物燃料接触史,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史。
(3)既往史:了解有无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病史。
(4)家族史:询问有无慢阻肺、哮喘等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2、体格检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SOP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SOP](https://img.taocdn.com/s3/m/6aa75fa677232f60dccca1c3.p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 社区管理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慢阻肺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人。
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 对辖区内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如果具有以下任何一项疑似症状或危险因素,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需为其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以下简称肺功能检查)。
(1) 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症状;(2) 有吸烟史;(3) 有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
2. 对第一次发现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 <70%可初步诊断慢阻肺。
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由专科医帅制定治疗和十预方案。
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慢阻肺患者纳入社区慢病管理。
3. 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至少进行1次肺功能检查,医务人员对其进行包括戒烟在内的生活方式指导。
高危人群包括:(1) 具有反复发生的呼吸道感染或5年以上慢性咳嗽史或慢性支气管炎者。
(2) 连续或累积吸烟6个月或以上者。
(3) 长期职业性暴露于烟雾、拥挤、潮湿及通风不良环境中者。
(4) 出生时为低体质量儿、早产儿、营养不良儿。
(5) 儿童时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者。
(6) 有COPDSC族史者。
(二)随访评估对确诊的慢阻肺患者,应立即按以下内容和流程建立健康档案,并进行慢阻肺综合评估,并在每次随访中重新进行评估。
具体内容参考附件《慢阻肺患者随访记录表》。
1. 病史米集。
(1) 现病史: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气短等的出现时间、程度。
1 年内慢阻肺急性加重史、1年内因急性加重住院史。
(2) 个人史: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暴露史,生物燃料接触史,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史。
(3) 既往史:了解有无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病史。
(4) 家族史:询问有无慢阻肺、哮喘等家族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a93d812384868762caaed5f5.p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附件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一.建立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根据慢阻肺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慢阻肺专病信息)。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临床初步诊断;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
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心理咨询师等人员。
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
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COPD的临床诊治流程 ppt课件
![COPD的临床诊治流程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ade1b69b6648d7c0c7464a.png)
吸烟
焦油 尼古丁 氢氰酸
损伤气道上皮细胞
纤毛、巨噬细胞
净化功能下降
刺激粘膜 下感受器
副交感 亢进
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多
气道阻力增加
氧自由基 产生增多
中性粒细胞
蛋白酶释放, 破坏弹力纤维,
诱发肺气肿
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COPD患病率越高
ppt课件
病因
• 吸烟 •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烟雾,过敏原等 • 空气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支原体 • 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蛋白酶增多,
ppt课件
四、COPD的发病机 制
ppt课件
CD8+ 淋巴细胞
-抗胰蛋白酶 SLP1
TIMPS
蛋白酶抑制剂
?
吸烟 O2 / H2O2 / HO
肺泡巨噬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化学趋动因子 白介素 (IL-8) 介质(LTB4)
嗜中性粒细胞
蛋白酶
嗜中性细胞弹性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
肺泡壁破坏 (肺气肿)
V/Q失调
压迫肺泡 毛细血管
弥散面积减少
肺泡大 量破坏
ppt课件
肺泡排空
正常人
COPD患者
ppt课件
肺外作用
• COPD引起的全身性的作用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首先,COPD的病 人活动量减少不仅仅是由于呼吸系统异常所致,有研究表明心血管和骨 骼肌的改变同样也可能导致活动量减少。第二,大多数COPD病人并不 死于肺部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第三,COPD有着更高的体重质 量指数(BMI)下降、骨质疏松和全身炎症标志物浓度增高的发生率。 COPD病人骨骼肌强度下降,常常保存着上肢的握力,而与年龄匹配的 对照组相比,下肢股四头肌的力量下降。呼吸肌的强度同样下降,而且 更常见,因为肺组织过度充气比肌肉的内在缺陷更多见。COPD中骨骼 肌力量强度的下降与FEV1的下降成比例。在因COPD加重而住院的病人 中,骨骼肌强度下降更明显,但是骨骼肌肉强度加重的长期效果仍不清 楚。COPD病人的大腿肌肉大小和下肢瘦体重同样下降。许多因素都可 以造成骨骼肌肉强度的下降,包括全身炎症标志物的升高,特别是肿瘤 坏死因子或者恶液质素和IL-6 、失用性萎缩、性腺功能低下、营养不 良和低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38cb504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f.png)
可将患者转至二级或三级医院完成) X 线胸片 心电图 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检测 推荐项目(二级或三级医院完成): 动脉血气分析 痰培养 胸部 CT 检查
超声心动图 肺容量和弥散功能检查 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 选择项目: 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 D-二聚体(D—dimer) B 型尿钠肽(BNP) C 反应蛋白(CRP) 过敏原检测 总IgE 痰诱导及细胞学分类 呼吸道病毒抗体检查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 双下肢静脉超声 肺通气灌注扫描 运动心肺功能 骨密度测定 血清降钙素原 肿瘤标记物检查
2 级 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者需要停下来休息
平路会喘
3 级 在平地行走 100 米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
百米会喘
因严重呼吸困难以至于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服、脱衣服时出 4级
现呼吸困难
稍动就喘
表 4 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
1 我从不咳嗽
0 1 2 3 4 5 我总是咳嗽
2 我肺里一点痰都没有
肺功能结果
轻度
FEV1≥80%预计值
中度
50%≤FEV1<80%预计值
重度
30%≤FEV1<50%预计值
极重度
FEV1<30%预计值
5。综合评估。
慢阻肺综合评估包括气流受限程度(表 2)、对患者呼吸
症状的影响(表3)、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表4)、远期
不良风险(如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从而用以确定疾病的
6. 合并症评估(二级及以上医院完成).
风 险 ( 急 性 加 重 历 史 ) mMRC 0—1 ≥2 0—1 ≥2
县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学习课件
![县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3fcee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76.png)
三、双向转诊标准
标准
(一)村卫生室上转至乡镇卫生院标准 (二)乡镇卫生院上转至县级医院标准 (三)县级医院上转至上级医院标准 (四)县级医院下转至乡镇卫生院标准
(五)乡镇卫生院下转至村卫生室标准
(一)村卫生室上转至乡镇卫生院标准
01
初次筛查疑诊慢阻肺患者
县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
— 国卫办医函〔2022〕34号 —
前言
本方案的制定,有助于各县域医疗机构落实自身功能定位,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提高一体化医疗服务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 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呼吸困难评 价等级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
呼吸困难严重程度 简略描述
0级
只有在剧烈活动时才感到呼吸困难
费力才喘
1级
在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时出现气短
走快会喘
2级
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者需要停下来休息
平路会喘
3级
在平地行走100米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
百米会喘
4级
因严重呼吸困难以至于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服、脱衣服时出现呼吸困难
2
开展便携肺功能检测(有条件的可 开展支气管舒张试验)和胸部影像 学检查,筛查或初步诊断慢阻肺
5
处理轻中度急性加重患者,开展雾 化治疗、氧疗等
8
向下转诊治疗方案明确的稳定期慢 阻肺患者
3
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 案进行规范诊治
6
向上转诊急危重症患者
9
负责中医诊断治疗、随访评估和村 级医疗机构中医药健康教育培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fd182b6958fafab069dc0208.p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本诊疗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44.001/J44.10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戒烟2.一般治疗:吸氧,休息等3.药物治疗:止咳化痰如氨溴索、溴己新等、平喘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1)支气管舒张剂支气管舒张剂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缓解气流受限,是控制COPD症状的主要治疗措施。
短期按需应用可缓解症状,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增加运动耐力。
但不能使所有患者的FEV1得到改善。
与口服药物相比,吸入剂不良反应小,因此多首选吸入治疗。
主要的支气管舒张剂有:①β2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为短效定量雾化吸入剂,数分钟内开始起效,15~30min达到峰值,持续疗效4~5h,每次剂量100~200μg(每喷100μg),沙丁胺醇使用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肌肉震颤、心悸等,过量可致心律失常,24h内不应超过8~12喷。
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按需使用。
沙美特罗(salmeterol)与福莫特罗(formoterol)为长效定量吸入剂,作用持续12h以上。
福莫特罗吸入后1-3min起效,常用剂量为4.5-9μg,每日2次;有资料认为沙美特罗50μg,每日2次可能改善COPD健康状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67a5304a7302768e9939c8.png)
---------------------------------------------------------------最新资料推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践证明,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和长期管理,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慢阻肺的现状(一)患病率。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9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 40 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 9.9%。
(二)疾病负担。
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居前列。
(三)慢阻肺诊治情况。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由于慢阻肺症状隐匿,患者常于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到疾病的中晚期。
对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患者,医疗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还存在慢阻肺漏诊、误诊、治疗不规范现象。
1/ 20二、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一)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慢阻肺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预防、监测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防治与康复方面的作用。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慢阻肺首诊大多在基层医院,所以社区医生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负有重要使命。
主要包括慢阻肺预防、高危及疑似患者的识别、患者教育、稳定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演示课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7c9b08b90d6c85ec3ac6a2.png)
•
•14
第二 诊断与评估—评估
评估目的: 是明确气流受限的程度、疾病对患者的影 响程度和未来的危险因素(如:急性加重、 住院或死亡),以此来指导治疗。
•
•15
COPD综合评估
2016GOLD:
2017GOLD:
1.症状评估
A 1.症状评估
发病年龄较轻,不吸烟;可能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或烟雾 接触史;CT检查在呼气相显示低密度影
大多为男性非吸烟者;患者均有慢性鼻窦炎;胸片和高分
辨率CT 显示弥漫性小叶中央结节影和过度充气征
•
•13
对COPD认识的发展
病生特征:气道阻塞→气流受限 可逆性:不可逆→部分可逆→不完全可逆→持续 气道炎症:不重视→强调 病变部位:肺部→全身 严重度分级:FEV1 →综合性(肺功能、急性发作、生活质量) 治疗反应:无希望→可防可治 疗效指标:FEV1→综合性(肺功能、急性发作、生活质量、死亡率) 治疗药物:支气管舒张剂→LAMA, LABA, ICS, PDEVi, …; 联合治疗
COPD 患者常合并慢性疾病,这也增加 了 发病率和死亡率。
© 2014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
•7
慢阻肺属于全身性疾病
吸烟 污染物
肌肉无力 或萎缩
TNF-α 及 IL-6
代谢性症状 2型糖尿病
局部及全身 性炎症
提高医疗工作者、医疗机构及公共对COPD的认 知
提高诊断、管理及预防 减少发病和死亡 促进科研
© 2014 Global Initiative for C• 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西医结合管理专家共识(2023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69e1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2c.png)
目录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概述 2. 慢阻肺的早期识别及诊断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评估 4. 慢阻肺稳定期的中西医结合管理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评估和干预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防 7. 展望
慢阻肺的早期识别与诊断
1.识别慢阻肺患病高风险人群
凡有慢阻肺危险因素如: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项目
慢阻肺稳定期中西医结合管理
• (1)根据患者疾病评估和疾病特征制订药物与 非药物干预计划,以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不 良事件风险。
• (2)慢阻肺稳定期现代医学主要治疗药物有支 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同时 辨证使用中医药。
• (3)慢阻肺稳定期管理还应重视疫苗接种、戒 烟、肺康复、中国传统运动、针灸、贴敷等非药 物措施。
•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 必查项目。当基层医疗机构不具备肺功能检查条件时,可通过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筛查问卷:
慢阻肺的诊断应以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FEV1/FVC<0.7 为依据。
如果支气管舒张剂后单次测量 FEV1/FVC 比值介 于 0.6~0.8,建议 3 个月后再次复查肺功能或到
上级医疗机构再次检查肺功能以明确诊断。
需尽快收住ICU。
辨证论治: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 证、痰湿蕴肺证、痰热壅肺证、肺
肾亏虚,痰浊内盛证。
中药注射液:病毒感染合并轻度细 菌感染,可选清开灵注射液、喜炎 平注射液;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肺 性脑病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合并 重症感染可以选用血必净注射液; 危重症抢救可选参麦注射液、参附
注射液。
其他疗法: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类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的分类
XX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20f8f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5.png)
XX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目录一、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 (2)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及分型 (2)(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 (2)(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型 (2)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诊断与评估 (3)(一)筛查 (3)(二)高危人群筛查 (3)(三)诊断 (4)(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评估 (5)(基于使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的FEV1值) (6)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 (7)1)如何评估急性加重的严重程度 (12)2)其他实验室检查 (13)五、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目标、工作流程、双向转诊指征与服务对象 (14)(一)服务目标 (14)(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15)(三)双向转诊指征 (15)(四)各级医疗机构服务对象 (17)六、慢阻肺患者的教育管理服务规范 (19)(一)慢阻肺患者的分类管理标准 (19)(二)慢阻肺的分类管理方式与内容 (19)(三)慢阻肺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筛查 (20)七、慢阻肺康复分级诊疗流程 (20)八、慢阻肺康复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20)1.适应症 (20)2.禁忌症 (21)3.康复评定方法 (21)4.康复治疗 (21)5.康复治疗方案调整 (21)6.注意事项 (22)九、COPD的三级预防管理 (22)(一)一级预防管理 (22)(二)二级预防管理 (22)(三)三级预防管理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影响患者疾病的整体严重程度。
COPD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多器官的损害。
一、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现状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92年对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102230名农村成人进行了调查,COPD的患病率为3%。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PPT课件
![《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98445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4.png)
02
考虑患者的合并症和 并发症
在制定治疗策略时,还需充分考虑患 者可能存在的合并症和并发症,如心 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
03
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制 定可行的治疗计划
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与患者充分沟 通,了解患者的意愿和期望,同时考 虑治疗计划的可行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
05
患者管理与教育实施建议
基层医疗机构在COPD管理中作用
06
指南实施中
缺乏专业诊疗设备和药物
基层医疗机构在慢阻肺的诊疗中,往往面临设备 和药物不足的问题,导致诊疗水平受限。
医生诊疗经验不足
由于慢阻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基层医生在诊疗 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疑难问题,需要丰富的经验 和专业知识来应对。
患者教育和管理难度大
减轻疾病负担
通过基层医疗机构的规范诊疗和管理,可以减轻COPD患 者的疾病负担,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社会效益。
指南制定目的和意义
规范基层诊疗行为
本指南旨在为基层医生提供COPD的诊疗和管理规范,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促进 COPD患者的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通过指南的推广和实施,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使更多的COPD患者能够在基层医疗机 构得到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减轻大医院的诊疗压力。
加大投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 的设施和设备,提高基层医疗 服务水平。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 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确保患 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推广远程医疗服务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广 远程医疗服务,使基层患者能 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
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附件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重点任务及服务流程图一、建立慢阻肺患者分级诊疗健康档案根据慢阻肺患病率、发病率、就诊率和分级诊疗技术方案,确定适合分级诊疗服务模式的患者数量,评估病情和基本情况。
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为适合分级诊疗患者建立联通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含慢阻肺专病信息)。
二、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临床初步诊断;按照上级医院已制定的疾病诊疗方案进行规范诊治,监督患者治疗依从性;建立健康档案和专病档案,做好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患者年度常规体检,有条件的可以开展并发症筛查;开展患者随访、基本治疗及康复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实施双向转诊。
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疾病临床诊断,按照疾病诊疗指南与规范,制定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实施患者年度专科体检,并发症筛查;指导、实施双向转诊;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二级医院负责急症和重症患者的救治,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复杂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对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三、建立团队签约服务模式签约团队至少包括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含相关专业中医类医师,下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含中医类医师,下同)和社区护士等。
签约服务以患者医疗需求为导向,将二级及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与全科、健康管理与疾病诊疗服务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诊疗、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可以在签约团队中增加心理咨询师等人员。
结合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推广以专科医师、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团队签约服务。
全科医生代表服务团队与患者签约,将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以患者为中心,按照签约服务内容,与专科医师、其他相关人员共同提供综合、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疾病诊疗等服务。
四、明确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流程(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流程。
签约服务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初步诊断→必要时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确诊→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对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经患者知情同意后签约→建立专病档案→按签约内容开展日常治疗、体检、健康管理等。
上转患者流程:全科医生判断患者符合转诊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及以上医院专科医师确定患者确需上转→全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上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
(二)二级及以上医院服务流程。
初诊患者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诊断为慢阻肺的患者,判断是否能够纳入分级诊疗服务→可以纳入分级诊疗服务的患者转至基层就诊→定期派专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巡诊、出诊,对分级诊疗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接诊上转患者及下转流程:接诊患者并进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经治疗稳定、符合下转标准→转诊前与患者和/或家属充分沟通→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医生开具转诊单、通过信息平台与下转医院共享患者相关信息→将患者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图1:二级及以上医院分级诊疗服务流程图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服务流程附件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践证明,慢阻肺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对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定期监测和长期管理,可以减缓肺功能下降,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急性加重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国家和患者的疾病负担。
一、我国慢阻肺的现状(一)患病率。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患病率约为9.9%。
(二)疾病负担。
根据近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慢阻肺的疾病负担居第四位(仅次于脑血管疾病、后背部和颈部疼痛、缺血性心脏病)。
(三)慢阻肺诊治情况。
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
由于慢阻肺症状隐匿,患者常于呼吸道症状逐渐加重时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到疾病的中晚期。
对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和肺心病的患者,医疗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还存在慢阻肺漏诊、误诊、治疗不规范现象。
二、慢阻肺分级诊疗服务目标、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一)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的作用,指导慢阻肺患者合理就医和规范治疗,减轻呼吸道症状,减少疾病急性加重发生,预防、监测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延缓肺功能的下降,改善生活质量。
发挥中医药在慢阻肺防治与康复方面的作用。
(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慢阻肺管理中的作用和任务。
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于慢阻肺首诊大多在基层医院,所以社区医生对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负有重要使命。
主要包括慢阻肺预防、高危及疑似患者的识别、患者教育、稳定期治疗、康复治疗和长期随访。
为保证慢阻肺诊疗工作质量,应将疑似患者及时转到二级及以上医院,及早明确诊断,同时启动随访管理和双向转诊机制。
2.二级及以上医院二级医院主要协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诊和管理慢阻肺患者,开展双向转诊,与三级医院专家研究鉴别诊断、制定疑难病例的诊治方案。
主要包括慢阻肺确诊、患者综合评估分组、戒烟干预、制定稳定期分级治疗方案。
如果二级医院具备相应的诊断设施和技术,可以独立进行慢阻肺的诊疗工作,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共同管理慢阻肺患者。
三级医院的任务主要是对疑难、危重患者进行诊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和二级医院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共同管理慢阻肺患者,参加慢阻肺合并症、并发症等的诊治及会诊。
对于部分疑难病例,协助二级医院专科医师制定诊治方案,评估急性加重,指导急性加重治疗,鉴别诊断及治疗并发症。
同时负责慢阻肺诊断和治疗的质量控制。
(三)路径(如下图)。
(四)双向转诊标准。
1.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1)初次筛查疑诊慢阻肺患者。
(2)随访期间发现慢阻肺患者症状控制不满意,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其他不能耐受治疗的情况。
(3)出现慢阻肺合并症,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诊治。
(4)诊断明确、病情平稳的慢阻肺患者每年应由专科医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治疗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5)随访期间发现出现急性加重,需要改变治疗方案:①呼吸困难加重,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或)粘度改变,发热等。
②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意识不清等症状。
③出现口唇紫绀、外周水肿体征。
④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6)医生判断患者出现需上级医院处理的其他情况或疾病。
(7)对具有中医药治疗需求的慢阻肺患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转诊: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慢阻肺中医辨证治疗服务时。
②经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症状控制不佳或出现急性加重者。
2.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1)初次疑诊慢阻肺,已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2)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后病情稳定。
(3)慢阻肺合并症已确诊,制定了治疗方案,评估了疗效,且病情已得到稳定控制。
(4)诊断明确,已确定中医辨证治疗方案,病情稳定的患者。
三、慢阻肺患者的疑诊、诊断与评估(一)慢阻肺疑似患者的识别。
1.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或胸闷症状的首次就诊人群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
2.有吸烟史的35岁及以上人群首次就诊时建议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
3.有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的35岁及以上人群首次就诊时建议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
4.上述三类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通气功能检测。
表1 诊断慢阻肺的主要线索年龄在35岁以上人群,如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慢阻肺,并进一步进行肺功能检查。
以下线索并不是诊断慢阻肺所必须的,但如果符合越多,慢阻肺的可能(二)慢阻肺诊断与评估。
慢阻肺肺功能诊断标准: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沙丁胺醇)后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70%,可诊断慢阻肺。
1.病史采集。
(1)现病史: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憋、胸闷、气短等的出现时间、程度。
(2)个人史:吸烟史、被动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暴露史,生物燃料接触史,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史。
(3)既往史:了解有无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骨质疏松、糖尿病等病史。
(4)家族史:询问有无慢阻肺、哮喘等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2.体格检查。
(1)测量身高、体重。
(2)有否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
(3)有否桶状胸,心率、呼吸频率、胸部语颤、胸部叩诊、肺下界移动度、双肺呼吸音,双肺有否啰音。
3.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具体分为基本项目、推荐项目和选择项目,详见“慢阻肺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表5)。
4.肺功能分级。
根据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肺功能分级(表2)。
表2 慢阻肺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肺功能分级(基于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患者FEV1/FVC<0.70分级肺功能结果轻度FEV1≥80%预计值中度50%≤FEV1<80%预计值重度30%≤FEV1<50%预计值极重度FEV1<30%预计值5.综合评估。
慢阻肺综合评估包括气流受限程度(表2)、对患者呼吸症状的影响(表3)、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表4)、远期不良风险(如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从而用以确定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表5)。
表3 mMRC呼吸困难问卷(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请在适合你的每个选项后面打勾(只选择一个)呼吸困难评价等级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呼吸困难严重程度简略描述0级只有在剧烈活动时才感到呼吸困难费力才喘1级在平地快步行走或步行爬小坡时出现气短走快会喘2级由于气短,平地行走时比同龄人慢或者需要停下来休息平路会喘3级在平地行走100 米左右或数分钟后需要停下来喘气百米会喘4级因严重呼吸困难以至于不能离开家,或在穿衣服、脱衣服时出现呼吸困难稍动就喘表4 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1我从不咳嗽0 1 2 3 4 5我总是咳嗽2我肺里一点痰都没有0 1 2 3 4 5我肺里有很多痰3我一点也没有胸闷的感觉0 1 2 3 4 5我有很重的胸闷的感觉4当我在爬坡或爬一层楼梯时我并不感觉喘不过气来0 1 2 3 4 5当我在爬坡或爬一层楼梯时我感觉非常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