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2)

合集下载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胎儿的发育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胎儿的发育

第三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和胎儿的发育第一节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一.染色体、DNA和基因(P62)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三.有丝分裂核细胞增值有丝分裂:全盘复制,结果使所产生的分裂细胞都有与亲代相同数目的染色体细胞增值:每个细胞都带有所有的遗传基因四.显性和隐性基因如果在成对的两个等位基因上,力量强大的将会成为显性基因五.遗传疾病第二节胎儿的发展与遗传素质一.胎儿的发育过程(一)合子的形成(二)胎儿的发展(胎儿的生长阶段)1.胚种阶段:两周前,胚胎开始进行分裂,24小时受精卵一分为二,48小时再次各自一分为二,9天形成空心细胞球体,13天细胞球体形成三层,各不相同分层:外胚层:发展成毛发(表皮、头发、指甲)中胚层:皮肤(真皮、肌肉、骨骼是胎儿形成的标志、循环器官、排泄器官)内胚层:脏器(消化系统、耳咽管、支气管、肺、肝、胰、唾液腺、甲状腺、胸腺)2.胚胎阶段:2-8周发展模式:从头到脚,由内向外第四周末,胚胎开始有心跳,体重不足10克五周开始,发展更加迅速27、28、29三天,发展尤为迅速八周末,胚胎器官出现在适当的位置,骨细胞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一个重要标志3.胎儿期(第九周直至出生)这时胎儿身体的各个系统迅速发展,各系统的功能开始起作用,能够对触觉有反应,躯干屈曲,头延伸,动作功能日益分化和复杂(三)胎儿的发展教育1.胎儿的活动和能力的发展(1)出生前感觉器官的丰富发展肤觉、触觉相互作用-----胎动嗅觉2个月母亲的食物传入羊水中味觉3个月甜或苦的东西进入羊水中听觉2—5个月,听音乐。

母亲语言特征(孩子喜欢低沉的声音,如男子的声音)视觉4个月,光接纳器出生前完成(2)胎儿自己的经验身体图像感知羊水的体积,脐带的大小和位置形成的胎内环境(3)胎儿的意识状态(睡眠、清醒)70%时间处于快速眼动状态(4)出生前的准备二.胎儿发育的正常条件1.母亲自身的条件2.母亲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1)母亲的体重(1)风疹(7)肝炎(2)母亲的身高(2)梅毒(8)慢性高血压(3)母亲的孕史(3)淋病(9)流行性腮腺炎(4)母亲的营养(4)外生殖器疱疹(10)天花(5)RH因素(5)霍乱(11)毒血症(6)母亲的年龄(6)糖尿病(12)弓形体病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1)药物的影响(2)酒精的影响(3)吸烟的影响4.母亲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影响(1)精神压力对胎儿的影响(2)极端情绪对胎儿的影响(3)母亲的情绪影响胎儿的途径(4)母亲对胎儿的情绪影响会持续多久5.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6.环境危害。

发展心理学内容提要与试题精编

发展心理学内容提要与试题精编

发展心理学内容提要与试题精编第1章发展心理学概述【内容提要】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横断研究(二)纵向研究(三)聚合交叉研究(四)双生子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一)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精选习题】一、选择题1.在西方最早对成人心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佛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埃里克森2.1882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儿童心理学》。

A.霍尔B.普莱尔C.何林沃斯D.古德伊洛弗3.1930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

A.霍尔B.普莱尔C.何林沃斯D.古德伊洛弗4.最早研究老年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埃里克森B.霍尔C.荣格D.何林沃斯5.()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大至青春期。

A.埃里克森B.霍尔C.荣格D.何林沃斯6.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中共同存在的缺点是()A.费时B.样本易丢失C.存在世代效应D.成本高7.格赛尔的婴儿爬楼梯实验属于()A.横断研究B.纵向研究C.聚合交叉研究D.双生子研究8.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A.动物心理学B.比较心理学C.民族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9.下列心理学家中,其研究对象包括了青春期的有()A.埃里克森B.霍尔C.荣格D.何林沃斯10.横断研究的优点包括()A.研究样本交大,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资料B.成本小,费用低,省时省力C.系统、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D.易确定因果关系二、简答题1.简述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2.如果要研究儿童亲社会行为随年龄变化的发展情况,需要如何设计?简单谈谈设计方案。

第2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内容提要】一、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二)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三)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一)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四)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精选习题】一、选择题1.根据弗洛伊德的发展理论,“恋母情结”出现在()A.口唇期B.肛门期C.潜伏期D.性器期2.弗洛伊德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是()A.本我B.自我C.超我D.性本能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3-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是()A.主动感对内疚感B.自主感对内疚感C.自主感对羞怯感D.主动感对羞怯感4.埃里克森认为,学龄期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A.信任感对怀疑感B.自主感对羞怯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感对角色混乱5.埃里克森划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是()A.生理发展B.认知发展C.人格特征D.主动活动6.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A.维果斯基B.霍尔C.科尔伯格D.皮亚杰7.皮亚杰研究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是()A.实验法B.测验法C.临床法D.问卷法8.婴儿常常把什么东西都放进自己的嘴里,这个例子是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过程?()A.同化 B.顺应 C.平衡 D.去中心化9.幼儿往往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它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A.同化B.顺应C.平衡D.图示10.根据皮亚杰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到()的标志。

2015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原文(2014年9月13日最新版)

2015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原文(2014年9月13日最新版)

2015年考研心理学大纲原文I。

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I。

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

考试形式考试分数及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 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IV。

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20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

2020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

2019年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12考试大纲原文——跨考教育整理文字版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 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 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 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 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 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 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 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 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 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 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 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 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 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 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 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 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 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 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 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 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 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 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 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 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 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 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 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 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详细全面)

儿童发展心理学核心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基础:1、唐氏综合征:第21号常染色体的分离变异。

2、笨丙酮尿征:先天性代谢缺陷,早期检查和饮食干预可防止。

3、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0-2周)、胚胎期(2-8周、胚胎期是胎儿发育的关键阶段、胚胎期的发育展示了一个从内向外,从头到脚的发展模式。

)胎儿期4、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1)、关于畸胎形成的研究:畸胎形成物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伤害胎儿;(2)、母亲的自身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药物及烟和酒对胎儿的影响:酒精综合征(四)激素(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5、儿童生理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尾原则、近远原则6、身体的发展:人体的生长发育呈波浪式,发展不等速,快慢交替进行。

7、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脑的发育是最优先的,神经纤维的髓鞘化,是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它保证神经冲动沿一定的通道迅速而准确地传导。

婴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按一定顺序(“O-T-P-F”)进行。

枕叶成熟最早,其次是颞叶、顶叶,额叶成熟最晚。

脑发育的加速度现象是间隔出现的。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幼年儿童皮层主动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弱。

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8、动作发展的规律:从上至下,由近及远,由大到小。

9、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可塑性、修复性。

10、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生存反射:眨眼、呼吸、吞咽,原始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11、独立行走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2)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3)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

12、够摸动作:最先发展的精细动作。

13、手的抓握动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随意性,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重要意义:(1)主动性: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2)逻辑思维:开始操作工具,使动作具有间接性;(3)经验丰富:使动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协调活动,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

福建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心理学重点阶段总结

福建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心理学重点阶段总结

福建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发展心理学重点阶段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对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以及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在福建省考研心理学复习中,发展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发展心理学的重点阶段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复习资料,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胎儿期(受精-出生)胎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开始的阶段,从受精开始,一直到出生。

在这个阶段,胎儿经历了胚胎学期和胎儿学期。

1. 胚胎学期胚胎学期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第8周的阶段。

这个阶段,胚胎在母体子宫内进行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重要的发展事件包括:神经元形成、器官发育、性别确定等。

2. 胎儿学期胎儿学期是指从第9周到出生的阶段。

这个阶段,胎儿持续生长和发育,各个系统逐渐完善。

重要的发展事件包括:感官发育、运动能力、脑部发育等。

相关复习资料:- 胎儿期发展的影响因素- 胚胎学期的重要发育事件- 胎儿学期的感官发育二、婴儿期(出生-2岁)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岁的阶段,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早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经历了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1. 认知发展婴儿在婴儿期逐渐发展出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如对物体的注意力、记忆能力以及语言发展等。

2. 情感发展孩子在婴儿期逐渐建立起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情感联系,并开始表现出情感反应和情绪调节的能力。

3. 社会发展在婴儿期,孩子开始与人类社会互动,并学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理解社会行为。

相关复习资料:- 婴儿期认知发展的里程碑- 婴儿期情感联系的建立- 婴儿期的社会互动三、儿童期(2岁-11岁)儿童期是指从2岁到11岁的阶段,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进化。

1. 身体发展儿童期是生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身高、体重、肌肉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变化。

此外,儿童期还伴随着乳牙脱落和永久牙齿生长等生理变化。

2. 认知发展儿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发展出更高级别的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分类能力、注意力和记忆能力等。

青岛大学2020年347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考试大纲

青岛大学2020年347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考试大纲

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34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一、考试要求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心理学导论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众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7.文化及其影响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l.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l.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婴儿言语的发展1. 言语发展理论2. 词汇的获得3. 语法的获得(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3. 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4.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二)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2.内部言语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元认知及其发展(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l.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l.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年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l.自我发展理论2.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心理统计学一、描述统计(一)集中量数1.平均数2.众数和中数(二)差异量数1.全距和平均差2.方差和标准差3.差异系数(三)地位量数1.百分等级2.标准分数(四)相关系数1.相关关系2.相关计算方法二、推论统计(一)概率1.概率和分布2.基本随机变量的分布3.抽样分布(二)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一般原理2.样本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三)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1.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2.相关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四)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2.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3.完全随机两因素方差分析(五)非参数检验1.单样本的非参数检验2.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六)线性回归1.回归概述2.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和检验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七)项目分析1.项目的难度分析2.项目的区分度分析咨询心理学一、咨询心理学概述(一)人的发展与心理咨询(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概述(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二、心理咨询的要素(一)咨询和治疗中的共同要素(二)当事人(三)咨询师(四)其他变量三、咨询目标(一)健全人格与咨询目标(二)咨询目标概述(三)确定咨询目标(四)价值与价值干预四、咨询关系(一)咨询关系概述(二)工作同盟(三)助长条件(四)咨询关系与咨询师五、咨询过程:阶段与结构化(一)对咨询过程的认识(二)咨询的基本阶段(三)结构化六、咨询过程:会谈(一)会谈的一般问题(二)倾听当事人(三)会谈技巧七、咨询过程:深入(一)协助当事人探索(二)协助当事人领悟(三)协助当事人行动八、个案厘析与评估(一)个案厘析与评估(二)几种主要治疗理论的个案厘析(三)临床评估九、专业伦理问题(一)当事人的利益和权利(二)咨询师与当事人关系(三)保密(四)其他伦理问题十、精神分析疗法(一)精神分析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精神分析的治疗(四)精神分析疗法评价十一、行为疗法(一)行为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行为治疗过程(四)治疗技术(五)行为治疗评价十二、以人为中心疗法(一)以人为中心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治疗过程和策略(四) 以人为中心疗法评价十三、理情行为疗法(一)理性情绪疗法概观(二)基本理论(三)治疗过程和策略(四)理情行为疗法评论十四、结构式家庭治疗(一)结构式家庭治疗概观(二)基本理论(三)治疗过程和策略(四)结构家庭治疗评价十五、其他疗法(一)现实疗法(二)多态治疗(三)森田疗法(四)钟氏领悟疗法三、试卷结构(题型分值)1.本科目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发展心理学 第三讲-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及胎儿期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 第三讲-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及胎儿期的发展

第三讲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及胎儿期的发展一、遗传对发展的影响⏹最基本的遗传单位——基因☐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化学节段组成,这些化学节段又称之为基因,是最基本的遗传单位。

基因是发展的遗传蓝图,不可改变的由一代传给下一代。

☐每条染色体由DNA分子组成,基因实际上是DNA的一个片断。

⏹基因能做些什么☐在基本的生化层面上,基因控制氨基酸合成,以形成酶和其他蛋白质☐基因控制细胞的分化☐有些基因负责调节发展的步调和时间☐环境因素会影响基因携带的信息如何表现⏹基因表达☐显性-隐性遗传:显性遗传,如黑发,卷发,面部酒窝,皮色素正常,厚唇;隐性遗传,如金发,直发,无酒窝,白化病,薄唇,近视。

☐共显性,如AB血型等。

☐性连锁性遗传,如色盲,血友病,肌肉营养障碍症等。

☐多基因遗传,如身高、智力等。

⏹染色体异常对发展产生的影响➢性染色体异常☐有些男性生来带有一个多余的X染色体(XXY型)—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或Y染色体(XYY 型)—超雄性综合症;☐有些女性遗传一个单一的X染色体(XO型)—脱纳氏综合症,或多一个、两个甚至三个X 染色体(XXX型、XXXX型、XXXXX型)—超雌性综合症☐脆性X染色体综合症➢常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一种染色体异常,由于存在着一个额外的第21号染色体而引起;有这种综合症的人有特殊的身体外貌特征,并且呈中度到严重的智力低下。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母亲年龄过大☐一种条件基因阻碍叶酸的新陈代谢☐父亲吸烟、酗酒,置身于重复X射线环境中⏹基因异常对发展产生的影响☐由遗传带来的基因异常☐由基因突变带来的基因异常⏹遗传异常的胎儿检查☐羊水诊断法☐绒毛膜抽样检测法☐超声波诊断☐DNA扫描技术(期待在未来10年内进行临床运用)⏹对遗传疾病的治疗☐如苯丙酮尿症的饮食治疗☐如脱纳氏综合症或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的激素治疗☐胎儿期的治疗☐微生物基因疗法将成为可能二、胎儿的发展⏹胎儿生长的阶段⏹胚种期(0~2周)⏹胚胎期(3~8周)⏹胎儿期(9~38周)三、胎儿期发展的环境因素⏹母亲自身特点对胎儿的影响☐母亲的先天条件:遗传基因、身高、体重等☐母亲的孕期的营养☐母亲的情绪☐母亲的年龄:高龄—35岁以上,低龄—15岁以下⏹母亲疾病对胎儿的影响☐风疹☐弓形体病☐梅毒☐淋病☐外生殖器疱疹☐糖尿病☐肝炎⏹药物、烟酒等对胎儿的影响☐反应停☐性激素☐胎儿酒精综合症☐吸烟减慢胎儿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环境危害对胎儿的影响☐辐射☐化学污染四、生产过程对新生儿发展的影响⏹生产和分娩过程中的因素☐药物因素:止痛剂、麻醉剂、引发和增强子宫收缩的药物☐助产器的使用:助产钳、真空抽取器⏹出生并发症对新生儿发展的影响➢缺氧症☐引起的原因:•臀位分娩、胎盘提前脱离、产妇使用麻醉、黏液卡住新生儿的喉咙、Rh不兼容性☐造成的影响:•若呼吸停止3~4分钟会带来永久性的大脑损伤•若轻微缺氧,不会产生长期的显著影响➢低体重:体重低于2500克,一种是早产儿,另一种是足月小样儿☐引发原因:•母亲吸烟、酗酒、营养不良、多胞胎等☐造成的影响:•可能活不过一年,或表现出某些脑损伤•儿童期体形瘦小,学习困难,常伴随行为问题、智商低➢早产☐造成的影响:•早产儿最大困难是呼吸,呼吸窘迫综合症(婴儿肺部缺乏保护性的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隔离箱出生——对新生儿身体的评价。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辅导教材(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染色体、DNA和基因(1)染色体每一个细胞的中央部位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含有一些容易着色的线状结构,叫做染色体。

它的功能是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

与机体内许多重要生命活动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细胞分裂时出现于细胞核里,颜色深,具一定形状。

除细胞核,也存在于细胞器中,在细胞分裂时或分裂周期中均可出现。

各种有机体都有特定数目的染色体,如:果蝇8个,洋葱16个,人类46个(包括一对XY性染色体),都是偶数。

(2)DNA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又称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因为在繁殖过程中,父代把它们自己DNA的一部分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

(3)基因基因是指控制生物性状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物质基本单位。

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1909年首先提出。

1953年,分子遗传学研究终于弄清基因是去氧核糖核酸(DNA)的生物化学结构,它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当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生物有性繁殖时随雌、雄生殖细胞结合,二倍体的生物体便表现出相应的性状特征。

大多数的遗传特征受基因影响,而大多数的基因又可以影响不止一个特征。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与有性生殖细胞形成有关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双倍体核(具有两套染色体的核)经历连续两次分裂。

染色体数目的(每个有一套染色体)结合形成合子时的数目加倍现象。

减数分裂分阶段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

减数分裂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减数分裂要连续进行两次细胞分裂,但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分裂后形成的细胞里只含有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二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主要出现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之中。

(2)受精作用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两性生殖细胞成熟以后,精子与卵相遇,精子入卵并与卵结合时,所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变化称为受精。

心理学考研大纲——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考研大纲——发展心理学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横断设计2.纵向设计3.聚合交叉设计4.双生子设计(三)发展心理学的历史l.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l.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一)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1.遗传与基因2.生命的开始(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胎儿的发育2.新生儿反射四、婴儿心理发展(一) 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 婴儿动的发展1.动作发展的规律2.动作发展的顺序3.影响动作发展的因素(三) 婴儿言语的发展1. 言语发展理论2. 词汇的获得3. 语法的获得(四) 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的情绪发展2.婴儿的依恋3.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游戏理论2.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词汇的发展2.句子的发展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记忆的发展2.思维的发展3. 心理理论(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幼儿道德认知发展2.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3.性别角色的社会化4.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一) 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二) 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书面言语的发展2.内部言语的发展(三)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元认知及其发展(四)童年期儿童的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1.自我意识发展2.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道德发展七、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一) 生理发育l.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l.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2.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2.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 2.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l.自我发展理论2.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 小教 教学课件

第二章、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发展心理学 小教 教学课件
▪ 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在于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 机能的完善化。儿童大脑重量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 胞大量增殖的结果,而主要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 化和神经纤维的伸长。新生儿的大脑皮层表面较光 滑,沟回很浅,构造十分简单,以后神经细胞突触 数量和长度增加、分支增多,神经纤维开始以不同 的方向越来越多地深入到皮层各层,神经元之间的 联系也越来越丰富,这都导致大脑重量的迅速增加。
▪ 第三机能系统又称行为调节系统,负责计划、调节、 控制行为,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该系统分为三个 不同的等级。一级区是皮层运动区,位于前中央回 内。大脑发出的动作指令,通过该区域直接调节身 体各部位的动作反应。二级区为运动前区,位于运 动区的前方,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行为的组织以及制 定运动程序。三级区位于额叶的前面,主要作用是 产生活动的意图,并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 控制。
双生子研究
▪ 研究发现,人的体征的遗传制约性比行为能 力的遗传制约性要大,其中发色、眼色的遗 传最为明显;
▪ 不同的心理行为受遗传的制约程度不同,如 言语、空间、数等能力的遗传一般要大于记 忆、推理方面的遗传;
双生子研究
▪ 人格方面也存在着遗传效应,如美国和以色 列的研究人员发现,个性中的好奇心与第11 对染色体上的基因有联系,而在第17对染色 体上则存在与焦虑有关的基因。
鲁利亚:大脑的三级机能系统
▪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的系 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枕叶、颞 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它的基本 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对 它们进行分析、加工并保存。第二机能系统 由许多脑区组成,如视觉区、听觉区、本体 感觉区等。
鲁利亚:大脑的三级机能系统
▪ 新生儿出生时的脑重量约400克,已达到成人 脑重的25%,而同时期新生儿的体重仅为成 人体重的5%左右(新生儿体重约3千克,成 人体重平均为60千克)。出生后儿童脑重量 随年龄而增加,增长的速度表现为先快后慢, 到6、7岁时儿童的脑重接近成人水平,约 128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对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与年龄阶段的大体对应关系。

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机械的,而是相对的。

(3)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心理是在时间维度上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生理成熟程度,即用年龄来表示。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与年龄只是大致对应关系,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或推后,表现出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不平衡性。

这说明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遗传素质是它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心理发展提供的是一种预定倾向。

心理要发展起来,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教育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同时引导和促进心理的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说明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这个差异就是教育所带来的发展,被称为“人为的发展”。

诚然,处理得不好的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心理发展起着促退的作用。

教育差别对发展的影响大于遗传差别的影响。

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一致。

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李文馥,1989)。

·3.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和教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使之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适度挑战性,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教育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而选择最适宜的时机、采取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单元遗传与心理发展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一)遗传及遗传机制1.遗传和变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母生九子,九子有别”,这是中国民间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形象概括。

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全文(312)

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全文(312)

2020心理学考研(统考312)大纲考试科目:心理学导论100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7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70分,实验心理学60分,总分为300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4种题型。

Ⅰ.考试性质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录取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Ⅱ.考查目标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心理学导论约100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实验心理学约60分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 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简答题 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心理学导论【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测验法4.调查法5.个案法(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2.机能主义心理学3.行为主义心理学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6.人本主义心理学7.认知心理学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神经元2.突触3.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机能模块说三、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2.意识的种类3.意识的功能4.睡眠与梦(二)注意概述1.注意的含义2.注意的功能3.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注意的生理机制2.注意的外部表现(四)注意的品质1.注意广度2.注意稳定性3.注意分配4.注意转移(五)注意的认知理论1.注意选择的认知理论2.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四、感觉(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2.感觉的种类3.感觉测量4.感觉现象(二)视觉1.视觉的含义2.视觉现象3.视觉的生理基础4.视觉理论(三)听觉1.听觉的含义2.听觉现象3.听觉的生理基础4.听觉理论(四)其他感觉五、知觉(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2.知觉的组织原则(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理解性2.知觉整体性3.知觉选择性4.知觉恒常性(三)空间知觉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3.深度知觉4.方位知觉(四)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1.时间知觉2.运动知觉(五)知觉的信息加工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2.模式识别理论(六)错觉1.错觉的含义2.错觉的种类3.错觉产生的原因六、记忆(一)记忆概述1.记忆的含义2.记忆的过程3.记忆的种类4.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二)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含义2.感觉记忆的信息加工3.感觉记忆的特征(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1.短时记忆的含义2.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短时记忆信息的存储与提取4.短时记忆的特征5.工作记忆(四)长时记忆1.长时记忆的含义2.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与提取4.长时记忆的特征(五)遗忘1.遗忘的含义2.遗忘曲线3.遗忘理论4.影响遗忘的因素七、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含义2.思维的特征3.思维的种类4.思维的过程(二)概念1.概念的含义2.概念的种类3.概念的形成4.概念的掌握(三)推理1.推理的含义2.推理的种类(四)问题解决1.问题解决的含义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3.问题解决的策略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五)创造性思维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六)表象1.表象的含义2.表象的特征3.表象的种类4.表象理论(七)想象1.想象的含义2.想象的种类3.想象的功能八、言语(一)言语概述1.言语的含义2.言语的功能3.言语的种类(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1.言语运动中枢2.言语听觉中枢3.言语视觉中枢(三)言语感知和理解1.言语感知2.言语理解3.句子理解4.语篇理解5.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九、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2.情绪和情感的功能3.情绪和情感的关系(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1.情绪的种类2.情感的种类(三)表情1.表情的含义2.表情的种类(四)情绪的脑中枢机制(五)情绪理论1.早期的情绪理论2.情绪的认知理论十、动机、需要与意志(一)动机概述1.动机的含义2.动机的功能3.生理动机和社会动机4.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5.动机的理论(二)需要1.需要的含义2.需要的种类3.需要的层次理论(三)意志1.意志的含义2.意志的特征3.意志行动过程4.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5.意志的品质十一、能力(一)能力概述1.能力的含义2.能力、才能和天才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1.能力的种类2.能力的结构(三)智力理论1.智力因素说2.智力结构理论3.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四)智力发展的差异1.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2.智力发展的差异性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十二、人格(一)人格概述1.人格的含义2.人格的特征(二)人格理论1.人格特质理论2.人格类型理论3.精神分析人格理论4.人本主义人格理论(三)气质1.气质的含义2.气质的类型3.气质的理论(四)性格1.性格的含义2.性格的特征3.性格的类型4.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认知风格(五)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十三、社会心理(一) 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隐社会认知(二) 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三) 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顺从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5.团体极化与团体思维6.合作、竞争7.文化及其影响(四)应用(2020心理学考研大纲新增)1.领导理论与实践2.健康心理学3.积极心理学与人类幸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1.理解和掌握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3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2013考研心理学真题及答案解析(详细)
2013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 1~6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3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择的字母涂黑。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分支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答案】C。 云梯教育,专注考研,更加专业,旗下推出的免费手机应用“口袋题库考研”更是新一代的 考研利器,内含免费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科学的复习笔记,更有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更 多功能及资料下载请抓紧时间下载应用或者加入 QQ 群 97240410! 【考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解析】 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分析、 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分支。 社会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研究个体和群体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支。 工程心理学是将心 理学知识应用于人-机-环境, 研究人的行为以及人与机器、 环境相互作用的分支, 以实现人、 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故本题选 C。 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答案】D。 【考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答案】A。 【考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周围神经系统和中 枢神经系统。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其中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有两个功能: (1)它是脑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 (2)它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 跟腱反射等。大脑是控制运动、产生感觉及实现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丘脑是信息中 继站, 除嗅觉外的外界感官的输入信息都通过这里导向大脑皮层。 小脑的作用则主要是协调 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动作。 4.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答案】A。 【考点】心理学导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大脑皮层及其机能;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 机能/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解析】右侧肢体瘫痪,涉及到初级运动区,该脑区主要位于额叶。机体感觉区主要位于顶 叶,听觉区主要位于颞叶,视觉区主要位于枕叶。 5.下列方法中,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注意的是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答案】A。 【考点】心理学导论;意识和注意;注意的品质;注意稳定性。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

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染色体,DNA和基因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三人行提示,在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命体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的一个区段,并与它所决定的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相对应。

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每个基因中又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核苷酸对。

在一条DNA分子上的基因一般是分散的,被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分开。

染色质和染色体:核中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网状物,是遗传物质的载体,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

在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形态发生变化。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形态。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主要的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物质基本单位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包括联会、染色体复制一次,然后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每个子细胞核中只有单倍数的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形式。

受精作用: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3、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有丝分裂: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亲代与子代保持稳定的遗传性状特点是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

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

细胞增殖: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是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生命体的重要基本特征单细胞生物通过分裂产生新个体;多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来补充旧细胞或从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细胞分类有三种方式:有丝分裂、无私分裂、减数分裂4、显性和隐性基因三人行提示,除了成熟的生殖细胞,基因在人体的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2n),等位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显性基因:在一对等位基因中只要有一个就能决定其表现型特征的基因隐性基因:只有在成双存在也就是显性基因不存在时时才决定表现型特征5、遗传疾病(1)染色体异常a.性染色体异常:b.常染色体异常:唐氏综合症,21--三体综合症;基因异常通过遗传一对隐性等位基因导致基因异常,主要有:囊肿性纤维化,糖尿病,杜氏肌营养不良,血友病,苯丙酮尿症(PKU),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家族黑蒙性白痴症。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54(题后含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54(题后含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单项选择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5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以自由联想作为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A.人本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学派C.行为主义心理学D.格式塔心理学正确答案:B解析: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揭示无意识内容,使病人恢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通过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2.被称作“生命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是A.延脑B.桥脑C.中脑D.丘脑正确答案:A解析:延脑和有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关系,它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等活动,因而又叫“生命中枢”。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3.言语运动区位于大脑皮层的部位是A.额叶B.颞叶C.枕叶D.顶叶正确答案:A解析: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是言语运动区,也称布洛卡区,它通过邻近的运动区控制说话时的舌头和颚的运动。

这个区域受损会引起运动性失语症。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4.上题中的研究可以说明,短时记忆存在的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C.命题编码D.表象编码正确答案:A解析:语音相似性影响了回忆的效果,说明听觉编码是短时记忆的一种编码方式。

因此本题选A。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证据支持某种遗忘理论,这一遗忘理论是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正确答案:B解析:实验证明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起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学习材料也起干扰作用,前者被称作前摄抑制,后者被称作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可以作为干扰说的证据。

因此本题选B。

知识模块:普通心理学6.关于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表述正确的是A.图像记忆的容量比声像记忆的容量大,图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长B.图像记忆的容量比声像记忆的容量大,图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短C.图像记忆的容量比声像记忆的容量大,图像记忆的保持时间和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一样长D.图像记忆的容量比声像记忆的容量小,图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长正确答案:B解析:研究表明,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个左右,存储时间为500ms以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心理学: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
胎儿发育(2)
考研暑期复习已经开始了,专业课的复习也应该开始着手进行。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是分不开的,任何心理状态都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反应,学习心理学也必须对相应的生物学基础有很好的了解,太奇考研老师总结相关的知识和例题希望对16考研人有所帮助。

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
1.胎儿的发育
(1)胚种阶段(0~2周):胚种在子宫腔内漂浮1~2天,然后开始慢慢地把自己移植到子宫壁上,这一过程叫着床(移植)。

移植后(合子形成后)13天左右,胚种中的胚胎原胚开始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①外胚层后来发展为表皮、指甲、牙齿、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②中胚层后来发展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③内胚层后来发展为消化系统、肝、胰腺、唾液腺和呼吸系统。

(2)胚胎阶段(3~8周):①这是一个关键阶段,如果有害物质进入胎盘,会产生永久性的、不可逆转的损伤;②胚胎阶段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脚,由内及外的发展原则;③第4周末,胚胎的心脏开始泵血,心跳开始;④第8周末,胚胎开始变得有点"人样";⑤骨化意味着胚胎发展即将进入胎儿阶段,即骨细胞的出现是胚胎发展到胎儿的重要标志。

(3)胎儿阶段(9~38周):①胎儿阶段止于到出生之前。

所有器官和机能变得更像人,所有系统开始具有整体功能;②第8周末至第9周初,生殖系统开始发展,到第12周,胎儿完全成了人形;③9到12周,胎儿活动开始出现个体差异;④到16周末,母亲能感受到腹中胎儿的活动;⑤17到20周,开始分睡眠、清醒,开始新陈代谢;⑥25到28周,胎儿大脑皮层有特殊功能;⑦发展到28周(7个月)是胎儿出生后能否存活的一个分界期;⑧29到32周,开始对外界声音敏感。

2.新生儿反射
条件反射是新生儿最早、最明显的有组织的行为模式,是新生儿心理发生的标志。

对新生儿而言,反射可以分为生存反射和原始反射两类。

(1)生存反射:具有明显的生存适应价值,包括呼吸反射、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定向反射、吮吸反射、吞咽反射。

(2)原始反射:几乎没有什么用处,是进化的痕迹,包括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莫罗反射(惊跳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种说法:"性格是天生的",还有一句话是"三岁看老",不管这一观点是对还是错,都说明先天生理因素和婴儿时期受到的影响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我们希望你能用"心"去感受考研心理学,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其中的内容,这无论是对考试结果还是我们学习考研心理学的用处,都是大有裨益的。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