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心理学剖析讲解

合集下载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第63页
2、注意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第64页
2、注意种类
(1)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标也不需 要作意志努力注意
引发无意注意原因:
刺激物特点:刺激物强度、刺激物之间对 比关系、刺激物活动和改变、刺激物新 异性
人本身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和精 神状态
3、 感受性及其改变:
(3)感受性改变
感觉适应:在刺激物连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改变 现象
感觉对比:两种不一样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某 一感受器而是感受性发生改变现象
感觉赔偿:某种感受缺失以后,能够由其它感觉来 填补现象。 如盲人丧失了视觉,但其 听觉和触摸觉、振 荡觉都得到了尤其发展,能够靠触摸识字读书, 依靠竹竿探路等等,都是感觉赔偿例子。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第16页
二、 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
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总结:
两半球大脑皮层都能够接收、加工、储存信息, 都能够组织程序并作出反应。
两半球大脑皮层在功效上各有所长:左半球长于 语言、文字、运算等抽象思维,以第二信号系统 为主,产生高级情感;右半球长于空间定位、音、 画形象等详细思维。
1、家庭和父母影响 2、学校影响 3、社会文化影响 (二)继续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第22页
第三节 认识过程
心理过程是指个人心理现象动态过程, 包含: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现象、特 征、意义及本质反应过程。包含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心理 现象。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第65页
2、注意种类
心理学基础专题知识讲座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1,内环境: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并不是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的,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2,脑电图(EEG):大脑皮层连续的有节律性电位变化的记录3,计算机轴断层扫描技术(CAT):将X光照相技术与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活脑的组织病变技术。

4,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PET):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其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仪器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的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放射性物质在脑内的分布图。

5,生命中枢:即延髓,是脊髓向上延伸到颅腔内的一段脑结构,与人的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吞咽等有关。

6,联络纤维:又称大脑内纤维,它将半球内的不同部位连接起来,包括短程纤维和长程纤维。

7,连合纤维:又称大脑间纤维,它连接两半球内相应的或同级的区域或结构,包括胼胝体,前连合,海马连合。

8,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单位。

9,树突: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

10,轴突:由胞体发出的单根突起,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末梢,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轴突末梢。

11,神经冲动: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以电的或化学的形式进行的,而且能被记录下来。

12动作电位: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是细胞膜内部的电位差变化。

13,静息膜电位: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不同,存在的电位差14、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

15、神经递质: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并于轴突终扣处释放,经突触间缝隙特异性的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信息得以传递。

16,放射:是机体对某一刺激的无意识应答17: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有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组成。

18、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腺细胞的总成。

19,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的高效能生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异卵双生子(dyzygotic, DZ):来自两个受 精卵,可能同性别也可能不同性别,与普通 兄弟姐妹相似。
如果MZ比DZ更相似,就证明遗传起作用。
此预期已得到大量研究的证实。
血压、脑电波形态等生理指标 说话的模式、手势及特殊的习惯等行为模式 人格特质 心理疾病,如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幸福(DZ 不相关,MZ 80%的相关)
神经元的构成:细胞体、树突、轴突
神经元
树突:接收由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 经冲动并将其传到细胞体。 轴突:将神经冲动由胞体传给其他 神经元或肌肉与腺体。 一个神经元通常有多个树突,但只 有一个轴突。
2. 神经元分类(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元:
• 其功能是接受内外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神经。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 大脑皮层 内分泌系统(自学) 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
一、神经元
– 神经元的结构 – 神经元的分类 – 神经冲动的传导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一、神经元
1.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 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人脑由120亿个 以上的神经元构成。
姊妹花肖梁欢(右)和肖梁乐(左)
第二章 小结
神经元的构造与功能
神经系统的结构
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分区
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行为遗传学的三类研究
(完)
下一章:动机
证明人脑两半球存在功能上的高度分化,右脑比较沉默,长于辨认形 体;左脑比较积极,长于言语功能。
三、大脑的潜能
• “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科学研究比研究人脑更 重要。”(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里克)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心理的生物学涉及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内容。

本课程以生理学基础为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与身的关系传统医学的观点希腊传统医学波斯传统医学印度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脑是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是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的统一体。

健康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

(一)机体内环境体内的每一个化学反应都在体液中进行,体液内的各种分子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决定着体内化学反应的速度。

人体绝大多数细胞与细胞外液相接触,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内环境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内环境的稳定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自身调节第二节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1811年,贝尔将脑分为大脑、小脑、将脊髓分为背根和腹根。

这一发现称为脑机能定位的发端。

巴普洛夫创立了经典条件反射研究,条件反射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提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

第三节主要研究方法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通过损伤或刺激动物大脑某部位的结构,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以此来解释脑结构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关系。

吸出大脑皮层解法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脑电活动记录技术大脑皮层具有独特的电活动,既有连续的节律性的变化;又有感受器收到刺激而产生的局部的电位变化。

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对它的记录叫做脑电图(EEG)。

脑电波信号微弱,需要经高倍放大后才能记录。

脑电仪工作原理大脑在工作时,神经细胞中的离子运动会产生电流活动,在头皮表面形成微弱的(微伏级)电位,脑电装臵通过高灵敏度的电极和放大器来探测这些电位。

再由特制描针绘制在定速的纸带上,即为脑电波图。

自发脑电活动事件相关电位当某种特定刺激作用于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也称为事件相关电位(ERP)。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

心理学导论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基础
为什么人类会成为地球的主宰?
心理产生于何处?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死亡,标准是什么?
医学死亡的标准是脑死亡, 就是没有脑电波了,心脏,呼吸 骤停不能断定死亡,通过起博器 还有恢复的可能。瞳孔放大且用 手电照后不收缩一般就是没有条 件反射了,视神经没了反应,基 本可以断定脑死亡了,因为脑细 胞不能再生,人一生的脑细胞生 下来多少就多少,所以脑死亡就 无回天之力了。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
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递质——信息在突触间的传递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 导物质,用来帮助细 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 质。这种脑内分泌主 要负责大脑的情欲, 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 信息传递,也与上瘾 有关。来自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氏症)
斯佩里
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 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著,获得了1981年度诺贝尔医 学奖。
左脑和右脑
遗传对我们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
问题
什么是灵魂?有没有转世?世界上有鬼么? 你如何理解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认为,生物之间存 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 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 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 展着。】 人类能否控制自己的体表感觉,皮肤上的触、冷、温、痛? 是否应该矫正“左撇子”? 为什么你会喜欢异性?
根据研究所得,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会令病人 的手脚不自主地震颤或导致帕金森氏症。 1817年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 首先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临 床表现主要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同时患 者可伴有抑郁、便秘和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帕金森病最主要的病理改 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opamine, DA)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由此而引 起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而致病。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最有效的药物。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心理学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心理学

释放或突触后膜对递质的反应,从而影响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03
受体与信号转导
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特定信号分子结合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转
导机制将胞外信号转化为胞内效应,进而引起细胞生理反应和心理现象
的产生。
03 感知觉过程生理机制
视觉感知过程及视皮层功能区域划分
视觉感知过程
光线通过眼球的折射系统投射到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 胞将光信号转换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视觉中枢进行处理和解析。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生理学心理学
目 录
• 生理学心理学概述 • 神经系统与心理现象 • 感知觉过程生理机制 • 记忆、学习和认知功能生理基础 • 情绪、动机和意志行为生理基础 • 睡眠、觉醒和生物钟调节机制
01 生理学心理学概述
生理学心理学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理学心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特别 是人类生理机制与心理活动之间 关系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心理学与相关领域关系
与神经科学的关系
神经科学是生理学心理学的重要基础,提供了对神经系统 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促进了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
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生理学心理学是心 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与生物医学的关系
生物医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科学,生理学心理学 借鉴了生物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影像学、生物化学 等,以揭示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关系。
智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1 2 3
智力发展
受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遗传因素决定 了个体智力的上限,而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个体智 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智力发展的生理基础
大脑的发育和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是智力发展的 生理基础,包括大脑皮层的发育、突触的形成和 修剪等过程。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第一章绪论(非重点)识记:一、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1、希腊传统医学: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主张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由于自然因素而引发的,创立了体液说。

2、波斯传统医学:也是体液说同时相信人体内各种内脏与精神活动有关,其中最重要是的是心脏,认为心脏是主管感情、灵魂,提供内热及生活的元气。

3、印度传统医学:也是体液说,认为人体由各种自然元素合成,包含空气、水、火、圭,这些元素相互作用而发生人体的躯体功能。

4、中国传统医学:建立在阴阳二元与五行学说基础上。

重视五脏的功能,并且每一内脏均予以归位。

二、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总是与研究方法有关三、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这种方法叫做实验性切除。

作为神经科学中使用的最久的方法。

电解法:对皮层下区域插入金属电极,通以电流将神经元内的物质电解,导致神经元的死亡随后观察脑损毁后的动物行为的变化等。

质的改变。

人体具备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0.5-2Hz=人睡眠及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4-7Hz=人困倦时出现、8-13Hz=人放松或闭眼时会出现、14-30Hz=当人警醒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伴变化,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有人将各种刺激统称为事件,于是刺激诱发电位就变成了“事件相关电位”2、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脑的组织病变技术。

3、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神经活动要消耗一定的葡萄糖,并使局部血流增加。

PET的主要原理是: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食品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的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脑内的分布图。

4、核磁共振显影技术的基本原理:MRI。

脑成像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摄影术,也许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

不过不需要注射。

1、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是有区别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如电解法2、正电子放射层描术PET与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等其他造影术不同,它得到的是活性物质代谢率的机能动态图像3、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对的稳定性,从而表现出与年龄阶段的大体对应关系。

但是这种对应关系并不是机械的,而是相对的。

(3)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关系心理是在时间维度上发展,主要由遗传决定的生理成熟程度,即用年龄来表示。

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与年龄只是大致对应关系,在不同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前或推后,表现出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和不平衡性。

这说明心理发展与年龄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

(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具有引导和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说,遗传素质是它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心理发展提供的是一种预定倾向。

心理要发展起来,还必须有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教育传授人类的文化知识,同时引导和促进心理的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能够很好地说明教育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

“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这个差异就是教育所带来的发展,被称为“人为的发展”。

诚然,处理得不好的教育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心理发展起着促退的作用。

教育差别对发展的影响大于遗传差别的影响。

2.教育的效果也取决于选择启发的时期研究表明,在某些心理过程或心理特征发展的不同时期,教育引导和启发的效果也不一致。

在发展的快速期即将出现前的一段时间效果最好,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引导和启发的最佳有效期,被认为是儿童最易接受有关教育影响的时期(李文馥,1989)。

·3.教材和教法应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教材和教法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适合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并使之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适度挑战性,不仅可以提高教育效果,而且有利于促进儿童认知的发展。

教育具有促进心理发展的作用,而选择最适宜的时机、采取最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节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第一单元遗传与心理发展遗传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一)遗传及遗传机制1.遗传和变异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母生九子,九子有别”,这是中国民间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形象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
一、垂体腺 二、甲状腺 三、副甲状腺 四、肾上腺 五、性腺 六、胰腺
内分泌系统组成:
1、内分泌腺(独立器官) 垂体腺、甲状腺、副甲状腺、肾上腺、性
腺、胰腺。 2、内分泌细胞
散在各器官内 (如胃肠内分泌细胞)
功能:
对新陈代谢、生 长发育、生殖功能 和维持机体内环境 的稳定起重要的体 液调节作用。
空气污染: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只 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工作效率。
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 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 脑危害极大。
不愿动脑:思考是锻炼大脑的最佳方法。不愿 动脑的情况只能加快脑的退化,聪明人也会变 得愚笨。
带病用脑:在身体不适或患疾病时,勉强坚持 学习或工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大 脑损害。
一、垂体腺
远侧部
前叶
腺垂体 结节部
垂体
中间部
后叶
神经部
神经垂体 漏斗部
漏斗
正中隆起
腺垂体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
素、催乳素、黑色细胞刺激素、促 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促性垂体Biblioteka 腺激素等————内分泌之首
神经垂体贮存和释放来自下丘 脑的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生长素 :未成年前——侏儒症 生长素 :未成年前——巨人症
“对于人类来说,没有任何一种科学研究 比研究人脑更重要。”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克里克
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1、锻炼与大脑 2、睡眠与大脑 3、营养与大脑 4、烟酒与大脑 5、疾病与大脑 6、学习、记忆与大脑
损害大脑的十大不良习惯
长期饱食:导致脑动脉硬化、脑早衰和智力减退等现 象。
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 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
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 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 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长期吸烟:常年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萎缩,易 患老年性痴呆。
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 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 人也会糊涂起来。
少言寡语:经常说富有逻辑的话也会促进大脑 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

边缘叶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
一、神经元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
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基本功能——接收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的构成: 1、细胞体(圆形、锤体形、梭形和星形) 2、树突:传入神经冲动。 3、轴突:传出神经冲动
突触——神经元间的传导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
(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2、脑 (二)周围神经系统 1、躯体神经系统 2、植物性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 系统
中枢 神经系统
周围 神经系统
前脑 脑 小脑
大脑皮质 边缘系统 下丘脑 丘脑
脑干(网状系统、中脑、脑桥、延脑) 脊髓
躯体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系统
第二节 大脑皮层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分区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三、大脑的潜能 四、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分区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 (二)大脑皮层的功能分区
1、感觉皮层区 2、运动皮层区 3、联合皮层区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怀疑:功能不同的两半球(“失语症” 与布洛卡区, Paul Broca, 1861)
功能 :血钙下降,出 现手足抽搐(误切)
功能 :骨质脱钙,易 骨折
四、肾上腺
盐皮质激素 :水盐代谢 皮质 糖皮质激素:
糖和蛋白质代谢 性激素:副性征
皮 质
髓质
肾上腺素:心跳↑ 髓质
去甲肾上腺素:血压↑
五、性腺
男性性腺 睾丸
女性性腺 卵巢
产生精子
分泌男性荷尔蒙——表现第二性 征,如声音低沉、胡须浓密
交感 神经系统
副交感 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负责感觉器官(包括骨骼肌)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信 息交流。包括脑神经(12对)和脊神经(31对)
植物性神经系统
部位 交感神经系统:发自脊髓 副交感神经系统:发自脑和脊髓;分布于内脏器官、 心血管、腺体和平滑肌 功能 交感神经系统:在机体应付紧急情况时产生兴奋 副交感神经系统:保持身体安静时的生理平衡
成年人——肢端肥大症
二、甲状腺
分泌甲状腺素,促进新 陈代谢,维持生长发育 (骨骼、神经)。
功能 :儿童呆小症, 成年人粘液性水肿、性功 能低下
功能 :甲状腺肿大、 突眼、失眠、急躁、手颤 等---甲亢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 肿大---大脖子病
三、副甲状腺
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 钙磷代谢,维持血钙水平。
第二章 心理的生理 心理与行为发生的自然基础
大脑外侧面
脑不是孤独的
脑不是实诚
中枢神经系统是怎么来的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顶枕颞叶分界
额叶
顶叶

颞叶
机遇:切断两半球的联系 (“裂脑人”研究 Sperry 1968, Gazzaniga 1970)
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
左半球负责言语、 阅读、书写、数学 运算和逻辑推理等 活动。
右半球负责知觉 物体的空间关系、 情绪、欣赏音乐和 艺术等活动。
三、大脑的潜能
21世纪是脑的世纪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脑科学出现爆炸性 发展,特别是90年代“脑的十年”计划的推 行。现在,被称作 “脑的世纪”的庞大计划 正在进行。
(二)神经元的分类(功能)
感觉(传入)神经元: 从感官传递信息到中枢神经。
运动(传出)神经元: 从中枢神经传递信息到器官。
中间(联络)神经元: 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只存在于脑
与脊髓中。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
静息电位:神经元在非神经冲动条件下,细胞 膜内外的电压差,细胞膜的放电现象。
全或无原则:神经元的兴奋性具有一种很特殊 现象,即当刺激强度未达到某一程度时,即无神经 冲动发生。但当刺激强度达于某种程度而能引起冲 动时,该神经冲动立即达到最大强度;此后刺激的 强度纵使再继续加强或减弱,对已引起之冲动强度 不再发生影响。此种现象称为“全或无定律”(all- or-none law) 。
产生卵子
分泌女性荷尔蒙——表现第二性 征,如声音高尖、乳房发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