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

中医治疗黄疸医案六则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更是自成体系,比如对单单一种黄疸疾病,针对不同证型就有不同的治疗方案。

现将部分典型医案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

例一胡××,男,31岁。

入院日期:1962年6月10日。

因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暴发型)入院,(6月12日)除西药治疗外,并邀中医会诊。

婺勘樯矸⒒疲玳僮由裨瓴荒才钗蕹#蒴诳室矣欢瘢纱簦蟊阋?日未解,小溲黄赤,舌苔黄燥,质红绛,脉弦滑而数。

辩证:湿热炽盛,肝胆郁结,腑气不通,营液灼耗,心神被扰。

病起一周,证属急黄。

治法;清热通腑,凉血解毒。

方药:生大黄、黑山栀各12克黄柏、枳壳、郁金各9克菖蒲6克鲜生地24克茵陈30克鲜白茅根30克先煎汤、去滓取汁代水,放入上述各药浓熬,服2剂。

6月14日(二诊);大便解过三次,色焦黄,神智略定,黄疸未见加深,呕恶已止,小便黄赤,舌苔略润,质仍红绛,脉象弦滑,前方去菖蒲加血余炭、地榆炭,2剂。

6月16日(三诊):神志转清,黄疸亦见减轻,但仍懊,苔转黄腻,质尚红,脉象弦滑,再以清热养阴疏肝利胆。

方用:生大黄6克黑山栀12克郁金、黄柏、麦冬、鸡内金各9克枳壳6克川石斛12克茵陈30克半枝莲30克先煎佛,去滓取汁代水,放入其他药再熬,服4剂。

6月20日(四诊):前方略有加减继服。

例三孙××,男,三个月,初诊日期:1971年11月18日。

患儿出生半月后,皮肤及巩膜开始发黄,大便色白,溲黄,一周来吐奶。

1971年11月1日血查黄疸指数79单位,总胆红质6.82毫克%,直接胆红质6.6毫克%,凡登白氏试验,直接迅速反应,谷丙转氨酶150单位,麝浊3单位。

诊为:粘液性(不全)阻塞性黄疸。

治以利胆清热化湿,连服12剂,黄疸虽未加重,但也未见消退。

1971年11月18日转诊,症见一身发黄,吐奶,溲黄。

指纹深紫,舌苔白。

辨证:湿热中阻,瘀热发黄。

治法:清热利胆,芳化活血。

方药:茵陈6克郁金3克酒芩6克土茯苓6克藿香3克杏仁3.5克橘红3克赤芍6克藕节6克泽兰6克车前子6克治疗经过;以上方为主,间断取药30剂,1972年4月7日复查:谷丙转氨酶193单位,总胆红质小于0.3毫克%,黄疸指数4单位。

张梦侬经验方茵陈泻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张梦侬经验方茵陈泻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张梦侬经验方茵陈泻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笔者在农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运用湖北中医学院教授张梦侬的经验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典型病例茵陈泻肝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严某,男,10岁。

一身面目小便皆黄,黄色鲜明。

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

因无钱住院,要求用中药治疗。

按照张梦侬教授拟定的茵陈泻肝汤治疗。

方药:茵陈20g,炒槐角、焦山楂、建曲、炒麦芽各10g,栀子、龙胆草、厚朴、炒黄芩、柴胡、陈皮、茯苓各6g.煎汁内服。

1剂/d.服15剂为1个疗程。

另用茵陈50g,炒槐角10g(打碎),煎水当茶饮,1剂/d.服药三天开始退黄,小儿精神逐渐好转。

一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

讨论:急性黄疸型肝炎由病毒引起,祖国医学认为六淫侵袭,湿热下注,致脾胃运化失常,肝胆疏泄失职,以致胆汁郁滞,一身尽黄。

治宜清热利湿,疏泄肝胆,健运脾胃。

正如张介宾论小儿治则所云:“……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

”本案由于药与证合,故服药第三天即收显效。

婴儿去黄疸的中药偏方

婴儿去黄疸的中药偏方

婴⼉去黄疸的中药偏⽅ 黄疸是⼀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原因是由于体内⾖腐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清内胆红素升⾼的情况,下⾯⼩编带你了解婴⼉去黄疸的中药偏⽅,希望对你有帮助! 婴⼉去黄疸的中药偏⽅ 1、婴⼉去黄疸的偏⽅⼀ 主治:治黄疸。

⽤法:⽤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

有酒量的⼈服后易见效。

⼜⽅ : 秦艽三两,⽜乳⼀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2、婴⼉去黄疸的偏⽅⼆ 材料:⽤地锦草、⽺草、桔梗、苍术各⼀两,⽢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再加⽩⾯适量和成丸⼦,如⼩⾖⼤。

⽤法:每服三⼗⾄五⼗丸,空⼼服,醋汤送下。

⼀天服⼆次。

3、婴⼉去黄疸的偏⽅三 主治:( 内热、⼤热型) 。

⽤法:⽤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 : ⽤茵陈切细煮汤服。

⽣⾷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便。

此⽅名“茵陈羹”。

4、婴⼉去黄疸的偏⽅四 主治:( 湿热型) 。

⽤法:⽤柴胡⼀两、⽢草⼆钱半,⽩茅根⼀⼩把,加⽔⼀碗,煎⾄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 : ⽤灯草根四两,加酒、⽔各半,煮半⽇,露⼀夜,温服。

5、⽟⽶须煮⽔能够去黄疸吗 孕妇可以在怀孕期间喝⽟⽶须⽔,它主要有利尿消肿的功效。

有些产妇在分娩后会出现⼩便不利,⾝体浮肿的现象,⼤量补充⽔分时容易加重⼼脏的负担。

如果把⽟⽶须放在开⽔中煮,每天当茶饮⽤,会帮助⾝体利尿,从⽽减轻⽔肿,⽽且不增加⼼脏的负担,还具有减肥作⽤。

⽅法为把200毫克⽟⽶须放在700-800毫升的开⽔中煮,待煮到1/3⽔量时即成,每天饮⽤1杯。

⽟⽶须有利尿、降压、促进胆汗分泌、增加⾎中凝⾎酶和加速⾎液凝固等作⽤。

将⽟⽶须在授粉前割下阴⼲存放,煎⽔代茶,对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痛、⾼⾎压和肥胖病均有⼀定疗效。

⽟⽶须还有强⼼、开胃、⽌喘等作⽤,它味⽢、性平,⽬前来说,尚⽆关于⽟⽶须⽔的负⾯报道,⽆任何副作⽤。

因此孕妇在怀孕期间可以喝⽟⽶须⽔,但如果没有必要,还是尽量少喝,有出现了⽔肿的时候再喝。

冶疗肝炎的药方

冶疗肝炎的药方

冶疗肝炎的药方茵陈连翘治肝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退黄,主治急性病毒性黄疸型肝炎。

【偏方组成】茵陈15~30克,连翘10~15克,板蓝根15~30克,败酱草15~30克,陈皮10克,车前草15~30克,生大黄3~6克后下,丹参15克,红花1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肝功能恢复正常后改为隔日1剂,继服一个月以巩固疗效。

【病例验证】治疗67例中,男 41,女26例。

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大多在20~40岁之间。

病程10天以内者62例,11~20天者4例,21天以上1例。

辨证分型:热重于湿者49例,湿重于热者18例。

黄疸指数最低为9单位,最高为50单位;谷丙转氨酶最低124单位医院正常值为40单位,最高为1234单位。

治疗67例,其中痊愈服药20~30剂后复查肝功能完全正常66例,无效1例。

治愈病例经过三个月以上的随访,两次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黄芪女贞子治肝炎【功能主治】益气活血,强肝解毒。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

【偏方组成】生黄芪、女贞杞、灵芝、太子参各15克,陈皮14克,蒲公英40克,蛇舌草、蚤休各20克,丹参、生甘草各5克,茯苓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尿黄或血清胆红素偏高者,加茵陈;恶心纳差,苔白腻者,加苍术、姜半夏;畏寒肢冷,胃脘冷感者,加附片、干姜、桂枝;轻度腹水,下肢浮肿者,加泽泻、益母草;舌质有瘀点,肝区时有掐痛者,加延胡、桃仁。

【病例验证】张某,46岁,工人。

患肝病十余年。

门诊症见:面色皓白,形寒肢冷,上腹部冷痛,喜温恶寒,四肢乏力,纳差便溏,眠差多梦,时有恶心。

化验报告:ALT波动在120IU/L左右,血清胆红素波动在30mol/L左右,A/Gl.0时,有倒置。

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弱。

用本方加附子、苍术、姜夏、茵陈、砂仁等治疗三个月症状稳定,ALT虽偶有升高,但升高后稳步下降,临床症状消失,一年来未见复发。

寄生桑椹治肝炎【功能主治】补肾益肝。

黄疸肝炎:民间治疗小偏方

黄疸肝炎:民间治疗小偏方

黄疸肝炎:民间治疗小偏方*导读:茵陈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原料」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茵陈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原料」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用法」每日2~3次服。

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

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

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

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佛手柑饮治疗黄疸肝炎偏方:「原料」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制法」将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泡茶。

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

「宜忌」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

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

*蒲公英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来源」《粥谱》「原料」蒲公英40~60克(鲜品60~90克)粳米50~100克「制法」取干蒲公英或鲜蒲公英(带根)洗净,切碎,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同煮为稀粥,以稀薄为好。

「用法」每日2~3次,稍温服。

3~5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适用于肝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腺炎、胆囊炎及急性乳腺炎和尿路感染等。

*山药桂圆炖甲鱼治疗黄疸肝炎偏方:「原料」山药片30克桂圆肉20克甲鱼1只(约重500克)「制法」先将甲鱼宰杀,洗净去内脏,连甲带肉加适量水,与山药片、桂圆肉清炖,至炖熟。

「用法」食用时,吃肉喝汤。

「功效」滋阴潜阳,散结消,补阴虚,清血热。

适用于肝硬化、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病人。

*茯苓粥治疗黄疸肝炎偏方:「原料」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红枣20枚「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

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

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皮肤、眼球和黏膜出现黄色,而发生黄疸的原因很多,包括肝炎、胆道堵塞、肝硬化等。

中医在治疗黄疸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治疗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

1.医家:张仲景张仲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家,他的《伤寒杂病论》中对于黄疸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黄疸是因湿邪内阻、气血不利所致,治疗的关键在于祛湿化痰、活血化瘀。

他常用的一味药物是茵陈蒿(又名黄芩),茵陈蒿具有清热祛湿的功效,可以改善黄疸患者的症状。

此外,张仲景还倡导运用针灸和艾灸疗法加强治疗效果。

2.医家:朱震亨朱震亨是明代著名的医家,他在《医学镜囊》中提到了一种治疗黄疸的方剂——白虎汤。

白虎汤主要由知母、石膏、甘草、黄连等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功效。

朱震亨认为黄疸是由于湿热内蕴、气机不畅所致,清热利湿是治疗黄疸的关键。

3.医家:吴昆吴昆是清代的名医,他著有《医学里正》一书,其中详细讲述了他治疗黄疸的经验。

吴昆主张根据黄疸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他认为,黄疸可以分为胃热型、湿阻型和肝阳上亢型等多种类型。

对于胃热型黄疸,吴昆推荐使用陈皮、柴胡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湿阻型黄疸,他主张采用茵陈、泽漆、薏苡仁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肝阳上亢型黄疸,他则建议使用栀子、柴胡、上清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医家:钱乙钱乙是明代著名的医家,他在《医林改错》中提到了一种治疗黄疸的针灸方法——临床三环针法。

这种针刺方法是在经络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体内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效果。

此外,钱乙还推荐使用火罐疗法来治疗黄疸,该疗法通过火热刺激促使体内湿气排出,从而改善黄疸的症状。

中医治疗黄疸的名医经验众多,上述仅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名医们通过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为黄疸患者带来了希望。

然而,每个人的具体病情不同,治疗方法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7种偏方调治肝炎

27种偏方调治肝炎

27种偏方调治肝炎偏方一、大黄茶配方:生大黄15克。

制法:将生大黄用清水洗净后,切片,放入瓷杯中,冲入沸水,焖盖5分钟。

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

对因发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

大便溏者,可减少大黄用量,并加米汤。

凡服此茶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肝功能基本正常时,仍需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但生大黄用量应改为每天3~5克。

偏方二、大黄麦芽汤配方:酒蒸大黄40克,生麦芽30克。

制法:将酒蒸大黄、生麦芽加适量水煎汤,滤渣取汁。

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1日2次,每日1剂,儿童剂量酌减。

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即增加,黄疸在6~8天内消退,肝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

偏方三、红木香散配方:红木香适量。

制法:将红木香研成细末备用。

功效: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

服药后,血清转氨酶多数在3周内恢复正常。

但对麝浊度明显升高者,降浊效果不显。

用法:每天9~18克,分3~4次口服。

偏方四、芜菁散配方:芜菁散适量。

制法:将芜菁子洗净,晾干,研成细末。

功效:清热、祛湿、润肠,用治黄疸型肝炎、便秘。

用法:每次取10~15克,用开水调服。

偏方五、鸭跖草汤配方:鸭跖草30~60克。

制法:将鸭跖草洗净,加适量水煎煮,滤渣取汁。

功效: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用法:分2次服,每日1剂,15~20天为1疗程,不加其他药品。

食欲差者,可静滴葡萄糖液。

偏方六、三草煎剂配方: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20克,益母草10克。

制法:将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益母草一起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适量白糖调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散结消肿,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用法:每天3次,每次服100毫升,连服2周为1疗程。

儿童剂量减半。

偏方七、大青叶合剂配方:大青叶20克,茵陈30克,板蓝根、龙胆草各12克,车前子9克。

制法:将上述五味药加适量水煎至300毫升,滤取药汁。

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治疗小孩肝炎偏方有哪些

治疗小孩肝炎偏方有哪些

治疗小孩肝炎偏方有哪些幼儿往往是由于身体抵抗力弱而感染。

这就是小儿黄疸型肝炎的原因之一。

很多新生儿会得黄疸型肝炎,小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病因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治疗小孩肝炎偏方有哪些呢?1、菟丝茶工艺:其他口味:原本味主料:菟丝子30克功效:清热凉血,利湿退黄。

2、茵陈茶工艺:煮口味:原本味主料:茵陈蒿30克功效:一.清热,退黄,利胆。

二.适用于乙型肝炎,症见尿黄、目黄、肤黄。

拌有身疲体乏、食欲不振等。

3、茵陈姜糖茶工艺:煮口味:原本味主料:茵陈蒿50克功效:本药茶功能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故可用于辅助治疗急黄疸型肝炎。

4、玉米须炖蚌肉工艺:原炖口味:原本味主料:河蚌500克功效:1.玉米须性味甘平,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

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能减少胆红质的含量,缓冲胆汁中的沉渣,降低其浓度比重,是良好的利胆剂,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炎、此外,玉米须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5、鸡骨草蜜枣烧猪肉工艺:煮口味:原本味主料:猪肉(瘦)150克功效:解毒退毒,扶正护肝。

6、茵陈白矾粥工艺:煮口味:原本味主料:粳米30克功效:1.补脾和胃,解毒燥湿利黄。

2.适用于小儿黄疸型肝炎伴腹胀、食欲不振。

7、青蒿茵芦茶工艺:煮口味:原本味主料:青蒿45克,芦根30克,茵陈蒿20克功效:清热,利胆,退黄。

适用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8、赤小豆鲤鱼汤工艺:煮口味:清香味主料:鲤鱼500克功效:有渗湿退黄之效。

9、蜂蜜马齿苋汁工艺:其他口味:甜味主料:马齿苋100克功效:马齿苋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疸的作用,对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疗效。

接下来看下儿童肝炎有哪些种类?甲型肝炎的症状: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

乙型肝炎的症状: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症状比较常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有时会有肝区(右上腹)疼痛,查体可有皮肤巩膜发黄,肝区触痛,化验检查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等。

2023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宝宝黄疸治疗方法

2023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宝宝黄疸治疗方法

2023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宝宝黄疸治疗方法黄疸的形成原因1、玉米须:(利湿退黄药--可能对“病理性”的黄疸有一定的作用) 甘、淡,平。

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胆退黄,利尿退肿,止血。

应用:现代用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石症等。

可大剂量单用,或与金钱草、茵陈、郁金等配用。

(有的农民朋友懂得给新生儿退除黄疸的做法是把整个【可以是新鲜的】玉米(带皮须)一起煮,大人吃玉米,小孩喝玉米水或者洗眼睛、洗脸、洗澡;玉米须、黄栀子药店有售的)2.(黄)栀子50克煮水1000克20分钟,冷却后将其洗眼睛、脸、洗澡;黄疸消退除后再洗三天即可(有的地方使用“黄果树枝叶”煮水洗澡、洗脸、洗眼睛)。

(实际上是通过皮肤吸收药物成分) (黄栀子是植物果实,在农村仍广范的用作食用染色剂,是天然染色剂。

各药店均有售);如果不是初生婴儿也可喂一点茵栀黄口服液(黄栀子的中成药)退除黄疸。

注:(这里的黄栀子使用量是根据我自己当时使用写下的、另外一个是玉米须它是别的以前是孕妇实践检验证实的,且医学也多有介绍;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希望你尽量能广传让更多的人受益,免除更多有黄疸宝宝的家人的焦虑和痛苦)。

3.刨下黄铜粉末煮水1000克20分钟,冷却后将其洗眼睛、脸、洗澡;黄疸消退除后再洗三天即可。

4、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些去除黄疸和护肝的冲剂,或者。

也可以在医院或药店买些黄栀子用黄栀子煮水20分钟后用温黄栀子水洗脸、洗眼睛和洗澡。

5、满月后还可以把小孩抱出去晒晒太阳,太阳光中也含有比医院的蓝光照射微弱。

6、用白蒿和红枣(切开去核)煮水给宝宝喝几天就好了,有的孩子月子里(可以不断奶)就是喝的这个治黄疸,一天喝二十毫升就行。

7、治黄疸:一灯心草、天胡荽各一两。

水煎,加甜酒少许调服。

二灯心草五钱,鲜枸杞根一两,阴行草五钱; 水煎,糖调服。

8、治湿热黄疸:鲜灯心草一至二两,白英(鲜)一至二两。

水煎服。

治疗黄疸的最好办法1.胆红素生成过多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
退黄汤
【来源】王静安,《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茵陈15〜30克,桅子6〜9克,黄连3克,广郁金12〜15克,白蔻6克,香附15〜30克,苏梗9克,金钱 草30克,满天星30克,花斑竹30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诸药用冷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文火煎10分钟,取汁,水煎两次,二汁混合,视 小儿年龄给药,每日服4次,4小时服1次。
【组成】茵陈,金钱草,郁金,赤芍各12克,当归、生山楂各9克,虎杖6克,生大黄3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解】胎黄的发生,多因乳母湿热遗留于胎儿所致。方中茵陈,生大黄,金钱草有清热利湿之功,然《张氏 医通》中提到,"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无不瘀血阻滞也。”故在方中加用生山楂,赤芍,当归,虎杖,以增 强活血化瘀功效。近代药理证实,赤芍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扩张胆管;当归对动物实验性肝炎有保护作用:生山 楂活血消食和胃,对肝胃不和有纳呆的患儿尤为适合。总之,全方配方既清热利湿,又活血化瘀。是治疗婴儿肝炎 综合征(胎黄)的有效方剂。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一般服3〜5剂见效,15剂左右可愈。
利肝汤
【来源】田成庆,《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茵陈25克,板蓝根10克,败酱草15克,夏枯草、尾连,黄苓,黄柏,金钱草各10克,木通6克,滑石 15克(包煎)。龙胆草3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同时配用西药强地松。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利胆。
【方解】方中用车前子清热利尿;篇蓄利尿通淋,祛湿退黄;金钱草利胆通淋,清利退黄,以上三药有加强茵 陈,广郁金的利胆作用:山桅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大黄有清热解毒及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虎杖清热解毒, 祛风利湿,活血通络,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及减轻炎症等,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甘草解毒,并调 和诸药。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利胆之功,故有之多效。

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黄疸型肝炎的偏方

黄疸型肝炎的偏方文章目录*一、黄疸型肝炎的偏方*二、黄疸型肝炎的危害*三、黄疸型肝炎的传染途径黄疸型肝炎的偏方1、黄疸型肝炎的偏方茵陈粥【原料】茵陈30~60克粳米50~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蔑陈洗净,煎汁,去渣,入粳米后加水适量,待粥欲熟时,加入白糖适量,稍煮一二沸即可【用法】每日2~3次服。

7~10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退黄疸。

适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粥治疗【原料】栀子仁3~5克粳米50~100克【制法】将栀子仁碾成细末,同时煮粳米为稀粥,待粥将成时,调入栀子末稍煮即成。

【用法】每日2次。

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泻火。

适用于黄疸性肝炎、胆囊炎以及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

【宜忌】不宜久服多食,平素大便泄泻的人忌用。

佛手柑饮【原料】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制法】将佛手柑15克,白糖适量,泡茶。

或将佛手柑与粳米煮粥,常食效果相同。

【用法】每日服数次。

【功效】醒脾开胃,疏肝理气。

【宜忌】适用于肝胃气滞之脘胁胀痛者。

阴虚五心烦热者不宜食。

2、黄疸型肝炎的病因各种引起肝炎的病因都可因同时出现黄疸而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常见的病因包括以下几种: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的感染,其他嗜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的感染、化学毒物的损伤(如四氯化碳)、酒精损伤、药物(雷米封、利福平、降血脂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影响、血脂代谢异常(脂肪肝)等,这些原因都可导致肝细胞发生弥漫损害产生肝炎,同时出现黄疸,在临床上被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3、黄疸型肝炎的诊断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炎,伴皮肤黏膜黄染,血清胆红素超过17.1μmol/L即可诊断为黄疸型肝炎。

黄疸型肝炎的危害损害肝脏的功能由于肝炎病毒侵犯肝脏,并在肝细胞内不断复制。

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作用下,一起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水肿、破坏使肝脏组织发生炎性侵润,充血、水肿、渗出、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等一系列变化。

这样就影响了肝组织的正常状态和结构,损害了肝脏的胆红素代谢的各种功能。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
治疗黄疸的土方法往往是通过中药和传统偏方进行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土方法治疗黄疸的偏方。

1. 青果泡水:将多枚青果(也称绿果)洗净后,切成小块,然后加水煮沸,再把果肉和水一起放入容器中,备用。

每天早上空腹时,取一小杯青果水,分几次慢慢喝完,连续坚持10天,可以有效治疗黄疸。

2. 芦荟鲜叶汁:将鲜芦荟叶切碎,用榨汁机榨出芦荟叶汁,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30毫升。

芦荟叶汁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消除黄疸。

3. 金银花茶:将金银花适量放入杯中,加入开水冲泡,覆盖杯盖,静置10分钟后即可饮用。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尿的功效,可以帮助治疗黄疸。

4. 苦瓜汁:将苦瓜洗净切片后,用榨汁机榨出汁液,将汁液放入容器中备用。

每天早上空腹时,取适量苦瓜汁,分几次慢慢喝完。

苦瓜汁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降火,对治疗黄疸有一定效果。

5. 红豆汤:将适量的红豆洗净,加水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待红豆煮烂时加入适量的冰糖,继续煮10分钟即可。

每天饭前后各喝一碗红豆汤,可以促进尿液排出,从而达到治疗黄疸的效果。

6. 木耳炒蛋:将适量木耳切丝,打散鸡蛋,将木耳丝和鸡蛋一起炒熟即可。

木耳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治疗黄疸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土方法治疗黄疸的偏方,这些偏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治疗黄疸,但并不保证每个人都适用,具体使用时应结合自身情况来选择。

如果黄疸情况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3)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3)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退黄汤【来源】王静安,《名医秘方汇萃》【组成】茵陈15~30克,栀子6~9克,黄连3克,广郁金12~15克,白蔻6克,香附15~30克,苏梗9克,金钱草30克,满天星30克,花斑竹30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诸药用冷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文火煎10分钟,取汁,水煎两次,二汁混合,视小儿年龄给药,每日服4次,4小时服1次。

【功用】清热除湿,利胆祛痰。

【方解】本方茵陈性苦微寒。

苦燥脾湿,祛中焦湿邪,苦泄下降,又引湿邪从小便而出,其寒能清热,清泻肝胆之郁热,为治肝脾湿热之主药;栀子清湿中之热;黄连清中焦湿热,三药合用,使湿热分消,从下而解,为治黄疸之主药,配伍郁金、白蔻、香附、苏梗宣通气机,并可化湿祛瘀;金钱草、满天星、花斑竹利湿退黄,合而用之,使气化湿而化,湿去而邪无所留,则其热自退,其黄自消,堪谓清化湿热,退黄之效方。

【主治】婴儿黄疸。

症见全身皮肤,面目发黄,颜色鲜明或紫暗,小便深黄而短,腹部膨胀,大便秘结或溏,舌苔黄腻,质红、指纹红紫等。

【加减】本方药组成以治湿热发黄为主的黄疸较适宜。

若感受疫毒,黄疸初起,症见发黄、恶寒,身热不扬,纳呆或食少,恶心呕吐,溲黄赤,短少,大便不实。

苔厚黄腻或微白,脉数沉细,纹红青紫,属脾湿过重者,加苍术9克,草果10克;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为气郁不畅,经络阻滞,隧道壅滞,加用疏肝破气之品,重用白蔻,香附加青皮,香橼,槟榔各10克,炒麦芽,炒谷芽各30克;大便干结者,加胖大海10~15克,腑气得通邪气得出;如见腹部有痞块者,加紫丹参15~30克,鸡内金10~15克,酥鳖甲,粉山甲各15克,以活血软坚消痞:呕吐者,加陈皮6克,姜汁竹茹9克,素体虚弱,色黄晦暗,手足欠温,邪气虽盛,正气亦虚者,加明沙参,黄芪各30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一般服3~5剂见效,15剂左右可愈。

利肝汤【来源】田成庆,《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茵陈25克,板蓝根10克,败酱草15克,夏枯草、尾连,黄芩,黄柏,金钱草各10克,木通6克,滑石15克(包煎)。

婴儿黄疸中医怎么处理的

婴儿黄疸中医怎么处理的

婴儿黄疸中医怎么处理的作为一位高级育婴师,对于婴儿黄疸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中医的处理方法,以便更好地帮助父母解决这个问题。

婴儿黄疸是很多宝宝都会经历的问题,尤其是在新生儿期,宝宝经常出现皮肤和眼睛发黄的现象。

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宝宝健康的长期影响。

中医认为,婴儿黄疸是由于胎儿期血液中的胆红素过多,在宝宝出生后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引起的黄疸问题。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中医主张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帮助宝宝排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缓解黄疸的症状。

以下是几种中医常用的处理方法:1.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可以帮助宝宝畅通经络,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促进排出体内的胆红素。

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用手指按摩宝宝的腹部、脊椎和小腿等部位,可以选择轻轻揉捏,或者用手指缓缓地顺着宝宝的经脉走,都能有效地帮助宝宝消除黄疸。

2. 中药调理中药对于婴儿黄疸问题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常用的中药包括大黄、枳壳和龙胆草等,这些草药都有利于清除胆红素,促进排泄,从而缓解黄疸的症状。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避免药物过量或者不适用的情况出现。

3. 饮食调理宝宝的饮食也是可以帮助缓解黄疸的。

中医建议在宝宝出现黄疸症状时,多给宝宝喝一些苦味汤水,以帮助胆囊分泌更多的胆汁,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此外,还可以多给宝宝喝生姜和红枣茶,或者用米汤、绿豆汤等做成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利于宝宝的身体排毒。

最后,就个人经验而言,我认为对于宝宝出现黄疸问题时,父母应该注意宝宝的饮食调理,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的情绪,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病痛。

此外,我们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体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在发现异常时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宝宝解决问题,保障宝宝的健康成长。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

名中医治黄疸型肝炎十五个秘方40.1轻型消黄汤【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组成】茵陈30克,生苡米、茯苓、白芍、赤芍、六一散(包)各12克,藿香、杏仁、当归、丹皮、酒炒黄芩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利湿清热,芳香化浊。

【方解】方中重用茵陈,利胆退黄;白芍、赤芍、丹皮、当归养阴和血、清热凉血;黄芩清热解毒;藿香芳香化浊;杏仁宣肺利气;苡米、茯苓、六一散利水祛湿。

诸药相伍、共奏利湿清热、芳香化浊之功,用于湿重于热之黄疸,较为适宜。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

证见黄疸轻、恶心、厌油腻、时呕、口不干、不思饮、困倦、食后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稍数。

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轻型)。

【加减】若有低热,加鲜茅根30克,青蒿12克;大便溏、纳差者,加焦白术、谷芽各9克;如黄疸已退、转氨酶不降者,加蒲公英、紫花地丁、石见穿、板蓝根等解毒药。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著。

40.2重型消黄汤【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组成】茵陈90克,生石膏、鲜茅根各30克,炒知母、炒黄柏、藿香、佩兰、杏仁、六一散(包)各9克,赤芍、丹皮、龙胆草、泽兰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

【方解】方中茵陈利肝胆、退黄疸;知母、黄柏、龙胆草、石膏清热解毒;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赤芍、丹皮、泽兰活血化瘀;鲜茅根、六一散利水通淋祛湿;杏仁宣肺,调畅气机,通调水道,排除湿热。

诸药配伍为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芳香透表之功。

本方配伍周密,较前人之退黄剂更胜一筹。

【主治】湿热黄疸,热重于湿。

证见黄疸重,恶心、呕吐、厌油、发热口渴、便干尿赤、舌苔黄厚而燥,脉弦滑数。

用于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之重型。

【加减】若高热或兼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1.2克,或紫雪丹3克,分2次冲服。

便秘加酒炒大黄,栝蒌各15克;退黄时茵陈用量要大,最大可用到125克,并加活血化,以加速退黄作用。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

『中医儿科学』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汇总儿科学是所有临床科目中最容易拿分的科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更快、更有效的去记忆儿科学考试中的常考内容,医学教育网特此将各个系统疾病里中医辨证论治部分的各证型首选代表方剂以及西医治疗上首选的治疗药物进行了汇总。

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新生儿疾病1、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中医辨证论治:(1)湿热熏蒸证——治法:清热利湿退黄;方药: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证——治法:温中化湿退黄;方药:茵陈理中汤加味。

(3)瘀积发黄证——治法:化瘀消积退黄;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2、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新生儿硬肿症首先辨别虚与实。

阳虚者以益气温阳为主,寒实者以温经通络为主。

(1)寒凝血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

(2)阳气虚弱证——治法:益气温阳,通经活血;方药:参附汤加减。

二呼吸系统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辨证论治:(1)主证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加减。

暑邪感冒——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加减。

时邪感冒——治法:清热解毒;方药: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2)兼证夹痰——治法:辛温解表,宣肺化痰;辛凉解表,清肺化痰;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风寒夹痰证加用三拗汤、二陈汤加减。

风热夹痰证加用桑菊饮加减。

夹滞——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

夹惊——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方药: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

另服小儿回春丹或小儿金丹片。

2、小儿肺炎小儿肺炎的中医辨证论治:(1)常证风寒闭肺证——治法:辛温宣肺,化痰止咳;方药:华盖散加减。

风热闭肺证——治法:辛凉宣肺,清热化痰;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痰热闭肺证——治法:清热涤痰,开肺定喘;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治疗黄疸方法

治疗黄疸方法
黄疸
黄疸指巩膜、粘膜或皮肤呈现黄色,多为肝胆疾病所致。 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凡色泽鲜明,如橘子色的为阳黄。色泽晦暗
的称阴黄;阳黄者多因湿热蕴蒸所致,临床表现以邪实为主;而阴黄多因寒湿阻遏所引起。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黄疸的偏方、验方主要如下。 [方一] 绵茵陈 30 克,粳米 50 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 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 1--2 沸即成。每日分 2--3 次服食,连服 7—10 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 15 克,干姜、桂枝各 10 克,粳米 50 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 30 克,粳米 100 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 4 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 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 1 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功能清热、泻火,适用于。 [方四] 白茯苓粉 20 克,赤小豆 50 克,薏米仁 100 克。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仁共煮粥,赤 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每日数次,随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 [方五] 土大黄 9 克,茵陈 15 克。水煎服,1 次服用。 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适用于黄疸。 [方六] 赤小豆、苦丁香、麻雀各 3 克。共碚干,研为末,用鼻子闻味。 本方适用于。 [方七] 田螺 10 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宿,五更取清汁服。 本方适用于阳黄病后,身面俱黄,吐血,诸药不致者。如黄不退,照前服。 [方八] 积雪草、冰糖各 30 克。水煎服,1 日 1 剂。 本方适用于湿热。 [方九] 梅花草 15 克,小白蒿、秦艽、黄柏、红花各 6 克,五灵、脂、广木香各 3 克。共研细末, 每服 3 叫.5 克,每日 3 次,白糖水送服。 本方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方十] 鲜车前草 10 株,天青地白草、馥浆草、绵茵陈、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蓝根、郁金各 20 克。水煎,日 1 剂,分 3 次服。 本方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季昌源方,功能清热解毒,退黄除,黄柏 15 克,大黄 9 克,大青叶 30 克,川金钱草 60 克。水煎,日 1 剂,早晚服。 本方为邱会河老中医经验方,适用于阳黄初起,大便干燥者,退黄效果甚好。 [方十二] 茵陈 30 克,茯苓 15 克,猪苓、白术各 9 克,泽泻 15 克,川金钱草 60 克,藿香 9 克。水煎 服,日 1 剂,分 2 次服。 本方利湿退黄,适用于身面俱黄,但湿邪较重者。 [方十三] 茵陈 30 克,干姜 6 克,熟附片、白术各 9 克,茯苓、泽泻各 11 克,焦三仙各 9 克,熟 苡 仁 30 克。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3 次服完。 本方温化寒湿,适用于皮肤黄染晦暗,如烟熏或如尘土,即寒湿阴黄证。 [方十四] 柴胡、当归各 9 克,赤芍 15 克,白术、茯苓各 9 克,茵陈 30 克,郁金 9 克,薄荷 3 克。水 煎服,日 1 剂,早晚服。 本方疏肝理血,适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黄疸证。 [方十五] 生首乌、连翘、丹皮、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茜草、丹参各 15 克,柴胡 12 克,茵陈、 白茅根各 30 克,甘草 6 克。前者冷水浸泡连煎 2 次,加水高出药面 1--2 寸。用砂锅煎煮沸 后约 30 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1 日分 3 次服完。每日 1 剂,连服 50--60 剂。 本方为河南著名中医翟明义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清肝利胆,除湿热、退黄疸。 主治:湿热蕴结型(阳黄)。对急性乙型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抗原三项阳性及转氨酶、总胆 红质、指数升高者有效。以发热或不发热、身黄、目黄、尿黄三大主症为特征。 加减运用:大便干加大黄 10 克;关节痛加忍冬藤 30 克;皮肤瘙痒加荆芥 15 克;阴黄去连 翘、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加黄芪 30 克、仙灵脾 15 克、焦白术 10 克,生首乌改为蒸 首乌,丹参加至 30 克;热重者加黄连 10 克;湿重者加苍术、佩兰各 15 克。 本方对湿热蕴结患者,特别是、转氨酶升高、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疗效较好。据 50 例患者 统计 HBsAg、抗 HBc、HBeAg 三阳转阴者 30 例;转氨酶、转正常者 47 例。但本方对慢性迁 延性乙肝抗原三项阳性者疗效欠佳。 [方十六] 水发香菇 60 克、豆腐皮 3 张、冬笋、荸荠各 150 克,面粉、苏打粉各 10 克,花生油 300 克,五香粉 0.3 克,嫩姜 10 克,味精、酱油、芫荽各适量。将香菇去蒂、洗净,切成条; 冬笋剥壳,也切成条,面粉置碗中,加水 150 克,酱油、味精、苏打粉适量搅匀成面糊。用 花生油炒香菇,片刻再加人冬笋、荸荠,炒透加酱油、五香粉、味精。将豆腐皮切成适当大 小的皮,放上香菇、冬笋、荸荠、嫩姜条卷起,用面粉糊粘合,再将整个卷子放人面粉糊中 蘸匀。将若干个卷子,放在烧热的花生油中炸至酥脆,取出配香菜即成。 本方清热、化痰、消积。适用于温病口渴、、热淋、痞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方10首)关键词:授权模式:无限制阅读次数:191上一篇下一篇治新生儿黄疸及肝炎综合征秘方茵瓦退黄汤【来源】袁述章,《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茵陈,瓦松,穿肠草各10克,紫草5克,青皮,茜草各6克。

另配青矾散(青黛、明矾),随汤送服。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利湿,清瘀除浊,润燥退黄。

【方解】胎黄多以湿热为患,故方用茵陈清热利湿为主,配合瓦松,穿肠草,紫草凉血,利水,清湿热;青皮理气开郁;茜草化瘀,在胆道阻塞则瘀结内停,故配合青矾散,猪膏发煎治疗。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消瘀除浊,润燥退黄之功效。

故用之每收显效。

【主治】新生儿黄疸、或胆道阻塞性黄疸。

【加减】临证应用,可随证选用白鲜皮、茯苓皮、冬瓜皮、桑白皮、陈皮、马鞭草等药,或方中配琥珀面;猪膏发煎,随服。

若腹胀重者。

加虻虫,水蛭,丹参、红花;若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或酒大黄等。

【疗效】临床屡用,每收显效。

婴儿利胆方【来源】时毓民,《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茵陈,金钱草,郁金,赤芍各12克,当归、生山楂各9克,虎杖6克,生大黄3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解】胎黄的发生,多因乳母湿热遗留于胎儿所致。

方中茵陈,生大黄,金钱草有清热利湿之功,然《张氏医通》中提到,“诸黄虽多湿热,然经脉久病,无不瘀血阻滞也。

”故在方中加用生山楂,赤芍,当归,虎杖,以增强活血化瘀功效。

近代药理证实,赤芍可以改善肝脏微循环,扩张胆管;当归对动物实验性肝炎有保护作用;生山楂活血消食和胃,对肝胃不和有纳呆的患儿尤为适合。

总之,全方配方既清热利湿,又活血化瘀。

是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胎黄)的有效方剂。

【主治】胎黄(湿热黄疸型婴儿肝炎综合征)。

【疗效】时氏治疗35例,总有效率达100%,其中治愈率为%。

停药后平均随访10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病情无反复,疗效甚为满意,后经上海数百例患儿应用证实,效果甚佳。

清热退黄汤【来源】时毓民,《中西医结合杂志》(1)1986年【组成】茵陈,金钱草,萹蓄各12克,山栀,车前子(包煎)、广郁金各9克,虎杖6克,生大黄3克(后下),生甘草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或频服。

同时配用西药强地松。

【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利胆。

【方解】方中用车前子清热利尿;萹蓄利尿通淋,祛湿退黄;金钱草利胆通淋,清利退黄,以上三药有加强茵陈,广郁金的利胆作用;山栀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大黄有清热解毒及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虎杖清热解毒,祛风利湿,活血通络,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及减轻炎症等,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利胆之功,故有之多效。

【主治】婴儿肝炎综合征(胎黄)。

【加减】气虚者,加太子参12克;肝脾肿大,加丹参12克,川芎6克;病程后期,SCPR的高者,加田基黄12克,五味子3~克。

【疗效】治疗50例,治愈率为98%。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多例,均获得满意疗效。

消黄利胆汤【来源】张志魁,《中西医结合杂志》(7)1986年【组成】茵陈15克,制大黄、泽泻各3克,茯苓、金钱草各9克,栀子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频服。

同时适当配合西药对症治疗,如抗生素,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

【功用】清热,利湿,消黄利胆。

【方解】方用茵陈,金钱草消黄利胆,清利湿热;栀子、制大黄清热,通腑;茯苓、泽泻渗湿健脾;方中茵陈,金钱草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及扩胀胆管之作用,退黄效果颇著。

【主治】新生儿黄疸。

【加减】若皮肤有脓疱疮及脐炎者,加金银花;惊厥者,加钩藤,僵蚕;腹泻者,去大黄,加黄芩;热重者,加羚羊角粉(吞服)。

【疗效】治疗45例,除1剂发生核黄疸无效外、余44例全部治愈。

退黄时间3~12天。

阳黄清解汤【来源】王著拙,《中国中医药报》【组成】绵茵陈10克,白英、生栀子各6克,黄柏3克,四川金钱草15克,川郁金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一起,日分2~3次温服。

【功用】清热利湿,化瘀退黄。

【方解】新生儿阳黄,证见目黄,身黄,颜色鲜明如橘皮,哭闹不安,呕吐、腹胀,不欲乳食,口干而渴,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或有发热,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揆其病因,多由孕母受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于胎产时,出生之后,感受湿热邪毒重,蒸肝胆,以致胆汁湿泄而发黄疸,故又称胎黄或胎疸。

方中用茵陈,白英清热利湿,利湿退黄,共为主药;生栀子,黄柏,金钱草苦寒泻火,清利湿热均为辅药、郁金清气活血为佐。

诸药协同共奏清热利湿,化瘀退黄之效。

只要新生儿湿热俱盛出现阳黄症状者,皆可加减运用,每获良效。

【主治】新生儿黄疸,常见于新生儿感染伴有发热及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及部分新生儿阻塞性黄疸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阳黄者。

【加减】若身有发热者,加柴胡,黄芩以祛邪热;呕吐者,加鲜竹茹,陈皮和胃降逆;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泄热,釜底抽薪;小便欠利者。

加滑石,车前草利水通淋;腹胀甚者,加枳壳,厚朴。

【疗效】临床屡用,每获佳效,笔者临床验证多例,服药2~5剂,均获痊愈。

茵栀四逆散【来源】谭兴诗,《四川中医》(4)1987年【组成】茵陈12克,栀子、枳壳、大腹皮、藿香各5克,板蓝根、金钱草,柴胡各8克,赤芍、木通各4克,茯苓、郁金各6克,丹参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分6次服。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除湿。

【方解】新生儿阻塞性黄疸,多属胆道发育不良或胆道狭窄,闭锁所致。

属祖国医学的“胎黄”范畴。

此为本虚标实,故当治其标,以清胆退黄,疏肝理气为主,兼温脾化湿治腹胀等。

方中茵陈,栀子,金钱草,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柴胡、枳壳、木通、大腹皮疏利气机;茯苓温脾化湿;丹参、赤芍、郁金以活血化瘀。

上方使热清湿除,气顺血活,肝胆通利,则病自愈。

后以健脾扶正,续加调养,而获功效。

【主治】新生儿阻塞性黄疸。

【加减】黄疸、腹胀减轻后,加牡蛎,夏枯草、莱菔子,以软坚消癥块,健脾消食。

【疗效】治愈1例,患儿出生36天,证见精神萎靡,巩膜及全身皮肤发黄,色泽鲜明、面部手指枯瘦如柴,腹部胀大如蛙腹,青筋暴露,不矢气,大便不爽,色黄灰白,尿黄如浓茶等,西医诊断为“先天性胆道狭窄”,建议手术治疗,其家属,不愿接受而求治中医。

服本方4剂后,小便增多,能矢气,腹胀减轻,能吸乳,烦躁啼哭减少,再进10剂,黄疸基本消退,腹胀大减,后再加牡蛎,夏枯草,以软坚消块,健脾消食,再用人参启脾丸参芩白术散等方10余剂善后,追访4年、身体健康。

退黄汤【来源】王静安,《名医秘方汇萃》【组成】茵陈15~30克,栀子6~9克,黄连3克,广郁金12~15克,白蔻6克,香附15~30克,苏梗9克,金钱草30克,满天星30克,花斑竹30克。

【用法】每日1剂,先将诸药用冷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再用文火煎10分钟,取汁,水煎两次,二汁混合,视小儿年龄给药,每日服4次,4小时服1次。

【功用】清热除湿,利胆祛痰。

【方解】本方茵陈性苦微寒。

苦燥脾湿,祛中焦湿邪,苦泄下降,又引湿邪从小便而出,其寒能清热,清泻肝胆之郁热,为治肝脾湿热之主药;栀子清湿中之热;黄连清中焦湿热,三药合用,使湿热分消,从下而解,为治黄疸之主药,配伍郁金、白蔻、香附、苏梗宣通气机,并可化湿祛瘀;金钱草、满天星、花斑竹利湿退黄,合而用之,使气化湿而化,湿去而邪无所留,则其热自退,其黄自消,堪谓清化湿热,退黄之效方。

【主治】婴儿黄疸。

症见全身皮肤,面目发黄,颜色鲜明或紫暗,小便深黄而短,腹部膨胀,大便秘结或溏,舌苔黄腻,质红、指纹红紫等。

【加减】本方药组成以治湿热发黄为主的黄疸较适宜。

若感受疫毒,黄疸初起,症见发黄、恶寒,身热不扬,纳呆或食少,恶心呕吐,溲黄赤,短少,大便不实。

苔厚黄腻或微白,脉数沉细,纹红青紫,属脾湿过重者,加苍术9克,草果10克;新生儿阻塞性黄疸,为气郁不畅,经络阻滞,隧道壅滞,加用疏肝破气之品,重用白蔻,香附加青皮,香橼,槟榔各10克,炒麦芽,炒谷芽各30克;大便干结者,加胖大海10~15克,腑气得通邪气得出;如见腹部有痞块者,加紫丹参15~30克,鸡内金10~15克,酥鳖甲,粉山甲各15克,以活血软坚消痞:呕吐者,加陈皮6克,姜汁竹茹9克,素体虚弱,色黄晦暗,手足欠温,邪气虽盛,正气亦虚者,加明沙参,黄芪各30克。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一般服3~5剂见效,15剂左右可愈。

利肝汤【来源】田成庆,《名医治验良方》【组成】茵陈25克,板蓝根10克,败酱草15克,夏枯草、尾连,黄芩,黄柏,金钱草各10克,木通6克,滑石15克(包煎)。

龙胆草3克,柴胡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或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解】方中茵陈黄芩、黄柏、龙胆草、滑石、木通、金钱草等都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尾连、板蓝根有清热解热之功;败酱草能解毒,且可活血;夏枯草、柴胡均可清肝胆之热。

综观本方组成宜于肝胆湿热型肝炎。

【主治】小儿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症见发热,口干,口苦、口渴,大便干,尿深黄如浓茶,身黄巩膜面部发黄,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弦滑等。

【加减】凡湿热蕴伏所致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本方可用,如兼有外感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大青叶各10克,薄荷5克,生石膏15克;并外感风寒者,加苏叶10克,荆芥穗5克;肝痛者,加川楝子、香附,乌药,赤芍各10克;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0克,鸡内金、炒谷芽,扁豆各10克;便秘者。

加熟军3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著。

小儿肝炎方【来源】王鹏飞,《中医杂志》(4)1985年【组成】青黛5克,紫草12克,贯众,寒水石,焦山楂各10克,乳香6克,茜草、木瓜,绿茶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行瘀,运湿退黄,调和气血,消积止痛。

【方解】方中紫草、乳香、山楂入血分,凉血活血化瘀,主以清血分瘀热,血中瘀热得清,脾胃气机得畅,则湿热之邪得除。

此即所谓“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治血”的论点。

久服活血药是否伤气“有是病,用是药”,病邪祛,药则停。

另外,治血药药中如紫草,味甘咸性寒,喜入血分,擅凉血解毒,血热瘀结,则可活血化瘀,《本草经疏》称本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焦楂消食积,散瘀滞,善入血分、功能化瘀开郁行结,其性平和,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气郁而不伤正气;乳香,行气活血而不伤血、气血互相通和,故亦有生血之力,血行畅通,瘀结祛除,解除阻塞,疏通胆道,为除黄疸,缩肝大之主药。

青黛、寒水石清热解毒,且有利湿退疸之功。

配以贯众则湿热邪毒易除。

加木瓜于咸寒之品中,佐以酸温以和胃化湿。

绿茶微苦,凉,主治肝胆湿热,利水退黄,对降转氨酶有卓效。

茜草活血利水。

综观全方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清热解毒,正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和,而致和平”之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