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七章 教学法 笔记总结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七章 教学法 笔记总结
布龙菲尔德
弗里斯
法国 圣兊卢高等师范学院 古布里纳、古根汉 《新概念英语》
前苏联 心理学家别利亚耶夫
拉多 《英语 900 句》
美国结构主义 行为主义心理学 Esp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西欧,esp 法德“改革运动”
英国
英国
德语言教育家菲埃托
帕默、霍恩比
韦斯特——“韦斯特新法”
贝力子、古安
《通用词表》
教材《基础英语》
《2000 英语常用词表》
《新法读本》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证明丌同的 语言语法结构和词汇幵丌存在完全对 等;国际音标的制定对口语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
联想主义心理学
英国结构主义语言学 行为主义习惯形成理论
3. 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教学,丌重 视语义
4. 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戒过深过难
2. 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最根本的问题是丌利亍交际能力的培 养
二、经验派:强调习惯养成
产生背景 理论基础 主张 主要特征
评价
直接法
情境法
阅读法
(改革法、自然法)
早期称为“口语法”
19c 末 20c 初
20c 20~30s
20c 初
制以及在教学中运用情境斱 面,又比直接法迚步很多。
对立。 丌足:幵丌排斥听说,但过分
下的局面,活跃了学术思想, 丰富了对二语教学规律,对以 后的听说法、视听法乃至功能
b) 强课口语,对读写能力重视丌 够
侧重阅读,忽视其他技能的培 养。
法都有很大的影响,开经验派 教学法先河。
c) 过分强课模仿,偏重经验,对 人的主动、积极学习强课丌够
2.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 容,采用演绎法。
3. 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诼文的内容决 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迚行教学;句 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以语义认知脉络为基础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方法

以语义认知脉络为基础的对外汉语量词教学方法

不 同 语 言 体 现 着 不 同 民族 对 世 界 的 经 验 和 认 识 。 认 知
惯 ”为 由 , 只 有 少 数 老 师 给 学 生 讲 解 量 词 的 语 义 特 征 。 但 语 言 学 从 人 与 外 部 世 界 互 动 的 经 验 出 发 来 分 析 语 言 现 象 , 由 于 有 些 语 义 特 征 的 归 纳 过 于 概 括 , 而 具 有 这 种 特 征 的 量 揭 示 语 言 结 构 的经 验 基 础 和 认 知 动 因 ,对 于 本 族 人 习 焉 不
面 的 , 既 有 量 词 本 体 研 究 的局 限 ,也 有 教 材 的编 写 和 教 学
二 、 以语 义 认 知脉 络 为 基 础进 行 量 词 教 学— — 以 “ ” 张
方 法 上 的 不 足 。在 实 际 教 学 中 , 对 量 词 的 教 学 主 要 偏 重 于 为 例 语法功 能的解释 ,而在语义搭 配上多 以 “ 族人 的使用 习 汉
进行 了分析 。由于 水平有 限,且对他人 的研究成 果学 习得 不够深 入,因此文 中难 免存在缺 点 ,很 多问题还有待 于进 师范大学文学院
4 0 ) 5 0 7 3
言 教 学 研 究
通 过 查 找 、 总 结 不 同文 体 、 题 材 语 料 中 量 词 显二维特征的物体 ,例:脸 、光盘、信用卡 ( 转喻 ) “ ” 的使 用 情 况 ,对 它 们 的 用 法 进 行 重 新 梳 理 , 从 量 词 张 通 过 以上 分 析 可 以看 到 , 量 词 的语 义 形 成 一 个 语 义 链 语义扩展 的角度 ,在认 知语言学理 论的框架下 ,分析该量 条 , 链 条 上 的每 个 节 点 都 和 其 他 节 点有 语 义 上 的相 关性 , 词 语 义 扩 展 的 基 本 认 知 脉 络 , 找 出 它 与 表 不 同种 类 事 物 搭 因 此 我 们 在 教 学 中不 能 割 断 其 中 的 一 部 分 ,应 该 使 学 生 对 配 使用 的理 据 。 词 义 的发 展 变 化 是 从 本 义 开 始 的 。 根 据 《 文解 字 》 说 量 词 的 语 义 有 整 体 的认 识 , 而 不 是 形 成 名 量 搭 配 的 散 装 。 在 讲 授 时 , 可 以先 从 “ ” 的 字 形 和 本 义 入 手 , 引 导 学 生 张

《2024年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范文

《2024年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范文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篇一一、引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汉语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更有效地教授和帮助外国学生掌握汉语词汇,我们有必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通过探讨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深入解析其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与指导,从而构建出更为高效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二、认知心理学基本理论概述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的心理规律和机制,关注记忆、知觉、思维等认知过程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个体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时的认知活动是复杂且连续的,其中涉及到信息编码、存储、提取和利用等环节。

三、认知心理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1. 词汇记忆的编码过程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于词汇的记忆编码过程。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词汇的记忆编码包括音韵编码、语义编码和形态编码等。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授拼音、词语的语义解释以及汉字的书写和结构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词汇记忆。

2. 词汇的存储与提取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记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词汇的存储与提取依赖于记忆网络的构建。

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词汇之间的联系,形成词汇网络,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提取词汇。

此外,通过反复练习和运用,可以巩固词汇的记忆,提高其提取速度和准确性。

3. 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习者的认知方式和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辅导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1. 结合上下文教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结合上下文进行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将词汇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2. 采用直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图像、实物、动作等直观手段来教授词汇的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名词解释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名词解释第一语言: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这就称为双语或多语现象;本族语:指本民族使用的语言。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

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规则体系。

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

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包括语音、拼写、词的组成、词汇、句子结构等规则,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也就是语言能力。

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的运用语言的能力。

话语能力:指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

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

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指语言所能发挥的作用。

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环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

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

言语行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

(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说话人通过发生把这句话说出来,它所直接表达的是字面的意思。

言外行为:是通过一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言外之意。

言后行为:指一句话对听话人所产生的影响。

教育: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后首次接触并且掌握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的,学习并且努力去掌握的语言。

3.母语:本国,或者本民族语言。

一般情况下是指第一语言,但是却与第一语言不等同。

4.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5.目的语:人们通过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言。

6.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7.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应用规则,除了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社会,文化,心里等因素,是多层次的复杂知识和技能体系。

8.语言形式:通常是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形式。

9.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用语言完成的交际任务。

10.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1.教学原则:是指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要求。

12.课程论: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13.语构文化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14.语义文化: 指语言的语意系统,主要是指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

首先是在一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

15.语用文化:16.习得:指在自然环境下,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的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17.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又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种语言。

18.迁移:迁移是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

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

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效率。

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21)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⑥、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

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P77)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语言能力”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主要表现在:能正确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是否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区分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而最根本之处则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

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语法是否正确)、可接受性(交际中能否被接受)、得体性(是否在语境中恰当,合乎社会文化)、现实性(是否在现实中常用)。

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汉语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效果,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认知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认知法的相关概念、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对其运用进行简要探讨。

认知法的相关概念认知法是指以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帮助学习者理解、处理、记忆、发现信息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认知法的主要特点是探讨学习者思考、规划、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式,同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认知法的主要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认知法体现了一种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学习者的积极性和热情。

2.强调知识的转化和应用。

认知法注重在真实的、生动的教育背景中,把知识的学习、掌握和应用统一起来。

3.适合不同的学习风格。

认知法强调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以及应用知识的不同需求。

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的拓展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汉字和汉语语法是一大难点。

教学者可以运用认知法,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联系、理解、重构、应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汉字及汉语的语法规则。

例如:在经典文化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论语》、《孟子》等古典著作中汉字、成语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拓展汉字知识;在词汇学习中,可以通过词根、词缀等揭示词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单词,同时拓展汉语的语法知识。

2. 学习策略的训练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还可以应用于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汉语学习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文化背景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策略,如记忆技巧、汉语学习方法、情境语言学等,来指导学生的汉语学习和汉语能力的提升。

对外汉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与自觉对比法相同点:(1)自觉对比法继承了语法翻译法的“语法为纲”,在教学原则上都强调语法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都重视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讲解(2)重视学习者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培养,强调阅读原著和名著。

不同点:(1)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自觉对比法盛行于苏联40年代以前。

(2)理论基础:语法翻译法③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④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自觉对比法,苏联的教育学强调知识的作用,“知识-技能-熟巧”三段论;语言学理论:语言-言语-语言;心理学理论基础:巴普洛夫的两个信号系统学说(3)定义:语法翻译法是以语法为基础,用母语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自觉对比法是在同母语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掌握系统的语言知识,经过大量的反复练习,最终达到熟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4)教学方式:语法翻译法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着重词法与句法的讲解;对比翻译法主张外语教学必须理论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或规则先行,强调理解的模仿。

(5)学习材料的选择:语法翻译法主张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而自觉对比法主张学习所学外语国家的文学著作,即典范的文学语言。

(6)学习内容:语法翻译法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对语音练习和口头表达,尤其是听力和会话不做任何要求;自觉对比法主张先教文字,四会并举,反对听说领先。

总结:自觉对比法由古典的语法翻译法脱胎而来,但它引进了对比这个概念,形成了既翻译又对比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翻译法。

2语法翻译法与认知法相同点:(1)都重视母语在教学中的使用(2)重视语法规则的学习不同点:(1)产生年代及其代表人物:语法翻译法源于拉丁语教学法,盛行于15—17世纪的欧洲,19世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阐述,代表人物是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

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实践(3篇)

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汉语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实践的探讨,分析了对外汉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旨在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引言对外汉语教育是指在我国境内或海外,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活动。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对外汉语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汉语教师队伍也在逐渐壮大。

然而,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二、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现状1. 教学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包括教材、课件、教学软件等。

同时,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纷纷开设对外汉语课程,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2. 教学方法多样对外汉语教学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交际教学法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

3. 教师队伍壮大随着对外汉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投身于对外汉语教育事业。

教师队伍结构逐渐优化,学历层次、专业背景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三、对外汉语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对外汉语教材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交际中。

2. 教学方法僵化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灌输式教学、机械式训练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对外汉语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主要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

4.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四、对外汉语教育教学改进措施1. 优化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应注重趣味性、实用性和时代性,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教材质量。

同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近十年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摘要:近十年,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研究成果丰厚,本文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原则、方法、模式以及语言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据此提出未来语法教学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语法教学原则方法模式理论语法是组织语言的规则,是人们交际过程中要遵从的范式。

语法在交际中的重要性,使得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而语法教学研究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来说,更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些研究者们在不断探索,成果丰厚。

1 语法教学原则孙德金先生(2006)提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两个原则问题,即“属于词汇范畴的不教和属于共知范畴的不教。

”强调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要分开,并从语法大纲同时强调利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避免学生产生反感心理。

卢福波先生(2008)谈及了语法教学的八个原则即实用、针对、复式递升、细化、简化、类比、解释、操练原则,并在阐释原则的同时介绍相关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原则应搭配不同的教学方法。

2 语法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李晓琪,2010),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语法内容融入到任务的设计中,而不是将语法单独呈现给学习者,语法教学要与真实的情景紧密结合,在情景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法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进行启发性教学,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语法规则。

认知法教学(刘若云,2003),刘若云将认知心理学应用于对外汉语基础语法教学,根据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与中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不同,设计出三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强调式语法点与学生已掌握的一般表述的联系,二是建立新语法点与相关的系列性语法点的联系,三是建立一般语法点与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相对应的语法点的联系,并强调理解和有意义的操练。

”文章最后展示了教学这一方法的教学效果,发现这一效果使得学习者学习汉语的效率有所提高。

明示性教学法与暗示性教学法相结合(尹枝萍,2005),也就是将语法的内容与形式结合起来看,并指出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时,“将适合用推导归纳的方式进行教授的语法项目采用暗示性教学法”,也就是重视对语法内容的教授,“适合用演绎方式教授的语法项目则采用明示性教学法”,即对语法形式的教授。

二外认知法例子

二外认知法例子

二外认知法例子
认知法,也被称为认知-符号法,是一种强调学习者智力作用的教学法。

以下是二外认知法的例子:
在二外教学中,教师采用认知法,注重教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规则。

他们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语音规则和发音技巧,然后通过阅读和写作练习来巩固和应用这些规则。

他们还会教授基本的语法规则,并鼓励学生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这些规则。

此外,教师还采用认知法来教授词汇。

他们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和语义关系来理解和记忆单词,而不是通过机械重复或死记硬背。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汇。

通过这些方法,认知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二外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同时,它也强调了学习者智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之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之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

三种不同的语言理论
一是结构主义,该流派将语言看作是由结构上相互 联系的单位组成的,用来表达一定意义的结构系统。 语言学习的目标被认为是掌握该系统中各种成分, 即音位、语法单位、语法和词汇。 二是功能主义,该流派将语言看作是表达功能意义 的载体。该理论强调语言的语义和交际特点而不是 语言的语法特征。 三是“互相作用理论”,该理论将语言看作是实现 人际关系和进行个人之间的社会交往的工具,语言 教学通过交流和互动的模式进行。
优点 1、重视听说训练,有利于学生发展听力理解和口 头表达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自然的语音语 调。 2、重视句型学习,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操练,形 成了包括替换、转换、组合、扩展等形式的句型操 练体系,有利于外语习惯的形成。 3、通过结构对比,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 及教学时间的分配及测试内容的选择,有利于教学 难点的确定。 4、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 面性。 5、学生由于参加语言的积极使用,在开始阶段一 般来说积极性较高。
主要优点: 1、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 创了新路子。 2、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 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3、注重口语教学,重视活语言,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听说能力。 4、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 语思维的能力。 5、采用“句单位教学”,有助于学生自如地 运用外语。 6、注重语言实践,有利于学生语言习惯的形 成。
教学案例分析 见WORD
二、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产生时间:20世纪40-50年代 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代表人物:[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 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 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刺激——反应——强化 主要特点: 1、以句型为中心,语言材料按照句子结构特点排列成一个句型,一个接一个,一 次教一个。 2、新课内容以对话形式展示。 3、听说领先,重视语音,尤为重视语调。教学的自然顺序安排为先听说,后读写, 以刺激—反应学说为依据。 4、用模仿、重复和记忆的方式学习,以便养成习惯。 5、对比外语和母语的语言结构,从而确立教学要点,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6、很少过根本没有语法解释,语法教学归类性类推和比较分析,而不是靠演绎性 解释。 7、词汇严格控制,而且通过上下文学习。 8、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和视听设备。 9、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对话和句型操练。允许教师使用极少量的学生母语。 10、对正确答案立即予以强化,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6_17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6_17
• 教学单位 教学活动相对集中的某个教学时段
1、教学课时:学期总课时和课文课时 2、教学单元:若干篇课文组合 3、教学阶段:教学单元更大、时间跨度更长
• 教学环节: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1)导入新课 2)讲解新知 3)操练新知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 教学步骤: 比教学环节小一级的教学结构单位
• 对学习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把握 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同化新知的能力
• 对学习材料的地位和价值的分析
1、后续知识的基础
2、培养某种技能的必要条件
3、交际会话中必须具备的文化知识
4、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
5、与其他课的材料是并列的知识内容 或并列的功能意念

对学习材料的分解 1、学习材料的结构 1)生词在课文中出现的情况和复现率 2)语言点在课文中的体现和落实情况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
徐子亮 吴仁甫 著
第 一 章
总 论
一、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 语言学原理
外语教学法的主要理论支柱
教学内容跟语言(母语或目的语)有关
• 心理学原理
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之一
心理活动、心理过程、个性倾向、个性特征 会影响外语教学方法
• 教育学原理及教育心理学原理 教育学——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之一 教育现象和问题普遍适用于各种各类教学 教育心理学——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支柱 提供心理学的基础,对教育的心理方面进 行科学的研究
2、学习的情感因素 1)动机 任务激发 兴趣激发 成就激发 竞争激发
2)态度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3)性格 独立型和顺从型
外倾型和内倾型
• 不同类的学习主体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对外汉语教学法流派介绍
n 产生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它是现代外语教 学史上理论基础最雄厚的一种教学法。结构主义语言 学(又称描写语言学)是听说法的语言学基础。行为主 义心理学是听说法的心理学基础。
听说法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n ⑴听说领先。⑵反复实践,养成习惯。⑶以句型为中 心教学操练。⑷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允许教师极少 量使用学生的母语)。⑸大量使用录音、语音实验室 和视听设备。⑹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学生母语和目 的语的结构对比、目的语结构内部的对比),找出学 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⑺尽力防止学生出现错 误,一旦出现要及时纠正,避免错误习惯的养成;正 确回答则应予以肯定强化,以培养正确的语言习惯。
n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缺点:⑴重视语言知识,忽视言语交际技能, 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几乎放弃了口语教学。⑵过分依赖学生 的母语和翻译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⑶过 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过时”例句,教学 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解。
直接法(Direct Method)
n (12)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 身体动作教授语言的教学法。创立于60年代美 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实验心理学家阿 舍尔(James T.Asher),主要用于移民儿童 英语教育。理论基础:儿童习得母语理论 。
n (13)暗示法(Suggestopedia):强调通 过暗示,开发身心潜力,激发学习动机并创造最 佳学习条件,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相结合,让学 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 有效学习的教学法。由保加利亚精神病医学家、 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罗扎诺夫创立于60年代中期。
Method)
又称“传统法”,它是使用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外语,并以 系统的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外语教学法。 它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是奥伦多夫 (H.G.Ollendorff)。语法—翻译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是 联想心理学。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之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专题之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
特点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在 语境中运用语言,注重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强调 教师的主导作用。
历史与发展
历史
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经历了传统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交际法等不同的发展 阶段。
发展
随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的教学法不断涌现,如任务型教学法、内容型教学法等。
全身反应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全身反应法
通过身体动作和手势来教授语言, 强调听说能力的同步发展。
适用范围
适用于初学者和儿童学习者,能够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意事项
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身体语言表达 能力,同时注意与其他教学法的结 合使用。
沉默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沉默法
教师尽可能少地使用母语,通过 手势、表情和目标语来教授语言。
直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01 直接法
通过目标语直接教授,强调模仿和练习,培养听 说能力。
0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学习者,特别是那些已经具 备一定听说基础的学习者。
03 注意事项
对教师的语言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提供真实、自 然的语言环境。
听说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听说法
强调听说技能的培养,通 过反复练习和模仿来培养 口语能力。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具有一定基础的目标语学 习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能
力。
注意事项
需要教师和学习者具备较好的目 标语水平和理解能力,同时注意
避免沟通障碍和文化误解。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现代第二语言教学法
交际法
总结词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对外汉语教学导论》重点简答题汇总

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对外汉语教学导论》重点简答题汇总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周小兵主编)重点简答题汇总(论述题大纲)1 简述外语和第二语言的区别。

答:⑴含义不同。

外语是指外国语言;第二语言范围很广,一般包括非本国语(外国语),非本族语(外族语)和非本地语(他方言)。

⑵学习环境不同。

外语指在母语环境中,或其他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的外语。

第二语言指在目的语(所学语言)环境中所学的外语。

2简述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答:⑴主体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幼儿。

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主要是成年人。

⑵动机不同。

幼儿习得母语是出于生存本能。

成人学习二语目的不一。

⑶环境不同。

而同时在自认环境中习得母语的。

成人学习二语大多在课堂。

⑷方式不同。

⑸教育者及相关因素不同。

(6)过程不同。

⑺文化不同。

163简述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教学法的关联。

4 简述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5 论述对比分析的发展。

答:⑴回避⑵相似等级⑶干扰使学习者的策略。

6 简要论述偏误分析的步骤及作用。

答:⑴语料选择⑵偏误识辨⑶偏误分类⑷偏误解释⑸偏误评估507 简单论述中介语的变异。

答:⑴情景变异。

①社交情景②语言情景。

⑵自由变异。

8 简要叙述一下中介语的描述。

答:变相规则/扩散理论9 心灵主义的相关论述可以概括为?10 输入和互动通过哪些方式影响二语习得?答:⑴提供套语以供记忆和分析⑵帮助学习者建立垂直结构⑶提供高频率的特殊语法形式⑷提供可理解性输入,保证输入比现有学习者的水平高一些。

⑸提供恰当的情感氛围以保证输入变成吸收。

11 简述创造性语言学习的过程和策略。

12 生成策略分成哪几类?答:1二语生成模式2计划策略(语义简化/语言简化)3纠错策略:监控。

13 简述认知法的教学过程。

答:⑴理解阶段,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⑵能力培养阶段,约占总课时的二分之一。

⑶综合运用阶段,约占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14 简述汉语语法特点。

答:⑴词序和语序重要。

①某些语义成分的位置比较灵活②某些语序变化隐含逻辑关系的变化。

谈认知-功能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认知-功能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法 或视 听 法 的某 些练 习形 式 。这 种 建 立 在语 言 理 解 基础 上 的 语 言 练 习过 程 ,我们 称 之 为培 养 语 言 能力 。 语 言 能 力 只 表 明 学 生 掌 握 了 所 学 的 语 言 材 料 , 并 不 代 表 学 生 已经 掌 握 了 相 关 的 交 际 能 力 ,所 以 要 进 入 第 四
行母语与 目的语的对 比,可 使教学具有针对 性和预见性 。
不 影 响 交 际 的 一 般 性 错 误 可 以不 必纠 正 ,不 必 过 分 苛 求 。
5 学 生 出现 错 误 在 所 难 免 ,对 于 影 响交 际 的 错 误 要 加 以纠 5 圆周式地安排语 言材料 ,循序渐 进地组织教 学。常见 的 . . 正 , 对 于 一 般 性 错 误 不 必 有 错 必 纠 。 6 广 泛 运 用 直 观 教 具 方式 是以话题来安排顺 序 ,把功 能和结构统 一起来 ,每个 . 和 电化 教 学 手 段 , 使 外 语 教 学 情 景 化 、 交 际 化 。 ( 兼 话 题 要 有 几 次 循 环 , 每 循 环 一 次 就 增 加 一 次 难 度 。 ( 张 盛
外 汉 语教 学 方 法 。

智 力 的 发 挥 , 主 张 在 理 解 语 言 规 则 的 基 础 上 创 造 性 地 使 用
语言。

认知 法 概 述
认 知 法 ( o n t v A p o c ) 又 叫 认 知 一 符 号 法 C g i i e p ra h
二 、功能法概述
认 知 法 的 基 本 教 学 原 则 如 下 : 1 外 语 教 学 要 以 学 生 学 基础 是 心 理 语 言学 ,代 表 人物 是 费 利 克 和哈 思 。 . 为 中 心 ,调 动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培 养 学 生 的 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作者:牛臻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5年第03期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表现出了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热情,那么在我们教授外国人汉语时,我们就需要掌握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

在对外汉语教学快速发展的70年里,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教学方法,本篇论文主要讨论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 教学; 认知法; 实际运用一、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发展背景教外国人学汉语是古已有之的事,早在我国汉唐之时就培养过不少的留学人员。

随着当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外国人学习汉语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热潮。

现在有不少外国留学生为接触到更加真实、更加传统的汉语文化而专程踏上中国的国土,感受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博大精深。

但是汉语又是一门非常难以掌握的语言,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

一个汉字可能是有一个完整意义的单音节词,如“天”,也可能是一个多音节词的一个语素,如“红彤彤”的“红”和“彤”,还可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的一个不表示任何意义的音节,如“芙蓉”的“芙”和“蓉”。

外国人学习起来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怎样让外国留学生不但掌握中国的汉字,还要了解汉语背后所呈现的中国文化?在多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这60年来我国几代语言学家、教育学家通过不断探索,将普遍教学原理同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创造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新高度,其中最为全面的教学方法即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二、“认知法”教学的含义前人对对外汉语的教学提出了不少的方法,并做出了相应的方法论,这为后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一步步发展及取得的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篇论文主要就“认知法”的教学方法及方法论展开。

那么,什么是认知法?认知法是60年代产生于美国,由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的第二语言教学方法。

[1]他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理解、发现、掌握语言规则,听说优先、读写跟上的全方面地、创造地运用语言。

[2]这种教学方法反对对句型的机械性操练,重视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强调学习是一个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过程,是大脑抽象思维活动的结果。

但是,反对句型的机械性操练并不是意味着可以忽略语言的句型规则和特定结构,而是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即语言不仅仅是一门知识,而且是一种交际技能。

著名的语言学家崔永华以及吕必松对认知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提出了很多而且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本篇论文将对其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梳理与总结。

三、“认知法”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一)语音教学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让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和汉语普通话正确、流利的发音,才能让学习者用口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而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汉语发音的方法就是练习。

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齐读。

这是指老师在教某一个汉字的发音时,先要让全班同学一起重复,记住此音节的发音方法及声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尽可能让自己的发音洪亮、夸张,这样能调动全班同学模仿的积极性,并且无紧张感,学生口耳并用,听说齐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开口率。

②单读。

在齐读之后,教师可以进行学生的单读训练,即让学生个别地重复老师的发音,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发音的困难和缺点,利于及时的纠正。

但是这容易使其他同学产生紧张情绪,这就要求老师在纠正错误的时候“通过面部表情示意学生不必紧张,以消除课堂上不安的气氛和学生怯口的心理”。

[3]③认读练习。

认读练习也是发音练习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认读巩固单音训练的成果。

教师可以将已教授的汉字顺序打乱,让学生来认读,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将汉字的音、形、义在脑海中结合起来,而且可以即时检测出学生对该堂课所教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进度的快慢做出相应调整,为进一步的汉语学习打好基础。

④对比听辨。

教师把容易认错或读错的音节或汉字排列在一起,进行单独训练。

可以写出发音相似的拼音及汉字进行对比学习。

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发音洪亮并且嘴型夸张,以让学习者看到不同音节发音的差异。

例如:dìqiú(地球)—tīqiú(踢球)yúcì(鱼刺)—yúchí(鱼池)⑤读写练习。

语音的教学不能仅仅止步于会读,还要会写。

汉字不同于音节文字,它有复杂的结构形式及笔画顺序,目的是让学生尽快掌握汉字的音与义,为今后的语篇学习打好基础。

所以在语音教学之时就要进行汉字的识写。

这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个练习可以利用听写拼音的板书,也可发给学生事先准备好的卡片,给的拼音无论是单音节、双音节或短句,都应该是学生学过的汉字。

二是根据汉字写拼音。

把学过的汉字写成板书或者使用卡片,让学生加注拼音。

这个练习的难点就在于声调的标注,所以在教授音节之初,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发音的准确性进行严格地指导及纠正。

(二)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也是汉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部分语音教学外,一切课堂教学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的音、形、义和基本用法,培养在语言交际中对词汇的正确理解和表达能力。

①情景教学。

词的教学应与情景教学相结合,在一定的语境中掌握词汇。

例如:“恰巧”,我们可以说:“我去餐厅吃饭,恰巧小明也在。

”给出一定的语境去理解词语,比单独去解释它更被人接受,容易记忆。

②搭配教学。

这指词与词的组合教学相结合,掌握汉语构词法。

例如:学习了“参加”,我们可以顺势引出一系列参加的词语,“参加大会、参加劳动、参加工作、参加比赛……”这不仅让学生掌握汉语某个词汇的意义,同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加深对词汇意义的记忆及实际用法。

③联想教学。

教师先说一个词,然后请同学迅速说出另外一个由此联想到的词。

例如:教师说:“蔬菜”,学生可以联想到很多这个范畴内的词语,如黄瓜、土豆、茄子、白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复习之前学过的词汇,还可以引出新的词汇学习,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词语联想能力。

④对话练习教学。

教师设置具体的语言环境,指定数个词语,请学生根据限定的语境与指定的词语对话。

⑤话语联结练习教学。

这实际上就是根据学过的词语进行语篇练习。

这是一个综合程度较高的练习,这要求学生把学过的词语运用已经接触过的语言规则联结成一个完整的语篇。

教师在教授这个环节时,需要进行多次的练习,这个练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比如发音上的(常见的是声调的错误)、组词上的(将“戴帽子”说成“穿帽子”)、语用上的(例如:老师,我和约翰明天有事,咱们不能来上课了。

[4])等等,教师要及时纠正,以防止形成偏误,但教师在纠正时还要把握一个度,不能太过频繁,否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丧失了学习汉语的兴趣。

对词汇的教学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否正确读和写的层次,词汇教学的目的是在实际交流中能够正确运用。

所以在学习了一定数量的词汇后,要将这些词汇放入到语篇中进行系统地运用学习。

如扩展短语、造句、根据已给出的语言环境进行词语对话、用已学过的词语复述故事情节等等。

词汇教学的要求非常高,能否学好汉语这门课,能否习得汉语这门语言,能否在实际交流中运用汉语,词汇的教学就非常重要。

所以教师在此环节的教授过程中,不能仅仅教学生词语的含义及用法,还要设置一定的情节让学生开口说,以达到实际交流的效果。

(三)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是一个程度较高的教学过程,适合于有较高汉语基础的学生。

语篇的学习与掌握是达到流利表达自我与交流的基础,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机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将语言与中国的主导文化相结合,慢慢让学生做到文化适应,这样学生才能够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表达。

①口语语篇教学。

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多听多看场景真实的对话交流视频、音频等,还可以播放一些具有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电影等,资料播放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或者对整个故事情节的复述或总结,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对汉语的掌握程度,而且能够引导其发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②语篇写作教学。

我们使用一种语言进行表达,不仅是指“说”,还包括“写”。

在口语语篇教学的同时,我们还要进行写作的学习。

写作不同于口语表达,我们要使用更多的书面语。

怎么样让我们的书面表达不但思维有序、逻辑清晰,而且更赋有文采,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的教授过程中系统有序地进行练习,但面对学生不可避免的错误,教师应该根据情况适当地提醒,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解后自行更正。

四、总结认知法是一种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围绕教材内容进行大量练习和操练,“最后进入脱离课文进行交际性言语活动以培养运用语言实际交际的能力”[5]。

这种教学方法是作为听说法的对立面出现的,其基本继承了语法翻译法重视自觉掌握语法知识的特点,但同时又避免过多语法知识的讲解、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不重视口语和听说技能的缺点,因而也被称为“现代语法翻译法”。

由于认知法的历史还不长,其教学法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此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汉语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注释:[1][2][5]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5—257页,第310页。

[3][4]崔永华,杨寄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1—22页,第53页。

参考文献:[1]郑世珏,张萍.对外汉语可视化教学方法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美]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Edwin R.McDaniel著,闵惠泉,贺文发,徐培喜等译.跨文化传播(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3]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4]翟艳,苏英霞.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