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的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

一、相关概念界定

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亲社会行为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之一,因此在研究分享之前,我们要先对其上位概念进行阐述。

目前而言,对分享一词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进行过阐述。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2004)把分享定义为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①其资源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王海梅,陈会昌等(2004)认为分享是一种自愿的、以利他为目的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它有助于幼儿学会与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②张莉(1998)认为幼儿之间的分享就是指幼儿在群体生活中,把自己拥有的物品或者情感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③通过归纳总结前人关于分享的定义,我们可知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其分享就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

(一)分享意识

分享意识就是幼儿自身内在对分享的态度、情感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它支配着幼儿分享行为的发生。④是幼儿道德观念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⑤(二)分享行为

幼儿的分享包括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两个大方面,分享意识对分享行为有支配作用,分享行为是幼儿分享意识的外在表现形式。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2004)定义的分享行为是:一个人如果能够将其持有的东西给予他人部分地使用、享有或直接送给他,也就是把其持有的东西和他人一起使用、一起享有或者一起拥有。

⑥但菲,刘彦华(2008)具体到幼儿的分享行为,是指与同伴共同分享食物、玩具等。⑦

3.操作性定义

本文通过综合前人的阐述,并结合本研究,对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分别进行了界定,将分享意识定义为幼儿在听分享故事时能够认同故事中具有分享行为的

①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幼儿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58.

②王海梅,陈会昌,谷传华.关于幼儿分享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2-58.

③张莉.榜样和移情对幼儿分享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 (1):26-32.

④李幼穗,赵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⑤岑国桢,刘京海.5-11岁幼儿分享观念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8(2):

⑥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11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574.

⑦但菲,刘彦华.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07.

主人公,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玩具让他人玩或者和他人一起玩以及馈赠给他人的意识。分享行为定义为幼儿能够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他人玩或者和他人一起玩以及馈赠给他人的行为。为进一步研究幼儿面对不同分享物,是否会表现出不同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按照分享物的不同来源具体分别奖品、赠予和自带。奖品:幼儿通过努力获得的,如在比赛活动中为了奖励优胜者而给予的物品。赠予:别人无条件地转移给幼儿的物品。自带:属于幼儿自身的物品。

二、研究现状

(一)幼儿分享的特点研究

目前国内外虽然对分享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有关幼儿分享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点,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1.幼儿分享的年龄研究

幼儿个体成长的生理因素与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关系密切,作为心理成熟因素的年龄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是重要且明显的。研究人员从年龄因素角度探讨了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主要考察分享的发生以及发展。提出一个问题:分享在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国外研究表明,幼儿很早就具有分享倾向,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强。Tiedemann和Rheingold的研究都表明1岁左右的婴儿身上就已经出现分享的行为①,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或者感兴趣的活动等。②皮亚杰在1932年的观察记录中曾经写到,利他行为、同情行为和分享倾向已经在8-12个月的婴儿身上显现出来。③实际上,研究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2-3岁幼儿才表现出分享行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享行为的趋势也是增长的,具体涉及到年龄阶段时,又有了不同的情况。

早期对幼儿分享的年龄研究大多来自于国外。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分享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分享能力也逐渐提高。Ugerel-Semin 利用捐赠的方法让4-16岁的幼儿分配坚果,发现291名被试在与对方分享5-15颗坚果时,4-6岁幼儿表现出把更多的坚果留给自己,“吝啬”倾向达到高峰,此后这种趋势逐渐下降。5-7岁幼儿“慷慨”倾向发展迅速,逐年增加。直至8岁时开始出现公平分享,并且缓慢渐进,逐渐占主导地位。在11-12岁达到高峰,说明年龄较大的幼儿更具有分享行为。④但也有研究指出分享行为与年龄增长没有必然的连续性,利伯特、弗南迪兹和吉尔发现6-8岁组的幼儿比9-11岁组的

①Hay,.D.F.Cooperative Interaction and Sharing Between Very Young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Developm ent Psychology,1979,15:647-653.

②Rheingold,H.L.,Hay,D.F.&West,M.J.Sharing in the Second Year of Life.Child Development,1976,47:1148-1 158.

③吴念阳.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历史与现状[J].福州师专学报,2002, 22 (4): 6 3.

④Ugurel-Semin R.Moral behavior and Moral Judgment of children.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 ology,1952,47:463-474

幼儿更具有分享倾向,因此得出的结论是学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①

有关分享的研究,我国大部分结论也表明分享与年龄具有正相关。郭忠玲(1996)以3.5-5.5岁幼儿为研究对象,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幼儿可以主动与别人共同玩耍和互换玩具。②李幼穗、赵莹(2008)在对4-6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研究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分享行为逐步提高,说明年龄这一因素对幼儿分享的发展起很大作用。③王文江(2011)在探讨3-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年龄特点时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增加,其分享行为出现的次数逐步增多。④

不过,也有研究给出了相反的结论。耿希峰(2005)的研究发现,7-11岁幼儿无论是否是朋友,其分享行为都会伴随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下降趋势。⑤贾蕾、李幼穗(2005)研究显示,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幼儿的实际分享行为,不仅如此,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发展是阶段性的,6-10岁幼儿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假设分享行为发展呈下降趋势,幼儿园大班阶段到小学二年级阶段成逐渐下降趋势,此后不断增长。⑥

2.幼儿分享的性别研究

关于幼儿分享的性别研究,不同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结论。但就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看,分三种情况,一种研究结果揭示出女孩比男孩更愿意分享,另一种情况是说明分享在男女性别之间无差异,还有少部分研究者得出男孩比女孩更愿意分享。

国外学者Birch和Billmon(1986)研究了幼儿分享食物时与朋友以及相识的人有何区别的问题,结论充分证明:男女分享行为有所不同,对于食物女孩同朋友比同相识的人更容易分享,而男孩无论同朋友或相识的人的分享不存在。

⑦Rao和Stewart(1999)结论显示:4岁的中国幼儿其主动分享行为性别差异显著,女孩更容易分享。⑧

国内学者李德显(2003)在研究幼儿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上得出结论,幼儿从三岁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性别差异,女孩表现好于男孩。⑨寇或、赵章留(2004)、杨爱莲(2004)以及王文江(2011)也得出类似结论。

我国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分享行为不存在性别差异。宗爱东和李丹

①陈会昌,耿希峰,秦丽丽等.7-11岁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J].心理科学,2004,27(3):571-574.

②郭忠玲.关于3.5-5.5岁幼儿分享水平发展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1996,(5):36-37.

③李幼穗,赵莹.4-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8,(2):39-41.

④王文江,3-5岁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现状及家庭培养[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

⑤耿希峰.朋友关系与幼儿分享行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100-102.

⑥贾蕾,李幼穗.幼儿社会观点采择与分享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4):305-309.

⑦耿希峰.幼儿分享的影响因素及培养训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14-115.

⑧郭力平,杨恒.年幼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7,8):79-83.

⑨李德显.幼儿分享意识、分享行为发展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