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总结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
![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ff8555b7360b4c2e3f6451.png)
[高考研究]“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常考题型及答题规律总结试题来源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命题特征分析2017·全国卷Ⅱ白寿彝《中国通史》原因类春秋战国,颜回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隐含着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对时代背景有一定的暗示作用2017·全国卷Ⅰ《史记》原因类、意义(影响)类春秋战国,季札2017·全国卷Ⅲ金冲及《陈云传》背景类、评价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云2016·全国卷Ⅱ白寿彝《中国通史》特点类、背景类清代,郑板桥、艺术风格2016·全国卷白寿彝《中背景类、评唐朝,高仙Ⅰ 国通史》 述类芝、功过 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
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3.从时间上看,以唐代、宋代、晚清与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为主。
从内容看,主要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评价人物4.从与教材2016·全国卷Ⅲ 周天度《蔡元培传》 原因类、评价类 民国初年,蔡元培、北大校务改革 2015·全国卷Ⅰ 《元史》 原因类、作用(意义)类元代,丘处机、成吉思汗 2015·全国卷Ⅱ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背景类、措施类、评述类 近代,德国、俾斯麦、《非常法》 2014·全国卷Ⅰ 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徐忠民《包公叙事》原因类 宋代,包拯(包青天) 2014·全国卷Ⅱ 白寿彝《中国通史》 措施类、评价类晚清,光绪帝、戊戌变法 2013·全国卷Ⅰ 卞孝萱《韩愈评传》背景类、作用类 唐代,韩愈、古文运动 2013·全国卷Ⅱ 白寿彝《中国通史》;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评价类、原因类、目的类 宋代,对王安石的评价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涉及题型一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例1](2017·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38fb7b025c52cc58ad6bece.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
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一)人物定位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
人物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
2021版新高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考向考题突破核心素养一遍过(73张)
![2021版新高考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考向考题突破核心素养一遍过(73张)](https://img.taocdn.com/s3/m/10545b3dbe1e650e52ea99d6.png)
识 梳
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有关质量管理
化 拓
理 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 2012 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 展
定稿工作”等信息归纳概括。第(2)问,由材料“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 综
经 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主持了 ‘中国工 合
拓 展
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
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
经
合
典
(2)热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发图强的精神;理 检
例
测
析 论与实践结合。
返 首 页
2.(2019·全国Ⅱ卷)[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知
深
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化
梳
拓
理
材料 司马相如(前 179-前 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 展
拓 展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 综
经
合
典 思想。
检
例
测
析
返 首 页
六、杰出的科学家
知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深
识
化
梳
其编著的《本草
拓
理
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
救死扶伤,态度 展
李时珍
纲目》被誉为“东
目》
严谨,锲而不舍
知
深
识 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严,宣扬了大一统中央王 化
梳
拓
理 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 展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编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0ebbaff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3.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编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人的活动,历史学科是一门与“人”有关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编一1.(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
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6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孔子【解析】(1)第一小问品德,根据材料一中连词‚而且‛可知分为两部分,前部分的中心句为‚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后半部分的中心句为‚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第二小问政治抱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抱负为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4分)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分)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编二1.(2015·浙江自选模块·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
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材料二克伦威尔说:‚真正的绅士我固愿尊敬有加,但与其信俗所谓‘绅士’,还不如信披黄褐色大衣的队长,任这种穿便服的人充骑兵队长‛。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eceb0279f7ec4afe04a1df60.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在高考中,一分之差也是一段很大的差距。
人物史选修模块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占有10分的分值,该怎么拿下这10分呢?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汇编一1.(广东高考32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材料二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问题:(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3分)(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2分)【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3分)(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
(2分)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2分)(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2分)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点拨】第一问注意对孔子贡献的设问仅限于教育领域,而且要多角度认识孔子的教育贡献。
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三:教育原则,如有教无类的思想;教学方法,如因材施教的观点;和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主张。
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
评价历史人物与评价历史事件是一样,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也是生产力标准,方法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用阶级分析法和一分为二的辩证观加以评判。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及答案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f43f6e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5.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一(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29题)(11分)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
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汉、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
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
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1)据图10回答,秦朝在西南地区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2)据图1l和材料二,说明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国公路分布的变化及新建公路在抗战中主要作用。
在滇缅公路修建中,各族人表现出怎样的精神?(6分)【答案】(1)措施:设郡县;修驰道。
意义: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统一。
(应从“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和“促进国家统一”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抗战前集中在东部地区,抗战爆发后新修公路主要集中在西南(西部)地区。
主要作用:保证了抗战时期物资的运输。
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拨】第(1)问根据教材知识和图10秦朝疆域图可以作答,较为简单。
由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设置了象郡、桂林、南海三郡,修五尺道进行管理西南地区。
第(2)问通过图11分析,抗战爆发后,西南地区成为抗战的大后方,西南地区的公路在抗战爆发后大规模修建;西南地区新建公路为抗战时期的物资运输奠定了基础;在修建滇缅公路过程中,各族人民付出巨大牺牲,说明我们各族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试题二(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5题B)(10分)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高考历史重要人物的分析与总结
![高考历史重要人物的分析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344f15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fb.png)
高考历史重要人物的分析与总结在高考历史的长河中,众多重要人物宛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智慧与勇气的光芒。
他们的思想、行动和决策,不仅塑造了当时的时代,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历史人物的世界,去探寻他们的故事。
孔子,这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进程。
孔子主张“仁”,即关爱他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他倡导“礼”,希望通过规范社会秩序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孔子还重视教育,提出“有教无类”的理念,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知识的熏陶。
他的言论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一书,成为了后世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
在孔子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注重人际关系和谐的特点得以形成,并一直传承至今。
秦始皇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文字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他下令修建的万里长城,成为了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存在着暴政的一面,繁重的劳役和赋税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但从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看,秦始皇的统一举措为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武帝刘彻,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在经济上,他推行盐铁官营等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军事上,汉武帝多次派遣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扩大了汉朝的疆域。
在思想文化方面,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汉武帝的统治使汉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唐太宗李世民,他虚心纳谏,任用贤臣,如魏征等,开创了“贞观之治”。
在政治上,李世民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经济上,他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周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和实践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108b6022c1c708a1294a44e7.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一1.(2015·福建文综·41)(16分)历史请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
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
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
贞观末年,‚于台中臵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6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10分)【考点】唐太宗【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于台中臵东西二狱‛可以归纳为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根据材料一‚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可以归纳为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以归纳为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第二小问分析,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通过御史制度约束官吏。
从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
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
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等信息可以归纳为自省、纳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6分)(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0268be17daef5ef7bb0d3c25.png)
专题1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以永平末始给事宫掖,建初中,为小黄门。
及和帝即位,转中常侍,豫参帷幄。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
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每至休沐,辄闭门绝宾,暴体田野。
后加位尚方令。
永元九年,监作秘剑厦诸器械,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材料二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撰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名列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这恐怕得出乎不少人意料之外。
哈特是这么阐述他的观点的——公元二世纪以前,中国文化一直落后于西方文化。
但到公元100年左右,中国文化却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
从多种角度考察,中国文化在那时达到鼎盛时期……我认为蔡伦发明纸张是个很关键的转折点。
——王洪江《大家感悟》(1)根据材料一说明范晔认为蔡伦是一个怎样的人?(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哈特特别推崇蔡伦的原因。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伦有才学,尽心敦慎”“监作秘剑厦诸器械……为后世法”“伦乃造意……以为纸”提取信息。
答案(1)说明:敢于犯颜直谏的官员;忠诚谨慎而有才学的人;擅长器械制造的工程师;发明造纸术的科学家。
(2)原因:哈特认为蔡伦完成了造纸术的发明工作,而这一贡献便利了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加快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2.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无论欣赏他的人还是鄙视他的人都对他的家书推崇备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
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高考满分作文对古今历史人物的精彩评述
![高考满分作文对古今历史人物的精彩评述](https://img.taocdn.com/s3/m/d7bec96da5e9856a561260c9.png)
高考满分作文对古今中外人物的精彩评述1、李白: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
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
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
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
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
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
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3、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
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
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
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
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5、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
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
——佚名~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
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
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
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7、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
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
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
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
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
8、司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及答案集锦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及答案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c2d5700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5.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及答案集锦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及答案集锦一2.(15分)(唐山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期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
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
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
1940年,戴高乐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
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6分)(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
(9分)[答案] (1)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趋势影响。
(5分)(2)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10分)[解析] (1)根据材料“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二战结束后,法国综合实力削弱,国际地位低下;冷战形势下,美国加强了对欧洲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趋势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做出的卓越贡献: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和解,推动欧洲一体化;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d8b9e2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b.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人物史是高中历史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模块。
那么考生要如何去解答这类题目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一材料一我拯救了濒于夭折的革命;我把它从废墟上扶了起来,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
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思想是不会消失的。
……现在,欧洲正朝着必然的变化迈步前进,企图推迟这个进程是白费气力的徒然挣扎。
—摘自[法]拿破仑《给儿子的遗训》材料二在拿破仑那个时代的人们看来,他的任务就是“征服”,但是,他们并未看到他确实是在“创造”。
这一点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
他在毁灭一个旧时代的同时,又在创造一个新时代。
—摘自[英]J·F·C·富勒《战争指导》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拯救革命”,“并把它光辉灿烂地展示给世界”的史实。
(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那个时代的人“只看到了征服”却“看不到创造”的原因。
(7分)【参考答案】(1)击败反法同盟,(4分)传播法国大革命的思想。
(4分)(2)拿破仑的战争给社会影响巨大。
(3分)人们看到了战争的破坏,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
(2分)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总结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康熙帝)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指国库)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
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绘,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
——《清实录》材料二康熙始终没有使中国越过封建国家雷池一步,始终没有表现出某种使中国跳出落后状态的独特尝试。
并且从那以后,旧中国与旧俄国在近代工业和科学水平上,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保持相当距离。
——刘大年《论康熙》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皇帝的主要功绩。
(6分)(2)你是否认同材料二中对康熙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9分)【参考答案】(1)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爱惜民力;生活节俭。
高中历史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98
![高中历史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含2016年高考试题人民版98](https://img.taocdn.com/s3/m/5fa49f4601f69e31433294de.png)
考点28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6·课标全国Ⅰ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
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
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
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
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
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6分)【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高仙芝的评价。
解答关键: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
【解析】第(1)题,据材料“唐朝开边拓土”及所处时代,得出其积极的边疆政策;任用少数民族将士体现出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从唐朝综合国力的强大,民族和对外交往的繁荣等方面分析。
第(2)题,由“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可知高仙芝为维护唐朝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由材料“率军征讨,大肆杀掠”“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可知高仙芝的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答案:(1)背景: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
(2)评述: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8)【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总结(十八)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专题十八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专题总结(十八)](https://img.taocdn.com/s3/m/d987d75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8.png)
历史
视角1:正确评价古代政治家的方法
知识点拨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 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 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3.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5.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交融与团结。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征规谏唐太宗停止封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你对魏征的“为官品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原因:国家经济困难;封禅会加重百姓的负担;以隋炀帝奢侈导 致亡国为鉴。 (2)认识:魏征能从国家实际出发,考虑百姓的疾苦,规谏唐太宗戒奢爱民,推 动了唐初繁荣局面的出现;作为封建时代的大臣,不阿谀奉承君主,敢于直 言进谏,体现出其难得的正直品德。
参考答案 (1)不顾危险,完成军工生产任务,支援解放战争;进行技术革新和 改革,为先进机器设备制造作出了突出贡献,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立技术和文化的传、帮、带制度,促进了技术交流和整体水平提高。 (2)新生人民政权的成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工作积极性极大提高;国家经 济建设的需要和推动;工人阶级爱岗敬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拼搏进 取、真抓实干的敬业精神的推动。
马恒昌小组平均每年实现技术革新成果31项,特别是为1953年我国第一台 万能铣床以及升降台铣床、第一台251型镗床等多种产品的研制成功作出 了突出贡献。马恒昌小组技术水平,始终走在全国机械行业的前列,彰显出 大国工匠的创新精神。
——摘编自何强、林萌萌《马恒 昌小组工匠精神的时代解读》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汇总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072d42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6.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汇总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并对其做出客观评价是历史课堂的重要内容,那么高考时该如何拿下关于人物的题型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汇总,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真题汇总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材料一曾国藩是较早意识到清王朝需要加强海防建设的先行者之一。
他对近代俄国海防力量在世界上能占据强席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外国技术之精为中国所未逮,如与图算法,步天测海,制造机器等,无一不与造船练兵相为表里……其国家于军政、船政皆视为身心性命之学。
如俄罗斯初无轮船,国主易服微行,亲入邻国船厂,学得其法,乾隆间,其世子又至英国书院,肄业数年。
今则俄人巨炮大船,不亚于英法各国,此其明效。
”材料二曾国藩加强海防建设的相关奏折1865年,曾国藩希望朝廷能腾出军费与人力加强海防力量,奏请设立长江水师并专设文武兼用的专职提督,原因在于“长江通商,处处与外国交接,朝夕相见,必须提督平日稍有权威,乃足以赀弹压”。
1868年四月,曾国藩针对清廷海防力量薄弱,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近年洋面不靖,屡有劫案,亟应归复水师,出洋捕剿。
惟外洋开仗,较之长江开仗其难数倍。
臣往年所用之长龙舢板,均不便于出洋。
现于上海铁厂制造轮船,又于芜湖等处试造广东艇船。
拟船成之后,仍需酌改营制,略仿西洋之法,一船设一官,乃可角逐海上。
”1868年十一月初,曾国藩上奏朝廷,请酌议江苏水师事宜,“今议江苏水师,外海尚需略增。
……沿海各省,整顿水师,均须核算饷项,盖水师久无战船,非修造两三年不能集事。
权衡缓急,海疆似以水营为重。
”“臣之微意,不过欲使中国兵勇以舟楫为室家,以海洋为坦道;至于船式如何而后善,营制如何而后强;自当博采群言,不敢略执成见也。
一俟江苏水师定章后,沿海闽粤各省均可参酌办理,大局幸甚!”(1)根据材料,指出曾国藩在海防建设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曾国藩在军事上的主要活动。
卷08 中外人物评说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
![卷08 中外人物评说 - 三年(2020-2022)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分类整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faf1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6.png)
卷0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2020课标全国卷Ⅰ)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苏绰(498~546),武功(今陕西扶风)人。
他“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受西魏执政者宇文泰信任,委以政事。
西魏立国之初,疆域狭小,民族关系复杂,经济文化落后。
为强国富民,苏绰建议减官员、置屯田,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为后世财政、会计领域长期沿用。
他又制定“六条诏书”,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宇文泰“甚重之,常置诸座右。
又令百司习诵之。
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苏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在“积思劳倦”十余年后,苏绰因病去世,宇文泰“痛惜之,哀动左右”。
——据《周书》(1)根据材料,简析苏绰被宇文泰倚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六条诏书”的历史意义。
【答案】(1)才能超群,尤善理财;政绩卓著;克己奉公;推荐人才。
(2)为官员建立了行为规范;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统一;凝聚起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
【解析】(1)根据“博览群书,尤善算术”、“并创‘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可知苏绰才能超群,尤擅理财;根据“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可知他政绩卓著;根据“性俭素,不治产业……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可知他克己奉公,推荐人才。
(2)根据“包括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等内容”、“通过‘六条诏书’等改革,西魏成功凝聚起民心,由弱变强,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乃至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可知苏绰的“六条诏书”规范了官员行为,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西魏统一;凝聚了民心,促进和推动了民族融合等。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总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f59044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e2.png)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总不同的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成长与经历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总,仅供大家参考!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汇总1(2007年新课标高考)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都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
”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
(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10分) 2(2007海南卷)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8分) 材料一拿破仑在1808年正式创立帝国贵族制度,据统计,在帝国贵族中,旧贵族出身的占225%,资产阶级出身的占58%,其他阶级出身的占195%。
进出宫廷的公卿、侍臣、宫女与旧贵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人本身就是几代的贵族……在拿破仑任命的中,出身贵族的到1814年达到43%。
——(摘编自《从高卢到戴高乐》)材料二 1814年3月14日拿破仑说:“只要我还活着,我将是全法国的主人……今天像在奥斯特立茨战场上一样,我是主人……但是我认为在拉法耶特的时候(指法国大革命前期)和我这个时期有一个区别:当时人民是主宰,而现在我是主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历史人物评说高考题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人物史选修模块在高考历史总分中占有10分的地位,该怎么拿下这10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仅供大家参考!选择题部分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题)图四是英国178...人物史选修模块在高考历史总分中占有10分的地位,该怎么拿下这10分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仅供大家参考!选择题部分11.(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9题)图四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
此漫画反映了(图略)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时间限定语是1782年,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漫画体现英国要与"美利坚"是拥抱着的母女关系,英国愿与美利坚和解。
18世纪中期英国就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帝国",故A是错的;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美国与英国正处于敌对状态,两国关系不可能"亲近友好",故排除B项;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是在1783年,故C项也可排除,故选D项。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背景——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分析:此题如果单纯从画面去考虑,倒是很容易选择:双方把武器放下相互拥抱:流浪的女儿(左)箭头朝下,双臂紧握武器,仍具有防卫意识;"不列颠娜"(右)把盾牌放下,箭头向上,主动伸出双臂拥抱"美利坚"。
如此画意不是很明显吗?C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的干扰,问题出在对漫画所反映的内容的历史背景知识没有牢固掌握,关于美国独立的战争的过程,新课程教材无论是人教和岳麓版,在时间和内容上都很模糊。
所以此题实际上只涉及初中历史知识。
美国独立战争:1775(6)—1783,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由此可以排除C。
A、B容易排除。
当然漫画实际上反映的是1782年美英签订《巴黎和约》,两国正式结束战争状态。
12.(高考全国文综Ⅱ卷14题)图3(略)所示战役是A.明朝与瓦剌之战B.明朝与后金之战C.清军反击噶尔丹之战D.清军平定大小和卓之战【答案】C【点拨】注意图片中的关键词"京师"和"乌兰布通"。
联系相关史实。
13.(高考浙江文综22题)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
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A.《物种起源》B.《国家与革命》C.《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答案】D【点拨】本题考查选修模块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主要贡献。
考查深入理解历史概念和准确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
难度中等。
从抓住时间限定信息"19世纪中期"和关键信息"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发表的文章,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
英国学者赫胥黎的《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都主要阐述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排除A、C选项。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研究了史前各文化阶段与家庭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着重论述了人类史前各阶段文化的特征、早期的婚姻和从原始状态中发展出来的几种家庭形式,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
14.(高考北京文综20题)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
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理念论C.逻辑三段论D.美德即知识【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古希腊先哲思想的掌握。
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有理想国政治构想的是柏拉图,其思想核心是理念论,所以此题应该选择B。
15.(上海高考历史17题)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
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D.普法战争爆发【答案】A【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康乾盛世与早期西学东渐;法国大革命。
分析:由"路易十六"可直接选A。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普法战争史1870年,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1735-1795年在位。
16.(广东高考19题)从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目的看,三级会议在当时拥有的权力是A.审判重大案件B.行政管理C.批准征收新税D.制定法律【答案】C【点拨】可从三级会议召开的背景分析,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宫廷挥霍无度,造成国库年年入不敷出,财产危机日益加剧,并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为解决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三级会议。
故选C符合题意。
17.(上海高考B9题)以下对雅典学园的描述,最能体现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是( )A.努力探索自然的奥妙B.系统学习哲学C.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D.自由选择科目【答案】C【点拨】答案是C项。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但对老师的观点思想并不完全赞同,象柏拉图的"理念论"。
而且他不受老师思想的束缚,自己自由探讨和追求真理。
选C项。
18.(高考浙江文综19题)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
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答案】D【点拨】本题为选修模块内容。
本题考查选修模块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小。
注意时间信息"清朝"。
"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发生在唐朝,"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发生在秦朝,设立宣政院是在元朝,排除A、B、C项。
清朝康熙帝时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正确答案为D项。
19.(高考重庆文综17题)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答案】C【点拨】题目的几个关键词, 1913年、国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可以判断是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之后成为第一大党,希望能组建责任制内阁。
20.(高考全国Ⅰ卷文综20题)"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国家获得自由的新生;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战役之后,该战役是A.纳西比战役B.葛底斯堡战役C.瓦尔密战役D.萨拉托加大捷【答案】B【点拨】A项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纳西比战役打垮了王军的主力;B项是在美国内战(南北战争)中,该役属于转折性的战役;C项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后;D项是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是北美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注意"民有、民享、民治"的信息,美国内战之后,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B项符合题意。
非选择题部分24.(广东高考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说,他们只和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
富兰克林认为,根据人民的普遍心理,只有国王才是北美的主权权威者。
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则历数了英王的25条大罪,将其称为"专制君主"。
——据雷芳《英王在殖民地形象的改变与北美独立意识的形成》材料二到1870年,在运到英国的棉花中,有60%来自美国。
此后,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
棉花也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直到1860年,棉花出口占美国国内出口总值的一半还多。
——据沃尔夫《欧洲与没有历史的人民》问题:(1)1773年,北美殖民地人民为什么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从当时英国政治体制的角度加以分析。
(4分)(2)分析英王形象在北美殖民地人民心中从"主权权威者"变为"专制君主"的原因。
(4分)(3)美国独立后,英美两国的经济联系并未切断。
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中前期英美两国在经济上的相互影响。
(4分)【答案】(1)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英王统而不治;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集中指向英国议会;北美人民实际上不承认英国殖民统治权。
(2)北美殖民地思想家的独立主张广泛传播;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政策产生尖锐矛盾并激化;英国以英王名义严厉惩处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爆发。
(3)美国是英国最重要的棉花供应地,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点拨】(1)可从英国政治体制的核心和特点思考。
议会掌握实权,而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北美殖民地人民只承认与"英王之间缔结了契约",实际上是想借此否定英国的殖民统治。
(2)可从北美独立战争的背景思考,启蒙思想的影响、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矛盾尖锐、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利益与英国的经济压榨冲突。
(3)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美国始终是英国棉花的主要供应地"可与英国工业革命联系、"棉花成为美国在1815年后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 说明英国从美国大量进口棉花,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
25.(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
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
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
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