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
灭活疫苗的的生产工艺过程
灭活疫苗的的生产工艺过程
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病毒培养:首先,科学家们需要大量培养目标病毒株。
病毒通常在细胞培养基中培养,并提供营养物质以促进其繁殖。
培养时间和条件会因不同的病毒而有所不同。
2. 病毒灭活:培养的病毒需要被灭活,以防止在接种过程中引发疾病。
病毒可以通过热处理、化学处理或辐射等方法进行灭活。
灭活后的病毒仍能保留其免疫原性,但不再有致病能力。
3. 病毒纯化:接下来,灭活的病毒需要经过纯化过程,以去除其他细胞残渣和杂质。
纯化常常包括离心、滤过和超速离心等步骤,以分离病毒颗粒。
4. 抗原浓缩:疫苗中的病毒抗原需要进行浓缩,以提高疫苗的效力。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离心、滤过或柱层析等技术实现。
5. 疫苗制剂:浓缩的病毒抗原需要与适当的辅助物质(如佐剂)混合,以增强免疫反应。
这些辅助物质通常包括佐剂、防腐剂和稳定剂等,以保护病毒抗原不受破坏。
6. 疫苗填充和包装:最后,疫苗需要被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如玻璃瓶或注射器。
疫苗容器需要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以确保疫苗不受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灭活疫苗在生产工艺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灭活疫苗的生产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生物安全规定,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病毒性疫苗制造技术
病毒性疫苗制造技术任务一灭活苗的制造流程菌种的选择(强毒株) → 菌液培养→ 灭活↓↓配苗(5份菌液+1份铝胶配苗) ←浓缩工序一菌种与种子培养选取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1~3个品系菌株,按规定定期复壮和鉴定,将合格菌种增殖培养并经无菌检验、活菌计数达到标准后作为种子液。
种子液保存于2~8℃冷暗处,在有效期内用于菌苗生产种子使用。
大肠杆菌病的菌种应采集动物心血、腹水、肝渗出物、气囊附着物或正常动物的肠道内容物作为接种物。
如用含大肠杆菌的病料,首先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符合要求方可作为菌种使用。
工序二菌液的培养用于规模化细菌培养的方法很多,有手工式、机械化或自动化等方式。
可供菌体培养的方法有:固体表面培养法、液体静置培养法、液体深层通气培养法和透析培养法。
一般固体培养易获得高浓度细菌悬液,含培养基成分少,易稀释成不同的浓度,但生产量较小。
因此,大量生产疫苗时常用液体培养法。
实例大肠杆菌的菌液培养方法(1).将生化结果典型的菌种接种于伊红美兰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上,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挑取单个典型菌落接种于琼脂斜面,置37℃温箱中培养18~24h,经显微镜检查无杂菌污染者,即可作为种子培养物。
(2).取5ml马丁肉汤加入琼脂斜面洗下菌苔作为一级种子,用灭菌吸管按5%的量将一级种子接种于马丁肉汤中,置37℃培养18~24h后作为二级种子。
(3).二级种子可以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或马丁肉汤中做进一步扩大培养。
如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表面,37℃培养24~48h后,加入灭菌生理盐水,用灭菌接种环或特制的刮子将菌苔刮下,倾入灭菌的离心管中,低速离心5min (500r/min),使其中可能掺杂的琼脂块下沉。
吸取上层细菌悬浮液加入盛有玻璃珠的灭菌瓶中,用手或振荡器振荡30min,使细菌均匀分散,取少量菌液装于灭菌试管中供计数用,其余细菌将灭活(强毒细菌须在杀菌后,再行计数)。
如接种于马丁肉汤培养基,经37℃培养24~48h后,直接取少量菌液供计数用,其余细菌则灭活。
新冠病毒疫苗开发与生产技术分析
新冠病毒疫苗开发与生产技术分析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全球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都在积极地投入研究和开发疫苗。
在各国的不懈努力下,一些新冠病毒疫苗已经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成为全人类战胜病毒的重要利器。
那么,新冠病毒疫苗的开发与生产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呢?一、疫苗研发的技术路线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路径主要有以下两种:1. 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从根本上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再利用现代科技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不会危害人体,然后进一步分离出可供生产的抗原蛋白,最后制备出疫苗。
在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中,辉瑞和现代制药等公司采用的就是这种技术路线。
2. 病毒灭活技术病毒灭活技术通常将整个病毒加工灭活,并将其注入人体,启动人体的免疫系统,让人体产生抗体。
这种技术路线研究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有 Sinovac 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等。
二、疫苗生产的流程生产新冠病毒疫苗的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 病毒扩增制作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一步是培养病毒,并使其能够扩增殖。
这是制造疫苗的重要步骤,病毒扩增到足够的数量之后,才能继续制造疫苗。
2. 分离和纯化病毒经过病毒扩增过程之后,将病毒与其他组分分离和纯化成为其中的另一步骤。
主要目的是识别需要的病毒量,并使病毒成为用于制作疫苗的原材料。
3. 提取抗原蛋白抗原是制作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疫苗制造过程中需要提取病毒存在的特定蛋白,用于培养免疫细胞和制造疫苗。
4. 制造和检测疫苗将提取的抗原蛋白,添加辅料成为制造疫苗的重要细节。
制造好的疫苗需要进行充分的检测,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然后才能释放到市场上。
三、新冠病毒疫苗的生产工艺生产新冠病毒疫苗需要经过许多生产工艺,下面是一些主要的工艺流程:1. 培养病毒制作新冠病毒疫苗的第一步是培养病毒和细胞。
研究人员使用细胞文化或动物细胞培养罐来培养细胞和病毒。
2. 分离和纯化病毒分离和纯化病毒是新冠病毒疫苗生产的必要步骤,经过细胞培养,可以从生物制品中分离出病毒并进行纯化。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技术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技术疫苗是人类抵抗疾病的有力武器之一。
从过去到现在,疫苗开发和生产技术不断创新,使得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被预防。
本文就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进行探讨。
一、疫苗的研发疫苗的研发涉及到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学、医学、化学等等。
最基本的研发流程就是先确定一种疾病的毒株,然后对其进行杀灭或削弱处理,制成疫苗。
这种方法被称为“传统方法”,最早使用的就是卡介苗。
然而,传统方法有很多限制,无法处理一些复杂的病原体,也会有一些安全风险。
因此,现代疫苗研发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手段。
1. 基因重组技术基因重组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病原体基因片段互换、组合从而制造出疫苗。
这样制造出来的疫苗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
例如,经过基因重组技术的乙型肝炎疫苗完全由天然病毒表面包裹蛋白的基因重组产物组成,不存在寄生蛋白和未知的杂质,保证了安全性。
2.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也是一种现代疫苗制造技术。
相较于传统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疫苗的纯度和安全性,更适用于生产高品质疫苗。
例如,麻疹疫苗的制造就采用了细胞培养技术。
该方法通过将一种麻疹病毒感染细胞,然后从细胞内提取麻疹病毒,这样制成的疫苗可以说是最纯净、最安全的。
二、疫苗的生产疫苗生产涉及到很多工序,包括原料准备、疫苗制备、灭菌、检测、包装等等。
这里我们就来谈一下疫苗制备这个重要的环节。
1. 病毒的培养疫苗的制造过程需要先获取病原体,一般通过养细菌法和养动物法获得病原体。
养动物法可能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需要保持相应的专业设备和技术。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都要将病原体进行扩增。
2. 病毒的分离与纯化純淨的病毒是制作安全有效的疫苗的必要条件。
需要对病毒进行纯化,去除不必要的杂质,并确保病毒的活性不受破坏。
3. 病毒的杀灭或削弱处理病毒的削弱处理一般是采用细菌/病毒的纯化培养操作,也有一部分使用基因重组技术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处理。
杀灭或削弱处理的目的是让病毒失去致病能力,但仍能激发免疫反应,驱动机体产生免疫力。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技术与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技术与方法近年来,新型冠状病毒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而严重的传染病爆发。
作为一种新病毒,目前尚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和疫苗,而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发出了多种疫苗。
本文旨在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它们的应用现状。
一. 病毒相关基础知识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正异型病毒。
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晶体学分析显示,其外壳膜上覆盖着突刺状蛋白,而这种蛋白与疫苗的研发密切相关,因为它能够抵御自然免疫系统。
此外,新型冠状病毒病毒基因组是一个单链RNA,其基因组大小约为30kb,其中编码九个不同的开放阅读框。
二. 疫苗的种类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主要有三种类型: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mRNA疫苗。
1.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通常是通过热处理或化学方法使病毒失去活性,然后制成疫苗。
由于病毒死亡,因此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显然比较高。
而与此同时,可能会由于灭活过程对病毒结构和蛋白的影响,导致其抗原特性的退化。
这也可能是灭活疫苗能力相对较弱的原因之一。
2. 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通过引入一种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基因序列到腺病毒中,然后用这种腺病毒转染受试对象,使其自身产生抗原。
这种方法决定了疫苗的天然抗原性强,可能会产生持续的免疫力并可以轻松扩展到大规模制造。
但同时由于过于普遍的腺病毒感染,受试体内可能存在抵御腺病毒的天然免疫因素,而导致疫苗治疗的有效性产生抵抗效应。
3. mRNA疫苗mRNA疫苗的研制基于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mRNA序列的应用。
mRNA疫苗的主要优势在于疫苗潜在的可塑性能力、高安全性和高效性。
另外,由于mRNA的本质,其在开发和生产方面比传统疫苗更具有灵活性。
但其中一些由于其脆弱的特性,必须通过冷链条件来保护,这也是这类疫苗的一个主要缺点。
三. 研发过程1. 病毒样本首先,需要获得新型冠状病毒样本,此项工作通常也是疫苗研发的第一步。
新冠疫苗的类型及制备方法
新冠疫苗的类型及制备方法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和COVID-19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类型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mRNA疫苗和蛋白亚单位疫苗。
下面将对每种类型的疫苗及其制备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1.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通过将病毒完全灭活或失去传染性来制备的。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培养大量病毒,随后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病毒丧失活性。
经过灭活的病毒仍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和免疫记忆,使人体对病毒感染产生保护性免疫。
常见的灭活疫苗包括使用β-丙酮灭活的疫苗和用氯化亚铜灭活的疫苗。
2.腺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非致病性腺相关病毒作为载体,携带并传递新冠病毒的部分遗传信息进入人体细胞,通过细胞内的蛋白合成机制产生新冠病毒的蛋白,进而引发免疫反应。
这种疫苗的制备过程需要将新冠病毒的遗传信息插入腺病毒的基因组中,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腺病毒。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制备、易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目前,腺病毒载体疫苗中的腺病毒载体主要包括禽腺病毒、人腺病毒和猩猩腺病毒等。
3.mRNA疫苗mRNA疫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疫苗类型,利用人工合成的mRNA编码新冠病毒蛋白的部分信息。
当mRNA进入人体细胞后,细胞会根据mRNA的指令产生新冠病毒的蛋白,并且通过免疫机制激发免疫反应。
mRNA疫苗制备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新冠病毒的蛋白编码信息转录成mRNA;其次,将mRNA与脂质纳米粒子结合,形成mRNA脂质纳米颗粒(LNP)。
这种疫苗的优势在于制备过程简单、灵活性强、生产效率高,且相对较快。
4.蛋白亚单位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是利用新冠病毒的蛋白亚单位(如蛋白表面的刺突蛋白)制备的。
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新冠病毒部分蛋白的编码信息插入表达这些蛋白能力的细菌、哺乳动物细胞或酵母中。
获得表达蛋白后,可以提纯和纯化出刺突蛋白等病毒结构蛋白的亚单位,作为疫苗的主要成分。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疫苗是人类医学历史上重要的一环,它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全球需要疫苗来对抗新发传染病,例如COVID-19(冠状病毒病)。
为了制造一个疫苗,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这篇文章将讨论疫苗的研发和生产过程。
第一步:病毒的研究研发一个疫苗的第一步是要了解疾病和病毒,这需要病毒学家和生物学家来研究。
他们会检查病毒并确定其结构、性质和复制方式。
这些信息将帮助科学家设计疫苗的活性成分。
许多研究人员将花费数年的时间来研究一个病毒,以确保他们拥有疫苗开发的必要信息。
第二步:疫苗的开发对于一个新疫苗的开发,需要一个团队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一起工作。
他们会使用先进的技术创建和测试疫苗的样品。
然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这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进行安全性试验,确保人体对疫苗没有不良反应。
第二阶段是进行有效性试验,使用受试者来测试疫苗的有效性。
第三阶段是大规模测试,试验人员会在疫苗得到批准前针对某些类型的病毒进行疫苗有效性的验证。
第三步:生产和分配疫苗当疫苗被研发出来并得到批准后,需要进行疫苗的生产和分配。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
生产疫苗的过程是非常复杂和高度技术化的。
也需要确定每个批次的包装和配送方式,以确保运输和存储疫苗的最佳条件。
总结研发和生产一个疫苗是一个复杂而又极其精细的过程。
这需要许多人的协助和专业知识。
让我们感谢那些致力于研发出疫苗来对抗各种传染病的科学家和医学专家。
疫苗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预防传染病还是在保障公众健康方面,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希望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奇迹药物面世。
病毒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艺
病毒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艺随着疫苗的问世,人类终于找到了对抗疾病的有效武器。
病毒疫苗作为预防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背后的研发和生产工艺可能并不清晰。
本文就来探索一下病毒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艺的一些重要环节。
病毒疫苗的发现和研发往往是一项复杂而耗时的工作。
首先,进行研发的科学家们需要确认疾病的病因,并找到合适的疫苗候选。
疫苗的候选物可以是不活化病毒、减毒活病毒、亚单位疫苗或基因工程疫苗。
以流感疫苗为例,科学家们根据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和变异情况,每年决定要开发的疫苗的组成。
疫苗的组成决策需要借助全球的流感监测数据和分析,以确定各个流感病毒株的优先级和适应性。
当候选物确定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发和生产疫苗。
这一过程的核心是病毒培养和病毒灭活。
在培养病毒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细胞系,并提供适当的生长环境来促进病毒的复制。
一旦获得足够的病毒量,就需要采取相应的灭活手段,以制止病毒的复制和致病能力。
病毒的灭活方法有多种,包括热灭活、化学灭活和辐射灭活。
其中,热灭活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科学家们会将病毒暴露在高温下,使其丧失致病性能力,但仍然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化学灭活则是利用化学物质(如甲醛)来杀死病毒,而辐射灭活则使用电离辐射(如γ射线)来破坏病毒的核酸。
完成病毒的灭活后,接下来就是疫苗中的辅助成分的选择和添加。
使病毒灭活后仍然具有免疫原性的关键是适当的佐剂选择。
佐剂既可以提高免疫原的稳定性,又能够增强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久性。
常见的佐剂有铝盐和脂质体等。
为了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估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检验,包括对原材料、中间体和成品的检测和验证。
同时,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也是必要的,包括病毒灭活效果、无菌性、毒性实验和动物试验等。
病毒疫苗的研发和生产工艺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紧密合作。
疫苗的生产工艺
疫苗的生产工艺
疫苗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病毒株的筛选和培养:选择一种能够引起免疫反应的病毒株,并在细胞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 病毒的扩增和纯化:通过细胞培养和其他技术,扩增病毒数量并将其纯化。
3. 病毒灭活或减毒:为了使疫苗安全有效,病毒需要被灭活或减毒。
4. 疫苗成分的制备:除了病毒本身,疫苗可能还包含其他成分,如佐剂、防腐剂等。
这些成分需要制备和纯化。
5. 疫苗的混合和灌装:将病毒和其他成分混合在一起,并将混合物灌装到疫苗瓶中。
6. 疫苗的质量控制:对疫苗进行多个质量控制步骤,包括检测病毒数量、活性、纯度等。
7.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疫苗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储存和运输,以确保其有效性。
以上是疫苗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实际的生产过程可能因疫苗种类、使用的细胞培养基、制造厂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病毒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病毒疫苗的研发与生产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重要方法,病毒疫苗也是其中的一种。
随着科技的发展,病毒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也在不断升级和改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病毒疫苗的研发与生产。
一、病毒疫苗的研发病毒疫苗的研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的领域,需要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药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一般来说,病毒疫苗的研发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病毒的鉴定和筛选首先需要鉴定对应疾病的病毒,并进行初步筛选,从中找到最具有潜力的病毒株。
这一过程需要用到多种技术手段,如实时荧光PCR、电镜、细胞培养等。
2. 病毒的复制和提取得到选定的病毒株后,需要将其进行复制和提取,以获得足够的病毒基础材料。
这一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培养基和培养细胞等。
3. 病毒群体的纯化经过提取和复制后,得到的病毒群体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杂质和物质。
此时需要进行病毒群体的纯化,以保证病毒基础材料的纯度。
4. 病毒的削弱或杀死处理病毒疫苗需要能够预防疾病,但不能给人体带来过大的危害。
因此需要对病毒进行相应的削弱或杀死处理,以降低其致病性。
5. 疫苗的制备和评估最后,需要将病毒基础材料进一步制备成疫苗,并进行临床试验和评估。
这一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并按照一定的规定和流程进行,直到疫苗成功上市。
二、病毒疫苗的生产病毒疫苗的生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和加工。
与病毒疫苗的研发相比,病毒疫苗的生产更加复杂和精细。
以下是病毒疫苗生产的几个重要环节。
1. 病毒的扩增病毒疫苗的生产需要扩大病毒基础材料的规模,以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病毒的扩增过程需要进行良好的管理和监控,保证扩增的病毒数量和质量。
2. 病毒群体的纯化和处理从大规模的病毒基础材料中,需要再次进行病毒群体的纯化和处理,保证病毒的纯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削弱或杀死处理,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疫苗的制备和加工经过纯化和处理后,需要将病毒基础材料制备成疫苗。
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步骤,如疫苗的混合、过滤、灌装等。
灭活病毒疫苗的原理与制备方法
灭活病毒疫苗的原理与制备方法疫苗是一种强大的预防疾病的工具。
它首先被使用于减轻天花、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传播和影响。
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疫苗是防止新冠病毒和其他疾病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灭活病毒疫苗是其中一个开发和生产的方法。
灭活病毒疫苗主要是用于预防病毒病的疾病,并且对于预防缺陷较大和高毒性的病毒也是非常有效的。
举个例子,现在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灭活狂犬病疫苗是一种保护狂犬病的病毒。
灭活病毒疫苗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但是基本上都包括以下步骤:1. 病毒的收集和纯化从疾病患者的体液,如口腔、鼻腔、尿液、血液等,收集含病毒的样本。
然后在实验室中,通过各种方法从样本中分离出病毒,并将其纯化。
此过程将得到高浓度的病毒悬液,常用叫做病毒种苗。
2. 病毒的灭活此过程是采用化学药物或物理学方法来破坏病毒的生命周期和病原性,同时保留其抗原性,使其能引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化学方法常用乙醛、形胜、氧化氯、碘等,物理学方法则包括辐照(紫外线、伽马线等)、高温加压等。
通过特定的灭活方法,病毒的病原性就能被破坏,但其抗原性则保留完好,使其成为健康安全的注射物。
3. 病毒的接种和免疫应答该过程中,灭活病毒接种到实验动物或人体中。
一般情况下,实验动物或人体在接种后会产生免疫应答,进而产生抗体,从而将其体内的病毒被消灭,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这一过程,最终生产出适用于人体接种的灭活病毒疫苗。
灭活病毒疫苗虽然安全有效,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病毒的灭活会减弱其抗原性。
如果抗原性太弱,那么灭活病毒疫苗将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也就不能足够的预防感染。
因此,需要精心地控制病毒的灭活方法,以确保其抗原性的保留。
另一个挑战是灭活病毒的发展周期似乎相对较长。
所以在疾病如新冠病毒(COVID-19)等急需疫苗的发展中,灭活病毒疫苗的生产可能需要额外时间和资源。
因此,我们需要在其他有效预防这些急需疫苗的传播的方法上注入更多精力。
疫苗的种类和生产工艺
疫苗的种类和生产工艺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发展,疫苗成为了防控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疫苗是一种预防疾病的制剂,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注射一些病毒、细菌、毒素等病原体的部分或全部进行免疫,从而防范疾病。
不同的病毒、细菌、毒素需要使用不同种类的疫苗,疫苗的生产也有多种工艺。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的疫苗的种类和生产工艺。
1. 病毒疫苗病毒疫苗是以活体或灭活病毒作为制作对象的疫苗。
它的制备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将病毒提取出来,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注射到人体内,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保护性免疫力。
经典的病毒疫苗有风疹疫苗、甲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
2. 细菌疫苗细菌疫苗是以细菌或细菌代谢产物制作的疫苗。
它的制备相比病毒疫苗更为复杂,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包括细菌的培养和提取等。
常见的细菌疫苗有百日咳疫苗、鼠疫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
3. 结合疫苗结合疫苗是将多种疫苗预防不同疾病的免疫原制成一种疫苗,常见的结合疫苗有六联疫苗、十联疫苗等。
结合疫苗的免疫原不同,制备过程也不同,有些需要使用灭活或减毒菌株,有些则是使用合成多糖等多种技术进行预防。
4. 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是使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疫苗。
通过对病原体基因的分离和克隆,可以制备出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质,然后通过注射到人体内,来产生免疫反应。
常见的基因工程疫苗有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等。
以上是常见的疫苗种类,疫苗的生产工艺也有多种类型。
1. 传统疫苗生产工艺传统疫苗生产工艺是比较早期的制备疫苗的技术,其制备过程主要涉及培养病原体、提取、纯化等步骤。
制备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但是它的质量和安全性较高,而且对生产规模的要求不高。
2. 细胞培养疫苗生产工艺细胞培养疫苗生产工艺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在细胞培养筛选系统内产生疫苗,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借助现代细胞技术生产质量更高、更干净、更纯净的疫苗。
但是该工艺成本较高、技术含量较高,适用于大规模疫苗生产。
病毒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及其技术发展-最新年文档
病毒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及其技术发展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根据其所预防的传染病病原体种类不同大致可分为细菌类疫苗和病毒类疫苗两大类。
现在在人群中使用的病毒类疫苗,除了乙肝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制得,其他病毒类疫苗生产都需要通过对病毒的培养,而后再经过纯化、浓缩、或灭活或裂解等过程制备。
病毒体是一类专营宿主细胞内寄生型微生物,其繁殖需要在其特定的宿主细胞内进行。
所以,病毒类疫苗生产过程中对病毒的培养就需要首先培养病毒体能够在其中繁殖的动物细胞。
直接感染动物培养病毒存在着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后继纯化程序太过繁琐等缺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此种病毒培养方法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
在2010 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第三部生物制品类中预防类生物制品共包括48 种疫苗,其中病毒类疫苗共有27 种,分别针对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狂犬病、流感、乙型肝炎、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腮腺炎、风疹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11 种病毒性传染病。
在这27 种病毒类疫苗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有两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是使用重组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和重组酵母菌生产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蛋白质作为疫苗抗原,其他病毒类疫苗生产中病毒的培养方式全是在动物细胞中,包括,通过原代细胞培养方式、通过人二倍体细胞或Vero 细胞培养方式、在鸡胚中培养方式。
在相应的病毒接种之前,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培养这些动物细胞。
1 动物细胞培养一般过程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培养活的动物细胞群体,当前,许多生物技术领域都会使用到此项技术。
特别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细胞培养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比如疫苗或基因工程药物在研究生产过程中很多是通过细胞培养来实现的。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的仪器设备包括,无菌室、超净工作台、低温冰箱、pH 计、压力蒸气消毒器、电热恒温培养箱、培养器具、CO2培养箱、恒温水浴锅、倒置显微镜、离心机、无菌过滤器、洗刷装置、细胞计数板和电子细胞技术仪等等[1] 。
新冠疫苗的制备流程
新冠疫苗的制备流程
1. 病毒分离:首先需要从新冠肺炎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病毒,并进行传代而获得足
够纯度和数量的病毒。
2. 病毒复制:将分离得到的病毒加入到细胞培养中,使其进行复制,待病毒数量足
够时,收集病毒。
3. 病毒灭活或不活化:制备疫苗需要对病毒进行灭活或不活化处理,以防止疫苗使
用后引起新的感染。
目前,新冠疫苗主要采用化学灭活、生理灭活或热灭活等方法处理病毒。
4. 辅料添加:除了病毒本身以外,疫苗制备还需要添加一些辅料,以提高疫苗的免
疫原性和稳定性。
例如,脂质体、佐剂等辅料可以提高病毒在机体内的抗原表示和免疫应答。
5. 质量控制: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质量控制,以保证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包括对疫苗原液和成品进行生化、物理、生物学检测,以及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检测。
6. 疫苗接种:疫苗制备完成后,需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疫苗接种。
接种前需要对疫
苗进行配制、存储等预处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总之,新冠疫苗的制备流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耗时耗力的制备过程,以
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疫苗的生产流程
疫苗的生产流程疫苗的生产流程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精密操作和严格控制,以确保最终生产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
下面将介绍疫苗的生产流程,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疫苗的生产通常从病毒的培养和扩增开始。
科研人员会选择合适的宿主细胞,并将病毒接种到这些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长和复制能力,使病毒逐渐扩增。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确保病毒能够充分生长,并且不会发生变异或杂交。
接下来,经过培养和扩增的病毒会被收集和提取。
在这一步骤中,科研人员需要对培养基和细胞残留物进行处理,以确保提取出的病毒纯度和活性达到要求。
这通常需要利用离心、过滤等技术手段,将病毒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去除杂质。
随后,提取出的病毒会被用于疫苗的制备。
制备疫苗的过程中需要添加适当的辅料和载体,以增强疫苗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
这一步骤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质量和比例,确保最终制备出的疫苗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制备完成后,疫苗会进入灭活或减毒的工艺环节。
这一步骤是为了确保疫苗的安全性,通常会利用化学物质或生物技术手段对病毒进行处理,使其失去致病性,但仍能激发免疫反应。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处理条件和时间,以确保病毒的活性和免疫原性不受影响。
最后,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的疫苗会进行成品检验和包装。
在成品检验中,科研人员会对疫苗的纯度、活性、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疫苗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
通过合格的疫苗会进行包装,通常采用无菌注射器或瓶装,以确保疫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
总的来说,疫苗的生产流程涉及多个环节和技术,需要科研人员的精密操作和严格控制。
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才能生产出安全、有效的疫苗产品,为人类健康提供保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疫苗的生产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和流程
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和流程新冠病毒疫情自从2024年初暴发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球,给全球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病毒,世界各国科研人员迅速展开了疫苗的研发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冠疫苗的制备方法和流程。
制备方法:1.选择疫苗候选物:制备新冠疫苗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候选物。
科研人员通常会选择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或病毒表面结构作为候选物,包括刺突蛋白、衣壳蛋白等。
2.培养疫苗病毒:研究人员使用克隆技术将新冠病毒的DNA或RNA导入到培养细胞中,以使细胞产生新冠病毒。
一旦细胞感染后,它们会开始产生大量的病毒。
3.收集和提取疫苗病毒:在细胞充分感染后,研究人员会收集细胞培养物,并使用离心等方法分离病毒颗粒。
然后,他们将使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来提取病毒颗粒。
4.病毒灭活或减毒:为了提高疫苗的安全性,研究人员通常会对病毒进行灭活或减毒处理。
灭活病毒是指使用物理或化学手段使病毒失去传染性,但仍然能够激活免疫系统。
减毒病毒是指通过基因突变或病毒培养过程中的适应性改造来削弱病毒的病原性,降低其致病能力。
5.疫苗产物纯化:经过灭活或减毒处理后,研究人员需要将疫苗产物从其他细胞碎片和杂质中纯化出来,以获得高纯度的疫苗。
6.辅料添加:在疫苗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添加一些辅料来提高疫苗的稳定性和免疫刺激性。
辅料可能包括佐剂、防腐剂和稳定剂等。
7.疫苗灌装和包装:完成疫苗的制备和纯化后,研究人员将疫苗进行灌装和包装。
这是为了方便存储和应用,通常将疫苗制成注射剂。
流程:1.疫苗研发前期:在新冠病毒暴发后的最初几个月,科研人员首先进行了对病毒的基本研究。
他们确定了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病毒的特性和传播途径。
2.疫苗候选物筛选:在病毒基本研究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开始筛选出适合作为疫苗候选物的病毒表面结构或蛋白质。
刺突蛋白是最重要的候选物之一,因为它是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关键。
3.动物实验:在选定疫苗候选物后,科研人员将进行动物实验。
疫苗研发的几条技术路线
疫苗研发的几条技术路线1、表位技术:以胞外表位或表位CS或病毒表位CS作为疫苗抗原。
表位技术可以耐受较高温度,适用于热带地区。
通过病原体本身,获得最具有干扰抗原性的蛋白质,用作疫苗抗原。
但是,由于获取和表达蛋白质需要大量技术研究,其新研发周期较长,技术要求复杂,无法在短时间内生产大规模的产品,不利于实现快速抗击疫情的需要。
2、重组DNA疫苗技术:重组DNA疫苗是在实验室中设计和构建使用重组DNA技术制备的疫苗。
重组DNA疫苗主要由重组基因组成,可以直接根据预定离子严格归一化来调节免疫反应,简单易行。
重组DNA疫苗除了具有快速研发、容易上市的优势外,还具有优良的基因的遗传特性,能更精确地实现疫苗的质量控制。
3、脊髓灰质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是一种性免疫疫苗,通过活性免疫的方式,由活性脊髓灰质炎病毒构成。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高度的可变性,需要通过转基因或配基因技术来控制其变异性。
由于构建活性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例如病毒的可变性,抗原的提取、表达、纯化、活性检测,其研发周期较长,对技术研究和实践者要求很高。
4、特异性非病毒动物细胞载体技术:按照其作用原理,特异性非病毒动物细胞载体技术可以改变和操纵细胞表达蛋白质,使其具有特定的免疫反应能力。
此外,可以把特异性非病毒载体技术应用于表达分子检测来检测病原体和病变抗原,从而可以更好地掌握病原体的发展情况。
细胞载体技术的特点是免疫反应的耐受性强、安全性高、表达产物可稳定性长。
5、细胞工程技术:通过某种分子信号活化人体细胞,充分利用原位免疫调节机制,实现机体与病毒之间的全面抗击。
细胞工程技术利用先进的技术,如基因调节技术、质粒技术、拟南芥反应技术等,可以大大提高病毒的抗击效率,还可以调节病毒感染时的细胞生命活动,促进病原体的降解和抑制,从而减少传播的风险。
6、单克隆抗体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一种利用来自人体形成的单克隆抗体来阻止病原体感染的技术,特别是对于抗菌抗病毒,如新冠病毒。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灭活疫苗生产工艺流程
灭活疫苗是一类制备工艺比较复杂的疫苗,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病毒分离与培养:首先需要从感染患者的样本中分离出目标病毒,并通过培养使其数量逐步增加。
2. 病毒灭活:将病毒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灭活剂(如甲醛、β-普鲁伊酮等),使病毒失去活性。
3. 病毒清除:通过过滤、沉淀、超速离心等方法,将灭活的病毒从培养基中清除,以避免其对人体产生危害。
4. 疫苗制备与包装:将灭活的病毒与适当的载体混合,加入辅料(如缓冲剂、防腐剂等),经过多次过滤、浓缩等工艺步骤,制备成疫苗液体。
随后进行灌装、封口、烘干等包装工艺。
5. 疫苗检验与质量控制:对制备的疫苗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病毒含量、纯度、安全性等多个指标。
只有通过检验的疫苗才能投入使用。
总之,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精细操作,并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安全、有效。
- 1 -。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分析
新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技术分析在当今全球健康领域,新型疫苗的研发与生产技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疫苗作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疫苗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人类对抗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新型疫苗的研发技术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新型疫苗研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通过对病原体的基因进行分析和改造,科学家可以筛选出具有免疫原性的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合适的载体中,构建重组疫苗。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发的乙肝疫苗,具有纯度高、安全性好、免疫效果持久等优点。
2、合成肽疫苗技术合成肽疫苗是根据病原体的抗原表位,人工合成具有免疫活性的多肽。
这种疫苗具有成分明确、特异性强等优点。
但由于合成肽的免疫原性相对较弱,往往需要与佐剂联合使用,以增强免疫反应。
3、病毒载体疫苗技术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病原体的抗原基因插入到无害的病毒载体中,构建重组病毒。
当重组病毒感染人体细胞时,能够表达病原体的抗原,从而激发免疫反应。
常见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痘苗病毒等。
4、核酸疫苗技术核酸疫苗包括 DNA 疫苗和 RNA 疫苗。
DNA 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抗原的 DNA 直接注入人体,使其在细胞内表达抗原;RNA 疫苗则是将编码抗原的 RNA 导入人体细胞,通过核糖体合成抗原蛋白。
核酸疫苗具有易于制备、成本低、免疫反应持久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如核酸的稳定性和免疫原性的优化等问题。
二、新型疫苗的生产技术1、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疫苗生产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培养动物细胞或昆虫细胞,使其感染病原体或表达疫苗抗原。
常用的细胞系包括vero 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等。
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疫苗,但需要严格控制细胞培养条件和质量,以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发酵技术发酵技术主要用于生产细菌疫苗。
通过培养细菌,使其大量繁殖并表达疫苗抗原。
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
第25章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第一节病毒的生产制备病毒需在活的敏感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细胞培养技术不成熟之前,人们为研究病毒,往往采用鸡胚接种或动物接种的方法来分离、鉴定病毒或制备一定量的病毒液,但这种方法因个体和种属差异,不仅许多病毒难以找到合适的敏感动物,而且即使在敏感动物中繁殖,往往个体差异大而影响结果的判定,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首先在病毒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病毒的繁殖、鉴定提供了来自不同动物(包括人)、不同组织的细胞来源,通过敏感性筛选,目前绝大多数病毒均可有相应的敏感细胞,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增殖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为病毒的大量生产提供了细胞来源,随着细胞大量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病毒来说只要有敏感的细胞,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病毒生产的目的和用途1、为了制备大量的病毒抗原,以制备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或表面抗原疫苗,或用病毒抗原制备免疫血清(抗体)。
2、为了制备病毒的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的死疫苗,以用于预防接种。
3、为了生产基因改造后或重组有其它多肽因子的病毒,以用于基因治疗或杀肿瘤治疗及基因疫苗的预防接种。
4、为了制备干扰素的病毒诱生剂(NDV、仙台病毒等),用于干扰素的生产。
5、生物战用的病毒生物战剂。
常选用毒力强、抵抗力强、对不同国家人群最敏感的病毒,又能通过气溶胶或昆虫和污染的水土进行传播的病毒。
这是战争狂们正在开展的研究,应警惕。
二、病毒生产制备的方法1、动物接种,如狂犬病毒、脑炎虫媒病毒采用鼠、兔脑内接种后收取脑组织制成悬液。
2、鸡胚、鸭胚接种: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NDV-F)、仙台病毒等,目前尚无敏感细胞,常采用9~10日胚龄的尿囊腔接种,37℃孵育72小时收获尿液,用鸡红血球测定血凝效价。
Q热用7日龄鸭胚进行卵黄囊接种收获卵黄囊,马脑炎病毒常采用10日龄鸡胚体接种,收获全胚体液等。
3、细胞培养法(详见第二篇第18章)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采用转瓶培养、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继续培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章病毒及其疫苗的生产制备技术第一节病毒的生产制备病毒需在活的敏感细胞中才能增殖,在细胞培养技术不成熟之前,人们为研究病毒,往往采用鸡胚接种或动物接种的方法来分离、鉴定病毒或制备一定量的病毒液,但这种方法因个体和种属差异,不仅许多病毒难以找到合适的敏感动物,而且即使在敏感动物中繁殖,往往个体差异大而影响结果的判定,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首先在病毒学研究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病毒的繁殖、鉴定提供了来自不同动物(包括人)、不同组织的细胞来源,通过敏感性筛选,目前绝大多数病毒均可有相应的敏感细胞,为病毒的分离、鉴定和增殖创造了条件。
同时也为病毒的大量生产提供了细胞来源,随着细胞大量生产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病毒来说只要有敏感的细胞,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病毒生产的目的和用途1、为了制备大量的病毒抗原,以制备病毒的亚单位疫苗或表面抗原疫苗,或用病毒抗原制备免疫血清(抗体)。
2、为了制备病毒的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的死疫苗,以用于预防接种。
3、为了生产基因改造后或重组有其它多肽因子的病毒,以用于基因治疗或杀肿瘤治疗及基因疫苗的预防接种。
4、为了制备干扰素的病毒诱生剂(NDV、仙台病毒等),用于干扰素的生产。
5、生物战用的病毒生物战剂。
常选用毒力强、抵抗力强、对不同国家人群最敏感的病毒,又能通过气溶胶或昆虫和污染的水土进行传播的病毒。
这是战争狂们正在开展的研究,应警惕。
二、病毒生产制备的方法1、动物接种,如狂犬病毒、脑炎虫媒病毒采用鼠、兔脑内接种后收取脑组织制成悬液。
2、鸡胚、鸭胚接种: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NDV-F)、仙台病毒等,目前尚无敏感细胞,常采用9~10日胚龄的尿囊腔接种,37℃孵育72小时收获尿液,用鸡红血球测定血凝效价。
Q热用7日龄鸭胚进行卵黄囊接种收获卵黄囊,马脑炎病毒常采用10日龄鸡胚体接种,收获全胚体液等。
3、细胞培养法(详见第二篇第18章)不同的病毒选用相应的敏感细胞,采用转瓶培养、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或悬浮搅拌培养等方法,先大量增殖细胞,然后接种一定量的病毒,继续培养适当时间时,冻融细胞后,离心收获上清。
以上病毒大量生产后可制作病毒疫苗(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也可用来作干扰素诱生剂或提取病毒表面抗原成分,但反对用作生物战剂,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
第二节病毒疫苗的生产制备病毒疫苗的生产制备与病毒的生产制备基本相同,目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用于病毒病预防的疫苗有灭活疫苗(Killed Vaccine),又称死疫苗,减毒活疫苗(Live Vaccine),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基因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重组牛痘多价疫苗。
一、病毒疫苗的种类(一)灭活疫苗:目前常用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二倍体细胞与地鼠肾细胞可用于生产狂犬病病毒固定毒灭活疫苗),流感灭活疫苗。
常用甲醛为灭活剂,以灭活病毒核酸而不影响其抗原性。
(二)减毒活疫苗,通常采用自然法或人工法,通过动物传代或细胞传代筛选对人毒力低的变异株病毒。
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流感温度敏感突变株疫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黄热病疫苗以及一些联合疫苗(如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三)亚单位疫苗: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提取包膜或衣壳上的亚单位,除去其核酸,以此制成的疫苗称亚单位疫苗。
如流感病毒的包膜提取后制成的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单位疫苗。
(四)多肽疫苗:采用乙肝携带者血提取的HBsAg的乙型肝炎疫苗或采用基因工程法制备的HBsAg基因表达产物制备的疫苗。
(五)基因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在病毒的基因组中,使其有毒力的相关基因发生缺失而制成的减毒活疫苗称基因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如狂犬病毒的胸苷激酶(TK)缺失株(第一代)和gp3区缺失株(第二代),单纯疱疹病毒的α22基因缺失株,目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六)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将病毒表面抗原基因,通过基因重组,在酵母或CHO细胞中进行表达亚单位多肽抗原成分而制成的疫苗,称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如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HBsAg的基因在酵母和CHO细胞中表达而提取获得的纯品HBsAg多肽。
即将上市。
(七)重组牛痘多价活疫苗。
以牛痘苗为载体来表达数十种外源性病毒抗原基因,如:HAV、HBV、麻疹病毒、I型和II型HSV、EBV,狂犬病毒等抗原基因,经基因重组后而制成的牛痘苗病毒,经一次划痕接种可使机体同时能获得对多种病毒的免疫力,大大减少了接种次数。
此外腺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活疫苗也可作为载体与轮状病毒的抗原基因重组后的活疫苗,经口服后可同时获得两种病毒的免疫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发。
上述病毒疫苗有的是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工程来进行生产制备的,现将采用细胞工程制备病毒疫苗种类和敏感细胞以及生产方式规于下表。
二、细胞培养法制备的常用疫苗(如表25-1)。
表25-1 采用细胞培养法生产的常用病毒疫苗疫苗制备疫苗的细胞培养方法名称活/死(疫苗株)脊髓灰灭活(Salk株)猴肾细胞(原代/2-3代)转瓶培养质炎疫苗活(Sabin株)Vero细胞微载体培养腮腺炎活(ME株)幼地鼠、狗肾转瓶培养疫苗豚鼠肾细胞罗氏瓶培养麻疹活疫苗Edomonste、L16、沪191、Moraten、Schwar2株原代鸡胚纤维母细胞,人二倍体人羊膜、狗肾、羊肾豚鼠肾细胞罗氏瓶培养转瓶培养单纯疮疹死(72株)兔肾、豚鼠肾罗氏瓶培养病毒疫苗豚鼠胚成纤维细胞转瓶培养巨细胞病毒疫苗活(Towne株)WI-38人胚肺细胞转瓶培养狂犬病毒疫苗死(AV01/AV02株)(CUS株)人二倍体细胞微载体培养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灭活(5-3株)人二倍体细胞多层滋养增殖器森林脑炎病毒疫苗灭活鸡胚纤维母细胞幼地鼠肾细胞转瓶培养三、用细胞培养制备病毒疫苗的优点:病毒疫苗的制备开始多用动物脏器、禽类胚胎(第一代疫苗)。
然而因来源困难,很不经济,制作麻烦,数量受限,更危险的是这些组织中间可能含有潜在致癌病毒和慢性病毒,后改用原代细胞来制作疫苗(第二代疫苗),如麻疹疫苗、乙脑疫苗等,随着细胞培养的发展,特别是自70年代后我国二倍体细胞株相继建立,为疫苗生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基础,这比用原代细胞制备疫苗更优越。
如:(1)在细胞传代期间可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特别是对潜在病毒和致癌性的检查,确保安全。
(2)可使逐渐适应于无血清(或无蛋白)培基中生产繁殖,以排除过敏因素。
(3)可挑选对病毒敏感的细胞克隆。
以利病毒在细胞中大量增殖,有助于疫苗产量的提高。
(4)易于大量生产和进行连续自动化工业生产,以满足量的需求。
国外已建立的二倍体细胞WI-38、MRC-5、IMR-90等,国内已建立KMB-17、2BS、SL-7等均已用于疫苗生产,如麻疹活疫苗、乙型脑炎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腮腺炎疫苗等,从目前发展来看,用二倍体细胞制备疫苗将有取代其他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的趋势,但目前仍有一些病毒疫苗的制备还需用原代细胞,近年来有人主张用肿瘤细胞制备人用灭活疫苗。
四、提高疫苗的效力常采用的方法:(1)细胞的药物处理:用某些药物处理细胞后可以刺激病毒繁殖(如下表),其方法为:在细胞形成单层后,用一些化学药物来处理,然后洗去,再接种病毒,就可使病毒提前成熟,产量高,现列表如下:(3)毒种的选择:经过空斑挑选产量高的大空斑毒株,精制毒种可提高病毒产量。
(4)病毒液的浓缩:经浓缩后,病毒浓度增高,从而效价也随之上升。
五、影响疫苗质量的因素:(1)毒种:毒种的优劣不仅影响疫苗的产量,而且也影响疫苗的质量,毒种不纯会产生相互干扰,减毒活疫苗毒种若毒力回升易造成事故,因此毒种的选择应挑选那些致病性低,免疫效价高而持久,抗原谱广的,易增殖,便于生产,可在传代细胞上传代的毒种。
(2)培养病毒的细胞:细胞若有潜在的致癌性病毒或慢病毒,以及有支原体污染均不能用作疫苗生产。
对此因素应严格检查。
此外若细胞本身发生转化后,不宜于制备活疫苗,只能制备一些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
(3)培养液:培养细胞的营养液中多少含有一定量的血清蛋白,在疫苗使用中常会出现某种程度的过敏反应,为此,应尽量使细胞适应于无血清蛋白的培养基中,以消除过敏源。
(4)甲醛灭活剂的使用: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仍保持其抗原性,因此普遍用来制备灭活病毒疫苗,但要控制含量。
病毒被灭活的程度与灭活的温度和甲醛的浓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一般用热灭活的方法,采用在37℃灭活一定时间。
经热灭活疫苗,不但其免疫原性、免疫效力和稳定性不受影响,而且灭活病毒的温度提高以后,灭活时间相对可以缩短,灭活剂的用量也可以减少。
甲醛能刺激局部而引起疼痛和红肿,并有释放组织胺的作用。
因此制备疫苗时减少甲醛浓度是必要的。
如果疫苗内游离甲醛含量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可考虑不需再用亚硫酸氢钠来中和甲醛。
这对减少注射后疼痛及便于推广预防接种有重要意义。
六、生产病毒和制备病毒疫苗的常用方法(一)制备工艺流程(1)脊髓灰质炎病毒活疫苗制备工艺猴肾细胞培养←接种病毒(测0%正常细胞对照)收获病毒,合并,加MgCl2→无菌试验→←猴病毒检查(获肾细胞)(SV40)B病毒检查(兔肾细胞)→←病毒效价滴定←合并,过滤加MgCl2←无菌试验分亚批→←柯萨奇病毒检查(乳鼠)病毒滴定→←型特异性检查B病毒复检(家兔)→←T特征试验分装病毒滴定→←猴体残余致麻痹力试验(安全试验)病理切片结核杆菌检查→分装→←无菌试验病毒滴定→→保存于-20℃待检定合格后加工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菌工艺流程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死疫苗制备工艺地鼠肾剪碎,胰酶消化地鼠肾细胞悬液37℃,3天细胞培养液,pH7.0~pH7.2单层细胞洗涤细胞,去除牛血清10-4~10-5浓度病毒感染细胞32~34℃培养2~3天收获病毒液(收二次)按1:2000加入甲醛22℃,8天灭活病毒液合并,安全及效力试验原液加入亚硫酸氨钠半成品分装成品检定(包括理化性质,无菌试验、安全试验,防腐剂、试剂及残余牛血清含量等)合格成品(二)生产方法:病毒和病毒疫苗的生产方法基本相同,其规模取决于细胞生产规模,因此上述介绍的细胞大量生产的方法和工艺均可用来生产病毒和病毒疫苗,可根据需要及适宜生产条件来选用培养装置,如转瓶培养,因设备简单,便于生产单位采用。
而多层培养,微载体培养,目前国外已用于生产,我国仍在研究中。
悬浮搅拌培养的简易装置已应用于疫苗生产,全自动悬浮发酵罐,在干扰素生产中有应用,但在疫苗生产中正在试用,下面着重介绍微载体培养法生产病毒的技术。
1、微载体悬浮培养细胞的病毒生产工艺作者选VSV病毒来接种经微载体培养的敏感细胞,病毒的效价测定用A549细胞(也可用Wish或Hep-2细胞或鸡胚纤维母细胞测TCID50),病毒的效价为6 Log TCID50/m L,用鸡胚细胞空斑法测定一般为107Pfu/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