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电生理检查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及临床应用一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及临床应用一
EMG与肌活检不一致的原因:肌肉或肌区活检选择不 当;内分泌肌病的可逆性肌f失活(EMG敏感);少部 分MG的终板损害导致肌f失活,等。
称电静息(electrical Silence)。但不安、紧张、寒冷、 肢位不当时肌肉不能充分放松,易误为异常的自发活 动,需注意。
3、轻用力收缩时的放电 利用肌电信号触发扫描并使 用延迟线,调节触发电平,可测量完整的单个 MUAP。 每肌需查不同肌区共20个不同形态的MUAP(按4个深 度,5个方向探查)(图9-2-6),计算波幅,时限和多 相波(5相以上)百分率(图9-2-7)。
6、神经肌接 正常 头
电静息
Waning
Waning
重症肌无力症
肌7、肌膜 延长(肌强直性) 电静息
正常或低振幅
源8、肌实质 正常、延长(炎症)

缩短(纤维化) 纤颤(炎症) 低振幅电位
正常或减弱 正常或增加
强直性肌营养末梢神经系统损害
⑴脊髓前角病损 松弛时可见束颤电位、纤颤电位。进展迅速的肌 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束颤电位特别显著。轻收缩时高振幅电 位的出现具特征性。常见较大的多相电位。最大收缩时为减弱干扰 型或单纯型。病变晚期出现肌肉纤维化时,插入电位减少。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及其临床应用
一、针极肌电图(nedle EMG)
适应症
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神经核病损;神经丛病损;神经根病损;神 经末梢病损;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源性疾病;上运动神经元疾 病。
检查前准备
1、嘱病人检查前一天洗澡。检查当日吃饭后来检查。 2、将针电极浸泡于1:1000新洁尔灭溶液中30min。 3、向病人讲明检查目的和意义,取得病人的合作。 4、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针对不同病人设计不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急性脊髓灰质炎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急性脊髓灰质炎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急性脊髓灰质炎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徐美荣;鲁建华
【期刊名称】《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2(026)005
【摘要】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脊髓灰质炎综合征患儿20例,全部病例均做神经肌电图检查,并把前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总页数】1页(P441)
【作者】徐美荣;鲁建华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湖北咸宁437100;咸宁市中心医院
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4
【相关文献】
1.神经电生理检查在急性脊髓灰质炎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 [J], 徐美荣;鲁建华;
2.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腕管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J], 王少平
3.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意义 [J], 于昕;彭亮亮;柯开富;姜正

4.新疆和田地区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8例神经电生理检查分析 [J], 李静;托

5.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J], 李贵阳;张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三、广泛周围神经病变
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或缓慢起病, 多同时孙海英四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 的周围神经病变,其损害可以是轴索损害为主, 也可以是以脱髓鞘损害为主或两者兼有。
病因:炎症或感染性、遗传性、中毒性、 代谢性、血管源性
四、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以损害脊髓前角, 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和锥体束为主的一组慢性 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以上或(和)下运动神 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为主要表现,其中以上、 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者为最常见。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目的:确定神经和肌肉损害的部位、性质和范 围,为神经和肌肉病变提供更多的有关的电生理损害类型、损害 程度、病理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使临床医生对周围神经系 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有目的性。
主线
脊髓-神经根-神经丛- 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
周围神经的解剖
记住两个结构: 髓鞘和轴索
三、急性肌源性损伤:肌纤维数量减少。 四、慢性肌源性损伤:肌纤维变性、坏死。
常见周围神经系统传导检查
一、运动神经传导检查: 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以及腋神经(三 角肌)、肩胛 上三角(冈上、冈下肌)、肌皮三角(肱二头肌) 下肢:腓总神经、胫神经、股神经 面部:面神经(运动神经)
二、感觉神经传导检查: 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下肢:腓肠神经、腓浅神经


腿、伸膝困难
经 股外侧皮神经 髂前上棘处 大腿前外测感觉障碍

坐骨神经病
屈膝肌及踝关节,脚趾 运动有关肌肉无力,屈
膝困难
二、常见神经丛和神经根病变
㈠臂丛神经病变
损害部位 运动传导检查
感觉传导检查
臂丛上干 腋神经、肌皮神经 拇指和前臂外侧皮神经

电生理技术在神经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电生理技术在神经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电生理技术在神经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电生理技术在神经和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重要性。

电生理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生物电活动,进而研究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技术。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以为医学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

神经科学中的电生理技术神经科学方面,电生理技术主要包括脑电图(EEG)、脑磁图(MEG)和脑脊液分析三种。

EEG技术是一种通过记录头皮表面电活动来测量大脑状态的非侵入性技术。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失眠、头痛、癫痫等疾病的诊断,并且还可用于评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检测各种疾病的特征波。

MEG技术是通过记录头皮表面磁场来识别和定位大脑中神经元的活动。

它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灶区域,诊断神经损伤、帕金森病等疾病。

早期的脑电图技术是通过纸笔记录的,现代的技术则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的方法进行数字信号分析。

在神经科学领域,电生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大脑的正常功能和异常变化。

神经科学家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神经元的活动,并研究神经可塑性、认知和情感心理学,还可以将这些技术用于疾病治疗的监测和评估。

神经科学家最近还研究出了通过EEG技术达成唤醒状态的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很大。

心血管科学中的电生理技术心血管科学方面,电生理技术主要包括心电图(ECG)和心血管磁共振(CMR)两种。

ECG技术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健康状况。

通过ECG技术可以检测心律异常、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CMR技术则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对心脏进行成像。

它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并检测是否存在血栓或其他疾病。

在心血管科学领域,电生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ECG技术是心脏病医学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并且也是非常精准的。

它可以检测心跳不规律、平均心率、收缩压以及心肌缺血等状况。

直接检测心电生理现象比传统的物理观察更加高效,并且其诊断结果非常精准。

CMR技术则是在研究心脏结构和功能时,越来越多的被使用。

电生理在康复中的应用

电生理在康复中的应用
窦祖林 2012.
2.TMS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① 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② 治疗卒中后抑郁。
③ rTMS可改善慢性非流畅性失语症恢复。
④ 高频或低频TMS显著改善吞咽协调性。
⑤ 认知功能:高频rTMS刺激前额叶皮质区对轻-中度AD患者以及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如语言、记忆力、
注意力、向力等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
(二)作为临床治疗、康复治疗、评估预后的手段 1.行术中诱发电位监测,可提示神经有无刺激或 损伤。 2.颅脑手术时脑功能监测或癫痫病灶切除前的脑 电病灶定位及术中脑功能监测,术后神经康复期的 动态观察及评估。
Reza Jalinous 2012
3.神经康复期,临床肌力的恢复和MEP改善呈正相
关,能较好地反应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在康
1.Chetan P Phadke 2012
2.JA Nobrega 2001 3.Brooks BR, 2000 4.NE Sviderskaya, 2006
表面肌电图(sEMG) 表面肌电图又称动态肌电图,是从肌肉表面通 过电极记录的肌肉系统的生物电信号。与肌肉 的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关联性,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神经肌肉的 活动。
1.肖长林 2018 2.Fan J, 2002 3. C. P. W. Cheng
四、神经电生理在智能康复领域的应用
人机接口技术
(二)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BCI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涵盖计算机科学、
生物医学、神经信息学、认知科学、神经工程、神 经科学等核心学科。
5.康复期病灶有其演变和消退的病理过程,观察 其脑电活动的相应变化可以为临床及预后的评估提 供参考依据。 6.BAEP对植物状态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术中神经电生理临床演示骨科ppt课件【63页】

术中神经电生理临床演示骨科ppt课件【63页】
55
tceMEP报警标准
▪ 比基线降低50% - 80% ▪ 有或无 ▪ 波形形态改变 ▪ 刺激阈值水平 结合起来看
56
禁忌症
▪ 癫痫发作病人 ▪ 心脏起搏器 ▪ 脑外伤 ▪ 严重心脏病 ▪ 金属植入物 ▪ ……
57
TOF肌松监测技术 四个串刺激,正中神经刺激,拇短展肌记录
58
同类设备的分类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1
一、骨科常见的手术及其监测
颈椎前后入路手术 脊柱侧弯矫形术 胸段脊柱手术 腰骶椎手术
2
例1、颈椎手术
▪ 颈椎前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一般安全性较 高,但是C5麻痹发生率高达5.9%
▪ 手术中存在脊髓缺血的可能性
3
监测项目及目的
▪ freeEMG(自发肌电图) 实时监测神经根,防止神经根机械损伤,及时给手
插入式耳机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 ▪ 红色右侧,蓝色左侧 ▪ 胶管 ▪ 海绵
闪光刺激目镜
▪ 幕上手术视觉诱发电 位监测
▪ 左右侧交叉刺激或单 侧刺激
干扰检测模块
▪ 夹在单极双极电刀 导线上
▪ 检测电刀、电凝等 使用
▪ 停止电刀干扰信号 的采集,屏蔽电刀 噪声
36
视频采集卡
•同步采集显微镜视 频信号 •通过视频线BNC接 头连到显微镜BNC 输出
Cascade 主机面板
1、AMP A\B\C\D:连接输入头盒 2、CPN1-2:连接ES-IX 3、ESTIM:连接ES系列恒流刺激器 4、EP:插入式耳机 5、TRIGGER:连磁刺激器 6、POWER:连电源模块
29
电源模块
1、电隔离 2、给主机供电 3、与电脑数据传输
30
延长输入头盒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和应用

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技术和应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进展的神经源性损害
• 由于MU或其轴索的损害与代偿性再支配同时发生, 因此临床上很难判断起病时间。
• 通常在进行肌电图检查时MUAP已经有了再支配 的证据;插入电位增加并可见自发电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神经源性损害的肌电改变
总之,神经源性损害较为特异性的改变 是MUAP时限增宽同时伴有波幅和面积增 大。MUAP的复杂性增加和单纯波幅增大 并没有特异性,但是对于早期的较轻度的 损害比较敏感。 MUAP不稳定提示正在进 行的再支配。
Inching检测尺神经肘 部传导:图中示肘下 3cm到肘上4cm每隔 1cm的连续刺激,在 肘到肘上1cm处发现 传导减慢并有轻度的 传导阻滞。
上述波形的重叠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IDP: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刺激点分别为腕,肘下,肘上 和Erb’s点。可见在肘下-腕和肘上下传导速度正常下限,而在 Erb’s点-肘上显示传导速度明显减慢伴传导阻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右侧正中神经运动传导远端潜伏期轻度延长,传导速度正 常范围,CMAP波幅明显降低。见于一例AMAN。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CMTI型:右侧尺神经运动传导,刺激点分别为腕,肘下,肘上 和Erb’s点。可见在神经的各个节段传导速度都明显减慢而不伴 有传导阻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募集遵循的原则 -大小原则(size principle)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针电极的类型
电极类型 同心圆针电极 单极针电极
电极的记录面积 0.07mm2 0.24mm2

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神经电生理监测的临床应用

临床神经生理学家
常规 EEG、EP 和 IOM 的理论基础学习
IOM技师
接受临床实践培训
未参加 1~2 年的 IOM 专科医生培 训,仍有意愿从事 IOM 临床工作, 初期应有 IOM 专家帮助确定方案, 招聘技术人员,并随时给予协助
通过注册考试进行测试
维持继续教育学分登记, 以保持证书的有效性
中国NM人才培训现状
监测项目分类
体感诱发电位 (SEP)
运动诱发电位 (MEP)
视觉诱发电位 (VEP)
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BAEP)
监测上行感觉、下行运动神 经传导系统功能,检测视、
听觉通路完整性
诱发电位(EP)
精确定位靶点核团
NM 分类
微电极记录脑 深部核团放电
显示大脑半球皮质 功能
脑电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EG)
监测支配肌肉活动的颅 神经、脊髓神经根丝及
( EEG 表现为爆发–抑制波型或全面性 癫痫样放电提示预后不良)
两侧皮层诱发电位 N20 缺失
(心肺复苏后 1~3 d 或之后刺激正中神经不能
记录到两侧 N20 波形可以准确预测预后不良)
中枢传导时间(CCT)
一、预测预后
心脏骤 停所致 缺氧性 昏迷的 预后
缺血– 缺氧性 昏迷早 期预后
SEP(为单一最 好指标)
我国涉及神经电生理专业的学术组织有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 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及中国抗癫痫协 会。这些学术组织多局限于各自所在的学科领域,不利于其他学科如骨科、 心血管外科、耳鼻喉科、普通外科、妇产科和重症医学专业等领域的神经 电生理专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应用。所以,成立神经电生理专业学会是一个 发展方向,这样可以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增加专业化人才培养,促进学 科发展,提高学术创新能力。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EEG)二.脑诱发电位三.肌电图四.神经传导速度五.重复神经电刺激一.脑电图EEG(一)定义(二)常规和特殊电极(三)诱发试验(四)正常EEG表现▲▲▲四要素(五)异常EEG▲▲▲(六)临床应用(一)定义: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证实癫痫和进行分类的最客观的手段.(二)常规和特殊电极检查方法1.常规检查方法:参考电极为双耳垂.电极可采用单电极和双电极的连接方法2.特殊电极检查:1)蝶骨电极检查:提高颞叶癫痫脑电图诊断的阳性率2)鼻咽电极:少用3)深部电极:具有并发症为出血和感染(三)诱发试验1.过度换气:让患者加快呼吸频率和深度,引起短暂性呼吸碱中毒,使常规检查难以记录到的,不明显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持续时间为3分钟.2.闪光刺激:为EEG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感的癫痫有重要的价值3.睡眠EEG:半数以上的癫痫发作和睡眠有关,部分患者只在睡眠中发作.所以可以提高检查阳性率(四)正常表现EEG▲▲▲四要素:1.频率1)a波: 频率为8~12HZ2)β波: 频率为13~25HZ 快波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时3)o 波: 频率为4~7HZ4)§波: 频率为<4HZ 慢波2.波幅低波幅: <25uV 中等波幅: 25~75uV 高波幅: >75uV3.波形1)儿童EEG: 主要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增加就a波逐渐增多.14~18岁即成人式A. 快眼动相:主要以低波幅的o波wizhu和间歇出现低电压的a波为主的混合频率电活动(1)1期:即困倦期,a波逐渐小时,被低波幅的慢波取代2)睡眠EEG: B. 慢动眼睡眠期(2)2期:浅睡眠期,在地波幅脑电波的基础上出现睡眠纺锤波正常波形(3)3期::在睡眠纺锤波的基础上出现高波波幅的慢波§,但是其比例在50%以下(4)4期: 纺锤波逐渐减少至消失,§波比例在50%以上4.位相: 负相表现为向上的波形,相反正向波表现为向下的波形(五)异常EEG1.弥漫性慢波: 为最常见的异常表现,无特异性. 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弥漫性脑病,缺氧性脑病,中枢性系统病变和脱髓鞘脑病等2.▲局灶性慢波:是局部脑实质病变导致的.见于局灶性癫痫,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3.三相波:▲▲▲通常为中至高波幅,频率为低频的负—正—负或者正—负—正波.见于肝性脑病和其他中毒代谢性脑病4.癫痫样放电:▲▲▲包括了棘波,尖波,棘慢波综合,多棘波,尖慢波综合以及多棘慢波综合50%以上患者在癫痫发作的间期记录到癫痫样放电,放电的类型不同常提示不同的癫痫综合征.●1)多棘波和多棘慢波综合伴有肌阵挛: 提示全身性癫痫和光敏感癫痫●2)双侧同步,对称,每妙3次重复出现的高波幅的棘慢波综合波: 提示失神发作(六)临床应用▲▲:1.EEG主要用于癫痫的诊断,分类和病灶的定位2.区别脑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和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以及脑炎,中毒性和代谢性等各种原因引起脑病的辅助诊断二.脑诱发电位(一)定义(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三)视觉诱发电位(四)听觉诱发电位(五)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六)事件相关电位(一)脑诱发电位的定义:ECP指的是中枢系统在感受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该检查技术主要是可以了解脑的功能状态(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1.定义2.刺激部分3.波形命名4.波形判断5.临床应用1.定义:指的是刺激肢体末端粗大感觉纤维,在躯体感觉上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主要反映的是周围神经,脊髓后束和有关神经核,脑干,丘脑和丘脑放射和皮层感觉功能2.刺激部位:常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上肢记录部位为: Erb’s点,颈椎棘突和头部相应的感觉区下肢记录部位为腘窝,臀点,T12和头部相应区3.波形命名命名原则: 极性(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潜伏期,如潜伏期为14ms,波峰向下的波称为P14 4.波形判断1)SEP:异常的判断标准: 潜伏期>平均值+3SD, 波幅明显降低伴有波分化不良2)SEP影响主要因素: 性别, 年龄和温度5.临床应用:应用于: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和脑血管等感觉通路的病变诊断和评价(三)视觉诱发电位1.定义2.描记3.波形分析4.应用1.定义:经头皮记录的枕叶皮层对视觉刺激产生的电活动2.描记:常用黑白棋盘格翻转刺激VEP(PRVEP)3.波形分析:PRVEP是一个由NPN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布按照各自的潜伏期命名为N75,P100,和P145 在正常情况下P100潜伏期最为稳定和波幅高,是唯一可靠的成分4.应用:应用于:1)多发性硬化(MS) 2)青光眼3)帕金森病4)皮质盲5)婴幼儿视敏度的检查(四)听觉诱发电位:1.定义2.描记3.波形分析4.应用1 .BAEP:指的是经耳机传出的声音刺激听神经传导通路在头顶的记录电位.2.描记多采用短声刺激3.波形分析:正常的BAEP由5个波构成. I波起源于听神经, II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III为上橄榄核IV波为外侧丘系V波起源于下丘脑的中央核团区4.应用:1)客观的评价听力2)桥脑小脑肿瘤: I—III波间期延长,出现早.肿瘤为内侧型仅有I波或I波和II波脑干内肿瘤III波和V波消失3)MS:单侧损害多见,主要表现为V波波幅降低或消失4)脑死亡: 脑死亡的判断主要依据是EEG和SEP, 而BAEP的改变只是参考,早期有V波消失5)手术监护(五)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1.定义;经颅磁刺激大脑皮层运动细胞,脊髓和周围神经运动通路,在相应的肌肉上记录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2.应用:主要用于运动通路病变的诊断(六)事件相关电位1.定义;ERP是人退外界或环境刺激的心理反应,指人对某件事或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通过叠加和平均技术在头颅表面记录的大脑电位. ERP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300电位2.P300的临床应用用于各种大脑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三. 肌电图(一)定义(二)检查方法(三)异常EMG和临床意义(四)临床应用(一)定义EMG指的是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后,记录的肌肉安息状态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和周围神经刺激时各种电生理特性的电活动的一种技术. 广义上包括常规EMG, 神经传导速度NCV 重复神经电刺激RNSA(二)常规EMG检查1.适应症和临床意义: ▲脊髓前角细胞和其以下的病变是EMG检查的适应症其临床意义是: 主要是诊断和鉴别神经源性和肌源性损害2.检查方法:包括在静息下,轻度肌肉收缩下和大力收缩状态下测定结果3.异常自发电位:▲▲▲1)纤颤电位:由于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运动终板对血中乙酰胆碱的敏感性提高引起的去极化或者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静息电位降低所导致的自动去极化产生的动作电位具体波形为: 双相波,先正相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2)正锐波: 波形为双相波,起始为一正相波,之后为一时限较宽,波幅较低的福薄,形似V 字形临床意义同上3)束颤波:指一个或部分运动单位支配的肌纤维自发放电.多见于神经源性损害4)复合重复放电:(CRD):是一组肌纤维自发同步放电.发放过程通常没有波幅和频率的改变,声音如机关枪发放. 多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炎性疾病和慢性失神经.4.▲▲▲肌强直放电:肌肉自主收缩或受机械刺激后出现的节律性放电. 放电过程中波幅和频率逐渐的衰减,扩音器可传出类似“飞机俯冲或者摩托车减速”的声音. 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肌肉强直,常见的有萎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和副肌强直以及高钾血型周期性瘫痪等5.异常的MUAPs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神经源性损害的波形改变: 波形时限增宽, 波幅增高和多相波见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神经根病变神经丛和周围神经病等肌源性损害的波形改变: 波形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和多相波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四.神经传导速度NCV(一)定义:用于评价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通常包括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F波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测定(二)临床应用:▲▲▲1. 鉴别诊断脱髓鞘病变和轴索损伤脱髓鞘病变: 传导速度减慢, 潜伏期延长但是波幅不变轴索损伤: 波幅降低,但是传导速度不变2.F波和H反射F波是超强电刺激神经干在M波(肌肉复合动作电位)后的一个晚成分,由运动神经回返放电引起.F波的特点是其波幅不随刺激量变化而改变,重复刺激F波的波形和潜伏期变异大临床意义▲▲▲F波相对于MCV能很好的反应出运动神经近端的功能F波的异常表现为: 出现率低, 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和无反应等五.重复神经电刺激RNS1.定义指的是超强重复刺激神经干在相应肌肉记录复合动作电位,是检测神经肌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2.正常和异常表现:1)正常人低频波幅递减在10%~15%以内,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在30%以下,而波幅递增在50%以下2)波幅递减: 低频波幅递减>15%和高频刺激波幅递减>30%3)波幅递增: 高频刺激波幅递增>100%3.RNS的临床意义▲▲▲诊断和鉴别突触前膜和后膜的病变,特别是重症肌无力和Lambert—Eaton综合征(肌无力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的表现: 低频或高频刺激波幅递减肌无力综合征的表现: 低频刺激波幅递减,而高频刺激波幅递增。

神经电生理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要点

神经电生理临床应用及护理配合要点

运动神经诱发电位(MEPs) 监测下行运动神经传导系统的功能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s) 通过听觉传导通路监测脑干功能状态及听 神经功能 自由肌电图(Free EMG) 及神经一肌肉激发电位(Triggered EMG) 监测 支配肌肉活动的颅神经、脊髓神经根丝以及外周神经的功能 经颅脑血管多普勒超声波(TCD) 直接显示大脑基底动脉环各大血管血 流及压力状态,了解大脑供血状态 脑电图(EEG) 显示大脑半球皮质功能 脑局部血氧饱和度测定(rSO2) 了解大脑皮质血氧代谢状态
脑干和听觉功能监测
BAEP
波峰I 在手术结束时仍存在,则听力可能部 分保留,如波峰I消失,则听力几乎不可能保 留
CPA动作电位——适用 于后颅窝微血管减压术 中听力保护
颅神经监测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外展神经 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舌下神经
颅神经监测
Free EMG——牵拉、肿瘤分离、电烧、生理盐水冲洗等
脑室内肿瘤
小脑肿瘤 四脑室肿瘤
鞍区肿瘤 枕大孔区肿瘤
幕上肿瘤神经监测
侧重保护中央区皮质功能和丘脑-皮质放射神经纤维传导功能 监测手段: 大脑皮质功能区定位 SSEPs
术中鉴别大脑皮质感觉运动区——中央沟定位(位相倒置)
直接刺激大脑皮质辨别功能区
A
B
中央沟定位(位相倒置)
两种同时并用
直接刺激大脑皮质辨别功能区
脊髓神经粘连松解术
监测目的:腰骶部神经根功能,下肢活动和排便功能
监测手段: Free EMG
Triggered EMG
鉴别神经组织和纤维组织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侧方扩散效应
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以 便我及时总结经验、更好地配合大家完成手术!谢 谢!

【课题申报】神经电生理学在颅内手术中的应用

【课题申报】神经电生理学在颅内手术中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学在颅内手术中的应用课题申报书一、课题背景和意义颅内手术是一类高风险、高复杂性的神经外科手术,它对于患有脑疾病的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然而,颅内手术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风险,比如手术中引起的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这些风险往往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提高颅内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成为了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神经电生理学作为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电活动的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神经电生理学,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脑电活动、神经肌肉传导速度等信息,从而在颅内手术中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和监测手段。

因此,将神经电生理学应用于颅内手术中,将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神经电生理学在颅内手术中的应用,其中包括脑电监测和神经肌肉传导速度监测两个方面。

具体目标如下:1. 建立一套准确、稳定的脑电监测指标体系,用于评估颅内手术中脑电活动的变化情况,为手术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

2. 开发一种基于神经电生理学的颅内手术导航系统,能够提供精确的手术定位和手术路径规划,减少手术操作中的误差。

3. 研究神经电生理学在神经肌肉传导速度监测中的应用,建立一套可靠的神经肌肉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用于评估手术中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4. 完善颅内手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针对不同风险情况的手术决策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脑电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收集颅内手术患者的脑电信号,结合手术过程中的其他信息,建立一套脑电监测指标体系。

采用图像处理和统计学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指标体系对手术中脑电活动的变化进行评估。

2. 颅内手术导航系统的开发基于神经电生理学的颅内手术导航系统将结合脑电图像和手术规划数据,实现对手术位置和路径的准确定位和规划。

采用手术导航算法和实时脑电信号处理技术,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应用

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应用

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应用渐冻症(ALS)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进行性肌无力、进行性肌萎缩和进行性硬化性侧索硬化。

虽然该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神经电生理特征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特定运动神经元损伤和肌电图改变。

特定运动神经元损伤指的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化。

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方面,检测脑电图可发现运动皮层活动异常。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则可通过进行性肌电图检查来诊断。

具体来说,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阳性。

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则表现为肌萎缩和进行性无力。

这些特征的检测对于早期诊断和监测渐冻症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临床应用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

首先,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渐冻症的辅助诊断手段。

通过对患者肌电图和脑电图的检测,可以明确诊断是否为渐冻症,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提高诊断准确性。

其次,神经电生理检查可用于监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在渐冻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肌电图和脑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和进展。

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比较不同阶段的神经电生理特征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此外,神经电生理特征还可作为渐冻症病情分型的指标。

根据不同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将渐冻症分为上运动神经元型、下运动神经元型和上下运动神经元型等不同类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方向的选择。

最后,神经电生理特征还可用于评估家族性渐冻症的风险。

根据家族史和遗传学突变的检测结果,结合神经电生理特征的评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患上渐冻症的可能性,为遗传咨询和干预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渐冻症的神经电生理特征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监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分型以及评估家族性渐冻症的风险。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54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8年第20卷第1期M odei c a l Equ i pm e nt and A pp l i ca t i on F e b.2008.V o l20』.1临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应用现状与进展王俊峰临床神经电生理学(cl i ni c al el eet roneur ophys i ol o-gy)是研究神经系统和肌肉电活动并协助诊断临床相关疾病的科学。

目前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脑电图(el e ct r oence phal ogr am,E E G)、脑电地形图(br ai n el ec-t r i cal act i vi t y m appi ng,B EA M)、脑磁图(m agnet oen-cephal ogr aphy,M E G)、肌电图(el e ct r om yogr am,E M G)、神经电图(el ect r o ne ur ogr a m,EN G)、诱发电位(evoke dpot ent i al,E P)等。

在我国,脑电图机已基本普及到县市级二级医院;肌电图机和(或)诱发电位仪已普及到部分二级医院及大部分三级医院;由于脑磁图仪价格昂贵,仅在个别三级医院或神经科专科医院才能开展脑磁图检查。

这些辅助检查是临床诊断方法的延伸,它能准确、客观、灵敏地反映神经和肌肉或相关疾病的性质及病变部位.从而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及疗效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

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成熟及检查仪器的进一步普及,将为临床诊断和科研带来更大的便利和益处。

本文将对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检查项目的临床应用及近年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总结。

1脑电图(E E G)临床EE G m是通过在人头部按一定部位放置适量电极。

经脑电图仪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性、节律性的电活动图形。

正常情况下,E E G有一定的规律性,当脑部尤其是皮质有病变时,规律性受到破坏,波形即发生变化,对其波形进行分析,可辅助临床对其脑部疾病进行诊断。

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是一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通过对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进行评估,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神经系统的病理变化。

其原理是利用刺激电极刺激神经纤维,通过记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阈值来检测神经功能的异常。

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高血糖和代谢紊乱引起的神经损伤,使得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发生改变,因此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值得注意的是,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还可以评估疗效和预后。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处于潜在糖尿病风险群体的人群,定期进行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也有助于早期发现神经病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病情的发展。

虽然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该检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一些医疗机构可能无法提供这项检查,限制了其普及程度。

该检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有时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负担。

有些患者可能由于年龄、合并症、心理因素等原因而无法完成该项检查,这也会影响其应用效果。

在推广和应用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处理。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该项检查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提高检查的可及性。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应加强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主动配合医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神经损伤。

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也应加大对感觉神经传导阈值评估的支持,降低患者的检查成本,提高检查的普及程度。

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临床医药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痰鸣音,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记数增高,胸片可见肺部有斑片状阴影。

痰热清是由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黄芪、连翘等中药组成的注射液。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其有效成分主要是黄芩苷,而黄芩苷能显著影响白细胞的多种功能,揭示了其抗炎作用机理,熊胆粉具有解痉、解热、抑菌、抗炎、祛痰、平喘的作用,山羊角具有清热解毒、镇静作用,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之效[1],除此以外还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它可以对α-干扰素的产生有诱生作用,对T、B淋巴细胞增殖,T细胞产生IL-2以及腹腔的吞噬功能和NO产生具有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加机体的防御功能,加上抗生素对细胞的杀灭作用,两者联合应用,不但起到联全协同作用还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缩短用药时间。

综上所述,痰热清注射液用于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1吕雪英,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23例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373-374.文章编号:1008-6919(2006)09-0069-02中图分类号:R444文献标识码:B【经验交流】临床神经电生理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张 漫(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453002)临床电生理技术包括脑电图、诱发电位、肌电图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不断发展完备,虽然CT,MRI,X-ray临床广泛应用,但临床电生理技术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临床意义。

笔者对这三项技术,主要以脑电图技术为侧重点,现分析综述如下一脑电图:脑电图是通过电极记录下来的脑细胞群的自发的、节律性电活动。

将脑细胞电活动的电位做为纵轴,时间为横轴,这样把电位与时间的相互关系记录下来的就是脑电图[1]。

脑电图发展历史:1875年R. Caton 首次记录出动物大脑皮层电位;1890年 Back证明脑电活动是独立存在的; 1912年 Kaufman证明脑电是一种自发电位,并通过动物实验癫痫(EP)模型记录了EP放电;1924年Hans Berger 首次使用头皮电极描记了人类的脑电活动; 1936年以后随着脑电图技术的完善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神经电生理医生执业范围

神经电生理医生执业范围

神经电生理医生执业范围【原创版】目录1.神经电生理科的简介2.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和重要性3.神经电生理医生的职责和执业范围4.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的设备和特点5.神经电生理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正文1.神经电生理科的简介神经电生理科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生理功能的学科,主要通过应用电极和微电极等技术来检查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该学科的仪器设备从起初的 2 台肌电图仪、1 台脑电图仪、1 台 tcd 逐渐增加或更新至现在的 3 台肌电图仪、1 台常规脑电图仪、1 台动态脑电图仪、2 台 tcd、1 台心理测试仪等。

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神经电生理科的工作量逐年上涨,年收入也从起初的不到 100 万,到2016 年突破 400 万,其规模和技术水平在无锡地区乃至周边地区享有声誉。

2.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和重要性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应用电极以及微小电极来检查神经系统的方法,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生理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常见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有肌电图、诱发电位、脑电图、脑磁图等。

这些检查方法都有利于医生对神经系统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例如,肌电图诱发电位和脑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面瘫、周围神经病等疾病;脑血流图的检查可以对脑血流进行对比,来判断脑血管疾病恢复的程度。

3.神经电生理医生的职责和执业范围神经电生理医生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他们的执业范围主要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操作和解读等。

4.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的设备和特点神经电生理检查室通常配备了脑电图仪、肌电图仪、眼震电图仪等设备,可以进行全面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检查室的环境要求严格,需要保持安静、光线适宜、温度适宜等,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的医生和技师都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保证检查操作的准确性和检查结果的解读准确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神经肌肉接头的检查
• 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刺激(1~5Hz)衰减 现象(>10%)是神经肌肉接头传导阻滞的 特征;高频刺激(10~50Hz)递增现象是 LGS的特征;
• 单纤维肌电图:可以直接看到单个突触连 接的传导不稳定和阻滞现象;
肌电图诊断术语
• 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 脱髓鞘性损害和轴索性损害; • 前角、根性、干性,末梢性神经损害; • 神经肌肉接头损害
静息状态——自发电位
• 插入电位:连续的肌纤维持续发放,典型 的病理表现,肌强直电位,群放电位;
• 纤颤电位: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失神 经支配的标记;
• 束颤电位:单个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前 角细胞损害的标记;
轻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电位
• 指标:时限,波幅,相数。 • 诊断意义:神经源性损害和肌源性损害
– 前角病变、根性病变、干性病变、末梢病变
• 肌肉疾病(肌源性)
– 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代谢性病变、
•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 重症肌无力、Lambert-Eaton 综合征
针极肌电图的检查方法
前角神经元
神经纤维
肌纤维
• 运动单位:一个前角神经元和它支配的肌纤 维。
• 静息状态——自发电位 • 轻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电位 • 重收缩状态——运动单位的募集
重收缩状态——募集电位
• 肌肉最大用力收缩时的肌肉电活动; • 干扰相:正常重收缩时的肌肉电活动表现; • 病理干扰相:肌源性损害时,运动单位过
度募集的表现; • 单纯相:神经源性损害时,缺乏运动单位
募集的表现;
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 轴索损害:波幅下降而速度正常; • 脱髓鞘损害:速度下降而波幅正常; • 阶段性脱髓鞘:近端波幅比远端降低超过
诱发电位的诊断价值
•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传导功能 • 定位和定性 (运动、感觉、智能)
诱发电位常用检查方法和意义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I~V波) • 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N20) • 视觉诱发电位(VEP,P100) • 运动诱发电位(MEP,电刺激和磁刺激)
• 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
事件相关电位
• 给与一个和认知、识别、记忆过程相关的信 号,它可以是视觉、听觉、甚至是痛觉。就 可以在大脑皮层中诱发出对应的电活动。
• 目前已经发现的有N270, P300,N400, CNV,MMN 等
事件相关电位的基本检测方法
• 新异(Oddball)刺激技术 ,要点是靶刺激
频率要低。按照测试对象的反应状态又分 为“主动反应”和“被动反应”
视觉诱发电位
P100

视觉诱发电位
• 两侧VEP差超过6毫秒可以作为视神经 损伤的敏感证据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II I
III
V
IV
III-V波间差
• 评价脑干功能的主要指标是 III-V波间差 延长和V波消失;
体感诱发电位
P40
N20
• SEP脊髓后束损害的指标
运动诱发电位
潜伏时
• MEP是椎体束损伤的敏感度指标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rMTS对卒中的康复作用
• 综述:34篇文献392患者 • rTM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motor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ubcortical stroke. Low-frequency rTMS over the unaffected hemisphere may be more beneficial than high-frequency rTMS over the affected hemisphere. Recent limited data suggest that 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 over the affected hemisphere might be a useful intervention.
• 重度异常脑电图:
– 高幅θ、δ 波>50%,α 波消失,爆发-抑制,低平,病 理性脑波节律性呈现 ;
• 局限性异常和弥漫性异常: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的新进展
• rTMS
• 皮层的兴奋、抑制和传导功能
– 直接方法:TMS-EEG – 间接方法:IHI、iSP、iMEP;
• 高精度定位磁刺激
皮层刺激技术在 临床治疗领域的应用
非靶刺激
靶刺激
…… ……
脑电图技术
• 临床价值:
– 癫痫、脑炎、意识障碍、睡眠障碍、脑死亡
• 方法:
– 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
脑电标准导联
1、单极导联 2、双极导联
正常脑电波形
• α 波:8.5~13 Hz,调幅调频好,对称; • β 波:13.5~25 Hz,<20%,<20 uv; • θ 波:4.5~8 Hz,<5%,<30 uv; • δ 波:0.5~4 Hz,偶见,<50 uv; • K复合波 • 睡眠纺锤波 • 顶部尖波
神经电生理检查的临 床应用
河南省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徐军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 肌电图(针电极肌电图、神经传导电图、反 射电图、RNS、单纤维肌电图)
• 脑电图(常规脑电图、视频脑电图、动态脑 电图、皮层脑电图、脑电地形图)
• 诱发电位(体感、视觉、听觉、运动、事件 相关)
肌电图诊断价值
• 周围神经疾病(神源性)
癫痫脑电波形
脑电图诊断
• 正常脑电图:
– 符合正常脑波标准;
• 界限性脑电图:
– α 波调频差,α 波幅左右差大于30~50%或波幅大于 100 uv,高幅β 波;
• 轻度异常脑电图:
– α 波调频调幅差和离散化,θ 、δ 波>10%;
• 中度异常脑电图:
– θ、δ 波>20%,α 波显著减少;
• 1993年,rTMS的安全性确立 • 1998-2000年,rTMS 对皮层可塑性的作用 • 2005年,TMS-Theta Burst(TBS)对皮层
的兴奋性长期作用 • 2005年,rTMS 对抑郁症的治疗 • 2006年,rTMS 对卒中的治疗
rTMS 文献数量
卒中 疼痛 抑郁症 帕金森病 精神分裂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