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合集下载

2提取分离方法

2提取分离方法


如挥发油、小分子的香豆 素类、小分子的醌类成分的 提取。
3.升华法(sublimation)

固体物质受热不经过熔融,直接 变成蒸汽,遇冷后又凝固为固态,称为升华。

中草药中有一些成分具有升华的性质,可以利用升华 法直接自中草药中提取出来。如樟脑、咖啡因。
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物理过程。
超声波引起液体介质的振
动,并且通过空化现象, 造成植物细胞壁及整个生 物体破裂; 溶液渗透到药材细胞中,

加速成分的溶解。
微波提取法

穿透性强,选择性高, 加热效率高,操作简 便。

缺点:成分变化、生物 活性变化。
2. 水蒸气蒸馏法:

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 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难溶 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酸(或氨、吡啶、二乙胺),防止拖尾。 吸附剂用量: 30~60倍,有时100~200倍

1
TLC
5~ 10
5.聚酰胺吸附色谱法:
(1)原理:氢键吸附。

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化合物的酚羟基 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羰基形成氢键缔合 吸附强弱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 能力。
聚酰胺吸附层析原理
3. 纸色谱(PC):

原理:分配原理
支持剂:纤维素 固定相:水


流动相:水饱和的有机溶剂
K = 1/r(Rf/1-Rf)( r为纸层色谱定数) 若A、B两种物质的Rf值分别为Rfa,Rfb,则 β =Rfa(1-Rfb)/ Rfb(1-Rfa) (Rfa> Rfb)

故纸色谱可为液-液萃取分离提供指导。

中草药中糖类物质分离

中草药中糖类物质分离

中草药中糖类物质分离
中草药中的糖类物质通常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分离方法进行分离提取,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萃取法:采用适当的溶剂对草药进行浸提,将草药中的可溶性糖类物质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溶剂的蒸发或萃取等方法将糖类物质分离提取出来。

2.结晶法:通过调节草药提取液中的溶液浓度、温度等条件,使得糖类物质在溶液中逐渐结晶析出,然后进行过滤和干燥等操作,从而分离提取出纯度较高的糖类物质。

3.离心法:利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根据糖类物质在离心过程中的相对密度差异,使其在离心管中分层沉淀,然后收集上层清液中的糖类物质进行后续的处理和提取操作。

4.色谱法:通过色谱技术,特别是柱层析色谱技术,根据糖类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和吸附特性,实现糖类物质的分离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糖类物质样品。

在进行中草药中糖类物质分离提取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草药的成分特点和目标物质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结合化学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点进行操作,以保证分离提取的效果和纯度符合相关要求。

同时,也要考虑到对草药中其他有效成分的保护和最大程度的保留。

1/ 1。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_理论说明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_理论说明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有效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香豆素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治疗和保健作用。

然而,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通常存在于复杂混合物中,并且含量较低,因此需要进行分离与精制处理才能获得纯净的有效成分。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围绕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方法展开论述。

首先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包括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

随后,详细探讨了这两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范围、关键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最后,从理论层面总结了分离方法原理和精制方法原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提出展望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和解释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并通过对应用范围、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的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同时,通过总结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建议,提升对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领域的认识,并促进该领域的发展与创新。

2. 中草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精制常用方法的原理:2.1 分离方法原理: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是通过一系列化学、物理或生物学的方法将其中的有用成分与其他杂质进行分离,以达到纯化和提纯的目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原理:2.1.1 薄层色谱法(TLC):薄层色谱法是根据不同化学物质在薄层固定相上表现出不同行为以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硅胶或其他固定相涂覆在玻璃或铝板上,并使用溶剂系统将混合物带上样。

随着溶剂前进,不同成分会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移动性,从而实现它们之间的分离。

2.1.2 气相色谱法(GC):气相色谱法利用了样品中化合物在气体载流子带动下通过固定相填充柱时发生吸附和解吸作用而分离。

该方法要求待测物质具有足够高的挥发性,并且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相来实现对样品的分离。

2.1.3 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法基于样品中化合物在液体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吸附分配行为而进行分离。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水煎浸膏法水煎浸膏法是中医传统的提取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将中草药材料和适量的水一起煎煮,蒸发水分后得到浸膏。

这种提取方法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一些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的提取。

但是,该方法的提取效率较低,提取的有效成分会受到热力破坏,且有些有效成分在水中不易溶解,会造成损失。

二、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通过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常用的溶剂有乙醇、醚、醋酸乙酯等,根据中药材料特点和需提取的有效成分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

这种方法提取效率较高,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中草药的主要成分,但是由于有机溶剂的使用,操作较复杂,且溶剂残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三、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改变中草药材料的物理状态,促进有效成分的析出和扩散。

超声波振荡产生的微小空化和溶液中的超声波涡流加速了固体微粒与溶剂之间的质量传递,提高了提取效率。

这种方法具有提取时间短、效果好的特点,但是超声波的使用需要专门的设备,成本较高。

四、微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是利用微波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加热材料,在短时间内提取有效成分。

微波的快速加热和热传导促进了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减少了操作时间和溶剂用量。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但是容易造成材料局部过热,可能导致有效成分的降解。

五、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提取。

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态,具有较高的溶解力和扩散性。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有二氧化碳、乙烷等,这种方法提取效率高,对热敏感性成分有保护作用,但是超临界流体提取设备复杂,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条件选择,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有更加高效、环保和经济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出现。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中草药是传统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药材,它们通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和挥发油等。

为了研究和利用这些化学成分,需要进行提取和分离。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方法。

1.浸提法浸提法是最常用的中草药提取方法之一,它是将中草药与适量的溶剂(如醇、水)混合并浸泡,以使草药中的化学成分溶解到溶剂中。

浸提时间一般较长,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浸泡时间和溶剂种类等参数来调整提取效果。

2.液液分配法液液分配法是利用在两个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原理进行分离的方法。

首先将中草药与溶剂混合,在振荡过程中,目标化合物会分配到两个不相容的溶剂相中,然后通过离心等方法将两个相分离,从而获得目标化合物。

3.蒸馏法蒸馏法是一种分离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

在蒸馏过程中,通过加热使中草药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转化成蒸馏气体,随后通过冷凝器将气体转化回液体,最后将液体收集。

蒸馏法能够有效地分离挥发性化合物,并且不会破坏其化学结构。

4.萃取法萃取法利用不同溶剂对中草药中化学成分的选择性溶解性进行分离。

首先将中草药与适当的溶剂进行浸泡,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等方法将溶液分离出来,最后通过浓缩溶剂获得目标化合物。

5.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一种利用吸附剂(如硅胶、活性炭等)对混合液中不同成分进行分离的方法。

将混合液加入柱层析管中,通过不同成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力、解吸力和扩散速率等差异,使其逐渐分离。

层析柱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溶剂体系、柱材和固相材料,以增强分离效果。

总之,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有浸提法、液液分配法、蒸馏法、萃取法和柱层析法等。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性质、草药的组成和需求,可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从而为中药研究和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一、概述中药提取是指从中草药中分离和提取出活性成分的过程,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中药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传统的水煎法、浸泡法、乙醇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等。

本文将对这些常用的提取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水煎法水煎法是传统的中药提取方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煮沸水将中草药中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原理。

水煎法操作简单,成本低,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然而,由于水煎法对温度和时间的要求较高,容易使药材中的活性成分受热破坏。

水煎法只能提取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对于非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差。

三、浸泡法浸泡法是将药材放入适量的溶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使溶剂渗透到药材内部,将活性成分溶解出来的方法。

浸泡法操作简单,可以提取多种成分,适用范围广。

但浸泡法需要较长的浸泡时间,且溶剂消耗较多,提取效率相对较低。

四、乙醇提取法乙醇提取法是利用乙醇作为溶剂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乙醇具有较好的溶剂效果,能够提取多种成分,且提取效率较高。

乙醇提取法适用于大多数草药,但对一些有毒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差。

乙醇提取法对药材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控制好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提取或破坏活性成分。

五、水蒸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气将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草本植物中活性成分含量较低的情况,能够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

水蒸气蒸馏法操作简单,提取效果较好,适用范围广泛。

但该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耗时较长,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六、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震荡的作用将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超声波具有高频振动和微小液滴爆破等特点,可以快速破坏细胞结构,提高提取效率。

超声波提取法操作简便,提取效果好,适用于大多数草药。

然而,超声波提取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且震荡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影响部分活性成分。

七、微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是利用微波加热的作用将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中药化学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一)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方法。

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浓度差,于是细胞内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亲水性基团少,其。

极性小而疏于水。

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大小,是和化合物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溶剂,它们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

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

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溶剂。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时中草药成分结构分析,去估计它们此类性质和选用溶剂。

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较小多羟基化合物,具有强亲水性,极易溶于水,就是在亲水性比较强乙醇中也难于溶解。

淀粉虽然羟基数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难溶解于水。

蛋白质和氨基酸都是酸碱两性化合物,有一定程度极性,所以能溶于水,不溶于或难溶子有机溶剂。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精选推荐

中药材提取、分离和纯化的新技术一、絮凝法分离技术。

传统的中药材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提取有效成分,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乙醇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生产系数低。

采用上海中药工程中心开发的絮凝法分离技术,则具有成本低、分离效果好K、操作安全简便等特点。

该方法是以天然产品壳聚糖经技术处理后作为絮凝剂加入中药材的水提取液中,以电离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的粒子,如蛋白质、鞣质、粘稠质等胶体粒子,经沉淀、过滤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以上海中药三厂为例,应用该法提取的感冒退热冲剂其药效、药理及化学成份经对比,结果表明无显著变化。

而成本却降低了4/5。

二、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

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具有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媒耗量少、有效成分得率高的特点,是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的一项新技术。

实践证明,通过一套连续式微波萃取装置,从丹参中提取有效成份,已获得满意效果。

三、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技术是利用某种流体( 特别是CO2气体),在临界点具有特殊溶解能力的特点进行中药材的萃取分离,它可以防止各种有效成份的逸散和氧化。

提取过程通常在略高于萃取剂临界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操作简便安全,极少有破坏中药材中易挥发成分或生理活性物质的情况,没有溶剂残留,产品质量高。

四、高速逆流色谱(HSCCC)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是一种能实现连续有效地自动分离的实用分离技术。

该技术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无损耗,溶剂用量少,非常适用于中药材有效成份的分离和纯化。

它能构成连续、自动、高效和非高压的色谱系统,既能实现从微克量级的分离分析到数克上百毫升量级的制备提纯;又能用于未经处理的大量粗制样品的中间级分离,以及直接与间接的高纯度分离。

目前,在应用碱、蒽醌类衍生物、皂甙等有效成份方面,已获得满意的成果。

水提醇沉法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在药剂生产中广泛应用该法既要提取大部分有效成份,又能除去不溶乙醇的大部分蛋白质及部分多糖等杂质,从而保证了制剂的澄明度。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中药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中药提取方法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常用于药物制备以及药理研究等领域。

根据不同的成分性质和药用部位,中药的提取方法也各不相同。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提取方法。

1. 水提法:水提法是将中草药用水进行浸泡、煮沸或蒸馏,从而提取药物中的水溶性成分。

例如,黄连常采用水提法得到黄连素,通过加热、煮沸或蒸馏可以提取到黄连中的苦味成分。

2. 醇提法:醇提法是利用醇类溶剂(如乙醇、甲醇、乙醚等)将植物中非水溶性成分提取出来。

醇提法适用于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油、树脂、生物碱等成分。

例如,草莓提取物常采用乙醇提取法,可以得到植物中的花青素等成分。

3. 超声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振动效应和热效应,促进药物成分向溶剂中扩散和迁移的一种提取方法。

它可以快速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并保持较高的提取效率和纯度。

超声波提取法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制备和提取研究中。

4.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性质和溶解能力来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超临界流体具有类似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在超临界条件下溶剂的粘度和扩散能力加大,可以促进成分的提取。

常用的超临界流体包括二氧化碳等,例如,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法可以得到天然植物中的黄酮类成分。

5. 过氧化氢提取法:过氧化氢提取法是在草药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利用过氧化氢的氧化作用提取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过氧化氢可以氧化草药中的有机物,使其分解为气体或水溶性物质,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

过氧化氢提取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成本低的优点。

6. 硅胶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是通过多次使用有机溶剂沿着硅胶柱进行洗脱来提取中草药中的成分。

硅胶是一种多孔性材料,可吸附多种化合物,通过改变溶剂体系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草药中有机物的分离和纯化。

7.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通过气相色谱仪将挥发性成分从中药中分离和检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挥发油、香精等成分。

中药材提取方法大全

中药材提取方法大全

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本文只做了解和参考,我们需要根据中药材不同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每种方法也有优劣之分,例如索氏提取适用于提取溶解度较小的物质,但当物质受热易分解和萃取剂沸点较高时,不宜用此种方法,而且提取时间较长,而超声提取法,可以进行清洗、干燥、杀菌、雾化及无损检测等,但是超声波的提取原理与水提不同,所以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此处涵盖当代中药提取各种方法,分而述之。

(一)溶剂提取法:1.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

极性小而疏于水。

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

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

中药制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中药制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中药制剂经典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一、溶剂法(一)基本概念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即“相似者相溶的原理”,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有的亲水性基团多,极性大而亲水性强;有的亲水性基团少,极性小而亲脂性强,这种亲水性和亲脂性的程度大小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基本母核相同的两种成分,其分子中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大,表现亲水性越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中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链越长,则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常用的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并存在羟基,与水分子的结构近似,可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亦有羟基,但分子中的碳键逐渐加多,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所以它们彼此仅能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后,两者都能与水分层。

三氯甲烷、苯、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常见溶剂的极性度强弱顺序可表示如下: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

通常按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同类分子或官能团相似的彼此互溶的一般规律来选择,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

一般对溶剂的要求是:(1)溶剂对所需成分的溶解度要大,对杂质溶解度要小,或反之。

(2)溶剂不能与中药成分产生化学反应,即使反应亦属于可逆性的。

(3)溶剂要经济易得,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4)沸点宜适中,便于回收反复使用。

(二)提取方法用溶剂提取中药成分时,常用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见图1-1,1-2)及连续回流提取法等。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

联用技术是提高中草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效率的重要手段。例如,色谱
与质谱联用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提高复杂样品的分析速
度和分离效果。
中草药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挑战与对策
样品复杂性
仪器限制
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草药化学成分具有极高的复杂性, 给提取和分离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 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正在研究更有效 的预处理技术,如同时蒸馏萃取、超 临界流体萃取等,以简化样品,提高 分离效率。

黄酮类成分通常具有芳香性,分 子结构中包含多个羟基和羰基, 因此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黄酮类成分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利用不同溶剂对黄酮类成分的溶解度不同 ,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提取。常用的溶剂 包括甲醇、乙醇、丙酮等。
利用超声波的振动和热效应,加速溶剂与 植物组织之间的传质过程,提高黄酮类成 分的提取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和归纳整 理,对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 提取和分离方法进行分类和总结 。
02
中草药中生物碱类成分 提取分离方法
生物碱类成分概述
生物碱是一类天然含氮的有机 化合物,广泛分布于中草药中 ,具有多样的药理活性。
生物碱的种类繁多,根据其结 构特点可分为吡咯烷类、吡啶 类、喹啉类等。
溶剂提取法
利用多糖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选择 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常用溶剂包括水、甲 醇、乙醇等。
热水提取法
将中草药粉碎后,加入热水浸泡一定时间,过滤后 得到多糖溶液,再经过浓缩、干燥得到多糖。
离子交换树脂法
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作用,将中草药中 的多糖吸附在树脂上,再通过洗脱、纯化、 干燥得到多糖。

药学概论-天然药物化学第二次课-提取分离方法

药学概论-天然药物化学第二次课-提取分离方法

⑥无毒或毒性小。
• 常用甲醇、丙酮、氯仿、乙醇、乙酸乙酯等。 • 制备结晶溶液,除用单一溶剂外,也常采用混合 溶剂。
样品
加热
沸点低
沸点高
滴加难溶样品溶剂
少量易溶样品溶剂
样品溶液
放置
溶液浑浊 结晶
溶液澄清
• β-细辛醚重结晶时,可先溶于乙醇,再滴加适量 水,即可析出很好的结晶。
(2)试剂沉淀法
• 原理:由相似相溶的溶解性规律,某些 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 过向样品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或溶剂, 使一些物质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而沉淀析 出。
石 油 醚 环 己 烷 亲脂性 有机溶剂 苯 乙 醚 氯 仿 醋酸乙酯 正 丁 醇 丙 乙 甲 酮 醇 醇
极 性 弱
亲水性 有机溶剂
任意混合



(2)天然药物中各类成分的极性
• 多糖、氨基酸等成分极性较大,易溶于水 及含水醇中;
• 鞣质是多羟基衍生物,列为亲水性化合物; • 苷类的分子中结合有糖分子,羟基数目多, 水
• 总之,天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遵 循“相似相溶”规律。即极性化合物 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 于非极性溶剂,分子量太大的化合物 往往不溶于任何溶剂。
2、提取溶剂的选择
• 适宜的溶剂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对目标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2) 不与目标成分起化学反应。
• 当用醇水提取叶类植物有效成分时,往往有大
量的叶绿素被提取出来,一种除去叶绿素的方
法是利用叶绿素不溶于水的特点,把浸提液浓
缩,回收乙醇后的水溶液放置在冰箱中静置使 叶绿素沉淀析出。(醇溶水沉法)
3、酸碱沉淀法
原理:利用某些成分在酸(碱)中溶解,继而又 在碱(酸)中生成沉淀的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 这种沉淀反应是可逆的。 使用范围:分离提纯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 物,如黄酮、蒽醌类酚酸性成分、一些生物碱、 蛋白质等。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1、硅胶色谱和氧化铝色谱 ------极性吸附剂
1)吸附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2)吸附特点:
① 对极性物质的亲和力强
② 上样:用极性弱的溶剂 ③ 洗脱时:用极性较强的溶剂
3)分离依据:
化合物极性差异越大,吸附性差异越大, 则分离效果越好。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四)、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原理:空化作用和搅拌作用 特点:①不改变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②提高提取效率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二、分离方法 (一)根据溶解度差异分离
1、改变温度引起物质溶解度改变进行分离 主要包括:结晶与重结晶
待分离的物质
溶于选择的溶剂,加热成饱和溶液,过滤
溶液
放置(冷藏)析晶,过滤
粗结晶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 <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亲水性(极性):小 → 大 亲脂性(非极刑):大 → 小 比水重的有机溶剂:三氯甲烷 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石油醚→正丁醇 与水可以任意比例混溶的有机溶剂:丙酮→甲醇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2、化合物的极性判断
① 常见官能团极性比较 羧基>酚羟基>醇羟基>氨基>酰氨基 >醛、酮>酯基>醚基>烯基>烷基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3)渗漉法
基本过程: 药材浸润→装筒→浸渍→渗漉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二)、蒸馏法 适用于挥发性物质的提取,如挥
发油、小分子的香豆素类、小分子的 醌类成分。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三)、升华法 适用于遇热挥发,遇冷凝固的物质。
如樟脑、咖啡因。
咖啡因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方法

中药提取分离和纯化ppt

中药提取分离和纯化ppt

正丁醇
亲水性 强亲水性
极性很大的苷、糖类、氨基酸、某些生物碱 丙酮、乙醇、甲醇 盐
蛋白质、黏液质、果胶、糖类、无机盐类 水
(二)两相溶剂萃取法
1.简单萃取法 两相溶剂萃取法是分离天然药
物化学成分的常用方法。少量样品的萃取用分液 漏斗操作;
萃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 相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而达到分离 的目的。分配系数(K)可以下式表示:
中性醋酸铅可与酸性或酚性物质结合成不溶 性铅盐。如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黏液质、 鞣质、树脂、酸性皂苷、部分黄酮等;
碱性醋酸铅除与上述物质产生铅盐沉淀外,还 可沉淀中性皂苷、异黄酮、糖类及一些生物碱等 成分。
得到的铅盐沉淀悬浮于水或含水乙醇中,通 入H2S气体进行复分解反应,即可得到纯化的 有效成分。本法也可用来沉淀杂质。
2. 提取方法
(1)浸渍法
(2)渗漉法
(3)煎煮法
(4)回流提取法
(5)连续回流提取法
(6)超声提取法
(1)浸渍法
又称冷浸法,适用于 遇热易破坏成分以及含大 量淀粉、树胶、果胶、黏 液质等多糖成分的药材, 多用水、乙醇作溶剂。
但本法提取时间长, 效率不高,特别是在用水 作溶剂浸渍时,提取液易 发霉变质,必要时可加适 量防腐剂。
临界流体萃取的优点
用二氧化碳作为超临界流体物质具有无毒 无味,不易燃易爆,无残留,安全、价廉, 对大多数物质不反应,可循环使用的优点,故 最常用于天然药物的提取。
(八) 结晶和重结晶
结晶法是分离和精制固体成分的重要方法之 一,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 达到分离的方法。对天然药物成分纯化精制的过 程常常就是反复结晶与重结晶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结晶的形成标志着化合物的纯度 达到了相当程度,故获得结晶并制备成单体纯品, 就成为鉴定天然药物成分、研究其分子结构的重 要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的提取与分离方法中草药所含成分十分复杂,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无效成分和有毒成分。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治疗效果,就要尽最大限度从复杂的均相或非均相体系中提取有效成分,然后通过分离和去除杂质以达到提纯和精制的目的。

植物有效成分分离方法很多,其中历史较长,应用较多的是溶剂提取法、水蒸汽蒸馏、萃取、结晶、吸附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中药提取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萃取技术,酶法等。

1.2.1溶剂提取法溶剂的选择:运用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溶剂。

溶剂选择适当,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将需要的成分提取出来。

选择溶剂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溶剂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②溶剂不能与中药的成分起化学变化;③溶剂要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亲水性基团多,其极性大而疏于油;有的亲水性基团少,其极性小而疏于水。

这种亲水性、亲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功能基数量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大,亲水性强,而亲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键越长,则极性小,亲脂性强,而亲水性就越弱。

各类溶剂的性质,同样也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例如甲醇、乙醇是亲水性比较强的溶剂,它们的分子比较小,有羟基存在,与水的结构很近似,所以能够和水任意混合。

丁醇和戊醇分子中虽都有羟基,保持和水有相似处,但分子逐渐地加大,与水性质也就逐渐疏远。

所以它们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们互溶达到饱和状态之后,丁醇或戊醇都能与水分层。

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烃类或氯烃衍生物,分子中没有氧,属于亲脂性强的溶剂。

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质,选用对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对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而将有效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方法。

当溶剂加到中草药原料(需适当粉碎)中时,溶剂由于扩散、渗透作用逐渐通过细胞壁透入到细胞内,溶解了可溶性物质,而造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于是细胞内的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溶剂又不断进入药材组织细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细胞内外溶液浓度达到动态平衡时,将此饱和溶液滤出,继续多次加入新溶剂,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于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药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直接与溶剂性质有关。

溶剂可分为水、亲本性有机溶剂及亲脂性有机溶剂,被溶解物质也有亲水性及亲脂性的不同。

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

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甙类等都能被水溶解。

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

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

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以乙醇最常用。

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

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

还可以根据被提取物质的性质,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提取。

用乙醇提取比用水量较少,提取时间短,溶解出的水溶性杂质也少。

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情形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等。

这些溶剂的选择性能强。

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一般有毒,价格贵,设备要求较高,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弱,需长时间反复提取,故此法较少用。

1.3.2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中草药成分的提取。

此类成分的沸点多在100℃以上,与水不相混溶或仅微溶,且在约100℃时存一定的蒸气压。

当与水在一起加热时,其蒸气压和水的蒸汽压总和为一个大气压时,液体就开始沸腾,水蒸气将挥发性物质一起带出。

例如中草药中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麻黄碱、萧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性物质。

1.3.3萃取法(王清廉,2003)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的(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这可用与水不互溶(或微溶)的有机溶剂从水溶剂中萃取有机化合物来说明。

将含有有机化和物的水溶液用有机溶剂萃取时,有机化合物就在两液相间进行分配。

在一定温度下,此有机物在有机相中和水相中的浓度之比为一常数,此即所谓“分配定律”。

假如一物质在两液相中A和B中的浓度分别为CA和CB,则在一定温度下,CA/CB=K,K是一常数,称为“分配系数”,它可以近似地看作为此物质在两溶剂中溶解度之比。

有机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一般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以将它们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

但是除非分配系数极大,否则用一次萃取是不可能将全部物质移入新的有机相中的。

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先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所谓“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化和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萃取法比传统有机溶剂提取节省时间、提高提取率。

1.3.4超临界流体萃取(简称SCFE)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简称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流体(溶剂)在临界点附近某区域(超临界区)内与待分离混合物中的溶质具有异常相平衡行为和传递性能,且对溶质的溶解能力随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而在相当宽的范围内变动,利用这种SCF作溶剂,可以从多种液态或固态混合物中萃取出待分离组分(高福成,1997)。

常用的SCF为CO2,因为CO2无毒,不易燃易爆,价廉,有较低的临界压力和温度,易于安全地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超临界CO2萃取法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的条件下提取分离,几乎保留产品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产品纯度高,操作简单,节能。

廖周坤等(1998)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作夹带剂,对藏药雪灵芝进行了总皂苷粗品及多糖的萃取试验,与传统溶剂萃取工艺相比较,收率分别提高至18.9倍和1.62倍。

何春茂、梁忠云(1999)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黄花蒿中萃取所得的萃取物中杂质(蜡状物)含量低,青蒿素提纯精制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

雷正杰等(2000)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厚朴的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萃取物为淡黄色膏状物,经分析该萃取物由厚朴酚等11个化学成分组成,其中厚朴酚和厚朴酚的相对含量高达46.81%和45.00%。

葛发欢等(2000)探讨了从黄山药中萃取薯蓣皂素的最佳条件,同时进行了中试放大,证明应用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进行工业化生产是可行的,与传统的汽油法相比较,收率提高1.5倍,生产周期大大缩短,避免使用汽油有易燃易爆的危险。

葛发欢等(2000)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SFE-CO2法提取柴胡挥发油,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能大大提高收率,缩短提取时间,而挥发油组成一致,只是各成分含量有差异。

原永芳等(2000)通过五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法,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川芎的挥发油萃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4.5mPa,温度60℃,改性剂乙醇0.3ml,静态萃取时间10min,动态萃取量10ml,以水作为吸收。

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较,该法具有耗时少、提取完全等优点。

技术对于提取分离挥发性成分、脂溶性物质、高热敏性物质以及贵重药材的有效成分显示出独特的优点, 但SCFE设备属高压设备,一次性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在工业生产中还难以普及。

1.3.5超声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另外超声波的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欲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充分与溶剂混合,利于提取。

与常规提取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产率高、无需加热等优点(郭孝武,1993)。

郭孝武(1999)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和超声频率分别对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提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20kHz以上的超声频率提取10min以上,其黄芩苷提出率都比煎煮法提取3h时的提出率高,且两种方法所提取的黄芩苷结构是一致的。

林翠英等(1999)用超声波提取白头翁总皂苷,大大简化了操作程序,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产品产量和纯度,改进了既繁琐费时又易乳化的常用提取方法。

郭孝武、杨锐(1999)以95%乙醇为溶媒,分别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及不同的提取时间从益母草中提取益母草总碱,并与回流提取法作比较,超声提取法工艺简单,无需加热,只用110kHz超声波提取40min,其提取率比回流法提取2h所得提出率约高1倍。

郭孝武(1999)用不同频率的超声从大黄中提取大黄蒽醌类成分,与常规煎法提取相比,结果表明超声无需加热,且随超声频率不同而得率不同,尤以20kHz频率超声提取后的大黄蒽醌类成分得率最高。

李美琴、张敏红(2000)比较了超声波法与浸渍法对排毒养颜胶囊内容物提出率的影响,结果用超声波提取10min比浸渍法提2h的提出率还高,并且超声波对浸出物的成分无影响。

李益福、张美玲(200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煎煮、超声、半仿生提取方法,对四物汤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溶出量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技术提取方法简单, 提取率高,低耗高效,作为提取的一种手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超声提取技术能避免高温高压对有效成分的破坏,但它对容器壁的厚薄及容器放置位置要求较高,否则会影响药材浸出效果。

而且目前实验研究都是处于很小规模,要用于大规模生产,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有关工程设备的放大问题。

1.3.6微波萃取技术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一种最新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它的原理是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力的差异使得基体物质的某些区域或萃取体系中的某些组分被选择性加热,从而使得564被萃取物质从基体或体系中分离,进入到介电常数较小、微波吸收能力相对差的萃取剂中;微波萃取具有设备简单、适用范围广、萃取效率高、重现性好、节省时间、节省试剂、污染小等特点。

目前,除主要用于环境样品预处理外,还用于生化、食品、工业分析和天然产物提取等领域(陈猛,1999)。

在国内,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草药提取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比较少。

王威等(1999)采用微波破壁法从高山红景天根茎中提取红景天苷,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安全、节能等优点,与传统的乙醇回流提取相比,该方法在保持较高的提取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提取过程所用的时间,并且显著降低了提取液中杂蛋白的含量。

范志刚等(2000)研究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苷浸出量的影响,对药材粒径、浸出时间及微波输出功率进行正交试验,优选槐花中芸香苷最佳浸出方案,结果表明微波技术对槐花中芸香苷的浸出量明显优于常规煎煮方法,这一技术应用于药材浸出是一种省时便捷,值得推广普及的中药浸出新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