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经济建构途径

合集下载

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及体系建构

我国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及体系建构
是 人类 利用环境 子系统 提 供 的资源 进行 物质 资料 生 产、 流
气一 咔


\ 一— 1坡物 奉
水 一 投入 : 一 漉 一一 遗火热艟 \ o / r 蜍材料一 \~消镄 / 一一 水污染 一 /
本项 目获 中 国博 士后 科 学基金 面上 一 等资助 。项 目 称 :基 于智 能生命体 仿 生演化 机理 的 区域 创新 系统结 构模 式构建研 名
微观两个层面上使两个系统都 处于协调状态, 整个系统 才 能处于协调状态, 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良 性循 互独立、 相互支持又相互制约, 每个子 系统都有一种自组织能力。 当组成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大
系统 中的任何 一个 子系 统发 生 改变 , 会 引起 其他子 系统 都 发生变化 , 整个 大系统 的状态产 生影 响。 对 口 而生态 环境一
经济系统是由经济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组成的。 生态
能 最~ 十
环境 牛产 、
一 气污染
环境与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决定着生态环境一经济系
统的运行过程和演进方向。 生态环境子系统是各种生物存 在和发展的空间, 是资源的载体, 主要包括能量、 空气、 水、 原材料等。 它的发展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子系统
体, 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 而良性的
经济 发展 又使 得 生态 环 境 得 到有 效保 护 。 因此 , 只有 在 经 济发展 过程 中正 确处 理 经济 与生态 环 境 的关系 , 充分利 用 和发展 其积极 的一 面, 弱化 、 消除其 消极 的一面, 宏观 和 在
魂 舌互 蔓 聋 夔 漶 = ' 患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 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 矿产及能源问题 严重, 固体废物及土地污染日 益严重; 野生动植物的品种和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

浅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建构途径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在“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视域下,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构途径对策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①,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②,这充分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就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③,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休布局中重要地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互为条件彼此形成内在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转型的方向之一我国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②赵伟宁:《谈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第3、4页。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的肾脏”,是维系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环境。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

保护湿地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特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主体都需要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2. 加强湿地保护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3.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受到破坏的湿地,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加强湿地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湿地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发展低碳经济。

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地,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

2. 发展生态旅游。

许多湿地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生态旅游业提供宝贵的资源。

通过合理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发展生态农业。

在湿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

浅析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


( 二) 工业 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 , 工业 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成 为一种 主 导发展模式 , 是我 国经济发展 的重要支撑 , 因为它是集合先进生 产力、 较高的资源能源利用率 、 拥有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地 方。在工业 园区 内推进 园区循环化改造 、 实行生态经 济发展方 式, 可实现工业 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 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型 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 的建设 , 更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区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可具体分为三种。一种是靠 内部推动直接创造产 品价 值的经 济模 式 , 利用“ 原料——产 品 废物( 副产品) — —原料” 这 种开放式 的循环过程 , 在在 园区 内 循环不 断重复利用生产 资源达到生态经济效益 , 除此之外 , 这种 循环过程在 园区之外也可 以开展实施 。另一种是外部促进企业 发展模式从而达到绿色发展的经济模式 , 具体是 围绕 园区这个 核心 , 在行业 内部通过施行政策优 惠以鼓励企业加 大绿色科技 创新力度 , 进~步推进相关企业 在生产过程 中技 术 的更新 。第 三种是独立构建专业的生态循环专业化机构 , 变废为宝 , 在其 中 建立废物资源化与无害化处理系统使 资源得到循环利 用 , 并依 此建起立一个协作网络 , 使企业 的生产出的边角料或 副产品变 为其他企业 的资源或半成 品, 不但减少资源的浪费 , 更提高 了生 产资料 的利用率 。 工业园区的生态经济模式建议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电子商业 化平台。首先 , 需设立专 门的 电子商务 与研 发 中心及 物流信息 平台中心 , 其 中电子商务 中心包括 数字化 园区、 数字化 智库 、 电 子政务 、 数 字化商务。其 次, 我们可以借鉴丹麦卡伦堡工业互利 协作 网络这种先进 的发 展模式 , 即建立起 一个关联企业研 发 中 心、 协作网络和物流信息平 台中心 , 使得不同园区关联产业 的人 才集中起来 , 这样能大大促进产业 之间 的信息 和技术交流 。第 三, 建 立起综合信息平 台中心 , 对 于解决企业生产要素的跨园 区 流动困难的问题有 了一 定的帮助 , 从 而也间接地提高 了园区与 园区之 间企业的聚集度与关联度 。电子商务平 台的建立有助于 工业 园区的生态经济模 式的有效开展 , 是现今信息化 时代经济 模式 的的 发 展 模 式

浅析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对策

浅析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对策
化过程的停止 , 从而意味着生命本 身的结束 。 因此 , 我们应把物质循环视 为生命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任何生物 系统 ,都是通 过与周 围环境 的相互联 系而介 人循环 系统 的, 以此来维持 自身的生存和不断繁衍 。 并 同时 , 系统的功能活动若 生物 耍永恒地持续下去 , 围环境 的循环再 生产 也必须得 到保证 。人类社 其周 会 是一个 特殊的生物系统 , 在其 参加物质循环 的同时, 自然界的许 多 使
关注 。 自然环境 既然 能够满足人类 的需要 , 又是稀 缺的 , 因而是有价 值
非生物成分也进人了运动状态 。现在 , 除了氧 、 、 磷 氮及其他所谓 的生物
元索在运 动之 外 。 、 、 、 镉 、 铁 锌 铅 汞、 氯及其 他许多化学元素也都开始 了 大规模运动。若要人类 社会持续发展下去 , 些生物 元素和非 生物 元素 这 都必须进入永恒的循环运动 [。 I _
相协调 ; 经济可持续性是条件 , 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 长数量 , 更要追 求改善 质量 、 提高效益 、 节约能源 、 废物 , 减少 改变传统 的生产和消费模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的思想 萌芽可 以追溯到环境 保护兴起的 2 O世纪 6 年代 。 o 当时美 国经 济学家鲍尔丁提 出的“ 宇宙飞船理论 ” 可以作为循环经济 的 早期代表 . 他认为 . 地球就像 在太空中飞行 的宇宙飞船 , 不断消耗 自 要靠 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 . 如果不 能合 理开 发资源 , 环境遭 到破坏 , 使 就会像 宇宙飞船那样走 向毁灭。到了 2 世纪 9 O O年代 . 特别是可持续 发展战略
直到生态系统达到成熟状态。
() 2环境价值论 。传统 的经济和价值观念认为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 就没有价 值, 或者认 为不能交易 的东西 就没有 价值 , 两者都认为环境 资 源, 特别是 自 然资源没有价值。 但是近年来 , 随着环境 资源不再是取之不

区域生态圈的建构:美丽浙江的地方性实践

区域生态圈的建构:美丽浙江的地方性实践

区域生态圈的建构:美丽浙江的地方性实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各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而在中国,作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浙江在生态保护方面有着独特的地方性实践。

本文将探讨浙江省在区域生态圈建构方面的地方性实践,以及美丽浙江的生态保护经验。

一、浙江的生态环境现状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由于长期以来的高强度开发,浙江省的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浙江”的目标,并提出了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

作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省份,浙江以其地方特色和创新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地方性实践,注重生态保护的地方性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区域生态圈的建构1. 生态保护区网络的构建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浙江省政府在各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区网络,涵盖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多种类型的生态保护区。

浙江省政府还加大了对这些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实行了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了生态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生态经济区的划分为了推动绿色发展,浙江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生态经济区和非生态经济区,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别化的发展政策。

生态经济区主要位于省内西部山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适宜发展绿色产业。

而非生态经济区主要位于省内中部地区,这些地区的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在发展上要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3. 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浙江省政府大力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改变农业生产的传统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升农产品的品质。

建构生态型经济伦理观的路径探析

建构生态型经济伦理观的路径探析

面 发 展 的社 会 ,更 重 视 对 生 态 的关 律 ,还必 须遵循生 态学所揭 示的生态
念转 换 的必 要性 。李培超认 为人的价 具有 道德地位 。生态 系统或生 命共同 福祉 ,也是对 生命最 为重要的事 情 。 据 此 ,他给 出一个著 名的关于 行为和 事情 之对错 的判断标准 :一事若 有利
型经 济伦 理观既适 应全面 建设小康社 整体 ,树立 系统整体 思想 。个 人是一 突带 来的危险 。道德伦 理和精神方 面 会的需要 ,也是 对 “ 生态 文明”的 发 个 由各个相 互影响 的部分所 组成的共 的价 值是人 民和国家 产生动 力的最终 展 。生态 型经济伦 理观把人与 自然 的 同 体 的 成 员 。他 的 本能 使 得 他 为 了 和谐放在 首位 ;换言 之 ,生态 型经济 争 , 是他 的伦 理观 念也促使他 去合 但 且关 注人与人 、人与社会的关系 。
个 体为 中心 的错误 想法 ,将个 体转 为
使 自身 的行 为具 有 超 前 性 和 自觉性 时 ,才不 会把追 求无限的 力量完全倾 注于物质 领域 。巴西世界人 类环境会 议秘书长 莫里斯 ・ 斯特朗指 出 : “ 现 在 世界大 家庭 面临 的我们在环 境问题
的危险要 大于传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相互之间 军事冲
析 ( 主要着眼于 公平与效 率关 系的探 讨 ),忽视了经 济在人类 所有的制 度 结构 中只 占一小 部分 ,从 而忘却 了对 生态 的关照 。因而 ,在全面 建设小 康 社 会 的 新 阶段 ,必 须 更 新 观 念 ,重 新定位理 论体 系 ,厘清经 济伦 理发 展 的 新 思 路 ,确 立 生 态 型 的 经 济伦 理 观——能 够整 合经济 、伦理 、生态 为

生态圈的建构路径

生态圈的建构路径

生态圈的建构路径生态是指一个地区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圈是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互动的复杂网络。

在当今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建构一个良好的生态圈对于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生态圈的建构路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步:意识和教育要建构一个可持续的生态圈,首先需要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采取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

学校、媒体和政府可以发起各种活动,提高公众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倡导绿色生活。

第二步:政策和法律政府在构建生态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制定环保政策和法律,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促使他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系统,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鼓励人们开展环保项目。

第三步:技术和创新技术和创新是构建生态圈的重要因素。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创新,可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技术,推广节能减排技术,改善水质和空气质量等。

同时,还可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环保科研和技术创新,为生态圈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第四步:产业和经济产业和经济是构建生态圈的重要保障。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环保的双赢局面。

例如,发展环保产业,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推广绿色产品等。

同时,可以采取税收和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实施环境保护措施,促进环保投资。

第五步:社会参与和合作要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圈,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合作。

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通过开展环保活动,建立环保组织,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可以促进生态圈的建设。

同时,还可以推动公众参与,民众共同践行环保理念,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第六步:监督和评估为了确保生态圈的建设目标能够顺利实现,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技术创新构建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研究

技术创新构建中部地区生态经济研究
一 一
2 构 造 闭路 循环经 济体 系关键 是 提 高再 生资 源 的生 产 力
人 口、环境 、资源问题实质上 已经发展成为人 口、环境、 资源综合症 问题 中的一个有机组 成成分。保护资源 就是在创 造价值 。中部地 区水 、土地 和其他 能源矿产 资源的空 间分布 差异 明显 ,应依据科 教兴 国和 可持续发展两大 战略 ,提高人 口、资源 、环境 和经 济 四项关 键要 素 的协调发 展 的适 应性 ,
收稿 日期 :2 0 0 0 8— 3—0 5。修 回 日期 :2 0 0 0 8— 6—1 0
使 区域发展高技术产 业结 构的梯度体 系和资源环境 的地 域性 特征相适应 ,以物质 闭路循环 和能量梯次使用 为特征 ,促进 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以及 人 口结构 的合理 化与人 口布局 的合 理化 ,提高劳动者 的素质和劳动生 产率 ,维 护区域经济 与生 态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 。限制高耗 能、高 耗水 、高耗材行业 的 扩张 ,淘汰污染大 、效益低 的企业及落后 的工艺设备 ,可以 减轻环境污染和生态 破坏 和对人 类健康 和财 富带来 的影响 , 达到 自然资源的低投 入 、高利用和废弃 物的低排放 。自然资 源在一定条件下 能够为社 会生产提供原 材料和能源 ,又为生 产力布局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场所 。 美国著 名经济学 家舒尔茨指 出: “ 空间、能源和耕地并 不能决定人类的前途 ,人类的前途 将 由人类 的才智的进化来 决定。 区域 资源 存在 资源储量 、品位 、开采难 易度及 利用 ”
20 08年第 1 2期
S i 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 s a c c e c n e科技管理研究 n e r h h o o y Ma a e Re
2 o .2 0 8 No 1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路径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路径

浅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路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本文将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目标与意义、路径与做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建设一个良好的人与自然相处的环境,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是可持续发展,即在实现经济发展的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具体来说,就是要构建绿色发展模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共享美好生活。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还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维护基本国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做法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上,主张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优化结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生态经济与生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中国通过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与修复等项目,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有效治理了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改善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环境治理与污染防治也是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错置具体性谬误”批判与“共同体经济”生态建构——《21 世纪生态经济学》述评

“错置具体性谬误”批判与“共同体经济”生态建构——《21 世纪生态经济学》述评

特区实践与理论二〇一八年第二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中将“错置具体性谬误”定义为“当思考现实实有(actual entity)时,仅仅因为这个现实实有能够作为某些范畴的思想例证,就忽视了其中所包含的抽象程度”,①因而“错置具体性谬误”指称的是某一主体自认为是对对象本身的真实思考,实则是在虚构环境下对事物本质做出的进一步概括、抽象与虚构,包含着对现实事物中被抽象掉的其他部分、具体特征的忽视,导致对事物理解的偏误。

西方早期经济学中就有“错置具体性谬误”倾向,19世纪瑞士经济学家西斯蒙第指出:“新一代英国经济学家让人很不解,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才能理解他们,因为我们的思想反对强加给我们的抽象。

当我们在所有事情都互相关联的道德科学中努力抽象出一个原则,且除此原则外目无所视时,这种抵触本身就是一个我们正在远离真理的警告。

”②经济学中出现的抽象并没有真正揭示经济发展的本质与真谛,反倒是在朝着经济发展真理道路的反方向上越走越远。

所以,怀特海指出了经济学中“错置具体性谬误”的危险:“非常值得讨论的是,亚当·斯密之后,政治经济学这门学科早期的研究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它消除了许多经济学的谬误,并教授如何思考那时正在进行的经济革命。

但是它把人们固定在了一套抽象的体系上,而这些抽象对现代思想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它使工业化变得非人化,这只是内在于现代科学中的普遍威“错置具体性谬误”批判与“共同体经济”生态建构——《21世纪生态经济学》述评王临霞摘 要:《21世纪生态经济学》描述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错置了市场本身、对经济成就的衡量以及经济人和土地这些具体性的谬误,针对其造成的生态灾难提出只有致力于打造共同体经济才能为整个星球的可持续发展、为全人类共同福祉的实现谋求一个新的方案。

关键词:生态经济;共同体;生态文明中国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5706(2018)02-0058-07 本文为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研究”(16CKS034)阶段性成果。

当代生态文明建构路径选择——从技术理性到生态理性

当代生态文明建构路径选择——从技术理性到生态理性
公 共 治 理
Publ i c A dm i ni s t r a t i o n
当代生态文明建构 路径选择
从技 术 理性 到生态 理 性
口 温 慧君
【 摘要 】 改革开放以来, 人民群染、 高消耗基础上的粗放式经济发
展使 我国生态环境资源受到 巨大破坏。 环境污染不仅 给人类生存环 境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造 成巨大的经济损 失,
展, 不利 于生 态 文 明建 设 。 只有 通 过 改 变传 统 的技 术 理 性 支 配 性 ”的 概 念 相 似 ,“ 经 济 理 性 ”的概 念 在很 久 以前 就被 经 济 学 下发 展 经济 的思 维方 式 , 才 能够 更 好地 促 进 生 态 文 明的发 展 , 家提 出来 并 被 应 用 到其 他 学 科之 中 ,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的 “ 生 态 理性 ” 被 专 门用 于 生态 领 域 中, 生 态 理 性 是 一种 基 本 的理 性 形 态, 以 人类 的理 性 形 态 对 待 生 态 问题 。 和“ 技术理性 ” 定 义 的
容 忽 视 的 负作 用 , 人 类 粗 暴 地 从 自然 界 掠 夺 各种 资源 , 对 自然 探 宄 , 技 术 理 性 是 一种 工具 理 性 , 其 实 现 目标 的 方 式 具 有 一 定 生态 环 境 造 成 前所 未 有 的严重 破坏 。 的合 理性 , 其 主 要 标 志是 能够 预 测 、 计量和高效率等。 和 以前
性 是 一整 套 “ 文化 观 念 ” , 无 论 是有 效 性 思 维 、 人 类 征 服 自然 ,
依 赖 。“ 技术理性 , 作 为人 类理 性 与 近代 科 技 相 结 合 的产 物 ,
是一种追求和理性、 规范性、 有效性、 功 能性和条件性 的人类 还是人类物质需求的先决 性和 自然 的定量化等 , 都属于这一观 智慧和能力。 ” 在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数百年 间, 以科技为核 念 的内容。 而巨乃岐等人认 为技 术理性属于 “ 技术 精神 ” , 是 心 的技术理性 发挥 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科 学技术在 技术 精神 与实践理性的结合。 另外, 赵 建军等人认为技术理性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

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乡村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空间生产理论作为一种关注生产方式和空间关系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乡村生态教育的发展。

空间生产理论强调生产方式、空间关系和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来探讨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乡村生态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乡村生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乡村生态教育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村教育中,教育内容往往以传授农业知识为主,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而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角度来看,农业生产是乡村社会生产的核心,生态环境保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乡村生态教育应该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乡村生态教育与空间关系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村教育中,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和县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

而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角度来看,乡村地区的空间关系是影响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生态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乡村地区的空间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空间生产理论揭示了乡村生态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在传统的农村教育中,教育对象主要是农村居民,忽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需求。

而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角度来看,乡村生态教育应该关注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从空间生产理论的视角来探讨乡村生态教育的路径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乡村生态教育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乡村生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1. 研究背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的环境污染与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济增长相伴相长,并伴随着治污技术、相关制度和财政投入的持续跟进而趋于下降和稳定。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恢复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经济发展问题,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生态经济的基本概念、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以及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其次,介绍了我国现阶段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经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出现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重、可用资源的大量浪费、缺少技术支持、缺少法律保护等。

再次,通过对德国、美国等国家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的介绍和比较,总结先进国家治理生态环境和方法,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最后,针对我国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经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工业污染Abstract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ur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economic growth accompanied with long, along with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relevant systems and ongoing follow-up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tends to decline and stability.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restor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eco-economic development issues,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follows:First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ecological economy,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ackground of the need fo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Secondly,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s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logi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wasting a lot of resources available, the lack of technical support, lack of legal protection.Again, through Germany,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experiences presented and compared summariz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dvanced methods of governance,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hina's ecological certain significance.Finally,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hina's ecologic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Ecological Economy; natur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industrial pollu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1研究背景 (1)1.1.2问题的提出 (1)1.2研究意义 (2)1.2.1理论意义 (2)1.2.2实践意义 (2)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国外研究动态 (2)1.3.2国内研究动态 (4)1.3.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8)1.4研究内容及方法 (8)1.4.1研究的基本内容. (8)1.4.2研究方法 (8)第2章理论概述 (10)2.1生态经济的内涵 (10)2.2 生态经济出现的背景 (10)2.3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 (11)2.4本章小结 (12)第3章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现状 (13)3. 1 我国生态污染治理投资不断增加 (13)3. 2 各地区生态污染减排扎实推进 (14)3. 3 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切实加强 (16)3. 4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16)3. 5 我国生态农业环境正处于逐步改善阶段 (17)3.6 本章小结 (18)第4章我国发展生态经济存在的问题 (19)4.1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19)4.2 我国很多地区大量可用资源的浪费 (20)4.3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20)4.3.1 化学污染迅速扩展 (20)4.3.2 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 (21)4.3.3 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 (21)4.4 缺乏高新技术支持 (22)4.5 大部分地区工业没有构建生态结构体系 (23)4.6 我国缺乏关键的法律保证生态经济的实施 (23)4.6.1 我国现有的关于生态经济的法律 (24)4.6.2 对环境法的理解 (24)4.6.3 关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25)4.7 我国国民缺乏生态经济意识 (25)4.8 本章小结 (26)第5章国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 (29)5.1 德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29)5.1.1 企业成为环保的主体 (29)5.1.2 法律手段是有效运用经济手段的保证 (29)5.1.3 增加高科技的投入 (30)5.2美国的生态经济模式 (30)5.2.1 建立完善生态经济的市场体系 (30)5.2.2 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30)5.2.3 环境教育是经济手段的主要补充 (30)5.3 国外发展生态经济的经验借鉴 (31)5.3.1 遵循科学发展观 (31)5.3.2 开发规划要具有长期总体性 (31)5.3.3 需要政府组织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2)5.3.4 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32)5.4 本章小结 (33)第6章我国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36)6.1政府方面的对策 (36)6.1.1 政府加大推广生态经济意识 (36)6.1.2 政府推出一些政策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37)6.1.3 制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体系 (37)6.1.4 政府应该健全生态经济发展的法律 (38)6.1.5 我国政府应该承担主要的生态责任 (38)6.2企业方面的对策 (39)6.2.1 积极发展生态技术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 (39)6.2.2 建立全球范围生态经济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40)6.2.3 加强生态科技的创新 (40)6.2.4 企业提高自身的生态经济观念 (41)6.3 本章小结 (41)结论 (42)参考文献 (44)致谢 (43)附录一 (I)附录二............................................................................................................ I I 附录三........................................................................................................... I II 附录四. (IV)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1.1研究背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生态经济仍处于研究和探索的阶段,尚未形成大范围的普遍生态经济模式,但我国已经开始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

山地生态经济集群开发特征与路径分析
人地关系规律 的道路 , 限于山 区工业 、 局 交通 、 旅游 、 城 镇建设的开发 , 根本少有产业支撑 , 更无产业链建构 , 一
学术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分异很 大, 理论指导 实践难 以
发挥功效 。多学科融合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
般都停留在对 山地 客观存在 的土地、 、 水 矿产 、 动植 物、
气候等资源 的单一性依 赖上 , 资源 、 门、 部 区域 、 要素等 的单一性不利于资源的综合 开发和利用 , 忽略了山地本 身的资源性 , 山地作为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独立 自然 将
1 1 山 区开发 的单一性 .
以公共政策学 、 价值社会学 、 政治哲学 、 经济地理学 的视角审视区域发展的宏 观、 中观 、 微观政策的稳定 性、
第3 l卷
21 0 2年
第 2期
4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 S ARCH AN D EL ME AL RE E D EV 0P NT
V0 . No 2 1 31 . Ap . 2 2 r 01
山地 生 态 经 济 集 群 开 发 特 征 与 路 径 分 析
冯俭 光 , 远 平 , 钟 ,杨俊 玲
事” 有人文关怀 , 了工程技术 和科学 目标 , , 少 使得社 会
l 山区开发探索 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自然与社会的交互作用 日益纵深演进 , 自然科学和 人文社会科学各执一端探索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 ,
于政府极 端地 以资源开 发 、 国土开发 和农业 开发 为 目
标, 自然科学界则局 限在农业 及农业 自然 资源评价上 ,
操作上走市场狭小 、 不可持续的所谓“ 无工不富” 的违背
需与 自然科学与技术 、 自然与社会工程 的协 同探索。由

浅析生态经济

浅析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物质积淀。生态文明追 求的不仅仅是人与 自然关系的协调 , 更强调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生 态文明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不是贫穷的文明、落后的 文明。因此 , 要避免在倡导生态文明建构的过程中陷入发展经济与保 护生态环境的 自我矛盾之中,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发展 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2 1 世纪解决人类社会能源、资源 、人 口 和环境等重大i 题 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 |

系统, 是从生态理论与经济理论结合 匕 , 以生态理论为基础 , 以经济理 论为指导 , 以人类经济活动为 中心 , 围绕人类经济活动与 自然之间相 互发展这个主题 ,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问题 : —是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 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 阐明它们产生的生态经济原 因 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原则 , 从而达到协调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 自然 生态之间的关系, 促进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目 合, 坚持 体制 机 制 创新 和为民 服 务 相 结合。 阳 的。
脱人与 自然关系自 勺 尴尬、矛盾的处境 , 就必须要抛弃西方资本主义工 业社会传统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 即 “ 先污染后治理”的线性 发 展。要在保持A- b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指导下 , 追求一种可 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形态— — 生态经济。 树立科学 的经济发展理念, 提高公众的生态经济发展意识 , 需要 政府充分发挥和利用好 国家机器的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以来 , 中央逐步形成和确立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观, 作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正确抉择 , 并将生态 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去。但是 , 理论落实到实践是一 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政府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 建立全方位的生 态教育体系 , 要做到从娃娃抓起 , 培养全 民陛的生态保护意识; 鼓励生 态经济 、生态科技、生态文明的基础理论研究 , 建立专项扶持基金, 引导和调动 国家宣传机器、新闻媒体 、网络等开展科学发展知识普 及和教育, 倡导建立缝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 二) 遵循生态经济运行规律 , 建设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 系 生态经济内在的时间性 、空间性、效率『 生的特征, 要求生态经济 的发展必须是追求建立在 “ 社会—经济一 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之上, 遵循可持续性的、环境友好 胜的经济运行规律。生态经济的运行规 律要求我们在实现对传统产业革命的生产规律和运行模式转变的过 程中, 必须时刻考虑到自然价值 、生态价值和环境价值 , 要将所有生 产要素统—于生态系统 内部 , 同时考虑到各生产参与要素的平衡 陛和 平等 陡。在产业布局上要坚持控制与分散相结合, 支持和鼓励发展低 物耗 、低能耗 、低污染的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 。要坚 持城乡生态建设同步开展、互利互惠的原则, 推动美丽乡村、绿色乡 村、特色乡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产, J l u  ̄ 布局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和变化 , 第 二 、第三产业 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增大 , 第一产业比直逐步缩小 , 但 是重工业占工业比重仍较大 , 导致能源消耗加快、产能过剩严重。 此外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也较明显 , 盲 目的追求G I ) P 最大化和不 合理的官员考核机制使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和 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 调整产业结构 ,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积极鼓励和 挖掘生态经济发展潜力, 建设现代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势在必行 。现代 生态产业发展体系涵盖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 业、生态海洋渔业等多层面, 要努力做到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 合, 坚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 , 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投入相结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态类型,它具有独特的水文地理条件和物种组成特征,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面积不断缩小,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和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生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湿地资源的保护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氧化器和生态过滤器。

它不仅能稳定水位、调节水质、控制洪水,还能降低温暖效应,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稳定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如果湿地资源长期无法得到保护,其生态系统失衡的后果将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

其次,湿地的有效利用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

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湿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出丰富的旅游、渔业、畜牧业、农业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同时,湿地景区开发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可以让更多人了解湿地生态的价值,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针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2011年,国务院发布《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对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布局,其中包括湿地保护;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湿地保护和恢复的目标和任务;2018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环境保护部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全国湿地保护和恢复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通过重点保护和恢复项目,全面实施湿地保护与修复。

除了政策保障,湿地资源保护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

公众可以通过参与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野外生态考察等方式来增强环保意识;企业可以将生产和经营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采用低碳环保的生产模式;相关部门也可以加大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违规的破坏湿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罚。

生态与经济同步建构

生态与经济同步建构

生态与经济同步建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环境问题愈发严重。

生态系统的不断破坏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生态与经济的关系日益紧密。

在这个时代,只有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同步建构,才能使人类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环境和经济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与经济是相辅相成的。

生态是经济的基础,没有生态,就没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经济则是生态的体现,经济活动和产业发展都建立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切断生态系统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就会破坏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自然资源,如森林、水源、食物、药材等,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依托这些资源。

然而,在现实中,经济的快速发展却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让我们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更导致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

如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同步建构呢?首先,我们需要从保护环境做起。

要以生态为优先考虑,坚决抑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控制工业污染、严格限制资源采集、保护自然生态、加强环保意识教育等一系列措施是必须的。

同时,需要推进创新和科技进步,打造节能环保型经济体系,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生态和经济的融合。

其次,需要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政府应当加强管理和监管,鼓励企业创新开发环保产业,支持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等惠及全民的经济活动。

同时,也要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双赢。

最后,要强化社会的参与和责任,让生态环保成为全民自觉行动。

每个人都应有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减少浪费,节水节电,鼓励使用环保产品和能源。

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将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同步建构,让生态和经济发展为人类谋福利。

总之,生态和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方的疏忽和忽视都会对另一方造成损害,进而阻挠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态经济建构途径
三峡水库是全国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因此,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等区县,被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为限制开发区,这是区域发展的必然。

但是,奉节作为移民大县和国家重点贫困县,发展基础条件差,同时肩负移民安稳致富和城乡居民脱贫致富的重任,加快发展仍是核心主题。

我们认为,充分依托其自然资源、旅游资源高度富集的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建设世界级生态旅游经济圈,以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生态经济发展,培育形成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城乡居民脱贫致富和三峡库区移民安稳致富,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限制开发区可持续快速发展,是有效的发展途径,并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示范意义。

围绕生态经济区目标,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根据《重庆市主体功能区规划》(2009~2020年)、《重庆市“十二五”规划纲要》,针对奉节县经济发展靠传统粗放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弱,财富增长靠掠夺资源,生态破坏严重;经济增长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社会民生保障靠转移支付,社会功能缺失严重的经济发展方式现状。

我县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目标,抓住其扶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机遇,加快建设移民生态产业园、移民生态农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积极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物制药、特色生态农业及加工等产业。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切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力争建设形成“一圈五河两区六城”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生态主体功能区,成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区。

剖析“限制开发区”实质,准确解读科学内涵
(一)限制开发区是可持续发展区。

“主体功能区”规定了在未来大规模城市化和工业化中,每个区域应该扮演的角色,其核心是科学发展。

因此,限制开发区并不等于限制发展,只是限制“三高一低”粗放型发展,而更加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其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

(二)限制开发区是特色生态经济发展区。

限制开发区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担负特殊的生态功能任务,特色生态经济将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然将成为特色经济发展区。

其核心要义就是凸显资源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将特色经济做大做好做强。

实现特色经济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融合,互为发展支撑条件和发展动力保障的特色生态经济发展区。

因此建设特色生态经济区将是三峡10县未来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三)限制开发区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区。

限制开发区在履行其主体功能的同时,也要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为带动限制开发区发展,国家将建立差异化的补偿机制,发挥利益、政策、机制和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

目前,已开始了以县为单元,以生态补偿名义进行的转移支付,以后将制度化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今后国家将加大对限制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实现限制开
发区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精心打造生态产业
(一)立足文化资源优势,提速发展旅游产业。

奉节是全市三个文化大县之一,三国文化、诗城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驰名中外的白帝城,有雄甲天下的夔门,有绝世奇观天坑地缝。

“十二五”期间,充分挖掘诗城文化和三国文化,提速开发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和天坑•地缝景区,大力培育体验探险、科考科研、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山地体育、森林养生、景区观光、城镇观光、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等多样化系列旅游产品,将奉节打造成为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璀璨明珠。

到2015年,实现年接待游客600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6亿元,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

(二)立足山地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园建设,规划引进10个“10亿元级”的龙头企业,建设20个“万亩级”的生产加工基地,发展30万亩脐橙、20万亩中药材、10万亩红豆杉、10万亩油橄榄,形成亚洲最大的晚熟脐橙基地、渝东油橄榄生产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

以农副产品资源为依托,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富硒类、保健类绿色功能食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业化水平。

积极推进农、林、牧、渔业及其延伸的农产品加工业,形成渝东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

到2015年,实现产值20亿元。

(三)立足煤水风能资源优势,全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奉节是全市重点产煤大县,有煤炭储量近4亿吨,目前年生产能力稳定在
500万吨左右;有水能资源51.4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达35.2万千瓦;有金凤山、茅草坝、云雾山风能资源20多万千瓦。

“十二五”期间,借2×60万千瓦火电开工机遇,坚持水、火、风电并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到2015年,新增火电120万千瓦、水电22万千瓦、风电20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力争发展达到170万千瓦,为构建三峡枢纽工程电力调节基地奠定基础。

(四)立足诗城文化资源优势,强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加大力度打造兴隆生态旅游新城、西部新区、宝塔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借助新型传媒载体、创新文化表达技术、弘扬地域文化传统、传承特色文化艺术,依托白帝城、瞿塘峡、天坑地缝等自然旅游资源,突出诗城文化、三国文化、巴国文化、考古遗址文化等特色,打造一批传统历史、文学艺术、文博展览、旅游观光和休闲体验的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特别注重将夔州文化灵魂注入到有形物质产品、精神文化产品和旅游休闲产品中,形成1-2个影视基地、摄影基地、写生基地,提升奉节脐橙节内涵品质,打造夔州百花节创新品牌。

大力彰显夔州文化特色,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积聚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初步奠定文化大县格局,建设形成三峡库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五)立足区域辐射带动优势,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十二五”期间,我县将依托渝陕鄂边区交通枢纽,加速建设“一圈六极多点”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以物流园区为平台,港口、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为支撑,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服务品牌和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物流设施平台,重点建设30万标箱集装箱码头和1000万吨的综合散装码头,3个物流配送(仓储)中心,打造重庆市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形成集货物联运、装卸分拣、包装加工、商品配送、仓储管理、物流信息服务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综合物流中心。

培育建设渝东农副产品批发交易等十大批发市场和都市金融商务消费中心,增强城市商贸物流要素的集聚辐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