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肠易激综合征诊疗共识

合集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其中,脾胃虚弱是导致IBS的主要原因之一,湿邪内盛则会使病情加重,而肝气郁结则会使病程延长。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腹胀则表现为腹部胀满、排气增多等症状;排便习惯改变则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

中医治疗IBS主要从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胃虚弱型IBS: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

湿邪内盛型IBS:治疗以祛湿清热、健脾和胃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陈皮、半夏等。

肝气郁结型IBS: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芍药、枳壳、甘草等。

对于IBS患者,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如使用解痉药、止泻药等。

然而,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并不冲突,可以互相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IBS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

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等也是缓解IBS症状的重要措施。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治疗IBS的中药包括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而西药则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全文)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全文)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全文)《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1](以下简称“共识”)进行解读。

共识意见推荐级别分为6个等级,条目的证据分为4个等级,达成了包括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共29条共识意见。

01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与分类肠易激综合征(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依据患者排便异常时的主要粪便性状。

如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

分为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和未定型lBS(IBS-U)四型。

便秘型IBS腹泻型IBS02IBS的流行病学我国IBS总体患病率为1.4%-11.5%,仅25%患者到医院就诊。

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IBS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年龄为18-59岁)更为常见,老年人(年龄≥60岁)的IBS患病有所下降。

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与IBS的亚型无关;肠道感染是中国人群患IBS的危险因素。

肠道感染史对中国人肠易激综合征患病风险影响的Meta分析森林图03IBS的病因与发病机制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脑-肠互动异常。

内脏高敏感是IBS的核心发病机制,在IB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脏高敏感:即内脏组织对于刺激的感受性增强。

高达33-90%IBS 患者中可观察到)。

内脏高敏感胃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但不同IBS亚型患者的胃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胃肠道动力异常主要表现在结肠,但食管和胃、小肠、肛门直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动力学异常。

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参与部分IBS的发病。

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因素均可引起肠黏膜肥大细胞或其他免疫炎症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引起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概要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概要

・298・主堡全叠医理苤盍兰Q竖生!旦筮!鲞筮!翅£!堕』鱼!£墅!,丛业!Q鲤:!生:Z:盟!:墨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可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缺乏町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

世界各地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

西方国家人群患病率达10%一20%,我国的一项按罗马Ⅱ标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区人群IBS患病率为5.7%,其中22%曾凶IBS症状而就诊。

IBS的症状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有重叠。

IBS症状常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对患者的生存质鼍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与正常人相比,IBS患者较易寻求各种医疗帮助,花费高额的医疗费用。

同时患者因疾病而旷工、旷课也造成间接的经济损失。

因此,IBS是值得重视的临床与社会问题。

总体来说,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现有研究结果显示IBS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胃肠道动力异常。

部分腹泻型IBS表现为胃肠通过时间缩短、结肠收缩增强等肠道动力亢进,而部分便秘型IBS则nr存在肠道动力不足表现。

②内脏敏感性增高。

直肠气囊扩张试验表明IBS患者痛阈下降,对直肠扩张等机械性刺激敏感性增高。

③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异常。

功能性磁』}振(fMRI研究表明,IBS患者对直肠气囊扩张刺激所引起大脑反应区与正常人有所不同,且腹泻型IBS与便秘型IBS之间的大脑反应区也有所不同。

④脑.肠轴调节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传人信号的处理及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异常可能与IBS的症状有关。

⑤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

有研究表明肠道急性细菌感染后部分患者发展为IBS,肠道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通透性增加及免疫功能激活与IBS发病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⑥精神心理异常。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在证候规律研究、辨证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1-2]。

2008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成立全国专科专病“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协作组”和“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在充分地讨论后,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结合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肠易激综合征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投票,制订了“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

2009年10月16-19日,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21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会议在深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中医消化病学专家对共识意见(草案)再次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和修改,并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通过了《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核心专家组于2010年1月9日在北京进行了最后的审定。

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国内同道参考。

概念及主要发病机制1. 定义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属于中医“泄泻”、“便秘”、“腹痛”范畴。

2. 流行病学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很高,是一种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

各地研究的报道显示IB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我国城市的患病率约为5%左右,在欧美国家则为1 0%-20%[3]。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多数研究显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

肠易激综合征是继感冒之后的第二大常见疾病,仅美国每年治疗IBS的相关费用就达300亿美元[5]。

在我国,IBS患者在消化专科门诊中就诊的比例达20%-50%[6]。

3. 发病机制一般认为IBS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

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2007,长沙)

象,如发热、体重下降、便盘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 以及其他不能用功能性疾病来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时,应进行捆关的检查以明确摊除器质性疾癍。对 新近出现瘫状的患者或症状逐步加重、近期症状与 以往发作形式有不同、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年龄≥40 岁者,建议将结肠镜钱锲剂灌肠X线检查列为常规 梭查。如蔸上述情况、年龄在40岁以下、一般情况 良好、具有典型的IBS症状者,可常规行粪便常规 (红、皇缨脆稚隐盎试验、寄生虫)检查,根据结果决 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盔。也可以先予治疗,根据治 疗反应,必鼹时再选择进一步检查。

洛哌丁胺、
解痉药等
重度一[二的治疗流程
参加讨论专家:方秀才、王承党、刘新光、许国铭、张军、李 定国、杨云生、邹多武、陈曼湖、林琳、侯晓华、胡品津、徐肇敏、 袁耀宗、游苏宁、谢鹏雁、戴宁
(执笔:胡品津、方秀才、袁耀宗、陈曼湖)
参考文献
[1]saito YA,schoenfeld,Locke GRl 3 rd.The epidemiology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 North America:a systemic review. Am J Gastroenterol,2002,97:1910一19l 5.
l黼患者,增烟纤维摄入量酶方法应个体纯。
三、药物治疗 尽管现在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 类型的lBs,但已证实鸯不少药物可敬不圈程度、青
万方数据
40
主堡遁丝苤查!!!!至!旦箜!!鲞箜!塑 竺!!!!型g!!塑!!!∑!!!!!!∑!!:!!:盟!:!
针对性地改善IBS症状。常用药物包括①解痉剂:抗 胆碱能药如阿托品、普鲁苯辛、东良菪碱等能改善腹 痛等症状,但应注意不良反应。目前使用较普遍的为 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如匹维溴铵、奥 替溴铵等,或离子通道调节剂马来酸曲美布汀,均具 有较好的安全性。②止泻药:轻症者可选用吸附剂, 如双八面体蒙脱石等。洛哌丁胺或复方地芬诺酯等 可改善腹泻,但需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③导 泻药:便秘可使用导泻药,一般主张使用温和的轻泻 药以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依赖性。常用的有容积性 泻药如欧车前制剂或甲基纤维素,渗透性轻泻剂如聚 乙二醇(PEG4000)、乳果糖或山梨醇。④肠道动力感 觉调节药。5一HTs受体拮抗剂阿洛司琼可改善严重 IB孓D患者的腹痛及减少大便次数,但可引起缺血性 结肠炎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时应注意。5一HT4 受体部分激动剂替加色罗因心血管不良反应目前已 暂停使用。⑤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类具有调整宿主肠 道微生物群生态平衡而发挥生理作用的微生物制剂, 对改善IBS多种症状具有一定疗效。⑥抗抑郁药:对 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尤其对伴有较明显精神 症状者可试用。⑦中医药治疗:中药、针灸等治疗对 IBS具有一定疗效,但缺乏设计良好的随机平行对照的 研究结果,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2010 苏州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2003年重庆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大会公布了“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草案)”[1]。

近年来,IBS的研究取得很多进展,2006年罗马委员会公布了“IBS罗马Ó诊断标准”[2],英国胃肠疾病临床服务协会于2007年公布了“成人肠易激综合征诊治新指南”[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于2007年公布了“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4],中华中医药学会也于2008年公布了“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指南”[5]。

我会专家近2年来对I BS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进行了反复修改,于2010年8月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学术会议达成了专家共识意见,现公布如下。

1概念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

其发病可能与肠动力及内脏感知异常有关。

2临床表现参照文献[6]。

2.1腹痛或腹部不适感疼痛性质多样、程度各异,多见于左下腹部,可伴腹胀,进餐后出现,排便后缓解。

2.2排便异常排便次数每周<3次,或每天>3次。

性状为稀便、水样便或干硬便,可带黏液,排便费力或不尽感,也可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

2.3肠外症状可有上消化道症状如烧心、早饱、恶心、呕吐等,也可有其他系统症状如疲乏、背痛、心悸、呼吸不畅感、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

2.4症状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不具有特异性,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3临床类型3.1西医分类参照文献[2]。

腹泻型(IBS-D):至少25%的排便为糊状粪或水样粪,且硬粪或干球粪<25%的排便。

便秘型(IBS-C):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或干球粪,且糊状粪或水样粪<25%的排便。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

《肠易激综合征诊治共识意见(2015)》!来自:壹生 作者:王珊 整理自:9月5日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分会场讲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侯晓华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熊理守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秀丽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方秀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刘劲松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胜良教授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IBS症状主要包括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异常。

▶中国人群IBS总体患病率较高,约为5.0%~6.0%,而大学生及中小学生可分别高达15.7%及20.2%,依地域、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和诊断标准不同有较大差异。

▶IBS患病率女性略高于男性;各个年龄阶段均有发病,但以中青年更为常见,在老年人中IBS患病率有所下降。

▶饮食因素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肠道感染是国人IBS的危险因素。

▶IBS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左秀丽教授解读:▶肠道动力异常是IBS的重要发病机制,不同IBS亚型肠道动力改变有所不同。

!左秀丽教授解读:IBS的肠道动力异常包括结肠、胃、小肠、肛门直肠以及胆囊的传输异常。

其中,IBS-C的结肠传输时间延长,结肠对进餐反应减少,表现为进标准餐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反应减弱,持续时间缩短,高振幅推进收缩减少;IBS-D结肠传输时间缩短,结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中低频肌电波明显增加,餐后胃结肠反射亢进。

▶内脏高敏感是IBS核心发病机制之一,在IBS 症状发生及疾病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刺激的感觉异常及脑-肠轴调节异常可能参与IBS的发生。

左秀丽教授解读:IBS患者的脑功能异常,有荟萃研究表明,给予IBS患者结直肠扩张可激活前扣带皮质、杏仁核和中脑;相似的国内外研究亦不少见。

神经-内分泌介质在IBS患者脑肠轴中起到了搭建连接桥梁和调控功能的作用,5-羟色胺是胃肠道的关键神经递质之一,影响IBS的动力、感觉和分泌功能。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共识意见专家解读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共识意见专家解读
• Remove discomfort • Emphasis symptom activity ( change
frequency from 3 days/month to 1day pre week)
Rome IV Criteria for IBS
Recurrent abdominal pain at least 1 day/week (on average) in the last 3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共识意见 专家解读
推/证据级别标准
推荐等级: A+ 非常同意 A 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 A- 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 不同意并有少许保留意见 D 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 D+ 完全不同意
证据等级:
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疗效评估 结果的可信度
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 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
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疗效评估 结果的可信度,且该评估结果很可能改变
极低质量:任何疗效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邮件沟通-修改条目-现场投票-2016年5月正式发表
1、参与投票人员:28人 2、取消条目:2条、合并1条 3、修正条目:10条 4、新增条目:1条 最后 28条
内容
定义,流行病学 病因与发病机制 诊断与治疗
months associated with ≥ 2 of the following:
Related to defecation
Onset associated with a change in frequency
of stool
Onset associated with a change in
form of stool

肠易激综合征PPT精选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PPT精选课件
18
IBS医疗费用
现代医学强调-卫生经济、生活质量
USA : 消化病诊断费用比例
酸相关疾病 10%
胰胆疾病 8%
其它 5%
GERD
17%
肝病
IBS
11%
NUD
8%
IBD 14%
IBS 费用: 19%
其它功能性疾病
8%
Russo et al, 199199
IBS:诊断费用
在美国是消化科医师诊断最多的疾病 一般门诊中第四个最常见的消化疾病 我国:慢性胃炎、肝炎、慢性结肠炎(IBS)、
合IBS亚型
12
IBS知多少?—我国医生IBS亚型正确诊断率
IBS亚型准确诊断的百分比
A-IBS D-IBS C-IBS
IBS
3.4%
11.3%
16.7%
16.7%
C- IBS患者被 准确诊断的百 分比是最低的
0%
5%
10%
15%
20%
Base (response): 80/29/24/24
13
IBS的流行病学-地理分布
15
IBS发病率的年龄分布
15-34岁 35-44岁 45岁以上
13.5 % 13.0 % 9.4 %
儿童较少 通常在成年的早期出现 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下降 可持续终生
Ref: Novartis Data 16
IBS在不同职业的分布
学生 知识分子 士兵 工人 农民
13.6% 1 10.5% 2 9.5% 8.5% 6.3% 3
GI肿瘤、GERD等
Everhart & Renault, 杨云生 et al. 20
IBS:就诊状况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23年我国即制订了IBS诊断与治疗共识意见,27 年又进行了修订。

近些年来国内外对于IBS的诊治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我国学者对于IBS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不断深入,获得了不少国人的资料。

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的研究资料和国际最新的共识意见,对我国IBS共识意见进行更新。

本共识意见分为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4个部分,共28条。

共识意见的修订采用了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

首先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专家在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图书馆和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起草共识意见初稿(共33个条目)。

核心专家针对初稿面对面地进行了讨论,确定了30个条目供全国相关领域28位专家网上投票。

经过两轮投票并参照专家建议进行修改,2015年8月15 日组织全国28位专家在上海召开会议,会议上专家们对共识意见稿进行充分讨论,直至达成共识意见;共修改10条,删除3条,增加1条。

共识意见分为6个推荐级别:A +,非常同意;A,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 A -,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 -,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 +,完全不同意。

证据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极低质量,任何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定义与流行病学1- IBS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证据等级:高质量7.4%,中等质量88.9%,低质量3.7%。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㊃指南解读㊃通信作者:张晓岚,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解读宋怡然,梁笑楠,李忱阳,张晓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35) 摘 要:肠易激综合征(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n d r o m e ,I B S )是临床常见慢性病,近年来对其认识不断更新㊂2020下半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号召国内多名专家组织制订了‘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该共识意见在2015年共识的基础上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与病因㊁流行病学㊁发病机制㊁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完善与更新㊂本文对该共识意见进行解读,以求能更好地指导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㊂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图分类号:R 574.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1)07-0628-04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1.07.011I n t e r pr e t a t i o no n C h i n e s e E x p e r t C o n s e n s u s o f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i n2020S o n g Y i r a n ,L i a n g X i a o n a n ,L i C h e n y a n g ,Z h a n g Xi a o l a n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35,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 a n g Xi a o l a n ,E m a i l :x i a o l a n z h @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 (I B S ),a s a c o mm o n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i n c l i n i c ,h a s o b t a i n e d d e e p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c o n s t a n t l y u p d a t e di nr e c e n t y e a r s .I nt h es e c o n dh a l fo f2020,t h eS t u d y G r o u p o f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F u n c t i o n a lD i s o r d e r so fC h i n e s eS o c i e t y o f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 c a l l e do n m a n y d o m e s t i ce x pe r t st of o r m u l a t e C h i n e s e E x p e r tC o n s e n s u s o f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S y n d r o m ei n 2020.B a s e do n2015c o n s e n s u s ,t h i sc o n s e n s u s i m p r o v e da n d u p d a t e dt h e d e f i n i t i o n s o n e t i o l og y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p a th o g e n e si s ,d i a g n o s e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s o fI B S .T h i s p a pe r i n t e r p r e t e d t h e c o n s e n s u s i no r d e r t ob e t t e r g u i d e t h eb a s i c r e s e a r c ha n d c l i n i c a l d i a g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I B S .K E Y W O R D S :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d i a g n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 ;e x pe r t c o n s e n s u s 肠易激综合征(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n d r o m e ,I B S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㊂随着2016年罗马Ⅳ标准的颁布及近年来I B S 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I B S 的认识不断更新㊂国内专家基于国际共识及新近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国情,在2015年中国I B S 专家共识意见[1]的基础上,分别就I B S的定义与流行病学㊁病因与发病机制㊁诊断和治疗4个方面进行了更新[2],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I B S 的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工作㊂为加深对新共识的理解,提高临床医师对I B S 的诊治水平,本文对2020新版共识意见进行如下解读㊂1 I B S 定义及流行病学与2015年共识一致,新共识对于I B S 定义的阐述主要涵盖症状㊁与排便的相关性及是否排除器质性疾病这三方面㊂在症状上,腹痛和腹部不适是I B S 的突出表现,但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患者对腹部不适的体验和表述存在差异,鉴于此,罗马Ⅳ诊断标准仅将 腹痛 列为I B S 的主要症状㊂然而,来自亚洲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 仍是困扰亚洲人群I B S 患者的前三位因素[1,3]㊂同样,在中国人群中,腹部不适亦是仅次于腹痛的I B S 主要症状[1]㊂因此,新共识结合我国国情,保留了 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 作为诊断I B S 的主要症状标准㊂在症状与排便的关系方面,罗马Ⅳ标准强调I B S 症状与排便相关㊁排便频率或大便性状改变,而未提及排便后症状的改善㊂事实上,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部分病人甚至于排便后腹痛加重[3-4],因此,相对于2015年共识,新共识与国际共识保持一致,删除 排便后症状多改善 的描述㊂此外,I B S 为功能性疾病,新共识与2015年共识在其定义部分均强调I B S 通过常规检查未能发现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㊂I B S 患病率在全球不同地区差异显著[5],除了地域差异的影响,患病率亦可因调查对象选择㊁调查方法及诊断标准等的不同产生较大差异㊂2015年共识显示我国I B S 总体患病率为6.5%,而近期罗马基金会开展的全球I B S 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I B S入户调查的患病率为1.4%[6]㊂另外,我国广东省社区人群调查显示,符合M a n n i n g标准的I B S患病率为11.5%[7]㊂鉴于不同地域㊁人群及诊断标准的差异,我国的I B S患病率数据相差较大㊂从上述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I B S患病率范围在1.4%~11.5%㊂新共识对此进行了更新,更加客观㊁真实地反映了我国I B S患病率㊂此外,新共识首次指出仅25%的I B S患者到医院就诊,反映出I B S患者就诊率低的事实,从侧面指出I B S的患病率可能被低估㊂同时,新共识参考国内研究数据,认为受教育水平与I B S发病无显著相关性,删除2015年共识中 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患病率较高 描述㊂新共识依然强调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中青年患者更为常见,而老年人患病率下降㊂I B S危险因素包括饮食㊁肠道感染㊁消极应对㊁心理障碍性疾病等㊂其中,饮食因素是较为公认的可诱发或加重I B S症状的主要危险因素㊂然而,最新研究显示,饮食对于I B S亚型无影响[5]㊂因此,新共识在强调饮食作为危险因素作用的同时首次指出其与I B S亚型无关㊂2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I B 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2015年共识指出,脑-肠轴的调节异常和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刺激的异常感知可能参与I B S的发病㊂随着对I B 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加深,多种因素引起的肠-脑信号的双向互动异常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㊂罗马Ⅳ更是突出强调了I B S肠-脑轴异常的重要地位,因此,新共识与国际共识保持一致,明确指出I B S是多因素共同引起的肠-脑互动异常的结果㊂内脏高敏感㊁胃肠道动力异常㊁肠道感染和免疫因素㊁精神心理因素和肠道微生态等因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感知及处理,在特定区域表现出大脑活动的改变,唤醒疼痛感㊂首先,内脏高敏感在I B S发病机制中占据核心地位,内脏高敏感的发生机制复杂,刺激发生时,I B S患者的内脏和躯体感觉阈值较正常人群显著下降,更易引起痛觉的唤醒㊂其次,动力异常是I B S的重要发病机制,胃肠动力障碍可因机体对食物或应激刺激的过度反应而起,不同I B S亚型动力改变亦有所不同㊂经研究证实,I B S的消化道动力异常包括胃㊁小肠㊁结肠㊁直肠的传输功能异常[8]㊂因此,不同于2015版的 肠道 动力异常,新共识将动力异常的范围修改为 胃肠道 ㊂第三,肠道感染及免疫因素在I B S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㊂大量证据支持I B S发病机制中存在免疫激活㊁低度炎症和肠道通透性增加,特别是在感染后I B S和I B S-D中㊂新共识更加细化了I B S肠道炎症的性质,指出I B S的低度炎症界于生理性和病理性炎症之间㊂肠黏膜免疫细胞浸润使得炎症因子释放增加,作用于肠道神经和免疫系统,削弱了肠黏膜的屏障作用㊂2015版共识将其粗略概括为 感染及免疫因素 ,而新共识更细致的总结指出肠道低度炎症可通过激活肠道免疫-神经系统起作用㊂第四,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同样重要,I B S患者常伴抑郁㊁焦虑等表现,大大促进I B S病程的进展㊂近年来,应激在I B S的发病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证实了应激可诱发或加重I B S症状[9]㊂因此,新共识扩展了2015年共识中关于精神心理因素的概括性条目,加入了应激因素的作用㊂最后, I B 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其构成比例和代谢产物活性改变与I B S症状相关㊂新共识更加肯定了肠道微生态失衡在I B 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㊂3I B S诊断I B S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使用同一准确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㊂新共识依然致力于解决临床上诊断标准的选择㊁器质性疾病的排除㊁鉴别诊断及疾病的全面评估这四大问题㊂2015年共识认为罗马Ⅲ标准适合国人I B S的诊断及分型,即:反复发作的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排便后症状多改善,发作时伴排便频率㊁大便性状改变,近3个月发作频率>3d/月,病程ȡ6个月㊂而罗马Ⅳ标准删除了 腹部不适 症状,并且,为保证更多需要治疗的I B S患者的确诊,将发作频率修改为>1d/周㊂我国I B S患者以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且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 B S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仅以腹部不适为症状[10-11]㊂因此,新共识联系我国实际,同时参考罗马Ⅲ和罗马Ⅳ,继续保留 腹部不适 作为诊断条件㊂新共识诊断标准为:反复发作的腹痛㊁腹胀㊁腹部不适,且具备症状与排便相关㊁伴排便频率改变㊁伴粪便性状或外观改变这3项特征中的至少2项,近3个月发作频率>1d/周,病程ȡ6个月㊂另外,新共识在肯定症状对I B S诊断的价值的同时,首次明确指出I B S并非排除性诊断,必要时可行针对性辅助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㊂新共识为更好地进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在诊断标准部分补充了I B S亚型诊断条目,即基于患者排便异常时的粪便性状(B r i s t o l粪便性状量表)将其分为腹泻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 w i t h p r e d o m i n a n t d i a r r h e a,I B S-D)㊁便秘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 w i t h p r e d o m i n a n t c o n s t i p a t i o n, I B S-C)㊁混合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w i t h m i x e db o w e l h a b i t s,I B S-M)和未定型I B S(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u n c l a s s i f i e d,I B S-U)4种亚型[4]㊂在报警症状上,新共识在 年龄>40岁㊁便血/粪便隐血阳性㊁贫血㊁腹部包块㊁腹水㊁发热㊁体重减轻㊁结直肠癌家族史 的基础上新增 夜间排便 和 炎症性肠病家族史 ,同时强调非刻意的 体重减轻 的重要性㊂在鉴别诊断上,2015年共识仅强调便秘型I B S 与功能性便秘的异同,而新共识指出I B S可与功能性排便障碍及其他功能性肠病存在重叠㊁转换,强调应基于主要症状做出鉴别㊂另外,I B S常与胃食管反流病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重叠,新共识强调病情评估时应全面了解症状,同时从肠道症状㊁肠道外症状㊁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等多角度全面评估疾病严重程度㊂4I B S治疗I B S的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改善症状㊁提高生活质量,新共识强调了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的重要性㊂主要治疗手段应包括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㊁避免危险因素及调整生活方式㊁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㊂首先,新共识重申I B S治疗目标为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更加强调需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㊂其次,强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顺利进行I B S 诊疗活动并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基石㊂第三,再次强调避免危险因素及调整生活方式对改善I B S症状的重要性,尤其强调饮食及生活方式调整是I B S疾病管理流程的起点㊂第四,完善治疗方法选择,强调行为学指导与认知治疗同为I B S治疗的必要环节㊂新共识的另一亮点在于I B S治疗药物的更新㊂首先,新增了促分泌剂的相关推荐,促分泌剂是指通过激活肠上皮细胞相关离子通道促进肠上皮细胞分泌从而软化大便㊁改善便秘症状的药物,包括选择性氯离子通道激动剂及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㊂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及荟萃分析均表明,选择性氯离子通道激动剂鲁比前列酮及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利那洛肽均可显著缓解I B S-C便秘症状[12],且利那洛肽可同时缓解腹痛及总体症状㊂因此,新共识首次提出促分泌剂可改善I B S-C便秘症状,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亦对腹痛有明显效果㊂第二,更加认可解痉剂对I B S的症状改善作用㊂I B S患者存在疼痛相关性肠道平滑肌痉挛,解痉剂对I B S的腹痛及大便性状改变有显著的治疗效果[13]㊂多项国际共识均推荐解痉剂为改善I B S腹痛的一线用药㊂新共识补充了解痉剂对I B S-D㊁I B S-C和I B S-M亚型症状缓解的有效证据㊂第三,肯定了止泻剂对I B S腹泻的改善作用,但由于目前的证据来源均为关于基于I B S-D 患者的研究,因此,新共识将止泻剂对改善I B S腹泻调整为改善I B S-D患者的腹泻㊂另外,除传统止泻剂洛哌丁胺外,增加了八面体蒙脱石对I B S-D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研究证据㊂第四,关于抗生素的选择,除利福昔明外,其他抗生素如新霉素㊁诺氟沙星等亦可缓解I B S症状,因此,新共识在抗生素的推荐上将 利福昔明 改为 肠道不吸收抗生素 ㊂第五,新共识对渗透性泻剂对I B S-C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肯定,渗透性泻剂可提高患者排便频率㊁改善大便性状㊂最后,心理认知和行为学指导是I B S治疗的重要部分,荟萃分析显示,抗精神心理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㊁催眠疗法㊁心理治疗等对I B S有益[14]㊂新共识补充了精神心理治疗的循证依据,并指出对药物治疗无效并发展为难治性I B S的患者可尽早实施心理干预㊂此外,新共识更加肯定了神经递质调节药物可用于I B S患者的治疗,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t r i c y c l i ca n t i d e p r e s s a n t,T C A)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 e l e c t i v es e r o t o n i nr e u p t a k e i n h i b i t o r, S S R I)㊂新共识在定义与流行病学㊁病因与发病机制㊁诊断及治疗上有选择性的延续了部分2015年共识的经典理论㊂同时结合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紧密联系我国实际,更新了I B S的定义及发病率,新增了发病机制中关于肠-脑轴作用机制的阐释,并对治疗药物选择及干预方式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促泌剂治疗I B S的推荐㊂新共识对于I B S的管理进行了更为准确的判定,为I B S的诊疗提供了新的更有力的依据㊂参考文献:[1]熊理守,时权,龚晓蓉,等.消化专科门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23例的临床特征与就医情况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5,(7):476-477.[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20,12(40):803-818.[3] G w e eK A,G o n l a c h a n v i t S,G h o s h a lU C,e t a l.S e c o n dA s i a nc o n s e n s u s o n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d r o m e[J].JN e u r o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M o t i l,2019,25(3):343-362.[4] M e a r i nF,L a c y B E,C h a n g L,e ta l.B o w e ld i s o r d e r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6,150(6):1393-1407.[5] B l a c k C J,F o r d A C.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t r e n d s,p r e d i c t i o n sa n dr i s kf a c t o r s[J].N a tR e v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20,17(8):473-486.[6] O k a P,P a r r H,B a r b e r i o B,e ta l.G l o b a l p r e v a l e n c e o f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a c c o r d i n g t oR o m e I I I o r I Vc r i t e r i a: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L a n c e t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20,5(10):908-917.[7] X i o n g L S,C h e n MH,C h e n H X,e ta l.A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s t u d y o f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i n S o u t hC h i n a:s t r a t i f i e dr a n d o m i z e ds t u d y b y c l u s t e rs a m p l i n g[J].A l i m e n t P h a r m a c o lT h e r,2004,19(11):1217-1224.[8] D u P o n t AW,J i a n g Z D,H a r o l d S A,e t a l.M o t i l i t ya b n o r m a l i t i e si n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J].D i g e s t i o n,2014,89(2):119-123.[9] Z h a n g J,S o n g L,W a n g Y,e t a l.B e n e f i c i a l e f f e c t o f b u t y r a t e-p r o d u c i n g L a c h n o s p i r a c e a e o n s t r e s s-i n d u c e d v i s c e r a lh y p e r s e n s i t i v i t y i n r a t s[J].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19,34(8):1368-1376.[10] B a iT,X i a J,J i a n g Y,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R o m eⅣa n dR o m eⅢc r i t e r i af o rI B Sd i a g n o s i s:A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 s u r v e y[J].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17,32(5):1018-1025.[11] W a n g B,Z h a o W,Z h a oC,e ta l.W h a t i m p a c td oR o m eⅣc r i t e r i ah a v eo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I B Si n C h i n a[J].S c a n d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9,54(12):1433-1440.[12] B l a c k C J,B u r r N E,Q u i g l e y E MM,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s e c r e t a g o g u e s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i r r i t a b l e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w i t hc o n s t i p a t i o n: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d ne t w o r k m e t a-a n a l y s i s[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8,155(6):1753-1763. [13] Z h e n g L,L a iY,L u W,e t a l.P i n a v e r i u mr e d u c e s s y m p t o m so f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s y n d r o m ei n a m u l t i c e n t e r,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J].C l i nG a s t r o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2015,13(7):1285-1292e1281.[14] B l a c k C J,T h a k u r E R,H o u g h t o n L A,e ta l.E f f i c a c y 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t h e r a p i e s f o r i r r i t a b l e b o w e l s y n d r o m e: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n e t w o r km e t a-a n a l y s i s[J].G u t,2020, 69(8):1441-1451.收稿日期:2021-03-01编辑:张卫国。

中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腹痛与排便习惯和粪便形状的改变。

几乎所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部位不定,以下腹部和左下腹多见。

多于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腹泻患者一般每日3~5次,少数严重发作期可达十数次。

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

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便秘患者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呈羊粪状,表面可附黏液。

多伴有腹胀感,可有排便不净感、排便窘迫感。

部分患者同时有消化不良症状。

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晕、头痛等精神症状。

二、治疗方法1.穴位注射【主穴】单侧脾、胃、大肠俞,平补平泻法。

【配穴】肝失疏泻加肝俞,用泻法;肾阳不足加肾俞,用补法;湿邪内阻加丰隆,用泻法;脾胃虚弱者加足三里用补法。

【药物】黄芪注射液。

【操作】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10ml注射器5号针头抽取药液后在所选的穴位刺入皮肤,边进针边提插,当患者得气后,推注黄芪注射液,每穴2ml。

隔天1次,15次1个疗程,间隔3天后进行下1个疗程。

2组穴位交替使用。

2.艾灸疗法【主穴】肝郁脾虚型穴取肝俞、脾俞、天枢、足三里、太冲;脾胃虚弱型穴取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脾肾阳虚型穴取脾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章门。

【操作】采用周楣声主任医师所创的“万应点穴笔”,根据不同的辩证分型,采用相应的穴位,先以药纸含药的一面平整紧贴穴位,用点燃的点灸笔对准穴位如雀啄之状,一触即起,每穴点灸5~6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3.耳穴压豆【主穴】心、肝、脾、胃、肾、大肠、小肠。

【操作】双侧准确定位以上耳穴,局部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置于小胶布块上,将药粒对准耳穴用手指压紧即可。

嘱患者按压所贴耳穴每日3~4次,使其有酸胀痛热感,每3天更换耳贴1次。

4.推拿疗法【主穴】足三里、天枢、神阙、大横、气海、关元、上巨虚、脾俞、大肠俞。

【配穴】肝木乘土加太冲,脾胃虚弱加公孙,寒湿阻滞加命门。

【操作】腹部手法主要以一指禅推法为主,辅以摩法、振法;四肢及腰背部以按揉法为主。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医生共识意见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医生共识意见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医生共识意见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医生共识意见1. 引言中国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IBS在中国的患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水平,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组于2020年发布了最新的医生共识意见。

2. 定义和分类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特征为腹痛或不适、排便习惯的变化、排便时有明显的疼痛缓解,以及相关的胃肠症状。

根据主要症状的不同,IBS可分为腹痛型、腹泻型和便秘型。

腹痛型IBS主要表现为腹痛或不适,腹泻型IBS伴有腹泻,而便秘型IBS则伴有便秘。

3. 病因和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存在多种可能的因素。

包括肠道菌群失调、神经调节紊乱、免疫功能异常等。

精神压力、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也可能与IBS的发生有关。

4. 诊断和评估标准根据中国肠易激综合征医生共识意见,诊断IBS需要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和肠道肿瘤等。

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罗马Ⅲ诊断标准和罗马Ⅳ诊断标准。

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腹部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5. 治疗方法IBS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节、运动锻炼和心理疏导等。

药物治疗可以采用抗腹痛药物、抗腹泻药物和通便药物等。

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6. 预防和康复IBS的预防包括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精神压力等。

康复中常采用心理治疗、针灸等辅助手段,以加强身心的调节和恢复。

7.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IBS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心理疏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完整版)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完整版)

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完整版)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对其认识不断更新,为更好地指导我国IB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功能性疾病协作组牵头,组织国内相关领域多名专家对IBS的定义与病因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投票,最终形成本专家共识意见。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诊断;治疗;流行病学近些年,国内外研究者对IBS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不断深入,提出了新的认识与概念。

2016年罗马Ⅳ标准颁布后,我国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也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观点,因此,在2015年中国IBS专家共识意见的基础上,本专家组组织国内专家对IBS共识意见进行了更新。

本专家共识意见的修订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首先成立共识意见工作小组,在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起草共识意见条目,先后进行4轮线上讨论和1轮线下讨论,最后邀请全国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线下讨论与投票,达成包括定义与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共29条共识意见。

共识意见推荐级别分为6个等级:(A+)非常同意;(A)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A-)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较多保留意见;(D)不同意但有少许保留意见;(D+)完全不同意。

投票程序规定,同意推荐(A+、A、A-)比例≥80%的条目方可通过,<80%的条目将被删除。

条目的证据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进一步研究也不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中等质量,进一步研究很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低质量,进一步研究极有可能影响该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且很可能改变该评估结果;极低质量,任何评估结果都很不确定。

一、定义与流行病学共识意见1:IBS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与排便相关或伴随排便习惯如频率和(或)粪便性状改变,通过临床常规检查,尚无法发现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肠易激综合征ppt课件
GI肿瘤、GERD等
Everhart & Renault, 杨云生 et al. 22
IBS:就诊状况
多数人不就诊 约10~50% IBS去医院 西方女性病人去医院多 我国男、女差别不大,男性似乎多于女性 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影响就诊
23
IBS:经济负担
直接损失 - 就诊费 - 诊断检查 - 药物
20
IBS医疗费用
现代医学强调-卫生经济、生活质量
USA : 消化病诊断费用比例
酸相关疾病 10%
胰胆疾病 8%
其它 5%
GERD
17%
肝病
IBS
11%
NUD
8%
IBD 14%
IBS 费用: 19%
其它功能性疾病
8%
Russo et al, 199291
IBS:诊断费用
在美国是消化科医师诊断最多的疾病 一般门诊中第四个最常见的消化疾病 我国:慢性胃炎、肝炎、慢性结肠炎(IBS)、
IBS不是……
感染、炎症、恶性疾病 精神疾病 不会导致结肠炎
1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疾病吗?
疾病——Disease:不舒服或紊乱。-牛津字典 疾病定义:能够客观确定的身体功能的紊乱; 按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是一个疾病。
N.J.Talley,1999
12
IBS知多少?——我国医生调查
IBS患者诊断/误诊百分比
抗抑郁药:对腹痛症状重且上述治疗无效,特别是伴 有较明显精神症状者可试用抗抑郁药。
35
IBS:药物治疗
治疗尚无金标准 尚无一种药物能治各型IBS 药物治疗特殊症状
腹泻
腹痛或 腹部不适
便秘
36
腹泻型IBS
一线治疗 饮食治疗,止泻药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