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临终关怀”的三篇文章
临终关怀故事

临终关怀故事故事一:在一个小镇的养老院里,住着一位名叫艾莉斯的老奶奶。
她年近九旬,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医生宣告她的病情已无法治愈,只能提供临终关怀。
养老院的护士们决定让艾莉斯在余生的日子里感受到最大的温暖。
每天,她们轮流陪伴她,聆听她讲述一生中的美好瞬间。
艾莉斯回忆起年轻时的冒险,与丈夫共度的幸福时光,以及她为人父母的点滴。
一天,一位年轻的志愿者马克加入了护理团队。
他擅长弹吉他,便常常弹唱一些老歌给艾莉斯听。
那些音符似乎带着魔力,让老奶奶在音乐中找到了一份安宁。
在最后的日子里,艾莉斯表达了对所有照顾她的人的感激之情。
她说:“虽然我生命即将结束,但我感到如此幸福。
在你们的陪伴中,我不再害怕前方的未知,因为我知道,有这么多关爱的人在我身边。
”最终,艾莉斯在一天清晨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她的脸上带着微笑。
养老院的护士和志愿者们在她离去后,一起弹唱了她最喜欢的一首歌,为她送行。
故事二:汤姆是一位终身未婚的老人,他的生活一直以独自度过为主。
然而,当他被诊断出患有绝症后,他决定在余生中寻找一些陪伴和温暖。
汤姆的家人虽然远在他的故乡,但他的社区里有一群热心的邻里。
他们成立了一个小组,轮流在每天的不同时间去陪伴汤姆。
有人为他做饭,有人陪他散步,有人和他聊天,渐渐地,汤姆不再感到孤独。
一天,一个年轻的邻居带着一台电脑来,教汤姆如何使用社交媒体。
通过互联网,汤姆重新建立了与家人的联系,并结识了一些远方的朋友。
他们分享生活点滴,彼此成为了心灵的支柱。
在临终关怀的日子里,汤姆的房间充满了笑声和温馨。
他告诉那些陪伴他的人:“虽然我身体已经虚弱,但你们给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礼物——陪伴。
我感到很幸福。
”最后,汤姆在家人和邻里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留下的是一室温馨和对生命的感激。
临终关怀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关乎人性、生命尊严和道德责任的重要话题——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顾名思义,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关怀服务。
它不仅仅是对患者身体的治疗,更是对心灵、精神层面的慰藉。
在我国,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越来越高,临终关怀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临终关怀的意义。
临终关怀的核心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对于患者而言,临终关怀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关爱与温暖。
对于家属而言,临终关怀可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亲人走完人生旅程。
对于社会而言,临终关怀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事业的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开展临终关怀工作呢?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临终关怀提供政策保障。
二、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医护人员是临终关怀的主力军,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医疗技能和人文关怀精神。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三、推广临终关怀理念。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报纸、网络等,普及临终关怀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
四、建立临终关怀服务体系。
在医院、社区、家庭等多层面,建立健全临终关怀服务体系,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关怀。
五、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辅导。
在临终关怀过程中,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至关重要。
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六、开展志愿服务。
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临终关怀志愿服务,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各位同事、家属们,临终关怀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患者和家属送去关爱与温暖,让生命在最后一刻绽放光芒!在此,我要呼吁全社会关注临终关怀,让关爱成为生命的最后礼物。
让我们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大家!。
临终关怀论文 (3)

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让生命有尊严的离去论文摘要本篇论文目的是讨论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从关怀的重要性、临终关怀对癌症晚期患者终期生存质量的影响以及对此类人群临终关怀应当注意问题并进行论述。
对癌症晚期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既可以缓解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又能减轻患者生理上的痛苦,从而显著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终关怀、癌症晚期患者、减轻痛苦、社会意义正文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或多或少都会会面临疾病的痛苦,癌症患者尤其如此。
临终的癌症晚期患者是一个没有希望治愈,预计生存时间仅为3-6个月的特殊群体,该人群常有天价的治疗费用负担,病程长且心理、生理均承受巨大的痛苦。
临终关怀源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医疗服务模式,其重点在于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存质量。
本文要对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
11.临终关怀的性质及重要性1.1临终关怀的概念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服务等。
其目的不在于治愈疾病,延长生命。
它在于强调的是缓解患者的痛苦,让患者生活在如家的环境中,舒适、有尊严地过完生命中最后的阶段。
我国临终关怀起步较晚,于1988年正式在临床中应用。
临终关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医疗、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全面照护,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能安宁、舒适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
二是对晚期癌症患者从生理、心理上提供全面的照护。
21.2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的癌症发病率逐渐升高,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140万人。
癌症晚期的病人倍受痛苦的折磨,经慢性消耗后,死于全身器官衰竭。
如何在我国现有的医疗状况下使更多的病人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已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
3(1)对癌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有利于医学人道主义的不断升华。
它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医学服务局面:对癌症晚期患者拒之门外,或者在医院里也只是延长其痛苦的生命而不注重病人及其家属的关心和照顾。
以临终关怀为主题的作文

以临终关怀为主题的作文
提到临终关怀,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有点沉重的话题,但咱今儿个就
来好好唠唠。
你想啊,人这一辈子,不管前面过得咋样,风风火火也好,平平淡淡也罢,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总该被好好对待,走得安心、有尊严不是?
临终关怀,说白了就是给那些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人送上最后的温暖和关爱。
这可不是简单地照顾吃喝拉撒,而是要从心出发,理解他们的恐惧、不舍
和遗憾。
我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心念念的就是能再
看一眼自己年轻时工作的地方。
家人和医护人员知道后,费了好大的劲儿,安
排了这一趟。
老人去了之后,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没多久就安详地走了。
你瞧,这就是临终关怀的力量,它能让一个人的最后时光充满温暖和意义。
还有啊,临终关怀也不仅仅是对病人本身,对家属也是一种支持和安慰。
毕竟看着亲人走向生命的终点,心里那份难受劲儿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这
时候,有人能陪着他们,给他们出出主意,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面对,那得多重要啊。
说实话,现在临终关怀在咱们这儿还没有被广泛重视起来。
很多人觉得谈
这个不吉利,可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有啥不能面对的呢?咱们应该更坦然一些,早早地为自己和家人考虑考虑,别等到事儿到眼前了,才手忙脚乱。
总之呢,临终关怀是一件特别有意义、有温度的事儿。
希望咱们都能多了解了解,让每一个生命的最后旅程都能充满爱和关怀。
这样,当我们自己的那一天到来时,也能走得从容、安心。
有关临终关怀作文

有关临终关怀作文生老病死,就像四季更替一样自然,可真到了生命的最后一程,那滋味儿就像一杯五味杂陈的怪酒。
而临终关怀呢,就像是往这杯酒里加了点糖,虽然改变不了最终的结局,但能让这最后的时光多些温暖和舒坦。
我第一次接触到临终关怀这个概念,是听邻居张大爷的事儿。
张大爷患了重病,医生说没多少日子了。
他的子女们一开始都慌了神,只知道哭哭啼啼地求医生再想想办法。
可后来啊,他们遇到了一个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志愿者。
这个志愿者就跟他们说:“咱们现在啊,不是要一味地去和死神拔河,而是要让大爷走得安心、舒坦。
”从那以后,张大爷的病房就变了个样儿。
墙上不再是单调的白色,而是贴满了他和家人的照片,有他年轻时候抱着孩子的,有一家人出去旅游的。
那些照片就像一部时光机,把大爷的回忆都给勾了出来。
每天啊,志愿者都会来陪着大爷聊天,听他讲那些过去的老故事,什么小时候下河摸鱼啦,年轻时候追大妈的浪漫事儿啦。
大爷讲得眉飞色舞,好像病痛都减轻了几分。
而且啊,临终关怀可不只是精神上的安慰,身体上的照顾也特别细致。
护士们不再是机械地打针、换药,而是会轻轻地握住大爷的手,跟他说:“大爷,咱现在要稍微疼一下下哦,不过很快就好啦。
”那声音温柔得就像春风吹过。
大爷的孩子们也不再只是愁眉苦脸地守在床边,而是陪着大爷一起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给他做他最爱吃的小菜,虽然大爷可能只能吃一点点,但那味道里满满的都是爱。
我就想啊,人这一辈子,到最后不就图个安心吗?临终关怀就是在给这些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编织一个充满爱的小世界。
在这个小世界里,他们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没有那么多的恐惧和孤独。
咱们这个社会啊,以前总是忌讳谈死亡,觉得不吉利。
可死亡就像每个人都要去赴的一场约会,躲是躲不掉的。
临终关怀就是在帮我们正视这个约会,让我们在赴约之前,能好好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和身边的人说声谢谢,说声我爱你。
要是没有临终关怀,那些即将离去的人就像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的行者,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临终关怀的文章

临终关怀的文章《临终关怀: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临终关怀,这听起来似乎是个有些沉重的话题,但咱今儿就想用接地气的话来唠唠。
人活一辈子,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到了最后那段路,难免会有些艰难。
临终关怀呢,就像是给这段旅程加了一道温暖的光,让行至终点的人能走得更安心、更从容。
咱先说个真事儿,我曾经有个远亲,最后那段日子就是在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度过的。
那儿的医护人员可不像有些医生护士那么严肃,他们特别会哄人开心。
那老爷子本来都没啥精神了,结果被他们逗得整天笑呵呵的。
临终关怀可不单单是治病,更是关心人心里咋想的,尽量让病人少点痛苦,多点乐呵。
其实啊,临终关怀就像是给生命最后的礼物。
想象一下,你要是到了那时候,病得没力气了,也不想再受那些折磨人的治疗了,就想安安静静、舒舒服服地呆着,有人陪着说说话,讲讲那些年轻时候的事儿,多好呀!这就是临终关怀能给的。
有人说这多不吉利呀,老说临终干啥。
但咱得面对现实不是?人都有那一天,早做准备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强。
而且,临终关怀也不只是对病人好,对家属也是一种安慰。
看着亲人能少受点罪,走得安详,咱心里也能好受点不是?有时候我就想,这临终关怀其实就是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到了最后,也得有个完美的结尾,不能乱了套。
这样,等病人走了以后,家属回忆起来,也不会满是痛苦和遗憾。
我觉得咱们全社会都该重视起来临终关怀这事,多给那些需要的人一些关爱和支持。
这可不是啥小事,这是关乎人性的大事!而且呀,咱自己也得有这个意识,以后真要到了那个时候,咱也能坦然面对,好好享受这最后的温暖。
总之呢,临终关怀是个特别有意义的事儿,咱别嫌它沉重,也别嫌它不吉利。
就把它当成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当成是人生这场大戏的完美落幕。
咱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到时候也能有底气、有尊严地迎接那最后的时刻!。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800字作文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800字作文安乐死与临终关怀。
安乐死,听起来挺人性化的,不就是让疼得受不了的人有个痛
快的选择吗?但真的那么简单吗?想想那些躺在病床上,忍受着无
尽痛苦的人,他们真的愿意就这样一走了之吗?还是只是被病痛折
磨得失去了希望?我觉得,这事儿不能光听患者怎么说,还得有医生、家人,甚至社会的参与和讨论。
临终关怀,这个名儿听起来挺温馨的。
不就是给快不行的人一
些温暖和陪伴吗?但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除了医疗护理,还得有心
理安慰、精神支持。
想想看,一个人快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他最需
要的可能不是药物,而是那些能让他感到安心和幸福的人和事。
这,才是临终关怀的真谛吧。
说到安乐死和临终关怀,其实就是一个关于生命尊严的问题。
有人觉得,与其在病痛中苟延残喘,不如痛快地结束;但也有人觉得,生命的价值不仅仅是活着,更重要的是怎么活。
这两种观点没
有对错,只是看你怎么看待生命和死亡。
安乐死和临终关怀,都是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安乐死,我们得有个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能乱来;对于临终关怀,我们得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让更多人受益。
这事儿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可不容易,得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总之,无论是安乐死还是临终关怀,都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和选择。
咱们得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也得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毕竟,生命这事儿,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对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1000字作文

对老年人临终关怀的必要性 1000字作文为临终者提供24小时护理服务,既关心患者,又关心患者家属,如进行晨晚间的护理,二便护理,各种导管护理,对食欲下降者病人不再有吃的欲望口干时,每日早晚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口腔,有假牙时取下清洁假牙,口唇干裂者涂甘油或液状石蜡保护。
病人床铺保持清洁干燥,房间尽量安排单人或双人间。
房间的摆设、光线、噪音、异味影响患者情绪,有时使他们变得烦躁不安,烦恼、气愤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我们根据患者的性情爱好摆放鲜花,绿色植物等,也可允许从家中带来生活用品,迎合患者的口味,让家属免费使用微波炉,做喜好食物,让临终者有家的感觉,减轻寂寞,尽可能满足心理需要。
积极指导家属参与临终患者护理。
因为家属对患者心理状态、性格、生活习惯最为了解,对患者关心照顾在某种程度上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
当每个人在对自身、对他人、为社会、为后代创造奋斗一生后,当其生命临终时护理理应受到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等方面关心照顾,使临终者在一个无痛苦,舒适环境中度过临终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生命价值。
即为生前提供服务,又为死后提供治丧服务。
使家属在心灵上得到慰藉。
我们:“应把治愈病人”转向安慰和关心照料,临终病人约50%备受剧烈疼痛折磨,护理中必须控制疼痛,且在疼痛之前使用镇痛药物,药物以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为目的。
有的患者在家中提供姑息性照护,是在有效症状控制之下,让患者与亲人一起生活。
指导患者与家属获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努力改善症状减轻痛苦。
我们的积极性是援助和照料,而不是延长生命过程的治疗为主。
而是全面护理为主的临终病人的基本需求,保存生命,解除痛苦,无痛苦地死去。
所以与普通患者相比对临终患者我们更要充满爱心、同情心、语言中和蔼、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关心、理解、尊重、尊重人格、尊重权利生命价值。
对不接受人工营养液及补液者照常提供专业护理,使临终患者在充满人性温情中安详、舒适尊严,同时要得到家属满意认可我们必须要有高尚道德水平,丰富的临床护理知识,娴熟护理操作技能,认识理解患者帮助平静接受死亡的事实。
临终关怀-读《生命》有感作文

临终关怀-读《生命》有感作文•相关推荐临终关怀-读《生命》有感作文(精选2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终关怀-读《生命》有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临终关怀-读《生命》有感作文篇1生命中包含着许多种幸福,有用幸福来结束生命,有临终关怀而感到幸福……但我觉得在临终的关怀最可贵。
生命有着可贵的价值。
老人在最后一刻露出了最温馨、最欣慰的笑,就在那一刻,生命也离开了这位脸上溢满微笑的老人。
而护士,她看到自己帮助过的老人满脸溢出的笑,那她就已是一个幸福的人了,因为老人对她的临终关怀以微笑回报了护士,让护士感到这是最可贵的幸福。
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会离去,离去后都回悲哀。
但有许多人面对这些不幸,都抱着不同的想法和信念。
幸福和快乐都是只要拥有一颗心,一颗美好心灵的心——年轻的护士。
我认为,重要的不是在于自己的思维,而是在于自己的灵魂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读《生命》有感作文篇2《生命》只是一位中学生写得一篇短篇小说,是我在无意间在姐姐的《中学生美文》里看到的。
作者只是个十四岁的学生,她叙述了自己在母亲喜怒无常的阴影下的成长历程。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的妈妈很温柔,不会随意地骂我。
母爱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只要孩子学习不好,不听话就要挨骂,挨打。
文中,作者说到了自己家隔壁的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的十一岁男孩忍受不了自己母亲的打骂而自杀了,我相信不仅只有他一个。
我曾听老师说过一句话“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而现在的家长认为不给孩子一个深刻的教训,孩子就不可能长大懂事,但他们想得到吗,正是他们的错误观念让孩子的童年充满了阴影,不堪回首的往事。
孩子只是他们的一个“提线木偶”,什么事都得听家长的,稍稍放纵一下也得被骂,这样下去,反而会事适得其反,有的孩子会想不开,有的则更加叛逆。
临终关怀护理感悟

临终关怀护理感悟生命,如同一场不可预知的旅程,有起点,亦有终点。
而当终点渐渐临近,临终关怀护理便成为了那温暖而有力的搀扶,陪伴着患者走向生命的最后一程。
在从事临终关怀护理的这段时间里,我见证了太多生命的落幕,也收获了许多深刻的感悟。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临终关怀护理的患者时,内心充满了紧张与不安。
那是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对生命的不舍和对未知的恐惧。
我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用温和的语言和轻柔的动作去照顾他,但内心却始终在颤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明白,临终关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护理,更是心灵上的慰藉。
在临终关怀中,倾听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患者们常常想要倾诉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遗憾、他们对亲人的牵挂。
有一次,一位患者拉着我的手,讲述了他年轻时的梦想和未曾实现的愿望,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护理,更是一个愿意倾听他们心声的人。
于是,我学会了静下心来,用心去聆听每一个患者的故事,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疼痛管理也是临终关怀护理中的重要部分。
许多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承受着巨大的身体痛苦,这时候,我们需要通过药物和各种护理手段来减轻他们的疼痛。
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努力。
我会时刻关注患者的表情和反应,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他们能够尽可能舒适地度过每一天。
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同样不可或缺。
有些患者会陷入绝望和焦虑之中,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恐惧,我们会组织一些心理疏导活动,引导他们正视死亡,珍惜当下的时光。
比如,为他们播放喜欢的音乐、陪他们一起观看温馨的电影、一起回忆美好的往事。
通过这些方式,让他们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爱与温暖,能够平静地面对即将到来的离别。
在这个过程中,家属的支持和配合也起着关键作用。
看着家属们那悲伤而又坚强的眼神,我深知他们内心的痛苦并不亚于患者本人。
我们会与家属保持密切的沟通,给予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护理知识的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陪伴患者度过这艰难的时光。
有关临终护理的公众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

有关临终护理的公众演讲稿范文(精选3篇)有关临终护理的公众演讲稿范文篇1敬重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在这个宏大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缅怀护士职业的创始人、宏大的英国护理学家先驱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缅怀她的成就,她对待病人慈祥的精神,在19世纪50年月,欧洲发生的战斗里,英国战地士兵的死亡率高达42%,当时的南丁格尔知道后,忧心忡忡,她主动申请来到前线,自愿担当战地护士,她竭尽全力排解各种困难,为伤员解决必需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她对他们进行仔细的护理。
在半年后,奇迹发生了,战地医院里的伤病员死亡率下降到2%。
人们欢呼这一宏大的奇迹,而伤员们更是感积南丁格尔所做的一切,由于他们知道,在每个夜晚,南丁格尔都会手执油灯巡察,照看他们,所以伤病员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士。
战斗结束后,南丁格尔回到英国,被人们推崇为民族英雄。
而在1860年,南丁格尔又用政府嘉奖的4000多英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随后,她又创办了助产士及经济贫困的医院护士培训班,被人们誉为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
198月13日,南丁格尔在睡眠中溘然长逝,享年90。
于是国际护士会在1912起,把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以此来纪念这位宏大的护士:南丁格尔。
坚持的信念,排解一切困难并建立特别功业的人物一直不多,女性人物更为鲜见。
而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就是这样一位宏大的女性。
缅怀历史前辈,我感动不已,并深深的知道做为一名医护人员,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今年,我们又迎来了月日国际护士节。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弘扬南丁格尔的宏大精神,向她学习,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身为一名护士,当听到别人赞扬我为白衣天使时,我为自己的职来感到傲慢,春秋轮回,岁月如梭,回首自己几年来在护理岗位上度过的日日夜夜,所做的点点滴滴,我感慨万千,这些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护理工作在苦和累中描绘高尚、铸造辉煌。
虽然护理工作常常加班加点、常常由于不能一针见血而患病白眼,但是当我观察那些患者把生命托付给我的无助的眼神,当我发现自己用百倍的努力把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到生命的春天时,面对那些失而复得的生命,那些来之不易的欢乐,我就会感到欣慰,我就会感到无憾,我更会感到无悔。
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作文

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作文篇一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哎呀,死亡这个话题,真的是既沉重又让人不得不去思考。
我觉得吧,死亡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恐惧,一种未知的深渊。
我们总是害怕失去,害怕离开这个熟悉的世界。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望一位病重的长辈。
看着他那憔悴的面容,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我就在想,难道这就是生命走向尽头的样子吗?也许死亡真的不可避免,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那之前,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爱呢?临终关怀,这真的太重要了。
我们不能只是眼睁睁地看着生命消逝,而什么都不做呀。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反正都要死了,做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但我不这么认为,哪怕只是一个温暖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对于那些即将离开的人来说,也许都是莫大的安慰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坦然地面对死亡呢?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有时候我也会想,我自己面对死亡的时候会怎么样呢?会不会也充满了恐惧和不甘?但反过来想想,如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能感受到周围人的爱和关怀,那也算是一种幸福吧。
我觉得我们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死亡和临终关怀这个事情,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后悔莫及啊。
篇二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死亡,这真的是个让人纠结的话题啊。
有时候我觉得它很遥远,好像跟我没什么关系;可有时候又觉得它近在咫尺,随时都可能降临。
你说人为什么会怕死呢?是因为舍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吗?还是单纯地对未知的恐惧呢?我觉得可能都有吧。
我们习惯了活着,习惯了这个世界的一切,突然要面对死亡,真的很难接受。
我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临终关怀医院里的故事。
那些病人,有的已经非常虚弱了,但他们眼中依然有着对生命的渴望。
医护人员们尽力给予他们关怀和照顾,让他们在最后的时光里能过得舒服一些。
这让我意识到,临终关怀真的太重要了。
也许我们不能阻止死亡的到来,但我们可以让这个过程变得不那么痛苦。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我到了那个时候,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呢?我想我可能希望有个人能陪在我身边,听我倾诉,给我安慰。
感人的临终关怀故事

感人的临终关怀故事1. 有一个老奶奶,躺在病床上,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她的孙子每天都来陪伴她,给她讲学校里的趣事,就像每天给她送一束阳光一样。
孙子说:“奶奶,等我长大了,我要带你去好多好多地方玩。
”奶奶微笑着说:“好呀,奶奶等着呢。
”这简单的对话,蕴含着多少爱呀!难道不令人感动吗?2. 记得有一位老人,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却还在担心着自己的老伴以后怎么办。
他拉着老伴的手,温柔地说:“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呀。
”老伴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你放心吧。
”这样相互扶持到最后的感情,怎能不让人落泪呢?3. 曾经有个病人,一直昏迷不醒。
他的家人始终守在他的身边,不停地和他说话,给他讲过去的故事。
突然有一天,他奇迹般地醒了过来,说了一句:“我听到你们说话了。
”天哪,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事情啊,这不就是爱的力量吗?4. 医院的那个角落里,有个年轻人静静地陪着他病重的父亲。
父亲吃力地说:“孩子,别太难过。
”年轻人忍住眼泪说:“爸,我会坚强的。
”这对话,就像一把锤子重重地敲在人心上,真的好难受啊!5. 有一个女孩,她的爷爷临终前,紧紧地拉着她的手,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爷爷说:“丫头,爷爷舍不得你。
”女孩哭着说:“爷爷,我也舍不得你。
”那种生与死的离别,真的是撕心裂肺一般啊!6. 在一间病房里,一位母亲对她生病的孩子说:“宝贝,要勇敢哦。
”孩子坚强地回答:“妈妈,我会的。
”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不是吗?7. 曾经认识一位老人,他在最后的时光里,还在给身边的人讲笑话,想让大家开心。
他说:“生活嘛,就是要笑着过。
”这是多么豁达的心态呀,难道不让人钦佩吗?8. 有一对老夫妻,他们一直相互照顾着。
到了临终的时候,老爷爷对老奶奶说:“这辈子和你在一起,真好。
”老奶奶笑着回答:“我也一样。
”他们的爱情就像一首永恒的歌,真的好浪漫啊!9. 还记得那个瘦弱的病人吗?他的家人围绕在他身旁,给他力量。
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作文

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作文《死亡:不必遮遮掩掩的终点》死亡这个话题,就像住在地下室的怪亲戚,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存在,可没人愿意谈起。
但其实,了解死亡就像提前了解一场旅行的终点,让你在走向它的路上能更从容。
我外公去世的时候,就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关于死亡认知。
当时我守在外公的床边,他就那样静静地躺着。
我看着他那张布满皱纹的脸,那些皱纹好像是岁月给他的勋章,每一道都藏着故事。
他的呼吸很微弱,就像微风轻轻吹动树叶一般,若有若无。
那时候,我突然觉得死亡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它就像一个很温柔的过程,外公像是在慢慢地跟这个世界道别。
围绕着外公的这场死亡,家里人就出现了各种反应。
有的亲属哭天抢地,好像死亡是个突然闯进家门的强盗,把他们的东西都抢走了。
而有的呢,就很平静,他们只是默默地坐着,也许他们就像我这样,知道外公的一生很圆满,死亡只是最后的归宿。
因为这件事,我就开始思考临终关怀这个事儿了。
我觉得临终关怀不是对死亡的一种抵抗,而是像送行的人给旅行者最后整理一次行装。
比如说对那些已经知道自己没多少时间的人,不必遮掩死亡这个事实,可以和他们讲讲过去好玩的事儿,让他们带着美好的回忆离开。
不用刻意去说一些很沉重的安慰话,有时候一个淡淡的微笑,一次轻轻的握手,都能给他们力量。
死亡是我们所有人都要面对的归宿,不用把它想得太糟糕。
只要在最后的时刻,我们身边充满了理解和爱,那这个终点到来的时候,或许我们就能像外公一样,平静地踏入那未知的黑暗或者光明。
《再谈死亡:那“最终的睡眠”》死亡啊,其实就有点像一场超级长的睡眠。
只不过这一睡,就不再醒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件恐怖的事儿。
回想我外公,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着。
他的房间里有淡淡的药味混着阳光的味道。
他躺在那张小床上,被子随着他微弱的呼吸微微起伏。
那时候我就想,这或许就是死亡来临前的预演。
慢慢地,他说话都很困难了,可他的眼睛还很明亮。
当我们围在他身边的时候,他会努力地看看每个人。
老龄化社会和临终关怀作文

老龄化社会和临终关怀作文咱先来说说这老龄化社会哈。
如今这社会,老年人是越来越多啦。
走在街上,公园里,到处都能看到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们。
这说明啥?说明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长寿啦!但这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比如说,养老负担加重了。
年轻人得努力工作赚钱,来养活家里的老人。
而且老人多了,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跟着涨,医院里常常是人满为患。
咱也不能光看到问题,还得想想办法不是?这就不得不提到临终关怀啦。
临终关怀,这词听起来好像有点严肃,其实就是让那些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能过得舒服点、安心点。
想象一下,一个老人,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心里得多害怕、多无助啊。
这时候,临终关怀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进他们黑暗的日子里。
临终关怀可不只是给老人喂喂饭、擦擦身这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心灵上的安慰。
陪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年轻时候的故事,让他们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白活,有人在乎他们。
我就听说过这么一个事儿,有个老爷爷,病得很重,整天都愁眉苦脸的。
后来来了一群志愿者,天天陪他说话,给他唱歌,老爷爷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最后走的时候,他特别安详,家里人也都很感激。
在老龄化社会里,临终关怀真的太重要啦。
它让老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也让咱们这个社会多了一份温暖和爱。
所以啊,咱们都得重视起来,多关心关心身边的老人,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过得幸福、快乐。
毕竟,谁都有老的那一天,不是吗?。
有关“临终关怀”的三篇文章

有关“临终关怀”的三篇文章死亡的尊严作者王慧君应当给亲人怎样的临终关怀,生命中经历过四位重要亲人的离世,原来有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
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
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
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这还算不上残忍。
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待遇”:一是过度治疗。
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
但另一个极端却是治疗不足,也就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脱。
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
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
但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
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
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
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作文

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作文
老年痴呆症临终关怀的温暖瞬间。
病房里,阳光撒在李奶奶身上,暖洋洋的。
她虽然不记得我是谁了,但每次看到她安静的样子,我就觉得特别心疼。
小张护士总是那么细心,她不仅给李奶奶擦身体、换衣服,还常常陪她聊天。
虽然李奶奶听不太懂,但她的笑容告诉我们,她知道有人在关心她。
那天,李奶奶的孙子带来了一束百合花,放在床头。
他说这是奶奶以前最喜欢的花。
花儿开得正艳,整个病房都香香的,感觉李奶奶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晚上,病房里放起了轻柔的音乐。
不是那种吵闹的流行歌,是那种能让人心静下来的曲子。
李奶奶闭着眼睛,好像听得很入神,我猜她是不是想起了什么美好的事情。
就这样,李奶奶在大家的陪伴下,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虽
然她再也不能和我们说话,但我知道,在她最后的时光里,她感受到了我们的爱和温暖。
这就是最好的临终关怀吧。
临终关怀小记

《临终关怀小记》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有点特别的事情,叫做临终关怀。
有一个老奶奶,她生病了,身体很不好。
她每天都躺在床上,心情也不太好。
这时候,来了一群很善良的叔叔阿姨,他们就是做临终关怀的。
叔叔阿姨们会陪老奶奶聊天,给她讲有趣的故事,让她开心。
有时候,他们还会轻轻地给老奶奶按摩,让她的身体舒服一点。
有一天,老奶奶说她想吃蛋糕,那些叔叔阿姨马上就去买了一个甜甜的蛋糕,老奶奶吃着蛋糕,脸上露出了笑容。
虽然最后老奶奶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她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平静。
小朋友们,临终关怀就是这样,给那些生病很痛苦的人带去温暖和关爱。
《临终关怀小记》小朋友们,咱们继续来讲临终关怀的事儿。
有个爷爷,他一个人住在医院里,因为他的病很重很重。
这时候,有一群可爱的大哥哥大姐姐出现了。
他们会帮爷爷整理房间,把东西摆得整整齐齐。
还会给爷爷唱歌,歌声可好听啦,爷爷听着听着就会闭上眼睛,好像在享受美妙的音乐。
有一次,爷爷说他想看看外面的花,大哥哥大姐姐们就推着爷爷的轮椅,到花园里去。
爷爷看到那些五颜六色的花,开心极了。
虽然爷爷最后还是走了,但是他走之前感受到了很多的爱和关心。
小朋友,这就是临终关怀,让生病的人能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温暖。
《临终关怀小记》小朋友们,让我们再聊聊临终关怀。
我认识一个小姐姐,她经常去看望一位生病的奶奶。
小姐姐会给奶奶梳头,把奶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奶奶说她想念小时候的家乡,小姐姐就找来好多家乡的照片给奶奶看。
还有一次,奶奶说她想再尝尝小时候吃过的一种点心。
小姐姐跑了好多地方,终于找到了那种点心。
奶奶吃着点心,眼里闪着泪花。
虽然奶奶最后还是离开了,但是小姐姐的关心让奶奶在最后的日子里充满了快乐。
小朋友们,临终关怀是一件很有爱的事情,能让别人在离开的时候心里充满温暖。
爷爷临终痛苦爱莫能助的文章

爷爷临终痛苦爱莫能助的文章十几年前,爷爷突然的离世,让我倍感痛心。
父亲打电话给我的时候,爷爷已经不在了。
爷爷去世的时候,家里没人,父亲上班去了。
爷爷穿戴整齐,一个人躺在床上走了。
身边没有一个人,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父亲难过的甚至想随爷爷而去。
我也很难受,这个家里给我爱最多的一个人离我而去了。
我满心的愤懑无处发泄,也不知道该怎么去缓解内心的痛苦。
我知道北京朝阳区有一家临终关怀医院,曾无数次路过那里,因此就去了那家临终关怀医院。
我想去那里做义工。
然而医院不接待个人义工来医院工作,只能是团体活动。
我只好央求院领导说,那我可以在医院待几天吗?早上来,晚上走。
他说可以。
就这样,我在医院待了几天,仔细观察着这些老人,看他们最后的时光是如何在这里度过。
这个医院的病患者几乎都是在这里离开的。
大多数是生活不能自理,重病患者。
他们在弥留之际享受着快乐及痛苦。
痛苦应该大于快乐。
每个病人都有一个护工照顾。
他们每天上午十点做游戏。
病人围成一圈,由护士点名,病人喊到。
报数完了护士教他们唱歌,或者做击鼓传花游戏,再或者让他们讲个故事笑话。
到十一点半他们开始吃饭。
有的自己吃,有的需要喂。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护工把一个坐轮椅的老头放在了大厅,不知道护工去那里了。
老头几乎是不能动。
没一会儿,我看到他的轮椅下在滴水。
是他尿了裤子。
我看出来他的不舒服,但是又无可奈何。
我找了护士,让她去找护工或者给她推回房间。
我跟着她把老人推回他住的房间。
一股呛鼻的味道扑面而来,屎尿味儿混合着消毒液味儿以及老人身上散发的味儿。
屋子也就有十几平米,简单的桌椅餐具。
他们天天穿着病号服,忍受着病痛,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度过日日夜夜,想想就难受。
在这里的几天,我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有人哭着离开,有人急匆匆的住进来。
想着这些今天还能吃能喝的人,也许明天就离开这个世界,真的不知道他们临终前都会想些什么。
肯定是没有能力做些什么了。
大多数的人已经都是在维持着一口气而已,可能已经没有了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临终关怀”的三篇文章
死亡的尊严
作者王慧君
应当给亲人怎样的临终关怀,生命中经历过四位重要亲人的离世,原来有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我们有必要了解一
下。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
然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
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
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
这还算不上残忍。
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待遇”:一是过度治疗。
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
但另一个极端却是治疗不足,也就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
脱。
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
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
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
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
但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
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
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
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
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办法。
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
相反,脱水的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欢欣感。
这时即使给病人灌输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
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挣扎等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静脉输液虽然能解决陷入谵妄状态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带给病人的是水肿、恶心和疼痛。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是在死前三个月之久,不少病人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
不要以为这是拒绝亲人的关爱,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
一项对100个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个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
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般人昏迷。
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随着死亡的临近,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咆哮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
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应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的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
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不过病人并不一定有痛苦,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
记住,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促使死亡。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给生命最后的安详
作者莫小米
这几天,我一再地说,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
现在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时光,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至亲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
而本来,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
杂。
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
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
而此时在他的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他感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在他身体上的所有的管子,输气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
母亲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水。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
那时候,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鸟在鸣水在流,就像艺术、宗教中描述的那样……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
棒。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最后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是满口的家乡话。
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
现在才知道,那个时辰,他与外界的交流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却异常活跃,也许青春,也许童趣,好戏正在一幕幕地上演。
我怎可无端打断他,将他拖回惨痛现实?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
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传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
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
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一人一边强按住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
不分青红皂白地“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父亲走了。
医生下了定论,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
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儿子、女儿都在,快哭,快喊几声嘛。
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地
沉默着。
现在才知道,听觉是人最后消失的感觉,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
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这我明白。
只是现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生命的最后时光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的自然而然,而人自作聪明的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又漫长。
一天上午。
我突然发现我对面的同事泪流满面,一个50多岁的男人的失态让我诧异。
忙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看了上面的文章想起了他母亲临终前情形,他说就像上文描述的那样,觉得母亲冷了给她穿保暖的衣服,盖厚厚的被子,觉得母亲几天没有进食,不停给她输液,他母亲想回家,可他坚持让他住在医院。
他自认为尽了孝心,可是没想到给她带来莫大的痛苦。
人总是要死了,带着轻松、美丽踏进另一个世界,一定会走的更好。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
我要保留着它直到最后的时光,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美国老年病学会制定的临终关怀八要素
1、减轻病人肉体和精神症状,以减少痛苦;
2、采取能让病人表现自己愿望的治疗手段,以维护病人的尊严;
3、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
4、在病人还能与人交流时,给病人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时间相聚;
5、给予病人尽可能好的生命质量;
6、将家属的医疗经济分担减少到最小程度;
7、所花医疗费用要告知病人;
8、给死者家庭提供治丧方面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