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重点

绪论与第一章: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直径<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细菌学的奠基人——科赫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包括真细菌(通常简称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细胞细而短(直径0.5μm,长0.5-5u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v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结构有关。

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种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

染色时乙醇溶解了脂类物质,使细胞通透性增加,结晶紫-碘的复合物易被抽出,于是被脱色。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第一章 绪论

微生物共占120分713微生物学部分大纲要求: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细胞形态与结构;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的生长与控制;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具体知识点可参考804微生物大纲要求)笔记根据《微生物学》路福平编为主,《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编为辅进行查漏补缺(标注页码基本为路福平版书籍所对应页码,少数为周德庆版书籍所对页码)第一章绪论P1-11一、微生物的定义及其类群(一)现代定义:一般是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二)类群:1.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三菌三体)。

2.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3.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三)微生物的共性(五大共性)P11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最基本);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多样性);5.适应性强,易变异。

三.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1.内容: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

2.任务:(1)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发酵微生物)a.利用菌体:scp、生物杀虫剂,保健品,生物制品,指示菌,污水处理b.利用代谢产物:酒,甘油,调味品,抗生素,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激素,酶制剂(2)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四、五界分类系统、六界分类系统、三域系统1、五界分类系统(Whitaker,1969年)包括: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和粘菌等)、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细菌等).2、六界分类系统(我国学者,1977年):在Whitaker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在加上一个病毒界,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真核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3、三域学说(美国C.R.Roese,70年代末):三个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五、微生物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周德庆版P5(1)史前期(8000年前-1676年)特点:a.无显微镜,没有见到微生物个体b.在应用微生物和防止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凭经验自发地与微生物打交道)c.实践-实践-实践(思想方法上处于低水平的应用)(2)初创期(1676年-1861年:近200年)-起始于1676列文虎克观察到细菌个体特点:a.人类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个体b.停留在形态描述阶段c.微生物学科尚未形成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说先驱、发明显微镜(3)奠基期(1861年-1897年)-1861年,巴斯德根据曲径瓶实验,彻底推翻了“生命自生说”特点:a否定“自生说”成功,解决了生命的起源问题b建立了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显微镜放大到700-1000倍)c.分离出了许多重要病原道d.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班理学研究水平e.微生物学科开始形成,进入一系列分支学科研究f思想方法:实践-理论-实践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1)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和乳酸发酵等;2)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如腐败病、蚕病、酒酸等——巴氏消毒法;3)免疫学——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彻底否定了自生说—鹅颈瓶实验。

微生物各章节整理

微生物各章节整理

一.绪论:微生物主要特点:1.形态微小。

结构简单。

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

3.适应性强,易变异。

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微生物的六界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三域: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

定义: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小于0.1mm)的总称。

中英:微生物(microorganism)微生物学(microbiology)二.原核微生物:1.细菌的基本状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革兰氏染色剂主要过程:细菌涂片—初染(草酸铵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观察(蓝紫色阳性。

浅红色阴性)定义:2.细菌:是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

主要以二分裂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肽聚糖,磷壁酸,脂多糖。

3.肽聚糖:是组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也称细胞壁,黏肽或黏肽复合物。

4.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面的一种酸性多糖。

5.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较阳性复杂,在肽聚糖外面还有一个膜样的,由磷脂双分子层,脂蛋白与脂多糖组成的外膜,因含脂多糖,也常称为脂多糖层。

6.原生质体:指在等渗溶液中用溶菌酶完全脱去原有细胞壁或者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脆弱细菌。

7.球形体:指在有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菌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8.L型细菌:指一种因自发突变而形成的细胞壁缺损的细菌,它的细胞膨大,对渗透压十分敏感。

9.细胞膜:细菌细胞膜是完全包围着细胞的一层很薄的结构,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便各种生化反应能有序进行,细胞膜一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1)渗透屏障功能。

(2)物质运输功能。

(3)参与膜脂,细胞壁各种组份以及糖被等生物的合成(4)参与产能代谢(5)分泌细胞壁和糖被的成分,胞外蛋白以及胞外酶.(6)参与DNA复制与子细菌的分离(7)提供鞭毛的着生位点内膜系统的核糖体。

微生物学整理

微生物学整理

微生物绪论+第一章1. 微生物: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能看得见的微笑生物的总称。

分类:⑴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此类微生物细胞分化低,仅有染色质组成的拟核,无核仁和核膜。

胞浆除有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DNA和RNA同时存在。

⑵真核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分化程度高,有核仁、核膜、和染色体,胞浆内有许多细胞器。

⑶非细胞型微生物:这类微生物无细胞结构,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缺乏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

DNA和RNA单独存在。

2. 细胞壁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

P11-12化学组成:G+菌细胞壁:1)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2)磷壁酸 3)其他成分: 如A群链球菌的M蛋白。

G-菌细胞壁:1)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①脂类A:毒性成分,无种属特异性。

②核心多糖③特异多糖。

功能: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物质交换;决定菌体的抗原性。

3. 细胞壁的异同点及意义。

P12-13⑴细胞壁共有成分:肽聚糖(粘肽)G+菌细胞壁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维立体框架结构G-菌细胞壁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二维平面结构⑵细胞壁特殊组分:G+菌: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与粘附致病有关加强稳定细胞壁。

G-菌: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组成)——屏障结构LPS是G -菌的内毒素。

4. 细菌L型特殊结构、种类、化学组成、抗原性及意义。

P14-16⑴概念: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L型。

⑵种类:G+菌细胞壁缺失后,仅有胞膜,称原生质体;G-菌肽聚糖层受损,尚有外膜,称原生质球。

⑶特点:高度多形性;大多染成G-;高渗低琼脂含血清培养基—油煎蛋样菌落;去除诱因后,有些可回复为原菌;仍有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

微生物总结

微生物总结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 什么是微生物学微生物:指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单细胞;少数多细胞;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一般肉眼难以看清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科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和科赫有哪些贡献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2证实发酵由微生物引起;3免疫学---预防接种;4发明巴氏消毒法柯赫:1在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微生物;配制培养基..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 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3、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微生物所包括的类群研究对象: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有原核细胞的真细菌、放线菌、古生菌;具有真核细胞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4、从魏塔克五界系统看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有什么特点五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把所有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特点:丰富的多样性;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个体小;繁殖快;分布广5. 微生物的有哪些特征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生长旺;繁殖快..6. The size and cell type of microbesMicrobe Approximate range of sizes Cell typeViruses 0.01-0.25µm nanometers ParticlesBacteria 0.1-10µm ProkaryoteFungi 2µm->1m EukaryoteProtozoa 2-1000µm EukaryoteAlgae 1µm-several meters Eukaryote7.微生物研究三方向:大脑;肠道;免疫系统..8.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五界系统:1969年魏塔克提出;把所有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六界系统:我国学者把生物分为六界;即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分别属于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的四个界..因此;微生物在生物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9.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利用微生物制作食品、饮料和酒类;利用微生物生产许多种抗生素等药品;参加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净化环境;以微生物作为科研材料进行基因工程等..有害:使人类和各种动植物患传染病鼠疫、艾滋病、肺结核、流行性脑炎; 疯牛病; 、鸡、猪的瘟疫等.水果的腐烂病、植物的软腐病; 使食物或皮革制品腐烂霉变..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它微生物污染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纯培养物和纯培养的概念:微生物学中;将由一个细胞或一种微生物繁殖所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物..对微生物这种纯种的培养;称为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把微生物从一个器皿转接到另一个器皿;叫做接种接种方法:烧环—冷却—开管—沾菌和塞管—开另管—涂菌—塞另一管—火焰烧环菌落的概念:由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叫菌落..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状况、质地、光泽、颜色及透明度等是微生物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菌株:同种微生物中不同来源的个体的总称..菌株又称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即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后代..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菌苔: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呈片状;这就是菌苔..平板:即培养平板;指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平皿纯培养物: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纯培养物..混合培养物:含有两种以上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混合培养物..二元培养物:只含有二种微生物的培养物叫做二元培养物..2、什么叫选择培养基举例说明用选择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非需要菌的生长;促进需要菌的生长;这种培养基叫选择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加10%酚数滴;抑制其它菌的生长;分离出放线菌;吗丁氏培养基加链霉素以抑制其它菌生长;分离出真菌..3、什么叫加富培养基举例说明用加富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加富培养基:一般指在培养基内加入额外的营养物质;使需要的微生物营养更充分;生长的更快;这种培养基叫加富培养基..土悬液—培养基+硫磺—分离出硫杆菌;土悬液—以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出能降解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4、菌种保藏原理是什么菌种保藏方法有哪些菌种保藏原理:用人工方法降低微生物的代谢强度;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其处于休眠状态..菌种保藏方法:传代培养保藏——隔绝空气低温保藏冷冻保藏——保护剂+菌种——零下196度速冻保存;或-70度冷冻室保存;-20~-30度普通冰箱冷冻室保存..干燥保藏——砂土管保存法和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纸片保藏法、薄脉保藏法、寄主保藏法等5.细菌的染色方法有哪些美蓝染色对活酵母的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和细胞的还原能力细胞内是无色的;死细胞或老细胞代谢变弱表现为蓝色或淡蓝色..6.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平板划线分离法Streak plate稀释到平板法Loop Dilution涂布平板法Spread Plate7.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分辨率: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反差:指样品区别于背景的程度8.染色的一般步骤: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油镜固定的目的:一是杀死细菌;二是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三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火焰加热法和化学固定法..9.细菌的传统分类:革兰氏阳性菌:经有机溶剂脱色后;保持初染的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有机溶剂可脱去初染颜色..细菌的现代分类:真细菌 eubacteria原界: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古细菌archaebacteria原界:产甲烷菌、极端嗜盐菌和嗜酸嗜热菌10.赤潮:藻类在近海大量繁殖;可消耗大量氧气;引起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鞭毛一般长度为15—20um直径为0.01 —0.02um..鞭毛丝由直径 4.5nm 的鞭毛蛋白亚基沿央孔道直径为20nm螺旋状缭绕而成..观察鞭毛的方法:染料沉积使之加粗后用显微镜观察:常用电镜观察判断鞭毛有无的方法:半固体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菌落外形鞭毛的着生方式:端生、周生、侧生2.菌毛:又称伞毛、纤毛、线毛;是一种长在细菌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功能:作为噬菌体的吸附位点作为附着到哺乳动物细胞或其他物体的工具3.性毛:又称性菌毛或接合性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 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根.. 性毛一般见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雄性菌珠中.. 其功能是向雌性菌珠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4.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第一类: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第二类:有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第三类:无细胞结构的细菌第四类:古细菌5.细胞壁的化学组成:高等植物 -- 纤维素霉菌 -- 几丁质酵母 -- 甘露聚糖;葡聚糖细菌 -- 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乙酰胞壁酸、短肽磷壁酸脂多糖6.芽孢是生物界中抗性最强的生命体..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无繁殖功能 ;芽孢在普通条件下可保持几年至几十年的生活力..7.气生菌丝Aerial mycelium:基内菌丝长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直径1-1.4um; 长短不一;形状不一;颜色较深..孢子丝Reproductive mycelium:当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的可形成孢子的菌丝.. 孢子的形状及在气生菌丝上排列的方式随种而异..8.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紫色初染革兰氏阴性菌——红色95%乙醇脱色;复染9.青霉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中的β-1;4糖苷键10.真菌的无性生殖孢子有: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孔出孢子、芽生孢子、瓶梗孢子、节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毛霉、游动孢子--壶菌真菌的有性生殖孢子有:卵孢子--壶菌门、接合孢子--毛霉、子囊孢子--冬虫夏草和羊肚菌、担孢子--黄蘑菇11.丝状真菌的营养方式:腐生、寄生、共生、扑食12.初生菌丝:直接由担孢子萌发而形成;也称同核体;多数担子菌的初生菌丝体具有无限生长的可能..次生菌丝:是经过初生菌丝的两个单核细胞结合而形成;但只质配而不核配..常通过锁状联合的方式增加细胞的个体..三生菌丝:经次生菌丝转化形成;形成各种子实体;包括生殖、骨架、联络菌丝三种类型..13.担孢子:14;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与枝细胞的细菌第五章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微生物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的物质..营养物质是微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营养是微生物维持和延续其生命形式的一种生理过程..营养物质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能源能源主要针对蓝细菌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营养物或辐射能生长因子:那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很小;但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的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机体对这些元素的需要量极其微小的元素;通常需要量在10-6--10-8mol/L:锌、锰、钠、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2.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光能无机自养型photolithoautotrphy光能有机异养型photoorganoheterotrphy化能无机自养型chemolithoautotrphy化能有机异养型chemoorganoheterotrphy3.大多数细菌、真菌、原生动物都是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所有致病微生物均为化能有机异养型微生物;4.基团移位是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它与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基团转位又称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糖转移酶运输系统PTS;PTS 通常由五种蛋白质组成;包括酶I、酶II包括a、b、c三种亚基和一种低相对分子量的热稳定蛋白质HPr..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运输..第六章微生物群落的生长微生物的同步生长:使培养基中细菌同时分裂;处于相同的生长阶段叫同步生长..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1诱导法2选择法过滤法、离心法、抑制DNA合成法生长曲线: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第七章微生物代谢1.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在体内酶的参与下;转变能量接构成细胞的物质;并排出废弃物..分为:物质代谢;能量代谢..2.分解代谢:细胞将复杂的有机物在分解酶系的作用下降解成小分子物质;ATP和还原力NADPH的过程..3.合成代谢:细胞利用简单小分子;ATP和还原力NADPH在合成酶系催化下合成复杂生物大分子的过程..4.生物氧化的形式: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失去电子生物氧化的过程:脱氢或电子、递氢或电子、受氢或电子生物氧化的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生物氧化的类型:1.发酵2.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5.发酵1. 概念:发酵是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是厌氧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内发生的一种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发酵途径: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主要分为四种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发酵类型主要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等..6.呼吸与发酵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生物氧化必须经历脱氢、递氢和受氢3个阶段;并按其最终氢受体的性质而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3种..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有调节酶合成量的酶诱导、阻遏机制和调节现成酶催化活力的激活和反馈抑制两类..第八章微生物遗传1.遗传inheritance和变异variation是生命的最本质特性之一表型:具有一定遗传型的个体;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生长发育所表现出来的外表特征和内在特征的总和..表型是由遗传型所决定;但也和环境有关遗传型:生物的全部遗传因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2.为什么说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明星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物种和代谢类型多样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3.微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基因组1染色体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单倍体;2基因组上遗传信息具有连续性;基因数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组大小所估计的基因数一般不含内含子;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3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4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5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个别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犬螺杆菌和古生菌的rRNA和tRNA中也发现有内含子或间插序列真核微生物啤酒酵母的基因组啤酒酵母基因组大小为13.5×106bp;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中..1典型的真核染色体结构;2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3有间隔区即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4重复序列多;4.质粒plasmid: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窄宿主范围质粒narrow host range plasmid只能在一种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复制广宿主范围质粒broad host range plasmid可以在许多种细菌中复制5.细菌的转导: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有普遍转导和局限转导两种类型..6.局限转导与普遍转导的主要区别:a局限转导中被转导的基因共价地与噬菌体DNA连接;与噬菌体DNA一起进行复制、包装以及被导入受体细胞中..而普遍性转导包装的可能全部是宿主菌的基因..b局限性转导颗粒携带特定的染色体片段并将固定的个别基因导入受体;故称为局限性转导..而普遍性转导携带的宿主基因具有随机性..7.接合 conjugation: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8.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又称F质粒;其大小约100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9.遗传转化:是指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的基因转移过程..第九章微生物分类1.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定名年份2.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属名和种名斜体、必要;后面正体;可省略..3.三名法当某种微生物是一个亚种或变种时;学名就按三名法拼写..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4.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5.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微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分解者;微生物是物质循环中的重要成员;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微生物是物质和能量的贮存者;微生物是地球生物演化中的先锋种类6.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是微生物对物质特别是环境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不能降解重金属;微生物作用于重金属主要是改变金属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从而改变它们的毒性..7.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1、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2、为微生物提供有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3、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4、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5、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6、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7、适宜的渗透压8.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中立生活、偏利作用、偏害作用、寄生、捕食、竞争、互惠共生。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微生物按照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和原生动物。

此外,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通常被单独归类。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1. 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2. 真菌的结构和形态真菌是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菌丝、分生子、孢子和细胞壁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子囊菌等。

3. 病毒的结构和形态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套等。

病毒的形态多样,包括线状、球状和多棱体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是指细胞的增加和分裂过程,主要包括营养摄取、分裂和排泄等。

细菌的繁殖有二分裂、分裂和梭孢子等方式。

2.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的生长是指菌丝的延伸和分支过程,主要包括分生子的产生和分裂等。

真菌的繁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3. 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病毒的生长是指在寄主细胞内复制遗传物质和合成蛋白质,主要包括吸附、穿透和复制等。

病毒的繁殖有裸核和包膜两种方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1. 细菌的代谢和营养细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厌氧和需氧代谢。

细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多种。

2. 真菌的代谢和营养真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生长温度进行低温菌和高温菌。

真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多种。

3. 病毒的代谢和营养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没有自身代谢和营养循环,其复制和生长需要依赖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

微生物复习整理

微生物复习整理
4 / 18
Made by ©XSS, customized by LIM
⑷青霉属:有隔多核菌丝体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产生青霉素。分布于发霉的水果上。
2、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表面湿润粘稠,与培养基质结合不紧密,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颜色也较单调,多数呈乳白
色,少数呈红色、黑色等。
3、真菌孢子的类型:
8、糖被的功能:
⑴保护作用; ⑵贮藏养料; ⑶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 ⑷表面附着作用;
⑸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⑹堆积代谢废物。
9、鞭毛的构造(G-):基体:L 环、P 环、S-M 环,Mot 蛋白(旋转动力)、Fli 蛋白(控制方
向)、钩形鞘、鞭毛丝
10、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分枝细菌的依据:
⑴原核;⑵菌丝直径和细菌相仿;⑶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⑷产生有鞭毛的孢子;⑸噬
⑶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⑷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磷壁酸的功能:
⑴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 Mg+,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贮藏
元素。
⑵调节细胞自溶素的活性,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⑶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⑷赋予 G+细菌特定的抗原。
⑸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白细胞吞噬。 3、G+细菌和 G-细菌的区别:
Made by ©XSS, customized by LIM
微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1978 年伍斯(Woese)等提出了生命起源的三原界系统, 将整个生物界分 3 个域,即古生菌域(Archaea)、细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karya) 二、简答、论述: 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 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明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 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特点: ⑴形态微小、结构 简单;⑶代谢旺盛、繁殖快速;⑷适应性强,易变异;⑸分布广泛,种类 繁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第一章 微生物绪论
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 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 和厌养菌生物学等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按微生物所处生态环境分:
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 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生命科学开辟了新的研 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功 能基因组学等。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为微生物学、医学和免疫 学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对于后基因组时代,研究 基因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起着重大作用。 微生物作为理想的模式生物,其基因组测序 技术和方法对于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具有 重)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期)
J.D.Waston, H.F.C.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提出 双螺旋模型
成熟期特点
• 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学科 • 微生物成为生物学研究中的最主要对象 • 生物工程中,发酵工程是最成熟的应用 技术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的微生物学
20世纪80年代后期,微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的 研究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在短期内取得了多方面的 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分子微生物学。即利用分子生 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 态、分类等基本生物学规律。 1995年,美国首先测定了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ilus influenzae) 的全基因组序列。从此, 微生物基因组(genome)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目前, 已经完成了100多种微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 他们分属于Woese系统发育树中的细菌、古菌和真 核微生物,如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和 詹氏甲烷球菌等。

微生物复习大纲 (答案)

微生物复习大纲 (答案)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及其五大共性二、微生物学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一、细菌细菌的形态:与人类关系密切菌的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一般结构:细胞壁结构、杀菌物质的作用机理细菌的特殊结构:生理功能及观察方法。

二、放线菌个体形态、繁殖方式、群体特征、应用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各有哪些类别三、酵母形态构造、繁殖方式、生活史、应用四、霉菌1、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应用2、高等真菌简介五、噬菌体形态构造、繁殖方式、溶源菌、噬菌体的防治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一、营养、营养物质、生长因子二、营养类型:名称、举例三、运输方式:概念、举例四、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各类培养基名称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一、生长测定、生长规律二、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1.物理因素:温度的作用机理、嗜热菌与嗜冷菌的差别2.化学3.生物4灭菌方法:常用物品的一般灭菌方法三、微生物的培养法1.好氧法2.厌氧法:好氧菌与厌氧菌的区别3.分批培养、连续培养、同步培养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一、能量代谢、化能异养菌产能方式、化能自养菌产能方式二、微生物的发酵类型:菌、产物(次生代谢产物);三、代谢调控在发酵工业上的应用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一、物质基础二、基因突变三、基因重组:接合、转导、转化、转染四、原生质体融合五、基因工程六、菌种衰退的原因、防止方法;复壮的方法;菌种保藏的原理与方法第六章微生物发酵生产抗生素一、初级代谢产物和次级代谢产物二、抗生素定义、分类三、主要抗生素生产菌四、抗生素的作用机理题型及成绩分布:一.选择题(共10分)二.填空题(共10分)三.分析判断题(共10分)四.名词解释(共30分)五.问答题(共40分)附:《微生物学》复习样题(答案后面的数字为教材中答案所在页码)一、单项选择题1、溶源菌遇到同一种噬菌体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噬菌体时表现为D108A.抗性B.裂解C.再次溶源化D.免疫性2、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它们是:D36-73A.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螺旋体;B.细菌、放细菌、蓝细菌、粘菌、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C.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支原体和立克次氏体;D.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01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我们周围的微生物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我们时常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动植物。

由于肉眼分辨能力的原因,我们几乎忽略了那些无所不在的微小生物。

1.2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原核类:真细菌、古菌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藻类。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易;分布广、种类多。

1.3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随着微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又可分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并还在不断地形成新的学科和研究领域。

1.4 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发展1.4.1微生物的发现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个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 k, 1632~1723,但他的最大贡献不是在商界而是他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他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0~300倍,构造很简单,仅有一个透镜安装在两片金属薄片的中间,在透镜前面有一根金属短棒,在棒的尖端搁上需要观察的样品,通过调焦螺旋调节焦距。

利用这种显微镜,列文虎克清楚地看见了细菌和原生动物。

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由于他的划时代贡献,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4.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继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世界以后的200年间,微生物学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形态描述和分门别类的阶段。

直到19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和德国的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同时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整理)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整理)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微生物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科学。

三菌四体一病毒1.细菌、真菌、放线菌;2.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3.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大类: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细菌是三种形态:球菌(用直径衡量大小)、杆菌(长宽衡量大小,宽写在前面,不加单位,长写在后面,写上单位)、螺旋菌(自然长度、螺旋数、螺距等衡量大小)长度单位均为微米(μm)微生物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比面积=面积/体积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巴斯德的功绩: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巴斯德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实验,其中著名的曲瓶颈试验无可辩驳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2.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

在否定“自生说”的基础上,认为一切发酵作用都可能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关。

3.免疫学----预防接种。

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重大贡献。

4.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解决家蚕软化病问题。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

柯赫的功绩:1.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2.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3.发现结核杆菌、霍乱弧菌4.提出科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绪论_微生物学

绪论_微生物学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 年 荷兰人列文虎克( 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 ) 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上 观察到了细菌。 过大学, 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 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 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 会员。 会员。
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 法国人巴斯德( ) (1822~1895) ~ )
4,653,728 bp
Parkhill et al., Nature, 413 523-527 (2001) 413,
研究发现鼠疫杆菌的基因 组表现出很强的“流动性” 人类并不处在鼠疫杆菌的主要生活 路途上,只是它偶尔绕到界外时的 牺牲品罢了。
传播媒介—跳蚤
冤啊!
SARS病毒 病毒
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
12 3.4 1.04 1.4 2.3
30 25 25 20 26
4.1× 4.1×103 10.6 2.1 2.64 4.92
藻 类
硅藻 草履虫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效率提高 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学

绪论

学时分配
2 14 6 4 6 8 4 4 2 4 2
第一章至第三章: 微生物的形态与构造 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与培养基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发酵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 微生物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产品的论证 机动
2.7× 2.7×1011 1.2× 1.2×1024 8.2× 8.2×103 7.0× 7.0×1013

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整理版]

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整理版]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沈萍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本课程的辅导时间:2006.12.4——2007.3.4,每周一,周三18:00--20:00本课程的辅导安排:前八周课本按章节讲解课本基础、重难点知识,以后针对考试进行练习。

第一周辅导内容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科学人们常说的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 一词,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或简单地说是对细小的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生物的总称。

指显微镜下的才可见的生物,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例如近年来发现有的细菌是肉眼可见的,1993 年正式确定为细菌的Epulopiscium fishlsoni 以及1998 年报道的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 ,均为肉眼可见的细菌。

所以上述微生物学的定义是指一般的概念,是历史的沿革,但仍为今天所适用。

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建立的贡献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

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笔记

《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 微生物概述一、微生物的概念1、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microbe,microorganism)非分类学上名词,来自法语"Microbe"一词。

通常是描述一切不借助显微镜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

这类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因此,微生物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它们的大小和特征见表1.1所示。

但是有些例外,如许多真菌的子实体、蘑菇等常肉眼可见;相同的,某些藻类能生长几米长。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认为是相当简单的生物,大多数的细菌、原生动物、某些藻类和真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即使为多细胞的微生物,也没有许多的细胞类型。

病毒甚至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外壳包围着的遗传物质,且不能独立存活。

表1.1 微生物形态、大小和细胞类型2、生物中哪些是微生物?二、生物分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1、两界系统(亚里斯多德)动物界Animalia:不具细胞壁,可运动,不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细胞壁,不运动,可行光合作用。

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 H. Haeckel, 1866年提出)物生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生动物真菌、单细胞藻类、原2、五界系统R. H. Whitakker, Science, 163: 150~160, 1969原核生物界Monera: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类、原生动物、粘菌等真菌界Fungi:酵母、霉菌动物界Animalia:植物界Plantae:五界系统是以细胞结构分化的等级以及和光合、吸收、摄食这三种主要营养方式有关的组织类型为基础的。

微生物学第1章绪论笔记

微生物学第1章绪论笔记

微生物学第1章绪论笔记第一篇:微生物学第1章绪论笔记第1章绪论定义: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统称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微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关键环节,自然界物质的分解主要靠其来完成,一些重要元素循环需其参与概体内微生物是人和动物健康的保证,可帮助消化、可供必须营养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生理屏障微生物可可供很多有用的物质,如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面包、啤酒、酱等等述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离不开微生物各种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多由微生物引起;食物的腐败、衣物家具等的发霉史前期:越距今8000年前-1676年,在朦胧中应用微生物微初创期:1676-1861年,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微生物,处于形态描述阶段生奠基期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学研究必须的方法和技术;开创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学物1861-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的水平;否认自然发生学说;微生物以一门独立学科形成,学1897 但主要以应用性分子学科色素存在;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思想方法开展研究的代表人物: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的巴斯德(L.Pasteur);细菌学的奠基人德国的科赫(R.Koch)发发展期微生物学发展进入了生物生化水平,发现了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展1897-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1953 代表人物:德国人E.Buchner发现酵母菌无细胞制剂将蔗糖转化为酒精,对葡糖糖进行酒精发酵标志:1929年Flemming发现青霉素,开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时期成熟期1953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水平,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一系列独特的实验技术推动生命科学至今各领域的飞速发展,微生物基因组学的研究促进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J.Watson和F.Crick于1953年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巴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酸的腐败德免疫学--预防接种,发现疾病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开创寻找病原微生物新时代发明巴斯德消毒法,杀死有害微生物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科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赫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即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的病原体的基本原则: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而健康的动物没有;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成这种微生物来研究内容: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规律及其应用发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展势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学研究将获得长足发展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绪论习题绪论【知识要点】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医学微生物学-综述重点归纳整理

医学微生物学-综述重点归纳整理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Only G+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胞壁的肽聚糖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在高渗环境仍可存活的细菌。

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G-的L型肽聚糖少,渗透压也低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简答题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2.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脂多糖:脂质A。

无种属特异性。

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核心多糖。

属特异性。

特异多糖:种特异性。

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3.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2、G-菌: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3、G+菌:重要抗原,稳定和加强细胞壁4.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微生物学绪论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
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真菌、细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学研究的任务: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应用的学科。

●学习微生物学的目的:防治微生物有害活动、发觉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学的分科:基础微生物、应用微生物。

●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史前期
●初创期: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
●奠基期:
●巴斯德——奠基人(创立巴斯德灭菌法、创立免疫学原理和预防接种的方法、
证明发酵是微生物作用而非发酵产生微生物)
●科赫——奠基人:微生物基本操作技术上建立了细菌纯培养、设计了多种培养
基、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对病原细菌上有科赫法则(PPT1章32p)。

●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中的应用:直接用菌体、用菌体产生的代谢产物、用菌体产生的酶
●我国工业微生物学发展概论
●应用微生物的发展趋势:增加食物来源、兴利除害综合利用、新微生物资源、培育
新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