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阿氏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阿氏评分标准,只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但其被接受的程度要高于其它标准。

阿氏(VirgiriaApgar,一个麻醉科医生)评分标准是:把描述新生儿基本体征的五项指标列于同一表格中,并对其给予评分(每项评分为0、1、2分),再把五项分数相加,依据其评分之和,对新生儿的状况进行评价。

其评判标准是:0-3分:严重窒息;4-7分:中度窒息,但心率正常;8-10分:正常生儿。

五项体征是:心跳、呼吸、肌张力反应、对刺激反应、肤色
五项体征的打分标准是:
1.心跳:
不能触摸到、也不能听到心跳:0分;
心跳少于100次/分钟:1分;
心跳超过100次/分钟:2分。

2.呼吸:
出生后60秒钟无呼吸:0分;
出生后呼吸慢、弱、不规律:1分;
出生60秒钟内呼吸良好、哭声响亮:2分。

3.肌肉张力:
四肢肌肉完全松弛:0分;
四肢略微呈屈曲状:1分;
四肢活动有力:2分。

4.对刺激反应:
通常在吸净咽部黏液后,弹小儿足底时,或用导管插入鼻孔时:
毫无反应:0分;
面部稍有活动,如皱额等:1分;
反应好,小儿哭闹声响、打喷嚏或咳嗽:2分。

5.肤色:
全身青紫或苍白:0分;
躯干红而四肢青紫:1分;
全身皮肤颜色红润:2分。

具体作法: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5分钟及10分钟,各评分1次
在宝宝出生后1分钟做一次,5分钟再做一次。

如果在最初的两次检查中,宝宝的得分较低,会在10分钟再次给宝做一次评估。

评定宝宝的状况有5项因素(每项因素的分值为0~2分):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力度)、肌肉张力、反射应激、外表(皮肤颜色),这5项因素累加起来计算出阿氏评分。

5项因素的具体评分标准如下:①心跳:每分钟心跳数超过100次者为正常,评2分;少于100次者给1分;如果不能触摸到、也不能听到心跳者评0分。

这是对新生儿诊断和估计预后最重要的一项。

②呼吸:呼吸良好、哭声响亮者评2分;呼吸慢、弱、不规律者评1分;无呼吸时,评0分;③肌肉张力:四肢活动有力者评2分;肌肉完全松弛者评0分;四肢略微呈屈曲状,评1分。

④反射应激:在吸净咽部黏液后,弹小儿足底或用导管插入鼻孔时,反应好,小儿哭闹声响、打喷嚏或咳嗽者评2
分;面部稍有活动,如皱额者评1分;毫无反应者评0分。

⑤肤色:全身皮肤颜色红润,评2分者;躯干红而四肢青紫者评1分;全身青紫或苍白者评0分。

如果宝宝的阿氏评分得分在7分以上,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需紧急抢救,否则会造成严重后遗症或死亡。

经抢救情况好转后应继续评分。

一、病因
(一)产前因素
1.母体血氧含量减低:孕妇存在严重心脏病或合并心功能不全,急性失血及重症贫血等;
2.子宫胎盘间血循环障碍: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不全及妊高征等;
3.脐带血流中断:脐带受压,脱垂,绕颈及打结等;
(二)产时因素
1.产程异常:头盆不称,产力异常,产母衰竭,产程延长,滞产等;
2.难产:臀位和产钳助产处理不当;
3.药物:产程中应用麻醉药,镇痛药,催产药等。

(三)出生后因素
1.先天缺陷:肺发育不良,肺膨胀不全,先天性心脏病,膈疝,气管-食道瘘等;
2.呼吸道阻塞: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道梗阻,如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

二、诊断要点
1.病史:存在导致胎婴儿缺氧的因素及胎儿窒息史。

2.临床表现:呼吸浅表,不规则,或无呼吸;心率由快变慢;肤色由青紫变苍白;肌张力低下,对刺激无反应;呻吟伴三凹征,体温不升,四肢厥冷,重者呈休克状。

3.Apgar评分:目前仍采用阿氏评分(Apgar score)来确定窒息程度,生后1分钟评分,8-10分者为无窒息,4-7分者为轻度窒息,0-3分者为重度窒息。

1分钟无窒息,而5分钟≤6分者为重度窒息。

表1.阿氏评分法(Apgar score)
体征心率呼吸肌张力弹足底或
导管插鼻反应皮肤颜色
0分0 0 松弛无反应青紫或苍白
1分<100 浅表慢、不整四肢稍屈曲稍有反应躯干红,四肢青紫
2分>100 哭声响四肢活动哭、打喷嚏红润
三、处理
1.复苏(resuscitation)准备:WHO强调每位胎儿分娩前都应做好复苏准备,包括复苏技术娴熟的医护、设备(预热好的幅射保温台、氧气、吸痰管、喉镜、插管、气囊等)、急救药品,都必需置即用状态。

2.复苏步骤:复苏必需分秒必争,每个操作要迅速、准确、轻柔、有效。

按照ABC 复苏方案:即清理呼吸道(airyway,A);建立呼吸(breathing,B);建立有效循环(circulation,C);根据情况应用药物(drug,D)。

3.复苏后处理
(1)一般处理:保暖,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侧卧位以防误吸,监测呼吸、心率、肤色、血气。

根据呼吸情况,面色转红半小时后停止供氧。

(2)疑有脑水肿者:可用,地塞米松0.25mg/(kg·次)静注,2次/日,或速尿1mg/(kg·次),静注,或20%甘露醇1g/(kg·次)静注。

(3)止惊:苯巴比妥钠20mg/kg静点,惊止后5-7mg/(kg·d)分2次口服,惊厥持续者安定0.1-0.3mg/kg静脉慢推注。

(4)反复呼吸暂停者:氨苯碱5-7mg/kg静注。

(5)抗生素抗感染。

(6)预防治疗窒息后并发症:如HIE,颅内出血,代谢异常等。

(7)重度窒息适当推迟喂养,静脉补液50-60ml/(kg·d)
(8)NBNA评分以观察恢复情况,并预测未来。

(9)跟踪随访,指导家长实施干预措施,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英语学习·试题自测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idiopathic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IRDS):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综合征。

其病因可能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有关。

多见于早产儿,亦可见于未临产即剖宫产者和糖尿病母儿。

一、诊断
1.出生前的高危因素
(1)早产儿,尤其是小于1500克的极低体重儿;
(2)糖尿病母儿;
(3)分娩未发动而剖宫产者;
(4)男婴,双胎第二产;
(5)围产期缺氧,低体温及酸中毒者等。

2.出生前预测
(1)测定羊水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L/S比值正常为2-3:1,卵磷脂>3.5mg/dl,提示胎肺成熟,如L/S<1.5,说明胎肺尚未成熟,RDS的发生率高。

(2)测定羊水中磷酰脂甘油(phosphatidyl glycerol,PG)。

PG于孕35周后才能测出,所以,羊水中能测出PG,说明胎肺成熟,比L/S更为可靠。

3.出生后诊断
(1)临床表现:多于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超过12小时发病者一般不考虑本病。

表现呼吸困难进行性加剧,鼻煽,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随病情进展,出现呼吸不规则、暂停、面色青灰,肌张力低下,肺部呼吸音低,吸气时可闻细小湿罗音,严重者多在48小时内死亡,超过72小时者多数能恢复。

(2)X线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需短期重复动态观察,按病情X线改变分四级:Ⅰ级仅有小颗粒状阴影的轻微改变;
Ⅱ级除颗粒状阴影外,出现支气管充气征;
Ⅲ级除上述改变外,心膈膜模糊不清;
Ⅳ级双肺完全不透亮,成为“白肺”,出现在生后72小时内者预后极差。

(3)实验室检查
①胃液震荡实验:生后一小时内抽吸胃液做泡沫稳定实验,阴性支持RDS,“+”或“++”为可疑,“+++”可除外RDS。

②血气分析:PH↓,PaO2↓, PaCO2↑,BE↓。

二、处理
1.一般处理建立特护;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补液,保证热卡,包括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血浆;能吃奶者尽量母乳喂养。

2.氧疗
(1)轻、中度(X线Ⅰ、Ⅱ级)可用头罩或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维持PaO2在50~80 mmHg。

(2)重症(X线Ⅲ、Ⅳ级)用上述方法氧疗后低血氧症不见改善或出现反复呼吸暂停,以及体重<1500g者,应用机械通气供氧。

3.纠正代谢性致中毒
4.抗生素抗感染
5.对症治疗镇静、止惊、抗心衰、降颅压。

6.酚妥拉明(Regitine),使肺血管扩张,增加供氧。

7.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8.本病重在预防,以减少IRDS发生。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英语学习·试题自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a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儿缺氧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并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弱智、脑瘫、痉挛、共济失调和癫痫等。

所以,预防和尽可能减轻围产儿窒息是极其重要的。

一、诊断
1.围产期窒息史
2.临床表现: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及脑干功能(瞳孔改变,眼球震颤,呼吸节律)的改变是判断HIE严重程度的主要指标。

根据临床状态分为轻,中,重三度。

表1.HIE临床分度
项目HIE临床分度
轻度(Ⅰ) 中度(Ⅱ) 重度(Ⅲ)
意识过度兴奋嗜睡、迟钝昏迷
肌张力正常减低松软
拥抱反射稍活跃减弱消失
吸吮反射正常减弱消失
惊厥无通常伴有多见或持续
中枢性呼吸衰竭无无或轻度常有
瞳孔改变无缩小不对称、扩大或光反应消失。

前囟张力正常正常、稍饱满饱满、紧张
病程及预后病态持续24小时左右,预后好大多数一周后症状消失,不消失者如存活,可能有后遗症。

病死率高,多在一周内死亡,存活者症状持续,数周后多有后遗症。

3.颅脑超声检查:提示脑白质软化,脑水肿。

4.CT检查可分4级:
Ⅰ正常脑实质所有区密度正常
Ⅱ斑点状区域性局部密度减低
Ⅲ弥漫性两个以上区域性密度减低
Ⅳ大脑半球密度减低,灰白质间差别消失,侧脑室变窄。

二、治疗
1.加强监护
(1)监测血压及颅内压以了解脑血流灌注;
(2)颅脑超声和CT检查以了解脑结构状况;
(3)EEG及诱发电位以发现脑波抑制情况;
(4)监测各项参数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2.支持治疗
(1)纠正低氧血症和酸中毒;
(2)保证充分的脑血流灌注,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可用血浆纠正低血压,必要时用多巴胺5-10μg/(kg.min),静滴;
(3)保证热卡:葡萄糖50-60ml/(kg·d),6-8mg/(kg·min),静滴;
(4)维持HCT在45%-60%,<45%时少量输血;
(5)纠正低血钙;
(6)注意电解液平衡。

控制液量在50-60ml/(kg·d)。

3.止惊
苯巴比妥20mg/(kg)静注,维持量为5mg/(kg·d)。

或苯妥英纳15-20mg/(kg)静注,维持量为5mg/(kg·d)。

惊厥频发或呈持续状态可间歇加用安定或副醛,应监测药物血浓度,注意呼吸。

4.降颅压
脑水肿时应严格限制液体入量。

颅压增高早期用地塞米松静注0.5-1mg/(kg.d 1-2天);也可用20%甘露醇0.25-0.5g/kg静注,必要时每6小时重复一次;或速尿1mg/kg静推。

两种体位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的效果比较
发布者:徐云芳发布时间:2007-12-22阅读:353次
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646000) 徐云芳
摘要目的:探讨何种体位能更有效地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

方法:将84例以左侧卧位法清理呼吸道粘液的新生儿作为研究组,88例以仰卧位法清理呼吸道粘液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发生的新生儿窒息、咽下综合征、吸入性肺炎等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窒息、咽下综合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较少,P<0.05。

结论:左侧卧位法能更有效地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

关键词体位清理新生儿呼吸道
呼吸道内的粘液是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不仅可以降低新
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由它引起的呼吸道疾病[1]。

现今临床中,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的体位有多种,但较多采用仰卧位和左侧卧位法。

2006年7月~12月,我科采取左侧卧位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并与2006年1~6月应用仰卧位法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的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比较,认为左侧卧位法清理呼吸道粘液对减少新生儿窒息、咽下综合征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有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7~12月在我院产科足月阴道分娩并以左侧卧位法清理呼吸道粘液的新生儿共84例作为研究组;选择2006年1~6月足月阴道分娩并以仰卧位法清理呼吸道粘液的新生儿共88例作为对照组。

入选标准:①足月头位正常阴道分娩的新生儿;②产前胎心音正常;③产前孕妇未使用镇静剂;④羊水0~I度;⑤2500克≤体重<4000克;⑦新生儿无消化道畸形及心肺功能异常。

对两组新生儿吸痰的及时性、发生的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咽下综合征、纳差进行观察比较。

1.2方法
1.2.1在2006年7~12月,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娩出后,即用左手自新生儿鼻根部向下颏挤压出口鼻内的粘液及羊水,胎体娩出后,立即给予左侧卧位,用一手上托新生儿下颌,暂阻止呼吸,防止第一次吸气时吸入口腔内的粘液及羊水;另一手快速用新生儿专用吸痰管吸出口、鼻、咽腔内的粘液及羊水,吸净后,即松开上托下颌的手,始终取左侧卧位,让其自然呼吸,并迅速将新生儿移至辐射抢救保暖台上,仍取左侧卧位,刺激啼哭。

如感觉深部仍有痰,可将头稍后仰,仍取左侧卧位,用新生儿吸痰管仔细吸出粘液和羊水。

1.2.2在2006年1~6月,胎儿娩出后,除新生儿取仰卧位外,余方法同前。

1.2.3观察指标
1.2.3.1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导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则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2]。

新生儿阿氏评分8~10分为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1.2.3.2咽下综合征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呕吐,开奶后加重,为非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为泡沫样粘液或奶液[3]。

1.2.3.3羊水吸入性肺炎胎儿在宫内或娩出时吸入羊水致肺部发生的炎症[4]。

表现为气促、口吐白沫、呻吟、发绀、三凹征、鼻扇等。

X线显示为肺泡炎症[5]。

1.2.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比较。

(见表1)。

表1两组胎龄、产程时间、羊水分度、新生儿体重比较
胎龄
(周) 第一产程时间
(时) 第二产程时间
(时)
羊水分度(人)
0 Ⅰ新生儿体重
(g)
研究组39.6±1.1 10.42±2.25 1.12±0.39 21 63 3358.93±255.32 对照组39.4±1.4 10.17±2.71 1.09±0.41 23 65 3372.05±300.42
检验值t=0.04 t=0.66 t=0.49 X2=0.172 t=0.31
P >0.05 >0.05 >0.05 >0.05 >0.05
表1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胎龄、产程时间、羊水分度及新生儿体重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新生儿初次吸痰的及时性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两组新生儿初次吸痰的及时性及新生儿阿氏评分比较
总例数胎儿娩出至第一次
吸痰时间(秒)
新生儿一分钟阿氏评分
≥8分4~7分
新生儿五分钟阿氏评分
≥8分4~7分
研究组84 4.12±1.53 84 0 84 0
对照组88 4.59±2.01 84 4 88 0
检验值t=2.85 X2=3.91 X2=0
P >0.05 <0.05 >0.05
表2显示,两组研究对象初次吸痰的及时性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新生儿一分钟阿氏评分提示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较对照组少,经统计学处理,X2>3.8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新生儿五分钟阿氏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新生儿发生咽下综合征、纳差、吸入性肺炎的比较。

见表3。

表3两组新生儿发生咽下综合征、纳差、吸入性肺炎的比较
总例数咽下综合征纳差数吸人性肺炎数
研究组84 6 5 1
对照组88 16 14 7
X2 4.69 4.34 4.43
P <0.05 <0.05 <0.05
表3显示,研究组发生咽下综合征、纳差、吸入性肺炎的人数明显比对照组少,X2>3.8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的重要性胎儿生活在羊水中,呼吸道内充满着液体。

在经阴道分娩的过程中,肺及气道内的液体由于胸腔被气道挤压,可将肺和气道中的液体的1/3~1/2排到体外,而一部分留在口鼻咽腔内;再加上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有吞咽动作,可咽入或吸入母亲产道内的粘液和血液。

而新生儿出生后自主呼吸的建立需要克服各种阻力,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呼吸道内的粘液所产生的阻力。

呼吸道内的粘液越多,质地越粘稠,产生的阻力越大,所以出生后需要外力协助排除这些液体。

否则,当自主呼吸开始时可将这些液体又重新吸入呼吸道而造成新生儿窒息或吸入性肺炎[1]。

如分娩时吞入较多羊水或产道中的血液及粘液,可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表现为生后即吐,开奶后加重,为非喷射性呕吐,吐物多为泡沫样粘液[3]。

如果呕吐过频,可造成新生儿低血糖、脱水、吸入性肺炎等。

严重者须用生理盐水或1%重碳酸钠洗胃。

3.2左侧卧位法清理呼吸道粘液的解剖学优点新生儿右侧支气管自气管直接延伸,并且较粗短,容易进入异物而造成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等[6],且中国人绝大多数习惯右手操作。

故—般不使用右侧卧位吸痰法。

而新生儿取仰卧位时,头后仰,由于吸痰过程中吸痰用具容易刺激会厌部的迷走神经而引起新生儿反射性咳嗽或呕吐,极易使粘液反射性吸入气管,阻塞气道,造成窒息。

给予左侧卧位,由于重力作用,使口腔内的粘液集中到左侧的颊部,较快地将粘液吸净,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有效预防由于右侧支气管粗短、吸入机会多而引起并发症的危险。

故左侧卧位清理呼吸道符合解剖学原理,并在实践中证明是可行的。

从表1和表3的数据中不难看出:左侧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比较,新生儿初次吸痰的及时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新生儿窒息、咽下综合征、纳差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明显较仰卧位组少。

左侧卧位法能更有效地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

3.3左侧卧位能更有效地防止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并发症胎儿在宫内只有很微弱的呼吸,无自主呼吸,在胎儿娩出后10秒内,胎儿可建立规则的呼吸。

胎儿娩出后,暂时阻止呼吸,是预防窒息的关键,而左侧卧位由于解剖原因及重力作用,可使口咽部的粘液及羊水集中在左侧颊部,明显减少误吸的可能性。

表3的数据显示,左侧卧位法配合暂阻呼吸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新生儿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明显比仰卧位组少。

另外,新生儿生后3天内,由于在分娩过程及娩出后清理呼吸道不妥而咽入一些粘液和羊水,易出现呕吐、纳差等现象;甚至可因粘液、羊水吸入气道并发吸入性肺炎。

左侧卧位法可有效预防由于仰卧位法清理呼吸道易使胎儿咽入或吸入羊水及粘液而引起的“咽下综合征”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

3.4清理新生儿呼吸道粘液的注意事项①当胎头娩出后,立即用一只手的拇指自下而上挤压前颈部和咽部,另四个手指自新生儿鼻跟部向下颏挤压出口鼻内的粘液和羊水。

②当胎儿全部娩出后,再次清理呼吸道,清理呼吸道时吸痰管应用新生儿专用吸痰管,吸痰管口插到咽喉部即可,不宜过深,否则会引起迷走反射导致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

③吸引时应用小于100cmH2O的负压吸引[1]。

④每次吸引勿超过5~10秒[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